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学习《教育规划纲要》 全力推进现代学校建设
认真学习《教育规划纲要》 全力推进现代学校建设
陈 福 2010年10月14日
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为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教育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结合学校的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就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几点思考与教师交流如下。
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精心谋划现代学校建设的新十年
谋划新发展,加快学校改革发展步伐,这既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学校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机遇。我们必须以世界的眼光和前瞻的思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篇布局,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目前部分教师已提交了自己关于学校发展的设计,还有一些老师结合学习的推进应尽快参与到学校规划中来。
我们应从更宽的视野深刻认识教育发展面临的时代特征。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从更新的角度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支撑举足轻重。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更高的层面深刻认识中央对教育工作的新部署。《教育规划纲要》内涵丰富,有很多新思想、新理念,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主题,坚持“20 字”工作方针,围绕“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落实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两大重点,把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作为两大保障,推动现代现代学校建设的更大跨越。
认识决定方向,使命决定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校必须从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出发,站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全面审视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遵循教育规律,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谋划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做到早谋划、早主动,抢占发展先机。
二、以现代学校的人才培养使命强化办学理念
发挥优势,育人为本。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规划纲要》再次强调,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奠基孩子的幸福人生作为我校的工作目标。为此,工作中,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教育科研要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把我们多年创建现代学校取得的成果和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的科技教育优势,逐步在教育实践中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使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
明确目标,全面育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工作观,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核心是要贯彻好“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我国未来的发展,特别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一切工作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拓宽学生的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学生实践内容与方法,寓国际生态教育、习惯培养等于主体性教育之中,引导学生有爱心、习惯好、知礼节、会创造,涵养大气品格,践行责任人生。
教学改革、突出育人。教育教学的关键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以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更新带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深化“一主二合三分”教学模式的研究,注意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教育真正适合学生。
教师天职,教书育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要学高身正、敬业树人,把培养学生作为事业来做,把关爱学生作为本能来要求,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师教育学生,一是知识,二是方法,三是品格习惯,其中品格是最高层次,要将爱国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团队意识、认真刻苦等品格,融入每堂课、每个课题、每个活动,甚至每次开会和谈话。二实验的教师要努力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人格修养的楷模,做现代的专家型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以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为主线突出学校发展主题
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是我们多年来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学校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提高质量。质量是教育的命脉,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后五年,学校改革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提高质量。我们要始终强调“质量兴校”的观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统筹质量、特色、成效协调发展,以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学研究和管理等,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都可以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既是质量为本的保障,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我们贯彻落实科学的办学观,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坚持科学的质量观。今后,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学校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上来。
在准确把握定位的基础上更加强化办学特色。特色是我校走“内涵提高、特色强校”发展之路,既是学校多年来办学的经验,又是我们需要长期坚持的既定方针。现在,学校已经确定现代学校建设的特色定位,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现代学校的内涵,抓住现代学校的现代性、人本性、科学性、创新性、发展性、独特性等特征,在理念上引领、科学设计目标、加强现代环境建设和课程建设、突出教学中心、搭好活动平台、注重现代教师队伍培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同时将幼小衔接工作引向深入。
四、以现代学校的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办学活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体制机制改革既是教育事业改革的难点和关键,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6大改革任务、10个重大项目、10项重大改革试点。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系统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现代学校体制机制。要依法完善学校章程,逐步形成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的机制和氛围。要大力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少先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家长委员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确保各项重大决策都能充分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反映师生员工的意愿。要进一步完善全员聘任和岗位管理制度,实施精细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学校要以开放的胸怀,吸纳家长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以义工、“三结合教育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参与学校管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五、以现代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彰显学校品格
学校是文化传承交流的纽带和思想观念创新的源头。学校文化作为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沉淀着学校的精神内核和学术传统,凝聚着学校的办学力量和办学追求。《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我们必须坚持在学校文化传承中进一步培育学校文化,促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彰显学校的理想意志和创新品格。
在实践中把握学校文化的本质规律。学校文化的显著特征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连续性和辐射性,能够以无形的意识、观念及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中有形的存在,深刻作用于学校发展和师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价值领导,坚持学校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齐头并进。深化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的理念,结合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和个性特征,凝聚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培育二实验特色的“底气、文气、大气、正气”的精神文化品格,进一步强化学校文化传承的基础性地位,提炼和培育学校一脉相承的核心价值理念,包括二实验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歌、学风,以及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目标、管理理念等,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让一砖一石皆有情,一草一木楷书育人。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做好学校谋篇布局工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我们全校上下要认真学习,切实担当起现代学校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持之以恒抓好落实,努力开创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
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根据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局党委把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
一、分层推进学习活动
一是抓党委中心组学习。教育局党委集中安排了一次专题学习,认真研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材料汇编,充分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研究讨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措施。二是抓党员干部的学习。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全县中小学校校长、优秀教师、模范党员代表千余人参加会议,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马财作 了题为《脚踏实地抓管理,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报告,对深入学习全教会精神,扎实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先行一步,带头学习,带头作辅导报告,推动广大党员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各基层党组织采取座谈会、交流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按照学习原文、专题研讨、撰写心得、畅谈体会、学以致用的“五个步骤”组织学习活动。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党委培训与支部学习、传统手段与现代传媒、榜样激励与警示教育、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五结合”的学习方式,学
深学透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持用全教会精神武装头脑,统领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切实发挥好学习型党组织在方向把握、工作谋划和事业推动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抓好教职工的学习。教育局党委组织全系统教职工着重对全教会提出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进行深入学习,做到理解深,领会透,引领广大教师进一步高站位、高定位,努力把握我国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新任务和新使命,以更高的标准整合以往的学习成果,不断丰富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建设。各中小学校党总、支部充分利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各种有效载体,组织广泛开展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大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党员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找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教育局党委在教育信息网站及时报道党委及基层党支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动态,各基层党组织充分运用黑板报、标语、校报、广播站、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全教会的重要精神、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深入宣传《纲要》重大意义,详细解读《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深刻阐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为全面推进湟中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凝聚
共识,聚集力量。在全系统广大教师中营造重视、关心、参与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联系实际抓好“四个结合”
教育系统党委要求各党总、支部坚持把学习宣传《纲要》与学校的发展实际、发展形势和发展需要相结合;与学校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进一步巩固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相结合;与抓好学校的日常工作相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把学习宣传《纲要》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优异的工作实绩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 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 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周强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湖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强化发展措施,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强化党政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立足新的起点谋划湖南发展,明确了“四化两型”总战略和“两个加快”、“两个率先”总任务。“四化两型”就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设创新型湖南、绿色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就是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实现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一是建立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成立建设教育强省领导小组,出台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和教育强省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制定工作方案,将工作目标和责任分解到各市州和各职能部门。各地各单位也建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二是加大教育投入。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明确要求“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2个百分点,省本级预算内教育经费每年年初预算比上年递增20%”,并建立健全了投入保障监督机制。2011年,全省预算内教育拨款545.48亿元,比2010年增加122.78亿元,增长29%。从今年开始,将按照国家部署,落实4%教育投入目标分解到我省的16%财政投入要求。三是强化督查考核。督促各市州、市县区制定完善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保障教育投入。建立教育强省建设专项督导制度,不断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重教,部门支教,全民兴教”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加强统筹,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按照突出重点和科学统筹的原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重点实施六大专项计划,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公益性、普惠性为导向,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发展,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大力发展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保教人员素质。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是以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把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连续几年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两项督导评估”内容,并设立10亿元专项奖励资金,力争到2015年,建设1万所合格学校,初步实现省域内义务教育相对均衡。2011年,全省共投入19亿元,建成合格学校1168所,目前共建成4861所。
三是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统筹职业教育规划与建设,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骨干体系。立项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和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先后组建了23个职教集团,加盟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达到1893家,有力地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对接产业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机制。
四是以提高质量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大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及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一批高校特色专业、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重点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2011年全省高校共获国家科技奖14项,全省高校与14个市州、60%以上的县(市、区)、80%以上的省内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是以农村师资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在全国首创实施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2011年共择优招录了3637名农村小学、幼儿园师范生进行公费培养。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从高校优秀毕业生中招聘4397人到农村任教。
六是以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到2015年,全省中小学宽带开通率达到100%,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教育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加强教育信息资源与教学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全省数字图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图书资源校际流通和大型仪器设备校际共享。加强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和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全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当前,教育强省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要求我们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增强教育发展动力与活力。
一是积极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湖南承担了7个国家改革试点项目,并对应安排了51个省级改革试点项目,各地各校也至少安排了1个自选改革项目。我们把改革试点项目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引擎,认真组织,统筹谋划,以点带面,积极推进。目前各项试点项目正有序推进,部分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如职业教育方面,教育部多次推介湖南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经验。
二是深入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以省部共建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为契机,积极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各类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分配机制,建立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共享机制;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探索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和模式;探索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新模式和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新途径。
三是扩大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突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合作科研重点,努力促进湖南教育与国外教育合作向深层次推进。积极引进世界知名高校来湘合作办学。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招收规模。加强政府间教育交流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继续承办好“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提高湖南教育国际知名度。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教育民生
坚持把教育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积极化解教育热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一是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读政策。坚持以流入地政府安排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入学办法,落实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政策,全省城镇共安排40多万农民工子女上学。
二是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省政府将14所市州中心特殊学校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3亿元加快建设。目前有12所特殊学校配套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有力地推进了全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形成了覆盖盲、聋哑和智障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体系。全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5%。
三是建立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健全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共投入财政资金超过20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300万余人次,确保了全省无一人因贫失学。逐步实行中职免费制度,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资助制度。
四是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在落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推广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做法的同时,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取消“点名录取”、“降分录取”等优惠政策,严格执行相关招生录取办法,做到不降一分、不点录一人、不追加一个计划,切实维护高考公正与公平。
第四篇:全力建设现代大森工新森工
全力建设现代大森工新森工
2012-03-06 07:16:00 来源: 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本报记者 常春晖
“‘三创’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森工系统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争先的良好局面。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建设现代大森工、新森工。”省森工总局党委书记高金芳说。
“要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增加森林数量,提高森林质量,在生态建设中发挥大作用;要建设发达的林区产业体系,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总量;要不断提高林区城镇化水平,创建优美环境,打造宜居城镇,展现林区新面貌;要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弘扬森工精神,繁荣森工文化,塑造森工新形象;要建设完善的林区社会体系,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百姓福祉,创造林区人民新生活。”高金芳说,“具体说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天保’工程二期、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为依托,深入实施‘四八四三’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七大定位’目标,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创优。”
着力推进生态建设,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做大做强森林旅游产业,实现四大旅游集合区提档升级,创建知名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走联合开发之路,实现林区风电、水电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年收入超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大户和年收入超千万元的林场(所)创建活动,带领林区百姓走上致富之路。不断提高城镇建设规划设计水平,打造精品工程,努力提高城镇经营管理水平,发展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实现城镇化和产业化良性互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入推进局县共建,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互融、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配齐配强班子。围绕“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惠民生,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强化林区社会保障,推进教育卫生和文化场所建设,建设和谐新林区。
“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在干部与干部之间,开展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竞赛活动,引导森工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争当致富先锋、和谐先锋、服务先锋,横向争先进,纵向比次位,工作争一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兴业、创优图强之路,形成积极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奋发向上的‘三创’氛围,共同开辟森工科学发展新境界,谱写森工跨越发展新篇章。”高金芳对森工的未来充满信心。
(本文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第五篇: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
《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学校管理活动办学活动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中国教育报 》 2012 年 6 月 26 日 1 版
教育部今天公布《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自6月25日至7月10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法治校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学校树立法律至上、尊重章程、依法依章办事的理念与要求,“实现管理活动、办学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将“减少对学校具体办学与管理活动的干扰”。
征求意见稿从章程制定、民主决策、信息公开、尊重师生等方面对学校依法办学提出明确要求。为了保障学术自由,征求意见稿指出,学校要在机构设置和职能上,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则相对独立行使。要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对涉及学术自由、学术道德的行为,建立科学的认定程序和办法。
为了保障师生基本权益,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学校的学术组织中要保证普通教师代表的比例不低于50%”;“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收入分配方案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根据征求意见稿,中小学应当逐步建立健全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实施采购校服、订购教辅材料、组织活动、代收费用等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一般应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作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委员会作出决定。
征求意见稿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把依法治校情况与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估的两个方面,平衡加以考核。以依法治校的综合性考核,代替相关的专项考评,减少对学校具体办学与管理活动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