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全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自查报告
XX年全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自查
报告
XX年我市在省非公办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牢抓住国家积极应对后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积极争取资金扶持,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XX年1—12月从业人员预计完成22.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5.6%;上缴税金1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5.6%;全年增加值实现1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28.6%。非公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9.3%。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社会、财政增收、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将我市XX年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加快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年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
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分析。一是不定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态。如针对后金融危机严峻的经济形势,于年初分派调研工作组到各县区开展督查调研工作,全面了解掌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按照要求,完成三个专项调研,即:非公大企业摸底调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和小企业创业基地进行调查,中小企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抽样调查。二是按季度收集整理填报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并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运行分析上报省非公办及市级相关部门,为各级各部门掌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态提供依据。
抓好我市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制定起草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我市在抓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完成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起草任务。
强化运行协调,确保建康发展。为确保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市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运行协调力度。一是对各项工作早安排、早部署。年初对XX年度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测算,提出发展的指标。对省政 府下达给我市的年度考核指标进行分解细化。二是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服务、监测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进一步发挥其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
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做好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申报工作。XX年我市向省非公办共推荐申报34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现已确定我市25户企业列为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省确定的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将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引导民间投资,促进非公企业发展。全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服务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积极收集和筛选有贷款需求的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推荐给银行,协调金融部门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缓解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缺问题。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全年争取到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资金545万元,其中省级295万元。三是积极推动企业开展信用评级活动,以利于企业赢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
扩大对内对外交流,充分展示企业形象。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大开放促大发展意识,紧紧抓住各种机会,通过外出学习考察、招商引资、召开会议等形式,加大对我市优惠政策、交通设施、资源、服务环境的宣传力度。一是组织我市4户企业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第7届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博 览会上,踊跃扩大交流,推介我市以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中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积极寻求商机,力促发展。二是发动县(区)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药业博览会”及“工业城市暨工业园区发展推介论坛”活动。三是指导完成昊龙、永孜堂等企业XX年第四届中国企业创新成果征集活动。四是组织侨通等企业完成“桥头堡战略构想”恳谈会组稿工作,为我省桥头堡建设和非公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五是开展企业诚信经营宣传活动,塑造诚信企业,呼吁所有企业经营者传承诚信经营文化传统,弘扬诚实信用理念,共筑信用社会基石。
加快园区建设,促进非公经济集聚式发展。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抓手,不断加快与先进发达地区的观念对接、体制对接、环境对接、产业对接。按照“以招商引进项目、以项目支撑园区、以园区发展产业”的工作思路,狠抓工业园区建设,使工业园区逐步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和工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全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要求,研究制定符合XX市实际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做好XX市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以园区为依托,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提高行业和企业的集中度,优化全市工业区域布局。创新园区服务体制机制,实行园区政务公开,推选服务承诺制、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和跟踪服务责任制,不断优化园区软环境,未入园的,创造条件入园,已入 园的,得到优质的服务。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非公企业。围绕年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3%的目标,与各县区政府、重点用能单位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责任书。及时召开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督促、强化各县区经贸局和重点耗能企业加强节能工作。举办节能培训会,各县区经贸局、节能办、重点耗能企业负责人共48人参加了培训会。拟定了《XX市节能降耗应急调控预案》;在节能宣传周,围绕“节能攻坚,全民行动”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努力开展节能灯推广工作;积极帮助重点耗能企业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
切实转变作风,加大服务力度。一是认真落实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提高为企业服务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对我市所有涉及行政审批和许可的事项,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手续,积极受理申请事项;对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通过信息公开网站向社会公开,为企业查找相关信息提供方便;开通信息查询专线,为企业、群众查询情况提供帮助。二是认真履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职责,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创业辅导、管理咨询、管理培训、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
注重人才培育,提高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人才强企” 战略,重视智力资本的开发,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来抓。每年组织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省内外相关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今年我市有20余名非公企业高管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工商管理高级班学习。在10月份又组织120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学习培训。鼓励企业引进专门人才,大力培养一支懂经济、善抓经济、会干经济的干部队伍。着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非公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二、XX年工作建议
深入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市配套政策措施和操作性文件,研究制定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管理办法,不断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对现有政策法规宣传贯彻和督促实施的工作力度,推动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建议适时出台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
全方位拓展非公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推动非公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进一步健全规范专业培训、管理咨 询、创业辅导和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服务机构开展面向全市非公企业的全方位服务。一是继续加大对非公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在组织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同时,结合我市非公企业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培训工作。二是开展非公企业管理咨询工作。重点对非公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资产重组、企业文化、项目策划等开展咨询服务。三是加强非公企业创业辅导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自建或引入专业化、综合性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策划、政务代理、技术支持、信息查询、市场开拓等优质服务,促进非公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四是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法律援助体系。建立非公企业法律服务平台,开通服务热线,对非公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遇到的权益侵犯、合同纠纷等提供法律支持。
采取多种措施着力缓解非公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一是通过不同渠道积极争取省级发展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劳动密集型非公企业发展。二是促进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壮大。引导、支持、鼓励民间资本登记注册成立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同时,加强对融资担保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落实好对担保机构的各项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引导企业开展银企合作。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向金融部门推介一批成长性较好的非公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 对非公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提高非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引导非公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非公企业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大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吸引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入驻我市。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我市人力资源充足的优势,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加强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和引导,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非公企业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
推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结合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总量不足,规模较小,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的现状,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和扶持最具成长型、创新型、鼓励型小企业发展。一是重点培育最具成长型中小企业。积极储备中小企业的上市资源,加大上市融资培训和辅导服务力度,培育最具成长型中小企业做好上市准备。二是加快培育发展前景和成长性良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品牌建设、专业化协作配套、开发优势特色产品等方面,加大引导支持力度,使其在区域行业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和示范带头作用。三是积极培育鼓励型中小企业。按照上述三个层次,进一步完善具体扶持措施,加快中小企业由小到 大,由弱变强的梯度发展,形成我市中小企业的一支领军团队。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非公企业“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多渠道、多形式吸收外商、外来资金和引进项目。加强和其他地区非公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非公企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快非公企业出口产品由初级工业制成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制成品转变,培育和扶持一批品牌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开拓外地市场,支持非公企业参与国内外产品展览、展销活动。
努力促进非公企业产业集约化发展。一是对全市非公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对产业区域的分布状况、配套企业的分工协作程度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的软硬件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初具规模及优势特色非公企业产业集群给予重点支持,搞好跟踪服务。二是研究制定鼓励政策措施,积极支持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的成长,发挥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快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服务体系,重点支持集群内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集群内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XX市非公办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积极发挥三个作用 加快我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
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中不可或缺。就本部门的职责而言,对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工作,主要是积极发挥“三个作用”:
一、发挥服务大局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而且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突出作用、巨大贡献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面向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还处于起步的关键阶段,区委办要充分发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大局的作用,强化服务职能,拓宽服务领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和提高服务质量。从整体上把握非公经济发展的方向,为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创建一个有序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推进和指导力度。同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牵线搭
第三篇:关于加快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最新)
关于加快大荔县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调研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快大荔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安排,我先后深入我县非公企业、个体户以及有关单位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也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和制度所决定的,也是由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紧紧围绕“先工战略”思想,不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在政策上支持、发展上引导、环境上保护,极大地推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富裕城乡群众、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止2010年底,全县工商局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比上年增加23户。个体工商户比上年增加85 户。可以看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工商登记户增长幅度很大,而且是逐年在增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14亿元,增长25.9%,2010年非公经济生产值达到1.8405亿元,同比增长17.1%,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1.69亿元,增长22.1%,产销率为87.7%。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亿元,增长10.8%,实现利税总额0.5亿元。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比年初净增2户。可见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贡献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2、经济贡献比较显著。非公有制经济已经逐渐成为我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2012年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0945万元,增长14.4%,人均财政总收入301元,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311万元,增长26.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615万元,增长25.8%;非税收收入完成1696万元,增长33.1%。非公有制经济贡献明显增强,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建设和发展。
3、社会效益不断增强。非公经济成为安臵就业的主要渠道。这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特别是在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非公经济人士成为光彩事业的主导力量。富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回报社会,扶助贫困、抗灾救灾、修桥铺路、捐资助学以及参与新农村建设等,做了大量义举、善举,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赏。
4、工业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的重要抓手,2012年全年新建项目30个,总投资115.3亿元,共计到位资金29.2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 务的104.4%。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引资思路,实行县级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单位全员抓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大荔籍在外知名人士的联谊交流,深入全国重点经济地区开展招商,结合产业资源优势,策划包装推介项目。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合理摆放项目,吸引外地客商来我县投资兴办企业。招商引资有效带动了全县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荔100万头生猪农业产业化项目、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大荔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的签约以及大荔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大荔家纺工业园、大荔高科技生物肥研发及物流配送基地建设项目等项目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县“先工战略”思想的实施。
二、我县非公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非公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非公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加上受环境、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发展观念滞后,发展环境有待加强。我县作为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发展相对周围县市有一定的差距,相距沿海地区和我省的其他地区比较落后,人们受教育程度和思维方式都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这样就造成了在思想观念和改革力度等方面都相对滞后。另外从来我县投资经商的和外来人口同周边县(区)相比较少的事实说明,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好,吸引外商的有利因素需进一步加强。
2、发展规模较小,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从发展轨迹看,我县非公经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再加上资金、人才、市场和技术支撑后续乏力,客观上造成了其规模较小、组织离散度大、产品技术含量低等发展现状。从企业规模看,全县大多数非公企业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整体实力不强,如全县2012年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众多企业厂房简陋、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产品单
一、工艺简单、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低、生产耗能大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普遍存在,新产品研发工作相应滞后,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3、政令不够畅通,政务办事效率不高。个别职能部门或极少数办事人员目光短浅、思维落后、胸无全局,办事推诿,为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想得多,为企业发展想得少。在增强服务意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上,索、拿、卡、要雁过拔毛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务审批登记手续也至今没有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企业主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多头奔波,劳而无功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挫伤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创业热情。
4、信贷机制缺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县非公有制企业飞跃发展的瓶颈,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担保、抵押难,我县信贷担保机制不够健全,既没有出台政府担保机制,也没有专业的社会担保中介机构,更未出现由企业联合组建的担保共同体,致使企业无法按照企业生产需求向银行融资,因此而坐失商机的现象屡见不鲜。调查中发现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维持日常经营周转主要靠自有资金,资金不足的只好在民间筹措,民间筹措的年息一般高达20-30%,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相当困难,扩大再生产就难上加难了。
5、管理体制不顺,服务企业能力有限。目前,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缺乏统一归口的宏观管理部门,对非公企业存在多头管理,宏观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交叉,主体责任不明,统计口径不一。个体、私营归工商局管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归中小企业局管理。多头的行业管理,让企业应接不暇。各个部门各有各的数字,互相重叠,相互矛盾。还有县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处在有名无实或有心无力的尴尬状态,作为一个群团组织,其服务的人力、财力都十分有限,服务手段更是缺乏。其他行政部门多数是行政监管和执法职能。由于缺乏具体而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难以形成众多政府职能服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造成日常监管的部门多,而当企业有困难时却求助无门。
6、企业素质不高,制约企业上档升级。调查中发现我县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企业发展生产的原始资本大多来源于家族或朋友,所以多数企业仍然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愿聘请专家、能人管理企业,排斥外部资本进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缺资缺智,也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成长壮大。加上一些非公企业经营管理层存在小富即安的狭隘意识,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相对滞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有些非公有制企业缺乏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人员流动性大,使必要的技能培训难予开展,造成了非公企业人才相对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增强我县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针对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先 进地区做法和大荔实际,就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实践充分证明,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必先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必须要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树立加快发展意识,用思想上的大解放、观念上的大更新、政策措施上的大突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要突破小农意识的束缚。要克服怕人赚钱、怕人发财的狭隘意识。外商来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有利可图,别人才会来投资,来兴业办厂。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大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大局上,围绕“先工战略”这个中心来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2、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环境经济。必须坚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强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首先要优化政策环境。对非公经济要实行同等待遇,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有关非公经济各项政策,一方面要依据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大荔县情,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出生产建设用地、环保、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投资者想进来,留得住,发得了财;
其次优化政务环境。要按照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过渡,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务服务上来。对新建投资项目,按照“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原则,精简审批手续,全程跟踪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降低准入门槛,畅通绿色通道。严格禁止利用手中权力向企业索、拿、卡、要和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行为,严禁到企业进行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要以建立“诚信公平”的市场秩序为目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高政务的透明度,彻底消除破坏市场秩序的“潜规则”,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不廉洁的行为发生。要将本地的发展规划、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向社会公开,让外来客商和社会各界了解我县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举措,让他们增强投资信心。
三是优化金融环境。首先,县上每年视财力状况设立一定比例的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项基金按照分类扶持的原则,通过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县内新建工业项目、新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促进有市场前景、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加快发展。其次,政府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不断推进银企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对于有前景、有市场、有生产能力的投资企业要引导和鼓励银行对其发放信贷,摆脱惜贷、惧贷的思想束缚,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信贷规模。要按照“政府引导、多元融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和监管向民间融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健康、有序和加速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四是优化法制环境。要加强平安大荔建设,从快从严查处影响大荔形象和损害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实行重大项目县委、政府班子成员联系制度,重要企业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部门挂牌保护制度,及时化解非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遭遇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五是优化舆论环境。要广泛宣传非公企业家所做的社会贡献和创业事迹,除对非公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外,还应赋予非公企 业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在我县进一步彰显全社会尊重、鼓励、支持、参与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3、建立工作机制,增强发展合力。
加强对非公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促进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可设在县中小企业局),负责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非公有制企业排忧解难。抓紧组织编制县非公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制订出台贯彻落实非公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意见。建议把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合理设臵考核项目,把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作为各有关部门、乡镇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发展。
第四篇:文山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精)
文山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文山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文山州委、州政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云南省进入沿海地区和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境内资源丰富,因盛产名贵中药材三七被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全市国土面积2977平方公里,辖7乡8镇137个村委会(社区),居住着汉、壮、苗、彝、回、傣等10余种民族45.9万人。长期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把加快非公经济发展作为促进文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抓住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大非公经济扶持力度,大胆探索适合文山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的非公经济发展模式,着力发展壮大生物资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冶金化工、建筑建材和机械制造等产业,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市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77.6亿元,上缴税金12.9亿元,年均分别递增15.3%和25.3%。2010年,全市非公企业发展到37143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3955户,私营企业13188户,从业人员5.1万人,非公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49.5%。今年一季度,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1.4亿元,同比增长15.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十一五”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其他因素影响,非公企业发展形势严峻,压力巨大。为此,我市及时成立了由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处级领导挂钩联系企业,采取边调研、边督查、边解决
问题的工作机制,深入非公企业开展调研,积极研究制定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非公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推进全市非公经济稳步发展。
(二)出台配套措施,为非公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2003年以来,我市根据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结合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补充规定》等数十个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同时,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措施,进一步细化、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有效地支持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在认真贯彻落实省电价补贴政策及州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全州经济平稳增长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文山县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实施意见》,出台了促进企业稳定生产的“十项”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非公企业生产回暖。
(三)加大扶持力度,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资金扶持方面:2007年政府注入3000万元资金成立了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协调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到2010年底累计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38笔18815万元,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从2009年起,我市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商贸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工业经济和商贸物流业。建立非公经
济发展激励机制,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对37户优秀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兑现奖励资金689.5万元,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优惠政策奖励资金4052万元,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扶持,“十一五”期间,共申报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项目23个,技改资金项目15个,乡镇企业发展资金项目20个,节能资金项目6个,获得扶持资金近2000万元。今年,我市已向国家和省申报扶持项目15个,拟申请扶持资金1900余万元。政策扶持方面:按照国家和省、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市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认真落实和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共兑付三七药物产业园区税收奖励资金255.6万元,累计为6户福利企业和1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退税5865万元。
(四)优化投资环境,为非公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深入实施“四大主题十六项制度”,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改善投资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凡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同一行政审批事项,明确一个主办部门,申办人或企业只需到主办部门递交相应的申请材料,由主办部门按照“一家受理、转告相关、联动审批、限时完成”的要求,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回复、统一发证,避免交叉审批和重复审批。“十一五”期间,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70项。二是提高办事效率。以市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为主要平台,强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快速办事通道,打造优质服务示范窗口,为投资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对80万吨氧化铝、云科药业文山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立项、土地征用,水、电、路建设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
(五)加快设施建设,为非公企业发展奠定基础。一是加快园区规划建设。紧紧依托全州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特色产品和“桥头堡”区位优势,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适度超前”的规划原则和“一园多区,一区多能”的发展模式,全面加快马塘工业园区和三七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非公企业聚集发展。马塘工业园区和三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共引进50余户企业入园发展,吸纳项目投资53.6亿元,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2010年,两个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1.1%。二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先后建成了日供水5000立方米的小河尾供水工程、日供水20000立方米的暮底河供水工程、220千伏安变电站、110千伏安变电站以及部分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水、电等能源保障。
(六)加快项目建设,为非公企业发展增强后劲。一是狠抓以氧化铝为主的冶金工业项目建设。目前,80万吨氧化铝主体工程和配套的4条石灰生产线已基本完工,年产3万吨电解锰已完成一、二期建设,配套氯碱项目于2010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整个项目预计今年内投入试生产。二是全面加快以三七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目前,三七综合加工生产线、三七饮片生产线、化妆品生产线已完成投产,云科药业三七提取生产线正有序推进。三是加快企业技改。目前,壮山公司三线技改已完成投入试生产,5户免烧砖生产企业已建成投产,通用机械制造厂、云荷纸业公司搬迁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四是加快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建成了马塘冯家粮油公司二期面条生产线、知味园公司甜白酒生产线等9个农产品加工项目。
(七)强化创新节能,非公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委托开发和联合开发、共建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在共同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制定新
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全面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累计拆除4条高耗能生产线,技改建设12500千伏安和16500千伏安矿热电炉各1台,年可节约标煤34000吨。关闭了24户粘土砖生产企业,年可节约燃煤1.2万吨,节约耕地200亩,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30吨。积极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共有10户企业的清洁生产通过审核验收。
(八)实施人才支持,促进非公企业发展。自1999年以来,市委、市人民政府每年根据企业需要,选派工作扎实、具有一定专长的机关干部到市内有一定规模的非公企业帮助工作。选派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工作单位优势,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为企业收集信息、跑项目、争资金,有效提高了企业办事和工作效率,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发展。由于选派干部工作扎实,具备满足企业工作需要的条件,大多数干部选派期满后,许多非公企业纷纷要求延长选派时间或再选派干部帮助工作。
四、下步工作打算
按照省、州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有关要求,结合市情实际,下步工作中我市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对重点非公企业继续实行领导联系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诉处理规定,依法协调处理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强化非公企业发展的社会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非公企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动员社会力量支持非公企业发展。组织梳理和整合现有各类扶持政策,重点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检查清理,坚决制止和纠正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侵害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进一步
完善非公企业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决心,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二)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非公企业集聚。一是加快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发展。依托三七产业园区,以建设云药初加工中心和原料供应基地为目标,以开发植物药、中药、民族药、保健食品、化妆品为重点,加快技术装备改造,提高新药研制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推动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逐步形成以三七开发为主的生物资源加工产业集群。二是加快发展冶金化工产业。重点抓好80万吨氧化铝配套及服务项目、10万吨电锌、3万吨电解锰生产线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冶金化工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建材及机械制造产业。重点抓好壮山公司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第四条生产线、规模化石灰、新型墙材生产线、机械制造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以新型墙材、水泥、机械装备为主的建材及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四是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粮油制品、畜产品、烤烟、辣椒、木本油料等特色产业,重点抓好日榨3000吨甘蔗、核桃深加工、辣椒加工等项目建设,积极构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五是加快电力产业发展。重点抓好盘龙河流域能源开发等项目建设,增强电力供应能力。
(三)提高产品质量,加快非公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认真开展优质产品基地创建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信用体系,提升计量检测技术和管理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整顿不符合质量和标准的企业和产品,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区域品牌转移,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知名度。
(四)加快市场开拓,促进非公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非公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推进产学研创新,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力争在
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引导和支持非公企业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形成多元的产权结构、完善的法人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等环节的管理水平。
第五篇: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这次城市经济调研的总体安排,调研组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民营企业和项目建设,并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专题座谈会,全面分析总结了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呈持续增长态势。据统计,目前全区在册个体工商户15378户,从业人员33382人,注册资金15.19亿元;未注册个体工商户5024户,从业人员11758人;在册非公有制企业4652户(市上3484户,区上1168户),从业人员38060人,注册资金102.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8户(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宝塔辖区共有非公有制经济25054户,从业 8.32万人。2009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42亿元,占全区GDP的29.1%,上缴税金6.39亿元(区国税0.96亿元,区地税3.2亿元,市地税直属分局1.73亿元,市国税直属分局0.5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47%,增加值和税收分别较2008年递增了13%、14%。
(二)非公有制经济涉及领域广阔,发展后劲较为强劲。2002年10月,在原乡镇企业局的基础上组建了非公有制经济局,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2003年以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主要涉及机械加工制造、石油煤炭开采配套、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商贸物流、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和现代服务十大行业。形成了以嘉盛石油机械公司、山利工贸有限公司、常泰药业公司、圣果果业公司为主的16户加工制造企业,狠抓基础管理和省级名牌产品研发,产品质量、产能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较为迅速;以延百集团、丰泉物流建材市场、大华物流园区、帝豪商场等1200户批发零售为主的商贸物流业,销售业绩逐步攀升,吸纳了大批劳动力转岗就业;在以治平建工集团、慧泽房地产、龙飞建筑公司、川口建筑公司、玉龙房地产为主的402户房地产、建筑企业的带动下,区内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居家装饰市场比较活跃,辐射区域不断扩大;以王家坪实业发展集团、资协公司为主的79户交通运输企业成为了市区货运的主要力量。以银海(集团)国际酒店、丽森酒店为主的816户餐饮住宿企业,在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接待能力持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6.3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7%;对区本级财政贡献达1.88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32万人,支付报酬12.48亿元,人均工资达15000元。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增加财政收入、安置就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区非公有制经济局党委成立以来,按照组建一批、完善一批、提高一批的思路,加快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全区已有34户企业建立了党组织,有企业党委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40个,共有党员294名,64户企业成立了工会组织,建立了10个党建示范点和8个工会示范点,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经营业绩的上升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培育造就了王西林、张平、沙张明、姜志东、赵文忠、曹春景、郝成斌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他们致富思源,通过多种形式回馈社会、回报乡邻,积极投身新农村、小城镇和农业产业建设,特别是治平建工集团的张平,在新农村及农业产业开发建设方面,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我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张兴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治平机械化养鸡场、旅游接待中心治平山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捐款捐物参与扶贫帮困、贫困生、残疾人救助等慈善事业,非公有制企业累计为全区扶贫帮困、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及新农村建设捐款捐物2亿多元,资助贫困学生及失学儿童1500多人。此外,全区有60多名非公有制企业家被推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王西林、沙张明、张平、姜志东四位企业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王西林同志还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政治待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农村工作思维影响,对于城市经济缺乏深入研究,更加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制定工作措施和落实政策上做的很不到位,一些制度、文件流于形式,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企业规模小,总量少,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差。非公有制企业在名优产品开发方面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所以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石油产业在产值和社会贡献方面占绝对份额,而农产品加工、社会服务等二、三产业规模小,总量少,发展不平衡。全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只有248个,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2009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占全区GDP的29.1%,而全省平均达到了45%。
(三)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承担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收费、罚款随意性大。有的部门重处罚轻服务,只收费不服务,乱检查、乱评比、吃拿卡要、变相收费、搭车收费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企业有好项目、好产品,急需发展,但申请用地审批难,办理周期长,部门互相掣肘,设置障碍,使手续很难及时办理,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由于发展环境的制约,导致部分企业被迫将项目和资金转移到西安及周边县区发展,造成税收外流。
(四)融资难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至今没有成立信用担保中心,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担保业务无从谈起;二是银行的贷款门槛高,企业可提供的贷款抵押资产有限,制约着贷款申办;三是区内只有四大专业银行和信用社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而没有引进商业银行,所以资本金融市场不活跃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方式落后,自身素质不高。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大多数仍处于资本的初始积累阶段,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意识不强,投入不足。在执行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管理、职工技能鉴定、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行业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较差。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信誉度较低,给自身开展融资、信贷、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等工作造成了困难,制约着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对策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要树立“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就没有宝塔区经济大发展”的理念,按照“不禁止则允许”的原则,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宝塔区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二是按照省、市要求,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纳入乡镇、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三是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是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省、市精神,尽快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障、税收优惠、资金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二)加快延安(宝塔)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思路,加快延安(宝塔)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步伐,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内容,力争到2013年完成产业园碾庄汽车机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入驻标准。同时着手规划姚店区域、冯庄区域、河庄坪区域其它园区的前期筹建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地难的问题。二是在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区的综合优势,重点抓好五个依托,即:依托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发展机械制造及加工配套产业;依托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相关的配套产业;依托红色旅游,发展餐饮、住宿和乡村第三产业;依托城市扩张建设,发展建筑建材和房地产开发产业;依托延安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和现代物流配送服务产业。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管理试行办法》,加快组建宝塔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拓宽担保范围,加大担保比例,规范担保行为,发挥已成立的2户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加快其它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步伐,尽快与省市金融机构联系,在我区组建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份制银行。二是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推荐重点项目和信用好的企业,为金融部门和企业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四)加强创业培训,推动全民创业。一是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把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纳入全区培训教育计划。二是充分利用区职教中心、区农发办扶贫培训和中小企业培训基地等平台,整合培训教育资源,实行培训资金捆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对非公有制经济厂长(经理)和经营管理人员及创业者进行政策法规、统计信息、计算机财务、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2000人次。每年组织企业厂长(经理)赴沿海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创新经营理念,提升发展水平。
(五)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借鉴浙江及外地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或创业辅导中心的做法,建立宝塔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服务中心(大厅),将政策咨询、金融服务、法律顾问、土地预审、税务、工商、项目立项、规划审批等服务类型集中到一个地方办理,实行代办制,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强项目库建设,设立专项经费,由专人负责,考察论证一批重大项目,定期向企业推荐。联合各类媒体,经常向企业发布政策法规、交流合作、技术改进、中介服务、项目推介等各种信息;三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帮助企业引进紧缺人才,选派部分大学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四是通过政府引导、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其它团体成立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
(六)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在鼓励、支持和引导的前提下,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在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标准质量、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法人制度建设等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每年确定一批信用等级良好的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协作等活动。对不按时纳税,欺诈客户,还贷不及时的企业通过媒体进行公开曝光,逐步营造“守信获益、失信失利”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发挥宣传舆论和奖励机制的导向作用,继续按照《宝塔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奖励办法》进行表彰奖励,赋予优秀企业家应有的地位和荣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支持创业,争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把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发展基金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二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投诉中心建设,落实专职人员,及时受理和认真办理涉及破坏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环境的投诉和举报,继续开展企业对职能部门监管和服务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三是继续实行缴费明白卡制度和缴费登记卡制度,严格执行《陕西省行政事业收费目录》,收费标准按最低限额收取。严禁采用各种形式的罚款收费收入提留分成,任何单位不能定罚款任务,对轻微违法的按下限处罚。对园区、大型超市、市场企业的执法检查由非公有制经济局牵头,组织各执法单位对企业统一检查,一年不能超过2次(除安全检查外)。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持续、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八)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按照“成熟一户,组建一户、巩固一批、提高一批”的工作思路,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没有党员抓发展、有党员的抓组建,有组织的抓规范,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要继续落实区级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