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于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对策建议
管理利用新媒体舆论时,必须正确认识新媒体舆论的作用;一方面要懂得利用意见领袖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政府既要建立有效的舆情预警机制,又要加快新媒体舆论法制建设的步伐,从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做好新媒体舆论的规范管理。
转变管理观念,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
由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日益加深,加之新媒体自身巨大的影响力,新媒体舆论没有局限在自身媒介形式的影响力范围之内,而是透过传统媒体影响到整个社会舆论。新媒体舆论的关注热点同整个社会舆论的关注热点高度重合。新媒体舆论是社会舆论发生、发展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由此,新媒体成了公众监测整个社会环境的新通道。在新媒体平台上,任何一种声音都能进行自我表达,任何一个人也能追踪关于特定议题的舆情发展状态。鉴于此,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创新管理观念,主动利用好这一了解社情民意的新渠道。
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首先要提高使用者的新媒体素养,了解新媒体应用的相关知识,学会利用新媒体快速、便捷、海量的特性搜索信息,了解舆情。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解读舆论中深层次意义,利用新媒体参与舆论表达,进行舆论引导。此外,要在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提高对网络民意的甄别能力。既不能阻碍新媒体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挟持。
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功能,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
要培养“专业型”意见领袖,改变“大而全”的策略,走精准化路线,集中力量打造特定领域的民意主导者,在保证其拥有基本社会道德的基础之上,更加重视他们在专业的、特定的领域内的权威。要注意提高意见领袖的互动能力。意见领袖的互动能力包括三种类型:同被影响者的互动,同传统媒体的互动,意见领袖之间的互动。同被影响者的互动要求意见领袖在其专业领域确实有过人之处,有引导力,其权威经得起考验。同传统媒体的互动要求意见领袖能够持续性地将自身的影响力扩展到整个舆论范围而不是只局限在网络领域。此外,意见领袖之间还要通过互动形成合力,从而对舆论产生更大影响。当“信息流”可以更为畅通地到达受众时,“意见流”的传播就显得更为重要,发挥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重视对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与引导,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存在着被动、反应速度慢等制约因素,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新媒体推动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进程,也对政务信息公开提出了快速及时、准确、权威的新要求。要搭建政府与网民迅速、高效沟通的有效平台。这样不但使公民高效参政议政成为可能,而且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尽快向网民公布政府信息,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与表达权。
同时,管理部门还要与时俱进,及时吸纳新出现的新媒体热门应用形式以推进政务公开,并根据此应用的具体特点,利用其发布特定的政务信息,了解网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充分了解网络民意,真正实现问政于民。
建设网络事件监测体系,健全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常态工作机制
自2003年起,舆情监测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始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阶段。此后,我国陆续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舆情监测体系。2006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要建立由中央至地方、涵盖不同部门的全方位的综合舆情监测体系。各相关部门不仅要做到从大处着眼,关注全国范围内有普遍影响力的议题,更要有针对性地对自身管理的领域实施舆情监测。同时,要与其他部门建立联系,共享资源,连点成线,结线成面,形成全领域、多角度的舆情监测体系。可以通过设立网络监察员等方式,随时了解网络动态,随时掌握并处理网民共同关注的事件和议题。还可以建立网络舆情分析中心,提高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技术,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对网络群体事件进行精确的分析与预警。
加强新媒体舆论管理法制化建设,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网络环境
完善新媒体舆论的法律法规建设就是要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情况下,有效地规制网络上的言论行为,防止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或社会公益,这是当前我国政府推进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当务之急。要建立健全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各项法律法规,实现新媒体虚拟社会法制化的建设与管理。要加强新媒体管理中网络犯罪、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方面的立法,为虚拟的社会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约束机制。要认真贯彻执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新媒体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监督共同起作用,打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舆论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必须随之提升。新媒体舆论的法制建设离不开每个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不仅要能遵守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还要能够以自身的力量推动新媒体舆论法律法规的制定。每个网民都有义务配合新媒体舆论的法制化建设。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立法建设,另一方面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律的尊严。
第二篇: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11传媒学院 新闻二班 赵敏 2011415436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媒体传播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为社会公众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各阶层实现了网上平等对话。同时,新媒体时代,媒介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结构,形成了舆论及流通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
新媒体日益成为民众利益表达的第一通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现如今,新媒体已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新媒体催生新舆情,也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舆论形成与传播的载体不断丰富。各种媒介越来越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而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公众通过网络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就社会热点问题、公共话题发表评论和意见,有力地促进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与存在方式,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传播对象。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了“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
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应积极回应,迅速澄清事件真相,稳定网民情绪。网络舆论热点,特别是公共突发事件形成后,必须密切关注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在官方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公布事件处置的新情况,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不给虚假不实之词有可乘之机。
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逐渐增强。在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可以更容易“群”聚,聚集到专门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所建的网上虚拟社区。与此同时,现实世界的各种社群也建立了基于网络空间的虚拟社群。这些社群通过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互动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公众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因而能够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有领导有步骤有重点地改进新闻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从而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而这些也要求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遵从新闻事件的本质,积极贯彻正确的思想,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
转变管理观念,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解读舆论中深层次意义,利用新媒体参与舆论表达,进行舆论引导。此外,要在尊重网络民意的同时,提高对网络民意的甄别能力。既不能阻碍新媒体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挟持。
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功能,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搭建政府与网民迅速、高效沟通的有效平台。这样不但使公民高效参政议政成为可能,而且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尽快向网民公布政府信息,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与表达权。
建设网络事件监测体系,健全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常态工作机制,加强新媒体舆论管理法制化建设,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网络环境。要发挥好新闻舆论在反映和表达民意,以及进行社会监督和社会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应当将网上舆论引导与整个社会舆论引导立体的结合起来,增强营造和改善舆论环境的能力,提高舆论宣传的艺术和水平,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舆论主动仗。面对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只有通过正确引导,才有利于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否则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不仅为党和政府提升了执政能力,同时也成为我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提高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优化社会治理环境,将成为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为此随着新媒体使用的日渐频繁与广泛,面对新媒体时代引发的信息风暴和舆论危机,不管在任何传播环境下,作为治理者,都要承担起最重要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角色。都要从多角度去引导舆论的传播,让事实抵制谣言,让群众掌握真理,让社会变得更加健康、和谐。
第三篇:新媒体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
解释新媒体传播中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
李欣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
引言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全方位的数字化、有互动性、个性化的特点,在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愈发成熟、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今天,涌现出了更多适应新时代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公众在社交平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舆论的影响力也在无形中发展壮大。因此,如何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和发挥好舆论的良性作用成了当今新媒体传播时代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握和遵守好舆论引导的原则,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使舆论在媒体传播、社会效应等方面发挥其良性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和社会。本论文将就如何正确进行舆论引导和在引导舆论时需要遵守的原则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舆论引导、原则和方法
正文
舆论引导又叫舆情引导、舆论导向,是对社会舆论的评价和引导,用舆论对人的主观意向进行引导,进而影响人之后的行为。新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更趋包容性、多样性,公众舆论和话语权在社交平台上的影响力、传播力较之以前也有了突破性的飞跃,在这样的态势下,更多人们的观点进入公众的视线被看见、也被注重和接纳,公众对社会事件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较之从前有了极大幅度提升,部分公众的舆论往往影响一大批人的观点和态度,甚至是整个互联网对某事件的态度导向。因此,舆论如果被加以良好地规范和引导,将对互联网和社会产生巨大的良性影响,反之,则会吞噬人们的理智和心智,引起谣言肆意无限制地广泛传播,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
【1】谎言和轻信交配产生舆论。2021年5月22日,一则“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的新闻报道引起巨大轰动,接连铺天盖地的关于袁隆平去世和哀悼的消息迅速传播起来,一时间妖风四起,各自媒体纷纷跟风蹭热点,朋友圈被刷屏,然而,谁也没想着去核实这则新闻的真实性,后来,澎湃新闻一则新闻报道打破了这种悲痛的情况,原来袁老去世是假消息,目前还在医院接受治疗;至此,人们才从之前的不实舆论和不实报道中走出来,各大造谣媒体纷纷删帖删稿,进行辟谣。网民对媒体这种“毫无底线”的蹭热度行为嗤之以鼻,相关媒体的错误舆论导向对社会对互联网对网民产生了极端恶劣的影响,那么造谣袁老去世的假新闻背后,首发媒体公然捏造事实,诋毁我国的国家英雄,在没有确定事件真实性的情况下错误地进行舆论传播和引导是何居心?广大自媒体从业者在没有核实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为了蹭热度、蹭头条,盲目跟风撰写更多不实报道,是否有失新闻从业者的道德底线?是否早已忘却了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生的袁老安危,只想着钱财和利益?这都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和反思。
在这起造谣事件的背后,也正反映了舆论的重大影响,如何正确引导舆论成为了国家和所有国民尤其是媒体从业者尤其重视的问题。广大自媒体和个人在流量钱财的利诱下,不顾新闻从业者的初心,不顾当事者及家人的心理感受,如此下去,我国媒体传播行业的健康势必会不堪设想。因此,各大平台对新闻发布的审核和检查工作一定要全面加强,坚持把检查宣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扩大检查宣传覆盖面,提高检查工作的传播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舆情引导,传递真实新闻,传递检察工作的正能量。【2】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曾言:“一个国家,如果需要不断地靠媒体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媒体在法制不断成熟过程的中,仅仅扮演的是一为记录者,一位传播者。”我们国家政府要加强对媒体传播监督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指导,让更多媒体人、媒体单位加强法律意识,更深刻得领悟和感受到作为传媒工作者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和任务,坚定媒体传播工作者初心,引导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引导公众对一则报道应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在当今,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应用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不再拥有传播价值和占据重要地位,互联网语境下舆论的混杂性和广泛性需要新旧媒体优势互补,联动引导,打通舆论场。传统媒体仍需要发挥其公信力和深度报道能力,及时发声,引导正确的舆论、价值观导向,扼制歪风邪气;新媒体需要发挥其自身海量广泛及时互动等强大优势,利用多种手段扩散主流声音,沟通官民舆论场,与传统媒体共同发力,形成舆论的良性互动。【3】《新闻窗》中对此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努力方向有过阐释: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这里的一切工作,都是为着做人的工作。
做好舆论引导,使舆论不再成为误导人们、蒙蔽人们的毒箭,而成为宣传正确价值观和真相的航帆,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需要着力发力的方向,更是每一位公民尤其是新闻从业者、诸多媒体人所肩负的责任。舆论引导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必须承载无产阶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定的、鲜明的政治立场。【4】列宁指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5】“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也体现了他对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坚持。我们做舆论引导,只有无条件地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将国家的新闻事业、媒体传播和党、人民紧密联结起来,形成强大的传播力量,才能将社会舆论引上正确的方向。舆论引导要坚持强化正面宣传、壮大主流声音的原则。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基本内容,【6】“就是要造成一个有利于稳定局面的舆论环境。”坚持正面宣传,以人民、党和国家的业绩引导人民,把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关注引导到社会发展和生产建设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7】“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这不仅仅是实事求是的需要,更是凝聚人心的需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意味着要对负面问题视而不见,而是探讨用怎样的视角和态度去报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为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引导要坚持引导有度的原则。无论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火候,注重力度和分寸,防止报道的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实现新闻媒体传播的细水长流。舆论引导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舆论引导一切要从人民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势,让正确的意见性信息占领传播渠道,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指出,要【8】“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新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实反映人民意志和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9】“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以上这些都是舆论引导的一些重要原则。
只有把握好舆论引导的原则,同正确进行舆论引导的有效方法结合起来,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挖掘、创造更多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与当下时势和媒体格局的变化结合起来,我国媒体事业的发展以及对舆论引导工作的把握才会细水长流,越流越宽。我国主流媒体、自媒体和越来越多的媒体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在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熏陶感染下、在无数人民的坚定信任下,必将开拓出更具中国特色的传播方式和成果,中国新闻事业和新媒体传播发展,山高水长,来日可期。
参考文献:
【1】法国保·瓦莱里:《混合》
【2】主持人撒贝宁于《开讲啦》谈新闻媒体使命的发言
【3】卢惠民 《新闻窗》|1995年第004期|P.10-139|共5页
【4】《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3页。
【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2页。
【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页。
【7】2016年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作出重要指示
【8】《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页。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4页。
第四篇:新媒体下医院宣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新媒体下医院宣传管理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在网络技术发展多变的形势下,新媒体行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带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各领域都逐渐引入新媒体的大趋势下,文化宣传工作也变得日益丰富。为了有效加强管理,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体系,医院这一特殊的群体也开始加入到了新媒体的运用中,文章着重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医院宣传管理的应对策略。
在网络信息化水平逐渐深入的今天,各行业都开始接受这一新个体的存在,医院也不例外。尤其是新媒体的介入,为医院宣传多样化信息提供了优秀的平台,给医务人员的宣传工作提高了传播效率,使患者更清晰了解医生的素质涵养和主攻方向,以便对号就医,还能明白其医疗水平以及组成机构,供患者参考,选择合适的医院。目前大多数的医院宣传工作方法还很传统和落后,宣传的质量和成效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无法很好体现出医院的各项资源优势。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医疗行业改变原先的宣传模式,能够拓展医院的宣传范围,也给医院形象展示和品牌建设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新媒体在医院宣传管理应用的必要性
新时期下做好宣传管理工作是医院健康发展的根本,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医院发展中逐渐发挥出更为便捷的职能。医院宣传部门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部门,是联系医患关系的纽带,医院通过新媒体形式向职工群众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院内重大决策,并积极广泛收集职工的思想动态进行互动和反馈,引导和鼓励广大职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医院发展的内部凝聚力。同时,科学合理的运用新媒体,有利于表现医院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提高社会竞争力,促进其医学科研技术更好、更快发展。
(一)增加传播途径
与以往的宣传手段相比,新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在以往单调的文字中加入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其形式和内容更为灵活、亲民和多样化。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它能在第一时间把宣传内容更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大众眼前,让人们接收到更优质的宣传信息,从而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合理利用新媒体的同时,应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设立各大健康专题信息栏,给大众传递全面详细的信息内容,借助新媒体和大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相互之间可以无障碍进行沟通,了解群众最基本的身体情况,从而大幅度提升大众对医院的医疗机构及安全性方面的信心,为医院的医学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二)提供舆论指导
新媒体突破了空间和时间局限性,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传播,使大众在浏览信息的过程里不受任何限制,除方便准确掌握医院信息外,新媒体数据分析的特征可以为信息提供舆论指导,通过自身的登录账号,对大众浏览数据时的全面分析整理,及时掌握目标人员的动态,以便医院对自己的宣传中心内容进行变动,建立友好溝通环境。医院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基础,开通更多的微信公众平台、网站、微博、抖音以及远程直播的联合运用,使得讯息传递更为便捷、迅速、范围广,吸引更多受众并提升医患的参与热情,使医院改革与发展成果可以更好地被受众所接受。还能对公众的意愿和建议通过后台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受众所需,化解舆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促进品牌营销
建立自己的品牌营销,在新媒体时代显得至关重要。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途径不会耗费大量成本,大部分的企业机构也大多是通过多媒体进行宣传,导致多媒体传播信息一定程度上有所饱和,有些传播平台还添加了收费项目。医院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经济状况,适当的选择付费手段对信息进行更优质的传播,合理的拒绝网络暴力,及时对劣质信息作出处理,以免损坏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维护和塑造医院良好的医疗品牌,能使自身的医疗信息情况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二、新媒体在医院宣传管理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部分医院的宣传工作都流于形式,没有看清眼下所面临的问题,没有从实际上去解决根本的问题,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一)传统思维模式影响
医院以往的宣传方法仅仅是依靠纸质海报作为宣传,工作人员的宣传工作也不到位,导致宣传效应不是特别好。现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一问题随之得到了解决,医院都建立起了独立的官方网站,开通在线咨询服务,可以及时有效的掌握实时消息,还能借助官网大力的宣传自己的医疗水平及机构,为大多数群众所熟知,因此,网络服务的应用为新媒体的发展也奠定了一定基础,对医院的形象树立以及品牌宣传都起到了帮助作用。
(二)综合人才资源不足
大多数医院都缺乏专业宣传人员开展优质的宣传工作,还有的医院会选择安排文员去做宣传方面的工作,更甚者,一些小型医疗机构直接让医护人员代理这项工作,这样的做法肯定是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如果不能足够重视起来,那形势将会越来越严重。目前医院的工作多种多样,这就要求从事宣传管理工作的人员对这方面的知识有足够充分的了解,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此,拥有全能综合型从业人员,不仅能保证宣传效果的权威性,还能使医院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舆论监督难度增大
当前,虽然不少医院都开通了新媒体的监督通道,但对于大众的自由言论还是缺乏足够地辨别,导致一些同行恶意诽谤损坏医院整体形象,降低医院的信誉度,对医院后期的维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对医院宣传管理提出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思想转变
全媒体时代下,医院不仅要完善宣传营销手段和方式,同时也需要变革传播理念和传播形式。作为医院的管理层,应加强思想建设,面对机遇和所存在的问题,要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受众的人群类别,并根据受众人群不同实施差异化的宣传方式。只有运用较为合适的媒体形式和宣传内容,才能够提高宣传的效果和效率,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二)丰富宣传内容
单一的宣传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没有独特新颖的宣传方式和内容,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大众的浏览兴趣。所以,医院应主动去创新和加强搜集信息的手段,可以从日常的疾病防范入手,用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通过收集群众的反馈信息来为百姓解决身体出现的问题,使医院的基本形象深入人心,建立民众对医疗品牌宣传的关注与信任。
(三)提高专业素养
新形势下,医院宣传人员应巧妙地将新媒体元素融入到传统媒体中,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更要密切游走于各大媒体之间,收集各路信息,还需要良好沟通能力来配合医护人员维护与患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自身的拍照水准,把所遇见的小美好定格下来,作为宣传素材,由此来增加宣传工作的传染力。其次,必须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全能型发展人才,通过引进和现有培养,促其深入了解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特征,从而优化宣传内容,从整体上提高宣传质量。
(四)建立医疗品牌
医院应根据自身优势,完善医疗设备,建立医护团队,本着服务患者的初心,对发布内容的真实性提供保障,立足于真实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在专家的指导下,加大宣传的精準度,避免群众被一些错误信息所蛊惑,为患者进行权威的检查和救助,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
四、结语
综上,对比传统的媒体,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实时丰富的优势且不受任何影响,传播的方式也多样化,为了给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医院和社会要加强人才方面的建设,深入基层,了解患者的心声,建立针对性的多媒体系统,正是由于多媒体的这些特征,使得多媒体的应用也愈加的广泛,不但提升了宣传人员的综合能力,还促进了医院宣传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使医院的稳步发展也有了一定保障。
第五篇:新媒体运用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新媒体运用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当前,我国同时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不少网民对公权力不信任,对社会公正缺乏信心,在很多突发事件或政策讨论中,新媒体成了民意的聚集地。同情弱者,对滥用公权、现有发展模式的批评,这些都成为新媒体语境中普遍的价值共识。综观近年我国社会的重要事件和热点话题,几乎没有一个能完全绕过新媒体。
新媒体的政治参与,使现行的政府运作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形成一定的舆论合力后,还会促生新的舆论方向。如何把握新媒体时代社会治理趋势,将激涌的民意控制在目前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又避免因民意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这将考验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执政智慧。
一、新媒体对舆论工作格局的影响
1.弱化信息把控优势。
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和聚合方式的变革,也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和形态,弱化了社会管理者在信息资源把控方面的优势。新媒体的技术特性不仅模糊和重新界定了过去所谓“主流”、“非主流”和“权威”、“非权威”等概念,还改变了人们评价社会公共话题的参与模式。这种依托于新媒体(主要是网络传播)的公众意见自成体系、自由表达,体现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件讨论的能力大大加强,也使得以往信息不对称传播的方式得到改观。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新媒体帮助公众实现形式权力的突破,初步完成社会权力的再分配。
2.破坏意识形态建构。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利益问题,往往和思想认识问题交织在一起,并通过一定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目前,新媒体开放、多元、交互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难度,传统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凝聚能力下降。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反映到社会心理层面,就是人们排斥和怀疑正统思想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反传统、反主流、反权威的价值取向。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信息“阻隔”功能和强大的网络语境颠覆性,严峻考验着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
3.消解政府权威与公信力。
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互信度,是社会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的重要资本,这种资本需要长期的互动才能累积起来。与传统媒介生态下的舆论监督不同,网络舆论生态因新媒体的存在而使地方政府的“公关管控”存在巨大的风险,突发事件因危及到民众切身利益,普遍会带来舆论的负面反馈,进而推动民众与政府“不自觉对立”。在舆情演变的过程中,各种价值理念、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自由自主、快速无序传播,不仅造成舆论溯源困难,还导致网络事件的变异,给社会管理带来极大的困扰。
4.抬升舆论引导成本。
网络等新媒体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意见表达形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出去或形成舆论强势,满足公众“知情”和“表达”的诉求。如果不能理性引导公众有序合法地表达自己,不仅会大大抬升引导舆论的成本,还将使培育舆论“自我净化”的努力化为乌有。新媒体的出现,要求社会管理者把网络舆论场作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质与量的关系、快与慢的关系,积极考虑民众的接受范围、舆情的承受能力,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上探索网络时代危机应对方式、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二、新媒体管理运用难点及弱点
1.信息甄别。
新媒体(主要是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其虚拟性、交互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性,导致社会事件在传播上的矛盾对立。网上行为理性与非理性倾向相互交织,形成了多种舆论杂合形态。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目前发布信息不需经过严格的审核与核实,这就导致通过网络传播、报道的消息内容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公众面对网络上大量的舆情信息感到困惑、迷惘,造成人们是非观念模糊,舆论导向的控制力减弱,给舆论引导工作增添了难度。
2.利益诉求。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同时,由于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各种利益诉求和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矛盾纠缠在一起,社会管理者对敏感问题处置稍有不当,就有可能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造成大范围的负面影响。
3.社会情绪。
舆情事件传播的速度、规模和方式,不仅取决于事件的社会背景和性质,还与网民群体的认知态度、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密切相关。政府部门对社会情绪的安抚和正面回应,已经成为政府引导舆论,有效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公共事件中,部分群体本来就对社会或单位存在着对抗情绪,他们通过网络发布的偏激、情绪化甚至是煽动性的言论很容易受到关注,引起众多有关因素的卷入,使社会舆情复杂并且难以控制,成为舆论关注的难点,引导处置难度加大。
4.治理理念。
相对开放的舆论格局,使各级党委、政府面临较之以前更为严峻的考验。在一些地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面对舆论格局的新变化,显得很不适应,舆论引导能力明显不足,凸显出执政能力中的“短板”。有些地方政府习惯用排斥社会参与的权力机制,来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政府公共治理的理念和技巧还严重滞后。以什么标准对近年来网络突发事件进行性质界定,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网络突发事件产生机制及传播模式,如何正确地、有效地引领社会舆论,变得难度更大。
5.引导技巧。
面对各类突发事件,一些社会管理者满足于立竿见影的治标功夫,疏于或懒于从治本方面进行“活血化瘀”的疏导,在化解各种显性或隐性的不稳定因素方面存在本末倒置现象。部分领导舆情意识和能力欠缺,对社会舆论中的民声、民意、民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敬畏,不屑于弄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网站和网民社会责任缺失,也不清楚如何从制度设计上强化网络媒体和网民的社会责任,满足于对公众进行生硬的灌输式传播,难以担负引领社会舆论的大任。
6.联动机制。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公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多元信息的制造者与参与者,话语权和发布权的下移使受众也具备了自我议程设置的能力。部分领导在如何构建中央与地方、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机制方面思维僵化,对媒体联动机制缺乏全面的、辩证的认知。不知道怎样把握网络监督的“度”,也不清楚如何把握舆论引导、情绪疏导的时机和火候,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发挥新媒体监督功能、作用之间摇摆不定。
三、如何形成新媒体管理合力?
1.转变管控思维,适应社会需求。
在新媒体营造的舆论感染力作用下,“广场式舆论”更容易推动民众做出简单追随的行为,旧有的管控方式和思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治理需求。新媒体制造着各类信息,引导着社会舆论,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政治取向和行为,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刺激公众的情感反应,进而导致事态失控。新媒体时代是全民提供线索的时代,民众关心并调查政府在做什么,官员遭遇全面监督和直接批评成为一种常态。新媒体的发展将迫使政府部门转变管控思维,认真学习新媒体知识,积极消除新媒体恐惧症,努力避免封堵方法和“鸵鸟”态度。
2.优化治理模式,理顺工作机制。
近年来,公共行政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不断加剧,新媒体催生的公民社会日益壮大,使得传统政府治理模式日益显现出濒临危机的征兆。新媒体以更充分、更快捷的暴露危机的方式给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带来冲击。舆情危机的产生,既因转型社会中的结构性矛盾引发,也因新媒体自身的特点导致。基于当前网络舆情治理的瓶颈,亟待创新社会化、法制化的多元治理模式,只有各个政府行政单位之间理顺工作机制,实现归口管理、专人负责、信息互通、协调联动、综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才能得到及时、高效、合理的应对和解决,舆情应对工作才能跟上新媒体的脚步,才能与网友的情感合拍。
3.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传播秩序。
新媒体的管理,既要考虑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也要兼顾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保障。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新媒体的专门法律,有些间接可依据、可引用的相关法律,但用起来不趁手。因此,可以考虑在完善现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以法律或者行政性法规的形式,建立权责对应的新媒体管理法律体系。在信息聚合与扩散不断提速的新媒体时代,各级政府很有必要理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营造健康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规范传播秩序,加强对舆论的引导。
4.新旧媒体互动,拓展宣导空间。
在很多舆情事件中,互联网等新媒体都在扮演着为大众、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角色。特别是在传统媒体因为种种顾虑而缺席或反应迟钝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充当急先锋的角色,成为网民自发爆料和集结舆论的平台。在新媒体时代,既往的议程设置理论根据现实有所修正,只要选准突破口,新旧媒体相互借力,就可以借助新媒体优势,扩展报道互动新空间,将受众接受信息和接受导向的过程融为一体。社会管理者借助新媒体搭建统一的开放性平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提升了报道价值,又满足受众深层次的需求,将是优化政府治理模式,重构正面舆论的自主性和传播力,通向善治的一剂良药。
新媒体时代,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有效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引导全社会凝心聚力,成为新形势下综合考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善借新媒体之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使全体人民不断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始终保持昂扬精神状态,这是各级领导干部利用好、开发好新媒体政治资源,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的必由之路。(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