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1:0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

第一篇: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

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

——写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出台之际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孙霄兵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学校制度,其中明确要求学校完善治理结构,“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为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促进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教育部在长期、广泛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以及与中华全国总工会深入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教育部2011年11月9日第34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商中华全国总工会同意后,于2011年12月8日以教育部第32号令发布,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的制定颁布,是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推动学校民主管理和促进学校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必将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规定》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加强学校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学校领导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进展。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在加强宏观指导的同时,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并要求“建立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同年,教育部、原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制定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并予以实施。《暂行条例》实施以来,促进了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带动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进程。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1998年《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作为高校

治理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要按照《高等教育法》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有利于学校领导体制和治理结构的完善。

《规定》对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功能和地位进行了准确定位。按照现行《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的规定,在学校管理体制中,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规定》对此予以明确规定:“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这是在学校领导体制框架内对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基本定位。这样,学校的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更加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规定》的颁布实施有利于贯彻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是法律赋予教师的基本权利,也是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内容。教师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他们的智慧和热情;有利于克服学校内部的行政化倾向,保证学校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科学发展。《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另外,《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也都有相关规定。教育法律关于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规定,为学校推进民主管理的形式、路径、范围等指明了

方向,但规定相对比较原则。1985年发布的《暂行条例》,限于高等教育领域,与《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的规定不能完全契合配套。一些地方根据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制定了相关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只适用于一定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并且大多只是专门规范高等教育或者基础教育阶段。

新的《规定》扩大了适用范围,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公办的幼儿园和各级各类学校”,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参照本规定执行”。同时,把法律法规中对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力进行了强调和细化,使其更具操作性。《规定》第七条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规定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八项职权。第一至第三项规定,对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第四项规定,讨论通过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聘任、考核、奖惩、福利和校内分配的原则、办法等。第五项规定,审议上一届(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办理情况报告。第六项规定,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和安排评议学校领导干部。第七项规定了日常的民主参与和监督。第八项为兜底条款,即讨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以及学校与其工会商定的其他事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规定》强化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职能。对于如何监督各类学校校内权力运行,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对于学校的重大决策,需要加强内部监督。对此,《规定》在“职权”这一章里提出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多种方式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同时在本章第八条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全面听取教职工代表大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吸收采纳;不能吸收采纳的,应当做出说明。”第十三条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享有的权利中规定了代表有权“提出提案并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询问和监督。”《规定》的这些制度安排,有利于全面实施法律,对于新时期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全面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规定》的颁布实施有利于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进一步

加强学校法制建设

1980年,党中央批准在部分高校和中小学开展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试点工作。1985年,教育部和原中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了《暂行条例》。经过30年的探索与实践,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组织形式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制度建设发展很快,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与做法。实践证明,实施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教职工主人翁作用,有利于集中教职工智慧、加强学校民主科学决策,有利于统一全校认识、凝聚全校力量,有利于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实现公平公正,有利于协调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学校的难点、热点问题,也有利于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但是,由于各地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推进程度不平衡;在教育系统内部,不同教育阶段学校的民主进程也不平衡。尽管法律有规定,政策有要求,有的学校领导仍然不够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不规范,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渠道不通畅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面临学校民主管理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26年前制定的《暂行条例》已经不能适应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因此,总结30年来实施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将成熟的政策与成功的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制定《规定》取代《暂行条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规定》厘清了相关法律关系,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重大问题制度化,为各地各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一是明确了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人数界限和教职工代表的比例。关于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数界限,在征求意见中很受关注。原拟规定以50人为界作为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教职工大会的分水岭。但在征求意见中有的学校提出,实践中中小学七八十人的学校很多,若规定50人以上的学校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利于

中小学校推进民主进程。经征求全国总工会方面意见,《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有教职工80人以上的学校,应当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足80人的学校,建立由全校教职工直接参加的教职工大会制度。”这样的规定,使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学学校,可不再选举产生教职工代表而建立由全体教职工直接参加的教职工大会制度,便于教职工更加广泛地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对此,《规定》还特别做出规定:“教职工大会制度的性质、领导关系、组织制度、运行规则等,与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相同。”关于教职工代表占全体教职工的比例问题,鉴于各地、各校情况千差万别,《规定》没有统一规定比例,而是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其实际情况与需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对此,《规定》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由地方省级教育等有关部门确定;地方省级教育等部门没有确定的,由学校自主确定。

二是明确了可以设立二级教代会。有的学校特别是有的高等学校规模大、管理层级多、教职工人数多,为了很好地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院系一级可以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对此,《规定》第十五条第二、三款规定:“规模较大的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其内部单位可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者教职工大会制度,在该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

三是明确了可以设立执行委员会。《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教职工代表大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在教职工代表中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考虑到各地各校情况千差万别,对此并没有做出强制性的要求,而是授权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自主决定是否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了执行委员会的,在教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由执行委员会牵头协商处理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二十四条),并根据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授权,承担教代会的筹备等工作职责(第二十六条)。

四是明确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教职工代表大会本身没有下属的常设工作机构,但它又需要有相应的工作机构保障其职权的顺利行使。1985年《暂行条例》规定:“学校工会委员会承担教代会

工作机构的任务”,根据该条例规定,在实践当中,学校工会成为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同时参照《工会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关于“国有企业的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的规定,《规定》第二十五条进一步明确:“学校工会为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并在第二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为学校工会承担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职责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

《规定》为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教育部门和工会要紧密联系、勤于沟通、相互支持、互相配合,把握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发展方向,指导、监督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鼓励学校有利于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探索创新,鼓励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希望学校依据《规定》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按照组织规则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形成制度,形成校风,切实行使《规定》赋予的各项职权,促进学校民主决策和科学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

第二篇:实施四项举措扎实推进制度建设

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专题(18)

郑州市白庙劳教所 2011年7月18日

郑州市白庙劳教所实施四项举措

扎实推进制度建设

按照省局《全省劳教(戒毒)系统规范化管理年实施阶段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郑州市白庙劳教所行动迅速,务求实效,制定了所规范化管理阶段性工作安排,通过四个步骤扎实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在全所掀起规范化管理活动新高潮。

一是清理规范规章制度。该所把规范制度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根据活动中八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按照部门职责,对原有规章制度逐一梳理、学习,提出修订完善意见和建议。

二是学习领会规章制度。该所建立了规章制度审核、循环改进机制,对以前的制度常“回头看”,及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利用各种教育活动组织警察职工学习规章 制度,深刻领会规章制度。

三是贯彻落实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严、细、快、新、实”的执行理念。养成职业习惯,融入工作实际,照章办事,令行禁止。严格督办、考核、奖惩。

四是增强警察执行能力。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保证。该所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以岗位职责为取向、以能力提升为重点,实行差别化培训和岗位职业教育,坚持做好“大讲堂”、“小培训”等多种形式教育活动。

该所将规范化管理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起“思想教育有效、制度措施完善、执行责任明确、监督检查到位、责任追究严格”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规范化管理年活动中的制度建设。

第三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我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及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实现我校工作制度建设的飞跃发展的奋斗目标,现将我校工作制度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度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在区教育局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制度建设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强责任、转心态、变作风”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全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营造了认真负责、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规范了教育教学工作行为。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及时成立了以校长、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负责人为成员的制度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步骤。三是对开展制度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从增强责任心、推进制度建设、完善机制和加大问责等方面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领导小组对我校各项制度进行认真整理和登记,对原有的不适应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结合当前工作的发展形势,从新制定了师德师风、教学工作、安全、体育、卫生、校本教研、教育培训、实验室、图书室、后勤保障、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力求切实可行。在各项制度的修改完善工作中,涉及到人事、财务、师德师风等各方面,本着适用、可行的原则,共建立健全了九大项、80小项的工作制度。并且做到重点制度上墙,组织教师利用业务学习等相关时段进行集中学习,以求人人负责,做到心中有数。

(三)切实做好立卷归档工作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校委会的指导下,领导小组对各项制度作了立卷归档,便于制度的废、改、立和落实查询。

二、存在不足及下步工作意见

(一)存在不足

通过近段时间的工作,在制度建设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一是个别负责人对开展制度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那只是文字材料,没有得到充分认真的思想态度上的高度重视。二是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还不够,检查、反馈、整改等工作中存在缺失。

(二)下步工作意见 一是要继续贯彻落实相关文件方针的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校各项制度。坚持责任与作风并重,以制度促规范,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加大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做到责任与义务运行到哪里,制度就约束到哪里。二是要坚持制度的落实,经常性、阶段性总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健全和完善一些不成熟的制度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第四篇: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模版)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2012-03-23 10:13:57 正值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发表重要讲话之际,围绕“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主题,我们在宜宾学院召开第三届高校管理者论坛。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我国高校治理结构的变革,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更好地认识和推动解决这一问题,应把握好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形势背景、功能定位和基本原则等问题。

一、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形势背景

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还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须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胡锦涛同志在4月24日召开的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我体会,就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来说,“十二五”时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着力点:一是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二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学;三是要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和办学模式,提高学校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以上三个方面,体现了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即提高质量、打造特色、内涵发展,最终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科学发展任务,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结构,加强大学章程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二十次高校咨询会上也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形成新型的高校内部治理关系;要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探索高校理事会制度和内部治理结构,建立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做了明确的部署和安排,关于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试点任务,比如: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等。之后,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试点工作会议,组织交流了试点方案,对试点工作做出了深入部署。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包括试点高校在内的全国其他高校,都在认真总结办学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探索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问题,初步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二、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功能定位 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现代大学制度的提出和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关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起点,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如果象有些学者所认为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从德国的柏林大学开始,那么迄今已经有2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历史。直到今天,国内外的高校和学者仍在不断对完善现代大学制度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这说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话题。对我国高校来说,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更是有其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内涵非常丰富,我认为其中有两条特别重要: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高校的领导;二是必须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独具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对实现我国高校新时期的科学发展目标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方向起着引领作用。一所高校的制度安排,往往凝聚和反映着学校内在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等核心价值。因此,高校制度设计的理念、策略和思路,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在反映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学校核心价值的同时,也反映着我国高校应当坚持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是对实现高校的建设和发展目标起着保障作用。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高校各项基本功能和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在这方面更应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是对高校的办学行为起着规范作用。国家进一步下放办学自主权,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在国家权力下放后,学校的自我约束就变得特别重要。高校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对在办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能够发挥有效的自我监督和防范约束作用。

三、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应注意把握几个原则问题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既是一个需要深入研讨的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实践推动的迫切现实问题;它既要反映高校作为学术组织所共有的基本属性,也要体现不同国家的国情特征。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就更是如此。关于如何深入探讨和有效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我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问题:

一是研究和推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以坚持党和国家根本制度为前提。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但它同时也植根于一个国家的宏观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反映该国的国情,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从自身的国情出发。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要以此为前提,研究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规律及其自身的价值和功能,使现代大学制度在我国土壤上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二是要将推进大学制度的改革创新与继承优良传统相结合。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而改革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我们要锐意改革,着力排除制约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障碍。另一方面,还应看到,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伟大成就,是与国家宏观政策推动和大学制度创新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总结多年来各高校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形成的优良传统,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三是要将党和国家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宏观政策要求和高校校情相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这是全国各高校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行动指南。但是,不同层次、类型、区域和发展水平的高校,它的文化基础、制度传统和现实条件不尽相同,不可能实行统一模式的现代大学制度。各高校应以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从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出发,逐步探索和完善各具特色的大学治理结构。

四是既要借鉴国外大学制度建设经验,又要努力创造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特色。许多国外著名高校积累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我们一定要深刻把握中国的国情,正视我国制度环境的特点,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之路。

第五篇:黔南州以重大举措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

黔南州以重大举措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

黔南州科技局供稿:黔南在全州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以来,结合承担的省科技厅“黔南州‘一县一业’科技特派员促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重大专项,在省科技厅的直接指导下,在州、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由于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各项工作开展顺利,项目实施情况较好。目前,全州12个县(市)已全部被省科技厅列为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县。2007年,全州共选派科技特派员356人,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44项,各级财政安排科技特派员专项工作经费共计170.5万元,由科技特派员创办的协会或合作社达到42个,创办公司32个,已开展各种层次的进村指导和培训2406次,推广新技术151项,引进新品种159个,开展各类培训班1043期,培训科技特派员、农民89226人次,发放各种培训、科普资料173179份,试点县带动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41.3元,增幅达到18.29%。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对提高乡镇农业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黔南党发(2006)28号]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它摆到重要位置,对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分类指导,大力推动,常抓不懈。中共黔南州委办公室、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已印发了《黔南州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黔南州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黔南党发(2006)15号],明确了机构及职责、人员选派和任务、科技特派员管理、保障措施。按[黔南党发(2006)15号]文件要求,州科特派办公室制定了《黔南州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配套制定了系列的规范措施,细化了科技特派员的选派、管理和考核奖惩等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人,提高工作效率。中共黔南州委办公室、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已成立了以州政府州长为组长,州委副书记、州委组织部部长、州政府分管副州长为副组长,州政府办、州委组织部、州人事局、州编委办、州农办、州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黔南州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黔南委办字(2007)65号]。由州委组织部、州科技局、人事局、州农办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开展工作,管理、选派工作已全面开展,相应的管理办法陆续出台。

全州11县(市)均由党委、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 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市)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并由科特办制定相应的办法措施。平塘县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已通过县长办公会,正报请县委常委会研究。

根据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省科技厅“黔南州‘一县一业’科技特派员促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重大专项的实施,在今年我州“3.18”重大科技活动日期间,由州人民政府聘请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的刘作易、李桂莲、樊卫国等十二名专家为黔南州首席科技特派员[黔南府发(2007)10号],并与专家们达成了科技合作协议。专家及其带领的团队与有关县(市)签定了具体项目合作协议,切实开展起工作。

州级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已在年初开始,今年州选派的67名共两批州级科技特派员已经全部分赴县市和乡镇开展工作。科技特派员服务区域重点是县(市)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农业科技园区、乡镇的骨干企业。以独资创业、技术资金入股、技术服务等方式与需求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并得到州科特派专项支持,签订了《黔南州科技特派员重点项目合同书》、《黔南州科技特派员目标责任书》。瓮安县、独山县、福泉市、罗甸县、都匀市、惠水县、三都县、长顺县等县(市),2007年选派、选聘的237名县(市)级科技特派员都已经到位开展工作,其中都匀市、惠水县的选派与选聘将结合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作方案和人数的调整。

按照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的有关要求,结合各县市重点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从农业技术攻关、示范基地建设、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乡土人才培训等方面,安排了两批项目91项(含由县科特办承担的培训项目),下达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230.5万元。2007年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行,共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57个,培训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和科技二传手共计52870人次。

黔南州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与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黔南州一县一业科技特派员促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实施紧密结合,科技特派员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成绩显著。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对提高乡镇农业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发挥政策导向,激励科技特派员到第一线建功立业

1、大力贯彻落实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 “关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激励科技人员到农村建功立业。按照文件精神,科技特派员可以享受现行的相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享受相关下派补贴补助政策。下派服务期间,实行“四保留四优先”(保留编制、保留行政职级、保留工资福利待遇、保留技术职称职务;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任用,优先调资进级,优先评聘技术职务,优先评优评奖),表现突出、贡献大的,还可优先参评黔南州科学技术奖和科技人才奖。科技特派员投资兴办或领办、承办企业、实体,开展技术服务的个人合法收入不设限,不上交,不提成。

2、设立“黔南州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为支持科技特派员的创业行动,州级财政每年从 “黔南州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中划出1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重点项目、科技特派员的学习、培训及奖励、支撑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

目前,全州共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44项。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政策依据和保障,为科技特派员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007,各级财政安排科技特派员专项工作经费共计170.5万元,表彰奖励科技特派员65人次,共有120余人申请成为州级科技特派员,由科技特派员创办的协会或合作社达到42个,创办公司32个,科技特派员个人投资2302.09万元,科技特派员个人贷款786.5万元。科技特派员通过投资创办实体或技术、资金参股等方式示范带动农户进行规模种、养殖生产,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正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新模式。(二)围绕产业,有效配置人才资源做好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

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资源的需求,积极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管理和资金参股等形式,与接收单位或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创业发展。

1、根据州农业重点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向州内各产业基地、专业协会、专业大户、专业村、龙头企业等发放科技特派员需求申请表,请他们提出人才需求计划,对科技特派员专业类型的需求现状进行调查摸底;

2、通过州、县(市)向符合专业需求和下派条件的州内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事业行政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及省内外大专院校、企业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引进的科技经济管理和营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单位和个人发出州科技特派员申请表,了解和掌握州内科技特派员资源的基本情况。

3、州科特办对提出申请的科技人员做好资格审查工作: 是否有为“三农”服务技术专长; 是否有服务的区域或服务需求;

提出的项目是否服务产业或引导支撑产业发展;

是否已经成为县市选派的科技特派员(省、州直部门除外)。

根据初审情况将申报的综合材料分为选派和选聘两大类型,在此基础上确定列为重点(项目)考察范围的人员和项目。

2007,全州有120余人报名申请作为州级科技特派员到生产一线开展工作,服务方向主要是在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及动物防疫等方面。同时,州科特办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考察等程序,选派州级科技特派员104人。全州累计选聘、选派各类科技特派员387人。初步形成了适应农村科技发展、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探索和构建了农村科技服务机制的新模式。(三)抓好素质培训,培养一支整体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

为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的自身素质和为农民服务的工作能力。黔南州及各县(市)科技局采取普及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现场培训与集中授课相结合、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 2 讲课与派出去受训相结合等办法,多形式、多渠道、多学科、多层次地对科技特派员进行科技和能力培训。2007,黔南州科技局共举办科技特派员培训班2期,培训科技特派员130人次,同时组织科技特派员参加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专题培训班1期,培训科技特派员73人。全州累计举办各类科技特派员培训班42期,培训科技特派员1285人次。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了科技特派员的服务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创业服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科技特派员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等形式,积极的对服务区内的农户开展各种内容、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一年来,全州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各种层次的进村指导和培训2406次,推广新技术151项,引进新品种159个,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001期,培训农民87914人次,发放各种培训、科普资料173179份。通过培训,使农户掌握了科学种田的本领,从根本上提高了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队伍,全面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科技特派员在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引进项目、推广新品种、提高辐射区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成为加快农村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四)作好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关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舆论环境。

积极争取各级、各类宣传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大力宣传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意义、目的、效果,扩大社会影响,争得社会舆论的大力支持,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行、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007,全州累计在科技日报、贵州日报、黔南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发表黔南州科特派工作信息20篇。同时,州科技局分别拿出一万元在黔南电视台、黔南日报上进行科技特派员专题宣传。

(五)积极联系、加强合作,充分发挥首席科技特派员的顶层设计作用

1、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科特派制度推行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首席科技特派员的作用,黔南州人民政府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分别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书。黔南州科技局根据州政府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签署的合作协议,分别与贵州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院、化工学院、科技处的樊卫国、夏先林、谭书明、赵致四位教授就黔南州农产品加工开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福泉优质梨园基地建设、瓮安县优质无公害肉猪产业化基地建设、独山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专家大院建设、特色蔬菜产业发展、惠水优质肉牛产业化基地建设、荔波青梅品种改良及产业化发展等重大项目的实施签订了切实、可操作性合作协议;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制定了科技合作实施方案,对聘请为黔南州首席科技特派员的刘作易、李桂莲、唐成彬、王天文、蔡永强、杨兴、蔡一鸣、罗显杨等专家在聘请期间为黔南产业服务的范围和工作内容作了定位,主要指导黔南畜牧、蔬菜、果树、水产、茶叶等特色产业项目实施,帮助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专家大院、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培育和建设,服务范围延伸到了黔南州十二县(市)的有关乡镇,种、养殖基地和龙头企业。

2、积极联系、主动出击,努力为各县(市)与首席科技特派员之间做好桥梁沟通,创造、提供相互交流、了解、合作的工作环境和机会。

2007年3月18日,州科特办在州政府聘请州首席科技特派员大会结束后,立即组织各位首席科技特派员与各县(市)进行座谈,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合作进行初步而诚恳的磋商。2007年10月29日,贵州省科技厅、黔南州人民政府会同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组织黔南州聘请的十二位首席科技特派员召开了“黔南州首席科技特派员工作座谈会”。会上各县(市)科技局结合各自农业产业发展定位和规划,与各位首席科技特派员就具体的合作项目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共同策划2008年的科技合作思路和具体的工作方案。

州科特办为了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整州推进工作,还于2007年6月发出了“关于做好与黔南州首席科技特派员工作对接的通知”[黔南州科发字(2007)20号]文件,要求各县市根据各自地域内支术产业(或特色产业)的规划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结合首席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长,提出本县(市)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和要点、现有工作基础等按产业分类上报州科特办,州科特办将县市的有关 3 需求及时向首席科特派反馈,为首席科特派针对性开展工作打好基础。各县(市)积极与首席科特派员进行具体的项目对接,为紧密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各项合作进展顺利。

3、求真务实,努力为黔南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首席科技特派员和他们带领的团队,今年以来,已经为我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方面有: ①指导我州有关县(市),明确发展重点,切实发挥出科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贵州省农科院李桂莲、王天文老师和他们的团队,多次深入我州罗甸、平塘、独山、龙里、福泉等县(市),指导蔬菜产业的发展,调整种植模式;贵州大学农学院樊卫国院长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以我州为重点,提出水果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并且开始实施;省农科院柑橘所从火龙果的引种示范开始,为罗甸开创出了一个新的产业。

②积极与黔南州合作,争取国家、省相关重大专项的支持。今年,在贵大动科院夏先林教授、农科院畜牧所蔡一鸣所长的直接指导支持下,我州惠水县优质肉牛基地建设项目争取到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专项299万元经费支持;在农科院茶科所的指导支持下,都匀市的毛尖茶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专项297万元经费支持;荔波县与贵大农学院合作申报的农业攻关项目也得到省科技厅立项支持。在首席科特派及他们带领的团队的支持下,今年我州有关县市积极争取到的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经费在全省各地州市中名列前茅。

③指导我州积极开展引进、转化、推广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尤其是贵州大学、贵州农科院自身开发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特别在水果、蔬菜、畜牧等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贵州大学指导和共同参与实施的优质梨园建设、低产果园改造、双孢蘑菇栽培、油菜稻茬免耕栽培等项目;贵州省农科院的指导参与下,在蔬菜、畜牧、茶叶等产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

④指导和共同参与我州的农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的建设。独山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瓮安县优质肉猪示范基地、惠水优质肉牛基地、福泉优质梨园基地等一系列基地和园区建设中,都得到了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的指导和帮助。独山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省农科院草科所不光给予技术支持,还投入资金共同参与建设;贵州大学农学院开始在长顺县建设的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中心黔南示范站,将会强有力的引领和支撑长顺县精品水果产业的发展和石漠化治理工作。

⑤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今年贵大农学院自筹经费,专门在农学院为我州举办了一期为期两天,50人参加的“黔南州科技特派员骨干培训班”,进行了水果和蘑菇栽培技术方面的培训,组织考察了贵阳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在我州十二县市均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内容涉及种植、养殖、水果、蔬菜等有关方面。

2008年全州将全力推进第二批试点县的工作,完善制度建设,并积极开展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县市的合作,加快第二批试点县产业化项目的实施进程,探索和新时期农村科技工作新机制探索。围绕科特派制度的推行和“一县一业”重大专项的实施,努力做到出科技成果、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建人才队伍,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龙头企业、创品牌产品,提高企业、农民市场竟争能力。

下载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讷河市第八小学 2016年3月 根据讷教发„2016‟8号《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安排,我校开展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工作,是我校为......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阶段性总结(合集)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阶段性总结 一、学校章程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校成立了“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以来,广泛收集学生、教师、家长及其单位的人员意见,组......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与公办学校关系没完全理顺、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考核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校......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湖南农业大学依法治校特色工作汇报 (二O一三年三月十四日) 湖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依法治校,以承担湖南省首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名......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和发表,是深得党心民心、顺应时代要求、令人振奋鼓舞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贯彻十六大精神,切实加......

    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令川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情况报告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依法治教,使学校管理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多年来,令川学校党小组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发挥学校......

    后沟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章程

    后沟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章程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依法治教,按章治校,建立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使学校管理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部《2......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为更进一步的建设好学校、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建立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