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抢抓机遇 锐意进取 打造柏中教育品牌(汇报讲话稿)
抢抓机遇 锐意进取 打造柏中教育品牌
——柏坊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柏中全体师生向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的衡南栗江中心学校的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学校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厚爱下,学校行政一班人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示、决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日趋科学、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借此机会,我就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柏坊附中,原址在回陇庵(即现在的柏坊镇磷肥厂);1970年开始创办高中,到1982年结束,共办了21个高中班;1973年迁校到柏坊村桃花岭(即现在的校址),更名为柏坊区中学;1991年将柏坊镇中学(即现在的柏坊完小校址)与柏坊区中学合并,更名为柏坊镇中心初中(即柏坊中学);2009年,省清泉艺术研究会和电广传媒公司合资捐建我校,冠名为现在的清泉希望学校。
我校现有学生728人,12个教学班,教职员工63人,专任教师5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33人、中学二级教师22人。学校 占地面积28802平方米,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学校电脑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功能室齐全。篮球场、运动场、健身区、功能餐厅、文化长廊、学生宿舍、教工公寓、综合大楼等独具一格。多年来,柏中人秉承“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学校办学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学校人才辈出,知名校友遍布全球;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园林式学校”、“安全文明校园”、“普九验收合格学校”、“衡阳市示范性初级中学”、“衡阳市信息技术实验校”、“湖南省合格学校”,“湖南省课改实验示范学校”、“湖南省乡村少年宫试点学校”;现已成为我市乡镇中学的品牌窗口学校。
二、高举质量旗帜,强化内务管理,稳步提升质量
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没有质量,学校就无法生存,更难以发展;高举质量大旗,加强教育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和个体管理,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全天候督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住校办公考勤,实施教学常规月检制和不定期抽检制以及月考制,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这都是我们一项持久的教学常规工作;开学初我们召开了初三教师专题会,定下了12年中考的总目标,商讨柏中质量振兴大计;之后我们又召开了12年中考质量誓师暨签名仪式大会,在“奋战中考,为人生喝彩”、“决胜六月,为母校增辉”的巨幅上,师生签下了庄重的大名,许下了神圣的诺言,见证了伟大的历史瞬间;平素我们经常深入初三课堂,调研教情和学情,经常与初三学生谈心,要求班主任经常下乡家访,及时反馈有用信息; 2 我们坚信:“只要有美丽的过程,才会有美丽的结果。”增强激励机制,加重教学质量奖金权值,设置学生奖学金制度,这都是我们提升质量的硬措施,凡获市一等奖的奖1500元,获市二等奖的奖励1000元;获镇第一名的奖400元,获镇第二名的奖200元。让教职工教得有奔头,活得有价值。我来柏中后立下的质量三步曲振兴计划,第一步和第二步已经提前实现了,第三步是和全市同类学校比,跻身全市前茅。去年全市统考,我校七、八年级共15科参考,共获13科单科第一(七年级获6科第一,八年级获7科第一),两个年级综合评比均获第一名,九年级的段考,我校也获得5科单科第一的好成绩,这些都是我们辛勤劳动和汗水的结晶,我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实现这个质量振兴计划的坚定信念。今年中考我校夺取了全面胜利,择优生上线人数达70人,一档上线人数47人,超越完成7人,创下柏中教育教学质量最新纪录!我们坚信,在全体师生的团结拼搏下,在我们行政班子的齐抓共管下,我们一定能再创柏中质量新辉煌!
三、以人为本,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为柏中振兴打下一个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是加强行政班子建设。柏中行政班子是一支年富力强、有战斗力、有凝聚力、团结协作的班子;是一支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班子;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同建设和振兴柏中。在对行政人员作要求时,我们经常强调“四位”,即不越位、不错位、不空位、要补位,进一步完善行政班子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3 做到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使学校的大小事务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件件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其次是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向高标准看齐,生活向低标准看齐。要在教职工中起到率先垂范作用,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威信。学校行政班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学校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是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我们抓实制度建设,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加强教职工的师德修养和作风建设,打造了一支淡泊名利,甘于清贫,吃苦耐劳,默默耕耘的教职工队伍,使其能扎根讲台,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四、以“研”促“教”,“研教”互进,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我校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新课改为契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出台严格的《教研教改制度》,坚持说课和评课制度,要求行政人员和所有教师每期每人必须上一堂教研课,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全面贯彻“管理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让教研教改工作能扎根深入,开花结果。一年来,我校教研教改已是蔚然成风,教研教改也是硕果累累。获省市级论文奖的有30余人次,教师辅导学生获奖的有40余人次;我校课题《网络环境下初中古诗文教学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究》荣获衡阳市一等奖;教研教改和教育创新工作是学校一项持久的教学科研工作,也是校本培训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提升学校的教 4 育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今年全市的教研教改示范区和现场会将在我校隆重召开,这也是上级领导对我们工作的鼓舞和鞭策。
五、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礼仪教育
我们始终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并把其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我们广辟渠道,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的纪念和庆祝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精心组织举行每周的升旗仪式,并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发挥班主任和团支部德育阵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团队教育活动,每周第七节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时间。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生存,让每一个学生都既成人,又成才,实现我们“让一切学生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育人目标。
为此,我们狠抓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礼仪教育。我们对学生的卫生、生活、行为、学习等都作了严格规范。先后制定了《加强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若干规定》、《学生礼仪教育实施细则》、《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管理措施,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并纳入示范班评比细则。为落实这一工作,我们还推出了“道德模范”、“文明标兵”、“示范班”、“寝室内务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真正养之有素。另外,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经常利用各种集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表彰典型人物事例和班级,让学生能知书达理,营造浓厚的文明礼貌之风。现在你步入柏中,“不是花园,5 胜似花园”,随时看到的是干净、整洁、舒适的校园,听到的是那一声声清脆甜美的“老师好”、“老师早”的问候,还有那频频的点头和微笑,让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我校的文明礼貌之风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而厚重的柏中文化底蕴,深得各界领导和来宾的好评。
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我校校园环境所追求的正是让所有能“说话”的东西都能体现其内涵和个性,给学生以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向上的激励,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为此,我们制作了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标语牌,点缀在花池、餐厅、教室、走廊等地方,既美化了环境,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我校“柏中之声”广播站的创办,更是别具一格,五彩纷呈,深受全体师生的喜爱。特别是我校百米特色经典“文化艺术长廊”的打造,集诗、书、画、图文于一体,经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古典风味与现代气息相间,是一套文化长廊,艺术长廊,也是柏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让学校能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如我们推出了“拔河比赛”、“花样跳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数理化奥赛”、“校园歌星大奖赛”、“读书征文”、“革命歌曲大合唱”、等一系列文体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既能团结紧张的学习,又能活泼愉快的生活,更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又带动了校园文化的 6 蓬勃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校风、学风建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现在,学生们连周末都不愿意回家,特眷恋学校,柏中真正成了孩子们快乐求知、健康成长的乐园。
七、注重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生命不存,何谈教育”。安全工作始终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安全是稳定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我校把安全卫生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出台了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各种安全责任机构和台帐,成了安全巡逻值勤队和护校队。由一名副校长专管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成立了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以德育处为龙头的学生会协管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实行安全责任承包制和首问制,推行“一岗双责”制;定期举行各种安全法制讲座大会,每周都有安全班会,每天都有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加强全封闭式的管理力度,建立门卫保卫值勤和行政值日的强效机制,严肃外来人员和车辆的盘查和登记制度,严禁来历身份不明人员进入校园和在校园周边逗留;全面排查校内外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汇报,及时进行整改和警示;对安全重点地段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对安全重点时段加强巡逻值勤力度,每天护送学生晚自习回家;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刊、黑板报等各种形式不失时机的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全体师生的人身、财、生命安 7 全,鼎力打造平安校园,构筑和谐教育。
八、抢抓机遇,开源节流,盘活资源,消赤减债,勤俭办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曾说:“理想的校长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我们正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并全力打造“乐园、花园、家园”三园式校园。去年暑假,8月3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阳部长、张市长率领一行领导来我校视察工作,看了校园环境后,当即给我们定下了一个“全省特色、衡阳一流,常宁第一”的创建目标,后来又多次来校现场办公,请中国印山创始人吴国威专程设计;我们积极配合,全面协调,迅速装修教学楼,设计文化长廊,新建校门、台阶,马路拓宽、协调拆迁征地,装修寝室楼,全面绿化美化工程,长廊经典文化打造,校园艺术文化渲染,各种临时维修等,共投入了400万余元
为了让老师们住得更加舒适、安心些,我们多次申请,反复争取,最后得到张市长的关心和厚爱,教职工宿舍楼的装修工程拿了下来,将室内全部刮胶和贴地砖,装防护网和护栏,计划将光纡网络接到新教工宿舍楼,让老师们更能开阔视野,与时代同步,与世界接轨,同时也为我校引入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新增加投入20万余元。
为了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我们又努力争取了750套新型课桌,40台学生电脑,办公电脑和打印机各1台,50套教师新型办公桌椅,40套学生餐桌椅(同时也可作会议桌椅)除了项目和设备外,我们还从省教育厅争取了5万元的资金,从常宁财政局争取了5 8 万元的经费。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这是我们争资跑项、开源劈流的一贯宗旨。
勤俭节约,勤俭办学,消赤减债,加强学校财产管理,严格落实财产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一年来,由于班主任的工作得力,学校很少维修,仅维修费用一项就为学校节约数千元;提倡节约用水用电,打造节约型学校,并加大监管力度,每期也为学校节约不少钱。两年来,我们还偿还了遗留下来的16万余元遗留老欠,学校既要保负债的运转,又要偿还巨额的老欠,其中艰难,我们是可想而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但我们没有少老师们一分补助,再艰难,我们也要咬紧牙关,迎难而进,永不言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柏中人的优良传统,瞄准具有“湖南特色、衡阳一流”的办学目标,与时具进,科学谋划,苦练内功,引领着学校快速、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我们将进继续按照“管理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争取以一流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流的学校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这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生存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做强,打造一个响当当的柏中教育品牌!
最后,再次感谢衡南栗江中心学校各位领导莅临我校传经送宝和指导工作!祝各位领导工作顺意!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第二篇:在金融危机中抢抓机遇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县经济增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出口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心。有危机,就有机遇,信心决定未来。当前,全国正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背景下,**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
问题的关键,更坚定信心,共克时艰,从各方面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坚定信心,在危机中找出路,及时把握重大发展机遇。**县及时把握四大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一是把握国家扩大内需、“保稳促调”重大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主动出击,积极向申报项目,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二是把握沿海产业大规模内移的重大发展机遇。**县正处于产业西移的交通要塞上,陆空交通网络发达,因此**县委、县政府长远规划,高规格打造前锋工业园这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招商引资平台,目前该园区的主干道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已有三家规模以上企业签定了入园合同;三是把握省委省政府确认**为革命老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四是把握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带来的拓展机遇,沪昆高速铁路、贵州松从高速公路等项目即将开工,**县委县政府及早部署,为这些项目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坚定信心,在危机寻找出路,把增强企业素质、提高竞争实力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细胞,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国家扩大内需一个重要内容是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这既是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之策,更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长远之计。**县委、县政府把增强企业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夯实发展基础作为一项长远之计来抓。面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和重大发展机遇,及时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人才到企业”专题活动,出台了《在晃投资兴业优惠政策四十条》;整合肉牛食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向发达地区派驻了三个招商团;为重点企业发放绿色通行卡;同时在干部中开展“优化经济环境、提高工作效能、我为**作贡献”等主题活动,以此来检验各级干部迎接挑战、抢抓机遇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检验干部创业创新、真抓实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检验干部攻坚破难、开拓进取的服务水平和大局观念。**县委县政府顺应时势,在危机中找到机遇,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改革创新,积极化危机为契机,变挑战为动力,让**经济转型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三篇:抢抓转型发展机遇++打造川中人才高地
抢抓转型发展机遇
打造川中人才高地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xx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全省首批丘区示范县和扩权强县试点县。这些年来,xx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个转变”,全力打造创新xx、数字xx、绿色xx和法治xx,取得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显著成就。xx县的人才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人才培养引进,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xx正在实现由人才辈出之地向人才荟萃之地的重大转变。作为人才工作的引导者和牵头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认识,确保人才工作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
一、肯定成绩,找准问题,把握制约xx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瓶颈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健全完善人才队伍管理机制,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日
范岗和农村人才示范村创建活动,命名了一批农村优秀人才示范村和示范岗。创建了全市首个大学生创业基地,树立了周文翰等一大批大学生创业典型。通过对全县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及先进事迹的深入报道及宣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扩大了xx人才工作的影响。三是配套政策不断完善。针对人才现状,xx出台了《集聚人才激励人才办法》,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作了规范,建立健全人才分类体系和人才评价标准。切实落实了人才待遇。
(三)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xx县制定了多项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建立了人才引进 “绿色”通道。民营经济从国内外引进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办理落户xx手续,引进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在立项申请、经费资助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外地来xx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加本县组织的继续教育和职称评审。2005年xx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博士后工作站,对留县的博士后在住房、子女就读、户口等方面给予了优惠待遇。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xx县引进了图腾斯.米息尔等一批外国专家,引进了冯江平等26名硕士研究生。
(四)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xx县乡土人才超市的建立和“xx县蜀才人才市场”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县城乡一体的人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促进了人才有序流动,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自xx县人才市场成立以来,通过大型人才交流会及日常招聘会,共为县内各企业引进人才3000多人,推动了县内人才的就业,促
有相当大的比重,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人才为数不多;最后,高层次人才数量的不足,目前缺乏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等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第三产业高层次的金融、商务、法律、外语、计算机、建设规划等高层次人才。
(二)人才政策亟待完善
近几年,一些大中城市都在以优越的地域条件、优良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待遇招揽人才,这给我们的人才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危机感。目前xx虽已经出台了《集聚人才激励人才办法》,建立建全了人才分类体系和人才评价标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吸引人才,要留住人才,我们还必须借鉴其他市县的经验,根据我县的实际制定出好的人才政策,对引进人才给予更多的优惠。
(三)留住人才工作日益紧迫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受到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人才政策调整的影响,各地对高级人才和中青年骨干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一直以来,我县人才外流严重,主要流向成都、绵阳等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才,出现“流出不流进”现象。目前我县规划设计、国土勘察测绘等专业,存在有岗无人的现象,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普遍不愿来我县就业,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仔细分析,抓住机遇,清醒认识xx人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人才战略为xx人才开发注入新动力
随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党和国家把
(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体,调整人才资源分布 对第一产业,在充实和稳定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加大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支持农林、水利、畜牧系统对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培养、引进,有力推动生态、旅游、观光、节水等现代农业的发展。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业第一线的实用人才和乡土人才,形成以农业科技人才为骨干,以实用人才、乡土人才为主体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对第二产业,一方面通过定向培养、调整重组、竞争择优等方式,改善优化产业内部人才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转岗培训、开辟就业渠道、创办领办企业实体等方式,调整、引导富余人才进入第二产业。
对第三产业,大量开发、培养、引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环保、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各类人才。在教育领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中、小学生源变化特点,普遍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在医疗卫生领域实施“三名战略”即大力开展创建“名医院、名科室、名医生”活动,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引导一部分人才充实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发展社区医疗事业,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发展卫生事业急需的高层次优秀专业人才,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商业、服务业领域,开发、培养精通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规范的高层次人才,大量吸收从其他领域转移的人才,推动商业、社会服务事业兴旺繁荣;发展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健康发展,要加紧培养更多懂得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不断发展壮大从事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旅游服务
育、生物医药类人才;八是商贸流通类人才;九是文化宣传类人才;十是农业科技类人才。未来5-10年我们将以需求为主线,以培养引进为手段,不断缓解xx人才资源紧缺的局面。
3、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工程建设。农村实用型人才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以农业技术推广、营销管理、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和农村信息5类人才为主体。建立农业科技培训基地,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制定2-3期培训计划,培训500至1000人。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农村乡土实用人才培训教育工作。同时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信息库,为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提供依据。
四、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努力把xx建设成为川中人才高地
(一)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线,加速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1.加强党政人才培养,提升执政能力。以不断提高党政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水平为核心,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办好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能力建设的要求,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力争用五年时间对所有公务员轮训一遍,真正能让干部学以致用。鼓励公务员在职学历教育,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民主推荐等方式扩充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积极实施公务员的初任、任职、更新知识和专业技能
质培训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既懂经营,又掌握现代科技知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二)以吸纳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1.利用政策优势引进人才。用足用好用活扶持政策,主动争取上级及相关部门对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优惠政策。组织、人事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人才引进、培养的具体政策,创新引才、聚才的良好政策环境,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2.发挥本地产业优势吸引人才。发挥我县经济发展相对优势,结合我县生物酿造、电子信息、化工、纺织产业聚集的特点,有计划、成批量地引进人才。以建设培养和发展人才机制为载体,优化产业集聚功能,改变引才思路和方式,关注中西部人才走向,通过人才交流会、洽谈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
3.积极推行人才柔性引进。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重其所酬”的招才引智新理念,采取聘用、借用、咨询、讲课、兼职、合作交流、人才租赁等形式灵活引进人才智力资源,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注重发挥xx籍在外人士的引导带动作用,探索建立xx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网,为我县企业联系与利用高级技术人才和最新技术建立联系渠道,为xx籍专家、学者报效家乡和回乡投资创业搭建平台。
(三)以制度改革为动力,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新机制
1时用工合同,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与被选用者共同协商,原则上不低于人事档案代理的基本工资。
(四)以激发创造潜能为目的,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措施
1.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和投入优先观念,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合理分担的人才经费投入机制。设立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开发和使用专项基金。积极拓宽人才投入渠道,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建立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定向培养财政补贴扶持制度,保障艰苦地区、特殊行业的人才需求。
2.建立高层次人才奖励制度。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设立优秀拔尖人才政府专项津贴和xx县突出贡献人才奖, 有计划地开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比奖励活动。县政府拿出一定经费建立人才发展奖励基金。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单位和企业给予资金补助。
3.完善人才各项福利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强化利益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稳步提高,逐步实现人才福利政策规范化。设立高层次人才保障基金,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关爱力度。对特定时期各类人才要求比较迫切的事项,认真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切实加以解决。探索建立对在条件艰苦岗位、边远地区岗位工作的人才保障机制,积极引导人才安心工作。
第四篇:抢抓机遇促发展 锐意进取谋新篇(阳江市2010年教育工作总结)
抢抓机遇促发展 锐意进取谋新篇 ——2010阳江市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阳江市教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作重点,服务发展大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教育工作部署,有力有效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全市基础教育概况 阳江市常住人口242万。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775所,在校生493301人。其中,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68375人;中等职业学校11所(含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34502人;义务教育学校507所(小学425所,初中68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在校生306047人(小学生175232人,初中生130815人);幼儿园257所,在园幼儿5824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42人,随班就读生530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3.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 100.1%,毕业生升学率94.22%,三年巩固率91.8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12%。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发展保障能力。我市在财力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开拓思路,多方筹资,依法加大对 1
教育事业的投入,严格做好经费管理工作,在确保教育经费“两个比例”逐年提高和“三个增长”的同时,用好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省市教育专项资金和教育费附加资金,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发展。2010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164334万元,占生产总值639.99亿元的2.57%,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15686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653917万元的23.99%,比上年提高0.77个百分点;财政经常性收入299659万元,比上年251336万元增长19.23%;预算内教育拨款150931万元,比上年124187万元增长21.54%,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31个百分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773元,比上年增加504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159元,比上年增加408元。同时,我市严格按照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征收使用教育费附加,并结合地方实际印发《阳江市教育费附加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教育费附加资金的管理。2010年全市实征教育费附加5933万元,用于教育5933万元,其中用于职业教育943万元,占15.9%。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每年按照省定缺口比例5108万元,全部用于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二)坚持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我市通过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断加大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力度,优化配置 2
教育资源,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我市根据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标准,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注重内涵、加强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积极推进学校功能场室的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稳妥地开展学校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2010年,我市在2009年106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新增22所。至此,全市128所义务教育学校创建成“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25.2%,全市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创新防流控辍工作举措。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了“县(市、区)政府——镇政府——村委会”和“教育局——学校——教学班”的双线防辍体系。把防辍工作与学校校长、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并列入县、镇、村三级工作考核“一票否决”项目,从政策层面落实了防辍工作。全市初中三年保留率由2009年的83.14%提高到今年的91.82%,破解了多年难以攻破的难题。
3、依法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我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严格执行省的课程计 3
划,规范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组织人员不定期到学校检查,确保学校按国家、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市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三年级起均开设英语课,四年级起均开设信息技术课。
4、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按照省的工作部署,从2008年春季起,我市在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2010学年全市免费义务教育学生306047人,免费额1.33亿元。同时,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积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有效保障了1.4万名非户籍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协调发展,不断完善惠及全民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多样化需求。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近年来,全市实行幼儿园审批制度,严把评估关、审批关和复评关,幼儿园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毛入园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至2010年底,我市幼儿园23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5所,民办幼儿园198所;在园幼儿58244人,毛入园率为70.7%。全市已建成镇中心幼儿园24所,省一级幼儿园5所,市一级幼儿园9所。当前,我市按照“公 4
办引领、民办提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持续优质健康发展。根据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未来几年,重点推进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建设镇中心幼儿园建设。2011年改造完成10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在园幼儿达6.8万人,毛入园率达80%以上;2012年,每个镇至少建成1所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达8.15万人,毛入园率达85%以上;2013年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建设,全市在园幼儿将达9.25万人,毛入园率达90%,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100%。二是建立市、县两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市、县(市、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落实市、县、镇三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做到专人负责,分工到位,定期检查,限期完成,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三是建立学前教育发展激励机制。市政府将对2011年毛入园率超过80%的县(市、区),每超1个百分点,奖励10万元;对2012年对毛入园率超过85%的县(市、区),每超1个百分点,奖励10万元。
2、提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大决策,按照“扩容促优”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办学规模,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2010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达12.9万人,5
比上年增2万人;毛入学率达93.12%,比上年增15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普及目标。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学位建设。2009、2010年,总投入逾11.92亿元,推进阳江市第一中学新校区等“六大工程”建设,新增高中阶段学位逾2万个。二是抓好招生工作。建立了上下联动招生工作机制,市、县、镇、村,教育局、学校、班级层层落实责任,强化招生措施。2009、2010年分别完成高中阶段招生4.2万人和5.2万人,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招生任务。近日,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赴我市开展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专题调研,形成了《阳江市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经验与启示》的研究报告呈送省领导参阅,并把我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做法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宣传推广。
3、壮大中等职业教育。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中,我市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以各种方式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2009、2010年,投入5.5亿元,迁建、扩建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其中,投入3亿元,迁建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占地500亩,办学规模10000人;投入1亿元,建设阳江市技工学校二期工程,增加学位3000个,达到10000人的办学规模;投入1.5亿元,6
建设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工程,增加学位3000个,达到10000人的办学规模。2009年,全市中职招生21269人,职普比为44:56;2010年,全市中职招生27799人,比上年增长30.7%,职普比为47:53,实现了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同时,我市加快中职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改变办学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面向产业转移园区积极开展定向委培、订单式培养等形式的校企合作,将产业优势转化成中职学校的专业优势,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面向市场和就业办学的根本性转变。2009、2010年全市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以上。
4、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我市民办教育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领域,成为我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民办学校227所,其中幼儿园198所,义务教育学校26所,高中阶段学校3所,在校(园)人数52672人。市委、市政府将民办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和优惠政策,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如对新建民办中小学校,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设立规模奖、优质管理管奖等奖励项目,对办学上规模、管理水平高、办学质量好的民 7
办学校落实奖励措施。
(四)坚持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教育改革发展后劲。内涵提升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我市在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教育软实力的提升。从加强德育工作、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质量管理和监控等方面着手,扎实有效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
1、强化教育教学管理。2010年,制定了《阳江市普通高中教师工作评价方案》,方案以德育成绩和教学效果为考核重点,建立了对学校管理和教师业绩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从2007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150万元奖教奖学,着力在全社会营造了崇文重教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市普通高考成绩呈现“每年一台阶,年年有突破”的持续攀升态势。2010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被第一批重点院校录取人数、总上线率分别为5458人、937人和72.76%,分别比上年增长422人、46人和6.28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共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6人,全省文科总分第一名为我市考生。
2、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新装备”工程,重点加强功能室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常规仪器配备,促进了中小学教育装备上档次、上水平。至2010年底,全市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教室258间,计算机15042台,生机比例 8
为25:1;多媒体教学平台1085套,数字语音室130 间,电子白板教室315间。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了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普及和推广。全市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实现了“校校通”。
3、稳步推进校安工程。我市按照省校安办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条不紊、顺利地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市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结合本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工程三年总体规划、每年的实施计划和每一栋校舍的加固改造方案。目前,全市开工建设校舍130栋,面积38.8万平方米,占三年规划的72.58%;竣工校舍82栋,面积24.72万平方米,占三年规划的46.26%;完成工程投资7.53亿元,占三年规划投资的74.78%。
4、共建和谐平安校园。2010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校园安全工作的防范责任,落实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措施,并就构筑校园人防、技防、物防三结合的防范体系建设等作了政策规定。建立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小组,采取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方法,中小学聘请公安、司法部门的干部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帮助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同时,我 9
们在全市范围建立了警民联系点、执勤点,由政法公安部门专门安排警力值班,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近年来,我市多次组织教育、公安、综治、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网吧、游戏机室进行整治,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强师兴教工程。教师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市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通过实施“外引内培”战略,有效提升了全市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
1、引进激励壮大队伍。近年来,我市面向全国高校大力引进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2010年由市领导带领由教育、人社部门组成的招考团,赴知名高校现场招聘优秀毕业生600多人。同时,我市建立了奖教奖学激励机制。每年教师节市政府共表彰奖励172名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奖励金额达20多万元,为全市教育树立起先进标杆;2007年起,市政府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奖励高考优秀学子和优秀教师,各县(市、区)也安排一定的资金奖教奖学,在全社会营造了崇文重教的良好氛围。
2、强化培训优化队伍。2010年,我市制定了《关于全市中小学校长赴中山市跟岗学习的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在职培训班、输送外出学习、脱产进修、学历提高等途径,有效 10
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9、2010年,市级财政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共97万元;全市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达2万人次,先后分期分批派出校长、教师105人次赴珠三角地区跟班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同时分期分批选派城市教师到农村山区、老区学校支教,加强了城乡教师的业务交流。
3、提高待遇保障队伍。我市认真落实省政府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政策,印发了《阳江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实施方案》、《关于抓紧落实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紧急通知》。200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月增加不少于300元的津贴补贴;2010年每月再增加150元。至2010年10月,我市已全面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绩效工资政策,建立了教师与公务员工资福利同步增长机制,实现了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城镇教师工资与农村教师工资基本持平。同时,我市积极稳妥推进“代转公”工作。至2010年底,全市共招录代课人员266人、转岗105人、辞退130人、自动离职16人,彻底解决了517名代课人员问题。我市解决代课人员问题的做法得到了宋海副省长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初中防辍难度较大。2010年,我市通过努力初中 11
三年保留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全市除江城区、市直学校和阳江农垦系统学校外,其他县(市、区)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防流控辍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二)均衡发展水平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村一些学校办学条件较为落后,配套设备设施缺乏,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生活条件较艰苦,存在个别教师不安心工作现象。
(三)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分布结构不合理。城镇学校教师超编,而农村学校存在缺编。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数学、中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专任教师相对饱和,而信息技术、中学历史、心理、音乐、美术等专任教师缺口较大。尤其缺少小学英语教师。(供稿:阳江市教育局,撰稿:曾令存(***),审稿:林进侵)12
第五篇:抢抓机遇谋发展打造特色树形象
抢抓机遇谋发展打造特色树形象
—— 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形象建设”汇报材料
学校自2月下旬开展形象建设工作以来,严格按照《建始县教育系统形象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和《建始县教育局关于认真抓好形象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建教办[2012]55号)文件精神,以抓教师政治思想教育,提升教师服务意识基础;以抓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为先导;以抓艺体特色教育及国学课堂建设,提升办学品位为重点,以抓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关键,以实现“教育改革再获新突破,队伍建设再迈新步伐,教育质量再有新提升,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红小教育再展新形象”的目标,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将我校开展形象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员参与形象建设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以“全县教育系统形象建设”为契机,全校总动员,扎实开展形象建工作。学校先后组织召开了一次全校动员大会,二次活动推进会,三次班主任工作会和四次校委会,认真学习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和唐局长在县教育局机关形象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让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形象建设工作。为扫清教师们的思想盲区,在5月7日的推进会上,着重强调了学校“形象建设年”的四大重点工作:特色学校建设、“两课”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要求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来。与此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橱窗、条幅、校园广播、黑板报、专题展板、学校网站、网络电视媒体等阵地,广泛深入宣传我校形象建设工作,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树立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红小形象。
二、精心部署形象建设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自县教育局将今年定为全县教育系统“形象建设年”后,我校就将“形象建设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写进学校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工作大记事,制定《红岩民族小学2012年“形象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以校长向鹏为组长,副校长毛莉红、陈普为副组长,学校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
下设办公室,由政教主任校安堂任办公室主任,杨本来、汤龙为常务副主任,具体负责形象建设年活动的方案拟定、文稿起草、统筹协调等工作,构建学校形象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合理安排形象建设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为扎实开展学校形象建设工作,不走过场,学校按照《建始县教育系统形象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和《建始县教育局关于认真抓好形象建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建教办[2012]55号)精神,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将形象建设工作与学校具体工作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内涵发展,树立红小教育品牌。
1、与“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相结合,亮艺体教育品牌
“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我校艺体特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汇聚了学校全体师生的智慧和汗水。历经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它以其独特的编排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浓厚的地域风味、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健身价值,受到了全校师生与学生家长的欢迎,赢得了省、州、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民宗部门的好评,社会各界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恩施日报、恩施传媒网、恩施新闻网、建始电视台、建始新闻周刊、建始门户网、建始教育信息网、恩施州教育政务网、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中华民族宗教网等新闻媒体多次给予报道。“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校开拓创新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今年以来,学校深入挖掘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大课间活动内涵,逐渐形成了由“吟走、对跳、齐跑、慢舞”四个篇架构而成,按照“排队入场——诵读国学道德范本《弟子规》,踏步交叉行进——奥运五环造型,跳起民族舞《泼水歌》——太阳光造型,舞动校园集体舞《童年》——民族体育特色展示——“U”字形艺术跑操——摆手联欢《和谐民小》——回归教室”8个环节依次展开的全新大课间,后期我校还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大课间活动,使其走出建始,走出恩施、走向全国。(我校近期也在积极准备将其申报为全国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案例)。“全程音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成功并没有影响艺术教育的发展,恰恰更促进了我校艺术教育前进的步伐。在“以艺体促德育、以艺体启智慧”特色办学总的目标指导下,我校深入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认真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其具体的做法是:一是以学校为基础,以班级为重点,以艺体课堂为主阵地,以“合唱”和“校园集体舞”为主要展演形式,面向全体师生,结合民族地区特色和小学生实际,开展传唱地方民歌和省推荐歌曲、学跳校园集体舞和地方民族舞蹈活动;二是实施专项考评制度,将“合唱”和“集体舞”教学作为艺体教师业绩考核重要指标,学校定期考评检查;三是开展专题活动,以儿童节、国庆节、建党九十周年等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举办各种比赛活动,推动“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以“大家唱、大家跳”为载体的艺术教育活动也连续两年赢得了省、州、县体卫艺专家的好评。
2、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开设国学第二课堂,促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学校一贯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实现德育工作化、序列化。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现今学校校风好、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了逐步提高,良好行为行为渐渐养成。
(1)学校大力弘扬国学道德范本《弟子规》,开展国学第二课堂教育,以“学弟子规,明礼知行”文明礼仪主题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促其健康成长。通过合理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晨会课等阵地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扎实开展“每班一节班队会”活动;每周升旗仪式上,分班轮流主持的“唱、读、讲、传”养成教育活动;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助推班级日常管理和寝室管理,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师生综合素质及良好习惯的养成。
(2)定时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们通过倾听、交流、沟通与答卷,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为孩子的成长改变自己。让家长们对学校提出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或意见,学校积极采纳,在工作中不断调整工作步伐,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此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全面发展。
(3)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为习惯养成活动。一是广泛开展“三管”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管住口、管住脚、管住手”活动。在少先队辅导员和值周生的督促下,要求所有学生做到“五不”,即不乱扔垃圾,不打架,不骂人,不攀摘花草,不乱写乱划。为此我们开展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拾起垃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全面养成了文明守纪的良好风气。二是开展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活动。我们开展了“我送老师生日贺卡”、“我做妈妈好帮手”等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敬师长的道德品质。
3、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树红小教师敬业、专业、乐业的新形象
我校把师德师风教育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形象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七严禁”、“三新”活动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将师德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开展“三爱“活动(爱岗、爱生、爱自己),树立学校、教师形象。
①开展“爱岗位”活动。以“爱岗敬业、悉心育人”为主要内容,加强学校四风(班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重建教师的敬业精神。
②开展“爱学生”活动。以“心系学生、奉献爱心”为主题,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重建教师的博爱心灵。在全校教师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位教师要帮助一名留守学生、贫困学生、学困学生或特殊学生,要从生活习惯、学习情况、思想状况、情绪变化等方面进行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③开展“爱自己”活动。以“我为人师、为人师表”为内容展开师德大讨论,使教师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4、与“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将形象建设与“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教学比武、技能大赛、爱心家访等,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家校合作平台,携手育人,共创学生美好未来。
(1)开展“关爱教师”活动。关注教师的生活,利用节假日走访教师家庭;关怀教师的成长,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教师感到学校的温暖,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促其成长提高。
(2)开展“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建始”读书学习活动。紧密围绕“激情跨越,构建支点”主题,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教师的读书热
情,着力提升教师阅读水平和文化品位;要求教师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读书体会文章,推荐优秀文章到县级以上网络媒体或者期刊发表,提升教师形象。
三、查找形象建设工作中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继续抓好 “人口小镇,教育强镇”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进得来,学得好。
二是抢抓机遇,多渠道争取教师,优化师资队伍,奠教育发展基石
三是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将更先进,有效的教学教学理念深入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是进一步完善措施,强化管理,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五是进一步完善学校艺体特色创建工作,将“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国学第二课堂”打造成全县小学素质教育的品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形象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有艰巨的工作,我校将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举措,完善机制,不断树立红小教育新形象,推进红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