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王书记讲话)

时间:2019-05-14 00:3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王书记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王书记讲话)》。

第一篇:2011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王书记讲话)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我区教育

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新”伟大战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以来我区教育工作情况,确立今后五到十年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任务和措施。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门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改革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了人事招聘、选拔、调动、任用机制,加大了对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设立了贫困学生助学基金,逐步提高了教师待

—1—

遇,切实解决了多数教师住房困难。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着力研究破解制约我区教育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全区上下认真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加大投入,统筹协调,强化管理,改革创新,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教育资源分配趋向合理化,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管理体制日臻完善,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稳步提高,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榆林一中、二中的迁建工程,是近年来我区投资建设最大的教育民生工程。它们的建成投入使用,必将对提高我区人口素质,促进教育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虽然我区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不能完全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发展教育事业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氛围还不浓厚,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各类教育有待进一步协调,学校布局和结构需要大力调整,学

—2—

校规模亟需扩大,数量急需增多,学前教育尤为薄弱,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教育投入依然不足,教育质量、教学管理、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今后,我们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去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阐述了中央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考虑和确定的教育工作方针,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他特别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是民生之首。政府必须把这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做好、做实、做优。随着我区人口结构的变化调整,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化,人民群众希望通过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来提高素质、改变命运的愿望日益突出,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更加强

—3—

烈。优先发展教育是改善民生造福桑梓的根本之举。

第一、教育优先是人民群众改变命运、祈盼幸福的迫切愿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让子女“上好学”、“能成才”已成为所有家长最大的祈盼。当前,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教育凝结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着千千万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是否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根本需求。因此,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解除家长之忧和学生外出求学之苦,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让孩子们公平享受优质教育,是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我们要把群众的愿望作为工作的动力、压力,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

—4— 的标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促进教育既快又好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优质服务的教育,强化管理,提升质量,努力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教育发展,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教育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带来的巨大福祉。

第二、教育优先是我区社会各项事业深入发展的根本保障

强国必先强教,兴区必先兴教,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动力。要实现我区十二五确立的“一跨越、两率先、进前三”的目标必须紧紧依托教育,因为教育能够培养造就大批实用人才,这些人才能将科研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持续快速向前发展;要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文明进步,必须紧紧依托教育,因为教育能够提高人口素养,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培养良好的情趣品位,能够促进社会文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希望。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眼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

—5—

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区的教育,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加快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坚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交流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基本素养,使他们成为我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第三,教育优先是构建和谐榆阳的现实需要 “坚持教育优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从当前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城镇化水平较低,多数人口在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知识经济比重小,从事体力劳动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农业经济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要想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深入推进“一区、六园、一中心”建设,把我区加快建成“能源化工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生态绿色基地”,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进而实现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最根本的出

—6—

路就是要重视教育、依靠教育和发展教育。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夯实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基础,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文明风尚,树立社会新风,为构建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榆阳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四,教育优先是缩小差距、迎头赶上、争创全市教育强区的正确之举

区委、政府府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我区由教育大区发展为教育强区,并率先在全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但过去受自然、社会、历史、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区教育发展起步迟,速度缓,尽管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但教育事业的发展依然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较为突出,教育自身还存

—7—

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基础性、结构性、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加大投入,促进发展,决胜未来已成为各县区发展教育的共识,市属中小学及周边定、靖、神、府各县教育异军突起,对我区教育发展形成了挑战,我区又是市府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云集了市内外大量人口,教育办不好影响甚大。但我们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政府投入有力,保障措施到位,办学规模较大,基础质量较好,师资水平较高,生源广,资源多。因此,面对现实,我们既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又要立足区情、正视差距,把握形势、找准方向,增强信心,加倍努力,迎头赶上。

二、把握重点,明确方向,努力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区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教育 工作会议的精神,始终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紧紧围绕办全省教育强区的目标,深入实施《榆阳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共榆阳区委 榆阳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意

—8—

见》,积极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学段配套、、门类齐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勇于创新、充满活力、能力出众,堪当重任”的新一代人才,精心打造全省一流品牌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一、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把握教育事业发展根本主线

这些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责成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今后,我们要依然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核心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不断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内涵发展。一要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当前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因此,我们要加速优质学校建设,在引进和培育区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上下功夫,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区域教

—9—

育集约化发展。二是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一点尤为重要。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正确学习,更要学会怎样健康生活。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能经得起考验,有服务别人、服务社会思想行为的合格者和建设者。三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严把教师入关口,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引进人才的层次,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端正校风和教风,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质量就是生命,品牌就是灵魂的理念,倡导“教育家”办学,深入推动“双名工程”,培养造就更多的名校名师,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专业化人才队伍保障。

第二、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解决教育事业发展突出问题

今后五年,我区将实施百亿教育工程,大规模修建扩

—10—

建各级各类学校,大举措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费用,大力度普及15年教育。到“十二五”末逐步实现三年学前免费教育,中职免费教育,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含教材、教辅资料、学具等),普及高中教育,逐步推行行全区高中免费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大力提升教育均衡化水平,要把均衡化发展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坚持以公平配置教育资源为重要抓手,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工作重点,以完善各类助学体系为基本保障,从制度上解决择校问题、从管理上杜绝无序竞争、从机会上提供选择路径、从政策上保障城乡统筹,大力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不断缩小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教育差距,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不论户籍、不论城乡、不论贫富,都能实现人生的起点公平和发展的机会均等。

第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扣教育事业发展战略主题

教育现代化关乎着国家现代化,国家现代化需要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全系于教

—11—

育,教育之首,育人为本,育人之本,素质为重。因此,学校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和措施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才,为我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一是要着力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一代新人。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执政为民、开拓进取的信任。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理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使学生的理想抱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榆阳齐奋斗。二是要着力培养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一代新人。立身立业,必先立德。要坚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积极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努力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德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德育更好地

—12—

引导、关怀、涵养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和行为规范,真正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意志力、有奉献精神的人。三是要着力培养眼见开阔、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学会生存发展、学会做人做事,不断开阔视野、丰富学识、提高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广阔的情怀胸襟、练就出色的实践能力,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四是要着力培养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一代新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大胆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大力营造创新氛围,全面激发创新活力,让学生从小就练就敏于观察、善于创造、力于实践的创新实践能力,真正成为推动榆阳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后备军。五是要着力培养体魄强健、朝气蓬勃的一代新人。健康是人生之基石、兴业之根本。要切实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积极创新体育教育形式、提高心理教育水平、丰富艺术教育内涵。六是要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行动”、“心理健康工程”、“书香文化校

—13—

园”等活动,大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切实加强学生的“精神家园”建设,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过硬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让每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情趣高雅、充满活力,真正成为全面发展、堪当重任的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要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团队创新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区多渠道、多层次、全面化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教师学历达标率——,培养了——名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小学、初中、高中、职中专任培养了市区名师——

—14—

人,名校长——人。可以说,我们的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很高,但是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今后,务必要沉下心来抓管理,全力以赴抓质量,继续鼓励、支持广大教师通过培训、进修、自学等形式掌握新知识,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使广大教师在竞争中尽快成长、尽快提高;要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稳定教师队伍,综合考虑教学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努力造就一支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的校长队伍,全面实施好“三名”工程,促使更多的名师、名校、名校长脱颖而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教战略,积极建立教师绩效工资递涨制度,切实保护教师合法利益,大力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全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真正让教育岗位成为我区最受尊重、最受爱戴、最受羡慕的崇高职业,让广大教师成为我区最具素质、最讲奉献、最富价值的优秀群体。

三、强化保障,凝聚力量,形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15—

教育是造福社会、惠泽子孙的千秋基业。全区各级党政部门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责任抓好教育工作,共同开创榆阳教育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第一、落实各级主要领导责任。要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严格实行教育管理一把手工程,主管教育的区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校长、园长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统筹全局,具体负责,细化落实。要把教育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有效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大政协审议视察、教育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教育工作新格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真正把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第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

—16—

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进一步清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一要稳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切实改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更多地应用法规、政策、标准等方式,引导教育发展。完善教育行政决策制度,建立行政决策、科学评价、民主管理相结合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力和责任,积极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二在办学体制上,要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形成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政府引导,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体制;要积极引进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开放式办学;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学校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要按照“相对集中、优化资源、规模适度”的办学原则,对教育资源

—17—

进一步优化组合,增大学校服务半径,提高办学效益。三在管理体制上,可以探索实行以“一主、二聘、三上下”机制。教育的投入建设和发展规划的政策措施以区为主导,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聘请能力出众,理念新颖,经验丰富的校长和教师,实行校长办学制,建立教师能上能下、优任劣汰体制,成立学校评议会和家长委员会,加大对学校管理、教师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切管理行为在科学公平、制度规范的程序内进行。不断激活学校、教师工作活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四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教育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依法治校,重视并加强教育督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增强学校的主体意识,落实学校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学校安全工作水平。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与网络管理,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

—18—

险与安全防范处置能力。综治、公安、工商、卫生、交通、文化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食品卫生、学生接送车等安全综合整治工

第三、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投入上要按照“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确保实现到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即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保证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保证教师收入稳定增长,保证计划内教育建设项目、教育目标、教育任务必须如期如实完成,否则追究相关部门、相关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要使教育投入总量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从2011年起,财政要严格按照省上核定教育支出占财政

—19—

支出的比例安排教育经费预算,并保持稳步提高。区本级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到2012年要达到22%。

第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是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要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突出师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大幅提升学校和教师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要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要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力争在近年内创建几所全市名气大、声誉好的品牌学校,培养和造就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第五、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振兴教育,全民有责。我们榆阳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个传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在全区上下形成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20—

引导支持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投资兴办教育事业。各有关部门和团体组织要主动配合全区教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文明环境、舆论环境、成长环境,形成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同志们,教育是百年大计、民生之本、发展之要,我们必须把这项利泽千秋、惠济后世的伟大工程做强、做实、做好。今年是我区“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东风正劲的一年,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把握趋势,乘势而上,着力把我区打造为榆林教育强区,率先在全省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推动榆阳跨越式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21—

第二篇: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教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全市教育战线是极大的鼓舞。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进“两个率先”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书记、厅长的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贯彻、积极行动、狠抓落实。

一、抢抓机遇,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新时期加快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教育,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实行政策优惠,改善教师待遇,推进城乡学校对口支援等措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加大示范学校创建、名校办分校、兴办优质民办学校等途径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建立城乡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制度,认真抓好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认真落实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和对“三残”学生的免费入学政策,使在常州就读的每一个学生不因生活贫困而失学。

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统筹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发展,在落实和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着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以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和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规模扩展与内涵提升并举的原则,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提升高中办学质量。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优化普职教比例,加强普职教融通,扩大优质职教资源。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彰显我市高职教育特色。加快大学城东区建设步伐,以共建共享的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等设施为平台,加大引资引智工作力度,努力建设内外开放、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以应用科技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及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基地。积极提升在常普通高校的办学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和学科结构,并形成培养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快速发展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教育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实现“两个率先”,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解放思想,改革教育制度。

构建多元办学体制。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进一步理顺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学校产权关系,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保障不同办学体制的学校公平参与教育市场竞争。积极发挥常州教育的品牌效应,加大常州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面向外地区招生或到外地办学。

大力实施学校主动发展工程。以学校制定、实施三年发展规划为主要动力和途径,变革学校管理和教学体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管理科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合理、完善的学校评价体系,开展学校发展研究,为学校主动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智力支撑。

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和聘任考核,疏通教师“进出口”。进一步完善校长聘任制和负责制,完善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制度。研究制定有利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师双向交流的政策措施。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升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关注质量、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是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以分数或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的倾向,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加强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础,加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岗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立业创业能力。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高等院校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在全市教师中倡导敬业爱生、好学进取、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加快打造各级各类学校高素质教师群体,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完善教师专业成长 “五级阶梯”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努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逐步提高教师待遇。

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努力增强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多层次多方面为实现“两个率先”服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各类职业学校都要广泛开展新知识、新技术等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以满足产业转移和岗位转换的需要。积极推动高校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与地方及企业的合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重视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市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和新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努力发挥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p>

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人士的鼎立支持,有全市教育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我市的教育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够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三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xx全委会把xx划分为五个功能区,xx是14个城市发展新区之一,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区委十二届十次全委会确定了“3421”工作思路,把xx打造成中国知名旅游城市,是三大战略目标之一。根据城市发展新区的定位、任务和路径,xx的定位也进一步明确,一是打造成xx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二是打造成xx宜业宜居的卫星城;三是打造中国知名旅游城市。旅游这一战略目标是没有改变的,大力发展旅游已时不我待。

一、发展旅游的时代性和必要性

(一)xx具备发展旅游的强大实力

一是旅游资源丰富。有闻名世界的古战场遗址——钓鱼城,有全国最大的禅宗石刻摩崖造像——二佛寺石刻,有中国十大古镇——xx古镇还有xx古街,zz寺、zz枢纽等等。二是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水路、公路、铁路齐头并进,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三是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此外,xx枇杷节、乡村旅游节、旅游节等,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使xx的人文旅游更具吸引力。2012年,xx共接待游客379.6万人,旅游总收入5.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2%和55.1%。

(二)发展旅游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

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品质生活的热情与激情越来越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休闲方式。《2012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旅游业的总收入7686亿元,2010年增长到15700亿元,“十一五”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15.35%,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提高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0%,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将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2%。从消费总量看,旅游消费对社会总消费的贡献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有关数据测算,2000年以来,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大约在8-9%,到2015年,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星,随着近年来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增多,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据国家旅游局的测算,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每年全国城市居民在小长假期间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大,机遇多,对促进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xx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近年来,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1-8月,全区接待游客34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3亿元,其中乡村旅游人次达186万,实现直接旅游收入1.9亿元。乡村旅游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促进消费的新热点,由于乡村旅游得到了xx的大力支持,全区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涌现了不少深受市民欢迎的乡村旅游景点。例如--镇的枇杷采果节、xx的桃花庄、--的黑番区、xx天生寨、xx村山庄、农家乐等。

(二)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效益

xx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一是农民致富了。xx枇杷、xx黄桃、xx油桃等农产品,农民年收入增长近2万元,x园、xx山庄、xx山庄等农家乐,直接经济收入增加5-8万元。二是农村发展了。游客到农村来旅游,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土鸡、土鸭,鸡蛋,蔬菜、水果等得到就地销售,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市场价值得到提升。三是就近就地就业。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增加了就业机会,打工可以就近,不必去远地,直接照顾了家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四是环境改善了。

农家乐,度假村的开办,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也促使村民们认识到良好环境是收入的源泉,有了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旅游内容雷同,同质化现象开始凸显,规划发展欠合理。xx目前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季节性的,春天赏花、秋天摘果。xx有桃花,xx有,友缘山庄也有,xx有草莓,xx有,xx也有,xx有葡萄,xx有,xx也有。市场出现同质化现象,竞争环境比较尴尬,有违“一镇一品”理念,也突显不出本地乡村旅游的特色。

二是宣传范围不广,宣传方式单一,力度不够,乡村旅游缺乏精心的策划和包装,没有形成轰动效应。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点)只注重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在旅游产品形成向社会公开经营前后,忽视产品的宣传营销,既没有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推介宣传,也没有在城区或主要交通道路设臵醒目的户外宣传广告,更缺乏参与区旅游整体宣传促销意识,产品营销意识淡薄,“守株待兔”有余,主动出击不足。

三是“吃、住、行、游、购、娱”六条要素配套不完善,基础设施还达不到游客的需要,游客还不能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服务,如停车场、餐厅、住宿等,娱乐设施少、活动项目少,游客停留时间短,经济效益不高。

四是乡村旅游管理不规范。压价竞争,争相拉客等无序

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使游客产生反感情绪。小商小贩在景区道路上随意占到设摊,交通安全隐患突出。旅游商品质量、数量有时得不到保障,仍然有乱收费现象发生,严重影响消费者权益,不利于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五是可供游客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较少。目前,许多乡村旅游整个过程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当地的民俗、文化内涵开发不充分,观光活动形式单

一、内容相似,集中观赏、采摘等活动,旅游项目缺乏特色,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游客的数量,并且造成了游客重游率低的局面。因此,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如何延长观光时间,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项目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六是环境卫生差,治理不到位。特别是在节会期间,游客众多,游客环保意识淡薄,不讲环境卫生,乱丢乱扔,乱刻乱画现象严重,影响景区环境卫生和文化建设。

四、对xx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建议如下:

(一)坚持“一镇一品”,错位发展

一是要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做好布局。根据xx现状和各镇街的实际情况,细化《xx乡村旅游总体策划》,坚持做到“一镇一品”,挖掘特色资源,实行错位发展。二是在发展一项旅游项目的时候,关键要把握好审批关,规划哪个镇发展什么,就审批发展什么,其他镇街如果要发展,只能

发展规划发展中的项目,避免发展同一项目,导致市场同质化。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加强宣传设施建设,设臵乡村旅游宣传资料取阅栏,让游客更为直观地了解xx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积极整合全区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整体策划和包装推广,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户外广告、宣传画册、节庆活动等渠道,加大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录制乡村旅游专题宣传片,在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电视频道展播,形成轰动效应。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要积极参与各种宣传促销活动,同时,主动与旅行社、主要客源地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主动出击推介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完善配套要素,提供服务

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的追求,“吃、住、行、游、购、娱”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如果不完善,就会导致留不住游客的尴尬局面。各项配套要素均要从方便游客出发,以人为本。住宿要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设施和提供优质服务。增加舒适度和私密性,让游客真正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餐饮方面,菜肴既要突出“农”字,更要讲究食品安全卫生。

(四)加强规范管理,保障权益

加强教育引导,树立良好的经营者形象,文明接待游客,有序竞争,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在开展乡村旅游节会时,要

加大安全检查,避免旅游事故发生,安全旅游。设立多个集中销售点,不准在景区道路两旁随意摆摊,设臵公平秤,保障消费者权益。制定有奖举报制度,对经营者进行监督。

(五)科学合理开发,突显特色

乡村旅游开发要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品牌,要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农村生活体验、趣味劳动、文娱节目相结合,编排一些民间娱乐艺术如高跷、舞龙、说唱、杂技等表演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中,也可以推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观光方式,如攀岩、速滑、缆车等,吸引游客兴趣,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六)强化环境意识,和谐旅游

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游客的多少。从业人员在开发的同时既要整治好旅游环境,让游客旅途愉快,也要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引导,引导游客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文化环境,共建和谐、整洁的旅游环境,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审时度势 抓机遇乘势而上 谋发展

审时度势 抓机遇乘势而上 谋发展

合肥中建集团集团董事长——沈红霞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中建伙伴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全体中建人对今天应邀出席我们年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2009年对于中建人来说是催人奋进不平凡的一年,是喜获丰收、硕果累累的一年,成绩的取得,凝聚着每一位中建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是全体伙伴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公司董事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全体伙伴及其家属,是你们共同的辛勤努力,创造了中建品牌,树立了工程机械行业的一面旗帜。我为公司拥有优秀的干部和员工队伍深感自豪,对未来发展我充满信心。

借此合肥中建集团年会之际,我代表董事会向各位来宾、各位伙伴作二零零九年工作总结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报告,与大家回顾既往、展望未来,共谋发展。

一、2009年回顾

(一)经营业绩实现历史跨越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下,全体中建人不畏艰难、努力拼搏,集团公司逆风飞扬、凯歌高奏,在经营业绩与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中建发展史上谱写了精采的篇章!日立挖掘机新机销售2055台、破碎锤销售262台、实现销售收入17.68亿,公司再次蝉联“日立建机优秀代理商”称号。2009年挖掘机销售台量和销售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2倍以上。

(二)营销中心运作模式初见成效

为提升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推动整个组织的运营效率,公司从2009年元月起,正式以省级营销中心为独立核算单位进行经营运作。公司由“总部——分公司”的两级管理机构向“总部——营销中心——分公司”三级管理机构转型。

在新的三级组织机构之下:总部成为资本运营中心,面向厂家和营销中心进行规划、总结、督导、服务、制订标准和产品供应;营销中心成为利润中心,是面对市场的三位一体代理店,负责整机、服务、配件经营的计划制定与组织实施;分公司是营销中心为快速响应市场而设置的分支机构。

通过一年来的运作,各营销中心在经营业绩、人员管理、费用控制上均有所建树,三级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初见成效。

(三)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管理水平

为规范公司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公司在2009全面推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在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下,建立了以“市场为先、服务为源”的质量方针,初步确立了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内部审核机制,促进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运行。员工在体系贯标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也树立起“用对自我的永远不满意,来换取顾客的永远满意”的服务意识。为树立中建品牌、增强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以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归功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归功于家属的理解、支持,再此我向各位致以真诚的谢意,谢谢你们,谢谢!

二、公司发展规划

(一)中长期发展规划

根据国内经济走势来看,国家在进入重工业化阶段、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系列都给我们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带来及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公司将继续以工程机械商贸为主导产业,在两到五年,实现主业上市,以此推进企业社会化进程,增加融资渠道、提升管理水平;拓展服务营业能力,到2012年实现配件销售2亿元的目标,在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的同时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公司在立足主导产业的同时,实行纵向一体化战略。向上游延伸,将合肥中达发展成为第二主业,并在三到五年内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破碎锤生产基地;向下游扩展,大力发展债权担保、金融衍生等业

第1页,总3页

务,多点布局,相辅相成。

我们的目标是将合肥中建集团打造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工程机械供应商。

(二)2010年经营目标

2010年,我们将力争:组装机品牌实现安徽省18%占有率,河南省12%上占有率,湖北省15%占有率,江西省20%占有率;原装机品牌实现四省平均2%以上占有率;2010年配件销售实现8000万元;公司实现税后利润4000万元;债权风险台数控制在1%以内。

各位来宾、各位伙伴,合肥中建集团自1996年成立至今,历尽风雨,历经坎坷。集团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创业时的十二个人到现在的一千多人、从第一年销售收入一两百万到如今的十七个亿、从最初的十万元启动资金到目前的数亿元净资产,从一间简陋的小门面发展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当初的创业者,如今已成为公司的高管;初入社会的年轻学子,数年后成了业务骨干;一大批普通员工,渐渐走上了管理岗位。每位员工在中建的舞台上,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着个人事业和家庭的梦想。

凭借中建集团13年的发展积淀、积累,加上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三、实现目标的途径

公司发展规划的制定依据了现实基础,遵循了客观规律,切实可行。但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我们扎实努力、锐意进取。

(一)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再宏伟的蓝图也要人去执行和推动,管理干部是公司的骨干和精英,起到模范和领导作用,干部强则企业强,为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提升干部队伍素质。2010年将是合肥中建集团的“干部提升年”。

各个层级管理干部首先要发扬团结协作的良好传统和团队精神,处处站在公司利益的角度,考虑和处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带领所属部门员工认真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其次,要加强学习,面对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面对新的任务以及大量扑面而来的信息,需要我们去学心,去掌握。这都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是掌握知识、熟悉业务,增强本领,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学习是分享别人成功经验有效途径。我认为学习对一个人成长进步至关重要,无论工作多忙我都挤出时间,坚持学习,学习最新的管理知识,学习国学中的东方智慧,学习使我思想更明,思路更清,视野更宽,胸怀更大,格局更高,正因为如此,才有公司13年的持续发展。我认为对学习怎么要求都不过分。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大家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习管理知识,不断从理论上、实践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从今年开始,公司将实行周六学习制度,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共同成长;第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学习职业经理人的从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时时刻刻以一名职业经理人的修养来对照要求自己;第四,加强修养、树正气,一切以公司发展大局为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不利集团公司发展的话不说,不利集团公司发展的事不做,树立以推动集团公司发展,多做贡献为荣,以损害集团公司利益,不求进取为耻,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以自已的良好行为影响他人,当好表率。第五,关心下属,员工是企业的基础,每一位员工都是公司的财富,关心下属就是关心企业的发展。各个层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员工打成一片,与员工融为一体,多给员工一些关心、关爱,支持与帮助,使他们感到心情舒畅,工作并快乐着。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秉承的价值观和共同实施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得到企业成员的广泛认同,可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10年合肥中建集团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强化执行力,并作为一种习惯加以保持。我们的管理团队整体水平在提高,各种规章制度在趋于完善。工作安排后要随时跟进、及时报告。

各位伙伴,作为中建人,我们要认认真真做事,低调谦虚做人,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做人的原则,不讲大话,更不能讲假话,说话让人相信,办事让人放心,讲到做到,讲得好,做得要更好。与同事,与客户,谦虚坦诚相待,简单、直接、从容。尽管中建在合肥有一定知名度,在同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在与外界交往中,在与朋友们交谈时,在各种荣誉面前,在赞扬声中,我自已一直坚守这个原则,淡定、清醒地对待已有的成绩,谦虚、低调、踏实、认真的做人做事,为中建赢得了好的口碑,为发展赢得

了好的环境。我们常说,谦虚使人进步就是这个道理。我想中建员工都坚守这个原则,我们的人脉资源会更广,我们的发展空间会更大,我们定能再创新业绩,再造新辉煌。第三,建立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中建集团提供的是一个大舞台,我们要建设好的,运作机制、优质的资源、高效的服务体系,要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忠诚于集团公司的年轻人提供施展的空间。让想干事的员工有机会,能干事的员工有舞台,干成事的员工有地位。公司将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营造公司心情舒畅、和谐的内部氛围,让每一位员工能够在中建的平台上充分发挥自已聪明才智,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010年公司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通过从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强化责任、严格考核入手,夯实内部管理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中建集团将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将企业规范化进程落到实处。主要包括:

加强营业促进。通过对市场,尤其是竞争对手的研究,寻求区域市场对策;导入服务营业理念,围绕配件原单位的提升,开展各项服务工作,3年内配件原单位达到每年每台2.1万元;提升20T以上机型的市场占有率。

管理效能提升。简化流程,为一线做好服务;抓主要管控点,尽量减少无效不增值的费用支出。薪酬、车辆补贴、通讯补贴等资源向为公司发展贡献大的优秀员工倾斜。实行双通道的职业发展通路,根据员工自身特点,量才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强员工培训,保障员工素质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合肥中建集团以建设卓越团队,服务和谐社会为使命,公司愿与员工共享发展的成果。合肥中建集团的伙伴们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的道路,去实现自已的追求和梦想。

伙伴们,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极好机遇,大家一定要倍加珍惜。希望你们能够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有理想”,而又不“理想化”,行功才会成功。我们这一批创业的老员工翻过的只是丘陵,年青的你们要攀登的才是真正的险峰。历史的画卷在你们的面前缓缓展开,无比宽广的舞台等待你们去驰骋。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们是险峰的征服者,你们是无限风光的创造者和拥有者。

各位来宾、各位伙伴,金牛辞岁寒风尽,瑞虎迎春喜气来。壮志飞扬的2010年已经来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激情满怀,信心百倍。我相信,通过我们的齐心协力、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中建集团新年会再上新台阶,新年更有新风采。我们的目标能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建的明天会更好!

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欢乐、虎年吉祥!

谢谢大家!

请看完写心得,发至总部文珊邮箱。

第五篇:抢抓机遇谋发展 乘势而上谱新篇10

抢抓机遇谋发展 乘势而上谱新篇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摘要:通过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建设,探索“德育为先” 的教育途径,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对教育问题形成共识,抓紧抓实抓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关键词: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双师型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青少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因素,强国必先强教。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越是发达的国家越重视教育,要使我们国家尽快走上繁荣富强、迈入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应该对教育问题形成共识,抓紧抓实抓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近日通过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我感到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根据学习重点并结合义务教育阶段乡镇中学实际建设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建设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指导校长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大核心问题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能够有效组织教师自觉围绕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身体健康和习惯方面做好育人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明确了教 1 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探索“德育为先” 的教育途径

美国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说:“美国最大的资源从来就不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而是我们能给我们的人民什么样的教育。”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大家思考:我们究竟该教给孩子们什么东西?是否要对孩子们学习的课程、方法以及教学大纲做些改变?我们又能为教师做些什么?挑战会把他们带到哪里去?呼唤懂教育的校长来落实《纲要》;懂教育,就要想方设法为了学校的改进,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懂教育,就要坚持“德育为先” 的教育根本途径。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坚持德育为先,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义务教育阶段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要拥有爱心和责任,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当做一种崇高的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精神落到实处。

三、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纲要》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育家。那么,要创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一流学 生的目标。温家宝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所以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是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

过去我们实施了较多的量化式管理和考核激励措施,虽然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活力,但没有体现出人尽其才的原则,常常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教师。现在应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或研究为主等不同类型的岗位,为教师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平台与通道,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分类引导,科学评估,强化激励,动态调整来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观看学习袁贵仁部长的讲话,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教育是面对心灵的事业,必须坚持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对得起“为人师表”四个字,也才会给自己带来事业上的惊喜和收获。总之,学习全教会精神与《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下载2011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王书记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王书记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