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课程改革在北师大实验中学实施效果的调
体育课程改革在北师大实验中学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
崔江波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并对该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校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学生体质健康对比北京市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该现象的出现主要受校外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建议学校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评价方法改革、学校健身场馆利用率提高、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方面进一步加强力度,使体育课可以更好的为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服务。【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 影响因素 体育意识 自我锻炼
ABSTRACT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literatu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process, physical activity for students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the formation , Physical exercise habits ,as well as students in the spread of sports culture.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ms and methods and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effects of secondary factors.【Keywor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Influencing factors;Sports consciousness;Self-training.前言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七号文件”),指出国家体育课程应当围绕“健康第一”这个中心进行开展,一切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为主导,开展体育活动【1】。同年9月全国各省市高一年级开始正式实施新课程大纲,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中国体育课程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与过去相比,具有历史性的突破,这次课程改革,对传统大纲中的内容范围、时数分配、考试项目、评分标准等均不作规定,将课程内容的选择权下方至学校,这是一种进步,给体育教师提供了极大地自我发挥空间
【2】
。北京市各中学不同程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校本课程,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因此,让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参与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目前学校体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北师大实验中学作为体育示范性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该校已开设了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学生踊跃参加,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物力与财力。本文对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并对该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学校体育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依据。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以北师大实验中学课改实施效果的情况,以及该校初
二、初
三、高
二、高三年级1163名初、高中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为研究对象。各年级人数分配情况见表1:
表1各年级人数分配情况
初二 初三 高二 高三 男 人数 N 148 153 142 143 女 人数 N 147 132 158 140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针对体育课程改革改后学生对体育课及课外锻炼的态度的变化,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实验中学4个年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321份,回收有效问卷291份,其中男生149份,女生142份,有效回收率86.425%,问卷内容所包括板块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问卷的内容板块
题目板块 数量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及认识 3 课外因素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6 课内因素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5 影响学生中途放弃体育锻炼因素 4 目前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 4 2.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互联网,对有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07至08年北京市中学生体质测量报告进行查阅;通过实验中学校医院与体育组,对相关学生体质报告进行查阅。2.2.3 访谈法
对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与实验中学、二龙路中学、北京四中、北京二十二中及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有关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访谈,征求其意见和指导。2.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频率的常规数理统计。3结果与分析
3.1 北师大实验中学的体育课程改实施情况
3.1.1 北师大实验中学国家规定体育课程与校本课程、体育活动课的安排
笔者在实验中学进行为期2月的实地考察,并走访了二龙路中学、北京四中、北京二十二中及人民大学附属中学4所中学,结果显示,五所中学之中实验中学体育课程及各项活动开展的最为丰富。北师大实验中学每周体育相关课程及活动安排,以“七号文件”的中心指导思想——“健康第一”为指导,科学安排每天的体育锻炼计划,严格贯彻“七号文件”提出的“3课2操2活动”的课程安排要求。每天常规上,下午出操各一次,并且每天学校都规定出45分钟为体育锻炼时间;每周除3节国家规定的体育课外,还要求2节体育活动课以及1节体育兴趣自选专修课为必修课程。相对于其它4所学校而言,实验中学在课程安排上多出1体育兴趣选修课。3.1.2 北师大实验中学上课质量的调查
考察期间,笔者细心观察实验中学体育课上课状况,并与学校教师及学生进行交流,最终与二龙路中学、北京四中、北京二十二中及人民大学附属中学4所中学上课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学校上课质量情况对比
学校 教师上课内容 学生上课态度 学校设施 课堂气氛
实验中学 充实 认真,热情 游泳馆,体育馆,良好
300米椭圆形运动.场 以及各种健身器材
二龙路中学 欠充实 懒散 体育馆,250米 差
椭圆型运动场以及
少数健身器材
北京四中 较充实 认真,较热情 游泳馆,体育馆,良好
300米椭圆形跑道,以及各种健身器材
北京二十二中 较充实 懒散 体育馆,200米椭 一般
圆形运动场,少量健 身器材
人大附中 充实 认真,热情 游泳馆,体育馆,一般
300米椭圆形运动,以 场及各种健身器材
表3中可以看出,从教师上课内容还是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方面,实验中学、北京四中以及人大附中3所国家示范性学校的体育课相对于其他2所中学上课的效果较为良好,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也如此。体育设施方面实验中学、北京四中、人大附中也较其他两所学校状况好。另外对实验中学进行调查显示,98(约占31.9%)人能够掌握3种以上的运动技术,107人(约占36.8%)掌握3种运动技术,76人(约占26.1%)掌握2种运动技术,只有15人仅能掌握1种运动技术,只占到总样本量的0.05%,以上数据均表明实验中学教师已达到了教授基本运动技术的预期目的。
3.1.3北师大实验中学学生体质与北京市中学生整体水平对比情况
在对实验中学的教师进行关于近年学生体质变化状况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实验中学体育教师将07年至08年实验中学1163名学生体质报告数据与同年北京市中学生体质报告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中学的学生体质整体水平与北京市中学生体质整体水平对比未呈现出明显差异。笔者不禁有这样的疑问,为何一个体育改革示范校,学生体质水平也未有预想的明显提升? 3.2 影响实验中学学生体质的因素
针对实验中学学生体质未得到增强的现象,笔者对问卷进行了分析。3.2.1学生对体育的理解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到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方面的问题,其结果见表4 表4学生对体育理解情况的统计
体育课目的的理解 对体育课的收获 体育课的评价
消极的评价 13.3% 对体育课目的 9.4%认为没什么 4.3%不喜欢体育课
表示不清楚 收获
较消极评价 41.3%对体育课的目的 42.7%认为收获很 14.3%上不上体育课无 表示知道一点 小 所谓
中性评价 33.7%表示对体育课 24.3%认为有一定 27.7%较喜欢上体育课
目的有一些认识 收获
积极评价 11.7%表示对体育课 23.6%认为收获颇 55.7%喜欢上体育课
目的有一定认识 丰
通过表4 所谓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很大但对体育课的理解少之又少,多集中在有一点理解与知道这一层面上,此结果表明实验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文化转播这一方面有所欠缺,以至于学生没有对体育产生更高一层次的认识。调查问卷中对体育课收获的问题的调查结果表示,较消极的评价居多,对收获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如表5所
示
表5对学生体育课收获内容调查结果
问题选项 选择此项所占总样本量百分比 健康的体魄 93.7% 体育文化 21.6% 运动习惯 32.6% 对体育产生热爱 20.7% 没什么收获 3.5% 其他 2.4% 从表5可以看出,272人(93.7%)选择从体育课中获得了健康的体魄,95人(32.6%)通过体育课形成稳定的运动习惯,61人(20.7%)产生了对体育的热爱。我们深思,要达成“终身体育”这个目标,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与能力,而中学时代是正式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黄金时期,相对于技术的教授,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其体育习惯与意识得培养。调查中62人约占样本总量的21.6%的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中没有或者很少地获得了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说明体育教师在文化传播方面有所欠缺,教师仅仅是上好了一堂体育课而不是更好地作为一个体育文化的传播者与引导者。另有24人从来没有喜爱过体育运动,其中19人为女生。以上数据说明体育课程改革在北师大实验中学的深化依旧不够。
3.2.2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
针对教师是否对学生课外锻炼进行干预的问题,调查结果表示:69.7%的同学(203人)没有受到过体育教师对自己进行的个人锻炼建议,10.9%的同学(32人)受到过体育教师的建议但没有坚持执行或者没有执行,19.2%的同学(56人)受到体育教师的锻炼建议,并坚持执行。结果显示,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锻炼指导这一方面存在漏洞。同时学生在针对自身状况,询问教师应当怎样锻炼方面,也略显被动,调查结果显示,87.6%的同学(255人)没有主动询问过教师关于针对自己状况应当怎样锻炼的问题。综上发现对于学生运动方式、方法干预活动存在的缺陷是学生与教师双方面造成的。
3.2.3学生自身曾喜欢但现在放弃体育活动的原因调查
在与学生的访谈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放弃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针对部分学生曾喜欢体育活动但现在放弃体育活动这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学生放弃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
原因 占总样本量的百分比 学生自身原因
以前体育运动时受过伤 7.8% 学习比体育更重要因此而放弃体育爱好 35.3% 电脑更吸引我 23.3% 自身身体缺陷 2.7% 校外原因
场地太少,懒得花时间找 21.6% 喜欢的体育运动消费太贵 2.6% 喜欢的体育运动在学校未被开展 36.8% 其他 7.8%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导致学生放弃锻炼的原因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喜欢的体育运动在学校未被开展”、“学习比体育更重要因此而放弃体育爱好”、“场地太少,懒得花时间找”、“电脑更吸引我”。首先,在实验中学调查期间获悉,实验中学基于对学生安全考虑,未开展足球、MAX运动以及其他对高抗性的活动,因此使部分喜欢对抗性强的运动的同学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第二,由于国家教育政策及考试制度的原因,导致学生学业竞争压力增大,不得不在主科学习上花费更多时间,大量压缩了体育锻炼的时间;来自校外的影响因素中,锻炼场地太少,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找场地,锻炼机会也随即减少,致使部分学生因此在假期中断了每天的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习惯在假期夭折;第四大原因就是学生认为电脑更具吸引力。由于现在学生可选择的活动方式很多,上网、打游戏等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爱好,使学生养成“坐式生活”,不愿意流汗,不愿意消耗体力。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改变!曾经受伤导致现在放弃运动的有6人,教师应当对这个群体进行针对性的运动指导,使其继续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在选择“其它”选项的同学中,以表示“自己对参加运动没信心”或“父母不允许进行自己喜爱的锻炼,因此中途放弃锻炼”的人偏多。
3.2.4外部因素对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
笔者卷调查中也发现了如下问题:(1)在回答“你认为同学对你体育活动时的表现的评价重要吗?这个题目时,选“不重要”的有43人约占总样本量的14.8%,选“很重要会影响我是否会继续参加体育运动”选项的有26人占总样本量的8.9%。学生的选择集中在“比较重要”与“重要”两个选项。说明外界的评价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学生心理的变化,采取适当的评价标准,不应将评价标准完全统一。评价可以采取学生的纵向对比,减少学生间的横向对比。使学生拿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使他们发现进步并感受进步带来的乐趣,而不是一味的感受挫折。这样有助于学生坚持体育锻炼。(2)在回答“你父母是否向你谈及过为了高考可以牺牲体育课的时间?”有11人选择“是”仅占总样本量3.7%,96.3%的学生选择“否”。在回答“家长是否在假期时鼓励你出门锻炼身体”这个问题时7人选择“不鼓励”占总样本量的2.4%,选择“鼓励” 有284人占总样本量的98.6%。可见家长是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但是,通过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时发现,所有家长对孩子锻炼的鼓励是具有条件的,其条件就是体育锻炼必须是在不影响学习时间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旦影响学习时间的长度,体育锻炼就必须停止或减少。家长认为,学校体育课就是锻炼了身体,何必再浪费时间锻炼呢?在学校锻炼就足够了,放假何必再进行多余的锻炼呢?现在学习比进行体育活动更重要。首先我们就家长对体育课的目的的认识做出一个判断,那就是对体育课程目的的误解。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体育文化的传承,体育技术、自我锻炼方法的教授以及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而学生在课上进行体育锻炼则只是体育课程的一个职能,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职能!其次家长在体育锻炼对体质增强方面有一个误区,他们误认为身体需要锻炼时才应该锻炼,身体健康就不用多余的锻炼了;体育锻炼随时都能进行,随时都有效果。家长的这种想法错在了主观认为体质增强的过程是简短的,是一促即成的,忽略了体育锻炼应当是一个长久坚持甚至终身坚持的习惯。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对家长思想的改变也是重要的。
4.结 论
4.1 通过个调查得出的各项数据以及笔者亲身观察,表明北师大实验中学积极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确体现了“健康第一”的中心指导思想,也积极配合实施了“三课两操两活动”的课改要求,并进行了各种创新与实践,使其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4.2 实验中学的努力已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两方面因素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其一是校外因素:包括家长的期望,社会对体育的价值观问题;教育改革考试制度以及国家法规的影响;学校体育氛围浓厚与否的问题;教师自身的能力。其二是学生自身因素:包括学生先天身体条件限制;外界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以及自身对体育的态度的影响。同时,学校在体育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没有使其在上课过程中形成稳固的运动习惯。致使其因在放假期间的某些可控制因素而放弃了体育锻炼,使前期锻炼的效果荡然无存。当在开学时,一切又从头开始。周而复始造成学校的努力以及学生的努力是对体质的增强在做无用功。以上原因是导致学生体质与北京市整体水平差异不大,没有达到应有预期效果的主要因素。5建 议
5.1 在巩固发展已有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应当更充分发挥学校的特点,积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加强对体育课程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校本课程真正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以辅助国家规定体育课程的进行。
5.2 进行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使体育课程评价从单一的评价方法向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互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结合的方向进行发展。其次,使体育课程评价指标多元化。体育课程评价指标应当包括认知、技术技能与情感三方面内容,不再一味强调把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当做课程评价的仅有的标准,而使情感态度的评价同样受到广泛地重视。鼓励学生发挥所长,进行公平竞争。与此同时还应当强调个性评价。淡化一般评价。体育课程评价的标准应当主张以学生个人的进步度来评价其体育学习情况。
5.3 学校尽可能在假期开放体育锻炼场所,使学生在假期也拥有同样的锻炼条件,不至于使部分学生因为场地等原因而放弃了锻炼得机会,从而使刚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夭折。政府可以在学生假期时向学生发放健身场所的免费锻炼票,不仅使学生有机会有兴趣去参加自己喜欢或想要尝试得运动,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刺激消费,一石二鸟之举何乐不为?
5.4 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应当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帮助学生突破在运动中产生的羞涩,厌烦,易怒等情绪,做一个心理引导者。使学生敢于运动,喜于运动。这将使教师的任务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5.5 课程改革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因此地方及学校自身应当时刻反思上一阶段的不足、总结获得的成果,并大胆的为下阶段任务的实施进行创新,真正的达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季浏.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教学,2006,2(3):4-6 [2]任大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产生与存在的问题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5(29):97-100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 Jl3号)[z].2002-4):8-6.
[4]教育部、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姚晶磊,肖林,徐冰,刘利.北京1 8 3 9例中学生体质指数与裸眼视力调查结果分析[J].北京医学,2008,30:184-186 [6]林飞.初中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研究[J] 辽宁教育研究,2005,4(12):56—57 [7]高嵘,张建华.中国中小学新体育课程改革几个基本问题的质疑[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19-12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0]毛振明.建立“地方性体育课程指导方案”的必要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1-3. [11]魏有为.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3(25):47-51 [12]邵伟德.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正面影响及其局限性[J].体育教学,2008,3(3)66-70 [13]肖紫来.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活动化、个性化、兴趣化取向[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3):106-108 [14]段健芝,梁晔,安福秀.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路向思考—卢元镇教授访谈录[J]体育学刊,2001,8(11)1-4 [15]甄志平,张瑛秋,邢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5(20):5-9
致 谢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北师大体育学院刘晓莉教授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地帮助,其对学术严谨的态度与工作时的忘我精神已经深深植入我的心底,此精神足使我辈志学一世。同时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体育组的各位老师,他们在学生体质资料汇总和问卷发放与收集的过程中给予了笔者莫大的帮助。当然,不能忘记的还有自己的家——北师大体育学院以及各位恩师。恩师们在对我培养的4年中无私的付出,使我感激。此情不敢忘怀。昨日对我的种种教诲依旧清澈于耳畔,时时对我或激励或鞭策。此情怎是言语所能描述的。过多感谢之词在此显得繁琐,我只当今后以行动向世人证明我不愧是北师体院的人,北师体院不愧为世之典范。
最后,在此向各位恩师呈上真挚的谢意。
2009-5-9于北师大
附件一: 问 卷 调 查
同学: 你好!
首先感谢你的参与。本调查是针对体育课程改革在实验中学得实施效果编制的。此次调查不需要您得姓名,没有对错之分,请根据自身真实状况对照题目一 一作答。在你选择得选项上打“○”,需要填写内容的请在“---”上填写。最后真挚地谢谢你的配合
一 基本情况 性别 A 男 B 女 2 年级 ______
二 选择题
1你了解体育课的目的么?
A 不理解 B知道一点 C 比较知道 D知道 2你能熟练掌握几项运动的方法? A1种 B2种 C3种 D3种以上
3假期,你平均每周自觉进行几次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 A0次 B1次 C 2次 D 3次以上
4你觉得体育课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健康的体魄
B 体育文化
C 运动习惯
D通过上课对体育产生热爱
E没什么收获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体育课的评价?
A不喜欢 B无所谓 C 比较喜欢 D 喜欢 6你觉得体育课跟其他学科比是否重要?
A 不重要 B 不太重要 C 一样重要 D 更重要
7你父母是否想向你谈及过为了高考可以牺牲体育课的时? A是 B否
8你认为学校的体育设施是否完善? A是 B否
9你喜欢上学校的体育兴趣课么?
A不喜欢 B无所谓 C比较喜欢 D喜欢 10你们学校体育氛围浓厚么?
A不浓厚 B一般 C 比较浓厚 D浓厚 11 你喜欢的体育运动是否在学校被开展? A没开展 B已经开展 C正在开展
12如果学校开展了你喜爱得运动,你是否会积极参与? A是B 否
13你是否一直喜欢体育运动?
A是(选择“是”则跳至第16题)B 否
14你曾经喜欢体育运动吗?若不喜欢请说明原因——
A不喜欢(选择“不喜欢”则跳至第16题)B比较喜欢 C喜欢 D很喜欢 15什么原因导致你现在不喜欢体育运动?(单选)
A场地太少,每次需要花时间找 B 电脑更吸引我 C以前体育运动时受过伤 D 喜欢的体育运动消费太贵 E 学习比体育更重要因此而放弃体育爱好 F其他______________ 16你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多选)
A锻炼身体 B与同学交往 C抒发情绪 D个人爱好 E 其他________ 17你父母每天是否有锻炼习惯 A没有 B有
18家长是否在假期时鼓励你出门锻炼身体 A不鼓励B 鼓励
19现在为止你参加过几次体育锻炼常识的讲座或宣传? A没有 B 1次 C 2次 D 2次以上
20你是否被体育教师建议过如何进行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吗?
A从来没有B有过,但是我没有执行过 C有,并且我一直按照建议执行 21你认为,同学对你体育活动时的表现的得评价重要吗?
A不重要43 B 比较重要C 重要 D 很重要,会影响我是否会继续参加体育运动26 22你对学校的体育活动的开展还有什么建议么?
------
再次感谢你得参与!
附件二: 访 谈 提 纲
1.从体形体态以及体能两个方面阐述,您对贵校学生近年来的体质状况有什么样的评价?
2.您对增强学生体质有些什么建议?
3.您认为贵校在实施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4.就您看来,如何更好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贯彻“健康第一”的中心思想?
5.您认为在假期政府与健身俱乐部合作共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样的建议可行么?
6您对体育教师这个角色的定位什么样子的?
7体育文化传承在您的课上是否成为重点?
第二篇:课程改革实验实施计划
课改实施计划
南门外小学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实施计划”
关于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教育部从2001年秋起,开始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我校在2001年8月接受了任务,与乌海实验区同步进行课改实验。
2002年9月,赛罕区做为16个自治区级课改实验区之一 也将投入到课改的洪流中。根据我区教育局制定的课程改革实 验实施方案意思以及我校参与课改实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木 学年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一、继续加强组织建设。
由于本学年我校参加课改的规模有所壮大,共有27个实验 班,—年级五个,二年级有五个,三年级有五个,四年级有五个,五年级有五个,六年级有两个,参加实验的学生有2000左右,涉及实验的教师有67人,实验科目在原有的语文、数学、艺术、综合实践、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心理发展。所以,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教育思想端正、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课改实验指挥系统并设有学科研究小组,做到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队伍的壮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领导小组 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布实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建立 健全教研活动制度,表彰激励制度,评价方案措施等,从而完 善课程改革的档案工作。
三、加大培训力度
1、实验领导与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课
改培训活动。
2、每周二,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合课改的集休教研、组内教研活动,使广大实验教师领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而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
3、聘请专家进行课改专题讲座,要求非实验教师也参与进来。
4、积极组织开放式研讨,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培训。
5、组织开展实验教师的课改实验汇报课。
四、继续进行校木课程的开发
这是本学年我校课改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形成南小的办学特色。
五、不断改进评价体系
在上一学年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在本学年有所突破。我们将建立“学牛成长档案袋”及“教师成长记录袋”,从而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的评价休系,六、加大宣传力度
1、将继续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聘请专家进行“选进新课程”方面专题讲座,从而使家长了解课程改革,共同参与这次实验。
2、让家长走进学校,学校将设有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改革。
3、课改领导小组抽调专人,创办“课改校报”,让老师、学生、家长都来关注课改动态。
4、继续进行“窗口宣传”,由课改教研织定期进行课改橱 窗展示。
5、实验教师结合本学科特色,继续进行手’抄报创作。
6、实验教师要积极搜集学生课改成果。
总之,我校上级领导,下级教师,学牛都将全力以赴投入到课改当中,及时总结,及时改进,使我校课改工作展开新局面!
第三篇: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已经整整一年了,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实验区体育样本校,在一学年中开展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实验情况做一全面总结。
(www.xiexiebang.com 教育整理)
一、学校概况
我校现有19个教学班,1000左右学生。学校体育教研组有“两老两青”四位教师。“两老”从事一线体育工作40载,分别担任迎泽区体育中心教研组正、副组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两青”积极上进,勤学好问,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现正在进修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是我校体育组的一大特点,老教师的“传、帮、带”与青年教师的朝气蓬勃,接受新事物快,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能有幸成为体育实验样本校,这对我校体育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快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是对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为此,我校十分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有教导处、体育教研组、后勤参加的领导小组,聘请本省教育、心理专家、体育教研员,参与实验、评估工作。添置了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器材,配备了电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一年级学年、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实验之前,我校代霞老师参加了XX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区)培训会,XX年4月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者国家级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知识。学习后,她与教研组的全体成员经常进行学习、讨论、研究、交流,认真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从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技能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无意识心理与有意识心理高度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意向心理活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实践中,我们的教育行为正逐步由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教与学转变,由重在启发答向重在启发问转变,由重在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师个性化转变。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作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三、实验实施与体会
1.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材内容。
(1)对《教师用书》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
我区被确定为实验区后,首先选择了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师用书》,对书中的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指导组、教研组、实验教师的反复研究、交流、实践,我们感到《教师用书》的教材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如依据身体健康领域“水平一”目标的要求,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会“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体育健康手册》中设置了身高、体重测量记录和“等级评价”专栏。测量记录表每人一张,学期开始时下发,每学期收两次(测量2~3次),除集体统一测量、记录外,学生还可与同伴、家长协作进行不定期测量、记录。通过教学、实践,反馈数据表明:学生学会了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等级评价、记录的比例分别为96.8%、94.7%。在强化学生关注自己生长发育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和认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此教材是切实可行的。
(2)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用书》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我校除选用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内容外,还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性别等特点,选择了具有改进学生健康和增强体质实效性的内容,如小排球、滚铁环、小四项(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迈大步)等内容。另外,我们为了符合学生心理要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在开学初设计了体育兴趣调查表(如表一),每月初进行一次兴趣调查,学生在自己最喜爱的项目栏内打“√”,然后教师进行数据整理,根据结果对教材内容给予适当的调整。以九月、十月、十一月调查结果为例(表二),前两个月学生兴趣变化最大的是游戏与队列,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多组织学生喜爱的游戏。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队列,而队列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进行教学又不行,教师便通过丰富教材内容,逐渐引导学生由不喜欢到喜欢。十一月的数据表明改革教学内容是行之有效的。如在“排队”实施中,老师首先用树枝、绳子做比较高矮、长短的实验,然后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身高,并鼓励学生尝试按大小个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进行编号,最后让相邻的同伴互相认识,交流感情。整个过程还伴有轻松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排队”的速度比以前由老师一个一个地安排位置快了许多,学生们不仅很快记住了自己的位置,还能帮助相邻的小伙伴找到位置,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
2.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选择了新教学内容,许多一线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在全新的领域目标前已显得力不从心,在研究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方面更是束手无策。这些都唤起了我们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大胆实验,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对教法、学法进行改革。
首先对体育基础常识进行了实验改革。如在实施“正确身体的坐、立、行姿势”时,安排两个班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然后进行对比(表三)。
实验班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地学习,在新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并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动作。对比班的学生则在典型的“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模式中被动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而且更谈不上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与同伴合作学习等等。
其次,注重学生学法的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合作、创新意识,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跳单、双圈”的实教中,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兴
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等特点,采用游戏的组织形式,使教材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首先学生结伴来到小动物乐园,做完健身操(模仿操)后,去参加小动物运动会(单、双脚跳比赛),然后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利用自制绳圈(直径30公分、可随意调整、有弹性、能进行多种活动)学习跳单、双圈。学生通过自我尝试,互帮互学、反复实践、展示交流、创新拓展,不仅学会了单踏双落动作,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最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改造器材创编自己喜爱的游戏,如“跳皮筋、跳短绳、跳长绳、抓尾巴、网鱼、猫抓老鼠……”孩子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个性得以展示,激情得到渲泄,心理得到满足,合作得到加强、身心得到发展,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体现了现代教学为学生“授之以渔”的改革思路。此外,练习中还体现了分层教学,通过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场地(单、双圈不同组合、不同远度)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起点和发展的余地。3.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评价方法。
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延续多年的体育考核方法,强调测验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过激励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影响。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以反映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对体育课程评价重点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二)年级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记录表”(表四),开学初,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划分小组,让各小组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以便相互了解,掌握组内每个成员的情况,为小组评价打好基础。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认识与知识、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评价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分组对每个组员进行互相评定(对有争议的则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就高不就低的方法),最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进步幅度及自我评定、组内评定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对进行幅度大,表现尤为突出的或身体的缺陷及其他情况的学生写出简短、激励性的评语。另外,让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关注孩子的学习、发展。调查数据统计:下发评定表159份,回收150份,其中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理,并增加体能训练及意志品质培养的102份,占68%,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进行评价的24份,占16%,没有意见的24人,占16%。
关于对学生的学习评定工作,我们还在反复实践,修改完善之中,希望得到专家,同仁们的指正。
(www.xiexiebang.com 教育整理)
四、实际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我们力求改革,想理性、扎实地从事教学,但由于领悟课改新理念的程度不深,对学生认知估计不够,有时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2.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有的人对课程改革不能理解。
3.一线老师缺少改革的具体指导,不知道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包括教学组织、评价等)。
4.课程改革后,工作量加大,相应的人员编制不能及时到位,课程改革实验质量得不到保证。
总之,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是方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会满怀热情,以万马奔腾之势投入到课改的最前沿,本着“探索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认真地理论联系实际地用我们的智慧和才华为我国的课程改革和教师用书的修订提供最切实的依据。
第四篇: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范文)
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积极有效推进课改,做好新教材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转变基层教师的理念,逐步将教师的理念转为教学行为;加强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迎接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作好准备。
二、具体工作
(一)继续抓好农村小学体育课改工作
1、进一步组织学习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领会课改意义,明确教师职责,转变教育理念。
2、切实做好新教材培训与贯彻实施工作,同时下发教学进度和各项目的单元计划,使所有的执教老师一开学就能按统一要求组织上课。
3、做好熟悉新教材工作,对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下发资料供参考)。如教材分析、讲座、教学案例评析等
4、加强试点学校间教学研讨活动,继续抓好新教材的试点工作。研究新教材,总结新经验,以点带面,做好辐射工作。
5、开展课改教学研讨活动,要求认真制订好计划组织好研究活动,记录好活动过程,总结好活动经验,有过程, 有文本,切实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二)抓好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
组织体育教师观摩市、区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促进业务能力提高.(三)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用工作,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
2、继续配合教研室做好实验工作。
(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工作
为建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国家教委要求各省市进行《学生体质标准》数据上报工作。教研组长必须切合抓好此项工作。
(五)、其他工作
1、召开一年一度运动会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经常举办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结合本校情况具体安排为:3月份踢毽、打布子、春季越野跑;
4、5月份筹备召开春季运动会;5.1环城跑,参加市运动会;6月份郊游、远足、乒乓球赛。9月份秋季运动会、越野跑;10月份足球比赛;11月份跳绳、拔河比赛、广播操、集体舞、踢毽子等。在具体工作中,再根据情况调整,但始终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且保证质量。
3、学校将40分钟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纳入课程表,每日由体育教师组织上好两操,以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用眼卫生。这两项活动已纳入大队部对班级学生行为表现评比之中,并设有值勤生监督、检查,保证两操质量的不断提高。
体育教师要结合本计划,要制定出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使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海拉尔区新农村小学
2010年3月
第五篇:实验中学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在区教体局的领导和区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对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工作。在涉及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努力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强化措施,抓好落实。我们围绕“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认真开展工作,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中中,进一步加大了课程研究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总结如下:
一、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着“高耗时,低效能”的现状,我们决心对课堂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
1、通过深入持久的改革,让教师彻底摒弃陈旧的观念、过时的做法,杜绝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随意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拼抢学生自习的现象,在全校建立起“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良性教学机制。
2、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依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教学目标和课堂作业能否当堂完成作为衡量这次改革成效的主要标准。采取“从头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策略,通过严格执行任务承包制、团体考核制、连带责任制等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取得成效。为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讨论、观摩、听课、评课、比赛等活动。
4、认真抓好备课这一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和教案制度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头,为从源头上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质量不好的问题,进行备课改革,并以备课改革为突破口,打响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战。我们建立了教学问题集体解决机制,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加大了推门听课力度,把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评价备课和教案质量的主要依据,力争在课堂准备阶段,就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可靠保证。
全体教师满腔热情的参与改革、大胆尝试。现在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负担大大减轻,学习热情日渐高涨,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学校各项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把教师的教学反思作为打造优秀教师团队的主要工作来落实。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教学的研究者。
1、自我反思。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等进行的反思。自我反思应做到坚持多方面的反思。每节课要坚持课堂教学的“三段式”。即备课时写“课前设想”,用课改理念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写出其教学思路;上课时做到“课中落实”,即课堂上尽力体现“课前设想”;上课后写“课后反思”,针对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教学设想,看实际教学体现程度。②每周一篇教育教学杂记,教师对平时教育教学中的现象,以及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写成文字,课题研究时间开展交流。③每期一篇论文(或反思案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案例等,学校对优秀作品将结集交流。
2、自学反思。要求教师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不断地自学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学会反思技术,进行反思性教学,并让反思成为习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3、交流反思,把课堂作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特殊场所。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要树立起沟通、交流的意识,大家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解剖”,通过相互的研讨交流,通过多种观点的交锋来多视角,多层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理论依据和策略。在交流中展开教学反思,有利于拓展思路,把握实质,共享成功的快乐。通过参与教改实践活动,在教育科研项目中去体验研究性学习,在经验反思的基础上,体会新课程改革的深刻内涵,形成新的教育观念。
三、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我校“班班通”到位,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教师们组织学生自己上网搜寻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真正地开展合作性学习,共同商讨寻找更佳的答案。经过不到两学年的实验,实验班学生人人能上网查寻资料,人人会使用多媒体开展学习活动,学生知识面大大拓宽,探究意识强,探究能力也有较大提高。实验班的课改实验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在整个年级推广、运用,带动了整个年级的整体提高。
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由于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主动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其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了,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四、测试性教学模式,打造毕业班高效课堂
今年我校毕业班的工作将继续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同时把重点放在改革课堂教学上,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我校推行测试性课堂教学模式。测试性课堂是我校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探索出的一种让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作为校本课题,去年由初四英语组承担前期课题研究任务,今年我校的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证实了“测试性课堂”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学年我校毕业班的工作重点是:认真总结测试性课堂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测试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测试性课堂教学即以测试为主要训练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测试性课堂教学就是以测试为主要训练手段,以自主合作互动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启发激励引导调控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实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主动积极高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测试性课堂教学的几种基本模式(结构)
(一)、复习课:导(教)----学(练)----测(试达标)----结(反馈矫正)模式
(二)、复习课:测试(练习)----总结(反馈矫正)模式
(三)、复习课:一学一测一结即“三个一”模式
(四)、新授课:适当教----充分学----及时测----反馈好模式
(五)、新授课:一教一学一测一结即“四个一”模式
五、开设校本课程,丰富课程文化建设
我校从学校自身发展需求出发,着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多动脑筋:如挖掘学校的课程资源,建立社区与学校课程资源库;对教师进行有关培训,对时代和本地人才要求进行研究,同时对本校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编写校本教材。注重发挥课程的文化功能,在必修课、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课程中挖掘体现学校文化的内容,重点渗透和彰显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开设国家规定必修课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努力探索、形成体现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不断丰富校本课程内涵,发挥校本课程的教育作用。利用原有心理教育、学生成功自信教育的基础优势,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不仅让我们的学生身体健康,更要让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同时还开发了《中学生学习心理导航》、《书法》、《足球》、《科技创新》等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其中今年年1月成立了创新协会,开始自主编写创新课本,开设创新课。5月3日我校选拔的10名学生参加了在章丘四中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山东赛区选拔赛”并取得突出成绩。本次选拔赛省内共有38所中小学39支代表队参加,赛程分“制作个人太阳能创意车模型”和“个人车模竞速”两项内容,经过激烈角逐,我校荣获团体比赛一等奖,常泰、康玉帅2名同学分别取得“十佳太阳能车模创意奖” 第一、二名的优异成绩,其中常泰同学的作品——创意制作“中国梦”书型汽车得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宋涛主任的高度评价,他们的作品将参加全国巡回展出。在个人综合比赛中淄川实验中学2名同学获一等奖,5名同学获二等奖,3名同学获三等奖。
六、更新观念,充满信心的投入生本教育
2010年9月,淄川实验中学唐金生校长赴广州参观生本教育实验学校,把“生本”的理念带回了学校。9月底,学校印发了生本教育学习材料,下发给每位教师,让老师们在“十一”长假休息之余去学习生本教育理念,走近生本教育。四个级部共有110多名教师自愿参加生本实验,占到了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二。在生本教师会上,唐校长作了动员报告,鼓励我校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理念,马上进入课堂实验,探索出具有我们实验中学特色的生本模式课。10月18日上午,我校十名教师在高世华校长的带领下,赴鲁中宾馆参加了淄博市普通中小学“生本教育”启动会,听取了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的报告。10月18日下午,我校领导、教师七十多人到张店建桥中学听了两节生本教育实验课,并与授课教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10月底,我校领导带头讲生本实验课,达到理念先行,骨干引领的作用,11月中旬又组织六名名教师赴广州参加者生本理论与实践培训。本着学习而不盲从的原则,合理嫁接名校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撰写个人学习体会文章,利用教研组活动的时间,组织大家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将学习成果内化到教师心中,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受益,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新课程并不难,只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必将成为教育事业腾飞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