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源电力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办法(试行)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管理办法
(试行)
作要求,制定本公司燃料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组织完成本公司各项燃料管理工作任务。
3.负责统计本公司的煤炭需求计划,提出资源获取和配置有关意见方案。
4.负责对公司所属火力发电企业燃料管理工作检查指导、燃料管理指标收集、汇总、燃料成本控制考核工作。
5.负责公司所属火力发电企业燃料计划、信息报送、经济活动分析、人员培训等基础管理工作,组织火力发电企业完成国电集团确定的各项燃料管理指标。
7.负责煤炭储存、耗用管理,降低储存损失,防止自燃、流失、失窃,控制入厂、入炉煤热值差。
8.负责入厂煤炭结算工作,对亏吨和质价不符的来煤进行商务索赔,维护企业正当利益。
9.负责燃料管理统计数据的报送工作和燃料经济活动分析工作。收集整理并向公司报送有关信息。
10.负责燃料厂内费用的管理控制工作。
11.负责所在区域煤炭市场形势分析,跟踪区域内各级政府政策动态,收集整理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价格以及主要煤炭用户、采购数量、价格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并定期形成总结报送公司。
并取得检定合格证。计量、检质验收人员按规定持证上岗。
统一规定和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填报。
第二篇:龙源电力集团公司风电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办法(试行)(2011年新编)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办法
(试行)
细则;
(二)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的管理体系,按时汇总各企业的安全生产数据,对其进行审查、核实、存储、分析,并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电集团”)报送安全生产数据;
(三)检查、监督、指导各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相关工作的开展;
(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培训活动、召开相关会议,促进各企业间的交流,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施,及时向领导反映安全生产信息有关情况和建议;
(三)按照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按时采集、核实、存储、分析安全生产信息,报送有关安全生产信息报表;
(四)负责对各风电场风机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管理和保存。
1.安全情况月报:含《人身安全月报表》和《设备安全月报表》;
2.安全情况年报:《“两措”计划表》、《“两措”计划完成汇总表》;
3.事故和障碍报告:《事故快报》、《人身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设备事故调查报告书》、《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书》、《设备一类障碍报告》、《一类障碍修复报告》、《重大安全隐患报表》、《设备集中性缺陷报表》、《重大突发性事件处理日报表》、《一般性事件(重大安全隐患、集中性缺陷)处理周报表》;
4.各项安全专项检查(或活动)报告。
(二)生产信息包括: 1.生产实时数据; 2.生产情况日报;
3.风电生产情况月报:包括《发电厂生产情况月报表》、《单机运行情况统计表》、《风电场线损情况月报表》、《生产准备期风电机组统计表》、《非计划停机月报表》、《发电设备检修月报表》、《对标分析月报表》、《综合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表》、《分(子)公司月度安全生产分析报告》和测风塔月度原始测风数据;
4.年报:包括《发电设备规范明细表》、《发电设备及新投设备运行情况》、《变电设备规范明细表》、《电力企业基
本情况表》、《发电设备大修和技术改造费用年报》;
5.主设备可靠性月报及输变电可靠性季报; 6.物资购进、消耗统计月报; 7.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生产情况日报要求在每日早7:00前上报,如遇报表系统故障,则依次采用邮件、传真上报。邮件、传真上报也须在7:00前完成。以邮件、传真形式上报日报的单位,在报表系统恢复正常后必须补报。
3.对尚未安装场内通讯系统的风电单位,需自并网开始,每隔7日填报一次日报,早7:00前上报。
(三)月报
1.月报须由各单位安生部专人负责,准确填写,按时报送至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各专责人员。
2.月报报送时间如下:
《发电厂生产情况月报表》、《单机运行情况统计表》、《风电场线损情况月报表》、《生产准备期风电机组统计表》、《非计划停机月报表》、《发电设备检修月报表》和要求每月1日24:00之前报送。
测风塔月度测风数据和《对标分析月报表》要求在每月3日24:00前报送。
《分(子)公司月度安全生产分析报告》和《综合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表》要求每月5日前报送。
3.月报中属于生产准备期的机组,要及时填写生产准备期风电机组情况统计表,同时在单机运行情况统计表中填写单机相应数据。如风电场内风机通讯尚未完成或发生故障,则需到风机底部控制柜现场读取数据进行填写。
4.月报中平均风速应使用测风塔数据。
5.测风塔月度测风数据应为上月测风塔的测风原始数据的压缩包。
6.每月末要核实测风塔数据的完整性,如发现缺失,应及时补齐。测风塔测得月度风速数据完整率小于100%的,须到现场读卡取数;如若遇测风塔发生故障,测风数据确已丢失的,同时及时查找故障原因,恢复设备。
7.月报填报格式内容均应按照公司有关规定执行。月报中不同报表间所填报的同种数据应保持一致。
(四)年报
年报中各种报表要求每年1月10日前完成报送,安全工作总结报告要求每年1月15日前完成报送。
第三篇:神华集团公司电力生产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神华集团公司电力生产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神华集团公司2011年10月27日总经理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电力生产运行管理工作,落实各级责任制,提高电力生产运行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及电力行业相关管理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电力生产运行管理是发电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生产运行管理工作是对发电生产运行的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和协调,实现机组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
第三条
电力生产运行管理应坚持“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安全、节能、环保理念和政策,调动和发挥发电企业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合理利用资源,努力降低消耗,切实做到安全、节能、环保运行,保证电能、热能质量,满足社会用电、用热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第四条
所属发电企业(电力板块三级以下各发电厂统称发电企业)应根据集团公司管理要求和运行管理实践经验,建立、健全但不仅限于以下管理标准或规定,如《运行规程、系统图管理规定》、《两票三制管理规定》、《运行例会管理制度》、《运行台账管理规定》、《定期工作管理标准》、《运行分析管理制度》、《节能与指标竞赛管理办法》、《岗位责任制》、《生产人员培训管理办法》等,使发电运行工作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电力板块的二级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以下统称发电分子公司)及发电企业。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
电力管理部是集团公司发电生产运行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制定集团公司发电生产运行管理有关规定;负责对发电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七条
各发电分子公司负责制定本企业的电力生产运行管理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对其所属各发电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工作进行指导;负责审查、分析和上报相关生产信息,并积极开展发电机组优化运行工作。
第八条
各发电企业是生产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发电生产运行工作;负责建立政令畅通、协调统一的生产运行管理机构和调度系统;负责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和符合现场实际的生产运行规章制度;负责建设思想觉悟高、工作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生产技能精湛的生产队伍;负责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政策,保证生产安全、经济、环保、稳定。
第三章
电力安全生产运行
第九条
电力生产运行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的原则,以《安全作业规程》、《运行规程》和各项运行管理标准为准绳,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严格规范运行人员行为,杜绝违章,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
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上级公司和本企业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标准,认真制定、切实落实反事故措施和相关技术措施,做好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加强检查、监督与考核。
第十一条
各发电企业要加强电厂生产运行基础工作的管理,通过各项定期工作和标准的执行,提高企业生产运行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
各发电企业应加强对运行人员和生产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工作,保证安全学习时间和效果,切实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十三条
各发电企业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及时进行事故分析,落实事故责任,制定防范措施。
第四章
电力生产运行调度指挥
第十四条
各发电企业应建立健全发电运行调度系统,包括值长负责制的运行指挥系统,并明确各级岗位及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五条
各发电企业重要设备的启、停及重大操作、试验和事故处理等实行全厂统一调度指挥,任何人不得违规干预值长正常的运行指挥。当厂内出现威胁人身或设备安全的情况时,值长应依据运行规程和事故处理原则先行处置,事后按照企业标准做好汇报工作。
第十六条
涉网设备的调度和运行操作,值长应依据电网调度规程和本企业的授权,服从电网调度机构的统一调度管理,接受电网调度人员的调度和指挥。
第五章
电力生产运行计划与分析
第十七条
生产运行计划是指安全指标计划、电量计划、经济性指标计划、燃料需求计划、大宗材料需求计划等。发电企业生产运行计划是发电企业生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运行计划应按、季度、月度分别制订和实施。
第十八条
生产运行计划应将指标和工作任务逐层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定期检查、考核、评比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注意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第十九条
各发电企业应每月召开一次厂级分析会议,主要总结分析上期安全、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各专业运行情况、技术监督指标、可靠性指标、节能环保指标、目前设备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机组设计值的偏差等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并跟踪落实。
第二十条
运行技术人员应认真进行专业分析,及时掌握设备状况、变化趋势;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分析,对影响机组安全、经济和可靠性的问题提出改进运行操作的方法和加强运行管理的措施,并提出设备维修和改造建议。
第二十一条
运行人员应根据发电设备运行方式、运行参数的变化,及时进行岗位分析和参数调整,努力使发电设备处于安全、经济、环保、稳定运行状态。
第六章
电力生产运行技术管理
第二十二条
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有关发电运行生产的各项规程、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技术措施的制定与执行,以及其它基础工作。
第二十三条
各发电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运行管理(包括运行调度、运行规程和系统图的管理、岗位培训、台账与记录、定置管理、经济运行、运行分析、检查与考核等内容)、交接班管理、设备定期试验和轮换管理、发电设备巡回检查管理等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二十四条
运行规程应以国家和行业有关电力生产的技术管理法规、典型规程、制造厂设备说明书、设计说明书以及反事故措施的要求为依据进行编写。运行系统图应以现场设备实际布置情况和国家有关电力行业制图标准绘制。运行规程和系统图应经过企业规定程序,经审核、批准后实施,并报上级公司备案。新设备投运以前三个月,应完成运行操作规程(包括临时规程)的编制、审批和印发工作。
第二十五条
每年应对运行规程及系统图进行一次修订,每隔3~5年或设备系统有较大变化时,应对运行规程及系统图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运行设备系统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对运行规程及系统图进行补充或修订。在变更设备系统投运前,应组织运行人员及生产运行相关人员对修订后的规程及系统图进行学习。现场运行操作规程应根据已发生事故暴露的问题和上级颁发的反事故措施随时予以补充和修订。
第二十六条
各发电企业的各运行控制室应能及时查阅以下相关的技术文件和管理标准或规章制度:
(一)发电企业编制的《运行规程》、《系统图》、《保护定值清单》、《消防规程》、《岗位工作标准》、《运行管理标准》、《运行交接班管理标准》、《发电设备巡回检查管理标准》、《设备定期试验和轮换管理标准》、《燃料管理标准》、《工作票和操作票管理标准》、《设备缺陷管理标准》、《设备异动管理标准》、《绝缘监督管理标准》、《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监督管理标准》、《励磁监督管理标准》、《电能质量监督管理标准》、《电测监督管理标准》、《化学监督管理标准》、《节能监督管理标准》、《环保监督管理标准》、《热工监督管理标准》、《金属监督管理标准》、《汽轮机监督管理标准》、《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标准》、《应急管理标准》、《文明生产管理标准》和《班组管理标准》等。
(二)上级公司印发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安全作业规程》(电气部分、热力和机械部分)、《事故调查规程》和防止电力生产事故重点要求。
(三)所在电网公司印发的电网《调度规程》(仅限于集控室或网控室)。
第二十七条
运行日志及其它记录应实事求是、详细认真,按规定的要求填写。运行历史记录不得更改,运行日志和运行表单保存期至少五年。
第二十八条
运行管理、技术人员应根据季节特点、设备特性、重要时段、事故教训、设备存在的重大隐患或缺陷等,及时制定针对性强的技术措施或反事故措施,并检查落实,保证发电生产安全。
第七章
经济、环保运行
第二十九条
各发电企业应把经济运行管理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按照集团公司经济运行管理要求,积极开展对标管理和小指标竞赛活动,完善各项运行经济指标的管理与考核,充分调动运行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机组最佳经济运行方式,赶超先进机组水平,提高发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十条
各发电企业应积极开展机组优化运行工作,定期开展机组性能试验和燃烧调整试验,认真对系统和设备进行耗差分析,指导运行操作及设备系统的改进优化。
第三十一条 各发电企业应按照集团公司环境保护有关管理办法(要求),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维护工作,保证环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第八章
运行培训
第三十二条
运行人员的培训是发电企业全员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工作应有计划、检查、奖惩。应建立健全运行人员的“培训、考核、任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运行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进行持续培训、动态考核,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上岗机制,促进运行人员技能的提高。第三十三条
通过培训,运行人员及生产相关人员应做到熟悉现场设备构造、性能、原理及运行要求,熟悉运行规程及有关规章制度,熟悉有关环保要求及消防规定,掌握设备的运行操作技能,提高事故处理能力。涉网运行人员还应熟悉电网调度规程。
第三十四条
燃煤发电企业应实现集控运行和全能值班,并持证上岗。没有实现集控运行的发电企业应尽快通过技术改造和人员培训实现运行人员的全能值班,全能值班员应经过仿真机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章
检查与考核
第三十五条
各发电企业要严格执行本办法,集团公司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各发电企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提出指导意见。
第三十六条
对因违反本管理办法造成各发电分子公司的生产营运目标值超出集团公司考核值的单位,将依据集团公司考核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名词解释:
四不放过是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第三十八条
集团公司所属风力发电企业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电力管理部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电力燃料
上海电力燃料有限公司 上海电力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由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股份有限公 司、电力实业总公司联合发起组建,由上海电力公司控股,公司总资 本1.5亿元,以营销煤炭为主,主要涉及的煤种有:贫瘦煤、神木煤、大混煤、大优煤等四大系列。涉及的供方有: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等煤炭企业,公司年营销煤炭一直保持在 1200万吨左右。
该公司是按照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精神,并 根据国电公司“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试点要求,对原计划经济大 一统模式下的上海电力燃料公司进行积极改制的产物,是集燃料经营、燃料调运、水上运输、粉煤灰储运、船舶修造等一体化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
公司地址:上海市重庆南路310号1116室
联系电话:021-6466509
1上海动力燃料有限公司
上海动力燃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由原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和上海市燃料总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注册资金人民币5000万元,现总资产为2 亿元。2003年4月,由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和物资集团整合成立百联集团后,百联集团成为上海动力燃料有限公司的独家股东。2005年10月,公司的燃料油和煤炭在人员、机构、业务、资产、资金上进行了分离,目前上海动力燃料有限公司以单一的煤炭及其延伸产品经营为主。公司现有2个管理部门、2个经营部门和6家全资及控参股企业。
公司 秉承“凝聚能量,传送光热”的经营理念,实行集中采购、定点储存、网点销售、代购代销的经营运作方式,主要负责上海市区及周边的工业、服务业的煤炭供应。作为国有燃料流通企业,在市场化经营的同时还承担着很大部分的市场保供职能。
2006年,公司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了水煤浆应用和推广项目,跨出了经营业务转型、主动承担改善环境责任的坚实的一步。
公司经营部门、控参股公司、托管单位:
上海动力燃料有限公司煤炭经营部:天津路50号
电话: 63605086(总机)***1 仲显华叶松林
上海动力燃料有限公司水煤浆经营部 :天津路50号
电话: 63605086(总机)63213418 63212422金弘亮倪根良
上海动力煤炭销售有限公司 :乳山路84号(甲)
电话: 5877***358770736 陈利民曹联君
上海上燃何家湾燃料销售有限公司:平定路88号
电话: ***9 65703929 郑坚孙根祥
上海上燃新龙华煤炭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龙吴路400号
电话: ***1 54353777 陈廷港黄振国
上海临沧燃料有限公司临沧路50号
电话: ***2范本明 王建华
上海赛孚燃料检测有限公司东方路3601号B幢5楼
电话: ***姜征陆瑾
上海六里燃料有限公司六里镇艾南村张家宅88号
电话: ***9罗海良严永亮
上海市燃料总公司沪东公司平定路88号
电话: 65431915(总机)65434599 65197941 刘金根叶敏友
罗泾油库筹建处中山南二路777号电话: 54247895施忠杨佩荣
张家港沙洲电力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张家港沙洲电力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三兴镇 联 系 人:余建平
注册时间:2003-03-20
注册资本:
邮政编码:215624
公司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所属地区:苏州市
办公电话:0512-58180708 所属行业:能源电力
第五篇:燃料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制度 Q/HNJL-RG-06-2016
燃料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16-03-08发布 2016-03-08 实施
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 发 布 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燃料监督管理办法
(试行)
1总则
1.1为进一步加强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燃料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燃料监督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燃料监督制约机制,实现风险防控全覆盖,促进燃料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根据《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燃料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吉林公司相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基层火电厂的燃料监督管理工作。2监督原则
2.1 燃料监督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2.1.1坚持抓制度建设。按照“覆盖全面、科学管用、运行有效、管理闭环”的目标,建立健全燃料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2.1.2坚持抓关键环节。对燃料工作中的计划管理、价格管理、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验收入库管理、结算与支付管理等风险点集中、影响重大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做到关键节点全覆盖、管理触角全延伸。
2.1.3坚持抓监督检查。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做好制度的贯彻执行和关键环节的有效监督,做好监督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做到凡事有人负责、有人监督,确保制度执行到位、过程可控在控、违规惩处有力。
2.1.4坚持抓“一岗双责”。按照管业务必须管监督的原则,严格落
实“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按照吉林公司责任制追究有关规定,严肃执纪问责,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3 职责分工 3.1公司职责:
3.1.1燃管部是公司燃料招标采购监督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燃料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按照《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燃料管理标杆电厂标准》,对各基层火电企业燃料招标采购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及考核,并按照管业务必须管监督的原则,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3.1.2安生部是公司燃料厂内监督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燃料厂内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按照《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燃料管理标杆电厂标准》,对各基层火电企业燃料厂内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及考核,并按照管业务必须管监督的原则,严格落实“一岗双责”。3.1.3监审部是公司燃料监察审计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按照《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燃料管理标杆电厂标准》,对公司及所属基层火电企业燃料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及考核。负责公司燃料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对所属火电厂燃料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
3.2基层火电厂职责
3.2.1负责本单位燃料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3.2.2负责对本单位燃料工作进行全面监督;
3.2.3负责本单位 “一岗双责”的落实工作,做好责任制追究和执纪问责。4 监督内容
4.1 燃料管理体系
4.1.1公司定期评审、修订燃料管理与监督相关管理制度;基层火电厂根据公司管理制度要求,定期修订完善本单位的燃料管理与监督制度相关管理制度,梳理燃料管理与监督流程,将重点管理要求纳入考核体系,并加大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力度,保持过程可追溯,重点监督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执行。4.2计划管理
4.2.1建立健全燃料采购计划管理制度。公司和基层火电企业要明确采购计划管理原则、编制依据、管理流程等,并持续提升计划管理能力,坚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合理统筹产业协同与现货的采购比例,确保燃料供需平衡,最大限度地降低燃料采购成本,防止出现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随意超计划采购、出现库存短缺或积压等情况。
4.2.2建立健全现货应急采购响应机制。基层火电厂针对因采购计划制订不合理、自然灾害、外部生产经营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等因素,造成燃料供应短缺、危及生产经营安全的情形,建立相应的应急采购响应机制。当应急采购情形出现时,启动响应机制,由所在单位燃料管理领导小组对采购煤炭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等条款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会议纪要。并向公司燃管部进行书面报告。计划外采购视同现货应急采购。
4.2.3重点监督燃料采购计划是否符合公司的《燃料招标采购管理办法》,采购计划是否通过SAP程序审批。4.3价格管理
4.3.1加强合同采购价格管理。按照集团公司订货启动会的
部署和要求,在公司的统一组织下开展产业协同订货的谈判工作,产业协同煤价格和数量经公司燃料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后,报集团公司电煤订货领导小组审批。
4.3.2加强现货采购管理。除产业协同煤外,月度现货采购原则上要以控价为核心,全部进行招标采购,按照公司《燃料招标采购实施细则》执行。
4.3.3建立健全采购过程的倒查机制。相关单位在采购过程中,要按照制度要求建立并保持相关记录,严格审批流程,形成可清晰追溯采购全过程的记录链条。
4.3.4实行交易过程的实时在线监控。在集团公司统一的开放式燃料交易服务平台建成后,将燃料采购业务全部纳入平台交易,为各采购主体提供个性化的交易服务,对供应商实施集中管理,共享优质资源,规范交易规则,建立健全在线监控管理规则,对交易过程在线实时监控。
4.3.5加强燃料主要指标的对标管理。不断强化标煤采购单价等主要指标的区域对标机制,每月通报对标结果。不断细化对标指标,按区域开展对标分析,深入查找差距与原因,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措施改进燃料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对标考核办法,把主要指标对标结果纳入公司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
4.3.6重点监督燃料采购价格的定价机制是否符合公司的《燃料招标采购管理办法》,采购价格是否通过公司燃料管理领导小组审批。4.4供应商管理
4.4.1加强燃料供应商的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公司《燃料供应商管理规定》。
4.4.2加强燃料供应商的评价工作,燃管部、基层火电厂每半年要开展一次燃料供应商评价,剔除不合格供应商。同时做好供应商库的维护工作。
4.4.3重点监督燃料供应商的入库程序是否执行公司《燃料供应商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4.5合同管理
4.5.1加强合同审批管理。重点监督合同签订是否按照公司《燃料招标采购管理办法》执行,合同审批是否经过SAP流程审批。4.5.2统一规范合同文本。公司产业协同煤采用订货会统一合同文本,其它煤炭采购合同使用公司制订的合同文本。4.6验收管理
4.6.1设备管理监督细则
4.6.1.1建立燃料检斤、检质设备三级管理网络,明确管理分工、职责,确保检斤检质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4.6.1.2检斤、检质设备维护良好,运行稳定,入厂检斤检质设备、入炉检斤设备自动投运率100%,入炉检质设备自动投运率100%; 4.6.1.3建立检斤、检质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以及应急响应机制,一旦设备故障,能及时恢复运行或者切换至另一备用设备使用。禁止在检斤、检质设备不能投入的情况进行入厂接卸和入炉配送工作(应急情况除外,如:锅炉严重缺煤,但需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4.6.1.4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应负责检斤、检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对设备检斤、检质结果的正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负责;建立检斤、检质设备的设备台账及运行、维护、校验台帐,留下现场工作痕迹,实时更新和维护;设备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维护、定期校验和使用状
况进行监督。
4.6.1.5检斤、检质设备在投运前应检定其精度是否合格;使用过程中应按国标要求定期进行校验,确保设备在检定合格证书有效期内使用,称重给煤机每月检定一次,检定周期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电子皮带秤至少每半月检定一次、机械采样机至少每两年检定一次。4.6.1.6燃料入厂、入炉煤自动采制样装置应按照DL/T 747-2010规定的时间间隔开展性能试验(整机综合性能验收检验结果有效期一般为2年),确保自动采制样装置精密度符合要求,且所采制的样品无系统误差。
4.6.1.7采用配备各制样设备制样,煤样水分整体损失率小于0.5%,设备整机精密度为±1%,无实质性偏倚。
4.6.1.8用于入厂检斤的轨道衡、皮带秤、地磅等设备,静态计量设备的精度达到±0.2%,动态计量设备的精度达到±0.5%。轨道衡量程不低于100T,地磅量程不低于50T,有相关权威校验证书。制订计量设备事故应急响应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
4.6.1.9企业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燃料生产现场的粉尘、噪音等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对于超标情况及时组织整改。4.6.2.验收管理监督细则
4.6.2.1制订涵盖燃料验收全过程的厂级燃料验收管理制度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管理规定,操作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燃料验收的各个环节责任分解至不同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4.6.2.2健全入厂煤验收管理机制,检斤、检质过程中若发现入厂煤存在不符合合同约定要求的情况(如:检斤异常超重、检质异常等),依照验收办法对不合格燃料进行处置,维护电厂利益。汽车煤应具备
单车煤质验收的人防技防管理手段。
4.6.2.3凡进入电厂的燃料(煤、油),须根据铁路、汽车不同运输方式按列、车进行数量验收,检斤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100%。油罐车到厂应按国标《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油量计量静态计量》GB/T19779-2005标准的要求,逐车检查、核对货票、铅封完好、确认无误。多套检斤装置并行时,应建立相互误差比对、分析及处理机制。煤车车号识别器投运率100%,计量数据100%自动传入燃料信息化管理系统。
4.6.2.4汽运煤在煤场翻卸时必须有人现场监督,当出现夹矸、夹杂(包括掺水)等情况异常情况时,用执法记录仪、相机等设备全程记录翻卸过程。同时,必须加强对现场监卸人员的监督,确保其能够认真履职。
4.6.2.5入厂检斤发生亏吨时,应按合同条款与供方协商索赔。中途有接转的,要在到达第一站时组织验收,以便明确责任,执行索赔。4.6.2.6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入炉煤电子皮带称或称重给煤机计量装置,采用称重给煤机计量装置作为计算电厂燃煤耗用量,另一个计量装置则作为校验;入炉煤应实行分炉计量。检斤率达到100%;计量数据应自动采集并传送到燃料信息化管理系统。
4.6.2.7凡进入电厂的燃料(煤、油),须根据铁路、汽车不同运输方式按列、车进行质量验收,燃煤批次的划分须符合《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规定,检质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100%。4.6.2.8建立燃料采、制、化以及煤样存、毁规章制度,燃料检质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做到“有章可循”。
4.6.2.9有火车和汽车运输煤炭的单位,采、制、化流程采用条码系
统进行管理。入厂与入炉煤样进行混编,并制订有效的化验防舞弊措施。
4.6.2.10建立完善的取样监督机制,要求整个取样过程由来自不同部门或班组的2人及以上进行工作或实现实时监督。
4.6.2.11入厂、入炉煤采样应采用机械采样方式,严格按照《煤炭机械化采样》(GB/T19494.1-2004)和《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执行;针对不同批次煤炭的不同采样方案记录清晰完整;入厂煤机械自动取样装置运行参数、启停操作、收存样有详细记录,确保煤样的代表性和安全性;建立人工采样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人工采样运用情况、申报流程、操作要求,人工采样要严格按照国标《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和《汽车、船舶运输煤样的人工采取方法》DL/T 569-2007标准执行;所采煤样应及时装入密封性良好的集样桶(袋)中进行密封、编号并做好相应的采样记录,或通过自动打包、喷码等形式可完全实现密封、编号。
4.6.2.12每天或每班次分别制备入炉煤一个全水分样和一个分析样,全水样必须密封保存良好,制备好后立即送交化验室化验,同时按制样轮次及时记录上煤量,计算当天入炉煤的加权平均值。煤样制备、化验与入厂煤样同等要求,统一编码,化验数据自动上传。4.6.2.13化验人员负责对到厂油罐车取样检验,燃料监察审计管理工作小组人员共同见证油罐车检验数据,并做好监督记录。油品化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卸油作业;卸油数据详细记录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检测工作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工作完成后,报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将检测报告报送供油单位;供油单位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应在发出检验报告的2天内提出复检,逾期不再受理复检请求。
4.6.2.14采用指定车辆转运煤样,车辆严格沿着指定的工业监控系统覆盖的路线转运煤样,或按照指定路线转运煤样并使用车辆行驶记录仪、车内摄像头等对整个煤样转运过程实施监控,并确保录像保存至少两个月。
4.6.2.15煤样的制备严格按照《煤炭机械化采样》(GB/T19494.1-2004)和《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执行;严格遵循“单进单出”的原则,消除人工研磨制备工艺,确保煤样在制备过程中不落地,防止煤样污染;煤样样品包装应严密、安全。
4.6.2.16全水分样须单独制备,包装严密,且在制备完成后立即送至化验室,化验室应立即进行化验;制订全水分样管理办法,积累历史数据对全水分样的损失进行对比分析。
4.6.2.17化验操作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4.6.2.18入厂、入炉煤检质数据应自动采集并传送到燃料信息化管理系统。煤样的台账记录完整清楚,其至少包括煤样采集、制备、化验以及各环节交接的过程记录。
4.6.2.19建立完善的存查样、仲裁样的管理制度,存查样、仲裁样的保存与提取做到“有章可循”,煤样的封存时间不低于2月。发生煤质争议情况,存查样和仲裁样应留存至争议处理完毕为止。4.7入库管理 4.7.1储存管理监督
4.7.1.1煤场储存管理应符合《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办法》中关于煤场管理部分的要求。制订煤场管理制度,建设“绿色环保”煤场。煤场管理制度至少包括:制订防止存煤快速氧化和自燃的综合管
理措施;在线或定期检测煤场煤堆温度;定期巡检煤场,有巡检记录;防止污水外排和煤场作业扬尘管理措施;制订燃煤自燃时的报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措施。
4.7.1.2厂内煤场储存数量损耗低于日均存煤量0.4%,存储损耗定额指标按照集团公司燃煤厂内费用定额及损耗标准规定的干煤棚系数、防风抑尘网系数和风力系数进行调整;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无明显着火点。
4.7.1.3存煤指标超标时有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月度、提取的损耗符合内控要求并记录备案。
4.7.1.4挡煤墙、防风墙、排水、抑尘、消防、监控、自动盘煤、煤场机械等设备和设施及时维护、完好;煤场排水沟及时清理,无积煤、杂物,无堵塞和积水现象。
4.7.1.5电厂实施数字化管理的煤场,系统运行正常,数据维护及时、完整。
4.7.1.6煤场储煤量满足全厂机组满出力运行7-15天耗煤量。4.7.1.7燃煤储存坚持“分堆存放,烧旧存新,利于掺配”的原则;煤场内外整齐美观,煤堆标识清晰,标注煤场名称、存煤煤种、产地、数量、存放日期等有关信息。
4.7.1.8存储时间较长和易自燃的燃煤,卸煤时应分层碾压;利用堆取煤整理煤堆,煤堆应尽量保持等腰梯形;盘点前应对煤堆进行整形。4.7.1.9露天煤场煤应建立防止煤堆垮塌和大风扬尘的措施,在暴雨、大风到来之前启动专项措施,防止煤堆垮塌和大风扬尘。
4.7.1.10有完善的落地煤接卸、验收、存储、中转管理规定。落地煤应及时转运回厂内煤场,减少费用开支和热值损失。
4.7.2作业管理监督
4.7.2.1斗轮机与煤场机械配合作业时距离大于3米;堆取煤作业时,取煤时煤堆分层合理,堆煤时斗轮机轮斗中心与落煤点距离小于2.5米;正常情况下煤堆外缘与煤场边预留4米消防通道,且具备完善可靠的消防设施。
4.7.2.2在堆取煤及煤场机械作业时,对于干燥易扬尘煤及时喷淋,减少风损和环境污染,同时不得随意跨区、延长或缩短分区作业。4.7.2.3制订煤场机械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保证人员、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安全。
4.7.2.4煤场及环沟定期进行清理,单一煤种取完后彻底清理场地;场地整洁、无溢出和洒落煤炭。
4.7.2.5及时清理燃煤中的“三块”,煤场无杂物。4.8信息化管理
4.8.1覆盖燃料管理全过程的燃料信息化管理系统至少应包括:燃料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燃料全过程管理系统、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燃料采制化条码管理系统、燃料工业电视监控系统、指纹门禁或人脸识别系统、GPS定位管理系统或AIS系统等。燃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具有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能够保留管理痕迹的运行日志。
4.8.2燃料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员用户必须设置专人,且不得由与燃料管理流程相关的部门人员担任。并确保用户密码安全可靠。燃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具备用户分级权限管理,且对不相容业务不得由一人或同岗位人员担任。用户权限分配原则明确写入相关制度中,人员权限因岗位等原因变动时,必须经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经本部门以
及监察部门领导审核和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变动或增减,同时必须建有人员权限变动记录。
4.8.3燃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具备操作日志、登录日志记录功能,任何用户操作记录均可查询,且操作日志不得具有任何修改和删除功能。用户口令变更不能超过3个月,口令规则必须包含数字、字母(区分大小写),系统监测到3个月以上未变更密码用户,该账户自动锁定,由管理员解除。
4.8.4燃料管理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应包含计算机软硬件、信息安全和应用系统方面的培训,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入燃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本岗位工作流程。
4.8.5燃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各子系统设备投运率不低于99.5%;计划检修总时间不超过48小时/年;检修次数不超过6次/年。不能投运或检修必须履行相应手续,且有相应应急预案。
4.8.6燃料全过程管理系统中因设备故障、误差累计等原因造成原始数据有偏差时,经相关部门及主管厂领导批准可进行修正,但不得修改原始数据,修正值、修正原因、执行人、修正审批表必须在系统中有记录可查,数据修改率不大于5%。(注:数据修改率定义:数据修改率应为数据修改条数除以该类型数据总条数)。
4.8.7信息系统故障导致的燃料数据异常,待系统恢复正常后,须尽快提取备份数据进行数据恢复;人工录入错误导致的燃料数据异常,须履行数据修改申请审批手续,及时进行数据恢复。
4.8.8电厂应结合燃料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出现异常时,要对异常原因展开分析和评估,并要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及时恢复系统,要对异常原因展开分析和评估,并做好异常分析及处
置报告。
4.8.9定期对信息系统的相关记录数据进行抽查,对违规情况进行考核。
4.8.9.1燃料数据源部门应对数据的正确性负责,须对相关数据进行审核或抽查。
4.8.9.2燃料采购部门在燃料结算前须对燃料数据进行审查。4.8.9.3系统管理部门应对系统运行维护记录数据负责,并定期进行抽查。4.9结算管理
4.9.1加强结算管理。结算单据原则上须在信息化平台上自动生成,将数量、质量等验收入库信息与计划、合同、批次、供应商等信息自动关联,重点监督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和验收数据进行结算。4.9.2加强预付款管理。基层火电厂应明确规定燃料采购预付款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9.3重点监督预付款是否按合同执行;是否通过SAP程序审批。4.10争议处理
4.10.1燃管部要建立健全商务纠纷处理机制,按照有理有据、公平公正、依法合规的原则,妥善处理燃料工作各环节的商务纠纷。4.10.2重点监督是否按照公司《燃料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处理争议。4.11定期轮岗
4.11.1建立健全关键敏感岗位轮换机制。基层火电厂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燃料采制化主要岗位从业人员和计划调运员等采购环节敏感岗位人员应实行定期轮岗机制,其他岗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轮换
岗位。建立并保持相关轮岗台账,确保轮岗情况可检查、可追溯。4.11.2重点监督基层火电厂是否严格执行定期轮岗的相关制度。5检查与考核
5.1公司与基层火电厂自查自纠。公司每年8月份组织对基层火电企业的燃料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月底向集团公司报送自查报告。同时,针对查出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并将整改进展情况定期报送集团公司。
5.2配合集团公司专项检查。集团公司每年9月份对公司及基层火电企业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主要针对二级公司的燃料管理与监督情况,基层火电厂视情况进行抽查。
5.3监督检查重点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并提出改进意见。
5.3.1燃料管理与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情况。重点检查是否按照《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燃料管理办法》及本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燃料管理与监督制度体系文件;检查体系文件和流程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检查集团公司及二级公司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对执行过程的记录文件进行追溯。
5.3.2燃料管理关键环节监督与管控情况。重点检查是否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对计划管理、价格管理、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验收入库和结算管理、现货应急采购、争议处理等关键环节实施了有效的监督与管控。验收入库和结算管理环节的监督与管控,可以进行抽查或结合燃料管理标杆电厂创建验收查评进行。
5.4集团公司定期通报监督检查结果,并建立整改问题台账,督促整改落实。同时,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于违反燃料管理规章制度并造成损失、违法违纪等行为,视情节严重程度,由所在单位按照集团公
司相关规定,自行处理、报上级管理单位进行处理或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6附则
6.1基层火电厂根据本单位的管理实际,对照本办法及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制订各自的燃料监督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6.2 本办法由公司负责解释。6.3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