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浙江省诸暨市等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参观考察学习报告
关于浙江省诸暨市、安徽省铜陵市等地城乡 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参观考察情况报告
为深入研究我市城乡环境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问题,推进我市城乡环境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深入开展,我市建设(环卫、村镇建设)、财政等部门到浙江省诸暨市、安徽省铜陵市等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参观考察。本次考察的重点是参观考察了浙江省诸暨市城乡环境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并实地参观了诸暨市丰泉浬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安徽省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等垃圾处理机构。诸暨市丰泉浬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是一座整洁、干净、环境优美、无任何异味的花园式现代化垃圾焚烧厂,每天可以处理周围10个镇产生的约300吨的农村生活垃圾,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生活环境。
一、诸暨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情况
1、城市环境卫生管理
诸暨市环境卫生管理处1300余名干部职工,不仅承担着本 职范围内472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任务,而且还承担着19个城中村、城西工业新城的清扫保洁任务。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经过不断的改革调整,城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面实施凌晨清扫、白天保洁;重点区域18小时保洁,一般区域12小时保洁管理模式。
2、农村环境卫生管理(1)组织体系建设
作为诸暨市十大实事工程建设项目,诸暨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诸暨市建设局,由建设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各镇乡(街道)也相应成立了工作班子,明确分工,明确职责。
(2)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诸暨市城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要求,诸暨市三座垃圾焚烧处理厂已全部投入运行;白毛尖垃圾卫生填埋场作为全市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场所,已完成第三填埋库区扩容改造;完成21座垃圾中转站、16808只垃圾收集站房(垃圾桶)的建设(设置)任务。
(3)保洁队伍建设
诸暨市467个行政村、33个社区均已建立清扫保洁队伍,共有清扫保洁人员2429人,垃圾清运人员433人。
27个镇乡(街道)实行专业保洁的已达14个;自行成立保洁公司开展清扫保洁的有4个;由镇乡牵头并给予适当经费补助,行政村自行组织开展清扫保洁的有9个。
(4)集中清运处置
自2007年5月开始,诸暨市各镇乡(街道)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实行集中统一清运;2008年5月1日开始,三个片区垃圾中转站的生活垃圾分别由三家垃圾清运服务公司负责清运。全市467个行政村、33个社区,除8个自然村因地形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未能实施集中收集、清运、处置外,98%的行政村进入了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系统。
(5)管理制度建设
自2005年启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工作以来,诸暨市先后制订和下发了《诸暨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的若干意见》、《诸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一般程式》、《诸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制订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相关制度的通知》、《诸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费用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的通知》、《诸暨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质量考核实施细则》、《诸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垃圾中转站管理员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6)督查考核机制建设
一方面,诸暨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工作纳入了各镇乡(街道)年终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设置考核分值为3分,由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根据《诸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费用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的通知》和《诸暨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质量考核实施细则》,每季度对各镇乡(街道)组织一次考核。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不同阶段对考核重点的设置有所不同。2007年之前,比较注重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2008年以后,注重面上环境卫生质量的有效提升,提出了季度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新思路,进一步提出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必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相结合的新要求,江、河、湖、渠、沟等水体的水面漂浮物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诸暨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特点
诸暨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垃圾处理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高度,提出了集中处理全市生活垃圾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各镇乡(街道)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福建丰泉环保公司拥有先进适用和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设备及经营管理能力,这些都是诸暨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的必备条件。
1、环卫专业规划
按照“建设生态诸暨,打造绿色诸暨”总体目标的要求,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诸暨市着手组织开展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2004年就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建设、环保、财政、规划、国土资源的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组员的诸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于2005年3月8日完成了《诸暨市城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成为浙江省第一个编制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规划的县市。规划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城镇环境卫生现状,综合考虑人口、资源、发展、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在规划评审后,市政府又下发《关于组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目标,明确了相关政策、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经过3——4年的努力已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城乡联动、政企合作的良好局面,建成了城西、浬浦、店口三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98%的农村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中生活垃圾处理的诸暨模式。为全国新农村生活垃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模式。
2、建立农村垃圾收运系统
农村垃圾长期以来处于无人管理和无人收集的状态,按照规划的要求,各镇乡、街道是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的主体,在垃圾收运系统建设过程中,各镇乡、街道着手选址确定各行政村垃圾收集场房,增加垃圾清运车辆,组建和完善镇、村二级清洁队伍,各镇、乡还专门配套出台考核奖励政策,抽调人员对各村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能按时完成垃圾场房建设任务、落实保洁清运人员、建立保洁制度的村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这极大的提高了各村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全面完成收运系统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5月1日开始,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正式实行了集中统一清运,全市初步形成了“户集、村收、乡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农村垃圾清运系统建设在国内率先走出了一条“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适合广大农村的垃圾收运经验和模式。
3、政企合作、企业化运行
丰泉〃浬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是2005年由诸暨市人民政府与福建丰泉环保公司采用类似于BOT的模式,由双方共同出资(各50%),政企合作,企业化运行的方式来建设的国内第一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在友好合作、互利双赢、保本微利原则的基础上,共同组建丰泉〃浬浦处理中心,并明确由丰泉公司建设和今后25年的运行,运行期满后处理中心将无偿移交给诸暨市人民政府。为了保障建好后的处理中心能正常运行,诸暨市政府承诺,垃圾处理中心周边10个镇乡,165个行政村区域范围保证每天提供不少于80吨的垃圾,并财政补助每吨垃圾处置费为80元。该项目占地26亩,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0吨垃圾,于2006年1月开始动工,2006年11月22日点火运行,2007年12月通过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监测验收,其各项检测指标全部达到国家GB18485-2001规定的标准。环保基础设施尤其是面向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是要解决每一个农民每天产生的垃圾,完全是一个公益事业,如果完全由政府来投资建设和运行,一定会走回低效率、高成本的老路。诸暨市政府在三个处理厂都引入民营资本,采取政企合作、企业化运行的方式来建设和运行处理中心,这是诸暨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4、因地制宜采用生活垃圾焚烧方法
诸暨市在制定《诸暨市城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之前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是20个简易的填埋和堆放的坑,只是在2004年投资1800万改造白毛尖垃圾卫生填埋场后才有了一个规范的卫生填埋场,且已基本填满,填埋场总占地有1359.25亩,是现在解决全市生活垃圾98%的焚烧厂三座面积106亩的12.8倍,已占用了大量稀缺的土地资源。像诸暨这样城乡一体化程度高、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已找不到用于填埋的土地,且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及沼气的收集和处理难度极大,易对地下水和土质造成污染,并且存在爆炸的隐患。居住在填埋场周边的居民常常会被臭气和臭味熏到。完成于2005年的规划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为基本指导思想,遵循节能减排的方针,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垃圾处理的经验,对垃圾处理工艺采用焚烧及资源化利用为主,卫生填埋为辅的方式。诸暨市政府为此在浬浦项目中引入了国内专门从事生活垃圾焚烧设备生产的福建丰泉公司为合作方,由丰泉公司研发的“立式双回路热解焚烧炉”技术,针对农村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的特点,在垃圾焚烧前加入了烘干预处理设备,使原生垃圾无需分拣,可直接焚烧,且不用添加煤、油等辅助燃料,利用垃圾的自身热值就可以垃圾焚烧,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垃圾焚烧的成本;炉内高温焚烧时间长,每批垃圾从进料到出渣大约需要12-20小时,其垃圾焚烧效率高达99.9%,并产生了大量可以集中循环利用的热能,转化为热水,蒸汽,可供生活和工业使用,焚烧后相当于110标号水泥强度的剩余炉渣,成为制造城市道路地砖、围墙空心砖、工业建筑原料的理想材料,从而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在尾气处理上,由于炉内温度高达850-1100度,同时采用先进尾气处理技术,确保了垃圾焚烧中最重要的二恶英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制约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焚烧处理的一次性投资成本高和运行成本高的“双高”因素,而丰泉〃浬浦无害化处理中心采用“立式双回路热解焚烧炉”的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政府在此方面的担忧。一个100吨/天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总投资3000多万元,相当于同等标准卫生填埋场的造价,运行成本也仅为80元/吨垃圾,不仅节省了土地,且焚烧后的垃圾还能循环利用,诸暨模式的成功应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成功模式。
5、垃圾的循环利用
诸暨市政府在引入丰泉环保的前期接触、研讨和谈判过程中,中心话题只有二个:一个是如何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实现垃圾无害化和减量化的目标;一个是如何促进做好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变废为宝的目标。丰泉公司研发的“立式双回路热解焚烧炉”,不仅占地面积小,焚烧垃圾不需要添加辅助燃料,且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气、水、渣等进行了循环及资源化利用。在浬浦处理中心,由于选址远离城镇和工厂,处理中心第一步的做法是将蒸汽转化为热水,每天可生产95℃热水300吨,用卡车直接送到诸暨城区用户的热水罐出售。由于运输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步工厂采用把需工用热能的企业请进来的方法,在厂区建造了800㎡的厂房,安排了两条袜子定型生产线,直接把蒸汽用于袜子定型机。由于省去了运输成本,虽然只利用了不到20%的蒸汽,但每年收益可达80万元,平均每吨垃圾的热能效益为30元/吨。诸暨店口镇的垃圾处理厂目前供给印染厂的蒸汽价格为140元/吨,按100吨/天生活垃圾产生的蒸汽100吨,如果80%可以出售,则每年热能利用的效益为370万元以上。超过政府补贴在处理中心的处置费292万元。每100吨垃圾焚烧后产生约15吨灰渣,经过对炉渣成分的分析,各项指标优于煤渣,无毒无害。浬浦处理中心购进了一套自动制砖的生产线,把灰渣全部做成水泥砖出售,可日产标准水泥砖2万块,解决了10人的就业,平均每年可获利近20万元。这套处理设施不仅有效的处理了成分差异大的农村生活垃圾,同时在节能降耗,热能循环利用,渣的回收利用方面实现了垃圾的循环利用。
三、几点建议
经过近四年不断实践形成的垃圾处理诸暨模式,在体质上实现了政企合作、企业化运行,基本做到了建得起、用得起,经济有效。在技术上采用适合国情的“立式双回路热解焚烧炉”技术,有效解决了焚烧处理中一次性投资成本高和运行成本高的“双高”问题,且资源能循环利用。诸暨模式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物质循环利用的政策要求,对我市生活垃圾(100-300吨/天)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值得在我市推广。
第一,编制规划,指导监管。由垃圾处理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编制《招远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并成立相应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设施建设指导小组,统筹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合理建设,指导各镇、街(区)按规划目标开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并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指导和运营管理监督,指导监管试点项目建设,总结建设与运营经验教训。
第二,解决选址难问题。垃圾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国土部门协调积极配合做好垃圾处理场土地的征用、选址,解决土地选址和征用中出现的矛盾,提出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方面的扶持政策。
第三,建立收费标准。根据《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09‟1729号)等文件要求,我市应建立相应的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机制,以保障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费用。
第四,提高认识,加大宣传。2010年,安徽省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卫生清洁工程,并对试点镇进行120-130万元的资金奖补,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卫生清洁工作的积极性。城乡垃圾的有效处理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与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强化对城乡垃圾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大宣传,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卫生意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垃圾管理工作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在发挥好环卫部门主力军作用的前提下,动员各行业、各部门和广大城乡居民对垃圾管理工作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逐步形成全社会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第五,加大投入,加快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垃圾管理工作的基础。首先,建议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试点镇采取奖补政策,加快垃圾中转站、填埋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其次,要积极拓宽垃圾处理经费渠道。一方面要按照“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加大对垃圾处置费的征收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国债资金的争取力度,弥补我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足。同时,根据市场经济规律,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外资及民间资本等多种资本投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参与生活垃圾的开发利用,实现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和污染达标排放。第三,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农村垃圾收集池、公厕、垃圾中转站和填埋场的布点规范,促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有序化。
第六,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完善垃圾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市镇两级政府要针对我市城乡垃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认真研究,及时制定有关垃圾管理的指导性意见或地方性规定,明确城乡垃圾管理的主体、责任、权力和范围,大力推进城乡垃圾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避免职责不清、规范不严、随意性大的问题。要把农村垃圾处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排放治理有效结合起来,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要科学安排,强制推广。要大力引导城乡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化和垃圾分类收集。在农村,要积极推行 “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运作模式,逐步建立长效卫生保洁机制。
第七,依靠科技,提高垃圾处理水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立足长远,把城乡垃圾处理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不断汲取外地垃圾处理的先进经验,选择技术力量较雄厚,有实力的企业承担建设、运营管理的模式,提高当地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水平。积极争创条件,改进我市城乡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按照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总体要求,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社会、生态和环境综合效益的统一。
第二篇: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
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
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
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即生活垃圾以“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或“村集中、镇转运、区清运、市处理”的模式纳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处理;而生活污水则通过城乡污水管网收集统一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该模式适用于离城镇地区距离较近、道路交通发达、拥有较完整的污水收集管道的近郊村落。其优点是城镇生活污染处理系统技术成熟,通常采用的大型生物处理工艺处理污水效果好且稳定;不需要在当地建立额外的生活垃圾或污水处理设施,土地资源占用少;无需配备专业的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技术人员,减少了当地的人力投资。但是,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的缺点是生活垃圾运输成本高,且该模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前提是近郊村落建立完善的农村污水排放与收集管网系统。
就地集中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就地集中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就地集中处理模式,即联合一个或多个村庄,在当地建立合适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如堆肥、填埋等技术,对集中收集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处理。该模式适用于离市区较远、但规模较大或几个村落毗邻而居、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该模式的优点是初期投资和后期运行费用低、运输费用少;可根据当地村落条件建立合适的处理设施,传统的堆肥、填埋工艺操作简单。缺点是堆肥、填埋技术均易产生二次污染。
农村生活污水就地集中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就地集中处理模式,即对于规模较大的村庄或联合多个邻近村庄,通过污水收集管道集中到当地建立的中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一处理。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小型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包括高效藻类塘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蚯蚓生态滤池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土壤渗滤技术等等,其中,蚯蚓生态滤池技术适用于50-300集中性农户生活污水的处理。该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大、布局较紧密、经济较发达的偏远单村或联村。
该模式的特点是村落内需要配套较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施以生物处理和自然处理为基础,工艺较为成熟。其优点是满足中大型偏远村落生活污水处理的需要;缺点是传统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能耗较大、而土地处理技术占地面积较大,投资相对高,需要专业人才日常管理运行设备。
分散式家庭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家庭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家庭处理模式是指以家庭为单位,将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除有机垃圾可并入生活污水处理以外,可回收垃圾可经分拣后进行综合利用或送到回收站再利用,建筑垃圾及灰石渣土可作为农村小路的铺设,而剩余垃圾可就地填埋。
该模式适用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农村。由于村落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水平不高而环境容量较大,因此垃圾产生量小且组成相对简单,村落自行消化即可解决生活垃圾的问题,但要求村民有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
农村生活污水家庭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家庭处理模式主要针对单户或多户家庭,采用家庭式一体化处理装置等分散型水处理设施处理家庭灰水,现今国外应用较广泛的分散型水处理设施主要有日本的小型净化槽技术、澳大利亚的“filter”污水处理系统、韩国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等等;而黑水及家庭产生的有机垃圾(主要为厨余垃圾)可通过堆肥或沼气工艺进行资源化处理。该模式适用于布局分散、地形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处理的村庄。
相比大规模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分散型处理装置建设周期短、无需铺设长距离输送管道、基建费用低,并可根据当地条件灵活布局、可进行一体化设计。但是,其缺点是处理效果容易出现波动,简易的堆肥装置肥效低且容易出现二次污染,而低温、低浓度污水是沼气技术限制因素。
小
结
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不管采用何种处理模式,都需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建立并完善配套的环卫装置及设施,及时清理改造现有的不合理垃圾收集点,避免产生垃圾渗滤液对土壤及河道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相互结合,过于单一的垃圾处理工艺会降低垃圾分类效果。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要提高村民的节水意识。不管采用何种处理模式,都需完善村落的污水排放与收集系统,按照村落布局合理设计污水管网;将垃圾处理模式与污水处理模式有机结合,根据农村自然、经济及社会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多元化生活污染处理模式。
第三篇:赴**、**等地考察学习报告
赴**、**等地考察学习报告
2019年3月12日至13日,由区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副组长**、**带队,组织各乡镇分管冬枣产业负责人和工作小组成员一行17人,赴**市**区**镇、**市**县**镇考察学习。这次学习考察行程紧凑,短短2
天的时间,听取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经验介绍,实地参观了**区**镇水肥一体示范园、碧坊庭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猕猴桃“十里采摘长廊”;**县**镇**农业创意休闲园等几处基地。学习考察所到之处,大家都感受到当地强劲的发展势头,普遍感到这些地区特色产业种植、生态休闲旅游发展速度快、势头猛,许多工作走在了我们前头。
一、**镇
**区**镇位于山东省第四座高山“鲁山”北麓、淄河上游,是**市特级水源保护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镇森林覆盖率高达56.5%,猕猴桃基地海拔约300米,土质为弱酸性沙壤土,年光照时间2588小时,昼夜温差大,气候四季分明,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猕猴桃种植的最佳区域。
**镇立足自然生态优势,按照“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致富一个乡镇”的思路,充分利用“土地流转补贴、生态特色产业直补、生态防护林奖补”等补助政策,大力流转整合土地资源,着力发展猕猴桃特色产业,全力开创富民强镇新局面。截至目前,**猕猴桃沿淄河两岸猕猴桃种植规模达到12000亩,是山东省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达到盛果期后亩产效益2万元,将实现产值超2亿元。
1、土地流转,打破发展瓶颈。2007年,**镇猕猴桃种植不到400亩,但这个数字还不到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5%。每户的面积很小,单户无法进行大规模种植,土地成为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的最大瓶颈。
**镇党委政府通过调研论证,最终在镇人代会上确定建设整建制有机农业镇,并把土地流转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对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分散土地通过村集体统一承包并转包的方式,进行大面积土地流转。2008年,全镇对沿仲临路各村土地每平方1.5元(1000元/亩)的价格集体租赁,然后对土地集中统一划分,按照每3亩、5亩、10亩一个号对外出租,同时对于承租方由于种植猕猴桃前期投入较大、见效慢等问题,前三年的土地租赁费由镇政府按照一定比例承担;对连片10亩以内的种植户,每亩补贴100元;1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30元,并对种植户提供苗木和技术支持。土地流转、技术支持、种植奖励,一系列措施调动起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为连片种植打下基础。
2、以质取胜,加强科技研发。**猕猴桃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所具有的口感纯正、酸甜适度、细嫩多汁、芳香浓郁的独特品质。经过30年的不断改良,**镇结合当地独特小气候、优美的生态环境等优势培育出了自己的品种“**碧玉”,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获得“**猕猴桃就是有点甜”的美誉。
近年来,**镇十分重视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将新型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应用到猕猴桃的种植管理过程中。例如,首创一杆两蔓少枝多芽、园内生草等新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镇南南村的水肥一体示范园区,占地面积10亩,全部采用世界一流的以色列管件和技术,依托专业技术公司设计安装,节水增肥效果明显。
3、内涵发展,提升品牌价值。**猕猴桃发展注重农业品牌化建设,紧紧围绕“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拓市场、保安全”的发展思路,不断推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将**猕猴桃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品牌。
镇党委、政府连续举办的四届猕猴桃旅游采摘节,进一步扩大了**猕猴桃的影响力。同时,积极组织猕猴桃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到北京、上海、南京、济南、青岛等地进行宣传和品牌推介,不断扩大**猕猴桃的知名度。**猕猴桃凭借其口感纯正、酸甜适度、细嫩多汁、芳香浓郁的独特品质,正吸引着全国各地旅客来此采摘做客。
4、长远规划,提升产业带基础设施。**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推动猕猴桃产业纵深发展目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实施猕猴桃采摘区环路修建、猕猴桃产业带基础设施提升、猕猴桃文化休闲广场建设等大项目。
通过运作PPP项目,珍珠村至南坡段全长16公里、宽2米的采摘步行路工程顺利实施,采摘园区两侧已建成大中型停车场3处,采摘园看护房及四周围栏统一建设标准,提升猕猴桃特色旅游产业镇整体形象。
二、**镇
**创意农业休闲园位于**县**镇**山,总投资10亿元,由10多家投资商成立新公司——吉利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建设,是一个集林果生产研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生态旅游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休闲农业园区。
园区依山傍水,生态优美,气势宏大,占地面积10000亩,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归集荒山和耕地。目前,一期工程园区完成投资7.5
亿元,建成休闲采摘园3个,种植大樱桃、甜柿、核桃等果品,养殖鹦鹉、孔雀、天鹅等多种名贵观赏动物,建有接待中心、果树研究中心、民俗展览馆、特色民宿等设施。二期工程主要建设综合接待中心、沂蒙民俗展览馆和老年公寓等。园区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山与水、林与石、人与自然互相映衬、完美融和。
园区秉承创意农业理念,应用先进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园区科技含量。采用了微喷微滴灌技术,建成水肥一体化示范区;运用智能农业技术,实现终端集中控制,达到了精准化农业生产。休闲采摘区应用了壁蜂授粉、果园生草、物理杀虫灯等现代生物技术,安装了600盏太阳能杀虫灯,使用了诱捕器和黄板等田间植保器械。安装田间气象自动监测、人工影响天气设施,实现全天侯气象数字监控,降低自然危害,提供综合高效的田间气象服务。园区在建沂蒙果树研究院,楼顶安装2千平米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设立了优质林果标准化生产试验园。该园区是农村可再生资源利用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考察**创意农业休闲园时指出:园区利用荒山造土地、不与粮食争农田、大搞休闲农业促增收的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
园区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衔接,达到了“农业园区景区化、农业设施生态化、生产过程体验化、农民从业导游化、耕读休闲大众化”五化标准,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被确定为农业部工作联系点、全省、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AAAA旅游景区、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和全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点。
第四篇:镇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XXX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
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XXX人民政府
2012年8月1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开展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是保护我镇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也是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提高广大村(居)民生活质量,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我镇按照 “户三包、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垃圾收运机制和“健全组织、配足力量、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严格督查、兑现奖惩”的工作思路狠抓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和转运工作,经过全镇上上下下近几个月的共同努力,目前该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位于XX市XX区西北部,下辖7个村和社区,全镇土地总面积34平方公里,共有149个村民小组,有住家6461户,总人口为21483人,其中镇区居委会常住人口7950人,全镇道路总面积约为531400平方米。根据我镇的特殊区位,镇政府树立 1
了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生活垃圾清运、河道整治为重点,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镇、村先后投入资金45万余元修建垃圾箱(屋)284个(市、区政府要求修建263个),配备垃圾收运车15辆,配发反光背心90套,现在全镇每天清运垃圾的总量在10吨左右,垃圾收集率在95%以上。随着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我镇的农村卫生管理日益规范,农村的许多陋习也得到了较大改变,镇村卫生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一个目标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不断完善农村环境保洁及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以健全队伍、完善设施、强化考核为抓手,切实改善农村环境状况,努力为“五个XX”建设贡献力量。
(二)结合两项工作
一是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将卫生保洁工作作为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性工作来看待,与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投入、同时落实、同时督查。
二是结合全国生态镇创建工作。在强化道路保洁的同时大力做好河道、沟渠保洁,继续加大力度抓好湿地和生态带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力优化全镇生态环境。
(三)抓住三个关键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城管中队内,考核小组工作重点就是对各村居的生活垃圾收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综合考评。为强化环境卫生的管理,镇政府专门成立了镇环境卫生管理所,与镇城管理中队合署办公。镇政府各部门及各村(社区)根据镇政府的要求,分别制定了相应工作制度,7个村居分别成立了环境卫生保洁站。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环卫所和保洁站的组成人员进行了科学的分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基本上能做到责、权、利、事四者统一、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各村委会、村小组广泛开展“XX是我家,清洁卫生靠大家”的宣传教育活动,召开了党员会、群众代表会等进行宣传发动,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牌等宣传形式,在全镇大张旗鼓地宣传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氛围,制造声势。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村民增强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形成“人人动手、个个支持、户户三包”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3.严格督查、兑现奖惩。镇政府把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列入了政府日常议事范围,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垃圾收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题。八月初,镇政府研究下发了《XXX环境卫生督查考核办法》,定期不定期对各村、社区的清扫保洁、垃圾
清运等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书面整改通知单,通知各村居及时整改,考核结果每季公布一次,年终与各村、社区的奖励直接挂钩。另外,各村、社区保洁站也制定了相应的督查制度,划分范围、明确专人,开展自查自纠。
(四)坚持四个到位
一是认识到位。镇政府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研究下发了三个文件,统一了全镇的思想,推动了此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二是人员到位。各村居按照每100户配一名保洁员的比例,配齐了保洁人员,并与保洁员一一签订了承包协议。目前全镇共有保洁人员72人(市、区政府要求配备68人),目前的人员力量基本上满足了生活垃圾一体管理工作的需求。
三是措施到位。
首先是抓好建章立制,根据市、区政府下发的《市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考核验收细则》,对镇原有的保洁制度进行了完善,建立和完善了中转站运行管理制度、清扫保洁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以及垃圾分类处理奖励制度等一整套工作运行管理制度。
其次是明确了卫生保洁的标准,包括主次干道的保洁标准,房前屋后的保洁标准,河道的保洁标准。标准明确后,镇、村保洁部门及时组织培训,将保洁标准学习传达至每名保洁员。
第三是初步建成了垃圾收运体系,通过宣传引导、激励惩罚确保“户三包”包得实、包到位,夯实做好保洁工作的群众基础;
通过划定保洁区域、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督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确保保洁工作的全面、及时、有效;通过与个体户签订生活垃圾清运承包合同,督促承包人按时按要求收集好生活垃圾;通过与市城管局的协商,全镇的生活垃圾暂时由清运承包人直接运送到XX生活垃圾处理场。
四是保障到位。目前生活垃圾管理运行费主要是靠镇里补一点、村里拿一点、村民集一点来发放人员工资,完善环卫设施和保证垃圾收运机制正常运转。
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村居民的文明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健康、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尚未养成。
2.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偏低,镇政府用于卫生保洁工作的配套经费有限,保运转压力较大,保洁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环卫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和提档升级。
3.去年以来,镇里与市环卫部门经过多次协商,但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至今尚未能正常运转,还请上级部门给予关心和帮助。
四、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督促村委会、村小组加强对保洁工作的检查和管理,保证村居保洁的质量和效果。
2.加大检查考核力度,采取经济、政策等多种手段,强化对村委会、村小组的考核引导,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议机制进一
步推进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
3.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建立专门的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进村进社区活动,提高村民参与农村保洁的意识,促进群众卫生公德意识的明显提高。
4.创新镇村保洁工作的运行管理机制,本着“用人不养人”的原则,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把卫生管理引入市场化、专业化保洁运作机制,提高保洁质量,用好每一分钱。
第五篇:关于赴乌镇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关于赴乌镇等地参观考察的报告
7月21日至24日,区政协主席张德业、区政府副区长解翠红带领区房管局、大街开发保护办公室负责人赴浙江省乌镇、杭州、绍兴、东阳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期间,与桐乡市政府、市政协、市旅游局分管负责人座谈交流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情况,参观了乌镇景区、杭州宋城、绍兴鲁迅纪念馆及东阳卢宅。参观学习行程虽短,但收获颇丰,几个城市尤其是乌镇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乌镇等地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乌镇地处浙北地区两省三市交界之处,隶属于桐乡市,是江南著名的六大古镇之一。乌镇的旅游开发在江南六大古镇中起步最晚,过去只有茅盾故居一个景点,每年游客接待量只有3万人次,一年的门票收入只有18万元。面对“古镇热”的旅游大背景,桐乡市委、市政府确立了“高起点、高标准、求精品”的思路,并且树立了“赶超周庄”的信心和决心。1999年开始对乌镇古镇实施保护与旅游开发,2001年正式对外开放,当年接待游客180万人,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达到130万人。乌镇古镇一期工程以观光为主,投资1.2亿元,于2003年全部收回,目前正投资6亿元实施二期工程,以休闲娱乐为主,今年年底对外开放,最终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乌镇用短短两年的时间,创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的最佳极品,取得了一般景区5-10年的经营成绩,全面超过了周庄,成为江南六大古镇之首,被阮仪三教授称为“中国古镇保护开发中的典范”。
杭州宋城是由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投资集团宋城集团投资建设的,于1996年5月份开园,是浙江省第一家主题公园。她的建成打破了杭州长期以西湖为中心的传统旅游格局,西湖、宋城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杭州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开业以来经济效益稳居杭州景区之首。投资5千万元打造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每年观众逾一百万人次,成为杭州标志性演出。
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年1月,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卢宅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东阳市,是一座至今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封建士大夫家庭住宅群,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这个古建筑群不仅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而且集木雕、彩绘、砖雕等艺术为一体,堪称“中国民间第一宅”,是中国现存古民居中唯一与北京故宫结构相同的,因此有“小故宫”之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析乌镇、杭州宋城、绍兴、东阳等地的旅游业之所以人气旺盛,就是因为他们深入挖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在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四季皆宜上下功夫,精心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心灵震撼力和永久吸引力的旅游特色精品,让山水具有人文气息,让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内涵,使旅游资源与市场更加紧密结合,以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创意创造了中国旅游的优秀品牌。各地也都因地制宜,走出了适合自己的旅游发展道路,特别是乌镇在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很值得我区借鉴。总结乌镇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规划的超前性。由于乌镇开发较晚,在制定规划时吸收借鉴其他古镇的经验教训,按照古镇保护的要求,坚持超前规划、高起点规划,确立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从“面、线、点”三个方面对乌镇镇区、保护区、重点建筑进行不同功能的规划,自主编制了《乌镇古镇保护规划》、《乌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提出了“保护古镇、开发新区”的保护思路,明确了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使古建筑得到了及时保护。同时,市政府制定了《乌镇古镇保护条例》,以政府规章的形式规范了具体行为。二是突出管理的创新性。乌镇旅游开发是由市政府直接领导,而不是以镇政府为主,在组织领导、人员调配、资金投入等方面市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组建了市政府派出机构——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确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运作机制。同时,为加大资金投入,市政府组织市建设局、国土局等13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单位,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管委会合二为一,具体实施景区的保护整治与合理开发。三是突出古建筑修复的原真性。为了使古镇达到历史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的目标,在整个古镇保护过程中,在恢复原真性上下功夫,将修复目标定位在100年前,多处征集寻求100年前的建筑材料,对部分重要厅堂、典型民居进行了彻底的整修,恢复了原貌,真正做到了修旧如旧,较好地凸显出古镇的原始风貌,使游客一进入乌镇景区就犹如走入100年前的生活场景。四是突出古镇的文化特性。“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共性,乌镇在充分展现共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突出抓住茅盾故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名人文化”文章,争取到了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回故里乌镇颁奖,并定期组织许多与茅盾相关的研究活动。同时,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在景区内重现传统节日“香市”、皮影戏、花鼓戏等表演活动,组建了乌镇越剧队、老年京剧队等群众团体,为乌镇的风光旅游增添了人文气息。五是突出市场宣传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乌镇在宣传促销方面增强了针对性。对海外游客,大力宣传乌镇的中国历史特色,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北方游客,宣传乌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特色,用原汁原味的“枕水人家”吸引了大量的北方游客;对城市居民,则打出乡土品牌,吸引城市人来体验纯朴的乡土气息。通过科学地市场分析和定位,乌镇将上海、江浙一带作为市场的主攻目标,打出了“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的宣传口号,使乌镇的旅游宣传取得了较大成功。去年乌镇的门票收入达到8000万,整个桐乡市旅游收入达到22.4亿元,占全市GDp的10%。
另外,杭州宋城勇于冲破西湖传统旅游大环境,盯准市场,在休闲旅游方面大投入、大开发的气魄,鲁迅故居、东阳卢宅立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做深做细、做精做活的信心和决心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二、关于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比乌镇等地,我区在旅游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周村古商城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群”,2001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同时,周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特别是芯子、传统花灯制作及全国独有剧种“五音戏”等,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周村旅游资源以鲁商文化、民俗文化积淀之深厚在淄博独树一帜,正成为我市旅游南山、北水、中蒲、东齐、西商中的重要一环,列入了淄博市“十一五”旅游产业规划中重点发展旅游项目。但是,通过学习也看到,我区的景点建设不够精细,规划管理的水平不够高,功能不配套,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在知名度和游客量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乌镇等地区,距离建设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这次考察学习和我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区应当借鉴乌镇等地的先进经验,提高对旅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新管理体制,切实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一)转变观念,在全区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共识。从乌镇的经验看,领导重视,形成共识,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发展潜力大,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我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抓旅游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抓财政增收,就是抓环境建设,围绕旅游做文章,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发展思路方面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路子,举全区之力发展旅游,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创新思路,切实理顺管理体制。桐乡市为加强对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领导,成立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一位政协副主席、市长助理兼任,并同时担任桐乡市旅游局局长、乌镇镇党委书记,使乌镇在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初期做到了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我区古商城也正处于保护开发的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规划、建设、拆迁等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建议单独设立旅游局,同时在大街开发保护管理办公室基础上成立古商城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与旅游局合署办公,一套人马,统一负责我区旅游景点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切实担当起周村旅游发展龙头的重任。
(三)规划先行,确保旅游开发健康有序发展。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优先、规划指导项目建设的原则,按照深度开发、做大做强、打造精品的要求,尽快完成《周村旅游规划》,进一步完善提高《周村古商城旅游规划》、《周村大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使周村古商城的保护开发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减少盲目性、随意性,确保高质量、高档次、高品位,经得起历史考验。当前,应着重做好涿河以西、古商城以北规划控制区的详细规划,明确功能分区,与古商城融为一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确保我区旅游开发实现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并重的良性循环轨道。
(四)市场运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筹集资金,桐乡市政府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筹集股本金2340万元,并以此为基础向商业银行贷款和借款近1亿元,作为第一期工程的建设资金。同时,三年内市财政旅游发展统筹基金还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乌镇的保护与开发。我区应在旅游开发中强化市场运作,尽快启动古商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名义对外招商,吸纳社会资金,承接财政贴息贷款,对古商城内景点、房屋进行市场运营,建立良性资金运作机制。建议政府划出一些地段,交由古商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所得利润回补到古商城建设中。建议区政府每年列出100万作为旅游发展统筹资金,并参考乌镇做法,由机关事业单位出资入股,筹措古商城建设开发资金。今后我区组织各种招商引资活动时应增加旅游项目招商,以基础设施与重大项目为重点,鼓励和吸引外资、民资投资参与古商城的建设与开发,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形成规模。
(五)规范管理,培育壮大市场。建议将古商城定位为步行街,进一步规范对古商城的管理。建议在古商城内实行“扎口收费、统一管理”,古商城内的经营业户,归口由古商城管理委员会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所有经营业户实行免费办证(主要是工商、国税、地税办证)。各种税费实行扎口管理,除公安、消防检查等之外,任何部门不进入古商城内收取费用,税费委托古商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代征,可在三年内减收各种税费,再现历史上“今日无税”的发展环境,以培育壮大市场。
(六)准确定位,突出商业文化特色。乌镇为避免出现周庄旅游商业化的现象,在开发中专门开辟商业区,使古建筑得到较好保护。我区古商城是以“商”为特色的,因此在经营方面要体现古商业文化名城的特色,规范经营范围。凡从事文物古董、字画装裱、茶叶、丝绸服装、金银玉器、地方小吃、文房四宝、旅游纪念品、文化娱乐、传统手工作坊等与文化旅游有关系的经营业户,方可入驻古商城内经营。同时,按照专业街区的特点,进行整街装修、整体招商、专业化经营,达到一街一景,一街一品,打造特色街区,特色品牌。
(七)做精做活,打造旅游特色精品。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乌镇景区根据当地特产和民风民俗,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手工作坊、戏剧表演等项目,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杭州宋城不断推出灵活多样、设计新颖的能吸引游客参与的现代化节目,如大型演出《宋城千古情》以及根据季节变化推出的泼水节、火把节等节目,实现了景点与游客的互动,为整个景区增添了活力。今后我区在景点建设方面要注重向深层次拓展,把景点做精做细,提高文化品位,彰显地方特色。我区应紧紧抓住当前新一轮“旅游热”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发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旅游产品,利用现有资源,开辟民俗旅游村、生态农业旅游基地及“周村烧饼”、“王村黄酒”、“王村醋”等传统工业产品旅游车间,增加特色旅游项目。建议在涿河街区改造建设中借鉴杭州宋城的经验,建设一处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档次休闲主题公园,切实增强我区旅游的吸引力,不但解决有人来的问题,还要解决留住人的问题,把我区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
(八)精心策划,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旅游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注意力经济。乌镇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宣传促销,每年用于市场宣传的费用为2000万元,已先后接待了ApEC嘉宾、世界青年总裁协会访华团、世界航空界年会嘉宾等,承办了西博会烟花大会冠名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活动,提高了乌镇的知名度。我区应根据古商城的旅游特色与我区的区位优势,将客源市场首先定位在济南、青岛等车程在3小时左右的周边地区,利用当地的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进行高频率宣传,在通往我区的各主要交通要道设置大型广告宣传牌,广泛推介周村古商城,形成宣传功势;挖掘传统艺术,在旅游区内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滚动开展说书、高跷、魔术、芯子表演等系列节目,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精心策划举办好周村旱码头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打造周村旅游品牌;积极争取各种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会展、比赛等活动在我区举办或设分会场,以此来带动提高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赴乌镇学习考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