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魅力小城镇建设幸福新大坪
打造魅力小城镇建设幸福新大坪
朱晓龙
大坪镇位于汝城县南部,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26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是汝城县的经济强镇、工业重镇、矿业大镇、农业大镇、人口大镇和小城镇示范镇。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打造魅力小城镇,建设幸福新大坪”,按照“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指导思想,投资1.2亿元,对小城镇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能经营,努力打造全市最有活力、最有实力、最有魅力、最具竞争力的小城镇,争创“全省园林、卫生、文明城镇”和“全市小城镇示范镇”,小城镇建设在历史性跨越发展中焕发新姿,呈现出整齐靓丽、风格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把握大势,以开明开放的思维谋划小城镇
一是解放思想突重围。几年前,大坪镇小城镇建设还给人“底子薄、基础差、路难走、车难行、脏乱差吵、马路市场严重”的印象。为尽快摆脱被动落后的局面,镇党委、政府主动适应发展趋势,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组织领导干部到广东、江苏等先进城市学习考察“换脑”,请县市城镇规划设计专家前来讲课“传经”,在全镇组织开展“大坪小城镇建设的差距、比较优势和发展方向”大讨论活动“明路”,确定了“发挥自身优势,缩小发展差距,奋力赶超跨越”的小城镇建设指导思想,拉开了“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行动的序幕。二是加强领导强保障。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顾问、镇长任组长、其他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坪镇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设立镇城镇建设和管理办公室,制定小城镇建设工作计划,将各项城镇建设任务从工作目标、责任划分、资金筹措、项目管理、协调配合等细化分工,明确到人。三是科学规划绘蓝图。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投入60余万元,聘请湖南省千府规划设计院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精心编制了15-30年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制定了“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商贸和现代服务业,成为设施配套、交通便捷、商贸发达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工贸型城镇”的城镇总体发展目标,按照“东控西扩,南延北进”的发展方向,对镇区现有资源科学整合,以镇区中心为核心,合理布局,将镇区规划面积由0.7平方公里扩展到3.3平方公里,拉开了小城镇建设框架。四是强化措施促落实。建立工作研讨调度机制,对小城镇建设实行“一周一小结一汇报、半月一督查一通报、一月一会议一调度”,及时掌握、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实施重点项目责任制度和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的工作机制, 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蹲点抓,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高效落实。大坪大道建设和镇区立面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涉及居民户多,征地拆迁和矛盾协调压力大,但项目工作组同志发扬“晴+雨”、“白+黑”、“5+2”精神,实行保姆式、全过程跟踪服务,人盯人、紧逼式抢抓进度,面对面、点对点解决问题,镇区立面改造工程前后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大坪大道也只用了16个月的时间就建好了。
二、加速推进,以赶超跨越的态势建设小城镇
投资1.2亿元,高标准实施小城镇建设“四大工程”,努力建设功能分明、系统完善、进出便捷、特色鲜明、宜商宜居、充满活力的小城镇。一是大力实施路网畅通工程。为改变原先进出小城镇道路狭窄拥堵、坑洼泥泞,“晴天是公路,雨天是水渠”的现状,镇党委、政府根据镇区总体规划,投资2300万元,对长1580米、贯通城镇区南北的大坪大道进行扩宽新建和改造,使大坪大道由原先的10米宽扩大到26-30米宽,并在道路两边增设人行道、绿化带和路灯,种植两排直径20公分以上樟树和10公分以上桂花树,完善下水道排污防洪设施等,使大坪大道成为大坪的一张靓丽名片,小城镇形象大幅跃升。同时,投资200余万元,新建了南接大坪大道、北接新106国道的商贸街,商贸街现已发展成热闹繁忙的商居区。此外,城镇连接各单位、村庄、居民区的水、电、路、讯网络也相继完善。二是大力实施特色建筑工程。大坪镇老办公楼、计生楼为上世纪70年代建设,2005年就已经县房产部门鉴定属D级危房。经上级批准,我镇自2009年起,实施了总投资600余万元的镇行政文化中心一系列建设工程,包括综合办公楼、群众文体中心、综治维稳中心、职工宿舍外墙装饰、治安电子监控系统和政府院内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焕然一新的行政文化中心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风格突出,清新宜人,成为全市一流的乡镇行政文化中心。为建设清新靓丽、特色突出的小城镇,2012年,镇党委、政府实施了投资1100万元的城镇立面改造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组织、业主落实、社会共享”的原则,以体现具有现代气息的商贸镇兼欧洲现代建筑风格为设计方向,拆除街道两侧旧房危房50多间,对沿街的307间房屋共1.56万平方米的建筑物立面进行了清洗、粉刷、装饰装修和美化、亮化,小城镇品位大幅提升。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美化工程。2011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围绕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新大坪,投资1510余万元,大力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共完成山地造林4800亩、矿山复绿893亩、通道绿化40公里、城乡绿化3000平方米,形成了以城镇和村庄绿化为点,以公路、水系绿化为线,以山地、平地绿化为面,点线面结合,布局合理,用细节展形象,以绿化现秀美的绿色生态大坪,生态绿化尤其是通道绿化成为大坪的一大亮点。2011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式单位、全县生态绿化攻坚活动一等奖。四是大力实施民生暖心工程。大坪镇老农贸市场建于1993年,容量小、设施差、功能弱、秩序乱,为尽快改变这种现状,镇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引进投资商投资2600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扩改建,新建店面6538平方米、市场交易棚1800平方米、交易摊位400多个、排水沟1500米、硬化道路6500平方米,并建设了市场厕所、垃圾池等附属设施,农贸市场由原先的15亩扩大到32.3亩,成为全县面积最大、功能最全、交易最好的乡镇农贸市场,困扰多年的马路市场问题迎刃而解。投资158万元建设了总占地面积1360平方米,融文化宣传、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坪综合文化站,新建农家书屋10家,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而覆盖城镇区并向周边村庄扩展的“点亮工程”,使城镇成为不夜城,村庄和道路晚上也变得亮膛了,极大地方便了居民晚间出行、娱乐和孩子们上学、放学。同时,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也得到大幅改善。大坪镇成为全县投资最大、建设最快、设施最齐、功能最全、环境最好、吸引力和带动力最强的小城镇之一。
三、积极探索,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引领小城镇 一是多元投入破解资金瓶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内引外联、多元投入的方式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投资2300万元的大坪大道,采用BT模式运作,有效缓解了镇财政的即期压力。投资2600万元的新农贸市场,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由投资商负责出资征地和建设,镇政府派工作队协助投资商搞好项目申报审批、征地拆迁、矛盾调处、秩序维护等工作,投资商通过出售店面的方式收回投资成本和赢利,整个农贸市场从开工建设到竣工投入使用,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率先在全县创造了政府不花钱办成大事业的成功范例。这种运作模式很快在全县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政策引导、规划调控等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是大坪镇的又一有效方式,镇政府对商业大道两边进行统一规划,由政府投资建好基础设施,吸引120余户商户到小城镇投资建房居住和从事商业活动,投资达3600多万元,一栋栋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目前已发展成布局合理、整齐靓丽、极具活力的商居区。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村企和镇直单位等到城镇投资搞建设,先后建设了大坪村商贸楼、家家润超市、卫生院门诊和住院楼、新畜牧站和防疫站、皮防所综合大楼、大坪加油站等,进一步完善了城镇设施,提升了城镇功能,增强小城镇的聚集力。二是精细管理提高城管效能。牢固树立“大城管”意识,坚持宣传与整治并重,抓镇容与抓繁荣并举,硬件与软件齐抓,重点与全局统筹,促进城镇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深度化转变。在力量调配和机制制度建设上,成立了镇城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12人的镇城管中队、10人的环卫队,建立和完善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工作机制,实现城镇管理全覆盖。在宣传引导上,在全镇深入开展“做文明市民,创文明村镇”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大家自觉遵守、维护城镇秩序。在规划管理上,建立完善“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管理制度,保证了规划的严格执行。在环境卫生和市场秩序上,对垃圾实行每日清扫清运,对临街门店和单位卫生实行“门前五包”,对乱停乱放、占道经营、超范围经营、乱设摊点、乱搭乱建等进行治理整顿。同时,推进城镇管理由主干街道向居民区拓展,由城镇向农村拓展,督促城镇区周围和106国道沿线各村建立了村级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和专业环卫队伍,对主动抓好城管工作的村给予1000-5000元的奖励,对村级兴建垃圾池按1000元/个给予奖励,实现了城管管理和农村管理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城镇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被评为全县城镇管理和“三创”工作一等奖。三是政策推动增强发展活力。强化政策引导,对村民搬迁、发展产业、新上项目等给予优惠待遇。好的优惠政策,加上好的区位优势、好的基础设施、好的人居环境、好的市场秩序,促进了村民向小城镇集中,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聚,有力地带动、辐射、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大发展。2011年,全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3973万元、工业增加值26764.1万元、财政总收入8100万元、商品农业种植面积1.5亩、社会商品交易额49168万元、城镇个体工商户2176家、城镇居民2352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54元。同时,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以小城镇建设引领、带动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祝村在获得省级生态村、全市“和美村庄”、全县“文明村”后,又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村”;大坪镇谭屋村仅村庄规划就投入38万元,自2011年起,计划投入3000余万元,拆除空心村3.7万平方米,用三年时间打造“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汝城县大坪镇 朱晓龙
第二篇:建设幸福小城镇(范文模版)
建设幸福小城镇
现代中国正在努力地发展并不断壮大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的东方。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老百姓,为实现家乡的富强,正在奋力拼搏着。如今,我的家乡柳疃镇,再次以丝绸之乡闻名于世。家乡的小城镇建设也成果辉煌,今年一举通过了“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的验收。如今的柳疃镇,今非昔比,工业发达,高楼林立,交通便利,纵横驰骋。池清柳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风景如画,一派勃勃生机。
曾几何时,柳疃镇污染严重,一哄而上的过度开发,造成该镇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居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威胁,一时间干群关系紧张。镇委镇政府审时度势,在后官村富民集团先期投资500万上马污水处理厂取得成功后,毅然决然地投资八千万元建造了大型污水处理厂,全镇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排污全部得到净化,一举解决了禁锢几届镇政府领导头脑的顽疾,环保事业得到空气发展,全镇各项事业开始走上了新纪元。
曾几何时,柳疃镇最好的路还是沙子路,
第三篇:詹桥镇小城镇建设纪实(打造魅力詹桥 实现科学发展)
打造魅力詹桥 实现科学发展
——临湘市詹桥镇小城镇建设纪实
詹桥镇党委书记 谢继川
尊敬的谢勇主任、各位领导:
詹桥镇位于临湘市东南边陲,地处湘鄂交汇处,交通便捷,S301省道和即将动工的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29个村2个居委会,377个村(居)民小组,人口4.39万,总面积151平方公里。全镇国民生产总值7.36亿元,财政收入12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67元。近年来,我们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城镇品位不断提升,集镇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达8000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80余家,小城镇商贸辐射作用和经济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小城镇建设已成为展示詹桥形象的窗口和亮点,现将近年来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描绘小城镇发展蓝图
小城镇要健康发展,规划是基础,是前提。1998年我们投资8万元编制了詹桥镇总体规划(1998-2010年)。2008年詹桥、贺畈、壁山三乡镇合并后,又请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进行规划修编,着手制定詹桥镇2010-2030年总体规划。我们将依托省道S301线及杭瑞高速公路互动出口,将詹桥集镇区域从2.5平方公里扩展至4平方公里。目前,地形图已绘制完成,詹桥集镇二横、五纵、六区的规划布局初步形成(二横即旧街、新街;五纵即定康巷、永定巷、府前巷、正街巷、大界巷;六区即行政区、商业区、工业区、物流区、生活休闲区、公共服务区)。总体规划将提交镇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尊重民意、体现特色,做到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目前水泉、印石村庄规划已经完成,贺畈集镇、壁山、团湾、西冲等村庄规划正在进行。
二、狠抓基础,完善功能,构筑小城镇发展框架 第一,发展镇域经济。产业是立镇之本,兴镇之基,发展镇域经济关键在于壮大特色产业,我们主要发展了三大特色产业。一是酿酒业。我们镇是远近闻名的酿酒之乡,在外从事酿酒业人员达1.5万人,年创产值近3亿元,酿酒已成为我镇农民增收和致富的支柱产业。二是矿产业。全镇有矿产加工企业39家,其中投资在1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二家,矿产业产值达1.8亿元。三是旅游业。我们依托大云山、药菇山、团湾湖、壁山红色革命圣地等旅游资源,不断推进生态游、红色游、休闲游、集散游的产业化进程,旅游业也逐渐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拓宽融资渠道。我们进行了三方面的尝试:一是以地生财。我们对镇区土地采取统一征地,公开招标,现场拍卖的形式,为小城镇建设筹集资金,近两年,通过土地融资近120万元。二是政民共建。在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我们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了群众筹一点,政府拿一点的筹资办法,有效的解决了配套资金缺口问题。三是以商养城。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在外酿酒人员回乡投资兴业,挖掘了大量民间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仅2008年以来,工商户投入小城镇的建设资金达286万元,成为小城镇建设资金的又一个重点来源。
第三,搞好设施建设。我们按照总体规划的蓝图,先后投入4000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镇区面貌日新月异。一是全力完成基础设施改造。投入近900万元完成了28条通村公路,37条通组公路,2720米街道的水泥硬化;投资226万元完成集镇供水工程和铺设下水道1600米;架设了詹桥新街、贺畈集镇高低压电线4.4公里,完成新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改造了有线电视网络,镇区安装路灯60盏。二是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了农村客运站、中学学生公寓楼、中心卫生院、两所敬老院、计生服务中心、集镇垃圾场,为周边农村提供便捷有效服务。
三、健全机构,建管并重,增强小城镇发展后劲 小城镇建设是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受很多因素影响,管理难度特别大。因此,我们在乡镇合并过程中,优先设臵机构,实行专人专管,目前我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有管理人员3名,环卫工作人员4名,工作经费采取建设部门支持一点,镇财政安排一点,建管站自筹一点的办法来解决,每年镇财政安排经费3万元,市建设局安排1万元,建管站收取卫生费4万元。今年,我们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又筹措一些资金,对办公场所进行改造,添臵电脑、办公桌椅,改善了办公条件。按照集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建管站充分发挥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严格审批手续,规范建筑物管理,坚决执行“一书两证”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制度,依法制止和查处违规建设行为,从源头上保证了小城镇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加强对镇区镇容镇貌的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集镇重要地段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了城镇管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
四、目前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1、资金筹措困难,集镇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有些规划了的项目由于资金暂时无着落而没有办法推行。
2、机构运行困难,由于建管站这个机构是根据工作需要而设臵的,法律上并没有定位,机构编制、经费的保障性不强。
3、人员保障困难,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业务性强,具有业务知识的管理人员没有,加之,新农村建设速度加快,村庄规划工作量大,仅靠市规划局的技术人员是不够的,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建议
一、国家虽然出台了《城乡规划法》,但湖南的具体实施办法没有出台,建议在实施细则中明确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的法定地位和工作职能,使小城镇建设工作做到法律上有位臵,资金上有保障,人员上有配备。
建议
二、作为临湘市一个边界大镇,建议将我镇纳入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范围,实行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
建议
三、鉴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基层建管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尽快解决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
第四篇:打造文明魅力新名片
千年古县 文明新城
——井陉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井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东临省会石家庄,西接山西,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井陉自古是燕晋通衢,曾以“兵家必争之地”而著称,曾以 “背水一战”大获全胜而闻名遐迩。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18个行政村,人口33万。境内307国道、石太高速公路、京昆高速石太北线、南绕城高速、石太铁路、石太高铁专线横贯东西,平赞高速、省道平涉线、宜沙线、衡井线纵贯南北,为井陉大发展、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井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等人类活动遗存连续、完整,蔓葭城为商先民曼族的族源地。周穆王狩猎、蔓葭之战、赵武灵王灭中山开辟井陉大道的故事广为传说。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背水之战、唐朝明相裴度出陉、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取固关、庚子大捷、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聂荣臻元帅义救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故事都发生在井陉。苍岩山福庆寺、秦皇古驿道、井陉瓷窑展示着千年古县的光芒。井陉拉花、桃林坪花脸社火、南张井老虎火、井陉晋剧等一大批民间艺术传承着古文化的韵味。
井陉县委、县政府高扬科学发展的旗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立足县情,确定了建设经济强县、美丽井陉的主题,加快实现由偏远山区县向省会城郊县、资源性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全县保持了经济发展、政通人和、社会和谐的好局面。多项工作创出新亮点,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千年古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感恩文化之乡、中国钙镁之乡、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全省节能减排示范县、全省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示范县、全省均衡教育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全省人居环境进步奖等荣誉。
2017年井陉县成功入选河北省首届文明县城,这对经济下行、环保重压“寒冬”中爬坡过坎、艰难转型的井陉不啻于一声春雷!欣欣向荣的春天正向我们款步走来........去年以来,井陉县坚持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载体,采取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等形式,实现了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的奋斗目标。
为推进创建工作,井陉县成立了创城办公室,制定并印发了《井陉县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实施方案》、《关于巩固创城成果推动县城建设整体上水平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创城办组织协调、责任单位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积极开展多形式的主题宣传,深植文明理念。设计制作了具有鲜明井陉特色的文明扇、手提袋、纸抽、文明手册等66000余份创建宣传品。制作刊发了融入核心价值观的有井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益广告图片80幅。快速路、高速路的入口处设置景观性公益宣传展牌,城区“五横三纵”主次干道的灯杆、路牌、垃圾箱、建筑围挡全部制作悬挂的公益广告,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播放公益广告3600余条次,彩绘了3万余平米的农村文化墙,随处都能看到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益广告,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文明城市创建中,井陉县体现“山水之城、古韵井陉”的气质和韵味。全方位以创促建,美化县城环境。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了城乡交通体系,井石快速路全线通车,南绕城高速、平赞高速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了穿城水景的延伸和美化亮化,完成了县城主干道建设北路、幸福东街大修,实施了弱电全部入地,更新铺设人行道21000平米。清理了架空电缆,优化了路网结构,打通了2条断头路,加快城内微循环,科学设置了红绿灯12处,改造了军民桥、会里桥,清理占道经营710余处,清除积存垃圾52210吨,街容街貌焕然一新。二是解决百姓反映的实际问题,拆除各种违章建筑和超期临建,利用清理出来的场地建设公园、广场、绿地等,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城市整体风貌。改造提升建设北路、幸福东街、金湾路等主次干道;完成了韩信公园、陉山广场、良都公园、井陉拉花艺术风情园绿化提升等园林绿化工程;对30条背街小巷进行风貌整治;对城区内主要街道门头牌匾进行更换,“擦亮门脸儿”换新颜……一个个惠民项目的实施,让井陉愈发光彩夺目、和谐宜居。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件件是大事。县城老旧小区问题多,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直接关系居民的生活质量。井陉县重点围绕老旧小区道路改造提升、清理垃圾、拆除违建、美化楼体等内容,修缮公共设施,完善人防、消防、物防、技防“四防”建设,对城区内139个居民小区进行了改造提升,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为打好创城攻坚战,井陉县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了“全民大洗城”,落实了“门前三包”,先后组织开展了楼宇入户、街头随访活动;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创建文明城、党员在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文明交通、文明校园、文明旅游等文明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文明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大典型培养选树力度。开展了以“创文明县城、建文明单位、建文明村镇、建文明家庭、建文明社区、建文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一创五建”活动,举办了“助力创城戏曲大赛”、创建省级文明城文明城征文大赛、“中国梦·赶考行”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文明标兵、河北好人。王生廷、王双廷当选第六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受到了总书记亲切接见。组织评选了“井陉最美人物”,推选出20名道德模范、12个文明家庭和30名美德少年。承办了“燕赵楷模发布厅”和“河北好人发布会”两场全省的模范典型表彰会。刘三润、李玉平等10人荣获 “河北好人”荣誉称号,汇集了正能量,滋养了公民道德。全县上下人心向善、人心向美,汇聚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大潮中。
干净宽敞的道路、井然有序的交通、古朴典雅的街巷、优雅宜居的社区、自在舒适的旅游环境……如今,漫步井陉,文明和谐之风扑面而来。
陉山儿女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颜。井陉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正以开放的姿态、昂扬的斗志、百倍的信心,向着建设经济强县、美丽井陉的目标阔步前进!
第五篇: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魅力资兴
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魅力资兴
资兴市城市建设发展纪实
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围绕“两城建设,郴资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开展“城市提质攻坚大会战”、“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为契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魄,大手笔、大气派架桥修路、扩街盖楼、完善设施……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城市综合功能日臻完备,市民居住条件不断提升,最佳人居环境芳姿凸现。站在千佛塔之巅放眼四望,眼前的一切让人耳目一新,林立的高楼取代了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宽阔笔直的马路抹平了昔日的泥泞与曲折,绿色渲染的现代化公园毗邻而接,山与水的交融勾勒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座座塔吊直指云霄,就像一支支如椽巨笔,浓墨重彩地描绘着资兴最新最美的图画,酣畅淋漓地记录着资兴快速前进的铿锵步伐。自“十一五”以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上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精致、典雅、独特、生态、宜居、宜游”的城市建设特质和建设独具魅力山水名城的要求,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经营,拓城、造市、增绿、添景,使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居环境极大优化,城市品位和形象显著提升,实现了郴资融城,大幅度拉开了城市框架,建成区面积拓展
1到22平方公里。
科学规划,依托功能分区,勾画城市发展蓝图
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超前、权威”地谋划资兴的发展。围绕“南延西进,北提东优”的城市发展方向定位,立足资兴山水融城的城市特色和魅力,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的决策模式,按照“便民、利民、乐民”的要求,统筹谋划城市各项建设,充分体现科学性、超前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突出地域性、彰显高品位,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执行一道令”的要求,严格落实规划确定的“四线”,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稳定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紧紧围绕“一主二线三圈多片”工作思路,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2020年)修编,同时完成东江湖旅游文化主题公园规划、东江行政组团概念性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公交专项规划、城市环卫专项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了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进一步明确了东江新城的城市性质和战略地位以及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城建问题,为把东江湾打造成为资兴的“城市客厅”和“旅游名片”提供了科学依据。新修编的城市规划区总用地面积203.1平方公里,总规控制用地34.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0.52平方公里,唐鲤东组团用地21.4平方公里,设计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8万人。
科学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按照“建设全国一流县级城市”和“打造独具魅力的山水名城”的建设思路,全力推动以“山水宜居”为核心的精品城市建设。近三年来,累计投资达10.8亿元,新修铺张城市道路面积26万平方米,完成人行道升级改造6.9万平方米。2011年,启动城市提质攻坚大会战,安排项目重点11个,其中城市道路提质工程4项,投入资金达3亿多元。先后完成了资兴大道、晋宁路、阳安路提质改造、城区防洪、给排水、天然气管网、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抓好了东江大道拓宽改造、华润A厂运煤通道、车站南路、高山东路等道路建设;启动了东江镇东滩组、何家坪组等城中村改造项目;统筹推进了房地产开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大力提高了城市现代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一大批高品位的房地产项目在东江湾拔地而起,水岸豪庭、金康广场、碧水云轩二期、旺角龙庭、拉菲山庄、宏景小区、汇源名坻、中泰广场、鸿都商业城等已全面开工,锦绣东江、桂园山庄、湘中城市广场等部分开工;立足和发挥东江湖、小东江、东江湾、百里丹霞等独特的山水优势,进一步加强沿江风光带、湘南植物园建设,推进了秀流公园扩容提质和狮子山森林公园、青鲁塘公园规划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13%,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整体提升。
科学管理,创新监管模式,营造整洁有序环境 我市在城市管理中突出和谐的城市管理理念,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创新提出了“前臵设防、重心下移、全面提升”的城市管理思路。前臵设防,控违源头化。尽可能实施未建先止、未为先止、未违先止三个关口到位,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管理难的问题;重心下移,管理网格化。实行路段管理责任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并按照路段管理要求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学校、进门店”三进活动,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单一部门管理逐步向全社会“共建、共管、共享”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化。创建市容示范路晋宁路、资兴大道及郴州大道资兴段,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提升整体城管执法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开展了以“和美资兴、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摄影、书法、歌唱等一系列比赛,进一步激发了资兴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启动了“城市提质管理年”活动,重拳出击,强化综合环境整治,开展了全力打造示范路、集中整治占道经营、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规范工地渣土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建设大型广告牌17块,文化墙700米,取缔煤坪1个;统一设计安装门店招牌115块,整顿汽车修理厂16家,钢材销售加工店6家,治理车辆乱停乱放60余辆次,查处违章车辆45辆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岁月匆匆,弹指间沧桑巨变;征程不悔,发展中高歌猛进。资兴,这座充满生机、活力与希望的魅力之城,五年的时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跨越式转变,刷新了美丽的城市4
梦想;正如一个美丽的青春少女阔步走来,带着独特而辉煌的生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