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调研报告当前团场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调 研 报 告
--当前团场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林桂华 2012年6月10日
当前团场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近年来,在兵团党委和团党委高度重视下,团场文化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局面,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不断改善。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相比,与职工群众和文化生活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团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团场文化设施落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的经济支持,对基础薄弱的团场文化建设事业来说更是如此,而文化资金投入不足与文化设施滞后已经成为团场文化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团场文化设施是职工群众就近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的基础。虽然这几年民生工程大力实施解决了团场文化宫和少数连队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的问题,但是连队的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之类场所图书少,活动器械缺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有的连队文化活动室还是一室多用,职工群众对文化阵地不足的呼声和意见仍然十分强烈,尤其是离退休职工群众反映更为强烈,因此团场和连队文化阵地很难满足科教兴农的需求。
2、团党委、基层连队支部“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 在执政为民的理念中,团党委和基层党支部对职工物质生活质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对职工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方面的关注则相对不够。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让职工增收、生活富裕就行了,至于文化发展好坏关系不大,认为这即不影响职工致富奔小康,又不影响干部政绩的考核,于是就把精力放在了经济工作上了,而对文化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团场文化建设严重“贫血”,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3、团场文化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职工文化需求
团场尤其是连队可供职工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和渠道都非常有限,形式单一,活动内容缺乏创新。在连队职工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团场连队文化阵地和文艺人才的缺失,文化宣传、辅导、娱乐和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文化设施随意挤占、挪用。即使搞一些文化活动,主要以唱歌、跳舞等传统形式为主,受众则以老年和妇女为主。所以对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吸引力,因此有的地方赌博迷信活动有报抬头,值得我们每个兵团干部深思。
4、文化人才奇缺
基层团场连队没有专人负责,只是在搞文化活动时到处请人或临时应付,近几年团场在引进专业人才方面没有引进过专业性强的文化教育人才,连队文化发展处于“顺其自然”,供不足需的状态。基层连队的文化活动只能是简单的应付。
二、加强团场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强化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
加强团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和保障职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举措。要把团场和连队文化建设规划纳入团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中,加大对团场和连队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团场应抓好团职工文化站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文化阵地作用,同时应抓好基层连队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娱乐室的建设。巩固和管理好现有的文化娱乐设施,使其充分发挥功能。充分利用近几年兵团对团场基础设施投入的契机,争取项目资金新建基层连队文化站,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团所有的单位都有较好的文化站所。
2、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 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占领团场连队文化阵地,这是团场文化工作的重上之重,文化活动要针对团场连队的特点,贴近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农闲和重大节日开展文化活动。要大力宣传兵、师、团党委的方针政策,以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政策方针通过广播、阅览栏、印发宣传册等形式,及时送到千家万户。要依托团、连工会、青年、妇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组织职工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让职工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职工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以达到自娱自乐、寭教于乐的效果。
3、团场文化工作要与时俱进,创新多样代模式
坚持文化创新是团场文化建设的生命,要着眼于群众文化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变化的实际,与时俱进,创新多样式模式。充分发挥团场文化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力争每个基层连队都有图书室、阅报室、棋牌室、黑板报和老年活动中心以及群众性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中心日常活动除了读书看报外,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成立舞蹈、音乐、书法、棋艺协会,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在新形式下团场文化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创新上下功夫,把团场文化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多组织一些贴近团场职工群众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的文化下连活动,为职工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营造出团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提高职工文化生活质量。在新型团场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4、提高文化工作队伍素质,稳定基层文化队伍
团场党委应经常聘请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专家和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基层团场和连队,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帮助基层连队文化工作者掌握文化知识,增强业务技能,要充分挖掘基层文艺骨干、民间艺人,同时要引导基层文化工作者坚持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与职工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实践学习、向职工学习,争取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同时有计划的引进一批文艺人才充实到团场连队,加强连队人才队伍,还要注重将文化高、热情高的从事文化事业的年轻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团场职工文化生活红红火火,到处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氛围,职工群众能不拍手叫好吗?
综上所述,我们深知团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常抓不懈才能出成果,持之以恒才能出成效。作为一名团场的普通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做好团场文化工作,使团场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同步推进。
2012-6-10
第二篇:当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当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通过检查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并检查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2.有利于促使政府转变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国民经济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政府部门由依靠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转变为依托市场,主要依靠经济、法律手段,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进行间接管理。企业直接面对变化无穷的市场,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和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可利用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了解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以便进行宏观调控。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依靠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监管,促使注册会计师增强职业风险意识,讲求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
3.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行为及活力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加强社会审计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由于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所以,企业所有者、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政府和社会公众都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公司法规定: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转换经营机制,有步骤地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社会审计行业拥有一批会计、税务、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能根据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提供包括股份制改造、代理记帐和设计会计制度、税务代理、资产评估以及管理咨询在内的各类专业服务。
4.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对外经济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社会审计在资本市场车际化发展趋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为改善投资环境,帮助外国投资者了解我国的投资政策,承办可行性研究、税务代理、工商代理等业务;
第二,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法定审计,维护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三,依法对中方为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投入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根据国际惯例,对境外上市或直接融资的国内企业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协调国内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我国社会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组成1.独立审计准则
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独立审计的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独立审计准则,是社会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依法独立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和发表审计意见的专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独立审计准则的性质取决于制定机构、发布机关的法律地位,体现了独立审计准则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的拟定机构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和发布机关为政府主管行政机关,而解释权又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以,这些准则和公告属于部门规章,具有法律规范和行业自律规范的双重性质。执业规范指南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并公布施行,只具有行业自律规范性质。
2.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的总称。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围绕这些内容从社会道德角度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提出了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了一般原则,如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过程中,应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独立的原则、回避制度等等。
3.质量控制基本准则
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的生命线。以质量为本,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是社会审计行业的立足点。质量控制是指事务所为确保执业质量,符合职业规范要求而制定和运用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质量控制基本准则为指导事务所建立和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确立了基本原则,从全面质量管理和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对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进行了阐述。
4.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
为了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不断接受职业后续教育。职业后续教育基
本准则明确了建立职业后续教育制度的基本原则,职业后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组织与实施以及检查和考核。
职业后续教育应贯穿于注册会计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无论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还是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应按照职业后续教育制度基本准则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根
一、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集于一身,使审计关系中委托人形同虚设
从原理上来说,审计关系的形成,是由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三方构成的,缺少任何一方,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将不复存在。在理想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股东与会计师事务所形成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的契约关系,而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形成监督和制约。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存在“一股独大”等问题,来自于发起人或控股股东的经营者事实上集公司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不但不能对公司经营者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相反,公司的董事会常常就是公司的管理层。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且决定着审计人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完全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这就从根本上破坏了审计关系结构,使审计失去了客观公正的基础。这种情况下,事务所要么保持执业道德和声誉放弃市场,要么为了生存违心地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在两难的境地下,很多事务所选择了后者。
(二)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使审计不可能客观公正
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允许会计师事务所为被审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税务咨询、法律咨询等非审计服务,其初衷是希望借助注册会计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规范被审企业的会计业务和依法纳税等。但会计师事务所过度地介入被审企业的业务活动,必然会将两者的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在巨大的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安达信对安然的审计,就形同用自己的一只手去审计监督自己的另一只手,自然不可能具有独立、客观和公正性。
(三)审计人与被审企业的长期审计关系,使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之间形成了“利益合作”关系
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企业之间的合作时间过长,导致了被审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之间关系过于密切,形成了对彼此都有利的“固定”关系,双方一般都不愿轻易更换合作对象。因为一旦重新选择,对双方尤其是会计事务所而言会增加新的“投资成本”。作为注册会计师个人,与被审企业之间则形成了非同一般的私人关系,“一个注册会计师跳槽,事务所往往会损失一批客户”的现象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四)法律监管上的严重不足
注册会计师协会自设立以来,一直扮演双重角色:既是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的守护神,又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监管者,本身就存在着利害冲突。因限于人力和财力,各监管机构除了少量抽查外,一般不对审计报告进行核查,而是主要依靠审计业的自我规范和同业监督,监管机构只是在问题暴露后才进行追查,因此绝大多数违规审计案件都是在大公司突然破产后才牵扯出来的。正因为如此,虽然违规审计会面临很大风险,但因监管力度严重不足,使违规的风险和收益极不对称,才会出现如此之多敢于铤而走险的会计师事务所。
二、改进现行审计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独立董事薪酬基金,以确保独立董事薪酬的独立性;设立以独立董事、监事、少数股东代表为成员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来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报酬,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
(二)限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将审计和非审计业务分开,同一家事务所不能在被审企业同时开展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单位兼职,这样可防止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业务涉足过深,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或因为同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影响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
(三)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
为防止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们与被审企业的关系过于熟稔,应建立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轮换制,以便于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及注册会计师个人在同一被审企业的执业年限。笔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不宜超过5年,而一个注册会计师连续审计同一个企业的时间则以不超过3年为佳。因为期限定得过长,会影响审计独立性;而期限定得过短,注册会计师更换过于频繁,会影响企业和事务所的工作效率。
(四)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监管处罚力度
事实证明,要求审计行业进行自我规范和同业监督的国际惯例存在着巨大缺陷。所以,应当设立一个享有独立法人地位、独立于注册会计师行业之外的监管机构,由会计人士和非会计人士组成,其主要职能是监督和制裁。同时,注册会计师行业必须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引入刑事处罚措施,使违规者付出高昂的代价,这样才能使每一个注册会计师都能按照既定的职业道德去行事,不做违法、违规的事。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
随着近年来会计审计行业丑闻的不断发生,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已成为关系到整个行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诚信教育,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对其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要将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首先,高校应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其次,在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聘用时增加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第三,注协和事务所对在职注册会计师进行后续教育时,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并作为年检的一项重要内容。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制度建设,在已颁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职业道德的具体准则,使之更具操作性。使遵守职业道德成为每一名注册会计师的自觉行为。
第三篇:对外贸易发展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今年1-9月,全省完成进出口总值96.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比全国平均增幅高个9.2百分点。其中,出口64.21亿美元,同比增长34.5%,高出全国平均增幅12.3个百分点,进口31.94亿美元,同比增长34.3%,高出全国平均增幅5.3个百分点。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全省商务系统和广
大进出口企业,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扩大对外贸易,保持了我省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同志,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觉得更有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促使我们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更快更好的发展,制定新的措施,拿出新的办法,推动我省对外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目前我省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了19.1%,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7.8%,进口年均增长21.3%。但是与全国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影响我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出口效益不高。目前,我省已开发出口商品近3000多种,出口额连年大幅增长。但是因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不高,影响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我省进出口效益和水平的提高。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我省的冻肉、茶叶、花炮、陶瓷、钢材、有色金属、五金工具、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但是基本上靠低价参与国际竞争,真正依靠深加工、高附加值和品牌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商品并不多,利润也很低;三是经营主体素质有待提升。我省进出口企业,概括起来就是“三少三弱”,也即企业少、人才少、品牌少;企业弱、创新弱、营销弱。因此,我省出口也就缺乏稳定和牢固的支撑;至今为止,我省没有一家进入全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200强的企业;四是出口品牌缺乏。我省目前拥有一批“中国名牌”、“湖南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南省著名商标”,但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出口商品很少,大多靠定牌或贴牌生产,企业出口品牌战略严重缺失;五是现代贸易方式运用没有实质性突破。我省进出口企业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开拓市场仍以定向的展览展销为主,真正的外贸代理、第三国贸易、中介服务一直没有大的进展,电子商务、网上贸易更是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贸易方式和手段的落后,加重了企业寻求客户、货源及交易的成本,减弱了与同类企业和商品竞争的能力。
二、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
1、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要积极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作为主要着力点,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以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为引导,以加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重点承接市、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等为主要载体,主攻“珠三角”,拓展“长三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00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省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努力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随着我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近几年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要继续围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挥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优势,加快产业升级。要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有一定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在全省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要认真贯彻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继续抓好“中国出口名牌”推荐和“湖南出口名牌”的评选工作,努力扩大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名牌数量,逐步提高名牌出口商品对全省出口的贡献。
3、保持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要依托我省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确保钢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农产品、陶瓷和烟花鞭炮等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要积极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利用我省的劳动力优势,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
4、积极培育出口产品基地。要把推动重点地区发展,与培育出口产品基地结合起来,以重点地区吸引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形成地区特色,从而形成出口产业集群,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未来三年,要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建设一批出口商品基地,主要包括:以郴州、永州和衡阳为主体的湘南三市加工贸易基地,重点依托郴州出口加工区和永州市的“蓝宁道”(蓝山、宁远和道县)三县,建设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主要方向、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以钨锑优势品牌集聚的株洲硬质合金、中南锑钨、锡矿山锑钨出口商品基地;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湘西自治州锰出口商品基
地;以郴州永兴县白银企业为集群的白银出口商品基地;以醴陵、界牌和洪江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群的陶瓷出口商品基地;以浏阳、醴陵传统技术优势为集群的烟花鞭炮出口商品基地;以长沙、湘潭、洞口为重点的生猪和肉品出口加工基地;以省茶业公司、省三利进出口公司、登凯贸易公司为主干的优质绿色有机茶出口商品基地;以永州、湘西、岳阳为集中区的罐头食品和盐渍
菜出口商品基地;以邵东县民营企业为主体集群的打火机和小五金出口商品基地。
5、进一步壮大经营主体。要广泛宣传、认真实施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重点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格局。要迅速扩大加工贸易企业数量,从政策、业务和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中来。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实行重组、兼并、联合经营,打造我省对外贸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当前乃至今后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发展为核心,把握新形势,钻研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寻求新突破,加快我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今后我省对外贸易工作的主线仍然是调整结构,扩大出口,减少顺差,增加进口。
1、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要给以高度的重视和有效的支持。既要理解、支持国家政策的调整,又要善于应对新的变化和挑战,以积极创新的意识、以更加开放的思想,研究推动外贸工作的措施和办法,真正把对外贸易作为带动一个县市、一个乡镇扩大开放、提升经济水平、加快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认真研究“三外联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决不能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
2、积极扩大进出口企业队伍,逐步实现经营主体质和量提高。进出口企业的培育,是外贸发展的根本和源泉,我省同沿海进出口大省、甚至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首先的差距就在进出口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我们要继续抓好企业数量的扩张,没有一定的数量,也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要逐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素质,尤其是对于新增企业,重点要放在加大培训和积极扶持方面,通过培训为企业输送、储备一批优秀的外贸人才,尽快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
3、以扩大规模为切入点,推动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我省加工贸易的突破,首先要实现总量的突破,对这一点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近几年我省加工贸易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占全省出口份额一直在10%左右徘徊,大大低于全国50.4%的平均水平。郴州、永州、岳阳和益阳等承接基地,要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相结合的主打产业和商品。要加快郴州出口加工区建设,竭力打造成为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帮助企业解决在加工贸易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海关、商检、退税等部门的联系,切实解决我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有加工无贸易”、“本地加工,沿海出口”的现象。
4、加大工业、制造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我国出口迅速发展,从经营主体看,实为外资企业唱主角;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占了半壁江山。在中部六省中,湖北、江西和安徽外资企业出口占比都在30%以上。作为湖南来说,经营主体结构中,三资企业严重短腿,贸易方式结构中,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太低,这都是我省招商引资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反映。要突出外资与外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要重点引进高科技、生产型、技术设备引进型、出口型企业,为全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提升进出口贸易规模和质量充当主力军,使外资与外贸相互更好地融合促进,同步发展。
5、努力扩大有效进口。我省进口对重点和大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也是近几年我省进口一直处于徘徊局面的主要原因。要突出进出结合,以进促出,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贴息政策,扩大资源性产品、原材料产品、机械家电、纺织服装、电子元件等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结合我省“十一五”重点技改工程项目,突出抓好冶金、化工、建材、电子仪器、电力、造纸、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鼓励企业进口先进实用技术和专利。要充分利用广交会、华交会、上海跨国采购大会和东盟博览会等进口采购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扩大我省进口采购商参会,努力扩大进口成交。
7、抓好“品牌兴贸”和“科技兴贸”战略。“品牌兴贸”和“科技兴贸”战略,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发展战略。一是商务部门和企业,创建品牌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实施过程可以分步推进,但是中远期规划、商标注册、各项认证等工作起点要高,不能满足于省一级的水平,二是扶持政策要发挥集合效应。目前有关促进出口的政策比较多,有市场开拓的、有技改的、有科技研发的,应该把这些政策集中起来,对于品牌建设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给与集中扶持,推动品牌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要进一步抓好湖南省出口名牌的评选,向重点行业、重点商品倾斜,抓好评审中的质量把关和评审后的动态管理。
8、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各类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我们要把这种情况作为一种常态,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主动、及时跟踪国际市场动向,加强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研究,深入宣传、普及进出口公平贸易知识,加强培训,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应对工作,为应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我省首批242家企业作为样本企业列入了“国家产业损害预警监测体系”,我们要进一步抓紧,并利用这一契机,逐步完善我省预警体系建设。
第四篇:2016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2016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进行新农村建设,就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等公益事业,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等一系列与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农民群众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受益。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资途径发生变化。在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紧缺,摊派集资废止,“一事一议”筹资难度大的情况下,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最近,**县委办组成调查组,就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开展了调研。
一、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公益事业主要是指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具体指乡村两级的公益事业。免征农业税,取消“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摊派,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因税费改革造成的财政缺口,农村公益事业面临新的困难。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难
乡村教育相对滞后。教育是农村公益事业开支中最大的一块,税改后,国家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仍有较大资金缺口,农村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一是基础设施差,影响正常教学。虽然“普九”达标解决了一些学校的教室问题,但必备的教学用具仍然没有配齐。二是师资力量明显欠缺。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生活欠缺、交通通讯不便,多数公办教师都不愿到此任教。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县小型水库及中型水库的水利设施都是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修建的,途经水渠、涵洞有的已经完全毁损不能使用,勉强可用的其维护成本也很高,无形中给农民增加了负担;加之设施的不配套,低洼农田遇雨成涝,难以排渍。离水源较远的田地水源流程长,闸口多,渠道不畅,损耗大,抗旱成本高。有些水源甚至难以到达,造成田地撂荒。据调查,目前,已有70的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
(三)农村文化、卫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
税改前,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就很少。部份地方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预防保健、村级卫生人员误工报酬等也基本上靠乡村集体统筹提留来解决。很多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老化,基本上没有集体用房,大多办在卫生员家中,有的场所十分简陋,医疗条件比较差,在医疗设备方面普遍是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由于没有防保服务经费,预防保健难以开展。税改后,乡镇统筹经费被取消,使得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农村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县86个行政村建有村卫生室86个,其中71个村卫生室由私人建的。
文化事业投入方面,大部份乡镇在“村村通”工程、“文明村”达标升级活动等项目匹配投入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乡镇正常开支都非常困难,更谈不上发展文化事业。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难
目前,全县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停留在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农村计生“两户”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等层面上。以**县为例,税改前,农村五保供养、义务兵家属优待、村干部报酬等经费是以乡统筹方式筹集,税改后,由于财政转移支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五保户供养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落实困难,“五保”难“保”。
(五)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匹配难 以公路建设为例,凡属县以下公路建设均要求匹配,尽管要求匹配的是小头,但许多县乡村仍然难以承受。比如,木庆路属县级路,03年硬化时,因配套资金难以筹集,只修建了**至东兴段,且因资金筹集不及时,导致工程进程受阻,一年的工期两年才完成。2016年市里主动给了木庆路东兴至庆安界段的建设项目,却因无力匹配资金,只好放弃。目前,东兴以北的原满天乡的农民只能望“路”兴叹,承受着因道路难行而比东兴以南地区低3-4分的粮食价差。
目前,**县的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由于地方财力弱,资金匹配困难,既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又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也影响了上级的投入。有的基层干部感慨地说:“没有项目想争项目,争取到项目又没有资金匹配,象我们这样的贫困县、是吃饭财政、要饭财政,哪有钱来配套,结果是越有钱的越能要来钱,发展就越快。这样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国家的政策真的该改改了,对贫困地区区别对待,少配套、不配套。”
(六)“一事一议”实施难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镇道路建设费、集资和村提留,乡镇道路的建设要求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村级道路的修建,则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加以解决。面对国家转移支付的数额有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标准低、数额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尤其是具体操作难、落实难。一是乡村债务的债权户要求抵扣“一事一议”资金。二是外出农户多,有的是举家外出,这部分人的“一事一议”筹资同样难以收取。三是受益不均,农户思想难统一。有些“一事一议”项目并不是平均给每个村民小组或农户带来好处,受益范围难以确定,导致意见不一,“一事一议”方案难以通过。四是大型、长期公益事业难兴办。“一事一议”筹资有限,使一些耗资较大的公益事业,特别是跨村、跨乡的工程一时办不了。五是部分村“一事一议”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导致群众不满,甚至对来年的“一事一议”进行抵触,形成恶性循环。
二、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公益事业停滞不前,必然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体进程。
(一)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财政逐步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主体 要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目标,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统一城乡税制,以税惠农;各级财政要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预算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比重,并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向农村倾斜,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投入主体。
(二)加快县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大力培育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主体
要通过县乡综合配套改革,逐步使政府和集体重新成为农村公益事业的主要发展主体。在改革中,要特别注意不能忽视、削弱政府部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职能,不仅如此,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还应加强这一职能。财政要按照由以钱养人改为以钱养事的原则,加强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职能。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的新的发展主体,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民间力量在目前形势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中的有效作用。
(三)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推进“一事一议”有序实施 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问题上,除需严格执行政策外,更要规范操作。一是政策交底。只有取得农民的理解、拥护和参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要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一事一议”的政策,公开其实施办法与程序,争取得到广大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引导其积极参与到“一事一议”中来。二是议定项目。发动群众将需兴办的公益事业列摆出来,然后将之梳理归类,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和村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确定“一事一议”项目。三是民主表决。通过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项目预算、实施方案、筹资金额及工程管理等相关事宜,并形成会议记录,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强化管理。“一事一议”项目民主决策后,农民将出资出劳,要对得起农民的血汗钱,强化三个管理,即资金管理、工程管理和监督管理。
(四)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及“一事一议”方式不能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问题,必须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要制定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支持个人及社会组织投资农村公益事业,以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益事业发展不足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了农民投入与收益不均而难以筹资酬劳的矛盾。
(五)创新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开辟建设资金来源的新途径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无疑最终应以国家投入为主渠道,但是就目前而言,一方面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国家现时财力无法支撑;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以加速度增长,对未来财力有良好预期。针对这种情况,可考虑在一定限度内,发行公益事业建设国债或公债,缓解国家财力供给与建设资金需求在时间上的矛盾,突破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的资金瓶颈。借未来资金解燃眉之急。这样,既解决了社会闲散资金无法聚集利用的问题,又解决了公益事业建设等米下锅的困境。
(六)改革支农资金的投入机制和投入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规划先行,指定相关部门牵头制定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办法,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支农项目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按轻重缓急,每年解决一批乡村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二是改善支农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式,改变目前地方争取资金的方法,由国家根据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规划,合理定项拨付,减少中间环节,尽量采取项目资金直达的办法,防止层层克扣截留。同时,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网上公开制度、跟踪检查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资金有效使用。三是改变支农资金投入方向,减少对生产经营环节的支持,支农资金应主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即水、电、路等基础建设和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四是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中,从实际出发,减少县政府项目匹配比例,取消乡镇匹配,以确保农村公益事业工程质量和效益。五是将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集中使用,实现有限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每亩25元左右的补贴资金分散到各户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应将直补资金集中起来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金(代替筹资部分),用于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将良补资金集中起来建立品种改良基金,用于良种繁育,然后平价出售给用种农户,保障品种改良,提高科技附加值。(**县委)
第五篇: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
进行新农村建设,就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等公益事业,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等一系列与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农民群众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受益。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资途径发生变化。在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紧缺,摊派集资废止,“一事一议”筹资难度大的情况下,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最近,**县委办组成调查组,就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开展了调研。
一、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公益事业主要是指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具体指乡村两级的公益事业。免征农业税,取消“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摊派,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因税费改革造成的财政缺口,农村公益事业面临新的困难。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难
乡村教育相对滞后。教育是农村公益事业开支中最大的一块,税改后,国家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仍有较大资金缺口,农村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一是基础设施差,影响正常教学。虽然“普九”达标解决了一些学校的教室问题,但必备的教学用具仍然没有配齐。二是师资力量明显欠缺。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生活欠缺、交通通讯不便,多数公办教师都不愿到此任教。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县小型水库及中型水库的水利设施都是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修建的,途经水渠、涵洞有的已经完全毁损不能使用,勉强可用的其维护成本也很高,无形中给农民增加了负担;加之设施的不配套,低洼农田遇雨成涝,难以排渍。离水源较远的田地水源流程长,闸口多,渠道不畅,损耗大,抗旱成本高。有些水源甚至难以到达,造成田地撂荒。据调查,目前,已有70的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
(三)农村文化、卫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
税改前,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就很少。部份地方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预防保健工作、村级卫生人员误工报酬等也基本上靠乡村集体统筹提留来解决。很多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老化,基本上没有集体用房,大多办在卫生员家中,有的场所十分简陋,医疗条件比较差,在医疗设备方面普遍是老三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由于没有防保服务经费,预防保健工作难以开展。税改后,乡镇统筹经费被取消,使得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农村卫生事业“雪上加霜”。**县86个行政村建有村卫生室86个,其中71个村卫生室由私人建的。
文化事业投入方面,大部份乡镇在“村村通”工程、“文明村”达标升级活动等项目匹配投入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乡镇正常开支都非常困难,更谈不上发展文化事业。
(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难
目前,全县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停留在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农村计生“两户”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等层面上。以**县为例,税改前,农村五保供养、义务兵家属优待、村干部报酬等经费是以乡统筹方式筹集,税改后,由于财政转移支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村五保户供养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兑现落实困难,“五保”难“保”。
(五)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匹配难
以公路建设为例,凡属县以下公路建设均要求匹配,尽管要求匹配的是小头,但许多县乡村仍然难以承受。比如,木庆路属县级路,03年硬化时,因配套资金难以筹集,只修建了**至东兴段,且因资金筹集不及时,导致工程进程受阻,一年的工期两年才完成。2005年市里主动给了木庆路东兴至庆安界段的建设项目,却因无力匹配资金,只好放弃。目前,东兴以北的原满天乡的农民只能望“路”兴叹,承受着因道路难行而比东兴以南地区低3-4分的粮食价差。
目前,**县的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由于地方财力弱,资金匹配困难,既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又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也影响了上级的投入。有的基层干部感慨地说:“没有项目想争项目,争取到项目又没有资金匹配,象我们这样的贫困县、是吃饭财政、要饭财政,哪有钱来配套,结果是越有钱的越能要来钱,发展就越快。这样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国家的政策真的该改改了,对贫困地区区别对待,少配套、不配套。”
(六)“一事一议”实施难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镇道路建设费、集资和村提留,乡镇道路的建设要求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村级道路的修建,则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加以解决。面对国家转移支付的数额有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标准低、数额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尤其是具体操作难、落实难。一是乡村债务的债权户要求抵扣“一事一议”资金。二是外出农户多,有的是举家外出,这部分人的“一事一议”筹资同样难以收取。三是受益不均,农户思想难统一。有些“一事一议”项目并不是平均给每个村民小组或农户带来好处,受益范围难以确定,导致意见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