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研讨会发言稿1

时间:2019-05-14 01:3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中考历史研讨会发言稿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中考历史研讨会发言稿1》。

第一篇:2014年中考历史研讨会发言稿1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院子中学:陈文丹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2014年中考复习的方法与策略。下面我就此次模拟及2014年中考复习设想,谈一下我个人对今年中考的粗浅见解。

二、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试题的重点

中考仍然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首位。尤其是一些对历史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体现了中考命题的基础性原则,符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

2、注重考察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1)、注重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历史信息和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运用的综合探究能力,注重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表现在识图题,(2)材料解析题和活动与探究题比以往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

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4、中考侧重对学生的历史观考察,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的考查。

5、与时事联系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

三、历史中考命题的趋势

紧扣新课标、体现新理念、探求新思路(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采用新理念

遵照《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中考指导用书》的规定。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为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

(2)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3)采用历史研究的新理念,新成果,并注重对社会文明史、发展史的考查。

四、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答题格式不规范。这各问题主要出现在试题的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如,“答”不写,答题缺乏条理,不在规定的地方的作答等。

2、错别字较多。

3、基础知识不牢固:

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线索;历史基本技能力包括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间、地点、文献的正确表述,对重要历史地图、图像的识别;正确阐述或说明、简要评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和意义。由于许多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训练而丢分。

4、审题不清,深度不够。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的错误。2014中考复习设想

一、制定计划、确定内容

根据各方面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班教学计划。计划应包括:

1、新课完成计划

2、一轮复习计划

3、二轮长效与热点专题复习

4、最后冲刺复习

1、开学到三月初:完成初三九年级下册的新课教学任务。

2、三月初到四月中下旬:进行第一轮复习。复习的同时要整理分册训练复习试题,根据进度让学生按时练习,并及时反馈巩固。然后在初步综合复习指导的基础上,准备3月新课结束考试和4月份下旬的模拟考试。

3、五月份: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依据2014年的新考纲进行有目的、有目标、有重点地指导,并配上综合练习,将自己整理的历史中考复习提纲,及时发到学生手中,成为复习的依据(6本书的精华部分)。同时安排好每天的历史学习任务。确保顺利参加我县5月初的第一次模拟考试。

4、六月上旬:根据模考的信息反馈进一步调整复习的方向和重点。搜集中考信息,挑选外来综合试卷,让学生精做练习。最后阶段,帮助和引导学生摆正心态,准备适应性考试和最后的中考。

二、紧扣考纲、明确复习目标

1、摸清考点,明确考试的内容与目标要求。

要严格按照考纲规定的考点范围梳理,组织复习,把准考点.凡是考纲没有罗列到的知识点坚决不讲,罗列出来的要一个不漏.讲准确、讲到位。

2、明确考试的形式要求及变化。

近几年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题型相对稳定。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两大类。选择题是四选一型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列举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类型题。两类题型的分布比例为:选择题:40%,非选择:60%。

3、明确考试命题原则

初中毕业历史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2.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

3.遵循新课程理念设计试题。历史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设计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设计各种情境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适度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

4、认真研究题型示例及样题

考纲提供的题型示例给出了中考命题的呈现形式、考查角度及能力层次要求,同时要演练近年本地中考历史真题,给中考复习以明确的标高,具体的方向。

5、关注板块分值分布

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历史与政治同场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共150分,其中历史占75分。重要版块重点讲

中国古代史:约占3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0% 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0%

三、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从考试目标看:

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时突出主干知识,注意历史知识的点拨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方法及过程。包括阅读基本的历史资料,识读,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用科学的历史观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与现实问题,收集和运用历史信息等。从考试难度要求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适中题和稍难题。估计难度(通过率)系数在0.8以上为容易题,难度在0.5~0.8之间的为适中题,难度系数为0.5以下的为稍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为7﹕2﹕1.2、如何夯实

(1)考点解读、夯实基础

考纲依据《课标》对历史知识与学习能力的不同要求,按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考查.对此,要准确解读:识记识记什么,如何识记,理解如何理解,应用如何应用。(2)回归课本,梳理整合。

将课本读“薄”、读“通”、读“活”。研读教材,要抓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历史教师在复习中,要重视整合主题知识,突出重点,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适当打破单元、课之间的界限,做到将基础知识“联线串珠”,纵横联系,整理专题,要注重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外联系、古今联系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温故而知新.(3)改进方法,落实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阅读基本的历史资料,识读,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用科学的历史观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与现实问题,收集和运用历史信息,撰写历史习作等。因此,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精心备课,落实辅导措施和改进复习方法,如平时教学注重史料运用、知识点的探究结合以往中考试题来巩固等。

(4)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树立“大历史观”

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应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去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学“活”历史,提高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应答历史问题才能轻松自如。

大历史观是一种整体史观,立体史观,有三个基本维度,中国与世界、过去与现在和未来、人的心灵与外部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注意传授一些相关的正确认识和观念,让学生获得一些文明史、全球史和现代化史观的基本知识。在中考复习中:首先带领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用新史观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其次, 尝试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联系时政热点进行重点分析阐述。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

复习方法:

对于中国史的复习,我们可以按照历史分期和历史线索来进行,例如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时期,而旧民主主义时期又包括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时期包括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抗日战争”第五单元“解放战争”,在复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握一条主线:因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略反抗(武力反抗失败,所以开始探索)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失败、资产阶级失败、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随着民族矛盾的加剧开始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结束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解放战争打响。这样学生了解了知识间的联系,就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也可以总结出每课的重点问题发给学生,帮助他们复习。

一、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①春秋时期;②吴国;③军事家孙武所著;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二、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四、谐音趣味记忆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五、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有时候在关键词记忆中还能找出有趣的排列,比如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考生只需记住一、二、三、四就可以了,引申出来的知识点就是一个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两个集团(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巴尔干)、打了四年(1914-1918),这样记忆深刻还不容易错。

六、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对待差生

鼓励优生,帮助欠佳生。学困生因基础、自觉性、积极性等均不如优生,往往不能按时完成复习任务,更不用说保证复习质量了。为此,应随时及时掌握这一部分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多一份爱心和耐心,多一份督促。帮助他们整理知识、落实考点,在平时的课堂提问、试卷批阅和阅后的改错中,加大对他们的检查力度,让他们无懒可偷。同时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以此提高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了解时事、关注热点

(一)、热点问题的呈现

1、多数题型都出现过“热点”问题:单项选择、组合列举、材料解析、分析探究等题型。2.“热点”问题呈现有三个特点

(1)近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2013、4-2014、3】,包括当年的国内外重大问题,也包括一段时期以来持续存在的、舆论持续关切的国内外重大问题,例如,(南海、钓鱼岛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

(2)周年大事,包括上一年、当年和下一年的周年大事特别是当年的周年大事,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作深入挖掘。(3)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中发生的特别重大事件和历史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在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考点

(二)、热点问题解决

1、搜集热点问题

2、分析热点问题

(1)、热点背景分析(为什么“热”)

(2)、找准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考什么)

先梳理与该热点相关的中考范围内的历史知识,有机整合,寻找结合点、交叉点和渗透点。应多思考、多联系,将一个热点与多个历史问题建立联系。

(3)、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怎么考)

由一点牵出一条线,乃至形成一个面,从而体现“切入点小,纵深联系广”的历史学科特点。

(三)、进行考点梳理

1、知识点的梳理

2、预设开放性问题

(四)、精编试题强化训练

备考中教师就要精选精编一些历史与热点问题融合的较好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有质、有量、有序、有度的强化训练,提高他们的应考能力。

(五)、加强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训练

处理好复习与考试的关系:

度:一是考试不能过频、过滥。因此要控制考试的频率度,不要天天考,要有科学安排。最忌多而烂。一般一个专题一套训练题,这根据教学速度进行,同时每两周进行一次综合测试,教师要自我设计、制作训练题;二是不落实的考试必须摒弃,所谓不落实的考试是指考试完后不改卷或不评讲,有的是来不及改或评,这样的考试是无用的,考过之后要及时评讲,考而不评不如不考; 三是考试要切合自己的学生,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实际,不能把外地的试卷不加分析,不加裁剪就拿来考试,这样就害了学生,复习时尽量不要用现成的套题,可将几套题拼凑成一套题再用比较好。精:①基础性:突出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学科热点和规律的总结;②适应性:与中考试题的命题角度、命题形式和试题难度基本一致,通过模拟训练逐步适应中考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③适量性:试题难度要尽量接近中考的难度,题量不宜过多,坚决避免题海战术。

五、研究题型、方法指导

(一)对中考试题要有深度的研究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近几年来中考考点按专题进行梳理,把握历史中考的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也是有效进行中考备考的捷径。

(二)题型分析与方法指导

1、单项选择

【命题原则及特点】

选择题是历史学科中考的基本题型之一,题干以文字形式(如一段引文、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段史实叙述等)或图表材料(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等)呈现,选择四个选项之中最为合适的一项。(1)最佳型选择题

该类型题目的特点是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的的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符合题目限定要求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中往往会有“最主要”、“最突出”、“最大”、等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和副词。

答题方法: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2)因果型选择题

这类型的题目的特点是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考查角度有两个: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解题方法:要明确因果关系,弄清例题意图。注意区别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内因和外因。(3)逆向型选择题

这类型题目的特点是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题干中一般有否定的提示或限制,如“不是”、“不正确”、“没有”等。

解题方法:可用正推法,选出符合去掉了否定意思的题干要求的三个备选项,那么第四个备选项就是正确答案。(4)排序型选择题

该类型题目的特点是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史实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通常是时间先后排列。

(5)组合型选择题

该类型题目的特点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

解题方法:可运用选基法,即首先确定一个甚至一个以上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

(6)图表型选择题

该类型题目的特点就是围绕一个命题主题,选取几幅历史插图(包括人、物、事、疆域地图等)或表格组成题干,从而进行设问。

解题方法:准确提炼出图表的信息,牢牢抓住题干中答题项的要求。(7)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的特点是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选出设问要求的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首先通看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及其他信息,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然后搞清四个备选项的内涵与材料的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的答案。

2、列举题

【命题原则及特点】

组合列举题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来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归纳、列举、综合等能力,着眼点往往放在一些大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些框架性的知识结构、一些相类似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上。该类试题往往以话题或主题形式呈现,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注意对历史知识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类型:横向列举、纵向列举

主题列举、图片列举 【解题要领】

1.认真审题,明确范围,确定类别和具体内容。

2.按要求规范作答,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做到简明扼要。

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条理清楚、中国历史的人名地名不能出现错别字。历年中考答卷中都回出现书写错别字现象,多数是平常不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养成不良习惯,考试时无意识地书写错别字。识图题

【解题要领】

我们首先要分析图片在试题中发挥的作用,根据图片的不同作用来寻找解题方法和技巧。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的命题意图来选择图片的。图片在试题中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辅助型作用,这样的图片只是将试题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形象化,用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第二类是题干型作用,这样的图片直接被命题者作为题干使用,解题信息也包含在图片中。解答这样的图片型题目,第一步要认真观察图片,第二步仔细阅读选项或者要求回答的具体问题,第三步再观察图片,找出图片中与题目相关的有效信息,主要是指包括图片中出现的人物、文字等,找准了有效信息,也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4、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试题类型,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材料来源往往是课本之外,学生比较生疏,试题的答案并不是集中在某一课,某一册书,而可能涉及古今中外,跨度相对较大,学生对此类题感觉无可适从,不知从何下手,也是考试失分较多的题型。我认为要做好材料题应做到:

首先,学会读题,读懂材料。

认真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弄清理清材料在说什么、有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什么见解,然后再挖掘材料,还原历史。这是解好材料题的关键,它基本上锁定了答案的来源。挖掘材料就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如:材料的来源,文献的名称、事件名称、时间,地点、作者等关键词。其次、审清题目,弄清意图。

这一环节就是要结合所设置的问题,看清有几问,再回到材料,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出题人考查意图,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去分析,这样就会避免答非所问。审清题目对于正确答题至关重要,它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第三、提炼答案,准确下笔。

弄清了题意,那么最后一步就是要结合材料提炼答案,这是考察学生答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考场上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试题的主旨,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有的考生答题,心中无数,喜欢撒大网,老怕遗漏要点,结果就认为答得多就是全面,一句话的答案他可以写一段,结果是言多必失,主次不分,写多了反而把正确的要点淹没了。因此这一环节,教师平时就要多让学生训练,考试时做题才能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准确规范。

总之,“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上述仅是解材料题的最基本技巧和方法,方法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后盾。因此,要做好材料题,减少失误,就必须夯实基础,熟悉教材,拓宽知识面,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历史观,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面对不同类型材料题时,不慌不乱,做到游刃有余,准确作答。

5、活动探究

【命题原则及特点】

探究类试题往往通过提供历史材料或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从试题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探究类试题着重考查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反映了当今新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要求。探究类试题在不同试卷中有不同的名称,如“分析探究题”、活动与探究”、“学习与实践题“历史探究”、“实践应用题”、“学以致用”。

一、牢固掌握课本知识,深化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在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复习备考时,有必要将课本中的对于重点知识的共性表达、经典表达,甚至一事多表达的特定表述方式牢固掌握。

二、关注审题环节,读懂题意为先。审题又分为两方面,“审问题”和“审材料”。“审问题”的第一步:通读问题,弄清问题大意。知道“问什么”。“审问题”的第二步:精读问题,找出问题中限定的各项条件。知道“答什么”。“审问题”的第三步,重读问题,找出问题的答题要求。知道“怎么答”。材料型探究题的审材料的几种方法。①通过材料中的信息点,读材料反映的事件。②通过材料中的语言倾向,读材料提出的观点。③通过对比类比的方法,读材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注重答案规范性,全面提升学生答题能力。

1、作答思路的规范性。论从史出、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

2、作答书写的规范性。书写规范、格式明确、分点多层。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供大家探讨,另外我们在教学中也遇到一些困惑,现在提出来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一下

1.如何把握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开放性试题在近几年中考试题的比重中逐年增加。诗词、漫画、歌曲、名言、史实等都有可能成为命题的切入点,这样的出题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否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呢?这所以称之为开放性试题,无疑应当对教材知识作适当的变通和概括,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尤其是对创新性答案应给予鼓励和加分,但是,怎样变通?变通到什么程度,观点的创新性如何评价?对教师来说,很难有界定的尺度,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学生如此,教师也是如此,所以就有了教师拿着题“不会讲”,拿着试卷“不会阅”的尴尬。特别是一些注明“言之有理即可”的题目,看似给了教师自主权,实则难度更大。2.如何处理好政史合场的关系时间分配,由于历史题目在政治题目之后,所以很多学生反映做历史题目的时间不充足,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时间分配的问题呢?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法。

以上,是我们在中考复习时的一点体会和教学中的困惑,希望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第二篇:2013中考历史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

——研讨会发言稿

一、学情分析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抓好中考历史的复习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复习效率,最终打好中考这一仗,特制定复习计划。

目前我校九年级历史教师工作量很大,是一种挑战。每班都有好多个尾巴生,不少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表现在听课不很认真,课后从来不复习。

二、总体安排及主要措施:

(一)中考历史复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系统复习,夯实基础。结合中考学业水平测试,以《中考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时间大约在2月下旬到4月底。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几个专题进行归纳、整理、提高,同时配有相关的综合训练,目的是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时间大约在5月初到5月下旬。

第三阶段是模拟测试,实战演练。并根据每次测试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

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借此进行查漏补缺。时间大约在5月底到中考前。

(二)主要措施:

1.提高复习效率,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

由于历史中考分值较少(即便提高到45分),我们不太可能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因此,我们只能淋漓尽致地向45分钟要质量。

第一阶段的复习模式基本这样:先让学生根据教学案上的“考点填空”,在中考学业水平测试上将知识要点划下来,一边划一边记忆,用时约15分钟;教师结合“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形成总体印象,用时约8分钟;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经典例题”和“自主检测”,用时约15分钟;最后课堂完成一份小练习,以填空题为主,闭卷完成,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力争当堂反馈。

复习方式:先理清单元线索,后点出基础知识,加深理解的重难点,结合《考试说明与备考指导》做相应的测试题。

第二阶段的复习模式基本这样:先结合复习教学案上的“专题知识网络”,帮学生理清线索,搞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要求学生填好上面的空格(重要知识点),用时约25分钟;然后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理解记忆;接着进行课堂检测,检测题为与专题有关的材料题和问答题,并当堂讲评。

第三阶段的复习模式基本这样:前30分钟让学生完成中考模拟试卷,后

15分钟进行讲评,重点讲评材料题和问答题,加强对主观题审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下课后,将试卷收上来,了解薄弱学生的答题情况,再个别解决。

2.如何抓学生的记忆和背诵

第一阶段:对于课堂巩固练习错的特别多的学生,要及时找其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端正态度,提高听课效率和练习的正确率;对于不够自觉的少数学生,可让一些成绩好并有责任心的同学督促其记忆背诵;对个别特殊学生,教师如有精力,也可以亲自抓一抓。

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历史知识进行过关检测。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提前将过关检测安排表贴在教室,告知学生,第二天早晨进行测试,以填空题为主,测试完之后,及时批改,将不过关的学生名单通知班主任和学生本人,当天放学后,留下来进行补测,补测内容有所调整。第一轮补测不过关的留下来继续进行补测,知道过关为止,必要时请家长过来协助督促。

三、自身教学业务提高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3、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4、正面激励学生,力争目标实现。定期检测,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

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没方法却万万不能!中考历史学科可用的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这要求我们复习时得有目的性、针对性和计划性,以提高复习效率。如果能让学生做到轻车熟路那是我们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各位老师的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一定能打好中考这一仗。

2013-3-3

第三篇:中考研讨会发言稿DOC

中考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今天能荣幸地和各位同仁一起交流经验。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这次重要的活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下面就我在组织备考复习阶段的一些粗浅经验,和大家交流。

一、明确中考物理考点

首先在我准备制定复习计划前,先认真研读2008年以来历届的市物理中考试卷,并且把所有的试卷按照声、光、热、电、力方面分类,横向找出每一套试卷所考察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再纵向比较每套试卷里高频出现的知识点。其次还要认真研读课标,中考说明,找出变化,删减的知识点除去,把新增的知识点要作为复习的重点之一对待,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为精选习题做好准备。

二、制定好复习计划

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复习中以课本为主,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综合和专题复习,着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第三轮复习主要以模拟试题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查缺补漏,并注意学生心理和应试技巧与策略的指导。每个阶段还可以结合学校组织的“月考”进行复习实施效果的阶段检查和反馈,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复习每个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切实提高复习课各环节的实效。

三、复习措施

第一轮复习是我们顺利完成总复习工作的基础,这一环节做得 好,后面的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才会更轻松,更有效果。第一轮复习:目标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难点:

1、复习容量大,知识点多。

2、学生因为已学过,对课上的内容会有所松懈。即使爱学习的好学生听课时的兴奋点也会降低。

办法:

1、把一些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突破口,比如一般学生都认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总认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不受浮力作用;常认为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关等等。学生通过错误的解答,发现原来对基础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2、对于难度系数较小的问题,鼓励学生起来讲解。再让学生当评判的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判断正误,自己订正,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思考、分析。

3、此轮复习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难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精力很重要。

第二轮专题复习:上专题课进行专题训练,即根据课标和考纲,将教材中的各章节汇总归类,形成一个个专题教学内容。

目的:把片段的、零散的各个知识点汇总,使学生对声、光、热、电、力各项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有明晰的记忆和理解。对相应的题型形成答题方法、对策。

办法:

1、结合学生实际,找准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和技巧上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讲解。

2、收集大量的资料,选题组合成专题,对于同一专题和不同专题中易混淆的内容,要专门训练,如电路故障、动态电路、图象题、最值题、估算题等问题。并定期测验,指导学生理解,其本质的不同,提高自我审查能力。

3、为避免长时间复习给学生带来的厌倦,二轮复习专题课的备课十分重要。要力求课堂上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将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一步步扎实地学下去。

另外,这一阶段要重点关注优等生、踏线生的培养,分层布置复习内容。对于优等生以自学为主,加大内容的难度,激发他们学习潜力,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但要适时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瓶颈,总结规律和方法,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而对于踏线生,采用课堂勤提问,课外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轮复习的任务是巩固加拔高。通过一定质量的中考模拟题,让学生进行备战实战。

难点:

1、做题中学生会再次发现自己在一些知识点上的遗忘,导致不知所措。

2、对于各种知识点、各种题型大汇聚后的综合检验,部分同学会如坠入雾中,失分较多。

方法:

1、每人一本纠错本,把在模拟训练中所有做错的题,不会的题,汇总在上面,巩固学习,夯实基础。

2、对于学生易困惑的知识点、题型二次专项专题训练.3、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关键字眼,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在大脑中能 重现题目的物理情景,并能快速地用语言、示意图和方程等形式“翻译”出来。

4、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让学生懂得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等不同类型题的题型分析、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掌握数学方法在解题技巧中的应用。

5、作业严格要求,让学生学会准确规范答题,增加得分点。另外还有两点注意:

1、加强解题速度训练,每次训练限时65分钟,让学生在60分钟内能答题完毕;要求学生把它当作实战来演练,让学生学会在考试中如何分配时间,不断积累考试经验。

2、我们在复习时总说要夯实基础。我本人也并不反对,但须知中考是选拔性考试,考题是有一定的区分度的。物理的90分题即使没有认真学的同学也能考四十多分,所以我们努力挣得就是剩下的那四十多分,如果只强调基础,不做难题,如何进军高分,所以对于有能力的学生一定要分批次教育,将复习深入下去,训练难题,难题答出来了,简单题他怎么会答不出来。

作为承担中考教学的老师,我们都会感到责任大,任务重,但我想说:独自一人走,我会走的很累,和大家一起走,我才会走得更远。

因此,只要在复习中我们明确目标,针对学生找到有效的复习方法,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坚持不懈的去做,就一定能够提高成绩,冲刺中考!谢谢大家!

2014年11月8日

第四篇: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城东中学中考研讨会

刘改勤

新学期开始,中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逐渐拉开了序幕。作为主要科目的语文学科,复习内容容量大,知识点多而散,考查面广,近几年来更加注重能力与技能的考查,而语文能力与技能正是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在这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之内进行有效的复习,把握知识要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应考能力,是我们每一个初三语文教师一直深思熟虑的。下面我对初三语文复习做一点粗浅的分析,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中考语文试卷,共三部分组成,一是积累运用,以前是占20分,但从2014年开始成了25分;二是阅读理解,以前是50分,现在共45分。其中古诗赏析2分,(从2012年开始考)。古文阅度要占到12——15分,并且以前都是课内阅读,2015年出现了课外文言文语段,去年就考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占到了5分。现代文约占65%,分值大约30分,应该是两个语段。记叙文,散文阅读仍是重头戏,要占到17——20分,另为则为说明文或议论文。占10分稍多。2014年考了说明文,15年考了议论文。三是写作,占50分。2014年以前都是一个作文,2014.2015年成了两个作文,一小一大。小作文10分,大作文40分。

语文是一门注重能力,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老师的说教、概念的灌输起不了多大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的实践、训练。语文学习是以积累和感悟为主的。

中考前的主要复习任务是:语言材料积累的进一步充实、巩固,真正落实名篇、名段、名句的背诵、默写,牢固掌握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解释;理解、运用语言能力和鉴赏作品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积累运用的复习

积累运用主要考查,字音字义、规范书写、标点、病句、仿写句子、默写名篇名句、文化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记忆混乱、不清楚,不完整,张冠李戴。

2、默写时不明要求,胡乱填写。

3、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简化字,书写马虎。

针对上述状况,复习时应注意:

1、先理解再背诵。

2、加强三种句子的理解、背诵:一是体现古诗文主旨或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到今天仍有生命力、经常运用的句子,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三是颇有文采的佳句,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这块上学生往往注重古诗默写,忽略古文中的名句,复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就像去年放假考试时考得《出师表》中的一句,学生好多没得分。

3、对古诗文名句进行整合归类、关联拓展,特别注重有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的句子。

4、通过检测、反馈不断矫正容易写错和混淆的字词。

5、严格规范书写。

值得一提的是,在注重语言材料积累的同时,也要同样注重语言材料之间的联系。如文言实词解释中的一词多义和词性活用现象。《出师表》中“以光先帝遗德”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两句中的“遗”就是一词多义,前一个解释为“遗留”,后一个解释为“给予、赠送”。《桃花源记》中“便舍船”和“屋舍俨然”两句中的“舍”前一个作动词,解释为“放弃、离开”,后一个作名词,解释为“房屋、住宅”。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主动整理,加以辨析。

二、阅读理解的复习

1、古诗的阅读理解复习:

从2012年开始考来,只有13年的题是考了《春望》里的诗句赏析,其余的都是选择题,所以复习时注重经典名句的理解,赏析,注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2、文言文阅读。

像去年,阅读材料呈现为课内外语段各一则,相互关联、相互补充。阅读方式是比较阅读,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反馈课内。题型包括:

1)、释词:以实词为主,其中,初中教材中出现过的关键词为重点。关键词应该是常见的、古今关联密切却又变化较大的词。文言实词,古今异义,通假,活用为主要测试点。

2)、翻译句子:以前要考两句,4分。2015年是给了两句选一句译。课外文言没考翻译。备考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文段,都要重视那些有显著的句式特征的句子,如疑问句、倒装句、对偶句、省略句等等。翻译句子时要注意落实关键词,尽量直译。这在评分中尤为重要。

3)、整体理解:一般有二、三个题,这种题型对能力要求较高。过文字关、读懂文段是基础,理解课内段是关键。注意要关注两篇文章的联系,找出相同的内容,由课内段带动对课外段的理解。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中,要恰当选材。中考范围的18篇文言文一定要过细,过扎实。,另为对篇幅较短而又经典的课外语段也要关注,这方面的训练资料也特别多。应该多选一些与课内文言文相关的类文进行训练,这样针对性更强。

以前有一种说法,说是近五年考过的不考,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的?

3、现代文阅读是中考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考生在考试中往往因为阅读及答题方法上的偏差而丢失分数,对此好多学生在复习中也往往“不得要领”。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情况,我们认为要做好阅读着一块,必须作到以下几点:即整体感知,把握内涵;重点(句)突破,领会主题;审查题干,筛选信息;规范表达,突出重点。而在整个答题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文章为中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筛选信息,从文中找答案。不论是记叙性的文化散文,还是时代性强的议论文,或者是科技性的说明文。题目的设计都与文章的中心有密切的联系,而文章的主题根于文章的内容,内容决定文章的主旨内涵,所以在阅读中一定要强调整体阅读与感知,让学生在了解并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准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涵。比如进行记叙文的阅读训练,在让学生整体阅读后,总要设置这样的一系列问题:①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片文章的主要内容。②读这篇文章,你感觉本文作者想传达给你什么样的信息?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③在写作方法上你有什么样的评价?④文中你最感兴趣的语句段是什么?请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一系列题目的设问,让学生学会感知文段,有准备的答题。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目的要求,从设题与相关语句段的关系中找答题的依据和思路方法,切忌在做题中断章取义或不看题目、无目的或想当然的答题。

另一方面,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的筛选整合能力,要求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所以复习中还要强调并训练学生用简明、顺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表述。有很多学生在做阅读训练题时,整体把握很好,也能准确的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但是由于在表述中缺乏规范性而导致失分较多,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1)不能用完整的句子特别是陈述句回答问题,句义表述不完整。(2)语言表达不流畅,病句现象较严重。(3)意思只是自己明白,但表述不具体,简而不明。(4)答题抓不住重点,不能准确领会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一是强调要用完整的陈述句答题。二是阅读课上进行精妙语段赏析的训练,训练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充分的有针对性的赏析,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3)进行病句修改的专题练习,修正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一般性错误。通过这一方面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把握了阅读分析题的答题规则,规范了学生的答题过程及语言表达,使学生做到了辞达而义顺,言简而义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写作的复习

写作,被称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马虎不得。对于初三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写作能力,需要讲究策略。

中考写作主题,更多的是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倡,对美好感情的体味。我仔细分析历年作文试题,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中考作文命题常有如下几大主题:

1、关注社会焦点,提取校园热点。

2、走进心灵世界,抒写亲情友情。

3、热爱自然万物,保护生态环境。

4、感悟现实生活。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关注这些问题。要注意的是写作时要写出真情实感、切忌假大空。文体上如果是“文体不限”,那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但如果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既讲不清道理,又写不清故事,这是不可取的。此外,书面工整也很重要,对字迹潦草、无法看清的作文,评分都是同类中最低的。

鉴于此,写作复习中应注意三点:

1、注重积累,丰富写作内容

中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所以,中考作文复习的第一步就是积累。积累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观察身边的各种不同的人群,关注社会热点,诸如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污染、道德、诚信、网络、创新等等,进行思索、体会。同时,收集一些典型事例、人物、名人名言等。中考前夕,学生对自己积累的材料再做一些整理、分类、梳理,那么,考试时就能打开思路,拓宽内容,提高作文效率了。

2、扬长避短,强化训练

中考迫在眉睫,再一味地要求学生克服作文中的弱点,似乎已经不太现实了。因此,关键还是找出学生在写作中的“闪光点”,尽力把他的优点“发扬光大”。如,有的学生人物描写很出色,那就让他在人物描写上多下工夫,在批改作文时对他进行特别辅导。同时指导他在作文审题时,选材尽量靠近写人。强化系列作文训练:立意、审题、选材、表达、布局等专项训练。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有针对性。

进行写作技巧训练:精心锤炼开头、结尾,力求达到“凤头”、“豹尾”;安排合理的写作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精心“包装”,作文前写“题记”,作文中列小标题,采用书信体,日记体等。

3、真情写作,创意表达

考前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我笔写我心”,表现自己,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生活见闻、生活感受,力求写出真情实感。训练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事物,要视角独特,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

初中学生作文,语言干瘪,词语苍白,软弱无力,即使使用修辞也是力不从心的现象比较普遍。

因此,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一些优美的词句,模仿优秀作品中的修辞,引用一些“古诗文”、“名人名言”等,增加作文的文彩、内涵。鼓励学生在拟题、修辞、表达方式上“一鸣惊人”,突出“个性”。

另外,一定要注重书写,书写往往是考生留给评卷教师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了,作文成绩肯定高。因此平时复习中加强书写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是我对初三语文复习的一些粗浅认识,错误在所难免,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第五篇:2012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

首先感谢教研室于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次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就我们学校的复习时间的安排、复习课的几点做法和对优秀生培养的几点共识三方面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复习时间的安排

第一轮复习

从开学到县第一次练兵考试,回归课本,分册按模块整合教材,夯实基础。具体按排如下: 2月7日---2月22日 七年级(上、下册)2月 23日---3月18日 八年级(上、下册)3月18日---3月31日 九年级(上、下册)

第二轮复习

从一练到二练,专项复习:词类、常规句式、语法。4月 1日---4月15日 词类及句式分类复习4月16日---4月25日 词性以及时态、语态复习4月26日---5月5日 从句及其句子结构复习

第三轮复习

二练到三练,综合填空及作文训练。5月6日---5月13日 听力技巧、单选方法训练 5月14日---5月21日 综合填空及作文训练 5月22日---6月2日

模拟考试训练

6月 3日---中考 查漏补缺

二、复习课的几点做法:

1.选话题,练口语,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能力。

选取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看视频或听录音朗读这些句子,然后跟读。注意尽量模仿其语调和语速,先慢后快,然后快速地把整个句子脱口而出。

2.整合教材,夯实基础。

注意单词、词组、重点句型的学用结合。

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全面掌握教材为基础,以注重双基为核心,以模块课时为顺序,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应用为突破口,进行系统,扎实、全面的复习。在梳理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巩固原有的知识以外,最重要的是查漏补缺。要让学生多思考,找出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随时做笔记。

在这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一个单词或词组,在你了解了它的基本意思之后,最主要的是要用它,下次再看到它时认识它。单词、词组的用法很明白地体现在一个个的句子当中,记住了句子也就记住了单词、词组的用法。

3.适时合理复习语法。

第二轮复习主要针对中考热点语法,将分散于教材各部分的语法进行集中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了基础,第二轮就是能力的提升。语法复习中要求学生注重细节,有时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是这一轮复习中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的课堂上语法的复习是通过记忆句子的方法来进行的。确定要讲的语法点后,结合当时情景,找一个含有这个语法点的常用易记句子,记住了这个句子,这个语法点也就掌握了。而且最好能让这些句子常现课堂,成为链接对应语法的标志。

4.及时检测,强化训练。

考点是什么,讲什么。讲什么,记什么。记什么,检查什么。可采用组内合作、组际交流的方式及时给出恰当的激励性评价。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针对中考的各个题型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对中考的考点、难点加深理解,以及掌握一些针对各个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去运用和体会做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解题能力得到 2

提高,也能使学生从无休止的题海中解脱出来。在练习过程中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做到多思善记。、三轮复习之后就是中考模拟训练,也是考前的练兵,更是最后一轮的查漏补缺。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强化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应试能力。

5.创建多维课堂,全员参与。(我的教育理想和正在做的事)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合作对查、订正错误,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当堂听写、作业后,教师会讲评,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错误类型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讲解所有题目,怎么办?可以在小组内让同学们先对查,然后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相互探讨,共同订正错误。这样能营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氛围,树立对话式、互动型的多维合作立体课堂。6.集体备课,全方位突破。

我们备课的内容有:1.聚焦考点。2.运用实例突破难点。3.针对易错点,建立错题集。4.关注社会热点,把握中考英语命题趋势。5.分析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特点,使教学相长。

三、我们对优秀生培养的几点共识:

优秀生=良好的身心+优秀的习惯+扎实的基础+正确的策略。1.要有人人都优秀的眼光,养成优秀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引导学生立长志入手,鼓励学生要尽力、要虚心、要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不怕困难、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能力。2.优秀习惯早养成

优秀生的培养重在习惯,重在细节,重在积累。如果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一般来讲不太可能,但是“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却容易做到。在平常考试中,引导学生养成清算应得而未得的分数的习惯;克服答题不规范的弊端,养成良好的书写、答题习惯;养成独立学习,适时合作的习惯。3.切实解决“付出却无回报”的问题。

考试后要找出自己拿不到分的具体原因,究竟是掌握基础知识出了问题、理解能力出了问题、答题规范出了问题,还是强化操练出了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就会事半功倍、收获颇丰。

4.合理适时构建知识网络,奠定扎实的基础。

对于优秀生来说,结构化的知识、系统化的复习和综合化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

要引导学生学会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合理适时构建知识网络,学会画知识树。把缺漏知识变成新增知识,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也就是查缺补漏,综合运用。5.有些题目需重复。

有些题目对自己薄弱环节有针对性,有些题目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关键,这类题目就有必要多次重复去做。6.鼓励学生做好信息搜集也是培优的关键。

平时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帮助、指导优秀生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为优秀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关注近期的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热点,帮助他们收集、整理、交流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信息、新题型。

总之,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班级特点,充分汇聚本组教师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力争复习做到“六个要”:要科学整合教材;要把合作教学配合的默契一些;要分析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要建立互动型的多维合作立体课堂;要关注社会热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紧密配合我县中考备考工作,让2012年的中考因我们的共同努力而更精彩!

鲁琴

2012.2-21

下载2014年中考历史研讨会发言稿1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中考历史研讨会发言稿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重视基础,强化方法 ——在江都市初三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 首先我感谢本次研讨会给予我们这次交流的机会。 2010和2011年的中考我校取得了可喜的......

    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中考研讨会发言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县教育局给我们提供这次交流的机会.20xx年中考即将来临,现在我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

    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个中考研讨会,中考研讨会发言稿。在2010年中考中,我校的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在这里谈谈我们的备考做法和体会,真是献丑,不好的地......

    历史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历史中考考标研读心得体会 对2013年的中考历史命题趋势和动向本人有一下的体会,现作如下介绍: 一、2013年中考历史命题原则及依据 (1)原则: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

    中考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历史研讨会心得体会 姚 祯 3月28日我们全县历史教师在四中听取了省教研室周济荣老师的中考研讨会,听后很受启发,收益颇多。 会上周老师作中考分析报告会,讲考点、教法、复......

    初三历史中考研讨会发言稿(共五则范文)

    2013年宁国市历史中考研讨会 一、研究考纲,紧扣考纲,关注考纲的变化。 增加部分: 1.中国古代史 (1)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开元盛世。 (3)了解唐诗、宋词......

    历史研讨会发言稿[五篇]

    实干加巧干,共创新佳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衷心的感谢区教研室领导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来探讨历史会考复习方面的问题。今天我给大家汇报......

    历史科中考研讨会发言

    夯实基础抓重点拓宽深化提能力------2012年中考历史科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太安中学董茂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中考临近,而我们今天在此相聚,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