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蓬莱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有利条件及发展思路
蓬莱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 的有利条件与发展思路
张克坚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山东蓬莱,265600)
摘 要:从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具备的资源优势两个方面分析蓬莱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有利条件,探讨了蓬莱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蓬莱;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有利条件;
近几年来,山东蓬莱市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产区优势,确立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为“百年立市”的富民产业,并将其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育,打造“中国葡萄酒名城”品牌,成为国内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葡萄酒产区。2006年,蓬莱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从全省上百个产业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十大产业集群”称号。
1、蓬莱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有利条件 1、1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 1、1、1是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机遇。葡萄酒行业一直都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酿酒行业调控力度,对酿酒行业实行“四个转变”,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粮食酒向果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葡萄酒兼具发酵酒和果酒两大特征,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为葡萄酒产业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4年以来,国家全面禁止半汁葡萄酒的生产销售,颁布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等政策,进一步规范了葡萄酒行业秩序,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1、1、2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了1700美元,消费结构开始大幅度升级。而葡萄酒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等功效,作为健康饮品的价值被人们所认同,需求量开始迅速增长。从1997年到2005年,全国葡萄酒消费量从10多万吨增加到50万吨,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对比发达国家,中国葡萄酒总量不足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一家企业的年产量,特别是人均指标,差距更大。世界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7.6升,欧洲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达到60升,而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为0.5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15、欧洲平均水平的1/120,距离国家有关部门预计的人均消费1.5升的规划相去甚远,因此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1、1、3是蓬莱良好的政策环境机遇。近年来,蓬莱在深入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把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确立了酒业富民的发展战略,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05年,成立了葡萄与葡萄酒局,与法、意、澳等世界顶级产区联手打造“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发表了《蓬莱宣言》,举办葡萄酒周和葡萄酒产业高峰论坛,聘请国内外专家制定了《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发展规划》。并对葡萄基地建设给予扶持:一是资金扶持,每发展50亩优质酿酒葡萄,给予所在镇、街1万元补助,属于进口脱毒苗木的,再多加1万元。二
是项目扶持,对于开发的种植示范区项目,市里积极争取在中低产田、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政策。三是技术支持,市葡萄与葡萄酒、农业、质量技术监督、科技、广电、报社等单位共同组建服务教育体系,通过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设立专栏、聘请专家授课、深入田间指导等形式,积极推广葡萄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民葡萄栽培观念转变和技术提高。1、2蓬莱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1、2、1具备优越的地理优势
从纬度上看: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尤其是顶级海岸葡萄生长的黄金纬度是北纬30-52度,南纬15-42度。而蓬莱正好位于北纬37度附近,与法国著名葡萄产区波尔多纬度相同,都处于黄金纬度。
从优质葡萄“3S法则”来看:世界公认优质海岸葡萄还必须具备的“3S法则”,即阳光(sun)、沙砾(sand)、海洋(sea),蓬莱都俱备。
阳光:蓬莱阳光非常充足,年日照时数达到了2825.1小时,葡萄生长季节日光能系数(IH)为7.66。而根据日光能系数理论,在生长季日光能系数大于4.5的情况下,可满足不同类型葡萄的光能需要,这说明蓬莱葡萄可以凝聚较高地糖度。
沙砾:蓬莱境内多丘陵、山地,质地较粗、砾石含量高,土质较轻、透气好,非常符合葡萄的扎根深的生长特点。
海洋:蓬莱濒临渤、黄二海,海岸线长60公里,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在葡萄生长的季节,湿润的海风,赋予了海岸葡萄特有的品质。
这些条件,说明蓬莱完全符合优质海岸葡萄的“3S法则”,能够生产优质葡萄。1、2、2 具备适宜的气候优势
蓬莱属于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十分利于酿酒葡萄的种植。每年的平均降水量618.6mm,平均气温12.5℃,年有效积温 4488 ℃,全年无霜期216天,非常适宜葡萄生长。受海洋性气候影响,9月下旬和10月中旬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度的积累。且蓬莱地势南高北低,有“胶东屋脊”-艾山、崮山,在葡萄成熟的关键季节,南部群山可将大部分水汽阻挡,形成适应葡萄生长的独特的“海洋性小气候”,有利于葡萄品质的提高。在这些条件下种植的葡萄糖度和酸度非常协调,酿出的葡萄酒酒香馥郁,口感清爽,尤其是高档干酒回味无穷。1、2、3具备便利的港口贸易优势
蓬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登州是中国古代四大港口之一。目前,蓬莱拥有栾家口和新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已开通至国内主要港口和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线,对外贸易极其便利,辐射能力强,具有其他产区难以比拟的区位优势。西部和内陆葡萄产区的一些企业因为这一原因,一直力求东西部合作。
2、推进蓬莱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思路 2、1建设标准化、高质量的葡萄种植基地
“三分酿造,七分原料”,这是葡萄酒业的一句行话,说明发展葡萄种植基地是葡萄酒工业的基础。目前中国与国外在葡萄酒质量上存在差距,一个重要因素是葡萄质量不合格,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标准化、高质量的葡萄种植基地。主要体现在 “引”、“种”、“管”三个环节上。
“引”就是“引进”,即与国际接轨,引进品种和栽培技术。引进品种,就是在苗木品
种的选择上要引进适合蓬莱当地的品种。蓬莱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期间,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糖份上的快,更宜于中、晚熟葡萄品种。因此苗木选择时便应寻找相适应的品种。引进栽培技术,就是采用国际普遍通用的砧木嫁接栽培,以提高葡萄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
“种”就是“种植”,即要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根据国际标准,在种植过程中,一般每亩葡萄株数控制在600左右,改善葡萄光照和通风条件;而且要改变过去葡萄种植扇形架式,以及大肥大水的状况,采用国际上非常成功的“单干单臂”和“单干双臂”种植架式,有效控制葡萄产量,提高葡萄品质。
“管”,就是“管理”,就是要按照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建立无公害示范区、标准化示范区等模式,减少农药喷施,拉大葡萄差价,以此带动全市葡萄品质的提高。另外,还要控制好葡萄采摘时机,掌握好葡萄糖度,以保证葡萄品质。
所以说,要想生产出高档葡萄酒,必须严格筛选适合蓬莱种植的优良苗木品种,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种植与管理,从根本上保证葡萄酒的品质。2、2 强化原产地保护意识与政策
什么是原产地保护呢?它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进行生产,产品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经审核批准后,以原产地进行命名。如烟台苹果、龙口粉丝等,都是以原产地命名的。在外国的葡萄酒产区中,如法国的波尔多,美国的加州纳帕等都加入了国际葡萄酒原产地保护联盟。
现在我国获得这种原产地保护的产区并不多,而烟台是我国较早获得葡萄酒原产地保护的产区,蓬莱市作为烟台产区的一个重要产地,也获得了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它将葡萄酒与蓬莱自然地理与环境因素联系了起来,保护了蓬莱产区的葡萄酒的质量与风格,能凸显蓬莱葡萄酒的特色与个性;它还能使蓬莱产区强化品牌意识,牢固树立自己独特的葡萄酒品牌;而且现在国内葡萄酒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持有两张身份证:一个是行业法规,即与国际葡萄酒标准相接轨的国内法规。另一个就是原产地名。离开了原产地,由于材料、工艺、气候等因素的改变,产品将不具有原有独特的风味。世界上各主要葡萄酒生产国,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葡萄酒地理标志或原产地标志系统,它是一种体现高档葡萄酒的标志。所以说推进蓬莱原产地保护体系的完善也是踏进国际市场的金钥匙。2、3 加强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发展 蓬莱要打造一个“葡萄酒名城”,将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蓬莱葡萄酒企业应当加强合作。
一是,加强产区内部交流与合作,统一对外。蓬莱的葡萄酒企业为数不少,如果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就很难形成强势影响力。这便需要葡萄与葡萄酒局以及葡萄酒协会等组织,积极发挥服务、协调的职能,规范竞争秩序,加强他们在品种选择、种植、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合作,集团作战,避免互相拆台,加强行业自律,合力打造和提升蓬莱产区的葡萄酒品牌。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二是,加强与产区外部的交流与合作。葡萄酒是一个开放度较高的产业,因此必须面向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与产区外同行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才能促进产业更大、更快发展。如烟台中粮与法国阿海威苗木公司合作成立了烟台中粮•阿海威苗
木研发有限公司,研究引进培育适合蓬莱的优质葡萄品种,提高蓬莱产区的竞争力。所以说蓬莱葡萄酒产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要加强与国内外强势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借助外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2、4 要强化创新意识,彰显自己的个性
纵观近年真正发展起来的品牌,都是因为“创新”而取得突破的。从众多企业的表现上来看,王朝当初的崛起和人头马的合作有直接的关系;张裕的发展与法国卡斯特集团的合作、酒庄建设密切相关;而长城品牌的大放异彩也与产区概念的引进等相关。因此,蓬莱的葡萄酒要想与众不同,便要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葡萄品种,要积极研究最适合自己的这个地区的气候与地理环境的。葡萄酒的生产与营销,要有自己的准确定位。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便是葡萄酒的营销。现今,各个葡萄酒企业大打营销战,为了打赢这场仗,就要有自己独特之处。蓬莱葡萄酒现今的定位还是中低端产品,在价位上一般的消费者都可以接受。但是在包装上还没有独特的地方。现今,中国人口流动性渐渐增强,而蓬莱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有几十万人到这里旅游。为了适应这种流动性,蓬莱的葡萄酒完全可以在包装上首先适应他们的要求,像奶产品一样,利用复合纸材料制作配有蓬莱独特文化标志的外盒包装,这种软包装小容量的优势主要在于其便利性,不仅能满足爱美女性每天少量饮用的需要,还可满足农村市场对“低价”的需求,并可直接供应消费者,高效覆盖终端。而且还可以设计针对不同的性别消费人群、不同消费场合的主题包装、不同销售渠道的专供包装、不同消费喜好的时尚包装等等。这样不但彰显了自己的个性,还打响了蓬莱葡萄酒的品牌。
参考文献:
[1]蓬政发(2005)67号文件-蓬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的意见。
[2]《我国葡萄酒产业分析》,《糖酒快讯》,2006.3。[3]李勇锋,《从社会和文化角度看葡萄酒产业发展》,《中国酿酒工业》2005.8。第一作者简介:
张克坚:女,1978年12月生,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助理讲师,中共蓬莱市委党校。邮编:265600,联系电话:0535-5630363或*** Penglai development grape and grape wine industry advantage and development
mentality
Zhang Ke-jian Abstract: The resources superiority two aspects which from which faces the significant opportunity and has to analyze the Penglai development grape and the grape wine industry advantage,Has discussed the Penglai grape and the grape w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mentality.Key words:Penglai;The grape and the grape wine industry;Advantage
第二篇:葡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葡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一个重要的棉花种植基地,农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由于农产品市场不稳定等各种因素,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增收、农民致富。因此改变传统的增收方式,发展高效、高产产业以发展经济迫在眉睫。近几年来,东坝镇大力发展葡萄等多种优势主导产业,以改变多年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各级高度重视,多方面政策扶持,搅活农民思想,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真正做到了利为民所谋。
东坝镇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土壤肥沃,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交通条件便利,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现已建成以东坝镇大厨房村、渠东村等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并成立葡萄产业协会注册了自己的葡萄品牌,在各县市水果市场和消费者心中有很大的影响,在区内外、市内外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受到了多数农户的欢迎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但是,从横向比较看,我镇葡萄产业规模总量偏小,品种单一,质量效益还有待提高。如何克服困难,扶持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着这个课题,对我镇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小见大,形成了金塔县葡萄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几年来东坝镇种植了800多亩葡萄,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把葡萄产业做大、做细、做深,我们要扩大葡萄的种植规模。
一、当前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东坝镇四年前开始试种植葡萄,刚开始推广时举步维艰,农民还不能接受这种产业,思想还比较僵化。通过多方面做工作,最终主要建成了以大厨房村、渠东村、小河口村为试点的葡萄基地。按
照“一年栽植、二年挂果、三年见效”的总体规划,种植葡萄面积 亩。葡萄种植总面积多亩,目前产果葡萄面积多亩。主要有里扎马特、食府罗莎、红地球等二、三个品种,年产量多吨。2010年大厨房葡萄经过三年的成长,得到了喜人的产量。大厨房村葡萄每亩平均收益为1万—1.1万元,农民的收入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同时为了更好的储藏葡萄,镇村两级积极筹集资金,建成了恒温冷库,解决了葡萄储存的燃眉之急。大厨房村的葡萄效益明显提高后,带动辐射影响本村和周边村农民的注意,极大地调动了我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我镇葡萄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根据今年的发展形势,预计我镇2012年新增葡萄面积在1000亩以上。
二、当前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
1、品种结构较单一,市场竞争优势不强。几乎全部都是中熟品种,缺少早熟、晚熟品种。采摘期比较集中,周期短(只有50天左右),不利于拉开葡萄上市时间差,葡萄价格难以提高。在葡萄成熟期,大量葡萄集中上市,金塔的市场容量有限,葡萄销售压力大,贮藏、运输等技术跟不上,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2、技术开发滞后,在优质苗木供应上没有优势。与悠久的种植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村在葡萄新品种开发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无法提供优质苗木进行品种更新,现在基本还是多年前从外地引进的品种。而葡萄种植先进地区在葡萄品种上的战略是使用一批,淘汰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
3、种植规模受限,管理方式落后。全村的多亩挂果葡萄种植面积在巨大的市场容量面前微不足道。同时,由于葡萄种植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费工、费时,而目前农民种植主要采取以家庭为主的管理方式,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无法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
4、品牌知名度还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目前,“大厨房”葡萄品牌虽然在我县,我市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影响力还只能是区
域性的。离走出去还有很大的差距。金塔本地葡萄市场也是“七国争雄”,狼烟四起。在外地大品牌优质葡萄面前,“大厨房”葡萄还是个小个子。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后期维护跟不上,无法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产业档次、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三、今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制定科学规划。必须制定葡萄产业5年以上的发展规划,现已发展各类优质葡萄400多亩(挂果葡萄200多亩),争取明年达到1000亩。努力打造以大厨房村为圆心,辐射周边的几千亩生态葡萄示范基地。
2、政策技术扶持。对连片发展达到一定亩数以上的,进行政策资金补助。培养具有实用技术的土专家。加大选种育种工作力度,按照一定比例,引进早熟、中熟、晚熟种苗,解决葡萄同期成熟,集中上市,影响效益的问题。从当前看,可能用种苗的选择解决保鲜问题比建设冷库解决保鲜问题更有可行性。协调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在葡萄栽植全程进行跟踪服务,解决农户在生产中的遇到困难。每年组织几次葡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技术。
3、发挥葡萄协会组织作用。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真正让葡萄协会成为葡萄种植户之家,成为农民种植葡萄的永久牌老师,成为党委、政府管理该产业发展的助手。
4、加强基地和品牌建设。加快农民产销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走产、供、销一条龙之路。努力提高我镇葡萄的知名度。通过促进葡萄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实行农资统一进货,降低生产成本,组建专业市场,建造葡萄冷藏保鲜库,提高葡萄附加值,增加专业合作社社员收入。充分发挥葡萄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优势,强化其信息沟通、技术交流、行业监管、对外宣传的功能,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要确
保合作社规范化运作,不断健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葡萄产业经济效益。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周边地区建立起长期广泛的业务关系,使我镇的葡萄种植基地成为他们的供应地,开创强强联合、互利互惠的新局面。下一步,在品牌建设上,一是要扩影响,二是要上台阶,二者以扩影响为先。在基地建设上,在巩固目前鲜食葡萄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主要是利用种植葡萄的比较效益,让农民看到、感受到种葡萄和种粮食的差别,引导农民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在镇这个层面上,也应该加大对葡萄种植效益的宣传,鼓励周边农民改种葡萄,在种植面积上有个大的飞跃。
如何让这一特色产业转化成真正的创收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广大种植户的努力,不断提升和创新将是东坝镇葡萄产业必须破解的课题。相信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配合下,在东坝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1.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基地规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设施葡萄产业发展,把设施葡萄基地任务、进度、质量纳入县区目标责任,年终进行绩效考核。在市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近4年来筹措经费300多万元,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农业综合开发、黑河流域节水工程等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对自筹资金发展设施葡萄集中连片30亩以上新建的标准大棚,每棚补助5000元。同时积极争取治沙贴息贷款,对建棚农户每座棚贷款2万元,连续贴息3年, 2009年,市上为种植户争取治沙贴息贷款5000多万元,贴息167万元,2010年已申请贴息贷款8523.65万元。各县(区)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补助扶持政策,对新建标准大棚每座补助5000?10000元,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2.狠抓技术服务,强化科技支撑。发展设施葡萄产业栽培技术是支撑,2007年开始,市、县(区)成立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小组,下设市场营销等四个工作小组。依托“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深入推进“112”林农科技培训工作,推行“良种良法到田、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和“定人、定责、定棚、一定三年不变”的科技培训新机制。从全市抽调115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技术服务工
作。仅2010年,全市开展设施葡萄培训206场(次),培训各级科技服务人员、现场指导和种植户达8748多人(次),有力地推动了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同时,聘请甘肃农业大学常永义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经常深入现场为科技服务人员、乡村干部、种植农户答疑解惑,解决技术难题。在进行科技服务的同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制定了《张掖市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质量分级》等5项地方标准,已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并于2009年12月发布为甘肃省地方标准。特别是总结的“2+4+3葡萄病害预防技术”、“冷热空气交换强迫休眠技术”、“三个三分之一的土壤配制技术”、“843”葡萄品质提升新技术,受到了全国葡萄行业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
3.建立营销网络,搞好销售工作。为搞好“金张掖红提葡萄”营销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市葡萄协会有关人员、种植大户到永登、天祝考察销售价格及采摘分级包装等情况,市县林业部门通过多方面的市场调查,制定金张掖红提营销工作方案。组织营销人员赴敦煌、榆中学习营销经验,与南方客商广泛联系,掌握了相关信息,结合我市葡萄产品质量,合理确定了金张掖红提的销售引导价格。组织人员赴兰州、银川、内蒙、成都、武汉等省市考察市场销售情况,并邀请上海、广州、重庆、青岛、宁波等外地客商来张掖考察洽谈,整理国内外客商信息300多条,建立了金张掖红提营销信息网络。2009年,组建成立了张掖市葡萄协会及各县(区)葡萄分会,在设施葡萄发展的重点乡镇及村社建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各级营销组织作用发挥比较明显,培育了一批设施葡萄经纪人和营销流通队伍。
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效应。2009年“金张掖红提”获有机认证、中华名果称号,以这两块“金字”招牌,拓展市场潜力,促进产业规模发展。一是筹资32万元,在兰州中心广场、火车站、国道入口处高速路口设立三块大型宣传广告牌;开通了张掖设施葡萄网站,编印了张掖设施葡萄动态,制作了编印了介绍金张掖红提葡萄的各类宣传册质资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金张掖红提”品牌的影响力。二是开通“金张掖红提”葡萄网站,及时登载和发布信息,让国内外客商了解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制作“金张掖红提”专题宣传片,宣传介绍“金张掖红提”礼品包装,让广大消费者更进一步了解“金张掖红提”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三是参加各类会议推介。2009年和2010年邀请国内葡萄界权威及泰国、台湾、上海等地客商两次到我市参加了张掖设施葡萄会议,为张掖设施葡萄走向全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近两年先后派出120多人参加了三届全国葡萄会议及敦煌葡萄节、中国国际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览会、厦门第八届海峡两岸农产品贸
易会、南宁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通过积极宣传,在全国范围内大幅提高了张掖设施葡萄的知名度。四是为全面推行设施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张掖市延后栽培葡萄星级评选标准(暂行)》,下发了《关于开展延后栽培葡萄星级评选活动的通知》(张政办发〔2011〕244号),在全市葡萄种植户中形成了赶、学比、超的浓厚氛围。
我市设施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设施葡萄基地建设前期一次性投入大,一座70米长的标准大棚,土建结构的需投入资金5万元,砖混结构需投入资金8万元。而我市发展设施葡萄最适宜区在海拔1800?2500米的沿山贫困乡村,农民自身积累有限,一次性投入困难,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受到很大的资金制约。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为提高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群众盼望配套完善滴灌、电动卷帘机等设施,但基地建设中水、电等基础设施不能及时配套,制约了设施葡萄产业发展。三是专业合作组织不健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全市14个基层专业合作社没有办公场所或办公设施,有办公场所的,又没有电脑、网线等办公设备,对产业发展的信息不够了解,技术资料及相关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和了解掌握,制约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第三篇: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新疆葡萄酒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2002年,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耿兆林日前指出,我国葡萄酒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2002 年1至10月份, 全国葡萄酒总产量比2001 年同期增长5.38%, 全行业总资产达到96 亿元, 同比增长10%以上, 销售额达到42 亿元, 也比2001 年同期增长6%以上。耿兆林说, 品质方面, 我国葡萄酒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全国葡萄酒抽检合格率由1997 年的88.2%上升到2001 年的96.1%。在产业政策上, 国家是控制发展高度酒,鼓励发展低度酒和非粮食酿酒, 支持发展以水果为原料的饮料酒。这个支持, 首当其要的就是葡萄酒。他说,近年来, 我国葡萄酒行业调整了产品结构。一是以前我们的产品有不少是半汁的、甜型葡萄酒。现在100%原汁的产品已经占到了葡萄酒产量的一半以上;二是技术法规日趋完善。2002 年11 月, 国家经贸委发布了《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并开始施行;三是发展了大量优质的葡萄基地①。
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对目前正处于强劲增长态势的葡萄酒业, 其渊源本来就出自于西部。我国的葡萄基地提供的原料远远满足不了葡萄酿酒企业的需要。西部大开发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比如葡萄酒的生产, 西部有着良好的种植条件。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 拥有70% 的国土面积。而西部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3, 劳动力成本较低, 这些优势是国内其他地区所无法取代的。随着国外葡萄酒产业的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国内葡萄酒业急需增加忧患意识, 有专家提出, 如果日后关税再有所下降, 对国内葡萄产业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 去西部发展种植和初加工业,不仅是当务之急, 也许还是大势所趋。一些中国著名葡萄酒企业如百年张裕,正在积极探讨西部地区葡萄基地的建设事宜, 致力于实现“原料基地化, 基地品种化, 品种区域化”。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主要的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产地,古代葡萄酒大规模的生产都基本集中在新疆。但从现代化产业角度来讲,直到20世纪70年代,新疆葡萄酒工业化才真正形成。目前,新疆是中国酿酒葡萄十大产区之一,主要集中在吐鲁番盆地的鄯善,玛纳斯平原和石河子地区。葡萄酒业是新疆资源优势明显而发展相对滞后的行业。近两年由于葡萄产业化及龙头企业的发展,新疆葡萄酒行业及产量有了明显的发展。2006年新疆葡萄酒产量为16万吨,比2003年1.87万吨增长了十几倍。新疆由
②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加上1.47万公顷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基地,在这个产业中备受瞩目。
二、葡萄酒消费群体逐渐形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着重大变化,表现在酒类的消费品种的结构方面,正在发生的革命性的调整,果酒消费市场迅速扩大,这为新疆葡萄酒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场历史性的机遇。葡萄酒在解放初期的消费量微乎其微,但到80年代以后,其消费量在酒类排名第三,近两年来,葡萄酒的消费量大幅度猛增,大有跃居消费量第二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酒类的需求同其它食品一样,也在向“安全无害、营养保健、回归自然”的方向发展,葡萄酒则以它特有的风格和品质具备了以上条件葡萄酒的好处,正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不少人改变了过去的以白酒为主的饮酒习惯,葡萄酒逐渐在我国走红。由此,葡萄酒销售量成倍的增加。如1996年我国葡萄酒产量为17万吨,进口葡萄酒为0.46万吨:到1997年我国葡萄酒产量上升为30万吨,进口葡萄酒上升为30万吨③。正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在饮食文化上追求生活品质提高,向更加健康方向发展的需求,也是葡萄酒消费能够热起来的缘由所在。我国葡萄酒消费群体逐渐形成④。
三、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我国葡萄酒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葡萄酒产量仅为200吨。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业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发展的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7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到614万吨。80年代后,我国葡萄酒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198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到30180万吨,虽然之后的几年葡萄酒产量有所减少,但是这几年随着人们对葡萄酒认识的深入,葡萄酒产量又呈现了回升趋势。总体来说,我国葡萄酒业目前正处在机会与威胁同存的时代。
一方面我国葡萄酒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我国葡萄酒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威胁。随着中国的加入世贸,我国葡萄酒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威胁:
① 关税降低的威胁。按照中国的加入世贸承诺,2005年1月1日起,葡萄酒关税将从原来的34.4%降至14%,因此,国外品牌葡萄酒势必会降低价格,增强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② 国外品牌的本土化威胁。目前,我国葡萄酒的市场空间仍然较为有限,加入WTO以后,国际葡萄酒企业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本土化渗透策略,这无疑于加大了对国内葡萄酒企业的冲击。
③市场放开的威胁。加入WTO后,要求我国进一步降低关税的同时开放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人条件和领域,降低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而国外葡萄酒巨头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品牌、营销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第四篇:怀来县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怀来县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12-5-4 14:27:14
文章来源:工信局 浏览次数:1089 怀来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四周群山环抱,桑干河、洋河、永定河横贯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怀来盆地和区域小气候。怀涿盆地位于北纬40°东经115°,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从394米到1978米,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为葡萄生长发育、葡萄的垂直分布和不同品种葡萄栽植提供了绝佳的气候条件。
自“中国第一瓶”干型葡萄酒于1976年在这里诞生,怀来县将葡萄、葡萄酒产业列入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确立了建设“中国北方葡萄酒城”的战略目标,一手抓葡萄基地规模化发展,一手抓葡萄酒生产企业建设,使葡萄酒产业形成集群式发展态势,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国葡萄之乡”和“中国葡萄酒之乡”。
(一)、历史悠久的发展渊源
怀来种植葡萄的历史悠久。据《宣化府志》记载,明清时代,怀来葡萄已成为每年宫廷贡品(怀来一带古时属宣化府)。解放后,桑园乡暖泉村的白牛奶葡萄特定为国宴佳品。1974年至1995年,先后有中国农科院果树所弗开韦等研究员、北京农大黄辉白教授以及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的几十位葡萄专家都曾在沙城地区进行考察,一致认为怀来是我国东部地区生产佐餐葡萄酒的最佳产地。
在我国,怀来沙城地区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大葡萄酒产区,研制干型葡萄酒最早。1976年,原沙城酒厂研制出了“中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并成立了科研所专门进行“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研究”,其成果产品“长城干白”四次蝉联国际金奖。1983年经外贸部批准,由张家口地区长城酿酒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香港远大公司三家合资成立“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当时国际一流的前处理设备和全自动灌装生产线,成为国内首家生产葡萄酒最具规模最现代化的生产厂家。2000年和2001年怀来县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和“中国葡萄酒之乡”;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对沙城葡萄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10年怀来县荣获“河北省葡萄酒产业名县”称号。(二)、快速发展的葡萄酒生产
到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遍布全县16个乡镇、145个村、4.2万农户。形成酿酒葡萄、鲜食葡萄、酿酒鲜食兼用葡萄同步发展的格局,共达150个品种。葡萄酒产业在龙头企业——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带动下,通过招商引资、外联合作、独资兴建等形式,建成葡萄酒、葡萄原酒生产企业33家,年产葡萄酒20万吨,年销售成品酒近1亿瓶。
此外,怀来县还大力发展与葡萄酒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引导规范并发展相关产业。目前,全县酒瓶、酒杯、橡木塞、橡木桶、纸箱等上下游产品生产一应俱全。仅4家玻璃制品企业年产酒瓶及酒具1.5亿个,产值超亿元。二是加速多业融合。大力发展葡萄园生态观光、葡萄酒酿造体验、品酒、酒文化传播和休闲度假等新型旅游产品。修建集葡萄庄园、葡萄酒加工及葡萄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葡萄长廊,通过葡萄酒庄品游、参观酿酒流程、定做节日产品等形式吸引游客。目前,全县葡萄文化旅游收入在全县旅游业收入中的比例达40%以上。三是产品深度开发。将葡萄籽作为新产品原料,研究生产出高级化妆品,已结合温泉疗养推广使用,美容效果相当明显,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怀来年均生产尾料饲料6000吨,创造效益近千万元。(三)、独具特色的优良品质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国际流行的葡萄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和遵循国际酿酒法规和先进的酿造工艺,使怀来葡萄酒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容辰”干白、干红葡萄酒分获第四届北京希尔顿国际葡萄酒展览会国内第一、第二名并被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国宴特供酒;“长城”葡萄酒是中国葡萄酒第一品牌,被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选为唯一指定用酒。长城葡萄酒亦是唯一荣登全球权威商业调查机构美国盖洛普“21世纪奢华品牌榜之顶级品牌榜”的中国葡萄酒。怀来生产的葡萄酒全部标注了“沙城产区”字样,以整体带个体,以个体促整体,提升地域和产品品牌效益。目前,“沙城产区”的葡萄酒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4%,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怀来葡萄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品牌效应逐步放大,销售量正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拉动地方经济年均增长近6个百分点。
(四)、体系健全的公共服务
怀来县成立了葡萄及葡萄酒行业协会,大力推行葡萄标准化种植、葡萄酒标准生产技术, 依托中国长城葡萄酒科研中心筹建了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在技术上给协会成员提供优质服务。此外还加强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中国葡萄学会等科研院校合作,引进开发新技术,建成嫁接苗木繁育中心,为基地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怀来县已成功举办了12届 “中国怀来葡萄采摘暨葡萄酒节”,美、英、法、比利时、阿根廷以及北京丰收、北京龙徽、台湾威盛等国内外葡萄酒巨头纷纷抢滩怀来葡萄产业市场。沙城产区的葡萄酒,已经成为象征着高品位、高质量的“东方美酒”享誉全国,名扬海外,远销英、美、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健康、包容,拥有美酒般气质的“中国葡萄之乡”——怀来,用葡萄酒酿造了地方情韵,用葡萄酒构建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用葡萄酒凝聚着民族品牌的号召力。一个具有绝佳品质的一流葡萄种植基地正在这里形成,一个具有“链条化、纵深化、特色化”的葡萄酒产业将在这里走向世界!
第五篇:新时期产业发展思路
新时期富禄产业发展的思考
三江县2009年中青班学员吴清德
富禄乡是三江最边远经济发展最薄弱的乡镇之一,90年代中因盛产杉木而闻名一时,财政收入因而达到顶峰,年最高财政收入达100多万元,在全县排到中等水平,农民收入也曾一路风光,但林木周期性比较长,砍完一次再到第二次成材得等二十年以上,因而90年代的大砍伐,严重破坏了生态和劣夺资源,给现在酿造成很大的贫脊。该乡要想摆脱落后面貌,就必须做强以农业产业为主、其它产业为辅、多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化兴乡之路。
一、富禄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形势
富禄乡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乡,群众思想比较落后,发展农村经济步伐缓慢,现农民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收入为主,每年人均纯收入中劳务输出收入差不多占了一半,出现了家里家外都等靠外出打工的收入来开消,积累资金相当困难,发展农村经济严重缺少经济基础,所以群众思想意识还是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因此传统的发展思想很难以解决富禄落后的面貌。
富禄乡的传统农业产业就其发展来看,相对落后于我县东部乡镇。其一,传统农业产业是以种植业为主,水稻油茶杉木是富禄乡农业种植主导产品,占85%以上。其生产方式及经营观念较为落后,所提供的产品也多为初级、低附加值的产品;其二,农业企业涉及面窄而小,先进技术含量低,规模小,部分企业生产工艺陈旧落后,技术装备低,生产经营模式仅注重生产而轻产品开发,市场销售上能力小,品种单一,服务理念落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弱势;其三,农业服务业和其它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关联度不高,随着市场开放力度加大,人们生活水平的 1
提高,消费产品的工艺更为细致,制作精密,现代技术含量高,依靠传统生产工艺难以夺得市场份额和消费者青睐。
二、富禄乡产业发展优势
富禄乡地理位臵不差,榕江河由西往东,惯穿全境,而富禄河段落差较大,储备了丰富的水资源,利于水电开发;富禄是少数民族乡,民族服饰丰富多彩,民族节日多,民族风俗独特等,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富禄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农村人口多,山多田少,这适合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发展和手工轻工业。
三、富禄乡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富禄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农业大乡,山地多,水田少,人口多,人均土地面积相对少,这是该乡的基本乡情。要发展壮大乡镇经济,实现向农业强乡的跨越,争做榕江片崛起的生力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乡村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乡村经济发展在全乡发展大局中的基础作用举足轻重。因此,要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摆脱贫困面貌,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产业的开发、引导、扶持。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乡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该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1、富禄是山区农业大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很适合茶叶产业发展,依托三江茶叶逐步壮大,市场前景乐观,大力加强发展茶叶。
——以点带面,推进富禄茶叶种植规模。这几年来该乡党委政府也下了很大力气抓茶叶生产,建立了高安村连片300亩优质
茶叶示范基地,以点带面,重抓点上,面上全部铺开,目前全乡种植茶叶1630亩,其中归述村350亩,岑洞村200亩,纯德村250亩,大顺村80亩,岑旁村200亩,高安村400亩,高岩村150亩,2008年采茶叶面积1000亩,农民也开始有点收入,茶农对种植茶叶充满信心,逐步走向良性发展。但全乡种植面积太散,不足以供足茶叶加工大厂源料,必须重抓一到两片基地规模种植,建立一到两个大型加工厂,带动全乡茶叶产业发展。
——建设茶叶加工厂,提高加工质量。种茶是前提,加工是关键,提高茶叶加工品质,增加茶叶产值,是最好的调动群众种植积极性的武器。富禄茶叶种植均在沿榕江两岸的半山腰上种植,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较大,茶叶品质优等,但富禄种茶起步慢,本地群众数质较差,加工方法和技术落后,加工质量低,加上321国道修建,交通不便,提高了销售运输成本,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因此,当前富禄乡的茶叶产业必须着力于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培训,培训农民种茶护茶技术,培养本土茶叶加工高手,引进一到两个外商投资或合资开办的优等茶叶加工大厂,进一步提高加工质量,实行茶叶精加工,打造优质茶叶品牌,打开良性销售渠道。
2、巩固和改进油茶林基地。油茶树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源树种之一,是寿命长、分布广的生态经济林种。茶油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食用油和营养保健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富禄乡有油茶林面积
5.6万亩,但是,油茶生产技术落后,没有深加工,以出售原料为主,效益低,大部分产品处于“自产自销”状态。以三江县创建全国优质茶油生产加工基地为契机,巩固和扩大富禄乡油茶林种植面积,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对油茶低产林改造,对老茶油林进行改种优良品种,对低产幼茶油林改造;二是对油茶加工企业予以政策倾斜和扶持,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扩大加工能力。通过“企
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茶油产业化的发展。
3、开发富禄大糯资源,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以“大顺大糯”为品牌,打造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和财税收入。
富禄乡气候环境优越,是种植优质糯谷的好地方,出产的“大顺香糯”米质洁白,蒸煮食用清香味浓、柔软可口,过夜不生硬等,在当地农村只要有一家蒸煮全村飘香,老幼病弱食用,可以强身健体。据当地老人口传,自北宋以来,曾是朝庭皇宫之贡品,70年代曾获广州食品博览会金奖,可是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灵,只在附近范围内当作地方土特产来销售,都是以自备口袋来购买,散装出售,虽然每年外销上几十万斤,但销售价格比与超市里的普通大米还要低,这表现出目前“大顺大糯”,只是普通的土特产品,还成不了商品,因此引进资金和老板来加工包装“大顺大糯”群众很期待,从加工环节上进行精加工,增加外观美,并进行小包装,注商标,提升其所具有的市场价值,加工包装“大顺大糯”品牌,把“大顺大糯”这个名字推上市场,好产品就让市场记住她,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本地品牌的一条良好渠道,既是富禄今后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是增加地方财政税收的有效渠道。
4、开发利用水资源,集水电、交通、旅游于一体。榕江河所经富禄地界有15公里,水流落差较大,适合水电开发,在高安至富禄地带,建设一座水电站完全可以。富禄目前交通不方便,榕江河把全乡割成两半,北面有321国道经过,北面的村寨可以直通大公路网,而南面的7个村委村级公路基本是断头公路,这也是当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困难所在。水电站建设后,既能增加乡财政收入,更是疏通南北交通网。
5、发展旅游业,打造“三月三”品牌,挖掘高安村侗族大歌
等,重抓花炮节和少数民族农家乐旅游建设,从服务业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
——富禄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富禄“三月三”民族传统花炮节,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浓厚,单自“三月三“这天每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有数十万人,原先(清朝时期)举办花炮节是为了促进当地农产品交易,当时给富禄镇(集镇)也带来不少的商机,富禄人也曾一度的辉煌。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月三”浓味依然,游人来了,虽然没有给富禄留下什么,也没有为此而拉动富禄的经济发展,但也看到这蕴藏丰富的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头号品牌,只是目前还没有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这也是富禄的优势所在。
——富禄具有发展旅游优势。目前桂林至黎平侗寨旅游线路很旺,途经富禄,得却没有停留在富禄,今后富禄将从旅游方面入手,积极进行优势资源开发,把“桂林—黎平”侗寨旅游线变为“桂林—富禄—黎平侗寨”,把富禄建设成为旅游强乡。一是政策鼓励群众加大民房改造,把农家建设成农家宾馆;二是做好地方建设规划,清洁环境卫生,突出民族特色;三是充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以高安为主的侗族大歌、苗乡的传统芦笙表演、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等,有效地传承和推广。积极为游客创建良好的旅游环境,让游客来了不急走,来了还想来,从而拉动富禄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地方农民收入。
随着我县“三高”建设的推进,三江迎来了新发展,作为三江一员的富禄,是远离城市的山区乡镇,交通相对落后,发展工业没有优势,必须立足本地资源,通过做好山水文章,充分挖掘本地优势,壮大茶叶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旅游业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把富禄建设成为集青山绿水、特色农产品基地、旅游旺地的独具特色乡镇,富禄将会迎来新的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