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1:4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思考

关于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思考

内容摘要;准确意义上的中部地区包括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6个省。古人曰:“得中原者得天下”。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进程中,中部却成为政策和经济的凹地,学者们将其称为“中部塌陷”。在完成了开放东部沿海,西部大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中部的崛起已成为影响中国崛起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中部崛起

在2004年3月份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概念,准确意义上的中部地区包括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6个省。古人曰:“得中原者得天下”。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进程中,中部却成为政策和经济的凹地,学者们将其称为“中部塌陷”。在完成了开放东部沿海,西部大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中部的崛起已成为影响中国崛起的最主要因素。

山西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省份之一,有其特殊的情况:

一、山西与中部其它五省的发展状况比较

山西主要经济指标与中部地区相比位次是:2005年山西省GDP为4121.2亿元,占全国比重2.26%,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五位;人均GDP为1228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14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5%,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289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8%,在中部六省中排第四位;总人口3355万人,就业人口1475万人,总人口就业率44%,比全国平均数低14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排第六位;全社会劳动生产率(GDP/就业人口)为2793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93元,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一位;进出口商品总额为55.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0.39%,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五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0.46%,在中部六省中排第六位;对外经济合作2.2亿美元,占全国比重0.83%,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五位。

从第一产业来看,2005年,我省第一产业占全省GDP的6.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1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排第六位。中部其它五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安徽高5.5个百分点,江西高6.6个百分点,河南高5.1个百分点,湖北高4.1个百分点,湖南高7个百分点。如果从粮、棉、油三种主要农产品分析,2005年,中部六省粮食总产量为15053万吨,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1.1%;油料总产量为1252万吨,占全国油料产量的40.7%;棉花总产量为173.8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的30.5%。但我省贡献份额很低,相应只提供了2.02、0.69、1.81个百分点。

从第二产业来看比重明显偏高,而中部其它五省相对较低,有四个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我省的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6%,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一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7个百分点,中部其它五省,除河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3个百分点外,安徽低5.7个百分点,江西低0.1个百分点,湖北低4.5个百分点,湖南低7.1个百分点。2005年,在我省第二产业内部,工业增加值占到8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82.6%,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又占92.7%,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非常鲜明。其中,原煤产量为5.54亿吨,占全国25.3%;发电量为1273亿千瓦小时,占全国5.14%,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大省。

从第三产业来看中部六省本处于同一水平。2005年,我省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7.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排第四位。安徽、湖北、湖南三省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山西、江西、河南三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但总体差距不大。

二、山西发展政策的基本走向

1、把同东南沿海开展区域性合作作为我省扩大对内开放的重点。中部六省产业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之间没有梯度,合作与交流的空间并不广阔,所以,应该把扩大对内开放的视角定位在与东南沿海经济区的互动与合作上,通过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更新改造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我省经济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同源、同步、同速发展。

2、建立政策共享的发展机制。我省自然条件和矿产分布不同,发展基础也不一样,在政策选择上,必须因地制宜。同中部其它五省相比,我省虽然不是重要的农业省份,但有不少产粮大县,所以中央支持中部农业发展的政策也适用于我省。我省有许多地方是老工业基地,如太原、大同、阳泉,这些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造成了生态破坏、水资源破坏、地表沉陷等,同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相似性,所以适用于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我省还有不少地方与西部的环境类似,如晋西北、太行山北部等,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又适用于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随着2007年高速客运专线的通车,我省同京津地区的地缘关系将进一步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提上议事日程。随着与长三角、珠三角高层互访、部门联络、产业互动的更加频繁,我省的产业发展环境与政策环境也将出现与东部开放政策的趋同化走势,这又适用于中央支持东部的开放政策。

3、建立能源的补偿机制。能源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对象,也是我国计划体制退出最晚的领域,在很长的时间里,煤炭价格久放不开,不少年份存在价格扭曲,销售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特别是能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水资源破坏、生态破坏等并没有计入能源产业的开发成本,我省为能源开发导致的外部不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能源产业必须建立开发与补偿相结合的机制,增加对煤炭开采综合补偿、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和历史欠账的补偿。

4、大力推进城市群的发展。城市群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必由之路。我省相继提出过太旧经济带、大运经济带、太原都市圈等城市群理念。但同中部其它五省相比,我省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2005年,全省共有城市22个,占全国3.3%,其中4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为0,200——400万人口的城市有1个,100——200万人口的城市有1个,50——100万人口的城市有7个,20——50万人口的城市有13个。我省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分别只有一个,不仅缺乏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城市,难以带动和整合区域资源,而且缺乏构成都市圈必需的中小城市群落,难以形成连接整个地区的产业链。

三、发展对策建议

1、把扩大对外开放置于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沿海经济区的互动与合作。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是我国最发达的三个经济区,与我省存在明显的产业梯度,存在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可能性,要注重对三个经济区产业发展的研究,做好产业转移与承接工作。要把长三角、珠三角作为我省最大的合作伙伴,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地区。要注重项目合作,在长三角主要是做好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精品农业、新材料、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在珠三角主要是做好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造纸、医药、汽车等领域的合作。要加快国企改革、改造、改组和产权转让步伐,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必须由中方控股的铁路、民航、大型煤矿、大型电厂等企业外,允许外商对其他国有企业并购和控股,优化法人治理结构,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省内国有骨干企业新上项目要首选合资合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优势企业和优质资产,特别是省政府确定的“三大方阵”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管理,加快产品开发与营销、技术标准、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强与国内大的证券投资机构的合作,推动省内企业境内境外上市融资。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向外商转让股权、产权和在境内外上市,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统一市场、共同法治、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通过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合作,逐步由“中中”合作向“中中外”合作发展,建立起我省对外开放的新体系。

2、围绕十大领域构筑未来产业新框架

要围绕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确定的十个重点产业领域,构筑我省未来发展的产业新框架。我省“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是煤化工、装备制造、材料、旅游、高新技术、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提升改造。建立新的产业框架,要注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要注重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的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传统产业的发展主要放在质的提升,量的扩张放在第二位,要注重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把传统产业的发展同增长方式的转变、生态环境的治理、高新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传统产业的新型化。新的产业是从我省有潜在优势的领域选择出来的,有的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新的产业发展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要注重以开放的思路和精神去发展,要注重同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好的地区去合作。

二是要注重处理好城市集群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关系。要把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在产业集群化的过程中,实现城市集群化。要注重研究和学习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联带和城市群落的发展模式,以产业关联性为纽带,建立城市之间稳定互动的发展关系。要注重国际产业精细化、专业化的趋势,加快产业的细化与集群效应。要在产业细化的过程中,在一些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塑造和发挥能够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的品牌效应。

三是要注重处理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关系。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带有全局意义的支柱产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具有相对优势和绝对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走开放的道路,要特别注重同国内国际的顶级企业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的合作,形成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要注重学习借鉴战略合作伙伴的先进技术、观念,加快吸进、消化与吸收,提升在开放条件下发展产业的能力。

四是要注重处理好我省生产力布局和国内国际产业布局的关系。产业选择与发展要考虑我省的自然资源背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省各地区的发展必须坚持全省一盘棋,组织协调好全省的生产力布局。要注重从全国的角度,做好我省的产业定位与生产力布局,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发挥我省能源基地的作用。要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从国际分工与市场中考虑和谋划生产力布局,逐步减轻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知识贡献率,塑造我省未来发展的新形象。

3、把城市群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是要做好城市群建设的规划。城市群规划是生产力布局的一种反映,要注重全省城市群的规划与布局。城市群建设要同产业紧密关联,在产业布局特别是主导产业布局上,要防止一哄而上,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区域的合理布局。城市群内部要实现产业政策、市场政策的一体化,步调一致,强化分工与合作。不同城市群之间要注重产业的梯度,要保持相应的特色。有条件的城市群要努力纳入国家的规划,在全国的城市布局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是要加快太原及周边大城市的发展。要强化太原市的中心城市功能,在产业发展上逐步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换,把太原建设成为我省未来产业构架的代表。要围绕做大做强太原城市群,进行周边城市的功能设计与配套。要消除共同发展的障碍,实现城市群内部的资源要素的无壁垒、无障碍流动,建立起共同的市场和法治平台。要做好太原与榆次两个城市的对接与发展,形成比较大的产业集群基地和城市群落,形成我省城市群发展的新优势。

三是要注重城市周围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位于城乡结合部,关系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度。县域经济要注重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龙头县。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注重在生产力布局中,与周围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要增强相互之间的纽带关联作用。

4、注重做好中部崛起的“两个政策引领”和“五个政策共享”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我省必须做到两个政策引领和五个政策共享。做好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补偿两个政策引领。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央能源支持政策的基本走向,要在能源新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煤电联合等新型发展机制探索、能源可持续发展新形式研究等方面,成为全国能源产业改革的试验田。除了能源,在铝土、钢铁冶炼等方面,也要注重研究政策走向,做好原材料发展政策的引领。我省是全国污染严重的省份,大气质量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是比较差的,有的地方甚至被评为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在生态环境补偿,特别是煤炭开采造成的水资源破坏补偿、大气污染补偿、煤炭采空区治理等方面,要站在国家的角度,参与政策的研究与制定。

做好五项政策共享。这五项政策分别是枢纽政策、东部老工业基地比照政策、西部大开发比照政策、粮食基地政策和社会事业发展政策。

一是粮食基地的政策共享。要把保护耕地与稳定粮食生产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商品率。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继续安排资金支持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要争取中央财政对我省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要争取中央对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旱作农业的投入。发挥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富余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落实对内资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所得税暂免征收的政策,重点建设一批优质、专用、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深化农村信用社会改革,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枢纽政策的共享。加强同国家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部门的联络,争取从中部地区大的层面上,在我省布局一些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民航等建设,形成同中部其他省份,特别是同京津地区的快捷交通体系。要争取一些大的交通运输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和开发性新线建设,加强现有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及复线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煤运通道,推进铁路站场建设与改造,完善铁路枢纽工程。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及扩容改造,加大省际间公路干线建设和国省道升级改造力度。扩大太原等地机场,增加中小型机场。省内规划的交通运输建设项目,也要争取国家支持,通过努力,把“四塞之地”建设成为四通八达、货通天下的新山西。

三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共享。研究和探索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企业经济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和接续产业,逐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对重点资源枯竭型企业关闭破产、分离办社会职能、职工安置、沉陷区居民搬迁给予支持。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政策,选择太原等地,争取国家在增值税转型、厂办大集体改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支持。

四是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共享。加快我省两区调研,争取国家对山老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实行集中连片开发,增加支援欠发达地区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入,在扶贫开发、金融信贷、建设项目安排、教育卫生事业等方面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执行。

五是发展社会事业的政策共享。要利用好国家对中部地区人才引进的倾斜政策,注重引进高级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要加快人才队伍与东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要落实完善城镇再就业优惠政策,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服务范围,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我省专项转移的支付力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各类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与计划生育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第二篇:构筑中部崛起的文化底蕴

构筑中部崛起的文化底蕴

张艳国

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更表现为一个文化问题。要实现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文化底蕴,培育、弘扬富有特色和时代风貌的人文精神。

一、加快发展必须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人类在同自然相处中所形成的文化总和。这种文化总和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围绕人,一切为了人,一切尊重人。因此,它是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以及表现在这种追求中的自由本质的展现,它在本质上是表现为一种自由的精神———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由此岸世界向彼岸世界的演进;自觉的精神———由自在的状态到自为状态的演化,由自然状态向自觉状态的发展;超越的精神———由现实世界到理想世界的进步,由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升华。人文精神,统摄人类的知识世界。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的发展是以人文精神为底蕴的,因此人类社会才赢得了科技发达、人文昌明、社会进步的美好未来。以人文主义为表现的文艺复兴运动,把人类价值由神本校正为人本,张扬人的个性,宣扬人性,这便成为一种近代以来的普世性文化———人本文化。它关于人的本质、意义、使命、地位、价值和特性等理论和学说,关于人和人的价值的首选取向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资本在驱走神对人的统治后,又给人套上了另外一副枷锁,这就是物对人的统治。马克思就是胸怀深厚的人文精神痛斥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在马克思看来,要打破劳动异化给人们的个性发展带来的异化,必须纠正历史发展的方向,朝着自由人联合体目标行进,“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这样一个真正以人为中心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拥有极其丰富的生产力,并可以将这些生产力合理地组织起来并妥善调配,给一切人带来最大的利益;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并使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的发展。可见,人类历史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积累,昭示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无不深蕴着人文精神的价值原则。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是以人文精神为底蕴的,因此,中国社会才实现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性飞跃,才看到了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光明前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是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以丰厚的人文精神为底蕴,围绕着人,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的妙方,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我们什么时候弘扬人文精神,发展的局面就好,发展的活力就足,发展的思路就新,发展的道路就平坦;反之,就背离了科学的发展观,就要付出代价。从湖北的实际来看,加快湖北发展,促进湖北在中部崛起,必须牢牢立足于人文精神这个文化基础,才可能有大作为、大变化、大起色。加快湖北发展,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是立足于人的现代化,是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现代化,是体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有了这个人文精神的底蕴,湖北的现代化进程一定会顺畅得多,快捷得多。

二、高扬人文精神是全面发展的动力所在促进中部崛起,加快湖北现代化进程,必须充分重视湖北的精神动力支撑体系建设,使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获得必要的动力支持。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还有一个基本观点:经济决定文化。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性质的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加速经济的发展,反动的、落后的、消极的文化妨碍经济的发展。经济支配文化,文化影响经济,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运用人文精神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说,什么时候我们重视人文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强得多,工作局面就容易打开,效果较好;反之,就是另外一种状况和结果。尤其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往往运用文化的资源和助力,文化的进步常常借助经济的形式和机制,这在发达国家表现得尤其明显,特别充分。因此,忽视了文化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就要吃亏上当。这是被反复验证了的真理。为了加快湖北发展,专家提出了若干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湖北发展不够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解放不够。这看起来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开启人文精神不够的深层问题。由谁来打开解放思想的魔方,如何解放思想,用什么标准来评判解放思想的程度等等,都关涉到人文精神是否具备,是否高扬的问题。有了人的主体精神,有了主观能动性,明确了解放思想的目标和意义,就有了勇气、方向和方法,思想的闸门就自然洞开,思想就保持生动活泼、一潭活水的良好局面了。有的认为,湖北虽然有承东启西的枢纽优势,但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是一个根本的弱势。其实,创新能力也属于人的主体范畴,有什么样的观念、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就表现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会从天而降,无所依凭,它总是主体精神和素质的映照和展现。因此,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观照创新能力,似乎更好把脉开药一些。为此,要着重破除一切妨碍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创造作为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旧习惯:一是要破除重物轻人的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再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火车头,高精尖人才是火车头上的驾驶员。一定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运用。二是要破除重科技轻人文的观念。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它们在各自的领域有特定的功用,彼此无法替代。要用科技与人文并重的观念和思想支配自己的头脑,善于借助这两项专门知识观察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三是要破除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在近代社会以及前近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似乎各有自己的轨道,彼此不相通融。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社会生活的一大变革就是经济和文化的各自界限已经打破,日益模糊了此疆彼界。如果经济单打一,不借助文化的作用,很难一展抱负、有大作为。四是要破除重物质轻精神的观念。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一定要坚持好,贯彻好。但是只讲物质待遇,不讲精神品德,漠视人的奉献精神,甚至起码的公益心和责任感,那就可怕了。这样,人就必然掉入见利忘义、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陷阱。讲品格、讲道德、讲风格、讲精神,是人文精神中至纯至美的东西,是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的坚实基础。此外,还必须打破在湖北地域有鲜明特点的官本位意识、尚空谈好争论意识、小富即安意识、小市民和小农习气、内陆意识,等等。

三、培育和弘扬人文精神是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比发达地区,人们对人文精神缺失所造成的对湖北发展的影响已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人家一门心思谋发展的时候,我们一些干部还在没完没了地争部门利益;人家敞开胸怀招商引资的时候,我们却在“关门打狗”;人家在谋划长远发展的时候,我们有些人却还在蝇头小利上锱铢必较;人家已经习惯了市场经济规则,而我们却还流连在计划经济的余温中等、靠、要;抱着国企身份不放,鄙视民营身份;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重视的。前不久,浙江省党政代表团来鄂考察,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浙江现象”的背后,蕴藏着一种深厚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这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浙江人有相当浓厚的经商当老板的意识:有大钱当大老板,有小钱当小老板,没有钱借钱也要当老板,借不到钱到梦中也要当老板。它映现出鲜明的市场意识和企业家精神,这是浙江人四海为家、艰苦创业、永不自满的浙江精神的真实写照,也为我们解开了浙江由资源小省一跃而为经济大省和强省的秘密。湖北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良的人文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荆楚人文精神得到不断升华并传承下来,成为荆楚儿女的精神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如果说,吴越文化培育了陶朱公四海经商的商业精神,在当代浙江汇入浙江精神体系得到发扬光大;那么,我们有理由说,楚文化培育的开拓精神,在当代湖北完全能够汇入湖北精神体系中继承创新,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迎难而上、埋头苦干、追赶先进的中部崛起过程中,有鲜明楚文化特征的人文精神应该受到重视并进行时代性重塑:一是开拓精神。楚国先民有顽强的开拓精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由南方的一个弱小蛮子,发展成为问鼎中原的战国七雄之一,开拓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地上的路,本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指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是一桩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楚人那样的敢闯敢试敢走一条自己道路的精神。开拓,是人文精神中最有张力的因子。二是创新精神。楚国先民有突出的创新精神,习华夏之长技而又善于创新,绝不生搬硬套。因此,在水利工程、技术制造、农业种植、艺术精巧等方面,都有奇思妙想、鬼斧神工之作,领一时之风骚。近代荆楚文化弘扬楚文化的创新精神,在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中,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孙中山先生评价说辛亥首义为再造中华立下了头功。首义文化,主要是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大的发展。振兴武汉的制造业,整合“武”字头产业资源和品牌资源,只有思路创新、体制创新、方法创新才有可能一见成效。激活湖北的人文资源,使之转化成经济优势,也需要创新。创新,是人文精神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三是拼搏精神。楚国先民有着顽强的拼搏精神,“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永不言败,永不服输,永远进击,永不歇脚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高贵的奋斗者的品格。正是有这股顽强的拼搏精神,湖北人民在建国之初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拼搏。尤其是98抗洪精神,鲜明地映现了湖北人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进取精进的拼搏精神,震撼了世界。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社会大发展的机遇面前,我们尤其要培育和弘扬这种拼搏精神。拼搏。是人文精神中最有动力特征的元素。此外,由楚文化孕育而来的团结精神、追赶精神、实干精神也是荆楚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经过时代性创造、提炼、升华,完全可以成为推动湖北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的精神力量。培育和弘扬荆楚人文精神,需要有关方面把这项工作纳入湖北省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格局;把弘扬和培育荆楚人文精神与整合湖北文化资源相结合,努力体现和突出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把弘扬和培育荆楚人文精神作为湖北省思想道德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有关环节。只要长期持续地进行培育和弘扬荆楚人文精神的工作,它一定会为推进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作出突出贡献,结出喜人硕果!(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武汉大学历史系博士后)

第三篇:中部崛起视角下的咸宁市产业结构策略思考

中部崛起视角下的咸宁市产业结构策略思考

摘要:武汉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咸宁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研究和分析咸宁市产业结构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向,对推动咸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咸宁经济;产业发展;问题;建议

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咸宁作为城市圈的一员,进入了全国先试先行的行列,为全市发展迎来了新一轮重大战略机遇。“两型社会”建设内容涵盖面广,需要社会经济各领域统筹兼顾,整体协调推进,但对于咸宁这样一个欠发达的新型中等城市来说,突破点应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因此,探索咸宁“两型社会”产业发展战略更具现实意义

一、咸宁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咸宁市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相对较慢,有如下几个表现:

1.农业内部结构有待更进一步优化。撤地设市以来,咸宁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较好的格局。但是,目前的农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咸宁的茶叶、水果、蔬菜、雷竹等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有一定的优势,但面临着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困扰。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三是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竞争力强的有巨大影响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2、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工业化水平偏低。由于企业规模和市场原因,大多数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技术创新能力差,企业无法在品质、创新等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2007年,咸宁市工业化率为37.43%,比城市圈的39.06%低1.63个百分点,低于黄石、鄂州、仙桃、潜江、武汉,位居第六位。工业化水平低的同时也反映成 宁的劳动生产率低。2007年,咸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人平劳动生产率1 l9648元,比全省的l 38036元低18388元。

3、投资对经济的贡献较低。2007年,咸宁市固定资产投资率48.1 5%,比全省的49.6%低1.5个百分点,四年的平均投资率咸宁比全省低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系数38.1%,比全省的34.6%高3.5个百分点,四年的平均投资系数咸宁比全省低2.4个百分点,即四年问咸宁每百元投资比全省少产出2.4元GDP。

4、支柱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2007年,咸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2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37亿元,平均每个企业工业增加值1490万元,比全省每个企业的31 16万元少1626万元。同时咸宁市最大的支柱产业纺织业增加值1 1亿元,只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 3%,支柱作用不显著。咸宁市企业规模偏小,支柱作用不显著,使咸宁市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5、支柱产业发展滞缓。咸宁市的工业支柱产业从九十年代以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造 业、金属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为支柱产业,到2007年纺织业仍是第一支柱产业。与同时代的全国的工业支柱产业比,差距较大。全国制造业中各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纺织业由过去第一位下降到第六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一位。说明咸宁的新产业、新产品增长缓慢,是咸宁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

6、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 左右,而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40%之间。2008年咸宁第三产值122.03亿元,所占比重才34%,反映出咸宁服务业发展缓慢,也反映了咸宁市城市化水平、城市服务水平较低。

二、加快威宁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咸宁在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中产业发展应遵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立足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突出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思路。突出先行先试,注重改造提升,做强传统优势 产业;突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新兴、高端产业;突出产业协作配套,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

1、解放思想,加快政府服务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今天,市场是经济的主体,产业结构优化依赖市场优化。所以,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组织方式上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树立大发展的意识,建立创 新的开放体制,只要是有利咸宁发展、有利市场主体和民生发展的就应鼓励,鼓励全民创业。其次加快政府服务职能转变。下大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克服本位主义、部门主义,治理不作为和慢作为,建立政府服务市场制度,服务各种经济发展,壮大咸宁经济实力,达到 加快发展的目的。再次要大力优化环境。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要健全和先善服务机制,强化监督机制,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拓宽投资、融资和引资渠道。建立公平、平等的市场体制,提高市场信用,建立一站式服务或办理各种手续服务部,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2、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咸宁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七成,没有农村的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咸宁的现代化。要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科学规划咸宁农业经济带。把发展安全农、、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示范模式,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贮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建设标准化体系,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通过发展,基本形成基地设施现代化、生产技术高新化、生产过程标准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农业功能多样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3、积极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1)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从目前咸宁的现状来看,产业集群化程度还比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分工协作不紧密、产业链不够长的问题还十分突出。要围绕电力能源、苎麻纺织、森工造纸、冶金建材、机电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在支持龙头企业

做大做强的同时,以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规模的扩张为目标,提升产业结构,壮大产业集群。

(2)实施“产业两型化”,精心培育新兴产业。“产业两型化”是指对现行产业实施“两型”化改造,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技术工艺升级、生产环节补充和产业布局调整,促使企业及相应地区的资源节约和污染治理达到相应的预设标准。加快优势资产向重点企业集团和 战略产品流动,促进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实现低成本跨越式扩张,壮大优势企业规模,着力培育一批主业优势明显、产品科技含量高、利税贡献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3)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资源开发为重点,以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依托,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优化项目布局,推进产业园区化、规模化,增强园区吸引力和辐射力。要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产业链的组织方式、市场经济的运作方法,办好一批各具特色 的工业园区。要按专业立园、特色立园的思路,在做大规模、增强实力、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咸宁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动咸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加快实现新形势下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两个转变,即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综合环境优势转变,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各项服务。

(4)加快市区工业发展步伐,强化项目带动战略。集中精力发展市区(市直、咸安区、开发区)工业,注重发挥市区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龙头拉动作用。两型试验区的产业项目建设,总体上要以“两型” 产业为轴心,重点谋划一批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要建立完善咸宁“两型社会”建设重大项目库。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等重点,继续策划和包装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优化产业项目布局;根据产业升级的方向,多上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项目,优化区域布局。

(5)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经济、民营工业经济。坚持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力争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比重达到90% 以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从财政、金融、能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等方面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4、全面提升第三产业的质量和水平。

(1)发挥区位优势,做大现代物流业。咸宁地处长江中游地区,长江境内里程126公里,目前还没有深水码头,制约沿江经济发展。一是要加快沿江的开发和产业布局,促进码头经济和沿江经济的发展,辐射内陆经济发展。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构筑以三重配送圈 组成的鄂南商贸物流网络、构筑以鄂南为中心、辐射湘鄂赣的区域性农副产品中转批发中心和重要农产品集散地。

(2)提升城市品位,做大旅游业。加快中心城区和城镇建设配套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城同创” 活动,以城市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突破性的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和旅游

资源,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娱乐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形成特色和规模,加快各种旅游资源的椎介,逐步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努力推进咸宁向旅游强市发展。

(3)大力发展金融业。要加快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以完善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为重点,发展壮大商业银行;逐步将农村信用社改制成农村金融企业,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要在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创造企业与银信部门沟通和协调的平台。参考文献: [l] 赵昔平.我国吸收外资的产业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9期.[2] 袁宏.札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期.

第四篇:在逆境中崛起

在逆境中崛起

在人生的长河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遇到逆境——困难和挫折,它有可能使 你痛苦迷茫。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逆境呢?让我们看看当代‘保尔’——张海迪是怎样回答的吧。

张海迪是一位高位截瘫的伟大女性,她自幼换了脊髓血管瘤,先后动了四次大手术,她不但受着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而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但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在逆境中昂起了头。

再看古今中外,凡大有作为的人,大多经过人生的逆境。上至战国时期的屈原,西汉的司马迁;下至今天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不都是在逆境中崛起的吗?

谁没有过软弱,消沉的时刻呢?保尔想到过自杀,就连鲁迅先生也曾徘徊过„„然而,他们最终选择了奋进的道路,在逆境中能自强不息,考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软弱,抛掉了气馁,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从零做起,终于取得了成功。

巴尔扎克说得好:“挫折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则是一个前进的结石。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如果一个人在逆境中沉沦了,那他无非是个蠢才;但倘若他在挫折面前奋发有为了,那他就是生活的强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帆风顺的生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郭沫若先生说过:“一个人总要有些逆境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消沉下去的。”在人类历史上有成就的伟业者,往往不是那些幸福之神的宠儿,反而是那些发愤图强遭遇不幸而又矢志不渝的人。“自古英雄多磨难”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只有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才能变痛苦为快乐。只有意志坚强经得起生活考验的人,才是战胜挫折的勇士,方可进入成功的殿堂。-

如果你遇到逆境,挫折,请你记住鲁迅的话吧:“伟大的人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在这样的人面前,挫折给予了我们前进的结石;给予了我们面朝大海的希望;给予了我们在逆境中崛起的永恒光辉!

第五篇:在逆境中崛起

在逆境中崛起 于前进中超越

--------永年县第八中学发展纪实

永年县第八中学自56年建校,至今已走过55年,有着悠久的建校史。学校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1322名。全体教职工以踏实的教风,奉献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干劲闻名于永年,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曾一度在县直初中名列前茅,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学生。2002年中考名列全县第一,培养了中考状元李帅领,英语单科状元王耀珍。自划片招生以来,大量优秀生外流,生源出现危机,成绩一度下滑,学校健康发展陷入困境。但八中人并没有消沉,而是静下心来思索,谋求八中二次腾飞大计。从2010年5月起,八中人开始振奋精神,凝聚合力,立足高远,科学管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干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到位了,跑堂生少了,以校为家的多了;工作敷衍、抱怨的少了,静下心钻研业务的多了;传统的教学思想消失了,先进的新课改意识增强了;教师满堂灌的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多了;不遵守纪律的少了,优良生增多了;学校脏乱差的现象没有了,校园美丽整洁有序了;教学设备一穷二白的历史结束了,先进的教学设施配备齐了;社会不良舆论消失了,对学校的巨变赞许的多了。2010至2011学年陆续被评为安全校园、人大评议先进单位、督导评估先进单位,并授予中考成绩优秀奖、教学成绩进步奖。

一、高度统一思想,强化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做到解放思想、脚踏实地、立足高远,抓好教育教学各个细节。

1、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一年来,我们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教育理念,围绕“敬业、奉献、求实、创新、勤学、善思、惜时、笃志”的学校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成绩优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学生。

2、培树主人翁意识,增强荣辱观念。为了彻底扭转以往不良教风、学风,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必须从全体师生灵魂深处入手,剖析问题实质之所在。首先,从领导干部抓起,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统一了思想,下定了决心,誓把八中经营好,打造东部名校,实现学校二次腾飞。学校相继召开了创建名校誓师大会、永年八中思想作风整顿大会,大会肯定了过来成绩,揭摆了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大力倡导全体教职工要提高认识,将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只是当做职业,更要当做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要有荣辱意识,要有忧患意识;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校荣我荣,校耻我耻。进而分别召开了年级组会议、备课组长会、全体学生会,并在校园、大街悬挂大幅激励性标语,鼓舞师生斗志。全体教职工思想得到统一,普遍认为,与其浑浑噩噩,不如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在2010年秋季招生中,不服输的八中人牺牲了休息时间,冒酷暑,深入到小学、到学生家中做工作,真可谓“磨破嘴,跑断腿”,出奇的招收了805名学生。事实说明,只有不敢想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付出,定有回报。这更坚定了全体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工作热情再度高涨。

3、“火车跑得快,全仗车头带”,一个团结务实、锐意进取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为此,学校根据中层领导干部的特长进行了轮岗,并充实了部分处室的力量,加大了教育教学管理力度。为了使全体教职工各尽其才,学校进行了全员竞岗,优化组合,评定成绩以团队为基准,培养团队作战意识。对中层领导、班主任、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连续两次成绩位于最后一名的免除职务,安排到工勤岗位工作。

4、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家长。为此,学校在不同阶段召开了七年级新生家长联谊会、全体学生家长联谊会,会上我们客观阐述了学校、家庭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并号召每个家长要时时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工作,以达到孩子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目的。联谊会上,家长也给学校提出了一个个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二、立足课堂改革,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观念先进、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教职工99名,其中专任教师85名,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85名,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60人。现有部分教师正在准备考研,8名教师正在进修本科学历。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校特别重视对教师的业务培训,自去年暑假至现在共安排820人次到上海、江苏、邯郸、邱县、名关参加各类学习、研讨、听课等活动。教科研室每周安排教师不少于3个小时的教研、学习时间,并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教师授课水平、课堂效率有了大的提高。全体教师积极尝试新教法,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在“白云杯”尝试教学比武中王雨果、刘丽、郭先霞、赵社增、王海波、尹社方、门胜强、毕敬等均取得优异成绩。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校教导处成功组织了教师基本功大赛,全面考察了教师的普通话、粉笔字、简笔画;这一活动激发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热情。

三、加大教育投入,创设良好环境

2010年,学校投资80余万元,维修了学校餐厅、门楼,建造板房300平方米,建自行车棚一个,购置课桌凳500套,购买学生用床100套,更换门窗80个,硬化地面5000平方米,粉刷室内外墙壁15000余平方米,学生公寓安装摇头电扇80台。学校投资2万余元更新了办公设备,购置了速印机、打印复印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各一台。为营造育人环境,学校投资6万余元建造了读书广场,并竖起了促人奋进的“书山有路”雕塑;进行了绿化、美化,红色的墙体使学校显得和谐统一,宣传图版展示了学校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巨幅国画为学校平添了几分意蕴,一株株樱花树、核桃树、白杨树为学校注入了活力。为了提升我校办学档次,县教育局为我校配备了高标准计算机室、多媒体室、理化生仪器室、实验室,音体美专室、图书室。2011年投资28万余元购置了大型饮水处理设备4台,每个教室安装了两台饮水机,让师生喝上了纯净水。学校为便于教师查阅资料、共享资源,2011年校园安装了光纤,实现了每台电脑都能上网。学校为搞好宣传报道,活跃校园气氛,投资3万余元配备了校园广播系统。同时为教师订购教学参考用书,教学辅助用书、教育报刊、教具、挂图、磁带、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等资料,满足了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四、抓实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成绩

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抓好教学工作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①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全力推进尝试教学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课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目标,实施期中、期末评比办法,将评比结果做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②狠抓教学常规中的五个环节。a、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个学期初我校都要组织教师对如何备课,进行一次学习和培训,要求教师严格把握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广泛搜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各学科要渗透尝试教学思想,多备教法与学法,变教案为教学设计,体现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行每学期四次定量评价。b、抓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批改体现着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对学生的客观评价,为使课堂教学成果能得到必要的巩固和补充,学校对作业批改采取不定期的抽查和量化打分;c、抓课堂,学校在上课这个环节上除随时进行检查外,领导随机听课,并按制度积极开展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d、抓指导,学校领导不论是听课还是对教师进行业务检查,对教师必须有面对面的交流,提出指导性意见,促使教师改进和提高。e、抓好反馈,每周各年级要完成一套试卷,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3、做好培优促差工作,实行分层次教学,让优良生吃饱,让学困生吃好;成立特长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各类学生学有所长。

4、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激发学生求知欲,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召开了期中期末总结表彰会、学习经验交流会、中考备考会、中考冲刺会、成绩分析会,通过以上会议,学生对学习有了更新的认识,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有了大的提高。各年级成绩都有了大的提高,及格生、优良生人数显著增长。尤其是七年级,在2010年年终考试中,数学、英语学科名列县直中学前茅,优秀生敢与一实、五实相比美;在2011年上半年期中考试中,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摆脱了落后的状态。

我们永年八中人深信,有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定会有大的进步,我校办学条件会进一步改善,我校教师整体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我校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我校将成为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东部名校。一个全新的永年八中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下载关于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苦难中崛起

    在苦难中崛起 淡淡的云载托着我无限的遐思,其中也有对读书的渴望。品一本好书,像是交了一位益友,又像是和高尚的人交流,让你我的精神与灵魂都会得到启迪和升华。正如这本余华的......

    在“强势”中崛起

    引文:5月18日,随着住宅区6#楼完成最后一罐混凝土浇筑,实现了50.4万平方米的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这一天,距离莆田万达广场2011年7月6日正式开工奠基仅仅有10个月,距离万达集团既定的......

    中部崛起要增强六种意识

    文章标题:中部崛起要增强六种意识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的目标,需要增强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协调意识、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中部各省存在着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考察名校体会:附中成就,教育在中部崛起(推荐)

    考察名校体会:附中成就,教育在中部崛起在附中学习的几天,震惊了我们的神经,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从来没想到中学居然可以这么办学,从来没想到附中学生的素质是如此之高。当我们的其他......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与中部经济崛起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与中部经济崛起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060);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资助项目(wh2004014)内容摘要: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是解决......

    中部崛起·招商引资联盟合作协议合同

    中部崛起·招商引资联盟协议书中部崛起·招商引资战略联盟协议书中国工业地产协会(甲方): 协会登记证编号: 母 公 司 名 称: 母 公 司 注 册 号: 组织机构代码证号: 地址: 法定代......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崛起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崛起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的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文明大国。在不久前,我们的国家刚刚举......

    大国崛起中的周边战略(共5篇)

    大国崛起中的周边战略 ——当前我国形势及其应对 梁银婷 设计学院 10室内设计 学号:10250045 “地大物博”是我国的地域特点,周边与俄罗斯,日本,印度,韩国相邻,他们都具有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