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县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和对策(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0:5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磴口县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磴口县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和对策》。

第一篇:磴口县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和对策

磴口县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和对策

 发布时间:2016-08-29

 发布来源:巴彦淖尔文明网

 感谢阅读

去年以来,磴口县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通知》(内旅办发〔2016〕45号)精神,结合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科学制定了《磴口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磴口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开启了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争创工作,今后全域旅游将有力助推磴口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形成集合发展的洼地效应,为全县旅游产业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一、创建全域旅游比较优势明显,条件趋渐成熟

磴口县旅游资源丰富,涵盖了全国旅游资源八大类的全部,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站全部单体的26%,“沙水合一”的资源特色潜力巨大,秦汉古郡等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塞上粮仓”、“中国华莱士蜜瓜之乡”、“中国油葵之乡”之美誉,旅游景观呈现自然和人文兼容并蓄的特点,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特色突出,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一是精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类。磴口县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期是屯垦戍边的军事要冲。悠久的历史为磴口留下了阴山岩画、鸡鹿塞、古长城、朔方郡古城、汉古墓、阿贵庙、天主教堂、冯玉祥西北军粮仓、三盛公水利枢纽、兵团博物馆等众多人文历史古迹,广泛流传着蒙恬收复河套、卫青抗击匈奴、昭君出塞、孟良盗骨等优美传说,反映了从远古到近现代磴口发展的历史变迁。自然风光类。磴口县地貌以沙地、山地、平原为主,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奔腾咆哮的黄河、高耸入云的阴山、浩淼如烟的乌兰布和沙漠、物产丰富的河套平原共同编织成一幅美丽的旅游画卷。特别是千百年来,黄河在境内几易其道,留下了纳林湖、冬青湖、天鹅湖、万泉湖等大小湖泊160个,成就了磴口“百湖之乡”的美誉。产业园区类。按照产业围绕旅游做,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思路,结合现代经济发展成果,将工业园区、万亩光伏园、有机牧场、葡萄酒庄等都作为旅游景点精心打造,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将华莱士、番茄汁、有机奶、肉苁蓉切片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都作为旅游产品包装上市,实现工旅联动、农旅相融,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真正形成看河湖风光、游大漠阴山、吃生态美食、住农家大院、忆人文历史的完整旅游产业链,加上明显的区位优势与成熟的交通网络,磴口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具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是景区创建成效显著。磴口境内及周边现有国家4A级景区2家(纳林湖景区,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3A级景区2家(冬青湖景区、蒙牛乳业工业旅游区),2A级景区4家(云海秋林、镜海旅游度假村、磴口县博物馆、游牧一族苁蓉生态园);现有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4家(阿贵山庄、纳林东湖、乌兰布和西湖、游牧一族苁蓉生态园),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4家(金三角荷花岛、人民公社大食堂、镜海旅游度假村、沃湖度假村),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1家(云海秋林);现有三星级酒店1家(三盛公大酒店),二星级酒店1家(德林大酒店);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鸡鹿塞、阴山岩画、朔方郡古城遗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阿贵庙、三盛公天主教堂、巴音乌拉石板墓群、沟心庙汉墓群等)。周边景区有阿拉善人根峰风景区、月亮湖沙漠探险旅游区、镜湖生态游乐园、甘露寺、乌拉山大桦背天然次生林风景区、包头梅力更自然风景区等,县内外旅游企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旅游产业链条正在形成,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接待能力日益增强。

三是赛事活动精彩纷呈。近年来,磴口县立足于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赛事节庆活动,累计成功举办了23届华莱士节,举办了2014年巴彦淖尔市纳林湖文化与旅游融合系列活动、首届“纳林湖杯”沙滩足球赛、首届“万泉湖杯”垂钓大赛和“万泉湖杯”龙舟赛、首届“金马湖杯”垂钓大赛、黄河三盛公流凌旅游文体系列活动之“观流凌、品美食、巧媳妇开河鱼美食烹饪大赛、“农信杯”乌兰布和沙漠全国汽车越野赛。各项赛事活动都圆满落幕,收得了很好的效果,做到了以赛事活动促进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旅游文化的繁荣。磴口以“赛事赛会为引擎、推广展示为手段、产业繁荣为目标”的赛会运行模式,收到了提升美誉度、吸引投资者的良好效果。

二、创建全域旅游总体思路清晰,前景发展广阔

磴口县紧紧围绕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和自治区西部独具河套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地的总体目标,实施“旅游强县”战略,通过融汇旅游要素,强化旅游引领,全面整合资源,推动产业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面打响“百湖之乡、魅力磴口”品牌形象,努力建设成为一站式自治区西部独具河套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旅游产业向旅游经济的全面转型,同时,旅游发展对于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煤化工交易、文化强县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具有深远意义。2015年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分别增长28.6%和33.3%。截止今年5月初,全县接待游客20.9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440.96万元,同比增长13%和17.6%。力争2018年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 比重达到15 %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比重达到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常住人口数量10 倍以上。

三、创建全域旅游综合举措给力,缔造经典旅游

新形势下,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磴口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促进产业融合。与农业融合,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农业,迅速形成一批影响力大、附加值高的生态观光农业基地。与林业融合,大力发展荒漠治理生态旅游,实施林木改造,规模化建设旅游通道景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工业融合,强化工商旅融合,大力发展阴山岩刻、青铜剑、青铜镜等工艺美术复制品及农特产品等旅游商品加工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充分挖掘河套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大力提升磴口非遗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

二是落实资金保障。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组建成立了旅游投融资公司,形成融资、投资、建设及运营有机统一、高效运作的现代投融资和运营平台,为下一步促进全县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三是城乡全域规划。以《磴口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融入“全域旅游”理念,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重点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带等主题旅游,着力营造“时时见景、处处是景”的城乡景观,初步构建大旅游景观格局。

四是培育市场主体。坚持内外结合,对内加强“百湖之乡 魅力磴口”整体旅游形象品牌的宣传推广,大力开发商务旅游、户外拓展、立体旅游、科普旅游、祈福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对外与各大旅行社建立稳定的合作营销关系,初步构建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

五是开发旅游产品。坚持抓好旅游产业链条,深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打造一批“吃住游购娱”中心;大力发展农牧区庄园经济,着力构建乡村旅游体系;发挥互联网对旅游产业创新升级的平台作用,推动开发手机微信和旅游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六是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县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站、点),在城区主要街道以及主要旅游乡镇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形成网络化的散客服务系统。加强旅游执法检查力度,创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建立健全了快速高效的“多部门联勤联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无缝衔接”,为创建全域旅游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磴口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快速增长的旅游经济、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逐步提升的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的智慧旅游系统,以及贯穿全域的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体验项目,符合发展全域旅游的基本内涵和构件。发展全域旅游,提升磴口旅游品质;走旅游强县之路,让磴口更具气质、更显时尚,磴口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磴口县委办 孙学龙 磴口县委宣传部 苏虎娃)

第二篇:发展全域旅游的对策举措 精品

发展全域旅游的对策举措 精品

一、对策与举措

(一)推进旅游产品转化,丰富城市旅游内涵 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行业,提供的是一种特色的旅游产品,是中外游客在我市“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主要提供者和服务者。因此,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与旅游业具有很高的结合度和共生性,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们获得真正的“休闲”享受,将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整合转化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是重中之重。

1.深化研究特色潜力行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涉及多个产业,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与旅游休闲的关联度、紧密性也有差异,如何结合各自行业特点打造满足游客和市民需求的旅游休闲产品一直是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过程中不断探索的问题。了解这些行业存在的问题是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根据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紧密程度、发展的成熟程度来重点推进。如美食行业可重点打造文化体验餐饮类产品,从服务创新观点出发,整合地域特色,在经营中导入文化、旅游与体验三大领域,通过有效的跨域整合来构建服务创新加值模式,丰富餐饮内涵,创造出让顾客难忘的经验与回忆的附加价值,进而刺激顾客再购意愿与提升忠诚度;茶楼行业可重点推进提升茶艺展示、传播和茶食的档次和水平,完善设施等类项目,打造具有江南特色、体现汴州茶艺水平、展示汴州茶文化和茶都风貌,不断丰富茶文化之旅,培育新的茶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疗休养行业可重点打造有中国特色汴州特点的国际疗休养产品,依托现有外海中医药大学、外海省中医院、汴州市中医院等院校,广兴堂、方回春堂等一些国药馆以及疗养院,推进中医中药馆和现有疗养院的结合,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推出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疗养产品,打造汴州国际疗养基地。同时,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利用其自身优势,进行产品推广和客源组织,运用汴州的饮食及养生文化,大力发展包括保健旅游、美容旅游和医疗旅游在内的健康旅游;等等。

2.积极开发涵盖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要素的旅游线路产品。在特色潜力行业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寻求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既要做好专题旅游产品的开发,又要做好综合性旅游产品和线路产品的研发。在专题旅游产品方面,可开发美食旅游、茶文化旅游、养生旅游(保健、疗休养、演艺)、运动休闲旅游等专题旅游产品。在线路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要创新发展组合型线路旅游产品,有效整合潜力行业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线路的开发和组合,促进景区景点与十大行业的整合包装,推出一系列综合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线路,如美食之旅、美丽之旅、健康之旅、购物之旅(茶、婴童、工艺美术、女装、化妆品)等,使其成为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能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

3.不断丰富产品休闲内涵巩固顾客场所依赖。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提供的各类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是消费的主要内容。独具特色的产品是消费者满意的来源,是消费者形成场所依赖的基础。丰富旅游产品的休闲内涵,一要使“创意、快乐、美丽、体验、时尚、健康”等元素均有体现,任何一个元素的缺失都有可能减弱旅游产品的特色。二要着重融入“体验”概念。体验型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融入独特性、个性化元素,关注消费者的“感觉”以及他们对“品味”和“价值”的追求,能够为其带来“惊喜”并帮助其实现享受生活的目的,因而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三要挖掘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比例逐渐降低,对文化消费需求的比例越来越大。丰富文化内涵应立足现实,把握特色,集思广益,手段多元,不拘一格。应明确和丰富产品体系,将文化型产品作为开发重点。

(二)培育特色潜力项目,注重产品合理落地 培育项目和推广产品是发展特色潜力行业的重要载体,要与城市发展同步推进特色潜力行业项目和产品的落地与转化,要与城市旅游目的地发展同步提升特色潜力行业与旅游休闲整合发展水平。

1.在新一轮商业特色街区建设中充分结合特色潜力行业。进一步优化现有商业特色街,在新一轮商业特色街区建设中可结合特色潜力行业进行商业布局。如在中山路文化创意特色街中可以培育发展美食、茶楼、保健、女装、婴童、工艺美术等行业;百井坊巷商贸街区可以重点培育美食等行业;小河直街传统民居街区可以发展美食、茶楼等行业;曙光路都市休闲街区可以重点发展美食、茶楼、演艺、运动休闲等行业;北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可以重点发展美食、茶楼、工艺美术等行业,等等。

2.在打造旅游综合体中积极植入特色潜力行业元素。结合我市具体打造旅游综合体的实际,萧山可以湘湖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为基础,整合东方文化园、汴州乐园的服务内容,使之成为一个集观光、滨水休闲、遗址展示、会展、宗教文化、餐饮美食、游乐项目、文化演艺、高档住宿、购物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也可以考虑将美食、茶楼、疗休养、演艺、运动休闲等特色潜力行业服务业融入其中。千岛湖由众多休闲活动项目和度假酒店、会议设施组合而成的一个休闲度假胜地和旅游综合体,可以考虑将美食、茶楼、疗休养、运动休闲等特色潜力行业服务业融入其中。另外,在西湖区之江地区、高新区(滨江)白马湖地区、运河等国际旅游综合体建设中也可以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潜力行业。

3.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程推进中充分考虑特色潜力行业。美食、茶楼、疗休养、演艺、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等特色潜力行业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已有良好的基础,今后要结合具体项目,在推进中充分考虑特色潜力行业的合理分布。对西溪,可以结合西溪旅游服务中心的住宿、会议、纪念品购物等功能,考虑将美食、茶楼、疗休养、运动休闲等特色潜力行业服务业融入其中。对运河,则根据其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商业网点布局,发展美食、茶楼、运动休闲等特色潜力行业。比如,可以开发和建设环运河茶楼休闲圈。结合小河直街的整治,建立具有民俗风格的茶楼,展示运河文化、商埠文化;结合运河天地的开发,在创意园内建立茶楼,打造中国式的星巴克模式;结合拱宸桥西历史保护街区的整治,开发中医养生特色街区。

另外,可以考虑把特潜行业发展与城市其他重大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特色潜力行业分店或营业网点向新建景区景点和新城、城市综合体等汴州旅游业的“新蓝海”拓展。把特色潜力行业发展与举办重大节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西博会、休博会、中国国际动漫节、世博会等重大节庆会展活动,做好“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文章。

(三)实施整合营销战略,搭建统一宣传平台

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形态各异、覆盖面广、企业数量众多,实施整合营销战略势所必然,既有利于整合各行业的优势资源、扩大社会影响力,也有利于实现旅游产品转化。

1.营销手段多元化。整合各类营销手段,拓宽营销渠道,尤其应发挥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巨大的宣传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强势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行业发展成就、品牌企业创业史和管理经验、先进典型等,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借助展会平台进行集中宣传促销,把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作为联合的旅游产品进行推介,扩大行业影响力,提升公众对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认知度,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2.组建推广联盟。积极探索组建由特潜行业协会、旅行社行业协会、产品链条相关核心企业、专家学者、媒体等组成的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旅游休闲专项产品(线路)开发推广联盟。按照“行业引领、市场共拓、产品共推、品牌共创”的原则,建立加盟研发设计、联合推广、政府扶持等工作机制,形成多界联动的联盟包装推广机制。今年初成立的“汴州中医养生健康旅游国际推广联盟”已开始了这种尝试,它通过整合汴州的中医资源、疗养资源、保健品资源、足浴资源等,依据市场运作的特点,与旅行社进行相关分类客源的深耕与引导,有计划地将中医养生健康旅游更加广泛、更多层次地进行体验内容添加和运作。同时,推广联盟还编印了中医养生健康旅游地图、中医养生健康旅游产品目录,拍摄了中医养生健康旅游光碟进行整体的宣传推广。类似这种机制有必要进一步发展。3.搭建宣传和展示大平台。两年多来,通过探索开展“汴州休闲生活体验点评选与推广”、“十大特色潜力行业200强评选”等活动,挖掘、发现并整合一批可以向游客推荐、市民消费的美食、茶楼、疗休养、化妆美容、保健、文化演艺、运动休闲、特色购物休闲场所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优质旅游产品资源。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宣传大平台机制,创造条件促进特色潜力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加快推进其转化为可上架销售的旅游产品,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中外游客和市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休闲需求,提升汴州城市旅游的内涵和档次,挖掘潜在消费市场做出贡献。

4.发挥旅行社销售作用。要把特潜行业发展与旅行社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和旅行社捆绑发展。要积极发动汴州的旅行社,将特色潜力行业的推广纳入到业务范围当中,对其进行整体策划、整体包装、整体宣传、整体推广。在旅游产品的规划中,要将特色潜力行业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来推广,形成游客为了汴州的“一场演出、一个茶馆或一餐保健药膳”而来汴州,促进特色潜力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推动特色潜力行业迅速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利用政策资源,撬动旅行社策划、培育、推广与特色潜力行业相关的旅游产品的积极性,打造出各种长短不

一、又独具汴州、外海乃至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如设计一种集“度假休养、体检、调理、美食等”于一体的新型的旅游产品等等。

(四)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协会牵头作用 行业协会是推进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重要环节,行业协会工作是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是带动行业整体水平发展、提升行业整体形象、推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重要途径之一。

1.发挥行业协会积极作用。在整合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行业协会承载能力,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扶持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性。一个运转良好的行业协会应当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一是大力支持会员企业开发项目并为其申请政府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协助企业共同发展。二是成为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桥梁。它应当面向各个企业提供市场预警与信息服务;面向行业和公众宣传特色潜力行业政策;搞好特色潜力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三是为会员企业服务,组织人员培训与考核,提高会员企业员工队伍素质和行业职工劳动技能。四是培养行业自律性。通过行业协会的引导与管理,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促使各企业建立守规意识,遵守市场公平竞争原则。

2.健全行业协会激励和制约机制。加强行业协会建设除了完善协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协会组织机构,发挥协会各项职能,做好协会重点工作,创新协会运作方式之外,还需增强全局思维,从外部出发完善针对协会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协会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促使行业协会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逐渐形成“自我造血”机能,使其在整合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更为充分地发挥作用。

(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构筑行业人才高地 人才是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要高度重视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解决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广纳各类人才。集聚一批具有国内外知名度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是整合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客观要求。针对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人才相对匮乏的现状,大力引进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急需的营销人才、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供优惠条件,落实有关政策,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

2.建立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针对十大特色潜力行业高端营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创意人才不足的问题,当前应该将“引进急需”和“培养现有”并举,充分利用我市地域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在杭创业。要加强与国内外一些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拓宽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针对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人才流动较为频繁的问题,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意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奖励创新创意成果,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4.建设人才队伍。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中存在人才瓶颈问题的企业应积极、充分运用“双木桶理论”快速、便捷地建设人才队伍,构筑起行业人才高地。“双木桶理论”中一只木桶代表自己的企业,人才瓶颈便是影响企业整体实力的短板;将另一只木桶看作为行业中的标杆企业,通过学习标杆企业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方法与手段这块处于相同位置的挡板来提升自己企业的短板。简言之,就是通过学习借鉴标杆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成功经验来解决自己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

(六)加快异业联盟进程,推进行业融合发展 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是包括十个行业在内的一个行业群,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要树立整体概念,要加快特色潜力行业之间、行业与旅游业、行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极大发挥行业集聚优势,形成“异业联手,优势集合”的创新格局,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

1.推动整体发展。加大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之间的互利合作,尤其是推动各行业之间在产品项目、人才培养培训、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互动、互相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2.促进融合发展。加快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带动特色潜力行业快速发展。汴州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较好,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发展要充分与旅游业结合,整合特色潜力行业、旅游业等资源,策划设计出一批融合文化、休闲、创意、体验于一体的主题旅游项目。

3.加快整合发展。加快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与设计服务行业、现代传媒行业、艺术品行业、教育培训行业、文化会展业等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特色潜力行业高效发展。

第三篇: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自国家旅游局2016年初向全国发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员以来,全域旅游迅速成为高层充分肯定、地方热烈响应、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热潮。

2016年7月,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要求“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少地方省委、省政府也对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500个省(自治区)、市(州、盟)、县(区、旗)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此过程中,许多旅游企业、投资商和社会公众也积极参与到全域旅游发展中来。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内外的普遍共识和推进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全域旅游是

新时期旅游发展

理念的重要革新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的出现正是因新实践和新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过去,中国公民出游频率不高,出游主要局限在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在旅游方式上也多选择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再加之旅游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业与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不多,旅游业对多数地方发展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因此发展的思路不可避免地是就旅游说旅游。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中国公民年人均出游次数超过3次,非传统景点旅游的游客量超过80%,散客旅游在全部游客数量中的比重超过90%,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1%,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提出了全域旅游这种具有鲜明革新性的发展思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域旅游是一种战略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域旅游摒弃了狭隘的产业思维和行业思维,打破了行业局限和部门壁垒,将旅游业的发展自觉地同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总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自然而然地使得旅游业能够围绕大局、配合大局,进而真正融入大局。由于在战略上找准了自身的位置,旅游业就更容易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样,在战略层面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业也更容易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系统思维。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域旅游把旅游业看成整体,并自觉将旅游业发展与各个领域的发展视作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在发展旅游产品时,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即要通过增量的旅游市场去盘活各类存量的资源,进而产生新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发展的保障方面,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发展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在旅游发展的效益评价上,全域旅游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而是看重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特别是对就业、扶贫等领域的独特作用。这种系统的思维,既符合旅游业自身的特点,也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域旅游把握住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不协调这一主要矛盾,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增加旅游软硬件支撑供给,净化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消费环境供给等方面,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精准思维。总书记2014年在兰考考察时指出,“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全域旅游除了强调全,同样关注细。

因此全域旅游特别注重解决具体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力图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扎实推进各项旅游工作。比如,全域旅游对像旅游厕所这样表面上看“微不足道”,但其实是旅游业发展的“痛点”问题高度重视。为此,在衡量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时,旅游厕所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对旅游市场秩序乱象,除了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之外,全域旅游又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旅游警察队伍等方式来形成长效机制。正是基于一个个具体的要求,让全域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同样也能够成为旅游工作的行动指南。

全域旅游是促进

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各地都希望找到能全面推进地方发展的有效抓手。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抓农业,可以解决粮食增收及部分农民致富问题,但是从农业入手抓发展,涉及面相对较窄。工业是重要的财富来源,工业化也是传统的发展路径。抓工业,可以大幅增加GDP,同时也能给政府带来较为丰厚的财税收入,但随着工业技术集约化和区域集聚化的不断加深,工业对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而在许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工业化道路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旅游由于自身综合性的特征,使得其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还可以成为地方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全域旅游的切入点是旅游。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全面发展之所以可行而且有效,在于全域旅游是从外来游客的视角来对某个区域的发展进行审视、衡量和要求。这就要求一个区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多元的供给、更加精细的管理和服务与之相对应。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的活动范围已经全面深入到区域的各个角落、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而旅游业的联带拉动作用也辐射到区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区域全面发展,既是一种倒逼机制,也是一种主动选择。

全域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促进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变。过去地方发展要么重视经济,强调经济增长率,唯GDP至上;要么孤立地看待社会事业,将其仅仅看成财政负担;有的地方虽然关注文化,但更多地是看成文化事业;虽然重视生态,但更多地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在新的时代,需要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全域旅游既关心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又关心就业以及扶贫,也关心如何让文化通过旅游的渠道弘扬和传承,还关心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比如贵州,将生态文明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进而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喜转变。

促进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化。在新经济时代,融合发展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大势所趋。旅游业与其他经济形态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全域旅游在经济层面的最大特征就是融合发展和共赢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所说,“旅游业不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全域旅游强调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比如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既是农业的拓展,也是旅游业的深化;再比如全域旅游下的工业旅游,既关注工业制成品在旅游业的运用,也关注将工业生产变成游客的体验过程。

像湖南省,在2016年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五大基地建设,其中就有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委还希望将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带动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优质农副产品供应、文化创意四大基地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正是由于着眼推动地方经济全面优化,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全域旅游也因此得到了地方的高度重视。

促进城乡环境的全面改善。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就是将一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建设,让“处处都是旅游景区,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因此全域旅游绝不仅仅关注某一两个旅游景区的建设,而是关注整个区域城乡环境的营造。正因为如此,全域旅游要求城市不但是市民的生活和休闲空间,而且也应是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空间;要求小城镇不但是一般的特色产业汇聚地,而且也应是风貌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要求乡村不但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而且应该成为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就连许多过去传统的交通公路,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也正在变成自驾游游客乐享的旅游风景道。正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海南琼海所总结的,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琼海变成“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公园、游客的度假乐园”。

促进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所在。但寻找改革的“痛点”,抓住突破口推进改革并不容易。全域旅游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地方体制机制的诸多问题。这就意味着抓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成为理顺和调整各类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体制机制的一个途径。比如,近年来游客消费碰到的“天价虾”“天价鱼”事件,表面上看是旅游市场秩序问题,但暴露的却是城市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全域旅游强调要实现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这自然就要求拓宽城市管理的思路,构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体系来为旅游消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比如,针对旅游景区发展中的“九龙治水”问题,全域旅游强调的是要通过对各部门职能的统筹协调来齐抓共管。在杭州,由杭州旅游委牵头,联合杭州市的“三委四局”建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立项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既保护了西湖的整体风貌,又促进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所以说,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表面看抓的是旅游改革,但真正抓的却是地方的全面改革。

以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要把握的重点

如何抓好全域旅游,进而促进地方全面发展,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来说,主要是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在工作内容上,要实现领域拓展与服务跟进并举。全域旅游需要突破旅游景区景点的局限,将旅游业推向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政府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管理措施及时跟进。要在城市市区发展旅游住宿的分享经济,政府的法规制定、政策引导就需要及时跟进;要在边远山区发展乡村旅游,政府的公路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教育培训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快捷准确地获取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信息,政府的智慧旅游服务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能在更大范围安全地体验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政府的安全预警、安全救援等服务同样需要及时跟进。总之,各级政府要沿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脉络,将各项工作延展开来,把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是在工作路径上,要实现产业增长与体制突破并举。全域旅游关注的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面子”,更关注旅游业发展的“里子”;全域旅游要求的并非是旅游业“一时”的发展,更强调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要抓好全域旅游,既离不开旅游产品层面的建设,旅游项目的投入;同时更需要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机制、旅游综合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要让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部门更好地参与进来,形成全域旅游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是在工作效果上,要实现旅游发展与作用发挥并举。尽管旅游业的增长自身会带来综合作用的释放,但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共建共享。这就需要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创业就业,通过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引导和政策支持,给各类人群在旅游领域创业就业提供便利。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从整体上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需要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真正让旅游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

四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实现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动并举。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发展旅游业,但由于资源、交通和区位的原因,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优势有很大差异,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齐头并进式地推进全域旅游。因此,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工作。既要有全面部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开展工作,又要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要优先打造一批省、市、县的全域旅游示范典型,在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整体营销等方面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其他开展全域旅游的地方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本,同时要通过示范引领,梯次发展,让全域旅游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旅游规划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巅峰专题研究:全域旅游。http://www.xiexiebang.com/topic/comprehensive/

第四篇: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情况汇报

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市文旅局坚持“全域旅游、全城共建、全民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打造提升“品质乡村·田园XX”旅游品牌,实现了由“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成功转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布局,优化全域旅游发展蓝图。

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关于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全市旅游规划发展。成功创建为XX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构建起“一心二区三带”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率先组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增强国有景区发展后劲。争取将旅游项目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有效落实。

(二)全方位融合,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活力。

坚持全产业链接、全视角融合,丰富“文化+”,依托传统村落、文物遗迹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体验旅游,用好留山党史教育馆、红色革命遗址等场所发展红色旅游,利用非遗产品、手工艺品策划包装一批文创产品和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深耕“农业+”,以举办中国XX出口农产品博览会为契机,叫响“安品味来”区域公用品牌,将农田变景区、农产品变为旅游商品。

(三)多角度推介,提升全域旅游品牌影响力。

策划体现XX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打造XX全域旅游品牌。精心打造XX桃花节、梨花节、樱桃节等节会品牌,扩大XX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定期组织国内重点客源、重点旅行社来安踏线考察,推介我市精品旅游路线。加大媒体推介力度,我市XX镇张家溜村千年流苏树、XX天路等多次登上上级媒体。

(四)高效能服务,彰显全域旅游惠民成效。

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开展景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推行“景区长”制,打造整洁、舒心、安全的旅游环境。加强通往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道路建设,实现全市通往以上景区点道路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XX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拓展大数据应用,完善智慧化平台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XX”。

二、下步打算

(一)聚力项目攻坚。

注重龙头精品项目带动,加快推进齐鲁桃海、获鹿山谷、合力牧场等项目进度,整合西南山区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区,融入国家长城公园建设规划,实现一体化发展。

(二)聚力线路优化。

以千年XX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酒文化底蕴为核心,对XX山、XX湖进行改造提升,加快XX项目建设,将中心城区打造成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聚力营销推介。

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建立起微信、抖音、头条号在内的XX文旅自媒体矩阵;做强特色节会,开展十大文旅精品线路、最佳自驾游等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品质乡村田园XX”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篇:【头条】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全文)

【头条】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全文)

一、应运而生

(一)诞生背景 1 大众化需求呼唤全域旅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小康社会必然伴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2016 年,我国国内游达 44.4 亿人次,人均出游率达 3 次,旅游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必需品。全域旅游是应对全面小康社会大众旅游规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战略。2 经济新常态需要全域旅游

经济新常态下,全域旅游贯通消费与生产领域,促进中国经济脱虚入实,发挥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重要功能,成为中国经济一抹亮丽的风景线。2016 年,我国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旅游人数达 47 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 5.5 万亿元。2016 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 12997 亿元,同比增长 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 18 个百分点和 21 个百分点,比房地产投资增速高 22个百分点。3 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体系

全域旅游与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发展全域旅游“因之缘起、为之落实、以之为遵循”。全域旅游具有天然的与“四化战略、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工业等重大国家战略对接和融合发展的优势。最近几年,我国休闲农业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年均增长 15% 以上,到 2018 年,我国休闲农业市场规模将接近5900 亿元;住建部公布的首批 200 家特色小镇中有 70% 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旅游电商成为增长最快的电商领域,在线旅游消费占旅游总消费的 20%。4 旅游业深度调整和深刻变革

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结构调整期、游客文明素质逐步提升期、旅游市场秩序逐渐规范期及各类矛盾凸显期,呈现“五期叠加”的特征。旅游产业也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和深刻变革期:一是景点旅游的边际效益下降,旅游产业在新的时期急需拓展全域发展空间,形成新的产能。二是出游方式上散客化趋势显著,游客自助游超过 85%,自驾游超过 60%,旅游空间行为出现全域化特征,导致旅游供给的全域化。三是游客散客化趋势导致了旅行社和导游核心业务被削弱,旅游主营业务发生了质的变化。四是旅游核心竞争力由景点竞争转向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

(二)重大意义 1 中国旅游发展新道路

全域旅游为旅游资源数量和品质一般,甚至缺乏旅游资源的地区提供了一种旅游发展的可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和“特色文化、生活方式”等全域旅游资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2 区域统筹发展

新方案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为动力产业的区域统筹发展和协调的新方案。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和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成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重要选择;成为东部地区统筹城市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重要抓手,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3 生态环保新格局

通过持续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有望把全域旅游区划定为一种新的国土功能区划方式,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新的生态保护格局。4 脱贫致富新出路

旅游扶贫又是“造血式”扶贫,是物质和精神“双扶贫”。发展全域旅游扩大了对贫困人口的覆盖率和扶贫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发展全域旅游也成为东部地区乡村和城郊老百姓的致富快车。百姓幸福生活新方式

发展全域旅游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重要源泉,它扩大了老百姓的出游空间,为老百姓提供了多元化的旅游选择,大幅提升了老百姓的出游意愿、出游频率,全面提高了国民旅游福利,提高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2016~ 2017 旅游幸福指数为 93.6。

(一)领导重视与指导

2016年 7 月 18 日-21 日,总书记到宁夏视察时明确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 5 月 19 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让旅游成为世界和平发展之舟》中指出“中国还将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 +”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养老养生游,并与“互联网 +”相结合,在促进旅游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

2017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了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领导的关怀与重视为全域旅游提供重要的领导保障,并快速推动全域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项中长期战略,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一项国策,形成了社会参与、全民关注的良好格局。

(二)成为关注和研究热点

2015年以前,少数专家提出并初步对全域旅游这一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但并没有引起学界的过多关注。2016 年,大量学者在短短不到 1 年的时间内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全域旅游从提出到迅速成为旅游研究热点,这是我国现代旅游研究中的一种极为重要且独特的现象,将是中国本土理论研究模式的有益探索。

三、行动迅速

(一)各地积极响应

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踊跃。2016 年 3 月国家旅游局启动首批 262 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于同年 5 月召开首届全域旅游推进工作会议。随后,各地创建意愿和热情持续高涨,促使国家旅游局在还未启动首批验收的情况下又推出第二批 238 家创建工作,并于 9 月在宁夏召开第二次全域旅游推进工作会议。一些未进入名单的地方也积极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全域旅游实现了从创建工作到试点示范和推广普及的阶段。

山东、陕西、贵州等省正积极申报全域旅游省。一些省已经推出了省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部分地区还积极探索跨区域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全域旅游成为中国最为广泛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活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踊跃参与创建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500 家创建单位中,包括海南、宁夏 2 省(区),91 个市(州),407 个县(市),覆盖全国 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 500 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总面积为 180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9%;总人口 2.56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0%。从空间上来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的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区,与我国旅游热点区域基本吻合。其中,东部地区 132 家,平均每省约 13 家,总面积 19.4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9341 万。中部地区 142 家,平均每省约 12家,总面积 27.6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7727 万;西部部地区 170 家,平均每省约 14 家,总面积 107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7082 万;东北地区 56 家,平均每省约 9 家,总面积 30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2708 万。

(一)创建亮点不断 大力推动旅游体制改革

2016年,海南省级层面成立了省推动旅游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县层面,18 个市县相继成立了全域旅游领导机构,12 个市县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

贵州省建立了全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各地政府也建立领导小组,同时,贵州省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9 个市(州)中至少有 7个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2 促进部门联动,共建全域旅游

山东省财政厅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了滨海旅游基金、旅游发展引导基金,促进了社会投资。

苏州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参与旅游市场秩序综合监管工作地区、部门和企业的“责任清单”,将其纳入苏州市级机关绩效考核体系。3 涉旅项目土地供应与会商机制

苏州市建立旅游产业土地供给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涉旅城市规划的工作联席制度,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涉旅项目的会商制度达成共识。

四、精彩纷呈

(一)4“1+3体制向乡镇和景区延伸

黄山风景区、贵州青岩古镇、湖南醴陵等设乡镇旅游分管领导和旅游干事,把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和旅游巡回法庭办到了景区和乡镇。游客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

苏州利用“大数据 + 互联网”手段,参与旅游文明诚信体系建设。旅游电商平台型企业通过“差评倒逼”机制,实施“出境最优”、“周边自由行最差”双向评价机制,把同程、携程、百度等对项目和产品的在线好评、差评排名循环播放,实施差评“100% 处理回复、100% 回溯问责”制度,构建旅游产品和服务优胜劣汰的机制,建立品质经营“生态圈”。

此外,各县市还出现了以下亮点:一是全域旅游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二是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并且位列发改委之前;三是旅游局进入规划委员会,成为副主任单位;四是政府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建立财政对旅游的长期投入机制;五是政府成立全域旅游平台公司,引入PPP 模式;六是建立以公安、海关、电信、银行等为卡口的全域旅游发展指数,七是建立股权多元化的居民参与旅游机制;八是在农业、工业、商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领域打造一批多业融合旅游示范基地和可向公众开放的社会资源访问点。

(二)新模式不断涌现 1 省市经验与模式

浙江省实行以建设特色小镇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山东省全域旅游实行“挂图作战”。湖南全省打造全域旅游基地。福建打造全域生态旅游省旅游目的地。贵州打造全域山地旅游目的地。海南实施“点面”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战略。

地市经验与模式

桂林实行“两江四湖”全域旅游区创建模式。阿坝州用全域旅游理念重建家园。苏州实行全域旅游生活目的地创建模式。泰州实行全域节事驱动示范区创建模式。张家界以全域旅游理念建设旅游强市。敦化市以“5A级景区引领

一区多基地模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 县区经验与模式

阳朔实行“全域生态 + 高新业态”全域旅游创建模式。琼海实行“共享田园”全域旅游创建模式。丽水以“两山”理论统领全域旅游建设。济源推动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都江堰以创建国际旅游名城为导向发展全域旅游。长白山以“统筹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大连池“以药泉产业为支撑、药泉文化为内涵”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长沙市望城区以“三大工程”统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醴陵推行“瓷文化主题旅游目的地”创建模式。腾冲推出全域旅游创建的“1+7”实践。

五、成效初现

(一)体制机制创新 1 综合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到 2017 年 5 月陕西省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目前,全国已有 23 个省(区、市)、155 个地(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已设立旅游警察机构131 家、旅游工商分局机构 77 家、旅游巡回法庭机构 221 家,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都成立了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91 个地市中有 60 家成立了旅委和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管理机构;407 个县中有 80 家成立了旅委,70 家成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起旅游业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旅游部门与各地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许多地方为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考核体制与机制,即不考核 GDP,而把全域旅游发展纳入部门考核内容和作为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2 “多规合一”有突破 所有的创建单位都在积极推进旅游规划创新和规划管理创新,大力推行多规合一,在体制机制与技术层面实现突破。一些好的做法有:一是把旅游局作为规委会的副主任单位或成员单位。二是把旅游纳入国民经济社会规划

和其他产业规划之中,要求相关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交通道路规划、水利规划、村镇规划等)将旅游元素融入进去。三是建立“多规合一”的大数据库,以信息化为手段,纳入的信息涉及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旅游等多部门的空间规划数据及业务数据。四是各部门之间空间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办理及审批流程优化,通过“多规合一”平台进行业务协同和审批管理。五是规范和完善旅游主管部门参与项目会审制度。

全域旅游将推动国民权利制度、产业制度、产权制度、部门法等改革,从而引发整个社会的变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破冰产业。3 统计改革亮点

不断目前,86% 的创建单位对旅游统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湖南、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地积极探索有效的全域旅游统计指数和统计方法,出现了一些亮点和突破性工作。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针对全域旅游发展“大口径”与部门统计“小范围”不相适应、旅游统计软硬件平台建设与旅游统计发展不相适应、“全口径”的统计数据与“小行业”的管理职能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旅游统计的方式方法,使旅游统计更好的服务全域旅游发展。黑龙江省建立旅游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全面统筹全省旅游统计工作,有效整合部门统计资源,建立健全涉旅统计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利用部门大数据完善旅游统计数据收集、整理、评估、分析工作,真实、准确反映全省旅游市场状况,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判断形势、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天台县建立 1725 家产业测算的单位名录,并实施了网上统一报送。

各地的做法总结起来,旅游统计工作的亮点:一是要有统计制度;二是要有统计队伍;三是要有统计经费;四是要有反映旅游运行的关键统计指标体系;五是要与旅游大数据融合;六是能够可视化展示和辅助旅游决策。区域统筹发展机制正在形成

在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各地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创新区域统筹发展机制,发挥旅游业的全域综合带动效应。首先是产业统筹,打通规划、部门和产业之间的关系,形成“多规合一、部门联动、产业融合”的一体化实施机制。一些地方创新规划的编制组织形式,旅游规划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共同编制。其次是城乡统筹,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城乡旅游公共交通、城乡旅游标识标牌系统,促进城乡旅游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是区域统筹,各地积极促进区内各行政区之间的合作,同时加强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合作。

(二)产业融合发展 1 旅游优势产业开始形成

创建单位中旅游优势产业开始形成。2016 年,500 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18 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人数的 40.5%,同比增长 20%,旅游总收入 1.76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8%。接待过夜的国内外游客 7.3 亿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 40%,同比增长 21%。旅游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均值为 21.5%,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创建单位甚至高达 40% 以上。

如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就建立了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景区、农垦集团、森工集团等多区域合作创建区,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云南香格里拉市召开了香格里拉地区11市县区域旅游合作大会,并成立了区域旅游合作联盟。2 形成了全域旅游政策体系

国家旅游局加强顶层设计,与发改委、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体育总局、中医药局等多个部门合作,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文件,以及《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文件,对此类新兴旅游方式进行规划和指导。国家旅游局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全域旅游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从“点上发力”到“系统推进”的政策革命。

98% 的创建单位出台了《创建实施方案》《创建实施意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全域旅游发展奖励办法》《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或《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3 “旅游 +”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升级

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各地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塑造文化个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涌现,受到了游客和资本的双重追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旅游 + 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形成美丽乡村、旅游小镇、森林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宜游名城以及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支持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中央游憩区等新型城乡旅游产品。

形成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和旅游装备等新型旅游制造业态。比如,浙江省政府首批公布的 60 个特色产业小镇中,有 15 个旅游小镇全部按照5A 级旅游景区标准创建。二是“旅游 + 农业、林业和水利”,形成现代农业庄园,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精品民宿、森林人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等新兴旅游产品,形成了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比如,山东省要在全省打造 100 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200 个乡村旅游园区。大力实施精品培育工程,在全省着力打造 50 个国家级精品乡村旅游园区。三是“旅游+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形成科技旅游、研学旅游、医疗健康

旅游、中医药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等健康旅游产品与业态,形成了大型演艺、主题公园、文创园、音乐公园、艺术中心等文创产业和冰雪运动、山地户外、水上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等体育旅游。四是“旅游 + 交通、环保和国土”,形成了自由行旅游产品,包括自驾车房车营地、公路旅游区、特色交通旅游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航空旅游小镇、低空旅游飞行器、海洋海岛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与业态。五是“旅游 + 互联网”,形成了在线旅游产品,如旅游互联网金融、内容创造性产品、分享型旅游产品等;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产品,如各地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大数据应用、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政务、未来景区、未来酒店等。4 投融资活力十足,全域旅游成为社会投资热点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政府作为旅游投融资的主导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融资优惠政策,保持相关政策的长期稳定性,活跃旅游投融资市场,同时建立健全关于旅游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抑制旅游投融资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和短期行为。65% 的创建单位利用财政资金纷纷设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或利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或鼓励大型旅游企业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旅游产业固定投资机制基本形成。43% 的创建单位成立国有“投融资平台”,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87% 的创建单位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国债贴息、扶贫基金项目、生态保护项目、文物保护项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基金的支持,统筹利用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在东部发达地区或旅游发达地区,各地政府鼓励和奖励旅游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育旅游业上市公司。

全域旅游投资逆势增长,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领域。2016 年各创建单位新增项目 7043 个,实际完成投资 3249 亿元,占旅游投资总额的25%;全年民营资本投资全域旅游 1118 亿元,占 34.4%,充分显示了

旅游产业的活力。从投向的领域来看,主要投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景区、酒店等。从投向的业态来看,休闲度假类投资明显增长,以商务旅游、亲子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类投资为主,增长比率大幅超越传统观光类旅游投资,表明全域旅游开始改变传统观光型旅游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发展新动向。5 全域旅游成为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全域旅游对于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旅游行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链长,对西部地区扶贫效果良好。全域旅游是一条富民之路,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是实现“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的必由之路。泰宁县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超全县 GDP 的 1/3,旅游收入在农民纯收入构成中占 1/4,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县总劳动力的1/5,其中,旅游带动脱贫人口占脱贫人口总数的 35%。河北省涞水县计鹿村 2015 年人均年收入为 2000 多元,2016 年县旅游部门引导村民借助冰雪旅游发展农家乐,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 3500 元,实现了整村脱贫。宁夏西吉县龙王坝村、四川绵阳南华村等地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导游、服务员,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

东部地区旅游需求旺盛,各地发展全域旅游注重扩大旅游惠民覆盖面,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推动旅游与社会资源、民生资源的深度融合,旅游成为东部地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致富一大批郊区和乡村地区的老百姓。以苏州为例,全域旅游成为苏州撬动服务业,提质增效的新杠杆,在苏州全力打造全域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旅游业还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位于苏州南端的震泽镇,凭借优质的生态和丰富多元的江南文化体验项目,平均每天都吸引千余名游客到来。这个凭借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建设起来的新农村,每年的旅游收入已突破 2000 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 3.5 万元以上,“村美民富”成了这里真实的写照。

(三)基础配套改善 1 厕所革命

由景区向乡村延伸,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全域旅游是一条改革之路,厕所革命在解决了游客如厕难问题的同时,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全面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国家开发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 PPP 模式与创建单位合作建设一批旅游厕所,注重生态环保、智能管理、以商养厕,成为业界的亮点。据不完全统计,年创建单位共改建和新建厕所 25769 座,越来越多的厕所配备了第三卫生间,各地也基本实现了临街和临景厕所对社会和游客开放,创建单位旅游厕所建设基本达到了“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管理有效、实用免费”的目标。以旅游厕所革命为驱动,创建单位实现了涉旅基础设施升级、配套系统更新、服务水平升级。许多创建单位依托航空、高铁和高速公路,基本构建了“快进慢游”的交通设施网络,实现了旅游主干道,通村通景公路的贯通,以及形成自驾车道、骑行道、徒步道所组成的慢游系统。围绕交通网络配套了停车场、汽车营地、充电桩等旅游设施,配套了供水、供电、消防、环保、垃圾处理场(站)、垃圾箱等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配套了金融、通信、电视和 Wi-Fi网络等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2 全面改善和提升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各地建设旅游停车场 4000 个,旅游集散中心 2500 个,数千个旅游咨询服务点,形成了多级旅游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和投诉受理、年卡办理、票务预订、特产销售等服务,并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整合了城市候机楼、落地自驾、旅行社地接、旅游专线等多项新功能,为全域旅游全面升级做好保障。依托旅游集散服务体系、交通网络,注重全域范围内

旅游交通和智慧旅游等服务体系的互联互通,强化“互联网 + 旅游”信息化建设,打造“无线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电商,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对接有效的旅游集散中心、转乘中心和旅游消费支付体系,形成以“导游、导览、导购”为特征的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客情监测与分析、在线行为分析、舆情监测平台等,构建旅游监管体系。建设乡村旅游营销服务平台及政务管理云等,保障数据实时共享,实现旅游产业运行全数据化管理。会同交通运输部门,推动各类交通间的相互衔接,实现零换乘,提供良好的旅游交通服务。在此基础上,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相对接,探索社区旅游、旅游风景道、环城旅游休闲游憩带的建设,促进核心区与外围县市乡村、度假区的旅游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一方面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水平,通过旅游公共服务与城市公共服务和乡村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最终促进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标准的提高和水平的提升。3 全域旅游营销

全面推进所有的创建单位对全域旅游营销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 82% 的创建单位成立营销专项基金或切块资金;二是形成多主体营销机制,实行政企协作、景区联合、区域合作、旅行社结对等,构建一个常态化、立体化、全覆盖的推广体系。三是借助已有的广告资源,成立全域推广联盟,共建平台,形成宣传合力。四是营销方式多元化,事件营销、节会营销、主题营销、电影营销等,如湖南醴陵市就利用瓷博览会和乡村节庆进行营销。五是注重四季营销,如吉林省推出“夏季避暑,冬季冰雪,四季融合”的营销战略。六是注重整体形象推广。七是注重营销队伍建设。八是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媒体营销,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九是注重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十是加强对外旅游交流合作。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向全域接待国内外游客演进,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根据地区实际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国际的交流合作。

六、前景广阔

全域旅游战略的意义和影响将远远超越旅游领域。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惠民生”的新引擎。这是历史赋予当代旅游人和中国旅游业的巨大机遇。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和相信,全域旅游将带来许多方面变革。

从旅游业来看,全域旅游将成为旅游自身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新抓手。全域旅游将成为一项中长期国家战略和国策,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国家各部委将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从生态建设来看,通过 5 年的创建期,全域旅游将成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模式,届时会塑造一批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成一批国家旅游功能区,成为生产、生活和生态之后的又一重要国土空间形态。

从全域综合效应来看,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社会变革的新动力。全域旅游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全域旅游成为老百姓的旅游生活新方式,成为老百姓幸福的重要源泉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指标之一。全域旅游将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结构优化、人民素质提高、各民族融合、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下载磴口县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和对策(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磴口县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和对策(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最新)(精选合集)

    全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最新)1为进一步巩固X县旅游业发展三年突破行动计划成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解决旅游发展短板,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大旅游、大......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和措施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和措施 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子系统,旅游经济和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目前旅游业以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快速扩张的市场......

    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绛县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收费经营的旅游景点共有两处:一处是太阴寺,另一处是紫云寺。这两处景点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收入也十分有限。 太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

    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对策

    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对策 (提纲) 一、建设情况: (一)建设规模较快。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三)区域分布广、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二)资金......

    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和建议 精品(范文模版)

    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和建议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其涉及面广,关联性大。海南推进全域旅游省的创建,要立足既有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做到有序开发,切实......

    石家庄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该市将向着目标分三步走,近期率先打造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期力争打造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远期进入全国旅游城市第一方阵,成为全国知名的国际化旅游强市 本报讯(记者......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上) 桐庐:全域规划引领下的乡村蝶变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3月04日 04 版) 走进“中国画城”桐庐,恍若步入一幅现代版的......

    xxx县发展全域旅游(精选五篇)

    xxx县发展全域旅游 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发展全域旅游,是精准脱贫、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京张联合申奥”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