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新作为调研报告
人大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新作为调研
报告
人大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新作为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对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要把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职,发挥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调查研究上有新作为。调查研究
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决定着会议审议质量的高低,也关乎着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出的决定、决议、审议意见的质量。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人大联系广大代表和群众的优势,紧紧围绕我区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任务,遵循“选题求准、方法求活、论证求精、质量求高、效果求实”的原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出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凝练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区委科学决策、人大民主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依法决定重大事项上有新作为。审议决定本辖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要进一步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正确处理党委决策权和人大决定权的关系,紧紧围绕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以及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改进审议方式,集中各方面的智慧,通过法定程序,适时作出决议、决定,切实把党的主张和决策,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和全区人民的自觉行动,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众志成城促改革、谋发展。
在依法监督上有新作为。监督权是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最经常、最基本的职权之一。要坚持把推进改革发展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着力点,以监督法为指导,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原则,完善机制,善于监督,努力提高监督实效。重点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监督工作。一是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督,督促政府积极破解改革发展
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增创发展的新优势。二要紧紧抓住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支持政府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进行政管理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从制度上、源头上支持和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三要始终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督促政府进一步集中人力财力和公共资源,着力解决突出的基本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在发挥代表作用上有新作为。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广大代表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直接推动者,更应该是引领者和排头兵。要继续深化代表工作,完善代表培训学习、服务保障、激励约束等机制,让代表善于履职,便于履职,乐于履职,勤于履职,立足本职,发挥作用,帮助政府推进工作,为深化改革开放作出贡献。一是要组织好代表视察和调研。围绕改革发展大局,适时组织代表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广泛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反映呼声要求,提出对策建议,并及时将视察调研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为推进改革发展创造条件。二是要督促落实代表相关议案建议。对代表提出的有关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社区建设、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议,要加大督办力度,提高办理质量,努力推动各类问题的解决。三是要充分发挥广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引导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统一思想,积极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加强自身建设上有新作为。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常委会
依法履职能力,全面加强人大常委会及机关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大局意识,以建设者的姿态加入到谋划、支持、参与改革发展的“大合唱”中来,找准位置,发挥好作用。要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学习制度,认真办好专题讲座,准确把握人大工作的基本原则,健全完善人大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不断审视和着力解决人大工作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高抓中心、抓大事、抓重点的本领,加快干部素质能力的提升转型,确保人大工作与区委决策合拍、与政府工作合力、与人民群众合心。
第二篇:深化税制改革服务发展大局
深化税制改革 服务发展大局来源: 《求是》 期号: 2013/24 作者: 王 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对深化税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更好发挥税收在服务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认识深化税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行税制基本框架是1994年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构建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税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完善,对实现政府财力增强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积极深化税制改革,将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提供强大动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科学完备的物质和制度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其中税制是否科学完善、是否能够有效实施,直接表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税制改革,不仅关乎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改革,而且有利于增强国家财政实力,规范政府与市场主体分配关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税制仍不完全适应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要求。主要是:一些行业还没有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一些消费品还没有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调节消费和促进资源节约等方面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资源税改革有待深化,环境税制缺失,不能完全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近年来的税制改革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税收制度安排。
促进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要求相比,现行税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税收调节机制尚不完善;直接税比重偏低,影响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待增强;财产税制不健全,对财富分配的调节力度不足。迫切需要积极深化税制改革,缓解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矛盾。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融入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现行税制不完全适应促进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主要是:税制建设的国际化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宽,税制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拓展,维护我国税收权益和保护跨境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任务十分繁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税收措施尚不完善,难以适应不断扩大开放的新形势。要继续完善税收制度,增创我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二、准确把握深化税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决定》对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税制改革作出部署,我们要全面深刻理解,精准把握要义。
保持“两个稳定”。《决定》中有两句话很重要,一是稳定税负,二是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这是税制改革的基调。稳定税负,就是要在总体上保持现有税负水平,并根据完善国家治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对税负进行有减有增的结构性调整。这既有利于保证必要的财政收入,满足政府有效履行职能、增加人民福祉的需要,又在总体上不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稳定市场预期,不断激发创新和创造活力。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既可以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关系,又不会影响地方财力,有利于形成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落实税收法定。这是税制改革的原则,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关于税收法定的要求,将掀开税收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的新篇章。具体说来:一是完善立法。税制改革要于法有据,使深化税制改革具备健全的法律保障。需要立法的要积极推动立法,需要制定条例的要制定条例,需要修法或修改条例的要抓紧推动修改。一些重要改革措施需要得到法律授权的,要按法律程序进行。要不断提升立法层次,推动将一些税收法规规章上升为法律,提高法律效力等级。二是规范优惠。《决定》提出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法治化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将从根本上解决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过多过滥问题,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统一,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根据《决定》要求,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正税清费。《决定》提出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在房地产税、资源税改革中也涉及费改税问题。推进正税清费,将带有税收性质的收费改为税,不仅使其更规范,而且符合税收法定原则。正税要以清费为基础,费不清则税难立。在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税种改革过程中,都要大力推进费改税,取消不合理收费,规范政府收入行为。
优化税制结构。这是税制改革的要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加大间接税改革力度,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税收具有的调控经济职能,决定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按照《决定》要求,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特别是明年要继续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在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实施,进一步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更好地发挥其引导社会消费、促进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二是要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促进社会公平。根据我国现行税制中间接税比重过高的状况,要按照《决定》要求,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财产税制,伴随经济发展相应提高直接税比重,并完善税收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三是要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财力。完善地方税体系对于形成地方稳定的收入来源,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机制,发挥税收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决定》要求,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调节财富分配,引导住房合理消费。加快资源税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拓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促进建设美丽中国。
支持全面改革。这是税制改革的责任。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税收制度是支持各领域改革的重要工具。《决定》提出要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体现了税
制改革支持各方面改革的精神。在《决定》全面实施过程中,还会不断提出这方面的新要求。要按照《决定》精神,加强税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的衔接和配合,在不断深化税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支持各项重点改革。
三、全力推进深化税制改革部署的落地生效
税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协作,也需要税务部门全力投入其中。要积极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改革方案制定科学完善,改革任务落实取得成效。
统一思想认识。税制改革已到“深水区”,牵涉面广,不可避免涉及利益的调整,难度很大。要深入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做到与中央同心同德,按中央要求矢志笃行。要秉持公心、正确面对,勇于突破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束缚。要坚定信心,全力打赢深化税制改革的攻坚战。精心设计方案。税务部门要加强与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精心设计税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分项、分步实施方案,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必要的实证分析和评估论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注重统筹协调,切实增强科学性、现代性、操作性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要坚持顶层设计,从整体上谋篇布局,又要尊重群众首创,鼓励大胆探索创新,最大程度聚合改革的正能量。要积极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推动我国税制与国际惯例接轨,增强我国在国际税收领域的竞争力、话语权、影响力。
完善征管体制。税制改革的顺利实施要靠有效的征管作保障。《决定》指出,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这是保障税制改革顺利实施、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的客观要求,主要任务是完善国税、地税征管职责划分办法,切实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同时必须积极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打造税收征管模式升级版。《决定》提出,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这为从根本上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利契机和可靠保障。要按照《决定》要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优化纳税服务为基础,以推进税收管理平台建设和国税、地税间及其与外部门的信息共享为抓手,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变革与创新,使税收征管工作转型升级,实现现代化。要推进《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的生效、执行,加强国际间税收情报交换和信息共享,提升跨境税源管理水平,优化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强化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提升税收征管国际化水平,保障国家税收权益。
认真抓好实施。要逐项明确落实税制改革的责任,有计划、分步骤、稳中求进推改革。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扎扎实实、不停顿地把税制改革推向前进,同时及时化解实施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使改革干一件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动力。要加强监督检查,抓好跟踪督办,确保各项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做好税制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重大认识和热点问题,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第三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和谐”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境界。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但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而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然而审判工作在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功能。而我,作为一名法院系统的普通干警,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呢。
首先,明确思想方向,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是人民法院开展司法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普通干警只有紧紧围绕党委工作大局才能更
准确、更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明确法院既是经济发展的保卫者,也是服务大局的实践者。真正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合拍,行动上一致,并保证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
其次,践行主题,围绕优化法治环境完善服务措施。法治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承载着打击、保护、调节、服务等多重功能,是创建优良法治环境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此,我们一定要本着公正执法就是最好服务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公平正义为主题,充分履行审判职能。
三、拓展范围,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服务水平。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是新时期党对司法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是检验司法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我们只有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完善服务措施,努力提高服务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彰显法官队伍的良好形象。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司法为民为宗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温和的语气、耐心的解答、一杯热水,都有可能是缓和当事人之间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不断学习,围绕素质作风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政治理论
知识水平,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提升自我素质为根本,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司法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坚强干警。努力使法官成为社会公正的象征,法律精神的化身,公正行为的标准,社会形象的表率。
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为我市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第四篇: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1982年宪法确立实行国家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15日,审计署成立。30年来,审计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为指导,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审计监督在推动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 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民主法治的重要工具。这30年,通过审计,直接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2万亿元,移送 违法违纪事项和犯罪案件线索4.2万件,提交各类审计信息和报告230多万篇,审计监督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促进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加强对中央重大经济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政令畅通。30年来,审计机关根据每个时期党和政府 工作部署,突出审计重点,推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围绕“双增双节”、“治理整顿”,开展了对盈亏大户企业、清理固定投资在建项目、清理整顿公司和 控制消费基金增长等审计;围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所得税分成改革等,组织对粮食行业挂账情况、所得税征收等进行全面审计;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多次组织对涉及“三农”、土地、教育、卫生、社保、救灾扶贫、环境保护等资金的审计;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 增长等,组织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落实等的审计;围绕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公共事件,对援疆援藏、京沪高速、三峡 工程、西气东输、北京奥运会以及汶川、玉树、舟曲救灾重建等进行跟踪审计。通过审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及时反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二)着力监督检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切实维护财经秩序。30年来,审计机关始终把监督检查会计信息的 真实性、合规性作为重要任务。在财政审计中,重点关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揭露和查处虚报冒领预算资金、套取挪用财政资金、虚列财政收支等问题;在对国有金 融机构的审计中,重点关注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尤其是不良资产状况,揭露和查处违规经营、弄虚作假和内外勾结骗贷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金融信息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在对国有企业的审计中,重点关注国有资产经营和收益的真实性,揭露和查处会计核算不规范、盈亏不实、资产管理混乱等行为,还原经济活动的本 来面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审计,有效地维护了财经秩序,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三)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线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审计机关始终坚持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及 案件线索,建立了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实行审计移送案件的跟踪和查处结果公告制度。全国审计机关移送违法违纪事项和犯罪案件线索 4.2万多件,其中一些重大案件如“五大公司”违规经营案、天津蓟县国税案、铁道部何洪达案和刘志军案、民航系统李培英案、国家开发银行王益案、股市“名 嘴”汪建中案等的查处,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发挥了震慑作用。同时,审计机关还配合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查证了一大批重特大腐败案件。
(四)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审计机关一直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首要任 务,重点关注和及时反映了财政、金融、投资、国有资产资源等领域以及信息、粮食、环境、社会稳定等方面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30年来,多次组织对金融 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境外投资、政府性债务、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情况、水污染防治等进行专项审计,及时预警、提出建议,推动建立完善了一系列措施和 办法。
(五)加强对重点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的审计监督,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审计机关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 目标,重点关注和检查惠民富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揭示和纠正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以及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和企业改制等方面可能引发的社会问 题。仅近5年,就组织涉及“三农”、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项目逾11万个,促进资金拨付到位600多亿元,并及时揭示民生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困 难和问题,提出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的建议。
北京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kuaijiquzheng/
(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促进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的建立健全。探索建立国际上尚无先例的经济责任审计制 度。初期主要进行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承包经营审计,发展到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后来到全面推开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30年 来,共审计领导干部近50万名,其中省部级领导干部215名;有关部门参考审计结果,对1.8万多人给予免职、降职或撤职等处分,违规事项涉及的被审计领 导干部和其他人员共8500多名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
(七)深入揭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促进依法行政和民主法治建设。在审计中,我们着力监督检查法律法规的执 行情况,坚决查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问题,促进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依法行政。注重揭示和反映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衔接、不配套、不适应等问 题,及时提出制定、修订法律法规的建议,推动了企业国有资产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参与了700多件法律法规的立法协调工作。积极推动 政务公开,建立健全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从2003年审计署首次向社会公告“非典”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开始,全国已累计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2.4万多篇,特别是近几年,大力推动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审计后整改情况公开,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八)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一方面着力揭示管理不严格、制度执 行不到位、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促进强化管理;另一方面着力反映体制障碍、机制扭曲、制度缺陷等方面问题,促进完善体制机制制度。2006年以来,根 据审计建议,有关方面建立健全制度4.4万多项,如审计署提出的细化预算、健全统一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执行效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进网上 支付管理、加大对企业结构调整和铁路发展的政策扶持、健全债务管理机制等建议被采纳后,推动了财政、金融、投资、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
30年的审计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审计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前进指南,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有效履行职 责;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和思考审计工作;必须坚持从维护法律尊严的高度来开展审计监 督,依法规范审计行为,推动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总结,实践检验,勇于开拓进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之路;必须坚持以人为 本,狠抓队伍建设,为审计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必须坚持“依法、责任、忠诚、清廉、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树立坚强 的意志品质,无私无畏,为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这些方面是30年来审计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推动审计事业持 续稳定发展。
回首30年,审计艰苦创业、尽责担当,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立足30年,审计正当而立、信心满怀,我们一定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忠诚法律、忠诚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忠实履行职责,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权力运行的“紧箍咒”、深化改革的“催化剂”,努力打造廉 洁署、俭朴署、法治署,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kuaijiquzheng/
第五篇:一要注重服务发展大局
一要注重服务发展大局。人大和政府虽然职责不同、分工不同,但根本目标完全一致,都是为了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东至而努力。因此,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府一切工作的着力点、落脚点都要放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上,要紧紧围绕“加快追赶、跨越崛起”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商贸活县”发展战略以及“1333”工程实施,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人大要从政府工作实际出发,选择事关全局和群众利益的突出矛盾,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认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督促带有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解决。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对涉及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决算、重大改革方案、重大建设项目等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要高度重视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常委会调研、视察等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处理,认真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要注重抓好工作落实。今年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工作落实。要通过我们一件件地办、一项项地抓,把全年的目标任务抓实抓到位,确保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要注重加强工作联系。常委会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经常性联系,有关会议应相互邀请参加,重要文件和资料及时抄送,重要工作要及时沟通并交换意见。县人大常委会在拟定年
度工作计划,确定审议议题,作出决议决定时,要事先与政府沟通,征求意见,形成共识。政府要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虚心听取意见,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加强沟通联系,努力营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氛围,为推动科学发展、推进民主政治、增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四要注重增强工作合力。第一还是要强调及时沟通。沟通是增强合力的前提。今天的联席会议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大家沟通了工作。但是,许多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在时序上都可能发生变化,有些可能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需要调整,有些可能是年初没有作为重点安排,随着形势发展需要重点实施。出现这种情况时,大家就要及时沟通,为形成合力打下基础。第二就是要相互理解尊重。尽管人大和政府职能不一致,但目标是一致的。加快东至的发展,需要大家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尊重。第三要相互配合支持。人大和政府要在履行好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围绕年初县委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通过全力支持配合,落实好各项工作。能够做到以上三个方面,才能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