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村一 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的思考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课 程 论 文
题目: 关于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的思考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5年 05 月 16 日
关于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的思考
[内容摘要]近年来,空气污染导致的后果已经日益突出,雾霾天气时常发生,就工业不算发达的南昌市也时常出现重度雾霾天气,雾霾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在被普遍讨论,政府对环境的治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也制定了很多相关环境治理及保护的政策,相对于城市的环境污染,小城镇及农村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及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和扶持,新的环境问题也会随之产生,怎么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环境保护 环境优化对策
一、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意义
一、农村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综合性课题,从十二五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成为了农村建设的阻碍。如果农村的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国际国内来看,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已日趋严峻,而小城镇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环境的治理从历史经验来看,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治理环境首选要从保护环境开始。
三、近年来,空气污染导致的后果已经日益突出,雾霾天气时常发生,就工业不算发达的南昌市也时常出现重度雾霾天气,雾霾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在普遍讨论,政府对环境的治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也制定了很多相关环境治理及保护的政策,相对于城市的环境污染,小城镇及农村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但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及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和扶持,新的环境问题也会随之产生,怎么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小城镇建设环境的现状
南昌新祺周,地处风景秀丽的庐山脚下,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域辽阔,地貌多元,辖区面积58平方公里,已规划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区内现有常住人口5万余人,从
业人员1万余人,区内现有企业200余家,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开发区发展定位是:生态卫星城,新型工业区。近年来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正在突飞猛进,厂房遍地开花,双汇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也落户在开发区,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新祺周的房产开发也如火如荼,桑海春天、桑海明珠、东投阳光城等实力楼盘销售火爆;但是随着城镇加速发展,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房产开发征用了以前的农田,城镇人工增加,环境配套设落后,工业废水乱排放,等一系列城镇化工业化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具体如下:
一是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由于城镇人口增加;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但城镇排水设施落后,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或湖泊,垃圾多数采用简单的填埋或焚烧方式进行处理,二次污染极为严重。
二是城镇工业企业占用和毁坏了大量农田,大量植物被砍伐,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三是工业废水乱排现象严重,桑海开发区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制药厂很多,电子科技厂也较多,都是会产生工业废水的企业;厂房周边大多是农田,污水的排放对农田有一定的影响;
四是很多制药厂生产设备依旧落后,空气污染物排放也不达标,周边很多山林现已被开发,空气净化能力下降,空气质量也明显下降;
三、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存在问题
根据新祺周环境的现状,不难分析出其中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可以分析为以下几点:
一是环境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环境意识淡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经济增长速度,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环境污染严重,在我们这代人小时候能看见的绿水青山,现在绿水也已经被污染,青山早已被砍完。
二是乡镇环保力量薄弱,城镇环境管理工作难以到位;小城镇环保设施建设滞后于城镇化进程;环保投入不足,小城镇环保设施建设滞后于城镇化进程。由于建设项目环保资金和达标治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有些项目环保“三同时”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造成有些限期达标治理项目不能如期达标。
三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重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物,直接进入乡镇土壤、河流中。小城镇的垃圾处理方式都为简易填埋,缺乏规范设计及有效的环保措施;
四是开发区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镇的生态环境。由于城镇建设规模的急剧扩张,使得城镇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难以跟上城镇发展的需要。到现在,城镇尚无系统排污管渠和集中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大多是未经处理而就近排放;有的城镇其生活垃圾还主要采用的是露天堆放等简单处理方式。而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和随意堆放的固
体垃圾,极易对城镇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有些旧制药厂生产设备落后,空气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空气污染加剧;
四、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
目前大部分城镇都坚持“城镇要建设,规划要先行”的方针。但也有些城镇的建设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指导,盲目追求“高、大、新、全”,从而导致城镇建设摊子铺得过大,城镇布局有些零乱、土地配置有些失当、功能分区不太明显,不仅给城镇的管理带来不便,而且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加大了城镇环境的治理难度。城镇规划布局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缺乏环保意识
城镇环境保护是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镇人民政府却往往忽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导向,未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应有的地位来加以重视。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重开发建设,轻环境保护;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盖厂兴镇不治污,毁林建房不绿化的现象在一些城镇依然存在。更有些人误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随意利用之物。
(三)环境监控能力薄弱
一是现行环保法律法规缺乏强制手段、操作性不强,排污收费和违法行为处罚标准偏低,在客观上造成了环保执法难的问题。二是环境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环境管理的工作机制不健全,对外无法有效行使统一监管职能,对内无法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局面。三是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薄弱、执法装备落后,也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控的正常进行和环境执法效能的提高。
(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城市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小城镇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滞后于小城镇建设。相当一部分城镇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的建设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跟不上城镇环境保护的需要。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处理能力不强,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不高,使一些常规技术很容易解决的诸如烟尘、污水、垃圾等污染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五)城镇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
城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效益往往见效快,而且效果比较明显;而生态环境效益则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累积性。一般说来,经济效益容易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它与人们的自身权益直接相关联。但如果只是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相应的生态环境效益,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六)城镇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不足
在环境保护人员投入方面,目前城镇环境管理人员的编制还偏少,特别是在环境监督第一线的基层环保力量更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城镇环境管理的需要。而且,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又多半是从其他管理部门和技术岗位上转岗而来。在环境保护财力投入方面,政府、企业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也显不足。可以说,环境基础设施不健全,直接制约和影响了城镇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解决对策
(一)加强环保法律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环保法律、法规水平,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学习,增强环境法制观念,提高环保法律水平,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领导干部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环境双赢。组成强有力的环境保护领导班子,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岗位职责。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决策能力,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在广大基层干部中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将环境保护摆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利用电视、电台、网络等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意义,不断提高乡镇领导和广大居民的环境意识,使人人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关心环境,为保护和改善自己生活、居住的环境变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使居民认识到搞好环境保护,是建设美好的家园,为子孙后代造福,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
(三)完善环保管理体制,控制污染扩大和蔓延
城市工业向农村扩散,对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发展有重要作用。科学编制小城镇环境规划,促进镇村集聚发展,加强对农村,特别是小城镇的环境管理。同时,在规划设计城市垃圾清运及集中处理系统时统筹兼顾周边小城镇,实现区域污染处理资源共享。但在城市工业向农村小城镇扩散的同时,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切实防止污染转移,要制定有关规定和办法,完善环保管理体制,以控制污染扩大和蔓延,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建立城市工业扩散环境污染责任制,尽量发展无污染、轻污染项目,如需发展有污染项目,必须按照环保法律程序办理。
(四)多方争取加大对小城镇环境保护的投入
除了政府财政引导、争取国家、省有关环境保护项目资金外,政府有关部门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制定有利于企业环保行为的经济政策。如小城镇在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可安排适当比例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对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包括小型生
活污水处理装置)、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三品”基地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禽畜粪便综合利用、沼气工程、河道清淤等重点环境工程建设项目,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在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并鼓励走产业化道路。
(五)开展农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在城市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同时,要逐步推行农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定量考核工作,制定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内容和指标体系,以及考核地域的界定,通过定量考核办法来实现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总之,解决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污染需要各部门的相互协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验,感受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对他们的生活、教育、发展等各方面的改善和促进,并主动投入其中,为构建平安、健康、和谐和文明的城镇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小城镇建设,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年。
3、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新华出版社,2004年。
4、徐秀英、沈月琴《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生态经济出版社,1998年。
第二篇: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学院水保10-2任正龑 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环保与城镇化的关系已经愈加密切,且矛盾也日益突出。建县20多年,我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变,由一个农业县发展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县。尤其是进入90年代,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建成了一个依山傍水,功能齐全,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县城。但由于城镇化进程起步晚、基础设施十分脆弱,离建设现代化新彭阳的总目标差距较远,城镇环境保护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未能得到优先发展,从而制约了城镇化发展进程。对此,我对我县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近年来的发展总体概括一下。
一县城建设
彭阳县城驻地白阳镇,介于东经106。38.,北纬35。51.之间,海拔高度1470米,东西长4000米,南北宽700米,依山傍水,地势西高东低,规划控制面积19.1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呈带状分布。1999年至2009年,在县城总体规划原则指导下,科学布局,合理开发,综合配套,完善设施,优化环境,扩展规模,全力打造经济增长的硬环境,县城街容街貌,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建设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成了以兴彭路为主体骨架,向南北辐射的新城,老城,南门工业区,西门开发区总体布局结构。建成县城道路19条,总长度17.4公里;安装路灯400盏,照明长度17公里;铺设排水主管道26.5公里;自来水管道9.7公里,日最大供水能力4040吨;供热主管道2700米,供暖面积16万平方米,占城区采暖面积的46%;城市绿地面积达80公顷,绿地覆盖率31.5%;南门工业园区初步建成。县城居住人口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万人,城镇绿化水平为13.1%,创造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二县城规划
县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其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突出,成为带动城镇化进程的“龙头”。为了及时调整县城规划总体布局济公、结构,使其更加科学,完善,进一步发挥城市规划对县城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性作用。2000年,在广泛调查论证,探勘测设的基础上,委托海南省规划设计院对县城规划进行修编,并于2001年7月经县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同年八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确立了开放,特色,民族,区域的县城发展指导思想。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范围东至东岳山底北侧杨树的彭草公路,西至周沟村许沟,南至南干渠以南500米为界,北至五朵树梁,麦子塬一线。规划控制区面积19.14平方公里,用地规模6.88平方公里,其中近期规划人口2.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5%,用地规模189.6公顷;远期规划人口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8%,用地规模386公顷。新的县城规划呈“双轴双心——三线绿五城区”功能结构,即“双轴”是以兴彭路,政府街为城市路网横纵向轴,并做为景观主轴线;“双心”是以县委,政府及“怡园”文化广场为主的城市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向西新发展的新县城城市副中心;“三线绿”是以西风山森林公园为背景的南部山体绿化,茹河两岸的绿化带,一北部塬坡为远景的防护绿地;“五城区”是以县委,县政府所处的中心区,东南部的东城区,西部的西城区,茹河北岸的茹北区和茹河以东的工业区,集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副产品贸易为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三县城排水
按照“扩大网络,优化结构,完善系统,提高质量”的原则,结合县城 滨河路,南环
路新建和兴彭路的改建工程,采取县城排污,排雨水双管分流制的办法,加快污水处理排放和排污,排雨水管道建设和改造,县城生活污水和合污水排放,泄洪能力明显增强。新建污水处理坑池1座970平方米,新增排污水,排雨水管道17.8公里,排污,排雨水服务面积达到1.76平方公里,管道普及率97.8%。2000年8 月,动工对县城排水处里及排放管道进行改造,新建污水处理沉泥井54座,容量108立方米,铺设排污,排水管道8770米,完成投资486万元,工程于2001年八月竣工运行。积极开展调研论证,编制出《彭阳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上报自治区计委,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全面完善的县城污水处理及排放网路,减轻排水对茹河污染,有效地遏制力污水乱泼乱倒,洪水沿路子硫排放的局面。
四县城供热
针对县城集中供热生产能力低,管网半径小,供热普及率有限,大多数居民采用安装小型取暖锅炉和土火炉烧煤取暖,机关单位分散建设锅炉房的情况,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补助一点,银行贷款一点,企业自筹一点”的筹资办法,加快供热能力和供热管网改建,新增生产能力10吨/小时,改造安装供热管道4148米,供热范围扩展到东起商业街,西至郑河路,新增供热面积8万平方米,供热半径达1公里,县城联片联网集中采暖用户达到973户,其中居民用户928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用户45户,供暖面积达16万平方米,城区集中采暖面积达50%。2001年8月,对县城集中供热进行了改建,新建锅炉房一幢,面积306平方米,综合办公楼一幢,面积3056米;购置安装10吨热水锅炉1台,改造,维修供热管道4148米,完成投资646万元,工程于2002年8月竣工投入生产,县城居民生活和大气环境质量及能源节约有了显著改善。
五县城绿化
坚持普遍绿化和重点绿化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西风山森林公园为重点,以临街两侧绿化为主线,以机关单位,居民小区庭院绿化为单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树种,精心搭配,增加绿化,努力营造“小而美”的生态城市。新栽植各类树木30万株,保存面积大80公顷,新增绿化面积40公顷,人均占有绿地4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1.5%。街道绿化坚持修路与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先后在南环路,滨河路,南门桥至水文站等主街道两侧新栽植国槐,紫叶李等树木4135株;加强对县城兴彭路及次街,街坊两侧缺株补植,培土浇灌,整修树形,形成了临街两侧树枝繁茂,绿树成荫,景观别致,效益明显的生态网。西风山森林公园建设,采取退跟还林,引水上山,提水浇灌,更新品种,科学栽植,防治病虫害等有效措施,新栽植桧柏,云杉,落叶松等树种29.5万株,保存面积达80公顷,新修登山石阶梯1500级,营造了“春花,夏阴,秋果,冬绿”的县城南部绿色屏障,增添了县城居民休闲的亮丽风景线。
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始终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大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政策,资金,人力投入力度,成效显著。经县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彭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规划出了今后20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指导思想,坚持原则,建设任务,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了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标志着与全县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成为“十五”期间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城镇环保
为了加大城镇环境保护的预测,检测,治理工作,1991年3月,按照现任命政府批准增设机构,在原县建设局设立县环境检测办公室,2002年11月更名为“彭阳县环境监测站”,隶属县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加强对城镇环境质量,污染控制,基础状况进行定量检测,定性分析,定时预报,使城镇环境管理由电源管理向区域性综合管理调制发展。环境检测预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全县工业污染排放物的分析检测,调查摸底,及时上报环境污染状况:针对县城生活污水和6家工业污水排放企业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全部流入茹河进行专项整治,累计投资55万元(其中建设部门投资5万元,工业企业投资50万元)新修污水沉渍池3座,更新绿化防尘设备4套,督促工业企业新建污水处理沉渍池6座,限制控制排污总量,减轻了茹河的污染程度。环境评价,认真执行建设项目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度印发《彭阳县城区噪声功能区划分及管理办法》和《彭阳县烟尘控制区划分及管理办法》,坚持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环境污染防治设施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严格执行“双控一达标”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扩大集中供热面,推广低硫燃煤,除尘设备和实用技术,倡导使用先对清洁电炊,煤气能源,回收再利用废渣,废物,新增购1台噪音仪器和林格黑度计,加强对县城噪声及烟尘污染监测分析,二氧化碳,烟尘,工业粉末看看的排放量低于规定标准,2000年8月经固原市综合考核评价,验收合格。环卫队伍建设,加强对县城环境卫生队伍和设备配套建设,在县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内设环卫队,编制25人,购置垃圾清运,清扫车3辆,沿街实行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的门前“三包”,新增建,改建公共厕所13出,面积720平方米,其中水冲式厕所5处,面积480平方米,新增建垃圾集中箱43出,按照果皮箱60个,分片负责,责任到人,专人管制,保持清洁的卫生管理制度,下大力气治理县城脏,乱差现象,使县城生活垃圾,燃煤炉渣,工业废料的固体废弃物乱堆乱扔现象的到遏制。
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994年至2002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茹河生态水保,三北防护林,挂马沟水源涵养林,绿色通道工程项目,落实“退耕还林,封山还林,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十六字方针,改土治水,绿化山川。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实效,狠抓落实,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生物,工程,农艺措施相配套,乔,灌,草结合,按照“山顶沙草,柠条戴帽,山坡,地埂两杏缠腰,庭院四旁广种核桃,花椒,河谷川台规模发展,苹果,梨,桃,杨柳,槐进沟上道路,土石质山区针阔混交”的总体布局结构,宜林则草,林草间作,封造混合,上推下推,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坚持“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抗旱造林整地和机修基本农田宽,大,平标准,死土培埂,活土还原,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大力推行集雨节灌,地膜覆盖,品种改良,截杆深栽,保水剂,生根粉等实用技术,注重治理区域后续优势产业培育和开发,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肥不跑田”的综合治理效果,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截止2002年底,完成小流域治理83条,治理流域面积133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52.7%,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4000吨、年.平方公里。其中新修基本农田4.47万公顷,人均占有0.2公顷;造林7万公顷,森林保护面积达到8.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5.6%;种草0.81公顷,天然草场保存面积4.1万公顷,人工种植多年生牧草苗床面积1.42万公顷;新修水保骨干坝13座,谷坊,涝池,沟头防护
等小型水保工程4256出,每年减少排入黄河量400万吨,保土效率达36%,保水效率达33%。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及区,市多项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控制水土流失,绿化区域环境,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绘制出美好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建设一村一品
建设一村一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及乡村经济
——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言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经济稳步增长,国家建设的重点慢慢向中小城市转移。在农村,城镇化建设将是一个亮点。中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多,因此,小城镇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更是任重道远。我县应该抓住历史机遇,从发展小城镇建设入手,抓好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为抓手;结合新农村建设,发掘农村的历史文化积淀,以特色农业、历史人文景观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这将是我县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应着手实施。
当前我县这一层面的工作是有一些很好的看点,比如:XX葡萄基地、高规格建设、无公害生产,引来众多参观者;农家山庄饭店即方便参观者就餐,又解决了就业问题,即活跃了市场,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另外,横溪村委的公塘村,利用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加上葡萄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我县还很多乡镇都在实施农业升级,打造特色农业,并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辟如要做好高规格建设,基础设施很重要,交通、水利等农业生产要素目前还很不建全。而这些若要改善都必须增加投入,农村农民经济本来就不宽裕,如此一来会增加农民创业的难度,降低农民创业的信心,这些需要我们去关心和支持,增加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的创业信心,充分利用乡村资源,使我县在发展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业这一美丽乡村建设大潮中取得辉煌业绩。
XXX
2012年7月20日
第四篇:城镇建设现状及未来城镇化建设思考
一、城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建设发展历程:回顾**城镇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解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城镇建设基本属自由发展阶段,发展无规划,政府投入少,基本上只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城区居住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0年,这8年,大
体上算**城镇的起步阶段,真正动起来是在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由盘水镇组织实施,借国家实施房改政策的东风,以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小区为突破口,拉开了**城镇化建设的序幕,县城初步建成了金桥市场,购物中心,吉园小区,卫星小区,南山路小区等,在此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单位新建办公楼和集资建房,县城建筑面貌明显改观。1993年县城曾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县城”,全州城镇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召开,当时**小城镇建设在全州名列前茅,在县城建设的带动下,以青山金叶小区,龙吟飞龙小区、新店新兴小区等为代表的小城镇建设初步建成。有11个乡(镇)编制了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获县政府批准(白沙、窝沿、雪浦至今未编制)实施。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5平方公里,人口从1.5万发展到2.0万人左右。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以完善城镇化配套功能为重点,一手抓旧城改造,一手抓新区开发,建成了以居住为主的营盘商贸区、酒厂片区(安居工程),以财政、国土为主的馨园住宅区,完成了新车站至林业局路段改造、劳动街改造,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休闲体育场、灯光老年之家,游泳池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了普天大道建设,城镇配套功能不断完善,以“整脏治乱”为重点,投入经费对县城主次干道进行美化、亮化,种植行道树、安装照明路灯、铺设人行彩砖,加大了对县城的整治,在县城建设的带动下,青山、楼下、龙吟等小城镇建设也有较快发展,“十·五期末”县城建城区2.54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17%,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低9.9个百分点.(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单一,政府投入不足。**财政收入,以煤碳、烤烟为主要支柱。2006年财政收入达1.8亿元,但各项支出大,各乡(镇)基本只能保正运转,用于城镇建设的投入较少。
二是工业化进程缓慢,没有重大项目支撑。**属农业县,工业化程度低,多数乡镇经济收入靠种养殖业和劳务经济,城镇居民因消费和购买力低导致二、三产业发展不望。
三是规划和建设起点低,城镇品位难以提升。虽县城和多数乡镇也编制了总体规划,但规划起点低,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乡镇是以路为集,公路修到哪里,住房就建到哪里。加上在乡镇没有设立管理机构,由县局村管站仅有的2名工作人员对13个乡(镇)进行监管,点多面广难以进行事前监督,多数是事后补办手续,导致规划执行难。在建设方面,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没有编制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城市管理技术规定还没有出台,在实施监管时,可操作性不强,导致街景、立面、效果、层高等方面无章可依。城镇建设存在杂乱性和自由性。
四是受地理条件制约,建设成本高。县城所在地四面环山,地势不平坦,可利用土地少,新开发的普天大道,就是采取劈山填土的现代愚公移山精神来建设,投资大、成本高、周期长、困难多,除青山、新店、雪浦、龙吟4个小城镇地势较为平坦外,其余小城镇均受到地理条件制约。
五是房地产业起步晚,市场培育不够成熟。**房地产业从2000年开始启动,目前仅有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小,企业自身资本积累少,实力不足,导致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由于征地拆迁成本高和相关政策性税费增加和调整,加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住房供应体系没有形成,导致房价涨幅过快,房地产开发有待进一步规范。
六是征地拆迁工作难。近年来,国家对土地审批严格控制,各种税费的增加和调整,给征地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在存量土地上实施旧城改造,拆迁安置难度大,部分被拆迁户无理要求,漫天要价,容易引起上访事件和产生不稳定因素。目前征地补偿实行货币化一次补偿外,没有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对于城中居民的拆迁安置,作为单位职工的,采取拆一还一就地安置的方法安置,但居民住户就因生产生活需要不同意按此种模式安置,如果异地征地安置,由于配套设施和居住习惯的原因,难度更大。
七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城镇管理难度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给城镇建设管理带来许多突出问题,诸如县城道路狭窄,功能分区不合理,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落后等等给县城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例如,目前县城公交客运主要是三轮车,但是三轮车形象差,品位低,影响**的对外形象,省、州要求应予取缔,用公交客运和出租车取代三轮车,但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小,客运线路短,道路窄,仅是
第五篇:城镇建设材料
一、城镇建设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高起点科学规划,是建设现代文明城镇的前提和基础。城镇建设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应强化精品意识,使城镇基础设施具有双重价值,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使之成为凝固的艺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根据城镇所处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经济规模、发展潜力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立足客观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做到适度超前、合理定位。应优化布局,节约土地,搞好农田保护区、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妥善安排各行业和各项社会功能的协调发展,合理勾勒框架。规划应一步到位,并留有发展余地;建设分期实施,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规划应体现时代风貌、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规划一旦形成,就不仅对建设实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城镇的发展具有约束作用,不能随意变更。
二、多渠道筹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相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广开融资渠道,使城镇建设由单纯的政府行为变为群众性和社会性的自觉行为,形成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支持,重点争取交通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改水和绿化建设资金,实现基础设施的改善。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城镇建设。在保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施工的前提下,支持开发企业建设商品房对外销售,培育城镇房地产市场。对广场、绿地、灯箱、雕塑、公厕、垃圾池等社会公益设施通过向社会招标承包或拍卖冠名权、登载广告等形式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从而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公开拍卖土地。在出让方式上,因地制宜,可以拍卖生地后开发建设,可以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拍卖熟地,也可以综合承包开发。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投资兴业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外地客户进镇建设。用好用活财政政策,运用财政杠杆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政府对城镇建设的投资,财政每年(秘书长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镇建设。组织城镇干部群众进行义务劳动、以劳代资等活动,搞好城镇公益事业和环境绿化美化。
三、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实行严格管理手段,进行全方位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城镇管理领导分工、部门协调、定期考核、监督奖惩等制度,并对管理队伍定期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严格在规划统一指导下,实行建设项目审批一枝笔,不准乱开口子,杜绝违章建筑,取缔违反规划随意建设的建筑。加强工程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坚持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推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加强工程质量的督促检查。依照法规综合管理,对城镇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交通秩序、建筑市场等方面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综合整治,坚决杜绝乱修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摆、乱写乱画等现象。强化意识形态管理,着眼于提高居民素质,利用媒体、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使他们能够服从城镇管理,积极主动参与城镇管理
《崇左市关于加强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方案》
为改善我市乡镇五项基础设施条件,巩固基层政权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乡镇机关办公楼、干部职工住宅楼、卫生院、宣传文化站、敬老院和五保村建设为目标,采取大会战的形式,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用4年时间基本解决这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结构、面积等不达标的问题,逐步改善乡镇基础设施现状,确保乡镇政权正常高效地运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二、任务与目标
全市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总的任务是:维修、扩建和新建面积436147.36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2754.79万元.各单项的具体任务是:
(一)乡镇机关办公楼:总维修、改扩建、新建面积共61044.36平方米,需投入资金2419.38万元.其中,维修面积24361.47平方米,需投入资金418.84万元;改扩建面积2414平方米,需投入资金95.6万元;新建面积34268.89平方米,需投资214.09万元。2005年改扩建面积6965平方米,总投资319.66万元。2006年改扩建面积5860平方米,总投资269.56万元。2007年改扩建面积 6620平方米,总投资 303.72万元。
(二)分步实施原则。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维修、扩建和新建的面积达436147.36平方米,测算总投资12754.79万元。考虑到我市各县(市、区)的财力状况,计划分四年实施,即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三)不留后患原则。要严格按照基础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并根据实际编制项目预算,确保资金不留缺口,做到建设不留尾巴,规划一个,建设一个,达标一个完成一个,使用一个。
(四)乡镇宣传文化站:总扩建、新建面积共782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492.8万元。其中,扩建面积62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 24.8万元;新建面积72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468万元。各任务是:2004年新建面积2400平方米,总投资 156万元;2005年新建面积2400平方米,总投资156万元;2006年新建面积2400平方米,总投资 156万元;2007年改扩建面积6202400平方米,总投资 24.8万元。
(五)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村:总维修扩建、新建面积共469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922万元。各任务是:2004年建设面积12250平方米,总投资 518万元;2005年建设面积11150平方米,总投资4 5 4万元;2006年建设面积11750平方米,总投资475万元;2007年建设面积11750平方米,总投资475万元。
三、建设原则
(一)坚持标准原则。我市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五项基础设施有关建设标准,制定了既适合本地实际又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建设标准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这一建设标准进行规划与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在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可适度超前建设,但不能进行超现实的盲目的跨越。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是:
(1)乡镇机关办公楼为砖混以上结构楼房。按在编人员计,人均标准建筑面积达16平方米以上(不够500平方米也要建够500平方米。
(2)乡镇干部职工住宅楼为砖混以上结构楼房。按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计,科级以下干部职工每套住宅建筑面积标准为 55-70平方米;处级(中级职称)干部 70-90平方米;厅级(副高级以上职称)90-120平方米;周转用的公寓式楼房35-50平方米。职工要求增加面积标准的,可以放宽20平方米。
(3)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为砖混以上结构楼房。建筑面积标准为 1-3万人口乡镇500平方米以上;3-5万人口乡镇 1000平方米以上;5万人以上乡镇 1500平方米以上。
(4)乡镇宣传文化站为砖混以上结构楼房。建筑面积标准为 2万人以下乡镇 520平方米(广播电视 120平方米);2-4万人 750平方米(广播电视 150平方米);4一5万人 950平方米(广播电视 150平方米);5万人以上 1150 f(广播电视 150 m)。
(5)乡镇敬老院或五保村为砖混结构房屋,老人住房设有卧室、活动室(厅)和卫生间等,完善配套设施,每所应建有公用厨房和餐厅、保健(医务)室、娱乐室、储存室和管理人员办公室及住房等。敬老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床位数标准为人口5万人以下的乡镇占地面积4亩左右,设计床位 20张以上,总建筑面积 500平方米以上;5万人(含5万)以上的乡镇占地面积5亩左右,设计床位24张以上,总建筑面积550平方米以上;五保村每个村占地面积2亩左右,设计床位10张,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
四、建设措施
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建设任务繁重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信心,把它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规划与部署。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大会战的形式,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要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领导小组由各县(市、区)政府的第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的副县(市、区)长担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统一管理项目的建设实施工作,及时协调与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地进行。各级领导小组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突击抓住重点项目建设,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管理,善于协调各方,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级领导小组下设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从机关有关单位抽调人员,具体负责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情况汇报和检查督促工作,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实、抓细、抓好,抓出成效。
(二)落实责任,加强指导。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加强指导,具体是:建设部门负责乡镇办公楼建设的指导,房改部门负责乡镇于部职工住宅楼建设的指导,民政部门负责乡镇敬老院或五保村建设的指导,卫生部门负责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指导,文化部门负责乡镇宣传文化站建设的指导。此外,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局要做好用地规划,并在办理有关证件、征地等方面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优惠和减免;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抓好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与合理使用。
(三)依法行政,规范操作。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诸多政策性问题,关系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行业标准办事,绝不能违规操作,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于项目建设用地手续与费税方面:国家与自治区均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与有关政策规定,一定要坚决照办,认真贯彻落实。征用土地手续,务必根据用地多少,按文件规定,逐级上报审批,不能先斩后奏,先上车后补票;征用土地的费税,凡属于国家与自治区收取的费税,要按文件规定收取,属于市、县(市、区)政府职能范围内,能减免的要尽量减免,尤其县(市、区*乡镇下属的自收自支单位收费的应少收或不收,由财政统发的单位收费应尽量不收或少收。特别是干部职工住房困难较多,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大房改政策宣传的同时,要在全市乡镇干部职工中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落实单位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补贴部分,增加职工工资中的住房消费能力;要积极开展住房租金改革,推动成套住房出售,促进职工购买现住房;有条件的乡镇可以给建房职工适当资金帮助,减轻职工建房负担。
关于建筑收费方面:属自治区有关部门收取的报建两费与造价站应按文件规定收取或代收缴;属市、县(市、区)收取的招投标费用、工程质量督理费、工程勘察设计费、水电增容费等等应尽量少收,有些项目如项目审批费、规划、图纸设计费、技术服务费、城市建设配套费、评估费、工程监理费等应给予优惠照顾,免收或少收。
(四)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要严格标准,规范技术操作。关于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问题,市直各有关部门根据自治区有关厅局的要求,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这一标准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各县(市、区)、乡镇必须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设计与施工。关于项目建设技术方面,各类项目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以及工程设计方案组织实施。要实行全程的项目管理,从设计方案、征用土地、工程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到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方面都要规范操作,依法办事,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行业标准。要建立项目负责制与责任追究制。每一个项目都由技术人员签订技术和质量责任状。每一个项目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一名领导或干部来负责和监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无质量问题。要强化安全意识,科学组织,文明施工,确保生产安全。对于玩忽职守,因违规操作或监管不到位因造成质量或安全事故的有关人员,要依法从严处理,坚决杜绝各类工程事故发生。对各类项目建设需要购买的“三材”物资,要通过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有计划,分期分批采购建设物资,做到
既不影响工程进度,又不致于过分集中采购造成物价上涨和项目建设成本增加。各级工商部门要加强监管,依法打击趁大建设之机哄抬物价或提供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为乡镇五项建设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
(五)积极筹措经费,确保资金按时到位。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广开渠道,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1)各级政府要把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积级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3)乡镇自筹,尤其结合城镇化的建设过程,盘活闲置的土地、资产;(4)认真抓好西部大开发与入世后的有利机遇,用足用好政策,引进资金;(5)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捐助;(6)向银行贷款;(7)于部职工集资等。以确保资金按时到位。
要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自治区财政厅制定的资金管理办法进行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效益。不管是哪项资金,都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挪用和截留。凡挪用和截留的,一经发现,都要严肃处理。
(六)单位挂钩帮扶,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县(市、区)直单位都要挂钩一个具体项目工程,并认真落实挂钩帮扶的各项工作。每个单位要有一名领导挂点,并经常到点上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加强指导与督战,积极协助、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要发动机关和干部职工捐资捐物,对口支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以推动与促进项目建设的进程。
(七)加大宣传与督查力度,扎扎实实推进项目建设。各级宣传、新闻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报宣传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项目建设中的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级领导小组与下设的办公室要加强对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要健全汇报制度,各县(市、区)与市直有关部门要每月两次向市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市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每月将对各部门与各县(市、区)、乡镇的工作进展情况通报一次。还要派人下去,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检查工作,做到领导督查与专业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确保全市乡镇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
(八)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项目建设按预定目标完成。每年工程结束后,市与县(市、区)政府将对所有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逐一进行验收,并视工程完成情况,予以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