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大全)
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财政学》期末考核论文
题目:浅析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学生姓名:李思颖 学号:*** 专业:13会计学 班级:02班 任课教师:钟显龙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财政学》期末考查评卷要求
一、考查内容
在《财政学》的相关知识范围内,以一种跟本课程相关的财政现象或财政问题或财政事件为考察对象,撰写一篇财政学论文。
二、评分细则
(一)A类答卷(优秀等级):
1、题目新颖,中心思想明确,有自己的观点及分析;
2、结构层次清楚,内容充实,有较多的事例或数据、图表作支撑;
3、文章篇幅较大(字数在5000字以上),且行文排版规范;
4、论文重复率低于10%。
(二)B类答卷(良好等级):
1、自拟题目,中心思想明确,有自己的观点及分析;
2、观点正确,结构层次清楚,有一定的案例及事实分析;
3、文章字数在4000字以上,行文排版规范;
4、论文重复率低于20%。
(三)C类答卷(一般等级):
1、自拟题目,有主题思想;
2、内容基本正确,叙述基本清楚;
3、文章字数在3000字以上,行文排版基本规范;
4、论文重复率低于30%。
(四)D类答卷(不及格等级):
1、标题及所回答的问题与试卷考试的要求不相符;
2、观点及内容有明显的错误,或问题讲述不清楚;
3、文章字数太少(在3000字以下),行文排版不规范;
4、论文重复率大于等于30%,或者抄袭他人论文;
5、不按时交卷。
任课老师:钟显龙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社会保险支出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已经占有一定的份额,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随着我国的经济深化改革和人口老龄化比例逐年增长的现象,我国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本篇论文主要分析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并找出优点与不足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还有,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进行剖析。
关键字:养老保险;人口老龄化;“空账”;多层次体系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者姓名:李思颖 任课老师:钟显龙
养老保险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各个保险项目中,养老保险是实施最广泛的一个险种。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使养老保险制度在人们的心里更加重视,同时受益人数也急剧增加。但是,我国在养老保险制度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空账”问题。现在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日益严重,规模也越来越大,埋下的隐患也逐渐暴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规模与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等等,因此,对于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发展情景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体系不够健全,缺乏高效的法律保障
由于养老保险牵涉着国家财政的稳固持续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个人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的成败,必须采取措施来健全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这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因为体系不够健全,所以存在着许多缺陷。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的大部分费用都是由国家和企业在负担着,职工个人缴费的比例并不大。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费用的不断增加,养老保险筹集渠道窄,国家和企业的担子会越来越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1]。
(二)养老保险金的受益人群范围不够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我国目前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在国有企业中实行,城镇区、县以上的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参照执行,区、县以下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城镇个体劳动者均不能享受养老保险金。全民和集体企业中德劳动合同制职工、临时工,以及区县以下集体与私营企业、新的股份制企业和个体劳动者,至今是没有明确的养老保险办法的。这种局限性,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险还需进行改革,也缺失了社会的公平性。
(三)“画地为牢”的单位养老模式,造成企业职工队伍老化,缺乏活力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没有“按劳分配”的说法,仍然是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的那种经济体制模式。统一实行分配,无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收入的多少,均实行单一层次的养老保险待遇,缺乏生机与活力。这种养老模式,容易造成企业中人员懒散,职工队伍趋于老化,缺乏企业应有的活力,对企业的运作,带来了不少隐患。并且,也与现行的市场经济制度不相一致,对控制待遇水平和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有着不利的影响[2]。
(四)养老保险资金流动性弱,“双轨制”不被重视,“空账”问题愈发严重 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养老保险运行机制的改革,我国养老金的筹资模式分为了三种,一种是现收现付制,一种是完全积累制还有另一种是部分积累制。但是,在由现收现付制逐步向部分积累制过渡的过程中,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与支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进程。正是由于存在着缺口,流动性困难,所以地方财政需要用养老保险金的个人账户资金和税收收入来弥补这一资金缺口,所以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就慢慢浮出水面。据了解,2015年我国的养老金空账已达到24859亿元,并且数字有增无减。这种“空账”现象会导致养老保险固态化,因为非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等仍未建立养老保险体制,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不会流动到非国有企业,所以很多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大部分不愿选择到非国有企业去就业[3]。
(五)当前养老保险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在我国,有一项这样的规定,养老保险资金在留足两个月的支付范围以外,应该把所有的养老保险资金用于购买银行储蓄、国债、企业债券、投资,不能将其投入到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然而目前我国养老资金主要用于购买银行储蓄和国家债券,收益是很小的,这样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脚步有点出入,对于实实在在保值、增值养老保险金存在着阻碍。
二、对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弊端提出建议对策
(一)增加渠道去筹集养老保险资金
国际上成功进行养老保险改革的国家,建立了三种支付养老保险的转制成本的主要融资渠道。在我国,基本依赖于国有资产转移来满足养老保险的改革。这种做法显然会欠缺有效性。因为国有企业的规模、数量和质量的有限,还有资本市场吸收的能力和发达程度有待提高,所以我们需要增加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资金,增加养老金的投资回报率,减轻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负担,让经济更好地发展。
(二)积极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增强个人自己投保的意识,加强企业和个人对养老保险的认识、责任与义务。促使养老保险的各个方面都得以发展和完善,并且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保障体系,使得整个保险体系都能实现规范化管理,也为促进个人账户迈向实账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4]。
(三)把个人账户“做实”,解决“空账”问题
应当建立账户独立制,进行独立、专项管理个人账户体系。将个人账户从社会统筹资金中分离出来,可以避免社会统筹要从个人账户中抽取资金的风险。还有可以建立专门、科学的基金管理机构去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记录、运营和管理,从而确保其保值和增值。
(四)寿险公司应在养老保险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寿险公司一直是具有活力与生命力的,如果可以把寿险公司这一队伍充分得投入到养老保险体系之中来,可以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1、寿险公司帮助扩大覆盖人员范围,因为国力也是有限的,加大寿险公司的重要作用,可以让寿险公司填补社会保障的一大空白;
2、寿险公司能够更加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得养老基金作出最恰当的投资组合策略,得到最佳的资本配置和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3、寿险公司的养老基金积累方式比较适合我国未来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符合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方式向基金积累方式改革的趋势,也与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变化相协调。
三、我国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实行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尽快实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方便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跨省区转移机制。如果可以对养老保险建立实行全国统筹制度,就等于消除了地区的局限性,方便于人们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不论职工转移到哪个地区,都可以凭着自己的养老保险金卡进行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从而根本解决了因流动性困难造成的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移的问题。
(二)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基金监管体系
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结构中,必须保证收入与支出相分离,专款专用。并
且应当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监管系统,统一地进行管理。对于基本养老保险,作为政府应该成立独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于企业以及其他保险也应该由政府直属机构进行监管,实行统一集中的监管模式。还有要求专门的人员进行记录、运营和管理养老保险的各项情况[5]。
(三)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因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涉及范围还是很小的,但是可以扩大覆盖面积,适当地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纳入社会养老保险,逐步统一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现制度公平。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年轻劳动力慢慢向城市转移、农村的人口老龄化也在急速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也渐渐淡薄,所以将养老保险覆盖到农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当逐步实施、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和国家扶持为辅、自助互济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合理降低缴费比例
之所以我国养老保险费比例比较高,是因为隐性的债务偿还的问题没有解决。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关于没有任何基金积累“老人”的养老金来源以及“中人”过渡性养老金,只能靠较高的缴费比例去填补。在这么多年来,这种方法一直都存在着缺陷,不是长久之计。从目前的基金状况可以看出,如果不尽快偿还债务,而是继续长期补贴,会导致资金越来越缺乏。若能弥补资金的缺口,降低缴费比例,会吸引到更多的人参加投保,使得基金进行良性循环。
2、要运用科学的、可行的方法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一看到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很多人都想到第一方法就是增加参保人数,但是这种方法是片面的。应当运用保险精算原理,科学地预测未来基金状况,考虑基金的收支平衡,可扩的人数等等多种因素,制定五年以上的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的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计划。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只是单方面地根据当前的基金状况去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6]。
3、政府应当起到推动作用
各项社会保险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实施,包括养老保险,政府是强大的助推力。政府在养老保险工作中,应当具有市场管理的职能,调节服务。树立公民的服务意识,建立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府管理机制。多观察市场变动,提高运行效能,贴
切地遵循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四)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市场化与规范化
因为我国当前就是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因此,社会保障体系应与市场相结合。增大养老保险在整个经济保障体系中的比重,使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中,更多地转变为由全体社会成员主动共同地参与到体系中去。
1、分别成立中央级养老保险基金和地方级养老保险基金。这种划分方式,可以体现各个地方的利益,也体现了公平性。把中央企业的国有资产以及税收收入放入国家养老保险基金中,各个地方的所有企业转移收入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大部分放到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小部分放在国家养老保险基金,以此增强中央转移支付的能力
2、规范中央对地方的养老保险金转移性支付管理。目前,我国养老保险是采用“属地原则”,中央应当明确指定养老保险金的转移支付标准和流程,保证公平、公正和透明[7]。
(五)可以适当地提高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可以在减少人口的同时相应地增加在职人口的数量,降低赡养比例。降低老年的抚养比例,可以有效的减轻养老金发放的沉重压力。但是这个需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虽然说延迟退休可以降低抚养比,但是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提高养老保险费的比例。
(六)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
政府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实行权力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企业为主力,个人为辅力,共同建立企业年金保障。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保障符合条件、自愿参加的全体职工,并根据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制度、人力资源策略、职工贡献程度等因素,探索建立多层次的企业年金保障体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同时也使企业的养老保险更加有活力,流动性更强。
总结:经过以上的分析,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已经有更深的一层理解。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比例上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养老保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但是,我国的养老保险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受益于养老保险的人
群还不是很广泛,局限于国有企业,覆盖面不广,缺乏社会公平性。养老保险体系也不是很健全,法律保障不够强大,筹资的渠道窄,国家和企业担负着很大的筹资角色,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养老保险模式应该有所改革,而不是一味地颁发养老保险金,这样会很容易丧失企业的活力与生机,不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还有更加严峻的是,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暴露了国家的隐性债务的存在,资金的缺口需要去填补。流动性困难,导致国有企业固态化。所以亟需采取相应地措施去把个人账户“做实”了,增强资金的流动性,确保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在将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现实问题,抚养比下降,养老保险肯定会越快越受人们的关注。因此,需要健全与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监管体系,扩宽筹资渠道,增大覆盖面,充分发挥政府的各项职能。让我们的上一代、这一代以及下一代能够享受到“养老保险”带来的春风。
参考文献:
[1]王逸辉.养老基金的若干问题及其法律规范[D].江西财经大学, 2003.[2]程乐华.省级统筹:养老保险走出旧模式的现实选择[J].中国社会保障, 1997(09).[3]弭艳琦.解决养老保险转轨成本的可行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4.[4] 董毅, 冯铭文.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探析[J].管理观察, 2009(16).[5] 尹丽.对构建多层次基金评估体系的设想[J].商场现代化, 2008(33):356-357.[6] 王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运营研究[D].吉林大学, 2012.[7] 李博文.我国社会保障转移支付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15.
第二篇: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推荐)
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 字体大小:大小 sdyght发表于 10-03-26 15:17阅读(362)评论(0)分类:中国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沼气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规模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开展农村沼气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首先,我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许多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需要越来越多的能源,而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十分紧张,并且中央提出农业部门应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不与城市和工业争抢商品能源。其次,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三农”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希望通过向农民提供适厨的农村沼气技术及产品,以减少由于传统民用炊事炉灶效率太低(有些不足10%)而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和眼疾、肺病的高发率。
第三,农业部门认为,包括农村沼气和太阳能、风能、微水电以及省柴节煤炉灶在内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与节能技术及产品不仅可以为农村边远地区的农牧民提供清洁、方便的能源,而且对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都极为有利,是一项有助于扶贫,健康和教育的公益性事业。
第四,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很有限。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将分别于50年、100年和200年内消耗殆尽。另外,由于人们大量使用低效率的用能设备燃烧这些化石能源,结果导致严重的烟尘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我们相信农村沼气建设可以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的有利条件
首先,中央和国务院历届领导对农村沼气的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国的农村沼气建设有一个较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全国人大曾先后在1993年颁布的《农业法》、1997年颁布的《节约能源法》、2005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和《畜牧法》中都明确强调要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同时把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到了《中国21世纪议程》、《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给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稳定的政策支持机制和政策指导。2005年10月,中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在此基础上,农业部制定了《2006年-2010年全国农村
沼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农村户用沼气发展规模达到4000万户和2020年在农村适宜地区基本普及农村沼气的目标。
第三,各级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在过去的5年间,中央政府投入近60亿元专项支持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自2003年以后,中央每年投入10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沼气建设,2006年这一支持力度高达25亿元。这使得我国农村沼气建设在规模上、在技术水平上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第四,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和高效的工作网络。在中央政府中,农业部负责农村沼气的建设与发展,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等。同时,在30个省、1900多个县和8000多个乡镇都设有农村能源办公室和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农村沼气的行政管理、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4万多人。此外,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生产企业也加入到农村沼气的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中来,使得农村沼气技术趋于成熟,相关产品及设备质量得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有所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五,在农村沼气示范推广中,农业部始终注重教育、宣传和培训,不仅编印和出版了许多农村沼气方面的培训教材、宣传手册、电视片和广播节目,而且每年还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许多基层技术员和农民可以从这些培训教材和培训班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沼气综合利用和安全使用知识。通过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现在全国持有“沼气利用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技术员超过15万名。有50多家企业生产沼气配套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套。初步形成县乡沼气推广机构服务到户、沼气生产工承包服务、农民沼气协会自我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
三、农村沼气建设和发展潜力巨大
据有关部门和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猪牛养殖年出栏7亿多头,蛋肉鸡85亿只,而其粪便排放量每年则高达32亿吨,粪便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含量近8000万吨,约为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5倍。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农户还仍然延续着分散养殖的习惯,其中,生猪分散养殖户为1.07亿户,奶牛、肉牛0.18亿户,蛋肉鸡1.17亿户,羊0.28亿户,役畜0.22万户,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全国大约有1.46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而目前已建成的1807万农户只占适宜农户总数的12.4%,其发展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全国规模化养殖场(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约240万处,其中,中型(养殖出栏500-3000头猪单位以上)养殖场约6.5万处,大中型(养殖出栏3000头猪单位以上)约9000处。而这些规模化养殖场都没有建设粪便处理工程,粪便的集中排放对局部环境污染较严重,矛盾较集中,社会影响较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进行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和清洁化的集中治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是最经济、最可行、最现实的选择之路。此外,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也十分丰富,每年的秸秆产量6.5亿吨左右,却有4成以上被废弃或直接烧掉,总体利用效率较低。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亦达到100多万吨,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不仅成为蚊蝇的滋生地,也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目前,在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秸秆生物气化技术取得了突破,通过粉碎、添加生物菌剂,对农作物秸秆进行预处理,3-7日可以进入沼气池进行发酵。现在这项技术已在全国1130多个村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生活有机垃圾作为发酵原料,对已建沼气的农户,即使不再搞养殖,也能使用;对不从事养殖的农户,也能建设沼气,这无疑拓展了农村沼气发展的空间。
四、几点结论
1.农村沼气作为我国农村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及各级政府将会继续并且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尤其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沼气建设将会作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抓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我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不仅具有丰富的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资源,而且农村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在市场,更为农村沼气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舞台。
3.在长期的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研制出一大批成熟、实用的农村沼气技术、产品及装备,培养出众多人才,我国的沼气建设在国际上也已得到公认,我们有能力也愿意将农村沼气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与世界共享,并向需要的国家和地区输出我们的人力资源和适用的技术与产品,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2014-03-19
摘 要: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取得覆盖范围扩大、基金积累额增加等成绩的同时也出现多问题,本文主要根据2005年以来的统计数据,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形成适应不同群体但又相互衔接的制度平台。其中由基本养老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支柱构成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主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主体共同负担。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分析
自国务院2005年底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以下称《规定》)以来,我国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做实个人账户。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1.覆盖范围。随着《决定》的出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都逐渐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来。2006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6%,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1417万人,占全部参保人员7.5%;企业参保人数为16857万人,比上年增长7%,占全部参保人数的90%。截止到2011年末,制度覆盖率增长到79%,农民工参保人数上升到所有参保人员的14.6%,比2006年提高了近七个百分点,上升趋势明显。
2.基金收支以及结余状况。2005年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随着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征缴力度的加大,征缴收入呈显著上升趋势,基金积累迅速增长。200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为5093亿元,基金支出为4040亿元,当年累计结余为4041亿元;截止到2011年底,基金收入比2005年增长231%,基金支出比2005年增长215%,基金结余更是增长382%。
3.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进展情况。我国自1993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长期以名义账户的的形式运行,引致“空账”问题,严重影响制度的健康可持续运行。做实个人账户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首先在辽宁、吉林、山西等11个省试点,后逐渐在全国31个省份建立起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二)企业年金发展状况
作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自2006年下半年开展市场化投资运作以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2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可知,2007年-2012年之间的年平均收益率为8.35%,其中2007年当年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41%,上证综指达到6124点巅峰。截止2012年底,有5.47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惠及1847万职工,基金累计结存达到4821亿元。
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5年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态势良好,覆盖率提高,基金收支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享受到了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
1.覆盖面窄,参保率不高
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要扩大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使得更多劳动者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截止到2011年底,制度覆盖率只达到达到79%,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个人参保率低,到2011年底,其仅占全国28391万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的7.4%。由于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不足,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要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困难。
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财务风险
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使得国家财政和企业承担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养老基金收支缺口每年呈扩大之势。其次,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向部分积累制过渡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从社会统筹账户向个人账户透支的方式来弥补基金缺口,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形成大量转制成本。另外我国还存在资渠道单
一、收益不高、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功能决定了其应该按照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顺序进行投资,为了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国家对其投资运营实施了较为严格、谨慎的数量监管,绝大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
(二)企业年金方面
企业年金制度在国外发展相对比较成型,而在中国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需求和城市就业人口而言,还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基金积累和参与人数,行业、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矛盾仍然存在,多数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和沿海地区。其主要是受我国市场竞争环境缺少公平,国有大中型垄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绝对优势等宏观环境因素制约,大大削弱了很多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三)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方面
由于我国国商业保险还处于发展阶段,居民的风险和保障意识还不够强,而且我国国的税收政策属于先征后免模式,不利于激励劳动者参与这一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
参考文献:
[1]赵少华。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回顾[J].科教文汇。2008
[2]尹建设。浅议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监管体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
[3]张静。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
作者: 张丽云 来源: 《商情》2014年第5期
第四篇: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八十年代初首期国库券的发行拉开了我国建立资本市场的序幕,发展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2.3.资本市场的起步和成长阶段(1981—1985年)。资本市场的形成阶段(1986—1991年)。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一、现状:
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也不长,但是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并表现在多个方面。
1.筹集生产资金。我国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这使得企业在财务上出现了两高一低的现象:即高负债率、高利息率及资产的低回报率。两高一低使企业财务成本偏高。自1990年以来,上市公司共筹集资金2650亿元,其中1140亿元是通过发行B股、H股以及红筹股的方式筹集到的。这些资金扩大了企业的自有资本规模,大大缓解了企业的债务负担,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2.改善企业的经营机制。上市公司在经营机制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已经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任命。上市公司的发展为尚未改制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3.优化资源配置。在审批上市公司的时候,必须考虑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如果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发展前途的,就可予以批准,对于那些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要给予抑制。同时,上市公司配股时,也要考虑到它的投资方向,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有市场,是否有发展前途。另外,最近几年出现的资产重组,也有改善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
4.提高经济效益。从总体上来说,上市公司的业绩比未上市的国有企业有明显的提高。
5.股份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收入。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通讯行业的发展,而通讯行业的发展,也会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
6.加快了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我们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不仅表现在利用资本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也在逐渐向国际上通行的游戏规则靠拢,这为我们今后融入国际市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国家股和法人股由于不能上市流通,只能进行协议转让,而协议转让时的股价很低,有时甚至只值两三块钱。
另外,由于许多公司都进行配股,国家股、法人股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还给市场造成了股市扩容的压力。不少投资者担心一旦政府改变政策,决定让国家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股价就很可能会出现大幅度下跌,造成股市崩盘。所以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成了悬在股东头上的一把剑,但目前让国家股、法人股流通的难度也比较大。
2.股市供求关系不协调。股市刚出现时,由于当时上市的股票很少,而需求很旺,所以有一段时间出现了股价大幅度上升的现象。而现在的股市却相反,利好政策不断,但股市反应冷淡,有时甚至不涨反跌。除了外部环境不太理想,投资者开始不断成熟以外,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股市扩容速度太快,导致供给过多,而需求相对不足。
3.上市公司的素质参差不齐,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微观基础。而这个微观基础不够理想、不够平衡,有些企业相当不错、有些企业还可以,但有些企业就不怎么样,甚至很差。例如ST股票就是那些业绩不好、需要投资者加以特别关注的企业。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在股市继续圈钱甚至弄虚作假。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5.证券公司违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几年尽管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对违规者进行严肃的处理,但违规现象仍然时有出现。
三、发展
1.我们要通过股份公司、资本市场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2.改变筹资结构的需要。
3.分散个人金融资产的需要。
4.发展资本市场是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5、规范、平稳地发展资本市场,放慢上市速度。
第五篇:我国安全玻璃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国安全玻璃现状和发展前景
作者:周志武
我国安全玻璃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 周志武
安全玻璃是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及由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组合加工而成的其它玻璃制品,如安全中空玻璃、防火玻璃、防弹玻璃、防盗玻璃等,安全玻璃主要应用于汽车、火车、船舶、飞机、家电等工业领域以及房屋建筑、家庭装饰等行业,随着建筑、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空间环境要求的提高,安全玻璃由于其优良的安全性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安全玻璃现状
我国安全玻璃生产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后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具有一
定规模安全玻璃生产企业550余家,安全玻璃年生产能力约1.1亿平方米,其中钢化玻璃8500万平方米,夹层玻璃2500万平方米,初步统计2004年钢化玻璃实际产量5327万平米,夹层玻璃实际产量1455万平米。2004年全年安全玻璃出口金额6777.83万美元,同比增长39.33%,进口金额9936.16万美元,同比增长27%。
我国安全玻璃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艺流程、制造设备、材料性能、能源消耗、自动化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但近年来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设备,加强生产和质量管理,行业的总体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中国加入WTO后,加工玻璃的平均进口税率普遍降低。1999年加工玻璃平均税率为20%~25%,到2004年降至10%~15%。虽然对加工玻璃业总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冲击,但面临的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局面。玻璃企业已意识到这一点,都在扩大加工玻璃的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增加产品品种,增强应用开发能力等。安全玻璃主要生产企业除了原有的深圳南玻、上海耀皮、福耀集团、秦皇岛耀华、洛玻集团、汕头金刚、深圳三鑫、浙玻工程、青岛金晶等,最近秦皇岛耀华在沈阳、深圳信义在东莞、深圳南玻在天津、安源股份在萍乡建成各自的综合深加工玻璃生产基地,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钢化玻璃生产方法有物理钢化和化学钢化两种,目前只有十余家企业生产化学钢化玻璃。我国引进钢化玻璃生产线主要有芬兰Tamglass、美国Glasstech等公司约100条
钢化设备,Tamglass公司在天津建立了自己的钢化设备组装生产线,Glasstech公司2004年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国内大多数钢化设备依靠自主开发由洛阳北玻、洛阳兰迪、秦皇岛运通等公司生产,目前市面使用的国产钢化设备约650条。
夹层玻璃的生产方法有两种,即胶片法(干法)和灌浆法(湿法)。
据统计,全国现有夹层玻璃生产线160余条,其中引进线约60条,国产夹层玻璃生产线由辽宁北方、常州锅炉等公司生产。年夹层玻璃生产总能力2500万平米,实际年产量约1455万平米。目前,使用高压釜胶片法生产夹层玻璃的生产线其胶合层大都采用PVB胶片,PVB胶片是上世纪30年代发明的。我国PVB胶片主要依靠进口,日本积水、美国杜邦、美国首诺三大公司PVB胶片以其稳定的质量、优良的服务几乎垄断了我国的进口市场。最近,日本积水公司开创在中国建厂之先河,投资20余亿日元在苏州新建年产4000吨PVB工厂,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2004年我国安全玻璃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安全玻璃法规的实施促进了安全玻璃的应用。
在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的努力下,“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于2003年12月4日正式颁布,并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规定”实施后,安全玻璃产量增长32.5%。
(2)我国自主开发出先进的安全玻璃生产技术和产品,成为行业内的一亮点,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一是洛阳北玻集团2004年初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平无斑”新一代钢化炉,其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生产的加工玻璃以优良的品质备受建筑业人士的欢迎,国家大剧院等重点工程采用“纯平无斑”玻璃幕,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二是由广东金刚自主开发的单片铯钾防火玻璃和防炸弹玻璃由于其优良的防火、防炸性能和良好的透光性能受到专家的好评和用户肯定。三是各种智能玻璃的开发应用丰富了安全玻璃的应用领域。
(3)安全玻璃法规和3C认证制度的全面实施,在一定程度规范安全玻璃的市场,提高了安全玻璃产品质量和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安全玻璃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和3C认证情况
目前,我国部分大型安全玻璃生产企业由于引进了国外先进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手段,其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设备整体装机水平提高较快,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也完全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由于大部分安全玻璃生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人员素质较低,有一定数量的不合格产品充斥着市场,严重影响了安全玻璃的质量信誉和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
2001年12月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建筑、汽车、机车车辆用安全玻璃名列其中。2003年8月1日国家认监委开始对强制性产品认证进行执法监督,我国已有528家企业通过了安全玻璃3C认证。安全玻璃行业通过3C认证,极大地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在3C认证之前,只有前机械部于1995年曾以部门发文的形式要求在新车上必须使用经过认证的安全玻璃,而大量的维修零配汽车玻璃以及建筑用和机车车辆用安全玻璃则没有部门管理,产品质量处于失控状态。3C认证制度实施后,促进了安全玻璃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解决了多年存在的重复检测和重复发证情况,并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提高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据初步统计,通过3C认证的企业总产量占全国汽车玻璃整车配套的99%,占全国汽车玻璃零配维修业的80%,认证过的建筑安全玻璃占全部建筑安全玻璃用量的75%以上,通过3C认证的机车安全玻璃也占使用量的80%以上。国家正在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进行总结和完善,将解决玻璃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发挥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作用。
年份钢化玻璃(万平米)夹层玻璃(万平米)合计(万平米)
***7
***2
增长率38.4%14.8%32.5%
(注:数据来源重点企业调查统计与分析,仅供参考)安全玻璃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和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安全玻璃的使用前景一片光明。
3.1 安全玻璃法规的出台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6年10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35号令发布自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建筑物使用安装安全玻璃》,以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
1999年12月18日广州市建委文件穗建材[1999]434号文发布《关于在建筑物、构筑物中使用建筑安全玻璃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00年6月1日起新建、扩建、改建的各建筑物相关部位,必须使用建筑安全玻璃,不得使用建筑普通玻璃。
2001年1月9日北京市建委北京市规划委京建法[2001]2号《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玻璃使用规定》颁布并实施。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2003年12月4日以发改运行2003]2116号文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的通知》,自2004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施行。2004年5月13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建委、发改委、经委、城市规划局、技术监督局和工商局六部门联合发布了《乌鲁木齐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明确发布日起所有需用玻璃作建材的新建、改建、装修建筑,都必须按规定要求安装使用安全玻璃。
2003年11月4日建设部公告第193号,批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02-2003,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同时废止。
2003年3月28日建设部以建设部第136号公告修订《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13-2003,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原行业标准《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JGJ113-97同时废止。
上述法规、规范的颁布和3C认证制度的实施,确保了相关部位使用安全玻璃。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玻璃协会正在组织制订《建筑深加工玻璃生产、设计、安装、维护和保养技术法规》,该《法规》的制订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安全玻璃等加工玻璃的生产使用,扩大安全玻璃的应用领域。
3.2 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汽车玻璃的需求
与汽车玻璃相关的汽车工业,“十五”期间增速在20%以上,2002年汽车产量325万辆,2003年汽车产量444万辆,2004年达507万辆,2010年可达1000万辆。根据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0年汽车产值占制造业的7%~8%,形成支柱产业,为汽车配套的安全玻璃产品的发展空间,市场前景也会越来越看好。
3.3 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促进多功能安全玻璃的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玻璃不仅仅局限于采光、挡风雨等功能,还应具有一些特殊功能,研制开发功能性安全玻璃是一种必然趋势。单片防火玻璃、防弹玻璃、防盗玻璃,因为具有大规格、透光度高,安全等特点,近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建筑防火安全的需要和全球范围内恐怖袭击的威胁,单片防火玻璃、防弹玻璃的用量将越来越多。
当前,我国安全玻璃产品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主,突出产品“安全、透明、平整”的特点。“纯平无斑”是钢化玻璃发展的方向,其优良的品质备受建筑业人士的欢迎。二是以强化产品功能为主,突出产品“节能、环保、安全、智能”等特色。我国最近研制成功的智能玻璃,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控制可见光和红外线的透光率,还有防反射的镀膜钢化玻璃、防盗隔音玻璃等,这些产品在提高玻璃强度的同时具有防盗、隔音、节能等其它功能。紧随汽车发展趋势,汽车玻璃向个性化、环境友好、舒适驾乘、更安全和防范、易于通讯方向发展。安全玻璃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品种功能的增加都为加工玻璃的市场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时间: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