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力市场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电力市场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 天 才(2006年8月22日)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西北电力市场建设研讨会》,主要是集大家之智慧,共商西北电力市场建设的大计,共同探讨西北电力工业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模式。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与本次研讨会。借此机会,我就电力改革和西北电力市场建设作发言:
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1、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85年出台的集资办电、多渠道筹资办电的政策,极大的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二是1997年实施的电力政企分开改革,为电力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创造了条件;三是2002年出台的国务院5号文,为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电力工业新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指明了方向,电力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务院[2002]5号文,确定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即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1— 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经过10个月的准备,“厂网分开”成立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等,新的体制开始运行,2003年3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成立,开始履行电力市场监管者的职责。2003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电价改革方案》。2005年2月15日国务院第432号令颁布了《电力监管条例》。2005年4月,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文件、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推进了电力体制的改革,同时确定了电力工业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2、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 [ 2002 ] 5号)文件的要求,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3、电力体制改革的展望
今年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温家宝总理在“两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
—2— 改革开放。前进中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巩固厂网分开,加快主辅分开,稳步推进输配分开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已经是大势所在,势在必行。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力工业的发展和改革,2005年3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电力工业发展问题,会议强调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基础产业,必须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布局,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生活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保证。会议要求各部门、企业要切实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合理确定电力发展规模;切实控制不合理的需求;调整电源结构;坚持节约与建设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加强电网建设;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切实加强电源、电网安全运行;其中特别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严格执法监督。
今年以来,随着电力供需矛盾逐渐缓解,电力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发改委共同起草完成了《 “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研究拟定了《2006年电力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及工作分工》。内容包括处理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加快建设区域电力市场、深化农村电力改革、电力法和配套法规修订、电力企业重组、输配
—3— 电价改革、政府监管体制和对电力行业规划体制的完善等。目前,《“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已经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第九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7月17日,曾培炎副总理听取了汇报,作了重要指示。《2006年电力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及工作分工》也将于近日由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印发执行。同时,正式启动了920万千瓦发电资产和647万千瓦发电资产的变现处置工作。920万千瓦发电资产变现工作方案、操作程序已经研究确定。目前,财务、法律顾问和资产评估机构的选聘工作已经结束;647万千瓦发电资产的变现工作已经会同国家电网公司拟定了初步工作方案和程序。这一切表明,当前的“市场化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法制化,电力体制改革向着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是明确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有关各方对电力改革的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利益关系调整势必会有阻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电力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情况
1、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定位
按照建设监管型政府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建设电力市场就是要把市场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去解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是迄今为止所能证实的最有效的机制,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缺陷,需要依靠市场外的力量进行矫正,这就需要政府监管。[市场缺陷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
—4— 性、信息失灵、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合理。(负外部性:生产或消费的成本没有由生产者或消费者全部承担,而导致过多的产量和消费水平)]。电力监管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行业监管模式,电力市场监管不同于行政管理。政府监管对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主体, 管制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对电力行业垄断管制的策略包括价格管制和市场进入管制(价格管制:两端竞价,电网定价)。电力商品市场,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需要准确把握市场内涵,把握电力特点,尊重市场规律,方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2、国内电力市场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华东电力市场4月份进入试运行阶段,4月26日-28日进行了三天实际调电试验,试验情况良好。南方电力市场模拟运行情况正常,目前已完成了年度和上半年的月度交易模拟。华中电力市场竞价模式已经确定并完成了容量电价的测算工作。华北、西北电力市场的建设方案拟定工作也都已经正式启动。
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有序推进。3月份,电监会召开了试点工作总结会。在与发改委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了沟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了四川、湖北的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目前正在同广东、内蒙等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推动扩大大用户直购电的试点范围。
—5— 今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区域电力市场建设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处于暂缓试点运行状态。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要正确地看待。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阶段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不可能动摇。但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在我国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配套政策、体制环境以及推进机制离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遇到一些困难,都是十分正常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必然的,符合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和基本的认识规律,对下一步更好地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也是有好处的。通过这些试点,暴露和发现了市场建设和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更加丰富和深入的认识电力市场本身以及电力市场建设和运行的规律。目前,电监会正在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情况,对已经模拟或试运行一段时间的东北、华东、南方等区域电力市场,进行全面总结。我们也在总结其它区域市场建设和运行实践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市场建设和运行中的经验得失。从总结出的共性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和做法中吸取教训,为西北区域电力市场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使西北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三、目前国内电力工业基本情况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
—6— 总体形势是好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市场价格基本平稳,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国民经济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实现两位数增长,达到10.9%。受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今年以来,电力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13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9%。
随着全国新增发电装机投产规模的较快增长,加之各地来水情况普遍好于去年,电煤库存相对充足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不断深入,今年以来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全国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缓解。主要标志,一是发电量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国发电量虽然仍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增速减慢,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二是发电机组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持续回落。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利用小时继续回落,为2544小时,较去年同期下降128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2748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78小时。三是全国缺电范围明显减少,缺电程度明显减轻,缺电时段明显减小。全国缺电省份已经从2005年年初的25个逐步减少到3月份的2个,1-4月份累计拉闸限电条次仅为去年同期的2.3%,6月下旬进入迎峰度夏时期以后,全国也只有浙江、广东、云南三个省份在高峰时段出现拉路限电现象。我们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虽然在个别区域(主要是华北、华东和南方)仍存在高峰时段缺电现象,但全国电力
—7— 供需形势整体将大大好于去年,缺电程度和缺电范围将有很大的缓解。随着一批新建项目今后几个月陆续投产,下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呈现总体平衡态势。今后几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不断扩大,电力供需形势将日趋宽松,2002年6月以来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将得到根本扭转,我国电力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电力供需紧张形势的显著缓解,为我们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调整电力产业结构,转变电力增长方式、提高电力运营效率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电力供需紧张形势的缓解,发电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水火之间的矛盾将有所增多;厂网之间、地区之间的冲突会更加突出;发电企业对“三公”调度的要求将更加强烈,一些地方政府对电力发展的干预也有可能增加。电力监管面临的市场形势也将更加复杂。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重演前些年电力富余情况下交易秩序混乱、市场壁垒、水电弃水和利益冲突加剧的局面,对电力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新的冲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四、西北电力工业的基本情况
1、电网情况
西北电网上自世纪70年代初第一条330千伏线路投运以来,已经形成了以154条330千伏线路和1条750千伏线路构成的主网架,覆盖了陕、甘、宁、青四省(区),新疆电网目前尚未与西
—8— 北电网相联,最高电压等级220千伏。西北电网全口径装机容量3667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比例约占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黄河和汉江流域,大部分位于西部,而火电主要在东部。西北电网省际间联系较为紧密,各省(区)之间以不少于四回330千伏线路相联接。长期以来,在电网调度运行上利用西水东火、地域广阔的特点,充分发挥了水火互济、跨流域互济、错时错峰的优势,网络间潮流交换非常频繁。
随着电网建设力度的加大,长期制约电网运行的一批“卡脖子”断面(炳海-和银、庄南-沣北)已经消除,但是目前仍有个别断面受稳定水平限制,运行控制极限较低,部分地区仍然以单线或同塔双回线路辐射状长距离供电,电网结构薄弱,网损较大,网络阻塞现象依然存在。
以上特点说明,在西北区域进行范围更大、力度更强的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西北的优点,但是现有的网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区域内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规模,网络条件与充分开展电力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2、电力企业的情况
西北电力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低下,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区域内电网经营企业主要有西北电网公司、五省(区)电力公司和陕西省地方电力公司七家。截止2005年底七家电网公司资产总额共计104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共计552亿元。2005年西北电网公司、—9— 陕西电力公司、甘肃电力公司、宁夏电力公司、陕西地方电力公司盈利,利润总额分别为0.21亿、3.26亿、1.58亿、2.70亿、0.12亿元,而青海电力公司、新疆电力公司2005年分别亏损1.09亿、2.75亿元,七家公司合计利润总额4.03亿元。
目前,五大发电集团在单机1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容量中占有比例为60.64%,即竞价机组的六成以上,资产总额合计530.77亿元。截止2005年底只有华能(平凉电厂)累计盈利2.13亿元,其余四家全部亏损,幅度最大的华电集团累计亏损30.18亿元,幅度最小的国电累计2.07亿元,五大集团在西北累计亏损56.85亿元。从2005年利润总额来看,中电投、华能、国电集团实现盈利,分别为3亿、2.93亿、0.13亿元,而大唐、华电集团分别亏损4.55亿、1.65亿元,五家合计亏损0.135亿元。
西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执行分类电价中低电价电量比例较大,而且区域工业基础薄弱,电网企业背负的交叉补贴压力很大,一次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发电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
3、电力供需情况
随着新机组投运力度不断加大以及黄河梯级水电大发,从2005年下半年起,西北电网的电力供需形势从供应紧张逐步转入供需平衡,进入2006年更是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从全网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来看,2005年全年比2004年下降了447小时,而2006年仅上半年就已经同比减少了433小时,目前除局部地区高
—10— 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外,全网电力供应充足。
今年上半年各项增供扩销、扶持用电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高耗能产品市场价格上扬,使全网电力电量需求增长强劲,但是结合区内计划投产的电源和电网项目情况来看,目前电力供应充足的形势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继续维持。电力供需形势的缓解,也为西北区域开展电力市场提供了适当的竞争环境。
长远来看,到“十一五”末期西北电网规划新增装机容量3600万千瓦,新疆哈密也将实现向主网联网送电120万千瓦的规模,同时,与外区电网“网对网”联网送电的规模达到530万千瓦,包括银川东-华北±500千伏直流送电工程(300万千瓦)、宝鸡-四川直流联网工程(120万千瓦)和罗敷-灵宝直流背靠背工程(在现有36万千瓦基础上扩建75万千瓦)。
4、西北电力工业的基本特点
西北地区的一次能源储备丰富。目前已规划的大型煤电基地,如陕西的榆林和彬长旬、宁夏的宁东、新疆的哈密规划装机容量都在千万千瓦级。同时,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十分丰富,仅甘、青河段可开发容量就在2000万千瓦以上,目前的发电装机容量仅占到该流域技术可开发容量的三分之一,水电发展潜力巨大。
西北电网省际间联系较为紧密,目前除西电东送(甘肃送陕西)断面稳定水平较低外,其余断面均能满足潮流交换要求。实际运行中潮流交换非常频繁:在一年的丰水期和一天的高峰时段进行
—11— “西电东送”,在一年的枯水期和一天的低谷时段进行“东电西送”。
西北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各省(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上网电价、销售电价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甘肃、宁夏、青海电价承受能力较弱,电价水平相对较低,交叉补贴严重。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如电解铝、硅铁等行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例很大,而这些产业正是国家在发展改革期间需要逐步调整的产业。在全国一刀切的宏观政策以及政策执行偏差的影响下,其用电负荷的变化对全网的潮流分布和负荷预测产生极大影响,区域经济对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度。
电力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必须履行普遍性服务的义务,尤其是农电网络。在西北有相当的电网资产亏本经营,这部分本应由政府作为公共事业出资的电力设施,现在基本由电网公司在投资经营。而作为公司化运营的电网企业,并未得到相应补偿。西北地区总面积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而用电量仅为全国的8%,电网按公司化运营,行业回报率最低,同样的供电量,投资高、网损大。
目前五大发电集团在西北区域的装机占有比率从2.8%到13.1%不等,分省来看中电投在青海省发电容量中占到了62.2%,国电在宁夏发电容量中占到了38.5%,大唐在陕西省发电容量中占到了27.4%,发电资产分布不均。
—12— 西北电网电力供需矛盾在2006年已经解决,目前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加之西北在几个煤炭基地基础上正在建设发电基地,各发电集团建设新电厂的热情高涨,充裕的发电容量为西北电力市场的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西北电力市场建设的基本思路
西北电力市场建设,首先必须以《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 [ 2002 ] 5号)文件为指导,从西北电网特点和西北经济发展实际出发,认真借鉴国内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平稳起步,分步实施,逐步深化,按照有利于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建立政府监管下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安全可靠、健康发展的西北电力市场。更好的服务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市场建设方案必须平稳务实,分期渐进。电力市场实施的结果必然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我们不可能设计出让所有利益主体都满意的电力市场,我们的市场目标一是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社会效率),二是在市场初期尽量考虑到目前利益格局的现状, 兼顾长远发展。
市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电能生产者与使用者广泛参与的市场,市场主体广泛,交易品种丰富,竞争方式灵活。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实践经验的不断丰
—13— 富,我们对于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区域市场建设本身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形成和确立电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从国外经验和市场的本质来看,区域竞价交易和市场主体间基于自愿基础上的双边合约交易都是市场行为,都是区域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西北电力市场建设,我们要对市场模式、交易方式、市场结构等进行认真、深入地研究,把买卖双边的合约交易、大用户直供电、期货交易等都纳入区域市场范畴。另外,在市场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电力监管能力建设。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引入竞争和加强监管必须同步推进,两者是孪生关系,缺一不可。科学、有效的监管是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条件。
在设计西北电力市场的方案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市场的初期方案与远期模式相衔接
西北电力市场平稳起动,市场初期尽量采用简单的竞价模式,重在培养各参与主体的市场意识,引导其了解市场内涵,遵守市场规则。初期以和约交易为主,竞价交易为辅。随着市场的深化和配套改革的推进,逐步增大竞争的力度,调整电能竞争的结构比例,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使我们的市场模式日趋完善。所以在方案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西北市场各个阶段的过渡和衔接,尤其是要考虑技术支持系统能与市场的不断升级相适应。力争在统一的方案下实现各阶段的平滑过渡。
2、充分尊重历史,切实按照务实的原则,结合西北的经济发
—14— 展状况和电力工业特点,制定符合实际、便于操作、逐步推进的市场方案。
3、水电参与竞价,进一步探索水电竞价的最佳模式。
4、开展大用户直供电。重视需求侧响应机制的建立。
5、在市场初期,尽量考虑现有的管理模式,现有的利益格局,随着市场逐步升级逐渐完善市场。
6、将电价联动政策的出台作为电力市场启动的前提。要研究建立上下游电价波动的传递机制,建立能够短期化解市场风险的平衡帐户管理办法。
六、西北电力市场建设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网损分摊问题
西北区域幅员辽阔而且电网潮流分布不均衡,电网运行的经济性较差,许多机组距离负荷中心很远,机组开展竞价受网损制约较大。由于省际联络线基本是西北电网公司资产,在开展竞价后同一价区内、价区之间应当如何进行网损分摊将直接影响各电网公司的利益格局。
2、水电竞价问题
西北电网水电装机比重为三分之一左右,水火互济是电网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认为没有水电参与的电力市场是残缺的、不能体现西北特点的市场。但是由于水电具有的特殊性,例如水情的不确定性、水库的综合利用要求、水电的梯级调度等原因,—15— 使水电参与市场有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目前在国内各个电力市场都未得到有效解决,我们也将继续开展研究,探索出更加适合西北特色的水电竞价模式。
3、跨省跨区交易问题
由于现有机制原因,目前跨区跨省送电是由西北电网公司和各省(区)电力公司协商进行。在市场模式下,跨省跨区交易的具体组织形式,我们在运营规则中将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4、由于西北电网覆盖面大,装机和负荷又最小,在进行市场化运营后,电网公司是否能走出合理的输配电价,以保证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进一步研究电力市场正常运营需要的经济、政策、法律、金融和大市场环境。目前的电网情况和电力行业管理水平、规划管理水平如何与电力市场建设相适应。
6、考虑一次能源市场对电力市场的影响。
7、西北作为外送型市场,要进一步研究电力外送的组织和协调问题,研究外送的实际容量空间问题。
七、几点要求
1、本次提供的市场方案,是起草工作组的讨论稿,希望大家多提建设性意见。
2、希望各单位认真研究, 对方案提出书面意见。
3、对本次提出的方案,有不清楚之处,可与我局市场处联系。
—16—
4、各单位及以专家个人名义的意见,希望在9月5日以前提交到西北电监局市场处。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召开, 希望大家与会期间身体健康,愉快顺心,谢谢!
—17—
第二篇:“加强政治建设”研讨发言材料
“加强政治建设”研讨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安排,本人就“加强党的建设”研讨议题,结合本人工作实际作如下发言,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只有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做到“八个坚定不移”,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一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夯实思想根基,不忘初心使命,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尤其我们治安工作,要始终顺应民意,不断强化“非法枪爆”“黄赌”“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的打击整治,确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要坚定“两个维护”的自觉。要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的政治纪律,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在我们治安工作中,我们要坚决以分局党委为核心,增强全局观念,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分局党委的各项部署要求,确保与分局党委行动一致、步调一致。
三要示范引领敢担当。“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必须牢记党和国家的初心和使命,传承接力先辈们的伟大事业,增强政治定力,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夺取新时代伟大梦想的更大胜利。我们治安工作始终在基层一线,是最接地气的部门警种之一,尤其需要我们示范引领、担当作为,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分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等方面上有所作为。从1-8月份全市治安工作考评上看,目前我们做得还不错,各项指标均靠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知己知彼、查找短板,在弱势项目上攻坚克难奋起直追,在优势项目上做强做大做优,确保实现年初预定的前三目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019年9月23日
第三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专题学习会上的主旨发言
根据这次专题学习安排,下面我就深入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谈点体会。
1949年至197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
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彻底结束旧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祖国大陆的高度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长期存在的四分五裂状态,实现和巩固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外)的国家统一。国家的法律和政令普遍实施于全国各地区直到各基层单位。这种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上的统一局面,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二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中国是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只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才成为现实。中国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三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一切进步事业。四是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党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方针政策,使社会主义祖国成为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不断加强和扩大同各爱国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的通力合作,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力地促进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推动了祖国统一的进程。在国家遭受外国侵略威胁、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出现社会政治动荡等严峻关头,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经受住考验,显示出巨大的凝聚力。五是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到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几倍、十几倍的增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原有工业部门大大加强,许多新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有了成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而实行的按劳分配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六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新中国结束了旧中国文盲半文盲占人口绝大多数、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历史,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新中国拥有的某些尖端科学技术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七是建立起巩固的国防,不断推进人民武装力量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旧中国屡遭外敌侵略、国防力量与广阔领土极不相称的历史,建立和发展了拥有陆军、海军、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的强大国防力量,人民武装力量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不断取得突破。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八是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彻底结束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完整主权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新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坚决支持和援助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新独立国家的建设事业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和赞誉。新中国同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往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是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加强,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
党注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时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密切联系群众。党勇于正视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努力依靠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加以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党注意总结经验,坚持真理,最终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9年,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29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前进、党和人民事业在曲折中发展的29年。在这29年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胜利地走向未来有着深刻的启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党史就是要时刻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营养、强筋健骨、筑牢定力、强化担当,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一要学习这一时期共产党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非常时期,许多老一辈共产党人遭受到不公待遇,但他们依然初心不改,始终坚定信念跟党走,表现出对党的绝对忠诚。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坚定的政治品格,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带头传承弘扬革命先烈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时刻把理想信念的“航标”装在心里、深刻铸入灵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工作安排。二要学习这一时期共产党人勇于斗争的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党内的阶级斗争,有“三起三落”,永远也打不垮的人民领袖邓小平;有受到了错误的批判,被迫离开了军队第一线的领导岗位的开国大将粟裕,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面对“文化大革命”的迫害诋毁,能够始终坚持真理的方向,保持一颗无所畏惧内心,为我们树立永恒的标杆。我们作为新一代共产党人,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必须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在重大斗争中锤炼斗争本领,强化斗争意识,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迎接工作中的每一项挑战。三要学习这一时期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初期,为尽快改变我国一穷二白落后的面貌,党领导人民以忘我的精神和冲天的干劲,苦干累干加快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为我们留下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成昆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正是这些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迎难而上、接续奋斗,托举起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已经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尽管生活富裕了,但我们依然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埋头苦干,担当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当前,“十四五”规划刚刚起步,集团公司建设大有可为。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鉴往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水平,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能,继续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精气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慧和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第四篇:在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老军乡人民政府
(2009年5月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老军乡实际,我就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水资源,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如下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老军乡地处大黄山北麓,人口7618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草原面积79万亩。共有耕地6万亩,其中保灌面积1.2万亩。干旱缺水严重,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始终是制约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年降水量195毫米,年蒸发量2246毫米。水资源总量153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777.5万立方米,可利用量只有412.2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奇缺,仅有752.5万立方米,全乡17眼机井的出水量均在40立方米以下。人均水资源利用量不足500立方米,是全县缺水最严重的地方。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少雨,不仅农田保灌面积逐年减少,而且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干旱缺水已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存和社会发展。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水危机的首要措施,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乡水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突破水资源制约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实施水利工程治水。我乡可利用的现有水资源主要发源于大黄山北麓,主要由流水口、瓷窑口、大口子河、南山沟、火烧沟等大小沟壑组成,现有的三座水库(流水口、瓷窑口、硖口),都是病险库,其中硖口水库已经报废,现有水库的年均蓄水量只有220万方,只能保灌1万亩,而从大口子、南山沟、火烧沟径流的水由于没有拦蓄设施而任意放流,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要合理利用我乡境内的水资源,就要采取建塘坝修水库等拦蓄措施,最大限度的利用极其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流水口除险加固工程进度,争取早日完工,及早发挥效益,对瓷窑口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增加蓄水量,减少渗漏,可增加保灌面积3500多亩。二是争取立项修建大口子水库,将年径流量210万立方米的水充分利用,增加保灌面积3000多亩。三是修建截引蓄水。在火
烧沟、南山口修建蓄水塘坝,铺设输水管道,增加保灌面积1000亩,可有效缓解羊虎沟、郭泉、潘庄、硖口四个村的供水需求矛盾。
二、修渠保灌节水。在现有水资源的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率,是解决水危机的根本措施。一是要加强渠道修建。通过采取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来减少灌溉水的渗漏损失,提高输水效率,从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我乡干、支渠道共有100.9 公里,衬砌33公里,其中6.5公里是在2003年衬砌,其余均是70年代衬砌,且大部分都是土渠,坑大沟深,渗漏严重,水的利用率仅有45%。要改变我乡渠道破烂的现状,就要积极争取水利建设项目,利用项目资金和政府补贴来带动群众自筹,提高群众自发修渠的积极性,逐年建设,争取全部实现高标准渠系配套,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二是要发展旱作农业。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推广地膜覆盖和保护性耕作模式,积极引导群众扩大胡麻、豆类、马铃薯等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种植马铃薯全膜覆盖沟播示范田,降低亩均用水总量,提高单方水的产出效益。三是要改变灌溉方式。长期以来,农民仍然固守着旧观念,认为浇水就是浇灌“地”,要浇足浇够水,于是沿袭传统的灌溉方式,采取大水漫灌,浇地时,把整个田块都放满水,加之,老军地势落差较大,田间土地不平整,要使地块都漫上水,就无形中增加了用水
量。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浇灌方式,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如平整土地,选取合理的沟、畦规格和放水时间及流量),推广先进的喷、微灌等技术,减少灌溉水量,提高田间水利用率。
三、营造环境惜水。普及节水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积极采取编发制作易于大众理解和接受的宣传标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的教育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使全社会转变用水和节水观念,树立节水型社会的新型价值观,普遍接受、理解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提高参与意识。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全社会的任务,而不单单是水务局或是政府职能,因此,群众参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培育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参与热情,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努力营造节约用水和崇尚节水的社会氛围,让广大的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要以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为前提,一切工作都要兼顾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做到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滴水、利用好每一滴水,为推动发展提供有效的水资源保障。
第五篇:教学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教学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李良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很荣幸能有机会在今天的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发言,我作为教学一线的管理工作者和一名普通教师,在面临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和我校2019年接受教育部本科办学合格评估的艰巨任务,深感自己的压力和责任之大!在此,我简要的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自己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明确学校定位,抓好学科专业规划
我们二级学院要认真研究自身的办学定位,尤其在专业申报过程中,要根据办学定位来调整专业,切实做好规划,保持与学校办学定位的一致性。我们所考察的安微宿州学院、滁州学院都是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打造了新工科专业,通过停招专科生、部分本科专业停招的方式实现以工科专业为主,在校生中本科生比重高于50%。所以,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 全校一盘棋,该停招的要当即立断,要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中心开展工作,认真研究指标要求,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使命是什么?为谁办?怎么办?要鲜明具体,并且注意“四个为主”的意识: 一是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专业布局是否面向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是否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三是以教学为主,是否科学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依据自身条件优势和发展潜力,注重形成办学特色;四是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生比例是否适当,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是否得到保障。宿州学院坚持“专业跟市场走、条件跟专业走、经费跟条件走” 的原则,通过新增、改造、调整等方法对原有老师范专业进行了改造。强化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以质量工程项目、教改项目为抓手,打造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强化内涵建设,制定应用型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
2.重视人才质量,狠抓教学內涵建设
我认为人才培养方案是我们本科办学的根本和目标,我很欣赏安微滁州学院的做法:邀请企业专家、引入企业规划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五二二三“计划,(五项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平台建设、文化建设;二种方法:理论、实践育人;二种途径:抓学科竞赛、抓教学训练;三项保障:经费、条件、政策)。以及安微蚌埠学院开展了全面的试卷检查工作,包括形式方面的检查(如分值等)和考试形式方面的检查(如题型和内容,是否体现应用型,同一试卷是否用于不同专业等);抓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批阅质量及批阅次数。
3.強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人才培养的思路:一是要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二是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思路清晰,效果明显;三是要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四是要注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做到知识够用,强化动手能力,抓校企合作,将企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嵌入课程体系中。比如宿州学院注重产教研融合,开展双能型教师认定,强制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引入企业工程师到校任教,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经常性与企业联系,合作申报项目,我们是不是好好的借监一下他们的经验呢?为此,我校一定要在以下三方面要有所突破和取得成效:一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与企(事)业或行业合作举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二是积极探索并建立与业界全面稳定、互动多赢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三是要取得成效,合作教育主要指的是共办、共建、共管、共创的教学合作项目或平台。包括教科一体化平台,资质平台等;包括软资源合作和硬资源合作等;四是要有共识,充分反映两突出、合作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和办应用型学校的根本路径;五是要有鼓励机制,关键看业界参与的程度,全过程、全方位、软硬件等。
4.改革师资队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好课”为核心,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加强教学团队和专业带头人建设,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加强教学质量考核,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合肥师范学院制定了《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实施办法》,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课堂教学人人过关”活动,出台10项教学质量标准。师资队伍的改革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现有师资队伍的“转型”改革。现有师资队伍基本配备合理,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大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却缺少整体的认识,对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缺乏掌握。所以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必要的“转型”改造,安排教师分批进入企业学习和实践、课堂听课、教学。实现现有教师的“双师型”(既是大学教师,又能担任技能教师)改造。二是将企业优秀技师引进到校内的课堂教学,安排对现有相关问题进行学术讲座,让学术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现状,甚至可以将个别课程由企业教师讲授。另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要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整体素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5.加大实验室的投入, 创造应有的办学条件
实验室建设是我校特别需要加強的一项工作,是一点一滴长期积累的过程,一个专业实验室建设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和学生应用动手能力。有一流的实验室才会有一流的大学,这是高校专家学者的共识,为使我们的实验室建设上层次、上水平、有特色,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几年来,我校加大了实验室经费的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有明显的效果,但与国家的建设标准以及培养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要面对2019年的合格评估,真是需要在实验室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经费投入上下翻苦功!
以上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