第一篇:平安银行事业部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平安银行事业部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5-08-10 10:4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果静
中国经济网8月10日讯(记者陈果静)平安银行(000001,股吧)今日正式挂牌成立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金融事业部,这是全国银行业第一个总行级健康文旅产业跨界专营机构。
至此,平安银行“医、食、住、行、玩”五大战略布局新增“医”和“玩”重要两环,事业部总体架构增至“11+6+1”(11个产品事业部、6个行业事业部、1个平台事业部),形成地产、交通、能源矿产、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医疗健康、文化旅游七大行业产业链“全覆盖”的模式。
当日,平安银行还举办了以“健康?文旅 见未来”为主题的“金融+产业”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大健康、大文旅”各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以及重点企业共400余人参加会议。
“空中+地面”只做专业的事
“事业部制”打破了传统银行“总分支”的层次,以“一点”对接全国乃至全球,只做专业的事。”平安银行健康文旅事业部总裁成建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业部的专业化体现在哪里?成建新表示,首先要深入了解行业特点。在健康文旅事业部筹备期间,对行业和产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成立的健康文旅事业部配有专业的研究团队,成员来自产业、投行和商业银行,以确保在开展业务前真正理解这个行业、理解客户需求。” 成建新表示,事业部就是要专注某个领域,吃透这个行业。基于前期的研究,健康文旅事业部已经针对每个细分行业制定了授信标准和风控准则。
在事业部制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处理事业部和分支行之间的关系,避免造成“内耗”。成建新将平安银行各事业部与分行之间的关系比喻为“空中+地面”、“远程+近程”。“事业部的优势在于专业,分支行则有渠道和属地优势。在平安银行事业部与分行“双计”合作机制下,能够将两者相结合,发挥事业部“发展推动中心、支持服务中心、经营管理中心”的功能,通过垂直市场细分以全产业链的方式精耕细作,就有利于调动全行资源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成建新说。
事业部的发展同样需要激励机制的支撑。平安银行在事业部刚起步起,就不断完善其激烈机制。“过去一个蛋糕是事业部一半、分支行一半。但现在建立的新的机制是让大家共同把蛋糕做大,蛋糕大了,一人分30%都吃得很饱。”成建新表示,科学的财务考核体系使得平安各方都较有积极性,形成了良性循环。
打造健康文旅资源平台
与一些银行专注做健康文旅相关的金融产品不同,平安银行健康文旅事业部更着重于行业内优势资源的整合,希望通过“跳出银行办银行”的模式,提供“商行+投行”、“融资+融智”、“引资+引流”的深度金融服务。
专注健康文旅行业更是看重了行业发展的前景。以文旅业为例,成建新认为,目前国内文化旅游行业尚未完全产业化,企业总体呈现“小、散、弱”的特征。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每年出游为2.6次,而发达国家居民一般每年出游8次以上,这说明我国的旅游消费潜力才刚刚释放。
健康文旅事业部推出的两种创新模式也跳出了传统银行做产品的思路。
“平安文旅荟”和“平安健康荟”是此次平安银行重拳打造的创新产品。“这跳出了传统银行做产品的层次,而是要将平安集团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成建新说。
据介绍,“平安健康荟”是健康文旅事业部计划推出的新产品,旨在集聚平安集团优质的“大健康”资源,为个人客户提供“诊疗与健康管理、寿险与医疗保险、福利保障与资产管理”等专业服务,为企业布局“医疗、医药、流通、生态、养生养老”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直投+融资”的灵活支持,打通“消费链、产业链、金融链”,创造医疗健康行业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
新推出的平安健康金融产品体系还包括“平安E药宝”和“平安融医通”。前者包含了“数据贷、线上保理和创新E金融”产品组合,为企业提供产业+互联网+金融一站式综合服务;后者包括了医院发展贷、并购基金、养老产业基金和好医院直投基金,以“商行+投行”的理念助力医院及医疗机构发展。
在介绍“平安文旅荟”时,成建新表示,“这好比是平安银行牵头所形成的商业联盟,“1+5”的模式是互为补充的。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综合化,我们也会打造一些综合体。目前计划在城市中心打造时尚、艺术品位的文旅综合体,在城市周边打造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城。平安银行希望全程参与其中,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这不仅有助于市场扩展,也有利于风险控制。”
为对接产业金融的需求,除了“平安文旅荟”,平安银行健康文旅事业部还推出了“平安文旅通”、“平安文旅+”和“平安艺术宝”等文旅金融产品体系。其中,“平安文旅通”包含了境内融资、跨境金融和投资银行等产品体系,能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
成建新表示,平安银行健康文旅事业部将整合平安集团、平安银行优势资源,为“医疗、医药、器械、流通、生态健康、养生养老及健康综合体”等大健康产业,以及“文化旅游、教育、体育、文化传媒、文化科技、文化创意、艺术时尚、文化综合体”等大文旅产业的客户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第二篇:《深化德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中等学校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帮助他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利于其完美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要靠美育来完成,只有将美育活动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劳、以美育人,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从而达到提高其素质的目的。
但是,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很不够的。一是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局限于艺术教育,误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美育的全部。忽视了其独立性和本质特征。二是疏于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正确引导或者说做得不够,让社会上流行的形形色色的所谓“时尚美”充斥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对美的追求误入歧途,如男生蓄“刺猬头”扮酷;女生戴首饰等。三是学校德育课题中尚无把美育与德育结合起来综合研究的先例。因此,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其具体的行为习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可以收到教育的双重效果,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我们认为,在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中开展审美情趣的教育,使他们在活动中分辩出什么是真正的美、持久的美、内在的美和大众的美。特别是对行为习惯上美的标准的把握,有助于他们审美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作为人和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如下:
1、通过美育课教学和课题活动,将正确的审美观融入其中,建立起以审美精神为导向的活动模式。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入审美标准和方法,使活动过程成为审美过程,充分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深入开展行为习惯审美化的理论研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取得
显著成效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并上升为有价值的、规律性的理论成果,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提供指导。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美学理论
美学理论揭示了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及特征。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确立了方向和原则。美学所阐述的人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等一切审美活动的特点,为本课题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通过美学中人类审美能力发展的规律来指导实验,同时又通过实验总结来丰富美学理论。
2、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提供的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本课题的实验有着针对性极强的指导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发展是多方面的,是交叉渗透和协同共进的。由于美育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易于为学生接受,因而充分利用教育学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切实可行的。
3、心理学理论
从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兴趣依然是他们最好的学习动力。审美活动有着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极强的情趣性,对学生吸引力很大。使学生在美育活动中接受健康向上的情趣美的熏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同时,在这些针对性极强的审美教育中,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遵循心理学的原则和原理,来帮助学生矫正不良行为,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研究的主要原则
1、美学导向原则
美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支柱。因此,我们的一切审美教育和活动都要通过美学判断,使之明晰化,不是追求活动的多样性,也不强求个别典型的美化,而是要实现审美手段与目的的结合,把学生的行为习惯纳入审美的研究过程中来,让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审美活动。
2、渗透熏陶原则
渗透和熏陶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生硬地告诉学生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行为好,什么行为不好,而是要创设美的环境,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又一重要原
则。
3、科学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活动中,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将实验和活动过程置于严密的科学性之中,挖掘课题本身的科学性,不盲目实验、不急于求成。
五、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㈠研究步骤
本课题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准备阶段(2002年3月—2002年6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开展课题启动前的调查、考查、分析工作,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初始资料和数据;完成课题研究前的申报立项等准备工作。
2、课题研究阶段(2002年7月—2004年月1月)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其任务是:①按照研究方案和计划,正式开展研究工作。根据调查分析,本课题初步选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开展实验研究。分别是a、《美,用眼睛发现,用心灵感受,用行动证明》,b、农村高中杜绝学生“国骂”的教育探索,c《新世纪中学生呼唤劳动教育》,d、《高中生早恋的诱因及对策》,e、《追星扮酷的文化底蕴及修养》等。②进行阶段总结,写出相关论文和报告。③接受课题专家组的指导,不断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④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归档存档。
3、总结阶段(2004年2月—9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①总结研究成果,分类整理资料;②召开总结会议,讨论研究成果。③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后成理论成果。④准备更深入的、大面积的推广研究。
㈡研究方法:
1、调查法。即在实验前或实验中根据要求在学生中开展调查,以获取第一手材料,保证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课题将涉及问卷调查、专访调查等。
2、活动研究法。课题以一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注重过程调控,掌握反馈信息。了解进展情况,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方案,保证研究健康、有序、稳妥开展。
3、实验对比法。根据实验计划,选定实验对象,反复实践,将有价值的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通过实验对象与非实验对象的变化对比,验证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代表性。保证实验的高效和完美。
4、综合归纳法。实验中要定时将各种方法进行整合,通过协调、互补、使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以求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六、研究措施
1、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习,挖掘审美情趣与良好行为习惯之间的联系。更新观念、培训方法,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2、适度调控自变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利用宣传栏,校广播电台和班团活动,开展审美知识竞赛或辩论,举办健康文明的美育展览,增加学生对健康审美情趣的感情认识。
4、成立各种美育兴趣小组,如仪表美、行为美、创造美、劳动美等小组,指导学生在这些兴趣活动中发现真善美,纠正“伪美”偏向,以带动大多数同学对健康审美情趣的追求。
5、以点带面,全面开花。通过评比文明示范生、文明班、红旗班以及红旗年级等,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大环境。
6、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部门组织的健康的美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塑造“自美”的信心。
7、按照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和课题研究的实际,制定当阳二高学生审美素质评价体系。构造课题审美模式,形成审美化活动系列,将审美情趣研究引入学校德育工作中去。力求达到“言行文明礼貌,衣着合适得体,情趣高尚有别,心灵纯洁无私”的境界。
七、实验目标检测与方法
㈠目标检测
1、在课题研究中,引入正确的审美概念与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在多元文化影响下,今天一些“伪美”的现象也颇能颠倒学生的美丑是非观念。因此,向学生灌输真善美的思想,宣传美的准则就是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课题研究还要引入审美的标准和内容,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健康的美,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发展。美的感染力是强大的,生动丰富的现实美是培养美的情趣的理想材料。如何引导学生避开不健康的“时尚美”、“吊吊儿美”等,是本课题要克服的一大难题。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美的标准和内容,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在行动中品尝、体验、把握和评价美,达到规范自身行为习惯的目标。
3、课题研究还要引入审美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审美活动中用美的方法创造美,让他们变得文明高雅、和谐全面地发展。
㈡检测方法:
1、对比法。实验中将学生分组,设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实验,对两组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行为习惯的综合素质进行比较研究。
2、评估法。制定出科学、量化、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的审美能力变化情况等综合素质进行检测评定。
3、个案法。从参与实验的两组学生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研究。
4、探究法。在实验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指导研究的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等进行探索、研究和总结,以验证其正确性,修正其不妥之处。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本课题研究成果的主体材料。包括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报告等。
2、附件材料。包括系列研究论文、活动方案、个案分析、活动实录、获奖证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作品等。
九、组织与管理
㈠成立课题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开展实验研究
1、本课题实验组组长为徐家森校长,负责学校课题的全面实验研究的管理工作。
2、执行组长为副校长张裕仁,负责筹划课题实验,组织制定实验方案与计划,督促落实实验步骤以及对外联络等。
3、主要研究人员:
①核心小组成员:王晓风(教科室主任)、杨心兵(教科室副主任)、李文军(政教处主任)、张长华(政教处副主任)、文敏(校团委副书记)、李主权(高一年级德育副主任)、文光松(高二年级德育副主任)、吴华勇(高三年级德育副主任)、胡晓红(德育辅导员、心理咨询室主任)、黄群星(德育辅导员、校刊“星星点灯”栏目主持人)、陈道忠(地理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核心小组成员定期开会,每个成员负责一个
小专题,进行实施工作,建立实验档案,撰写实验论文。
②一般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安排一定量的教师参与研究,主要工作是收集资料,观察实验效果,整理活动实录等。
③课题研究顾问:a、总课题负责人:北师大贺允清教授;b、省教科所王淑珍老师;、市教研室张光富主任。
㈡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1、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2、所有参与课题研究人员必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人力、物力资源,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3、坚持独立实验与协调合作原则,钻研课题理论,大胆实践探索,细心总结得失,及时反馈信息。
4、建立课题总结评奖制度,每年评选一次,对获奖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㈢确定方法,制定实施细则
每一阶段都要写出实验计划,举办一定的专题活动,构建学生健康的审美模式和良好行为习惯标准,定期总结表彰,确保实验针对性强,实效性好。
㈣课题经费:
为保证课题研究中必要的参观学习、资料收集、实验交流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等,本课题初步拟定实验经费伍万元。
附:本方案主要参考文献:
1、《美学新编》顾建华编北京出版社
2、《心理学》王振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学》胡寅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4、《学校审美教育全书》袁祖含主编经济日报社出版
5、《班主任之友》2004年第六期
第三篇: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羊场乡一事一议项目工程实施方案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指村民通过规范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开展村内公益事业建设,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式,给予适当财政奖补。
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的基本条件,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在群众当中威信高,热心兴办村内公益事业;村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急需解决和改善;村民参与一事一议积极性高,绝大部分群众都能自愿筹资筹劳,建立村级公益设施长效管理制度。
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办法,村委会要将项目实施、筹资筹劳、奖补资金使用等情况及时向村民公示。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小组、村民代表和村内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老同志的监督作用,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公开透明、阳光操作。
充分运用广播、会议、宣传栏、标语等方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让农民群众掌握、了解政策,激发和调动农民的民主议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自愿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乡政府和乡财经所根据财政奖补政策,指导各村开展财政奖补工作,负责奖补资金的分配、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村民议事程序和农民负担的监督,对村民一事一议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乡监察室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和质量的安全。乡民政办和村财服务中心要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建设,做好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各村“两委”班子要积极组织和发动农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定项目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召开全乡一事一议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各村要通过宣传专栏、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办法进行广泛宣传,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自觉组织进行一事一议活动,讨论决定拟建项目,并抓好相关项目村的业务培训工作。
各村认真开展一事一议调查摸底工作,拟定建设项目,乡政府根据各村所报一事一议项目,组织专题研究,认真筛选,按要求编制出项目规划。
乡政府召集相关单位对各村所报的项目规划进行审核,上报县综改办。待县综改办项目批复后,由乡政府指导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项目完成后,由乡政府进行自检自查,然后由县政府统一组织检查验收。
第四篇: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的实施方案
正阳街道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的实施方案
开展平安建设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平安榆树建设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动员和组织全街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打造“平安正阳”、“和谐正阳”。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着力抓好平安单位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治安防范能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全街目标:力争今年年底我街达到全市“平安街道”标准。
(二)行政村目标:力争今年年底80%的行政村达到全市“平安村”标准。
(三)社区目标:力争今年年底90%的社区达到全市“平安社区”标准。
(四)单位目标:力争今年年底90%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达到全市“平安单位”标准。
(五)工作目标;确保平安创建知晓率、参与率达到85%以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实施步骤
(一)发动准备阶段(6月-7月)
1、街综治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街平安建设工作,制定平安建设的实施方案。
2、召开全街建设“平安正阳”动员大会,进行再动员。
3、签订平安创建责任书,责任书由街道党委书记、街道综治领导小组组长、各村(社区)、街各机关单位签订。
4、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调动一切宣传力量,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如标牌标语宣传、专版专栏宣传、国家干部平安建设知识考试、平安建设知识竞赛,集中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
(二)创办示范点阶段(7月-8月)
1、由街综治办牵头办好两个试点,即一个社区、一个村,由街党工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各办一个示范点。
2、召开创建示范点工作会议,推动创建工作开展。
3、对创建示范点工作进行督办、验收。
4、召开创建示范点工作座谈会,总结成绩,查找不足。
(三)全面推进阶段(8月-9月)
1、召开创建现场会,街道综治办组织召开全街创建现场会,推广经验,推动农村平安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2、组织督办检查。8月底,组织街道综治办成员对全街平安建设工 作进行督办检查。
3、召开街党委成员和综治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由部分村(社区)、单位汇报平安建设工作落实情况。
4、开展拉练检查。9月下旬,组织各总支分管领导、街综治办成员对各村(社区)、街直单位进行工作检查。
5、开展测评活动。由街综治办牵头,在城区和农村对社会治安状况和平安建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群众测评活动,了解群众对当地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和平安建设活动的知晓率。
(四)检查验收阶段(10月-12月)
由街综治办牵头,组织专班对全街“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村”、“平安校园”进行验收,对达到平安标准的授予奖牌。
四、主要措施
(一)积极预防和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各级党政组织要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到群众中去,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健全乡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党政挂帅、综治协调、各负其责、依托基层、干群参与”的排查调处机制,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矛盾纠纷,都要有领导负责,由专班专人处理,有调处方案,限时妥善解决问题。要加强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分级分层调处、信息 报告、督办检查、工作预案、紧急事件处理、接访、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提高发现和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建立理性、有序、合法的信访秩序,维护信访者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完善处理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恐怖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工作机制,一旦发生重大事件,党政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必须及时赶赴现场,靠前指挥,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升级;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警械武器,切实防止因处置不当激化矛盾;对组织闹事、蓄意制造事端、围攻党政机关、阻塞交通的,要固定证据,依法适时严肃处理。努力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防止矛盾激化,防止极少数人采取极端手段报复社会,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抓好“三落实”。(1)组织落实。调整充实,村级治保会、调解会等基层综治组织,配齐配强专(兼)职干部;要加强巡逻队、护厂护院队、十户联防小组、门栋关照小组等群队群治组织,要进一步加强社区警务室等政法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和农村村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组建由党员、团员、民兵、青年志愿者、离退人员、享受低保人员、出租车司机等参与的治安信息队伍。(2)人员落实。村级治保、调解“两会”主任由村党支部副书记兼任,做到机构、人员、工作、报酬四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要配齐专(兼)职综治办主任。(3)工作落实。综治部门、内保机构、群防群治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任 务,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当好人民群众的“保护神”。
(三)抓好治安防范工作。建立单位包内保、部门包行业、警察包街面、街道包社区的“治安四包”工作机制;社区夜间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逻活动;单位内保工作实行领导问责制、保卫科长承包制、门卫巡逻风险制;门卫建设做到有房子、有保安、有制度、有安保器材、有登记;建立健全社区综治组织和社区治安理事会,整合社区治安资源,提高社区整体防范水平。大力推广季节性巡逻、流动警务、民警驻村巡访包片、农村治安中心户长、联户联防、平安电话联防、综治平安保险等治安防范举措,提高农村治安防控能力。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积极预防和减少犯罪。切实管好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和剧毒危险品,防止被盗和流入社会。加强交通、消防和安全生产管理,防止重大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六五”普法的关键年,要切实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推进法制宣传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在全街范围内营造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不继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各项工作措施,切实加强对青少年重点人群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弘扬社会正气。
五、加强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平安建设工作由各级党政组织统一组织实 施。各级党政组织要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平安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内容,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畴。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是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平安建设的责任。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解决平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把平安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乡村、落实到部门(单位),落实到责任人。各级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不断总结推广经验,狠抓落实,推动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加大平安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种传媒,运用多种形式,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优秀品牌和特色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平安建设家喻户晓。
(三)严格实行考核奖惩措施。把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为考察、考核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单位,要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达不到要求的,要列入“重点管理”对象,实行“黄牌警告”;对因创建不重视、措施不到位,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治安案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的,要实行“一票否决”,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正阳街道综治办
2014年10月20日
第五篇:乡镇进一步深化平安村居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村(居)”创建活动的意见
各村(居)委会: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进一步扩大平安创建工作覆盖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根据《阜阳市平安乡镇(街造)考核办法》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深化全镇“平安村(居)”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暑,围绕全镇中心工作,以“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为目的,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进一步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深化平安村居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平安建设覆盖面,努力拓展平安建设领域,切实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达到组织机构健全、社会政治稳定、社会治安安定、社会管理到位、社会反映良好、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的目标。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新路子、新经验,逐步实现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主要工作
(一)扎实做好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1、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的有效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兼顾各方面群众关切,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等信访工作各项措施,实现赴京、去省、去市、去区的异常访逐年下降,社会秩序良好。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制定各类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处置方法完善,对群体性事件、纠纷及苗头超前预测,及时发现,及时反馈。
2、深化大调解工作休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镇、村两级调解组织以及征迁纠纷、医患纠纷、劳资纠纷和交通事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或调解中心,健全专(兼)职调解员队伍。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建立矛盾纠纷滚动排查、综合研判和分流处理、分级化解机制,全面推进民调进所、进队、进庭、进室。健全完善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衔接有序的信访工作网络,形成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工作体系。依靠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行业组织、社会组织,共同化解社会矛盾。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定期集中排查、梳理,及时采取措施化解。落实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督办工作责任制,确保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专职调解员和“五老”人员的作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率要达到I00%,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民转刑案件和矛盾激化案件下降。
3、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专业机构评测相结合的评估机制,提高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决策、谁负责” 了的原则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对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项目建设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4、加强对“法轮功”等邪教人员的教育挽救,广泛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防范抵御 邪教意识。坚持“团结、教育、挽救绝大多数”的基本政策,对“法轮功”等邪教痴迷人员开展教育攻坚,进一步提高转化率、巩固率。坚持以人为木,帮助解决已转化“法轮功”人员和脱离其他邪教组织的人员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其顺利回归社会。
(二)健全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切实维护社会安定。
1、严厉打击刑事治安犯罪。坚持严打整治方针不动摇,时刻保持刑事、治安案件,和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和高压态势,实现一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发案率下降,破案率上升。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确保辖区内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恶势力团伙犯罪。
2、深化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坚持定期排查制度,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在巩固原有整治成果、防止反弹的基础上,切实搞好新和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行业的治安整治,整治面达到I00%,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好转率达90%,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加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认真落实市、区、镇关于加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落实强制隔离戒毒措施,全面推行社区戒毒和社会康复。加大毒品犯罪打击力度,开展禁毒工作专项行动,落实禁毒工作冬项措施。
4、构建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深入推进农村治安防范工作,落实群防群治工作措施,加大治安巡逻,提高社会面防控力度。在维护原有卡点的基础上,新建卡点,选址 布局合理,达到六有标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把“技防”设施建设纳入体项目规划。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正和谐。
1、做好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工作,继续抓好村居综治维稳工作站和社会售理服务站建设,并逐步向企事业单位、学校和“两新”组织拓展。深入实施村居警务战咯,加强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建设,整合村级群群治力量和物防技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社防范活动。公共服务中心、各类社会组织为文撑的村居新型治理构架。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推进农村村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村(居)网格化社会服务售理模式。积极探索村庄社会化管理,把 “两新”组织纳入属地臂理和网络化管理范畴。
2、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构建“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完善村居服务管理网络,建立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和信息库。建立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与流入地协调配合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解决他们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暂住人口售理,登记率要达到100%,重点人口列管率达95%以上。加强出租房屋规范化管理,减少出租房屋违法犯罪率。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流动党员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3、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健全专业机构帮教、群众组织帮教、社会志愿者帮教等工作制度,开展服刑在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尽快就业。加强工作衔接,落实外出务工刑释解教人员异地帮教措施。落实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矫正质量。
4、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管理服务。整合共青团、妇联、教育、民政、关工委、社会志愿者等备方面力量,形成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售理服务的合力,加强专职青少年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造,以村居为依托构建闲散青少年信息管理网络,把闲散青少年的管理纳入基层综治工作内容。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配齐配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并经常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镇开展的“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降低在校学生 违法犯罪率。强化《义务教育法》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减少掇学、失学现象。加强对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帮助。进一步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
治,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5、加强对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艾滋病人的管理服务。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基木信息库建设,建立监测、预警、救治、救助、服务、管理机制和协作联动机制。对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在定点医院实行集中收治免费治疗,所需经费按规定通过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等方式统筹解决。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帮扶以及对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工作。
6、深入开展各类平安创建活动。通过积极开展“平安村居”、“平安校园”、“平安单位”、“平安市场”等多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扩大平安命名的覆盖率。通过扎实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各单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完善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加强动态管理,对社会治安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单位实施重点管理,直至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7、加强社会法治和社会规范建设。积极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等活动。加强对社会规范建设的指导,推进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会公约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调整成员关系、约束成员行为、保障成员利益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自律、他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符合社会共同准则。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诚实守信单位和个人群众性诚信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四、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各单位主要领导是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定期研究平安建设工作,解决平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开展。(二)进一步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力弘扬“平安文化”,研究平安建设经常性宣传工作的有效办法,始终把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要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加强与新闻单位的沟通联系,通过冬种新闻媒体突出宣传平安创建活动的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成效,及时宣传报道“平安创建”活动的先进典型,营造平安创建活动的浓厚 氛围。
(三)进一步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综治委成员单位参与平安建设职责任务,围绕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四)进一步落实奖惩措施。加强和改进平安创建日常检查和考评工作,把定期检查与年终的全面考核验收结合起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发生重大影响社会稳定安全和治安问题的单位,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2012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