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内蒙古电子政务推进研讨会汇报提纲
参加内蒙古电子政务推进研讨会汇报提纲
日期:2006-10-27
内蒙古电子政务推进研讨会于2003年2月25日—26日在呼市宾馆召开。会议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信息化办公室主办。并由主办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主持了各项会议议程。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连辑同志、副秘书长周廷芳、科技厅徐凤君厅长、孙慧敏副厅长、自治区信息办兰惠、韩瑞峰副主任参加了会议。自治区直属厅、局有关单位、各盟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科技局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
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徐凤君同志在开幕式上致辞,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到会讲话,信息化办公室兰惠副主任介绍了《自治区电子政务总体规划》、2003年自治区
信息化工作安排,各直属委、办、厅、局及各盟、市汇报了信息化工作,特别是电子政务工作情况。会上邀请了国内外较有影响的IT公司就系统集成、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开发、局域网建设、安全防范技术及设备、系统应用软件进行了演讲。
现将研讨会主要精神汇报如下:
一、自治区副主席连辑讲话要点:
首先,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心内蒙古电子政务建设的信息产业业界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电子政务研讨会的召开,对推动我区电子政务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
视信息化发展和电子政务建设。去年4月,成立了以乌云其木格主席为组长的自治区信息化领导小组,随后组建了自治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也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具体统筹规划我区信息化建设。2002年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两次专门研究了自治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问题,确定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我区信息化重点工作。这表明我区政务信息化将先行一步,以政务信息化促进全区信息化的发展。按照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我们提出了自治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我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是“三个统一”,即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统一的传输信道和统一的政务门户网站。建设的“三大任务”是,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内蒙古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充分开发政务信息资源,提高网络应用能
力,普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公务员信息化技能培训。建设的重点是“两网、一站、十四个业务系统、五大基础数据库”。
借此机会,围绕我区电子政务建设的任务和工作重点,我提几点希望:
一是充分认识信息化的趋势与作用,这是加快推进我区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重要基础。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都要从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自治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地推进我区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
二是坚持“应用为主,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应用促发展是电子政务永恒的主题,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避免“重建设,轻应用,轻服务”的现象发生。
三是树立为民服务思想。要从为公众提供各种查询、申请、交费、注册、许可等服务工作为切入点,简化和优化办事程序,逐步实现“一站式”的服务。要本着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踏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来提高为民办事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工作效率。
四是注重网络和信息安全。
五是加强与国内外信息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区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自治区将本着规范市场行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积极为参与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建设及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内外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最后,我再一次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真诚地欢迎国内外信息产业界的朋友和我们共同推动我区的电子政务建设。
二、自治区电子政务总体规划提要
(一)内蒙古电子政务建设总体原则和架构
内蒙古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国家提出的“统一规划、加强领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指导原则,要按照“以应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要遵循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可扩充性和易维护性的技术原则。
内蒙古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坚持“三个统一”,即统一建设内蒙古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统一建设内蒙古电子政务传输信道、统一建设内蒙古政务综合门户网站;实现政务信息的查询、浏览、检索、发布和共享,以及数据交换、视频会议、IP语音电话、电子邮件等功能。
内蒙古电子政务网络由内蒙古政务内网、内蒙古政务外网和内蒙古公众信息网(即内蒙古政务综合门户网站)组成。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海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内蒙古电子政务外网为“王”型结构,由自治区级政务城域网(包括自治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自治区到各盟市、旗县(区市)的政务广域网和各盟市、旗县本地政务城域网组成。自治区级电子政务网络为“T”型结构,重点建设各盟市政府所在地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各盟市到所辖各旗县(区、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传输信道。
(二)内蒙古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
1.总体目标
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并能够发挥作用,实现互连互通;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全区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2、主要任务
内蒙古电子政务建设重点为“两网一站十四个业务系统五大信息库”,即“21145工程”。
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两网一站)即内蒙古政务
内网、内蒙古政务外网,通过专用光缆,按照就近接入的原则,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党委大院和政府大院近30个政务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通过专线,实现自治区其他30多个政务部门,12个盟市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组成内蒙古政务外网。
内蒙古政务综合门户网站。
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十四个业务系统)
加快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工程、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工程、金财工程、金税工程、金融信息工程、金关工程、金审工程、金盾工程、金质工程、金农工程、金水工程、金保工程、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党务信息系统工程等十四个重点业务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与国家“金”字系列工程
配套衔接的信息网络系统。
深度开发和整合政务信息资源(五大信息库)
重点建立基础区情信息资源库,以及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以及宏观经济信息库等五大信息库,为自治区各部门、企业和社会提供基础信息服务。
(三)内蒙古电子政务建设保障措施和进度
1.加强领导,规范动作。做好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前期审议和论证,以及监督管理、验收和绩效评估等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积极稳妥地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从2003年开始,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列入各盟市、各部门领导班子实绩考核
目标管理,由自治区党委、政府督查考核部门进行督查考核。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公务员考录、干部一推双考以及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3.落实资金,分级建设。
三、自治区信息化办公室2003年工作安排
2003年,自治区信息办总体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精神,按照国家“十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等重要文件的要求,坚持国家“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信息化发展方针,紧密结合自治区实际,坚持“一
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和“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做好规划,强化职能,重点突破,抓出成效,努力开创自治区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2003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认真落实好自治区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的八项重点工作。即1.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工程,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新要求。2.加快企业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化进程。
3、加快农牧业信息化,推进农牧业产业化。
4、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5、加快发展远程教育,推动“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
6、深度开发信息资源,提高全社会利用信息资源水平。
7、大力发展以软件业为主的信息产业,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8、努力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培训工作,为我区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抓好内蒙古电子政务建设,要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逐项落实。2003年要基本完成自治区级(包括自治区四大班子以及40多个部门)城域政务信息网、自治区到各盟、市的广域政务信息网、自治区公众信息网以及部分重点业务系统、部分信息库建设,并投入使用。
(二)继续抓好调查研究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规划、标准和法规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重点做好《内蒙古自治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内蒙古自
治区电子政务建设标准规范》、《内蒙古自治区软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审议办法》等相关文件的研究制定工作。
(四)开好全区首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和专家咨询组工作会议。
(五)做好对外交流、协调工作
(六)配合自治区考核办,做好2003年对盟市、厅局班子信息化建设目标考核工作。
(七)抓好自治区信息办内部建设。
四、乌海市信息化工作汇报要点
(一)政务信息化建设,已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信息化工作已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明确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制定了全市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信息化专门机构—一是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乌海市网络信息中心。职能职责明确,由一名副市长明确分管信息化工作,并保证了人员、经费的合理分配。
(二)市政府信息网稳步扩容。市党政大楼五大班子及驻楼部门已全部接入政府信息平台,主干光纤带宽千兆支持100兆到桌面。外网带宽4M。截止目前,已有一区、14个委办局利用光纤宽带接入政府网络平台。预计年内准县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凡具备条件的全部接入政府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政务信息城域网。2年来投入了近300万元建设政务信息网及局域网。统一配置143台
计算机,其中各部门有一台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目前,各部门接入终端机近500台。有些部门如市委组织部、税务、审计、财政、统计、金融等部门已实施电子政务有关业务。实现了利用电子信箱报送党务、政务信息。
(三)建设和整合全市信息资源
目前,反映全市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已基本上网。党政机关基本情况、政务公开、行政审批事项,所有行政机关主要信息内容及形象宣传已上网。全市主要事业单位,重点企业及有关服务部门信息上网。并开辟有政府咨询、便民服务、信息检索、查询等。内网开辟了多媒体在线、音乐视听、电影、电视剧在线播放、乌海在线宣传、CCTV在线,丰富了政府内网信息,改善了各
部门办公条件。访问人数稳步增多。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引起重视。重点企业都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一定的财力和人力,在推动企业电子商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海吉氯碱公司、众兴煤炭公司、海晶集团、西水创业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在推动企业现代化建设、提升改造传统工业中发挥明显作用。
(四)“三网”建设初具规模,电子政务正在示范、示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培训和提高公务员使用计算机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已迫在眉睫。信息化人才培养使用是当务之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社会信息化宽带示范智能小区建设;②企业信息化示点工作;③直属部门电子政务示点及培训工作;④政务城域宽带网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本着“应用主导,讲求实效,示范先行,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开展全市信息化工作。
(五)建议:
1、自治区信息办应理顺管理体制。给盟市已建信息化机构给予财力和基础建设的适当投入,地方财政匹配投入,这样理由充分,工作力度可能大些。
2、电子政务自治区信息办应提出原则性软件开发应用思路,有必要统一开发可编译、扩容、修改的软件。各盟市、各地方因地制宜逐步拓展和开发电子政务软件。使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建设。
(自治区信息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兰惠同志,听完乌海的汇报,充分肯定了我市信息化工作思路及电子政务和政务城域网建设成绩。)
五、参加研讨会演讲的IT企业名单:
1、北京综艺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9、吉林大学正元信息技术公司
2、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0、IBM(中国)有限公司
3、东软软件有限公司
11、深圳和诚科技公司
4、北京汉邦软件公司
12、包头市口岸信息工程公司
5、联想集团公
司
13、内蒙古纵横伟业软件公司
6、北京迈时空数码科技公司
14、智通(中国)电脑公司
7、中国联通内蒙分公司
15、上海同济大学双杨软件公司
8、天津日电电子通信公司
16、内蒙古科技信息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总之,参加这次研讨会对于我市明确全区信息化工作思路,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及盟市信息化工作情况,对于我市开展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工作,特别是电子政务的软件应用及IT企业网络安全技术及产品都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对乌海市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会人员:
市政府副秘书长: 包 野
市科技局副局长: 蔡 弥
市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王献齐
市网络信息中心网络部主任:乔文明
撰稿:王献齐
二OO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畜牧业推进情况汇报提纲
畜牧业推进情况汇报提纲
大庆市大同区畜牧水产总站
2006年07月
大庆市大同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是大庆市南部的一个农业区,全区现有 8个乡(镇)、58个行政村、318个自然屯,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现有耕地86万亩,草原104万亩,宜渔水面18万亩。“十五”期间,大同区积极实施“主辅换位”战略,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基地、完善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农转牧”进程,畜牧业生产在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上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2005年全区发展奶牛9235头、大鹅150万只、生猪21万头、黄牛2.2万头、绵羊15万只、其它家禽150万只,同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193.9%、127.6%、69.4%、29.4%、78.6%、14%;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9144吨、5256吨、30714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85亿元,同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96.5%、39.6%、149.7%、67.6%。
与此同时,我们加强了龙头企业建设,一是在大鹅生产上,我区多方联系,与安徽、四川等地客商签订了定单销售合同,所收购的大鹅在大同区鑫通禽业有限公司就地屠宰加工,该公司拥有一套现代化的家禽屠宰加工生产线,其设备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每天可屠宰加工大鹅1万只。大同区生产的白条鹅及鹅翅、鹅爪、鹅胗等分割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深受消费者欢迎。二是在奶牛生产上,依托大庆伊利、惠尔康等加工企业在我区设立收购站点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奶牛饲养业,采取国外购进、国内引进、品种改良等途径,迅速扩大奶牛生产总量,奶牛存栏量比2000年增长了2倍。三是在生猪生产上,依托大庆金锣公司,以提高商品猪质量为重点,引进长白、哈白等优良品种,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商品猪出栏率。市区龙头企业的牵动,为我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十五”期末,全区牧业增加值、人均牧业收入分别实现1.3亿元、928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51.2%、51.2%。
一、主要做法
“十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区在畜牧业生产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立足我区资源条件和畜牧业现实基础上,搞好产业定位,突出抓好奶牛、大鹅二项主导产业,围绕良种繁育体系、防疫灭病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和扶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畜牧业各项生产任务得到较好的落实。
(一)从加强扶持服务体系入手,加快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在目前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农民科技意识比较低的现实条件下,推进一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扶持与服务。一是加强了资金扶持。2001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加大了畜牧业资金扶持力度,共计投入扶持资金824万元,其中:市政府287万元、区政府 537万元。这些扶持资金的注入,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畜牧业的发展。例如:“十五”期间,市区按50%的比例分别扶持疫苗资金146万元,乡镇政府相应解决了村级防疫人员工资124万元,对农民实行全额免费防疫,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防疫积极性和监督责任感,提高防疫密度20%以上,重大疫病防疫密度达到100%,确保我区无重大疫情发生。特别是今年,区政府为扶持奶牛生产,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出台了农户购买奶牛全额贴息(连续贴息2年)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户购牛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区已发放贷款1488.1万元,外购奶牛1999头,奶牛目前存栏达到11800头。与此同时,为解决农户鲜奶销售问题,区政府补贴23万元扶持鲜奶收购站点建设,新建3个机械榨奶站、增设4个冷罐储存点,使得全区鲜奶收购站点达到17个,极大地改变了我区鲜奶销售靠流动商贩的被动局面。二是加大物资扶持力度。2003
年以来,市里扶持我们秸秆粉碎机械114台,发挥了了秸秆利用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区乡的扶持下,近两年大户又购入秸秆加工机械100台套,现在全区拥有粉碎机械214台,提高了秸秆利用率,增加了养殖效益。目前,全区40%的秸秆实施了黄贮、氨化、盐化处理,转化秸秆15万吨,比2000年提高了30%;为全面推进“六吨奶”工程,区政府给畜牧水产总站配备了“两牛”冻配专用车1台,并且每年区财政补贴5万元,免费为基层繁育站点送精氮,有利地促进了冻精配种工作。三是进一步搞好实用技术推广工作。首先加强了技术培训,每年都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培训,例如:今年我们聘请了西南大学、八一农大和市畜牧水产局畜牧兽医专家对我区畜牧兽医人员和养殖户进行了大鹅、奶牛饲养管理、良种繁殖及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另外,深入开展典型宣教活动,利用每年的“科普之冬”活动,积极推广大鹅规范化饲养、高产奶牛饲养、生猪直线育肥和种草养畜(禽)实用技术,推动我区整体饲养水平的提高。其次加强了基层畜牧兽医服务队建设,我们先后把23名农村青年送到东北农大、八一农大委培学习,毕业后充实到农村畜牧兽医服务队伍,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畜牧兽医服务队伍年龄老化、技术水平陈旧的状况,提高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水平。
(二)从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入手,提高现代畜牧业的质量效益。一是加强种鹅基地建设。为改变本地种鹅品种退化、近亲交配、商品鹅饲养周期长、体重偏低、肉质粗糙、出口受限的现状,2004年,我区引进大同北方种鹅场,选育北方白鹅为父本,选育籽鹅为母本,杂交生产增重快、耐粗饲、适合寒地饲养、绒质好、产量高的北方白鹅,为大庆市以及黑龙江省鹅产业的发展及鹅品种改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大同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鹅饲养场(户)”三级良种生产体系,目前,大同区存栏种鹅达到8万套,其中:祖代种鹅3000套、父母代种鹅2.5万套,父母代种鹅要达到预留种鹅的30%,为我区发展优良品种大鹅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开展奶牛性控冻精配种工作。在巩固“两牛”冻精配种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我区加大性控冻精配种推广力度,全区适合性控冻精技术的育成牛和一、二产牛共有2280头,目前已在老山头乡、林源镇、高台子镇开展性控配种技术,以提高母犊繁殖数量,迅速扩大我区良种奶牛存栏数量。三是积极开展羊的人工授精工作。近两年,我们结合禁牧舍饲,购进德肉美、萨克福等肉用优良种公羊124只,分配到8个乡镇部分饲养大户,杂交改良了部分当地土羊。今年,我们又积极开展羊的人工授精工作,在林源镇筹建了一处羊的鲜精配种示范点,开展羊的采精、稀释、检测及授精技术,引导各乡镇尽快开展羊的人工授精工作,迅速改良本地土羊,培育适合圈养舍饲的杂交良种羊。
(三)从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入手,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经营方式。一是积极落实草原承包工作。全区现有草原104万亩,可发包草原69万亩(其中采草场9.9万亩、放牧场59.1万亩),因占用、积水及严重退化不能发包的草原35万亩。截止2005年末,全区已签订草原承包合同129份,完成了可发包草原承包任务。二是加大草原禁牧工作力度。牢固树立常年禁牧思想,强化草原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执法人员,足额安排执法经费,提供必需的交通工具及其它物品,全区草原看护队伍共计120人,各乡镇的禁牧看护人员都有固定工资,工资额度在300-400元/月,并且交通工具、迷彩服、农田鞋、雨靴等必备物资配备齐全,有力保证了禁牧看护工作顺利开展。05年以来,全区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14起。通过依法治理草原,逐步改善了我区的草原生态环境,采草量有承包前的40公斤上升到100公斤。三是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随着禁牧舍饲工作的全面实施,种草养畜(禽)势在必行。今年在林源镇、高台子镇等奶牛饲养量大的乡镇,实行区域化种植青贮作物,增加奶牛青贮饲喂量,确保每头奶牛2亩青贮。05年以来,每年种植青贮玉米2万亩以上,种养鹅饲草5000亩以上,确保了规模型、效益型畜牧业的发展。四是积极开发利用现有秸秆资源。通过秸秆青黄贮、氨化、盐化处理,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为舍饲经营提供充足的饲
草饲料。
(四)从加强防疫灭病体系建设入手,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健全疫苗管理、使用办法,推广新的防制技术,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为确保及时完成免疫注射任务,全区配备防疫员70人、协防员140人,建立健全了防疫目标责任制,落实了奖惩措施,营造了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免疫密度达到100%,其它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省、市规定的标准,使畜禽长期处于高免状态,确保我区无重大疫情发生。二是加大动检执法力度。首先,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健全区、乡、村三级检疫网络,严把屠宰检疫关和市场监督管理关,对零散的不定期的经营业户进行登记造册,实施强制性的检疫,消灭检疫的死角死面,产地检疫面力争达到100%;其次,规范兽药诊疗活动和兽药经营市场,整顿农村兽医队伍,实施定点,持证经营,健全诊疗手续,打击无证经营活动,整顿市场经营秩序。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影响了农转牧进程。目前信用社只设有短期的农资贷款,而且贷款担保条件严格,能够从银行贷款发展畜牧业的并不多。今年,我区计划贷款4255.2万元、购买奶牛4557头,由于银行信贷部门资金储量不足、贷款门槛过高等原因目前实际放贷1488.2万元,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奶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出台优惠宽松的信贷政策。协调农发行、信用社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农贷资金用于畜牧生产,同时在贷款期限上要放长(3年以上),但保手续要放宽(五户联保、林权证抵押等),在贷款金额上要放大。同时建议上级财政实行贴息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发展长效、稳定的畜牧产业(如奶牛、肉牛生产等)。二是畜牧业生产环境改善资金投入较大。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治理上的要求,逐步改变畜禽混养,人畜混居的局面,这种局面不改变,不但影响新农村的环境,而且还影响畜牧业的安全,不利于防疫灭病,采取政府扶持、农民参合的方式,有计划地辟建奶牛广场,养殖小区,在广场、小区规划建设上政府上要出台优惠政策,如:给排水、道路、架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由政府承担。在收费项目上如土地占用费等给予一定免减政策。
(二)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支持设施薄弱,影响了畜牧业质量安全水平。全区58个行政村共有21个繁育站点,其中有5处没有办公房舍,防疫、诊疗均无办公场所,按照行业标准化管理和畜牧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村村都要规划建设独立的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做到防疫、治疗、繁育、饲料供应及产品销售“五不出村”,最终达到畜牧业经营一体化。建议上级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村级畜牧兽医服务设施建设,为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规划和设想
(一)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区畜牧产业化水平。一个产业,只有在其形成龙型产业后才能真正得到快速发展,而龙型产业必须有龙头企业带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引进龙头加工企业。一是乳产品深加工企业。目前,已同“新概念”乳品公司多次洽谈,初步达成一个投资3000万元的乳酸饮料加工企业,该企业投产后日可处理鲜奶60吨,利用该企业的入驻发展,延伸我区奶业产业链条,提高奶牛饲养规模,到“十一五”期末,我区奶牛要达到3万头,日产奶量由现在的70吨扩大到200吨,奶牛业实现产值1.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714元。二是积极引进大鹅深加工项目。依托我区北方白鹅基地优势和鑫通禽业加工企业的载体优势,积极搞好产业的提档升级,在现有鹅屠宰分割的基础上,着重引外商、引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同安徽、广东客商取得联系,计划在我区建一个鹅类熟食制品、羽绒制品加工业,把大鹅产业做大做强。到“十一五”期末,我区的商品鹅生产要由现在150万只扩大到500万只,鹅产业实现产值
1.3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6500万元,人均增收464元。三是引进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依托我区立志肉牛生产线闲置资产和同祝玉米产业园,争取创建一处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肉
牛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我们已同南韩流通会社达成意向性协议,拟投资在祝三玉米产业园建一处育肥牛屠宰加工厂。另外,我们正在同北京鑫茂畜禽有限公司洽谈,今年计划在我区建一处日本和牛养殖基地,同时启动立志黄牛屠宰生产线。通过肉牛养殖加工龙头企业的入驻,带动我区肉牛生产,到“十一五”期末,我区肉牛饲养量要由现在的2.2万头,发展到5万头,肉牛产业实现产值1.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3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50元。到“十一五”期末,以“两牛”和大鹅产业为主体,我区畜牧业可实现产值6.4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9亿元,农民人均牧业增收2071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124.6%、123.1%和123.1%。
(二)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畜禽良种化建设。一是扩大良种奶牛饲养规模。我区现有奶牛11800头,日产鲜奶70吨,要引进日处理鲜奶200吨乳品企业,奶牛必须发展到3万头以上,以自然繁殖率计算,到“十一五”期末,我区奶牛最多可发展到2.1万头。为了使奶牛存栏量快速扩张,我们计划在全区普遍推广性控冻精配种技术,提高母犊自繁率;在此基础上,积极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筹建胚胎移植基地,利用黄牛母体产奶牛,进一步扩大良种奶牛存栏量,为尽快引进乳品龙头加工企业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大鹅种源建设。“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大同区北方种鹅场的繁育成果,建立层次分明的“原种场—父母代场—商品场”的繁育体系。每个乡镇要建立一处千只以上的父母代种鹅场,每个村要有一处500只以上的种鹅饲养孵化大户,壮大大鹅良种繁育基地,提高大鹅生产性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区商品鹅留种问题。另外,要进一步扩大羊的人工授精范围,在今年羊的鲜精人工配种示范基础上,未来3年内,全区21个改良站点都要开展羊的人工授精,彻底改良我区本地土羊,为禁牧圈养打下良种基础。
(三)强化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畜牧业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建立区疫病监控实验室,开展疫病抗体效价监测、疫病实验室诊断、畜禽产品毒物分析和兽药、饲料质量检测,为我区动物重大疫病监控和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强化乡镇畜牧兽医综合站建设,乡(镇)畜牧兽医服务站要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及诊疗、化验、繁育器材,提高技术服务功能。三是各村要建立标准化兽医服务室。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畜牧兽医行业标准化管理要求,村村都要规划建设独立的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服务站点要配备冰箱、显微镜、消毒锅、液氮罐、人工授精器材等器材;同时配强配齐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把村级兽医服务室建成集畜禽防疫、疫病诊疗、家畜繁育及养殖技术指导于一体的标准化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保证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完善饲草饲料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牛羊舍饲经营。积极引导农户转变经营方式,由传统放牧经营转变为舍饲经营。一是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青贮型玉米、小麦、紫花苜蓿等饲草饲料种植面积,解决奶牛、大鹅舍饲青绿饲料不足的问题。二是开发利用秸秆资源,采用贷款贴息、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奶牛协会或养殖大户购进秸秆粉碎、加工、打包机械,提高青黄贮饲料利用率,解决禁牧舍饲粗饲料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发展草业公司。按照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经营的思路,在牛、羊饲养量较大的村屯,积极筹建草业公司,逐步实现草产品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转变。另外,要依托玉米产业园,大力发展饲料加工、做到青、粗、精饲料合理搭配,提高饲料营养水平。
第三篇:参加研讨会心得体会
听九年级英语研讨课心得体会
本周我参加了市教研室举办的九年级研讨活动,并认真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英语课, 再加上周老师的精彩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听课就像照镜子,从这几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堂上,我不但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也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1、教师基本功扎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3位教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全堂使用英语教学,整堂课轻松、活泼。教师都是借班上课,但师生配合程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教师教态亲切,身体语言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平时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地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自身素质高,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每位老师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尤其是李老师,她的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使人如沐春风,吸引学生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挖掘了德育因素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情境的设置
英语的学习要求在语境中学习句子,在句子中学习单词。这就是说我们在教给学生一句话、一个词时还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用句子、词语。所创设的情境如何即利于课文的导入,也利于重点单词、句子的引出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方面。这也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课堂。我想以后多注意这一点,让学生编对话时,给他们设立一个情境,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也让他们明白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4、注重基础,适当拓展延伸
这次听的课没有想象中那么花哨,更多的是注重课文,注重基础知识。在精讲精练课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由于前面将基础知识都夯实了,后面的拓展学生进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正是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远见,提高了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5、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在教学中采取互动模式,采用小组讨论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学校老师不同的教学方式。
6、整节课教学全过程条理清晰各位老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自由谈话与新知识学习有所联系,为新知识学习操练做好铺垫新知识的呈现是否巧妙自然,有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应体现出第一环节是第二环节的支柱,第二环节是第一环节的逐步发展在教学中,一切活动都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展开
通过这次听课,我看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以及自己与其她教师的差距,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学生喜欢英语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不断进步。
2014年4月
第四篇: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关于参加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的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和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促进服务性、效能型政府建设,按市长陈国鹰指示,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带队于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市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了唐山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培训班。现将培训情况及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参加培训班基本情况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员周景会率队参加全程培训活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魏礼群出席晚宴,对唐山市电子政务工作人员表示欢迎。培训期间,观看了习近平副书记视察国家行政学院的视频材料;听取和学习了国家工信部信息化工信司张望处长和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王友奎主任的讲课;考察和参观了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京东城区南馆低碳物联示范园和北京高新产业园区“云基地”有关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听取了“云基地”董事长宁波和工程师付义东从智慧城市、政民互动、网站办事、物联网、城市创新管理等多方面就“云计算”对发展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全面讲解。
二、会议对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在开班仪式和培训总结会上作重要讲话。
吴海英指出: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七大新兴产业战略之一——“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唐山作为河北省经济强市有必要、也必须要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我们应坚持奋发有为、大有作为的精神,肩负起建设“数字唐山”伟大使命。
吴海英强调:要深刻理解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市“六个有利于”重要意义。
1、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市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形象;
2、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加强我市各级政府、部门之间联系,实现海量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政府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保障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
4、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以及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5、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宣传招商信息,增强我市国际影响力。
6、强化我市社会建设与管理,推动“数字唐山”进程;
7、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市应对公共安全、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方面反应能力和应急能力。
吴海英要求:
1、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对待、做好总结,将相关情况汇报主要负责同志,争取电子政务建设顺利开展。
2、要全面贯彻落实《唐山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依托电子政
务全面建设权力运行电子监控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唐办字
[2011]96号)文件要求,积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3、要加强市电子政务办、县(市)区、各部门之间沟通。
4、要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5、要勇挑重担、悉心钻研、学以致用、落实工作。
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员周景会为今后如何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作了安排部署。一是要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1、防止发展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中的重复投资和无序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做到统建统管。
2、网络设施建设。在全市现已建成的110多个点基础上,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内网的系统办公和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全力营造政务公开、政民互动、网站办事、资源共享良好氛围。
3、机房建设。要重点关注“云箱”建设,做到统一建设、统筹管理,实现机房共享、网络共享。二是要加强应用系统的核心建设。发挥其在改善保障民生、社会管理强大功能,从而推进服务性政府进程。三是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实现政务信息在政府之间、部门之间、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政府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四是要切实做到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电子政务公务平台。
三、关于我区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
1、建立专门组织领导。积极谋划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积极推进我区电子政务建设科学有序发展。
2、成立信息中心。
人员
职能
作用
3、打好建设第四代产业新城——“智慧城市”基础。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将为我区第四代产业新城——“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一是培养人才。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计算机、电子文秘、办公自动化等专业人才引进,将改善我区现有人才结构,促进成熟完善的人才体系的形成。二是增强管理经验。电子政务的发展促使绩效管理的发生,从而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增强管理经验,促进我区科学化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形成。三是结合新城建设着手“智慧城市规划。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促进政府机构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实现服务、民生、人文、管理、技术、产业等全方面的信息采集、直接感知、数据获取和资源整合,从而为“智慧城市”整体规划打下基础。
第五篇: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XXX坚持“五个保障”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XXX从2007年7月开始,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应用,优化了服务质量,节约了行政成本,提升了行政效能,实现了实时监察,便利了群众监督,推动了源头治腐。该县按照“平台先行、资源共享、连环推进、集中监管”的工作思路,采用电子政务及电子监察的大集中捆绑式建设模式,切实抓好电子政务建设。其建设内容包括:“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八项应用”(即:IDC数据中心,政务应用支撑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群、公文交换系统、办公OA系统、网上审批系统、行政服务中心管理系统、行政效能监察系统、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系统、农村廉政直通车系统),实现了统一接入、统一授权、统一入口、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的“一站式”电子政务综合应用体系。
一、主要成效
一是优化了服务质量。XX年XX月,改版后的XXX县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目前已有个县直部门及XX个乡镇的二级子站可以通过网站发布各类政务信息和办事指南。同时,电子政务大厅提供了16类市民服务、19类企业服务,发布了XX个部门共XX项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实现了政务信息发布的及时、公开、和透明,优化了行政服务质量。
二是节约了行政成本。该县在全市各县(市、区)率先开通了电子公文交换。全县XX 多个副科以上单位均可通过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办公OA系统收发电子公文,推动了公文电子化和网上协同办公。XX年,全县各单位共发文XX件次,收文XX件次。全县XX个乡镇和党政主要部门都实施了电子公文的内部流转,拟文(拟办)、审核、审批、发送、办结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办理,提高了各部门的办事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
三是提升了行政效能。XX个窗口单位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提供审批和收费等业务,办理XX个审批事项,其中5个单位的XX个审批项目从受理、承办、审核、审批到办结等五个环节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审批。XX年,共收件XX笔,办结XX笔,办结率XX%。行政效能监察系统正式开通后,实现了审批项目实时跟踪、预警纠错、统计分析、绩效考核等功能,并能对群众来信处理、信息发布、公文收发等情况进行监控和统计分析,有效地提升了行政效能。
四是实现了实时监察。XX年XX月,该县在全市各县(市、区)率先开通行政电子监控中心,在行政服务中心等6个对外重要部门设置XX个监控点,对这些部门的办事窗口进行实时的音视频监控和全程录像。系统利用视频专线接入XX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监控部门办事窗口的实时监控。
五是便利了群众监督。群众可通过县长信箱、行风热线和电子监察大厅等系统对各部门的行政效能进行投诉,拓展了群众监督平台,便利了群众监督。XX年XX月,该县建立
“农村廉政直通车”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络等形式,对农村财务、党务、强农惠农政策等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公开,让群众更充分地享有知情权,更好地行使监督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决策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之初,组织县委办、县府办、县监察局、发展改革局、法制局、信息产业局等相关单位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出台《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及可行性报告,并会同XX大学共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建设的计划、步骤,确保决策科学可行。
二是领导保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一名拥有博士学位的县领导带头抓落实,成员包括县委办、县府办、纪检监察、法制、发改、财政、保密、信息产业等部门。各实施单位明确分管领导专门负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三是制度保障。县监察机关制定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预警纠错办法》、《行政许可网上投诉处理办法》和《行政许可绩效测评电子监察办法》等文件,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坚持“一月一通报”制度,定期下发行政电子监察工作情况通报,促进了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是资金保障。XXX县在财政较困难的情况下,拨出XXX万元项目建设经费。并想方设法提高资金效用,如采用电子
政务及电子监察的大集中捆绑式建设模式,实现了同一平台多项应用、多项监察的功能,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其中投入XXX万元统筹为开展网上审批的单位用户配发个人数字证书,对项目实施较好的单位给予电脑设备奖励。
五是技术保障。该县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梳理工作。县法制局、发展改革局经过调查研究,明确建设标准,确定审批事项XXX多项;做好系统需求的调研分析工作。县项目办和项目研发单位派出技术人员到相关单位开展调查研究,确保项目建设切实可行;做好业务学习培训工作。县项目办多次组织各实施部门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培训班,学习有关操作系统的内容;做好项目上线运行后的维护工作。通过开设QQ群在线答疑、到各单位现场指导和编写《系统常见问题与解答》等方式,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完善该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