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县打造魅力清水

时间:2019-05-15 06: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文化强县打造魅力清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文化强县打造魅力清水》。

第一篇:建设文化强县打造魅力清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对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将紧紧围绕把清水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奋斗目标,积极建设文化强县,努力打造魅力清水。

一、树立文化自觉,加快文化发展

清水古称上邽,扼关陇要冲,处雍凉之会。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秦文化发祥地、西汉名将赵充国家乡,被省民协和文化部先后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轩辕文化之乡”。人文初祖的降诞初兴,早期秦人的艰难崛起,充国作武的历史荣光,天骄挥鞭的千古绝唱,边防锋线的战火硝烟,民族融合的华丽转身,学儒名士的雅游深隐,丝绸之路的长歌短吟,梓里乡贤的高风亮节,独特物俗的流光溢彩,广大民众的自强不息,在这方古老文明的热土上创造了绵延不绝,魅力四射的文化篇章。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不断促进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种文化人才缺,各类文化企业少,农村文化和民生文化发展任务重,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大,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投入不足,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亟待增强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下功夫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牢牢抓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文化改革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刻领会“四个加强”、“四个越来越”的重要论断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六大战略部署”的总体要求,主动顺应文化经济时代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切实增强文化自觉性、自信心和创造力,把全面加快文化事业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的重要方面,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积极开创城乡文化事业共同繁荣、特色文化建设较快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软实力和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局面,为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新突破,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和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品牌

清水作为“轩辕故里”有史不绝书的历史记载和积淀丰厚的文化遗存。

专家学者日益重视,广泛认可。原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同志热情地为清水题写了“轩辕故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把清水县命名为“轩辕文化之乡”。近年来,我们在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三届“轩辕文化旅游节”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轩辕文化研讨交流及宣传推介活动,建成了轩辕广场、轩辕桥、牛头河文化风情线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不断扩大了“轩辕故里”知名度和影响力,轩辕文化已经成为清水地方文化的一面旗帜,列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华夏文明之源”文化战略品牌重要内容。出生于清水的西汉名将赵充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首创“屯田”安边之策,对后世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心系国家,坚持真理的高尚品德,给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受到了历代史家、特别是伟人毛泽东的高度称赞。汉代赵充国陵园遗址不断扩建,气势恢宏的充国广场今年已经建成。西汉名将赵充国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赵充国为“赵宋先祖”的学术观点在《华人论坛》提出,“赵充国研究”在海内外备受关注。“赵充国家乡”文化品牌具备了更加引人注目的光彩和开发利用价值。根据史志资料记载和考古发掘印证,清水县牛头河北岸“李崖遗址”为周孝王封赐秦人先祖的“非子秦邑”,是秦人先祖经营陇右、越过陇山、走进关中、统一华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牧马崛兴之地,作为秦文化的重要源头,作为与关中地区形成文化对接的重要内容,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与此同时,唐始祖“李虎墓”,绚丽多彩的“宋墓群”,融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为一体的花石崖、石洞山、小华山,特别是有“香胜华清”之称,独具轩辕故里人文色彩和文化内涵,已经越来越成为吸引外地游客、展示清水魅力的一张迷人名片,享誉全国十三大名泉之一的清水温泉,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都为我们建设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依托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坚定不移地打造“轩辕故里”、“赵充国家乡”、“非子封邑”、“清水温泉”等优势文化品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快轩口窑遗址保护区、轩辕黄帝纪念馆、轩辕谷部落文明体验区、轩辕故里民俗博物馆、轩辕书院、轩辕文化演艺会展中心、“非子封邑”、“非子马场”、赵氏先祖祠堂等一批主题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品牌文化开发利用力度,加强“轩辕文化旅游节”、“轩辕文化学术研讨年会”、“轩辕鼓舞”、“轩辕讲堂”等一系列文化品牌的经营性、开发性整合和战略性策划运作,通过品牌文化和文化品牌建设的较大突破,把独树一帜的轩辕文化、先秦文化、充国文化等优势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使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吸引海内外华侨华人寻根问祖,观光问俗,把清水真正建成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大县、令人神往的华夏文明厚土、西部温泉体验的首选胜地、西部生态旅游的后花园。

三、坚定文化追求,发展文化产业

清水“有文化、没产业”的问题比较突出。至2010年底,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1828万元,不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不到生产总值的1%。要针对这一现状,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摆在实施“文化立县”战略的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在着力建设优势文化品牌的同时,努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要立足本土,开拓视野,尽快组建省级华夏轩辕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建立日益完善的文化开发研究、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传播体系,围绕原生态文化题材,加强内涵和个性特质的研究开发,创作编排凸显清水历史文化底蕴的《轩辕黄帝》、《赵充国》、《轩辕鼓舞》、《道教音乐》、《清水小曲》、《清水民俗》、《清水民间故事》等一批拿得出、叫得响、有影响的史诗、歌舞、戏曲、动漫专题等文化艺术作品,通过舞台、广播、电视、网络、节会等各种途径抓好宣传推介,积极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推动品牌文化深度开发和对外影响,为文化资源优势向文主的宗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体化产业发展优势转化创造条件。二要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业开发建设工程。以融入天水旅游圈、“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圈和“西安—兰州”旅游圈为着眼点,精心打造和重点开发以轩辕谷、轩口窑、永清堡、古秦亭、非子牧场、赵充国陵园、李虎墓等始祖遗址为主的始祖文化旅游线,以清水温泉、三黄谷森林公园及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为主的康体休闲与生态观光旅游线,以花石崖、石洞山、小华山、龙泉寺为验旅游线等品牌旅游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具有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庞公玉、天河美酒、优质胡油、薄皮核桃、花牛苹果、清水木耳、绿色肉蛋、清水半夏、清水大麻等十大特色旅游产品,把清水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有机融合起来,将文化产业建设成我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开发旅游商品,不断加快优势文化资源向黄金旅游市场转化,促使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以创意为动力,培育现代文化品牌、产业基地和文化企业,发展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文化娱乐、现代传媒、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影视剧、动漫游戏等现代文化产业,全方位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档次。

四、重视文化创造,提升文化实力

文化是资源、品牌和名片,更是经济实力、社会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要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活力不足、投入匮乏、人才短缺、原创能力弱、开发利用和加快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的实际出发,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谋划和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完善和出台“十二五”和中长期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明确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大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目标考核,设立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确保文化建设和发展财政经费投入稳中有升,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作用,形成发展文化事业的强大合力,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坚强领导保证。二要创新发展格局。转变思想观念,把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文化作为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走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路子,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全方位把文化生产力释放出来。三要创造良好环境。加强以交通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抓好城乡产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推进城市化、现代化步伐,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孵化培育创造必要条件。建立文化产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完善交流互动机制,加强和改善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文物、古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强民间传统文化遗产挖掘、抢救、整理和申报,开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积极性,营造鼓励文化创造、彰显文化活力的浓厚氛围。四要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抢占人才这个比资金更为重要的发展资本,健全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机制,培养文化名家、优秀文化企业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重点和稀缺人才,扶持乡土人才开展艺术创作,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打造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文化人才队伍,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五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县城重点抓好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中心、轩辕大剧院、轩辕文化产业园、文化体育公园、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在乡镇突出抓好综合文化站、影视厅、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在行政村(社区)突出抓好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业余剧团、传统文化传承人建设。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方针,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深入推进“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下乡”等各项文化活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节目,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六要高度重视发掘、弘扬和引导文化的精神价值。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念和“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深入人心,全面增强文化实力和发展竞争力。

第二篇:打造陶瓷文化品牌 建设现代魅力瓷城

打造陶瓷文化品牌 建设现代魅力瓷城

醴陵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鲜明而富有个性、浓厚而富有活力、历史传承与时代特色相互交融的陶瓷文化。为了彰显独特的文化形象,醴陵大力实施陶瓷文化建设工程,多措并举,倾力打造“陶瓷文化”品牌。下面,我就这一块内容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醴陵陶瓷生产的基本情况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从醴陵新阳乡楠竹山一带发现的大规模东汉时期陶器作坊可以得到证实;2010年的时候,又在黄达嘴发现了宋元窑址,出土了2000多件宋元时期的瓷器,可见那时醴陵祖先已经开始制作精美的瓷器了;到了清代,醴陵沩山首开瓷厂,瓷器生产由作坊式进入了近代工业化。

公元1905年,当时的清政府官员熊希龄(后任民国总理),胸怀实业救国之志,上奏慈禧太后御批10万两库银,会同醴籍举人文俊铎,广纳中外陶瓷英才,在醴陵立学堂、设公司、建官窑,使醴陵瓷业渐成规模,声誉鹊起。并于1908年创造发明了釉下五彩瓷工艺,开启了陶瓷界的新纪元。1909年,醴陵瓷参加“武汉劝业促进会”获一等金牌奖;1910年出赛南洋劝业会获一等奖;1911年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最优奖;1915 年在世博会的前身“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瓷又一举夺得金奖。从此,醴陵瓷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成为世界陶瓷的一朵奇葩。

釉下五彩瓷一诞生就被选为清廷的皇宫御用瓷,建国以后又专为毛泽东特制生活用瓷,形成了瓷中极品“毛瓷”。醴陵瓷还屡屡成为国家陈设瓷、国家宴会瓷、国宾礼品瓷和国家领导人生活用瓷,因而,被誉为“国瓷”,醴陵窑则被称为“红色官窑”。

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醴陵瓷器”上榜中国五星级地理标志,在全国300个最具价值的地理标志产品排名中高居第二。

建国几十年来,醴陵陶瓷产业已发展为日用瓷、艺术瓷、建筑瓷、工业瓷4大系列,品种达4800多种,出口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醴陵的瓷器产量占湖南省陶瓷总量的94.7%,占全国的14%,占世界日用瓷产量的9.6%。

二、醴陵打造“陶瓷文化”品牌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与保护、利用陶瓷文化资源

醴陵有汉代窑、宋元窑、明代窑等17处古窑址。政府加强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实行保护性开发,以帮助人们解读醴陵的陶瓷文化历史,领略醴陵瓷从古至今的风采。2011年,醴陵沩山窑址群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加大陶瓷文化传播力度

首先是加大媒体传播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外地媒体传播。尤其是瞄准中央级强势媒体,如在CCTV-1的“中国醴陵·瓷彩天下”广告、CCTV-3的“端午乐三天·精彩看醴陵”、湖南卫视的大型醴陵瓷纪录片《湘风楚韵,釉下舞彩》、湖南卫视和文化部报道的非遗传承人邓文科等。二是充分发挥本地媒体的作用。《今日醴陵》报有一个版块,专门传播醴陵陶瓷文化;醴陵有线电视台、广播台开设《说陶论瓷》栏目;醴陵政府建设的《醴陵陶瓷网》,开设了网上陶瓷博物馆、网上陶瓷一条街、网上陶瓷信息交流与学术交流中心等。

其次是利用文艺作品传播。投入资金邀请名家创作一批反映醴陵陶瓷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影视剧本、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2007年,耗资近2000万元,以醴陵陶瓷产业为背景,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为主线,摄制了23集电视剧《红官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大提高了醴陵和醴陵瓷的知名度。

再次是出版陶瓷文化书籍。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专家学者、陶瓷文化研究者出版专著,鼓励醴陵的工艺美术大师研究总结创作经验、艺术特色,至今为止,已出版了书籍上百本;组织编写了《醴陵陶瓷艺术史》和陶瓷系列丛书;组织编写了图文并茂的《醴陵瓷》《典藏中国 从醴陵开始》等书籍,并组织编写了一本宣传画册《中国醴陵》,作为全市各单位接待外地客人必送“礼品”。

(三)活跃陶瓷文化交流

一方面是走出去参展。积极组织醴陵瓷器走出去,参加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还有山东、深圳、成都、唐山、景德镇、德化、淄博、佛山等地的陶瓷博览会,参加长沙国际收藏会等等,还在泰国、北京等地举行醴陵瓷展,让世人更多地了解醴陵的陶瓷工艺和文化。二是承办全国性陶艺展览、评比、学术交流。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湖南(醴陵)陶瓷博览会,以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产业,打造绿色瓷城、文化瓷城、商贸瓷城。

(四)普及陶瓷文化教育

瓷城百姓是瓷城的主体,是陶瓷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陶瓷文化的载体,因此,醴陵大力进行了陶瓷文化教育普及。

一是依托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和湖南陶瓷技师学院(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培养陶瓷人才。着力培养陶瓷文化研究、艺术设计、生产管理、商业贸易、旅游管理等人才。靠人才出艺术精品,靠人才出研究成果,靠人才发展陶瓷文化产业。

二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陶瓷文化教育。把陶瓷文化教育列入小学、初中课程;醴陵组织编写了《醴陵陶瓷艺术》小学版、初中版,手工劳技课都有陶艺制作课程,每个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陶瓷工厂和展览馆进行参观,让每个学生都熟悉醴陵陶瓷艺术史,都亲手做过至少一件陶艺作品,都能背诵一首陶瓷诗歌。

三是重视市民陶瓷文化普及教育。公务员、教师都要对醴陵陶瓷艺术史耳熟能详,大多数市民都了解醴陵陶瓷历史与陶瓷生产过程。

(五)建设陶瓷文化设施

醴陵现有的陶瓷展览馆数量众多、星罗棋布。陶瓷博物馆、红官窑、国瓷馆、新世纪艺术馆、华联瓷业展馆、陶润实业展馆等等,共有200多家。里面陈列的产品琳琅满目,有精致细腻的日用瓷、极致稀缺的大师瓷、尊贵典雅的陈设瓷等等,让市民和游客全方位体验醴陵陶瓷技艺和历史文化。

自2014年起,醴陵政府又规划投资120亿元,总用地面积4000亩,建设中国(醴陵)陶瓷博览园。现在已建成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瓷谷),接下来将以瓷谷为核心,加快建设陶瓷会展馆、1915陶瓷文化特色街区、陶瓷商贸城、陶瓷电商产业园、陶子湖、陶瓷生态花卉主题公园等项目。这个百亿工程将于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

(六)培育陶瓷文化旅游产业

醴陵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红官窑(原群力瓷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百年红官窑,传奇五彩瓷”,醴陵以此为依托,把陶瓷文化旅游作为发展醴陵旅游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同时,加快陶瓷博览园、沩山古窑等旅游景点的建设,推出陶瓷游精品线路,形成以陶瓷艺术城为龙头、沩山古窑及各陶瓷展览馆为基础、红官窑陶瓷工业游为重点的陶瓷文化游体系。加强营销宣传,实现整体推出,市场共享。

(七)实施“陶瓷文化”工程

自2015年起,醴陵开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一区一品”的原则,着力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风貌、文化魅力、民族特点的特色城市。醴陵将陶瓷文化作为最闪亮的一个特色,实施“陶瓷文化”工程,进一步加大对陶瓷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挖掘,打造响亮的“陶瓷文化”品牌。

第三篇: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魅力资兴

建设宜居城市 打造魅力资兴

资兴市城市建设发展纪实

近年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围绕“两城建设,郴资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开展“城市提质攻坚大会战”、“城市管理提质年”活动为契机,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魄,大手笔、大气派架桥修路、扩街盖楼、完善设施……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城市综合功能日臻完备,市民居住条件不断提升,最佳人居环境芳姿凸现。站在千佛塔之巅放眼四望,眼前的一切让人耳目一新,林立的高楼取代了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宽阔笔直的马路抹平了昔日的泥泞与曲折,绿色渲染的现代化公园毗邻而接,山与水的交融勾勒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座座塔吊直指云霄,就像一支支如椽巨笔,浓墨重彩地描绘着资兴最新最美的图画,酣畅淋漓地记录着资兴快速前进的铿锵步伐。自“十一五”以来,资兴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上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精致、典雅、独特、生态、宜居、宜游”的城市建设特质和建设独具魅力山水名城的要求,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经营,拓城、造市、增绿、添景,使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居环境极大优化,城市品位和形象显著提升,实现了郴资融城,大幅度拉开了城市框架,建成区面积拓展

1到22平方公里。

科学规划,依托功能分区,勾画城市发展蓝图

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超前、权威”地谋划资兴的发展。围绕“南延西进,北提东优”的城市发展方向定位,立足资兴山水融城的城市特色和魅力,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的决策模式,按照“便民、利民、乐民”的要求,统筹谋划城市各项建设,充分体现科学性、超前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突出地域性、彰显高品位,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执行一道令”的要求,严格落实规划确定的“四线”,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稳定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紧紧围绕“一主二线三圈多片”工作思路,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2020年)修编,同时完成东江湖旅游文化主题公园规划、东江行政组团概念性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公交专项规划、城市环卫专项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了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进一步明确了东江新城的城市性质和战略地位以及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城建问题,为把东江湾打造成为资兴的“城市客厅”和“旅游名片”提供了科学依据。新修编的城市规划区总用地面积203.1平方公里,总规控制用地34.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0.52平方公里,唐鲤东组团用地21.4平方公里,设计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8万人。

科学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按照“建设全国一流县级城市”和“打造独具魅力的山水名城”的建设思路,全力推动以“山水宜居”为核心的精品城市建设。近三年来,累计投资达10.8亿元,新修铺张城市道路面积26万平方米,完成人行道升级改造6.9万平方米。2011年,启动城市提质攻坚大会战,安排项目重点11个,其中城市道路提质工程4项,投入资金达3亿多元。先后完成了资兴大道、晋宁路、阳安路提质改造、城区防洪、给排水、天然气管网、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抓好了东江大道拓宽改造、华润A厂运煤通道、车站南路、高山东路等道路建设;启动了东江镇东滩组、何家坪组等城中村改造项目;统筹推进了房地产开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大力提高了城市现代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一大批高品位的房地产项目在东江湾拔地而起,水岸豪庭、金康广场、碧水云轩二期、旺角龙庭、拉菲山庄、宏景小区、汇源名坻、中泰广场、鸿都商业城等已全面开工,锦绣东江、桂园山庄、湘中城市广场等部分开工;立足和发挥东江湖、小东江、东江湾、百里丹霞等独特的山水优势,进一步加强沿江风光带、湘南植物园建设,推进了秀流公园扩容提质和狮子山森林公园、青鲁塘公园规划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13%,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整体提升。

科学管理,创新监管模式,营造整洁有序环境 我市在城市管理中突出和谐的城市管理理念,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创新提出了“前臵设防、重心下移、全面提升”的城市管理思路。前臵设防,控违源头化。尽可能实施未建先止、未为先止、未违先止三个关口到位,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管理难的问题;重心下移,管理网格化。实行路段管理责任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并按照路段管理要求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学校、进门店”三进活动,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单一部门管理逐步向全社会“共建、共管、共享”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化。创建市容示范路晋宁路、资兴大道及郴州大道资兴段,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提升整体城管执法水平,实现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开展了以“和美资兴、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演讲、摄影、书法、歌唱等一系列比赛,进一步激发了资兴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启动了“城市提质管理年”活动,重拳出击,强化综合环境整治,开展了全力打造示范路、集中整治占道经营、集中整治占道经营、规范工地渣土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建设大型广告牌17块,文化墙700米,取缔煤坪1个;统一设计安装门店招牌115块,整顿汽车修理厂16家,钢材销售加工店6家,治理车辆乱停乱放60余辆次,查处违章车辆45辆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岁月匆匆,弹指间沧桑巨变;征程不悔,发展中高歌猛进。资兴,这座充满生机、活力与希望的魅力之城,五年的时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跨越式转变,刷新了美丽的城市4

梦想;正如一个美丽的青春少女阔步走来,带着独特而辉煌的生命色彩!

第四篇:打造五大特色品牌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打造五大特色品牌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聂辰席

文化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新阶段,尤其需要充分运用我省文化资源激发精神力量,为推动科学发展、加速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党的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文化建设,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事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省两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鲜明提出“十二五”时期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宏伟目标。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对今后五年的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强调河北要发展、要振兴,必须构筑起强大的文化力量,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

河北文化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必须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普及中提高,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文化脉系,倾力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把河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河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红色太行:英雄河北的文化血脉

-核心元素: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129师司令部旧址、李大钊纪念馆、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前南峪抗大旧址、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等。

□文化内涵:革命文化

巍巍太行是一座革命的大山,是河北的文化血脉和标志性符号。我省境内太行山区分布着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前南峪抗大旧址、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等全国知名的革命圣地或遗址。在风雨如磐的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太行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谱写了中华民族救国图存的光辉篇章。革命圣地西柏坡是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前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主席曾在这里指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举行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的光辉论断,谋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红色太行,还流传着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等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太行儿女展现出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着眼激发人们爱党爱国、建设河北的热情,近年来我省立足弘扬革命传统、传播太行精神,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建、管、用并举,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特别是对位于太行山区域的西柏坡纪念馆、129师司令部旧址、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和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等进行了规划建设和改陈布展,极大增强了教育基地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各级教育基地为依托,以重大节庆、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了教育基地巡学、共建共育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有力促进了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充分运用红色太行资源开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教育,组织爱国歌曲大家唱、“双百”人物评选学习宣传等活动。以“红色太行”为题材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举办大型文艺晚会《魅力河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推出电影《谁主沉浮》、交响乐《柏坡交响》、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电视纪录片《毛泽东1949》等系列重点作品,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进一步打造提升“红色太行”文化品牌,一是坚持以“红色太行”为主线,串连起几大革命圣地,辅之以沿途各个革命旧址,大力发展太行山红色旅游,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把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牢牢凝固在河北大地上,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心坎里。二是继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展示、讲解和服务水平。按照统筹规划、连点成片的思路,推进教育基地及其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一批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群。当前要重点推进“大西柏坡”建设,做好中央部委旧址修复工作,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更加丰富、更具感染力的教育资源。三是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之路,整体设计、系统打造,倾力构建太行山文化产业带,培育和发展山区特色文化产业,促进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四是以弘扬太行精神为主要内容推进精品创作生产,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等重大活动,突出抓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使相关作品成系列、扩影响,成为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载体,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壮美长城:古老中国的文化象征

-核心元素:老龙头、山海关、姜女庙、喜峰口、潘家口水下长城、金山岭、鸡鸣驿、大境门等。

□文化内涵:爱国文化

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渗透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最好历史见证。

河北是长城途经最长、保存最完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境内长城长达2000多公里。世人普遍认可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的说法,而万里长城的入海口就是我省秦皇岛老龙头。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地区流传着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孟姜女哭长城以及戚继光练兵抗倭等历史故事。秦皇岛抚宁县长城素有“天然长城博物馆”之美誉,是明长城的精华。张家口“大好河山”大境门,是万里长城上独一无二的“门”。位于承德滦平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保存完整、奇峻壮美,更是明长城的典型代表。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片头长城画面就取自这里。河北省长城沿线,底蕴深厚、风光雄奇、故事众多、文化独特。

长城是一座深厚的文化富矿,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展示和宣传,大力弘扬长城文化体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将其转化为人们做好各项实际工作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省完成了长城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全面展示长城的历史与文化、长城建筑的结构与布局、历史上发生在长城内外的重大军事活动,以及长城沿线分布的历史名胜、人文景观,堪称中国长城的“百科全书”。实施了山海关长城修复工程,作为长城保护工程中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被誉为长城维修保护工作的典范。加大长城沿线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实施了鸡鸣驿文化遗产保护等工程。包括商业、文化、宗教三方面建设内容的张家口标志性建筑———长城大境门综合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举办山海关国际长城节、中华龙抬头文化旅游节等多项大型节庆活动,推出以电视剧《大境门》等为代表的一批反映长城历史文化的文艺作品,有效扩大了长城文化的影响力。

进一步打造提升“壮美长城”文化品牌,一是扎实做好长城文物遗产维护和相关产业发展工作。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好、利用好与长城相关的文物古迹和遗迹遗址,发掘整理涉及长城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古城旧区保护开发,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使长城修复维护工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二是深入发掘长城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长城文化的理论研究,特别要注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新的实践发展,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拓展长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彰显长城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持久魅力。三是充分发挥长城文化的教育功能。利用长城宝贵的文化资源,深化拓展思想教育内容,开发系列文化产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力发展长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吸引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参观游览,激发热爱祖国、建设河北的动力和热情。诚义燕赵:人文河北的历史源头

-核心元素:阳原县泥河湾遗址、涿鹿县三祖圣地、磁山遗址、易县燕下都、邯郸赵王城、中山国遗址、涿州三义宫、正定古城、永年广府古城等。

□文化内涵:根脉文化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被世人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这里有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遗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起源地。千古文明开涿鹿、合符文化定中华。涿鹿较完整地保存了黄帝城、炎帝营、蚩尤寨、釜山等20多处华夏三大始祖的遗址遗迹。在涞水与易县交界的洪崖山上有后土黄帝庙、黄帝崖、轩辕洞等,相传是黄帝祭祀远祖、后人祭祀黄帝的场所;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涞水县南高洛音乐会,相传是黄帝祭祀音乐的传承。位于邯郸武安的磁山文化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是早期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和历史见证。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境内燕、赵双雄并峙,还有号称“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分布着丛台赵王城、邺城遗址、广府古城、古中山国遗址、正定古城、定州汉中山国都、燕下都、涿州三义宫等古都古城遗址,真实记录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足迹;散落着河北梆子、评剧、吴桥杂技、蔚县剪纸、武强年画、衡水内画、曲阳石雕、井陉拉花、冀东皮影等文化艺术瑰宝,生动演绎着燕赵历史文化的不朽传奇。

“诚义燕赵”是河北文化的根脉,是人文河北的源头。无论是燕人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中国改革之先河,廉颇蔺相如外敌当前摒私欲存大义的将相和,无论是中山以千乘之国在七雄虎视中不甘平庸、奋发有为的无畏气概,还是流传民间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常山赵子龙忠心事主,都在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燕赵”这一称谓直观体现着河北的历史,也凝结出了仁厚诚朴、重信尚义、慷慨忠勇的人文精神底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悼念冀东杨十三烈士亲拟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尤见典型”,就是燕赵文化的生动写照。燕赵文化所特有的忧患意识、牺牲精神和进取品质,已经深深融入河北历史文化的根脉之中。

为再现“诚义燕赵”的文化意蕴和魅力,近年来我省深入挖掘、系统梳理燕赵文化资源,不断深化燕赵历史文化研究,推出一大批研究成果。切实加强燕赵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建设了磁州窑、邢窑等一批主题博物馆,启动了永年广府、正定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全面加快古城风貌恢复进程,打造古城文化品牌。围绕弘扬燕赵文化中的忠诚大义精神,推出“唐山十三义士”等一批先进典型,创作推出了一系列历史和现实题材的戏剧、影视剧等文艺作品,出版了多部反映燕赵历史文化的图书。秉承“诚义”优良传统,着眼新的实践要求,广泛开展“城镇面貌大变样、市民素质大提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诚信河北”建设,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同时,引导推动各市县结合各自历史底蕴,彰显地域风格,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和精品,以多种形式传播和弘扬河北人执著、忠义、慷慨的良好形象,优化了河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

进一步打造提升“诚义燕赵”文化品牌,一是加强资源保护。大力实施燕赵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开发工程,深入推进古中山国遗址公园建设、永年广府古城保护整治与文化旅游开发、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大名县“宋府明城”保护开发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非遗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传播基地和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建设。二是用好科技力量。深入实施“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工程,充分运用数字、网络等新技术研究、修缮、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新兴业态,推进宣传文化展示方法创新,情景再现传统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开发丰富多彩的数字和网络文化产品,增强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和趣味性,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体验燕赵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三是开展宣传教育。在继承弘扬传统燕赵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特色内涵,在全社会广泛传扬。深入推进我省“文化名人名品名栏目”建设,推出一批体现燕赵文化特色、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培育催生具有燕赵风骨的文艺现象、文艺形式和文艺流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标志性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体现“诚义燕赵”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共铸诚信”活动,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使“诚义”精神化为全省干部群众更加自觉的道德认同,变为促进河北科学发展更加强大的文化力量。神韵京畿:护城河畔的文化之春

-核心元素:直隶总督署、承德避暑山庄、遵化清东陵、易县清西陵、张北县元中都遗址、宣化钟鼓楼、义和团廊坊大捷等。

□文化内涵:畿辅文化

河北环绕北京,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首都“护城河”。元、明、清时期,河北一直为畿辅之地,地位十分显赫。“元代三大都”之一的元中都在张北,清代直隶总督统管京津冀衙署在保定,第二政治中心在承德,清朝皇家陵寝东陵、西陵分别在遵化和易县。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和清东(西)陵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北洋军阀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会在京、津、保、石之间曾经数次变迁,这种大交流大融合使河北文化呈现出浓郁的京畿色彩。

着眼充分发挥“神韵京畿”文化优势,彰显服务北京、发展河北的良好形象,近几年我省主动承接京津文化辐射,打造区域文化产业增长极,重点建设了保定亿万泰动漫基地、石家庄动漫基地、吴桥世界杂技博览园、曲阳雕刻艺术城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实施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修缮维护等一系列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大力发展环京津文化休闲旅游。聚焦“京畿之地·希望河北”加强对外宣传,成功开展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宣传河北工作,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开展河北文化集中展演和交流,连续组织“百家媒体看河北”、“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河北行”等活动,推出6个版本的河北形象宣传片,在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举办“河北文化周”,有效扩大了河北文化的影响力。当前,河北正在充分利用环首都地缘人文优势,着力打造体制、政策、服务和综合环境梯度差,增创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借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加快推动河北文化建设,正在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打造提升“神韵京畿”文化品牌,一是推进环首都文化产业带建设。深入挖掘环首都有关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名片。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体育健身、印装和物流、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产品及销售、动漫游戏、民俗节庆及会展等产业,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组团式、集约化发展。二是突出抓好相关重大项目建设。突出大型主题文化公园和休闲度假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北方文化创意产业“硅谷”;建设“梦廊坊·杂技谷”项目,打造京津文化旅游第一站,形成世界级杂技文化产业基地;深入推进承德“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出大型实景演出《康熙大帝》。三是继续深化以“京畿神韵”为主题的河北文化外宣活动。进一步打开视野,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深化与省外和国外媒体的合作,积极参与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的重大活动,提高对外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国内突出京津沪等一线城市,在境外突出与河北开展合作的重点国家和地区,继续深入开展河北文化集中展演活动,不断提高我省的知名度美誉度。

弄潮渤海:崛起的海洋文明

-核心元素: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黄骅港、北戴河、黄金海岸等。

□文化内涵:开放文化

河北外环渤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沿海省份,海洋文明是助推河北腾飞的重要引擎。河北环渤海地区有著名的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唐山,有始建于1898年的目前世界最大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秦皇岛港,还有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等系列综合性大港。特别是唐山,现代工业文明底蕴深厚,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和第一件卫生瓷,唐山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抗震精神更令世人瞩目。渤海岸边还有北戴河、黄金海岸等众多旅游胜地,文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临港产业发展明显提速,近代工业文明迸发出新的活力,为我省文化建设注入了新内涵、提供了新支点、开辟了新领域。

围绕提升河北“弄潮渤海”的文化形象,引导全省干部群众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发挥环渤海区位优势,以开放的视野推动各项工作改革创新,近年来我省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选树了一批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开放发展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坚定了全省干部群众建设沿海强省的信心和决心。充分挖掘沿海和近现代工业文明资源,启动了河北(唐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和秦皇岛玻璃博物馆等项目,有力促进了我省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走在全国前列”目标,增强了文化发展活力,展示了河北作为沿海省份所应有的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气概。推出电影《唐山大地震》,创国产电影多项票房纪录,扩大了渤海明珠唐山的影响;创排《海上生明月》等大型实景演出,彰显了山海龙岛秦皇岛的开放气度;办好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沧州分会场)、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展示了沧州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的宏大气魄。

进一步打造提升“弄潮渤海”文化品牌,一是着力构建沿海海洋文化产业带。建设现代产业展示体验文化集群,大力发展旅游度假、杂技武术、创意设计、道具生产、广告会展等产业,探索推进开滦中国矿业文化旅游发展产业园、唐人主题公园、北戴河创意文化产业园、纪晓岚文化产业园、大运河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二是谋划推出系列文化精品。借鉴电影《唐山大地震》成功经验,围绕彰显河北的沿海开放形象,不断打造有影响力的影视剧、舞台剧和实景演出。特别注重河北现代工业文明和改革开放题材的精品创作,提升沿海地区的文化品位,充分展现河北的海洋文明。三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立足服务全省对外开放大局,建立健全宣传文化与商务、外办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推动河北文化“走出去”。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出口企业,支持我省文化企业在境外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四是大力开展舆论宣传。充分展示我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新举措新成效,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开放意识,抓住用好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难得机遇,向开放要发展、向开放要转变、向开放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海洋的胸怀构建我省内外融通的开放发展新格局,使河北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投资热土和创业福地。

打造提升以上五大特色文化品牌,必须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始终站在产业链、价值链和艺术链的高端,运用世界眼光、开放思维和市场方法,高起点规划设计,大力度改革创新;注重资源整合、亮点聚合,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形成整体合力,在凸显比较优势中聚焦重点、打造亮点,加强各地各有关部门协作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多赢;注重项目带动、务实推进,树立现代理念,组织专业策划,全面提高文化项目的谋划、包装、运作、融资、实施水平,深入运用“五式工作法”,推动文化品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注重营造环境、浓厚氛围,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在全省上下努力营造关注“五大品牌”、发展“五大品牌”的良好环境。通过以上“四个注重”,进一步打响五大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步伐,为推动河北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彰显特色 集中优势 倾力打造“五大文化品牌”

国家最新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倡“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在国家新的战略高度上,文化产业在这样一个宏观经济环境之下必将开始一轮新的增长。河北省也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2010年3月8日,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这是河北省第一个由省政府发布的文化产业规划。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确定了3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使得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引擎。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于2011年年初发表《打造五大特色品牌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指出河北文化遗存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必须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普及中提高,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文化脉系,倾力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把河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河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年6月28日下午,由河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展览面积近800平方米,展示了近年来我省围绕“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的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情况所取得的成就。“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植根于燕赵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脉系,特色鲜明,凸显区域优势,其核心元素依次彰显了革命文化、爱国文化、根脉文化、畿辅文化和开放文化等河北文化的精神内涵: 文化品牌一 红色太行:英雄河北的文化血脉

-核心元素: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129师司令部旧址、李大钊纪念馆、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前南峪抗大旧址、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等。

□文化内涵:革命文化

文化品牌二 壮美长城:古老中国的文化象征

-核心元素:老龙头、山海关、姜女庙、喜峰口、潘家口水下长城、金山岭、鸡鸣驿、大境门等。

□文化内涵:爱国文化

文化品牌三 诚义燕赵:人文河北的历史源头-核心元素:阳原县泥河湾遗址、涿鹿县三祖圣地、磁山遗址、易县燕下都、邯郸赵王城、中山国遗址、涿州三义宫、正定古城、永年广府古城等。

□文化内涵:根脉文化

文化品牌四 神韵京畿:护城河畔的文化之春

-核心元素:直隶总督署、承德避暑山庄、遵化清东陵、易县清西陵、张北县元中都遗址、宣化钟鼓楼、义和团廊坊大捷等。

□文化内涵:畿辅文化

文化品牌五 弄潮渤海:崛起的海洋文明

-核心元素: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黄骅港、北戴河、黄金海岸等。

□文化内涵:开放文化

如上所述,结合河北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因素,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名片,以“五大文化品牌”为着力点,倾力彰显河北文化整体魅力;找准区域比较优势,构建“五大文化品牌”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壮大区域文化产业,活跃文化产业发展全局,是河北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努力开辟文化产业发展新境界的又一新战略。

如何打造提升河北五大特色文化品牌,聂辰席同志提出“四个注重”:第一,必须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始终站在产业链、价值链和艺术链的高端,运用世界眼光、开放思维和市场方法,高起点规划设计,大力度改革创新;第二,注重资源整合、亮点聚合,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形成整体合力,在凸显比较优势中聚焦重点、打造亮点,加强各地各有关部门协作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第三,注重项目带动、务实推进,树立现代理念,组织专业策划,全面提高文化项目的谋划、包装、运作、融资、实施水平,深入运用“五式工作法”,推动文化品牌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第四,注重营造环境、浓厚氛围,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在全省上下努力营造关注“五大品牌”、发展“五大品牌”的良好环境。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特色名片。我省倾力打造五大文化特色品牌,是中央和省委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品位不断提高的结果,同时也是与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基础深厚、要素支撑有力密不可分的。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我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系统梳理文化脉系,浓缩燕赵文化精髓,弘扬历史人文精神,彰显自然地理特色,集中区域优势,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进一步打响五大特色文化品牌,这对于加快推进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将为推动河北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京畿之地,希望河北,上演着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传承;在历史所承载的文化血脉里,燕赵大地将在百花齐放中迎来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抓住文化的“魂”

文化建设既离不开形,更离不“魂”,尤其是文化品牌的建设,更需要有“魂”来提升。近年来,河北省按照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提升了河北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五大文化品牌建设,提升了河北文化的魅力、扩大了河北文化的张力、增强河北文化的影响力。

河北省梳理河北文化脉系,提出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 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亮丽的文化形象。

河北省境内太行山区有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赤岸129师司令部旧址、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等知名革命圣地,河北省大力发展太行山红色旅游,继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倾力构建沿太行山文化带,打造提升“红色太行”文化品牌,长城是古老中国的文化象征,河北是长城途经最长、保存最完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做好长城文物遗产维护和相关产业发展工作,深入发掘长城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发挥长城文化的教育功能,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打造提升“壮美长城”文化品牌。

“诚义燕赵”是河北文化的根脉,是人文河北的源头,具体体现为仁厚诚朴、重信尚义、慷慨忠勇的精神底蕴。打造提升这一文化品牌,就要加强燕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挖掘燕赵文化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赋予其时代特色,培育催生具有燕赵风骨的文艺精品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神韵京畿”文化品牌,显示了河北与京津的唇齿与共关系,为利用好“梯度差”、实现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创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和心理条件。打造提升这一品牌,需要充分利用地缘人文优势推进环首都文化产业带建设,抓好相关重大项目建设,搞好文化外宣活动。打造提升“弄潮渤海”文化品牌,要谋划推出系列文化精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展现沿海经济发展隆起带和河北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独特的产业优势和改革开放意识,向世界展示河北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不难看出,河北省打造的“五大文化品牌”,正是抓住了文化之“魂”,文化才有了无限魅力。依托“五大文化品牌”,聚焦核心元素,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文艺表现形式,努力彰显革命文化、爱国文化、根脉文化、畿辅文化和开放文化等河北文化的精神内涵,就把河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推动河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第五篇:打造文化强市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利用**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资源,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推进了“文化**”建设。

坚持靠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实践,强化“文化兴市”的责任感使命感。突出一个“学”字,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新内涵。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省委关于建设文化强省、扬州市委有关加强文化大市建设的精神,制定并部署了“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着眼一个“邮”字,积极构建“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坚持以“邮”为文化品牌,注重挖掘龙虬文化、尧文化、运河文化和乡土文化,集传统、特色于一体,相继推出了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周末大舞台、秦邮文化讲坛、百姓学堂等文化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一届中国羽绒服装节、四届邮文化节暨双黄鸭蛋节、三届汪曾祺文学奖评选等活动。紧扣一个“实”字,努力创新“文化**”建设的新举措。坚持文化项目点面结合。城区启动建设了集商务、研发和会展为一体的邮都文化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蝶园、海潮等综合性市民广场;各乡镇、社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菱塘回民文化广场、八桥农民广场等。坚持多项活动全民参与。在每年开展的特色文化活动中,都尽量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坚持工作成效群众评判。每次重大活动结束后,都多渠道收集信息,虚心接受各界有识之士的诤言,确保特色活动效果逐年提高。

坚持靠主题活动牵引工作,营造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浓厚氛围。举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去年10月,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召开了以“抢抓发展机遇、打造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并就**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形势、现状、目标及举措等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到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举行“永远的汪曾祺”系列纪念活动。今年5月16日是**籍作家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适时筹划了永远的汪曾祺专题讲座、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征文、颁发汪曾祺文学奖、汪曾祺京剧《沙家浜》交响音乐会等十多项纪念活动。活动中,得到了中国文联作协主席铁凝女士,中国文联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先生,汪曾祺研究会会长陆建华先生等全国20多位名家的支持和参与,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均作了全程报道。开展首届读书节活动。今年4月到7月,我市举办了以“读书、求知、守信、文明”为主题的首届读书节活动,内容主要有“经典回响———大型美文诵读”,“十佳藏书家庭”评选,“快乐书海”———XX**市首届读书节书市,“我最喜爱的十本书”推介展评等。目前,该活动已经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参与,产生了较大反响。办好社区艺术节。依托蝶园市民广场,我市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由家庭才艺表演、《争做好市民》dv短片大赛、送图片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糅合在内的社区艺术节。今年的艺术节围绕“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美生活”的主题,相继举办了“公民道德颂”合唱比赛、趣味体育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坚持靠打造品牌彰显优势,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出和做响“秦邮文化讲坛”。按照“挖掘秦邮文化,打造文化**”的思路,通过文人搭台、文化唱戏的途径,以“文化人讲秦邮、秦邮人讲文化”为主题,以**籍在外文化名人为主体,从去年11月开始,相继开坛了《汪曾祺,一位真诚的优秀作家》、《婉约派词宗秦少游》、《永远的汪曾祺》等专题讲座。目前,一股“秦邮文化热”正在**城乡兴起。开办和搞活“百姓学堂”。组建“百姓学堂”讲师团并积极动员公务员、教师、法官和医生等各类人才加盟,深入城乡巡回宣讲“构建和谐社会、农业科技、卫生防疫和子女教育”等内容。城乡居民纷纷夸赞其为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生产生活的导航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播音员。“百姓学堂”被新闻界形象称之为学习型**建设的“三堂会审”。创建和申报“中国民歌之乡”。**是中国民间文学创作研究基地,尤其**民歌,别具一格,乡音纯真,目前已整理成功并广为流传的有《**西北乡》、《数鸭蛋》、《撒趟子撂在外》等民歌272首,横泾等地的原生态民歌还被央视相中并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为了充分张扬**民歌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目前我市已经成立了**“中国民歌之乡”申报小组,邀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60余名代表来邮指导民间遗产抢救工作,各项筹划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扮靓和做大“周末大舞台”。依托现有的蝶园、海潮两个大型市民广场,发挥基层文化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两年多来,已经进行了20多场次大型广场演出,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坚持靠整合资源推进发展,创建内外联动、群策群力构建大文化的格局。用好和用足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先后对盂城驿、龙虬庄遗址、清代当铺等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文游台、宋城墙、奎楼等7个省级保护单位进行重点修缮;同时,收集并整理了秦观、汪广洋、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及汪曾祺等**历代文化名人的档案资料。挖掘和利用**籍在外文化名人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籍在外文化名人有百余名。我们把这些名人资源当成宣传推介**的宝贵财富,专门建起了**籍在外文化名人信息库,做到常联系、常沟通。同时,倾听他们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巩固和开辟新闻舆论资源。市委把宣传“文化**”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内容。除率先在扬州举办“**经济会发展新闻发布会”、下发加强新闻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落实新闻会商制度外,还注重与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知名网站等进行沟通联系,确保了“文化**”宣传向立体化、多层次和全覆盖的方向发展。

下载建设文化强县打造魅力清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文化强县打造魅力清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廉洁园区,打造魅力西域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廉洁城市是努力完成中央赋予一个城市使命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需要,是城市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需要,是反腐倡......

    打造“魅力导购”

    从一定意义上说,导购员就是企业产品的代言人,这个代言人的个人表现往往与产品能否成功进入顾客的“心门”大有关联。终端销售很需要具有个人魅力的导购员踢好“临门一脚”。你......

    打造魅力班会课

    班主任与德育论坛暨中小学精品主题班会展示活动 ——学习心得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小王艳虹 (首先,真诚地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外出学习的宝贵机会,感谢在我外出学习时给我分担......

    打造魅力班会课

    班主任与德育论坛暨中小学精品主题班会展示活动 ——学习心得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小王艳虹 (首先,真诚地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外出学习的宝贵机会,感谢在我外出学习时给我分担......

    打造魅力课堂

    创造魅力课堂 那么课堂是什么?关于课堂的定义,我们早就知道,并且描述它的方式也很多: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只要渠道。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战场......

    打造魅力班会课

    班主任与德育论坛暨中小学精品主题班会展示活动 ——学习心得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小王艳虹 (首先,真诚地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外出学习的宝贵机会,感谢在我外出学习时给我分担......

    打造强文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 言 随着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建设构想,东西方经济将进一步进行融合发展,我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科学合理的生存发展,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百年来积累的企业管理经验......

    建设海洋文化强市

    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王文洪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3年),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