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级示性范高中工作汇报
以全面实施新课程为核心
全力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
——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光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预祝各位领导和专家在建三江期间工作和生活愉快!
建三江分局地处三江平原的腹地,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与富锦、同江、抚远、饶河市县相邻,素有“小三江”之称,是国家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国家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局,拥有人口20余万人。
建三江中学位于建三江分局西部,创建于1980年。1988年被农垦总局评为垦区重点高中,2002年再次被评为垦区示范性高中。30年来,建三江一中伴随着改革开放、小康社会建设发展的步伐,经历了创办、发展、提高、扩建等时期,为国家和垦区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自黑龙江省启动示范性高中创建以来,建三江分局党委十分重视,决定将建三江一中在原址上进行扩建,由原来的18个教学班扩建到现在的69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0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3670余人,成为龙东地区最具规模的学校,并为一中确立了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奋斗目标。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和中国绿色米都的重要发展时期,分局党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争创垦区一流教育”和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战略发展目标。在分局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建三江一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实现了跨越发展。现将创建情况汇报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发展概况
作为分局重点建设工程和优先发展教育之首的建三江一中老校区的改造和扩建,分局投入了巨额资金,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彻底改观,硬件建设日趋完善。学校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各种教学设施齐全,建立了4套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三套微机室,一套语音室,班班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室4个360平方米,多功能教室2个1000平方米,电子备课室6个100平方米,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 电脑。学校监控室、校园监控系统、校园网络中心、多媒体电教大厅、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网全部建成,基本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分局投入2000万元新建的6204平方米的艺体馆现已投入使用。学校拥有综合教学楼2栋,实验楼1栋,学生公寓2栋,综合餐饮楼1栋。图书馆1个,馆内藏书45000万册,各种期刊1 5 0余种。有专门的美术教室2个、音乐教室3个、体育健美操教室1个。多媒体语音室4个360平方米,阶梯教室1个270平方米。校园内拥有标准体育场2个,标准篮球场6个,排球场2个和网球场1个。学校占地面积13.2万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35.97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生均12.26平方米。总绿地面积14000平方米,生均绿地面积3.8平方米,校园环境实现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和人文化。
学校现有6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70人,教职工293人,专任教师229人,研究生学历5人,45人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其中35人研究生班结业。特级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学高级教师65人、中学一级教师11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省级教学能手5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总局级骨干教师16人、分局级骨干教师41人。
学校管理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校长1人,书记1人,副校长3人。班子成员均为本科学历,平均年龄45岁。
二、创建工作回顾
(一)继承学校传统,创新办学理念。
学校创立之初,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时。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学校经历了由精英教育的重点高中模式向大众教育的示范性高中模式的转换。在秉承优良办学传统的同时,学校不断挖掘时代内涵,对办学理念进行概括和总结,确立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
为贯彻落实办学理念,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教育教学优化”的创新机制、“系统工程”的特色德育、“整体优化”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二)“教育教学优化”的创新机制。
1、加强团队建设,发挥先锋作用。
实施新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团队建设。围 绕着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中心工作,学校高度重视用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改变以往的滞后的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打造品牌团队,不断提升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几年来,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数学和体育教研组被选定为农垦总局牵头学科教研组,在总局教育学会的指导下,负责牵头组织垦区高中数学和体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目前已分别在建三江、宝泉岭、红兴隆和北安四个分局举办了教学观摩及科研活动。同时,我校数学教研组被评为省级先进教研组,英语和数学教研组被评为省工会“先锋号”。
2、创新课改做法,彰显课改特色。(1)瞄准课改重点,明确课改方向。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07年在我省全面实施。我校抢抓机遇,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抢前抓早,精心准备,积极运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科研主任、教务主任、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学年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的新课程管理办公室。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国家和省有关新课程改革系列文件精神,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全面实施“三级课程”,并使之形成体系,要高度重视选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培养出知识基础扎实,学科知识广博,社会科技、经济领域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实施“三级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改革上,我们做到了精心准备,周密思考,科学谋划,合理安排,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认真实施“三级课程”并形成体系,课程改革重在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于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足开齐必修课和选修课。
对于选修Ⅰ课程,我们根据学生的客观需要来选,分类开设,分层指导和实施,真正体现课程套餐、课程营养餐。我校2007级理科学生开设83个模块,共160学分;文科学生开设82个模块,共158学分。为了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和面向未来的课程结构,我校开设了28个选修模块,采用导师制和包班式相结合的选课模式,学生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同一学科的不同班级可 选修不同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还可多选,并选派积极开发选修Ⅱ课程的骨干教师进行走班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我校的体育学科教学,打破了学年界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由学生自己选课,实施了专项选项走班授课,设置的专项有:篮球、足球、排球、毽球、武术、乒乓球、健美操等,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第二、注重选修Ⅱ课程开设的选择性。我校在选修Ⅱ课程的开设上,突出强调选修Ⅱ的内容是国家课程的拓宽和补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不能把选修Ⅱ当做学科内容的加深,完全把选修Ⅱ和高考对接的应对上,不能在学科基础上去延伸。力求避免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部署、有选择,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拔有开设课程能力的骨干教师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和专题讲座等内容,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结合社区和学校实际开设校本课程。建三江垦区由于历史的沿革和发展建设,形成了她的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有着深厚而广泛的课程资源。我们根据课程构建的需要,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等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了《我爱北大荒》《爱我绿色米都》《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语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活描画生活》《数学发展史》《中学生文明礼仪》《书法》《数学思维与解题》《漫谈诗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体育专项选项》等28门校本课程。同时,开设了若干相关专题讲座,深刻挖掘“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等课程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大力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改的核心问题是转变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纲要中,国家再一次确定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新课改中,充分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要看教师的教学艺术性,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们着力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一是构建了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
学校下大力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用我校提出的“20+20”的课堂教学策略,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和谐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创新高效的课 堂教学模式”。在该模式的指引下,指导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我校承接了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新课程教学方式实验研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是研究学科的教学规律。
我校构建的“新课程背景下和谐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寓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是通过学科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在实施新课程实验教学中,我们高度重视学科教学规律的探索与研究。例如:我校的语文教学,承担和实施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创新写作——“高效阅读课”、“快速作文课”、“读书活动课”、英语学科“高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数学学科“学案导学教学法”、物理学科“情境引探六环节教学法”、化学学科“案例体验式教学法”、生物学科“实验+探究+体验教学法”、政治学科“双主互动、引导、探究、认知、应用教学模式”、历史学科“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地理学科“激思引创六环节教学法”和体育学科“专项选项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较大力度地转变了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重视层次性教学的方式。
学生是有差异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学要有层次性。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习题训练和课后辅导等方面,做到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因材适教”,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等生消化得了,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第五、构建课程体系,做好课程整合。模块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的亮点。与传统课程的单元结构方式相比,模块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将不同模块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增强模块教学的综合性,防止模块之间的彼此割裂,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例如:我们进行了选修Ⅰ模块之间的整合,选修Ⅱ模块之间的整合,选修Ⅰ和选修Ⅱ之间的整合,选修Ⅰ和选修Ⅱ与必修课模块的整合,必修课不同模块之间的整合,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还有理综合之间和文综合之间的教学的整合等等。通过课程整合,构建课程体系,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教学环境和知识生成的舞台。
(3)突出多元化办学特色。
多元化发展是课改纲要中提到的新事物。我们通过拓宽和设置不同的路径和渠道,创新多元化办学模式,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了课程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和培养目标多元化。一是我校作为总局示范性高中,既突出高考,又突出音、体、美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为上级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学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体育人才。为此,我校与哈尔滨体育学院建立了友好校际往来关系,并被选定为哈体院生源基地,成立了音、体、美特长生班。几年来,学校先后为哈体院、沈体院、吉林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等一些国家重点院校和省内院校输送190余名优秀的特长生。与此同时,2008年我校又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拓宽了多元办学的途径。我校的音乐、美术特长生高考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几年来,美术高考向上级院校输送学生200余人;音乐高考向上级院校输送学生60余人。二是与黑龙江大学进行联合办学,我校被选定为“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多种联谊活动,有效地促进和提升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三是通过与哈师大附中、哈三中、佳木斯一中和龙东地区富锦一中、同江一中等12所学校联合办学,共同探索和研究新课改、新课程和新高考,不断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品位和水平。四是在校内设置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实施“三级教学”模式,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拔尖人才和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五是在班内实施不同学科的“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六是强化边缘学科如理综合与文综合之间教学内容的整合,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七是将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同模块之间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八是通过教师集体备课,深入挖掘教师自身的教育资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九是充分利用校园网实行网络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拓宽教育资源,编写校本习题,建立课改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十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指导,培训提高。十一是实行家校联合,在15个农场分别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办学网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9月,我校被评为黑龙江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崔锡印校长被评为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3、强化校本教研,狠抓常规教学。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的根本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今后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疑难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的教育科研,不但是教育改革本身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和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和实施以科研促发展的“科研强校“战略。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实施课题带动战略。要求教师把在新课改中遇到的各种疑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课题,采取“短、平、快”的方式进行实验研究。二是以研促教,以教促学。通过“课例式”、“案例式”、“专题式”、“研讨式”等方式,强化集体备课,让老师们共享研究成果。三是以考促学,以考促教。近几年来,每学年度我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模考试题、高考试题、新课改论坛、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考试考核,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研究水平。四是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五是分别开展备课组、教研组和学校新课改“三级教学大赛”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同科同课和同科异课)、研教材和煮教材的说教科书(构建知识树)、说教学设计、说模块教学、教学课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新课改论坛等竞赛活动。六是进行同学科的初、高中教材教法和学法的衔接。七是强化“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建设。八是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竞赛,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现代化。九是对教师进行每学期、每月、每周的“推门课”考核,考察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和落实情况。十是定期召开阶段性的新课程改革的汇报会、经验总结交流会,以此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完善。
几年来,由于我们坚持走“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之路,深入开展了“德育、智育、管理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形成了科科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的浓厚的科研氛围,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我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承担和实施的五项国家级课题,八项省级课题,十四项总局级课题,十一项 校级课题,经总课题组专家组终结题验收鉴定,现已全部结题,并分别荣获一、二等奖科研成果。其中,我校体育教研组承担和实施的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科学学会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特长生训练与体育教学及群体活动协调发展的实验研究”科研成果,分别在建三江、宝泉岭、红兴隆和北安四个分局得以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系统工程”的特色德育。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本次第八轮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颠覆性的革命,它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德育和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课程改革观,不能把课程改革仅仅局限在学科课堂教学上,用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创新学校德育和管理方式。国家课改纲要突出强调课程改革要以“育人为本”。教育的问题首先是解决人的问题,育人是核心,一切教育工作都是为了育人,育人当中德育为首。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它渗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年来,我们积极强化德育功能,努力探索和实施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逐步形成了一中的特色德育。
1、发挥资源优势,强化“北大荒精神”教育。
“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北大荒精神”的实质永远不能改变不能丢,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老垦荒战士的后代。北大荒精神是我校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因此,我们将北大荒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用文化熏陶、实践感知、品位升华等系列活动的形式,加强北大荒精神教育。一是通过采访和邀请老铁道、老官兵、老红军、老知青、老模范、老垦荒人来校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会,对师生员工进行北大荒精神教育;二是以对身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广泛宣传,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我们在校内定期举办以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誉者王红香老师为典型代表的师德标兵演讲报告会,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的教育;三是定期举办“奏响时代最强的旋律——大气磅礴的北大荒精神”(高一高二:诚信——人的第二生命;高三:笑看挫折,自强不息)、“对自己负责,拓宽生命宽度;谈生命意义,对社会负责;展 现美好前程,谈个人发展”、“知荣辱、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争做优秀高中生”、“父母爱,子女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我要立志成才”、“弘扬雷锋精神,吃苦耐劳,养成好习惯,为集体争光”、“弘扬光大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与时代共存”、“爱我家乡、爱我米都”、“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和“五心教育”(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孝心献给父母、把关心献给他人、把信心留给自己)等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北大荒精神教育。四是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青年志愿者、小记者团等社团组织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教育。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会等群团组织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基。
2、德育工作与“四个评价”的整合。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素质评价六方面中有四个方面与德育工作有关。“公民素养、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这四个方面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我校通过主题班会、广播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学习和宣传,并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的四个等级的学分认定,细化到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舍务管理、校园安全、学校和班级大型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用来约束和教育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准和管理水平。
3、实施课题实验,创建德育平台。
“十一五”期间,我校实施了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德育重点科研课题“学校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和谐互动协调发展的实验性研究”。主要内容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全体师生员工为对象,结合我校实际,将学校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将社区道育建设资源引入学校,实现学校德育和社区道德建设功能互补,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于2008年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年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4、打造特色德育,提升文化品位。我校在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的同时,打造了我校特有的美国友人英语外教马丁·甘拉克先生“义务支教,热心助学,诚信敬业,热爱三江”的马丁精神和香港友人张载村、陈慧中夫妇“怀恋故土,关爱师生,巨资助学,热爱祖国”的载村慧中情怀,创造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几年来,我们每年都定期举办马丁、载村慧中先进事迹专 题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通过我们的精心打造,把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与北大荒精神融为一体,在北大荒这片沃野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新一代北大荒人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为了弘扬马丁精神和载村慧中情怀,我们每学期通过评选,在三个学年分别设立了“马丁班”“载村班”“慧中班”“振裕班”“宛思班”。我们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把弘扬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与创建文明班活动相结合,争创优秀班集体;二是与学习雷锋和“八荣八耻”活动相结合,把爱心献给社会、献给学校;三是与加强师德建设相结合,多一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多一分对事业的执着与奉献;四是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和激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都能笑谈人生,把信心留给自己。
5、围绕德育目标,突出抓好“三性”。
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关爱学生,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向善的美德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努力把学生养成“具有一颗爱心、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具有自主意识的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围绕德育目标,我们主要突出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德育工作的方向性。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把德育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中学生德育大纲》《中学生德育工作规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结合新的课程改革、垦区学生特点和当前形势,制定了《学生百分操行评定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健康成长档案》,形成了具有一中特色的“三全三心”德育模式。“三全”即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和全程德育。全员德育即人人德育,人人都是德育的主体和德育对象,全体教职工要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全面负责,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二是抓好德育工作的层次性。根据时代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确定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荣辱观教育、“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理想教育等。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在系列教育活动中又有所侧重:高一侧重抓纪律(养成教育,学会做人);高二抓学风(学习方法教育,学会独立);高三抓信心(心理健康、理想信念、学会生活教育,做 合格加特长的毕业生)。围绕这些工作重点,在工作上精心设计一系列教育活动,循序渐进,力求德育实效。三抓好德育工作的计划性。经过几年探索,我们的工作计划落实到月,到周。每个月、每周都有一个主题,每周举办一次主题班会,每两周举办一次主题班会大赛。每月德育处、班主任、科任教师都清楚德育应当抓什么,增强了德育工作的计划性。
6、创新活动载体,实施“三大工程”。
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多渠道选择载体,我们围绕德育工作任务,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军训工程。建校以来我校每年从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为期10天的军训。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6期青年军校军训,效果良好。军训不仅仅是培养了学生的纪律观念,还锻炼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还形成了国防意识和爱国观念。二是实施感恩工程。从日常琐事中,从亲近的人际关系中,寻找德育素质内化的切入点,我校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和载体,实施“感恩工程”,让学生知恩图报,从感恩父母做起,推而广之,敬重长辈,再推而广之,善待他人,普及天下。然而现今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造成他们缺乏责任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尊重长辈。为此,我们提出了“五个一”活动:(1)为父母做一件实事,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2)与父母聊一次天,增进长幼的情感;(3)为父母送一份祝福,表达美好心愿;(4)为父母表演一个节目,使亲情得到升华;(5)与父母共进一次劳动,了解父母的艰辛。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感动了父母,感染了学生,对学生本身是一次丰富的情感体验,带来的是内心的喜悦。三是实施文明礼貌工程。我国自古就是文明的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已成为优良传统。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学校每年都要在学生中开展“争做讲文明、懂礼貌好学生”活动,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做到:(1)遵守则,做好事,争做思想品德好标兵;(2)敬师长,爱学校,争做文明礼貌好标兵;(3)听指挥,步调齐,争做组织纪律好标兵;(4)勤打扫,常保持,争做环境卫生好标兵。通过开展“争优创先活动”,使学生在校园里、班级中掀起“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活动高潮,尤其是 “你好、谢谢、请、对不起、再见”全国精神文明所倡导的“10字”文明用语在校园已蔚然成风,真正加强了学生基本伦理道德和基础文明行为的训练。
7、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三种途径渗透德育。
一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这也是新课程“三维目标”所倡导的客观要求。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通力合作,针对实际把德育工作融入学科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把发展学生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寓于智育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以增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政治、历史、地理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祖国五千年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壮丽河山的丰富源泉和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尤其是要明确政治课的特殊地位,成为直接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专门课程。
二是校外基地渗透德育。我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功能,积极拓宽德育空间。我们先后与抚远县边防四团共建国防教育基地,每年聘请部队官兵对新生进行军事训练;我们还聘请了全国军事科普专家乔松楼教授来校给全体师生作军事学术报告,了解当前国防形势,学习军事知识和军队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建三江看守所共建法制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看守所,观看犯人在监舍里失去自由的情境,听犯人现身说法、忏悔心声,聘请看守所干警进行法制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校园里进行植树、清扫积雪雕塑人文景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
三是主题活动渗透德育。主题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式,只有不断创新主题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几年来,我们通过学习“马丁精神”和“载村慧中情怀”,加强爱校、爱班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学生养成教育;通过升旗仪式,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青年军校,加强学生国防教育;通过青年党校,加强共产主义教育;通过成人宣誓仪式,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理想教育、公德教育、勤俭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此外,我们利用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多渠道地开展德育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活动,参加春季越野赛、秋季运动会、土地日环城跑、“五·四”征文、“十一”书画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校园各种体育比赛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
(三)“整体优化”的管理机制。
1、实行两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自2008年学校改革了以往的多个“层级管理”的滞后的管理体 制,降低管理重心,实施“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的管理模式,实行承包责任制:校长、书记负总责;副校长承包各部门;部门主任、副主任承包学年组;学年组组长承包各班级和教师;教师承包学生。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管理效率。
2、抓牢管理主线,明确管理目标。
学校每年制定高考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以教学和高考为主线,以德育为核心,部门、学年与班级、教研组与备课组都有年度工作目标,每一学期初各部门进行工作部署,明确目标,把握方向,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3、强化民主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学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教职工聘任委员会等25个组织,各项政策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权利,每周召开一次周例会、两次领导班子会议,强化集体领导,提高办事效率。
学校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各项重大决策都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表决后执行。
4、党政齐抓共管,促进和谐管理。
学校党委起政治保证和监督作用,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带领党员以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为主题的学帮带活动,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年开展廉政承诺活动,促进干部自律,创建廉洁的干部集体。
工会以“创优争先”活动为主题,带领教职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以维权为职能,以推进校务公开为重点,开展民主监督,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5、深化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学校自2008年以来,坚持深化教育改革,进行了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课程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中层干部、学年组长实行了竞争上岗,教师全员聘任、优化组合;建立了校内绩效工资制度,极大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学校被评为分局“平安校园先进集体”和“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10年9月被推荐为总局平安和谐单位。
三、取得主要成绩
几年来,由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研为先导,深化课程改革,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软件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软实力,促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2009年高考建三江一中创造了四项历史新纪录,一是一表以上进段总人数创造新纪录;二是二表进段总人数首次突破600大关,比最高年份2007年还增加35人;二表以上进段人数比2008年增加97人。总局教育 局局长冯永庆到建三江调研时高兴地说:“今年总局二表以上进段人数增加100人,而建三江一中就增加了97人,大面积提高升学率,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三是文科二表以上进段率居总局第一;四是在总局八个学科平均分和文科、理科总平均分十项评比中七项获得第一。2010年我校高考成绩二表A以上突破660人大关:一表上线人数突破200人,创历史最好成绩。在总局高考理科、文科十项评比中,6项获第一,4项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其中理科总分第一。理科综合第二、文科综合第二、文科总分第二、文科外语第二。另外,理科、文科二表A以上进段率均排列总局第一名。
由于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荣获:“黑龙江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全国创新学习先进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创新写作教学先进实验学校”、“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科学学会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先进实验学校”、“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创新教育先进实验学校”、“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黑龙江省教育教学先进学校”、“黑龙江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德育先进学校”、“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西部地区教育发展顾问学校”、“总局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总局高中会考管理先进集体”、“总局双优学校”、“分局平安先进学校”和“分局综合治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预示着学校未来蓬勃发展的美好愿景。
目前,学校以优良的校风,扎实的学风,严谨的教风,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良好的秩序,优质的服务,优异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家长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现在,一中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声誉和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一所学生向往、家长信赖、社会关注、发展强劲的学校。
四、未来发展规划
“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替时期,是建三江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三江垦区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分局党委提出的“创建垦区一流教育”战略发展目标,创办与中国绿色米都跨越发展相适应的让人民满意学校,我们审时度势,认真思考,科学规划,共谋发展。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实施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垦区一流教育,为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总体思路
学校未来五年发展建设的基本办学思路是:“一个主题、两条主线、三个适应、六大工程”。
(1)突出一个主题:以分局党委提出的“创建垦区一流教育”,办让人民满意学校为主题。(2)抓牢两条主线:一是创新我校特色德育、进一步完善“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管理模式;二是深化与完善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做到三个适应:办学机制与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需要相适应;办学规模和办学特色与绿色米都发展建设的需要相适应;办学质量与垦区一流教育的标准相适应。(4)建设六大工程:高素质教师团队建设工程;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工程;学校特色建设工程;现代学校制度探索工程;多元化办学模式工程;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工程。
3、总体目标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一种文化,争创两个特色,实现三个目标,努力把建三江一中办成合作型、学习型、和谐型、效益型的让三江人民满意的学校。
(1)形成一种文化:即形成以“崇尚合作、追求卓越”为精神内核的建三江一中校园文化。在合作中构建和谐,在合作中促进发展。靠校园文化彰显特色,靠校园文化凝聚人心,把校园文化打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争创两个特色:一是合作教育特色。在创建合作型学校的过程中,把内部合作与外部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开辟更广阔的教育领域,挖掘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合作教育的平台上,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创建特色学校;二是课程改革特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打造高效课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实现三个目标:一是创建一流的队伍。包括干部队伍、教师队伍、职工队伍、德育工作队伍等。主要通过“提要求、重培养、给机会、作调整”等形式和途径,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团结合作、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二是创建一流的管理。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的方向是科学的、民主的、高效的,不仅具有刚性的管理功能,更具有改进人们行为习惯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的教育功能,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三是创造一流的质量。全体教职工要树立起“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崇尚合作、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实现学校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是我校历史的呼唤,是全校师生热切的期盼,也是建三江分局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深知,我校的总体办学水平与省内一些名校相比还有差距。但我们懂得,只有创建,才能加速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差距。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校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工作给予批评和指导,以便推动我校沿着“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发展、重在激励、重在促进、重在提高”的道路上,为使我校真正地跨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先进行列,争创垦区一流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化 学 示 范 课 教 案
册亨县双江民族中学2013——2014学秋季学期
化 学 示 范 课 教 案
时间是:2013年9月25日 第五周 星期三 上午 第三节 班级:九(1)班
执教人:韦永良
课题: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
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师问、生答
4分钟)
二、导入新课(讲述式导课
3分钟)
讲述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氧气的用途,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和研究氧气
三、新课教学(演示实验为主 25分钟)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2.化学性质:
实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二氧化碳(CO)文字表达式:
碳(C)+ 氧气(O2)——→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点燃四氧化三铁(FeO)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O2)——→3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点燃 五氧化二磷(PO)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2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点燃 氧化镁(MgO)文字表达式:镁(Mg)+ 氧气(O2)——→
3、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1)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2)缓慢氧化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4、化合反应
四、知识巩固(4分钟)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①灯泡发光
②石蜡熔化
③石蜡燃烧 ④光合作用
⑤动植物的呼吸
2、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氧气在常温下为_______色,_______态,固态、液态为_________色。
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
③氧气___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不易”)。
3、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水→氢气+氧气
B、氢气+氧气→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五、课堂小结(2分钟)
六、布置作业(1分钟)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
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4、化合反应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省级示范性高中
2013年初中毕业生中考报名志愿填写
标准
省级示范性高中(可兼报普通高中):
(001铜仁一中、003铜仁民族中学、011铜仁实验中学)
普通高中(可兼报中职):
(011铜仁实验中学、013铜仁黔东中学《民办》、014铜仁市外国语学校《民办》、018思南梵净山中学《民办》、022德江县玉龙中学《民办》、030印江县智成中学《民办》、031石阡县华夏中学《民办》、034玉屏县鲲鹏实验中学《民办》、039铜仁市明德衡民中学《民办》、042江口中学、043江口县民族中学、044江口县淮阳中学《民办》)
中职:
(051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052铜仁学院中等职业学校、053铜仁职院万山分校、054铜仁广播电视大学、055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056沿河职业教育中心,沿河中等职业学校、057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058松桃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059贵州省铜仁市永晟职校、060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061石阡县商业职业技术学校、150江口县中等职业学校)
五年制大专可兼报中职
附:都只能报三个志愿:(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第四篇:蓝光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创新发展 追求卓越 努力创建省级示范高中
--富平县蓝光中学创建陕西省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我校于2010年9月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以来,我们在巩固这一成果的基础上,努力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强化学校管理,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使学校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3年,学校制定了《蓝光中学2013——2017年五年发展行动计划》,确立了“努力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战略目标,创建工作在我校全面展开。
一、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创建省级示范高中领导小组,负责创建的具体工作。
组 长:李升荣
副组长:李锋 支会侠 刘登科
成 员:齐长命 杜月莉 郭 媛 郑岗耀 段斌侠 安军民 惠忠军 李 强 王广卫 候军胜
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在学校综合楼高中校长办公室,支会侠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候军胜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小组议定事项的安排部署及督促检查、工作例会的筹备和协调各工作组工作。
二、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现实基础
1、基本情况
蓝光中学是蓝光教育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地处富平县城南,南依荆塬、石川滨河公园,北是县城繁华区,环境幽雅,交通便捷。始建于2007年,正式招生于2008年秋。目前已初步成为一所“智能化、网络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学校。占地300亩,校舍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在校师生5000余名。是渭南市规模最大的一所民办省级标准化高中。学校现有教职工491名,专任教师24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2名,本科学历243名,中一职称128名,中高职称88名,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79%,省特级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级优秀班主任4名,省级劳模1名,省级优秀教师9名,受国家部委表彰的6人。
2、部室建设
各类部室管理制度、使用记录齐全。现有理、化、生试验室8个,物理探究室、化学生物究室、通用技术教室、地理教室、历史教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阶梯教室(在建)、多媒体报告厅(在建)各1个,微机室5个,电子备课室一个,师生用机324台,实验室按部颁一类标准配备,各类设施完善,实验器材充足,并有专职实验教师且学历合格。理、化、生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开出率均为100%。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有400米环形跑道,1个标准草坪足球场,篮球场达到 13个,乒乓球台40副,各类体育器材达到一类配备标准,满足了教学和训练的需要。学校有 3个音乐室,1个舞蹈室,2个器乐室和 450平方米的美术教室及展室,画架、画板、石膏像、静物、钢琴、电子琴、架子鼓、大小提琴等20余种120余件管弦乐器等设施设备。体、音、美教师专人专职,体音美特长班有计划、有课表,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为学校的特色特长教育发展创造了条件。医务室器材配备丰富,药物充足,有专业合格的医务人员,为师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三、近三年的创建工作回顾
2013年,学校明确提出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宏伟目标,号召全体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创建任务,细化工作程序,以创建为核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一)打造团队,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由15人组成,领导成员兼顾各年龄段及各学科,平均年龄43岁。校长支会侠,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8年,担任高中校长15年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校长、国家级教育创新推动奖、咸阳市优秀校长、咸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德才兼备,廉洁务实,深得师生信赖,教书是行家,管理是专家。其他班子成员均深入一线代课,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班子成员年富力强,精诚团结,廉洁奉公,切实履行职责,管理出效率,管理出质量,科学规范、精细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主题。
2、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坚持“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打造精良教师队伍”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名师工程”。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和教学比武、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教育教研论文评比活动等铸造“名师”。我校田小平、王北平、薄建春等13名教师被评为富平县学科名师;王小慧、陈姗、李玉民等21名教师评为县教学新秀;李玉玲、郑岗耀被评为省教学新秀;魏银川入选省“三五”人才。
二是实施“青蓝”工程,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选配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学骨干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通过让新教师讲好入门课,年轻教师的优质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观摩名师、教学能手演示课及教改专题研讨课等,让青年教师在讲课与听课中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三是走出校门学习取经,拓宽教师眼界。近几年,学校先后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新秀赴西工大附中、陕南龙岗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山西海泉学校、河北衡水二中、陕北宜川、渭南澄城中学等学校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育模式,同时请西工大附中专家、龙岗中学杨校长、李阳英语讲师团、香港西点执行力讲师团等专家来校做专场报告。极大激发了我们提升办学境界的积极性,丰富了教育教学内涵。
四是加强教师后续队伍建设。近三年学校先后从陕西师大等高校新招各学科优秀教师65名,壮大了学校教师队伍。
(二)加快建设速度,完善设施设备,优化办学条件。
1、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特色。
学校建成了数字化的校园网络,有视频监控室,给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有闭路电视系统,语音广播设备。2014~2015年,学校又投入200余万元,建设了校园电视台,给所有教室全部装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了校园网线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师生利用网络资源备课和学习已进入常态化,学校各项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进程步入了快车道。
2、环境及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校园的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作进行专项规划设计,投资150多万元,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因地赋形、错落有致的原则,栽植国槐、法桐、女桢、雪松、银杏、红叶李等观赏乔木4000多株,樱花、玫瑰、月季、海棠、碧桃、腊梅、红枫、石楠等名贵花木40000多株。建有文化广场、国旗广场、健身园等各具特色的校园公共绿地20处,学校绿地面积达80000m2,绿地率50%,绿化覆盖率达50%,学校被评为省市绿化先进单位。2013年,学校根据富平县创省卫工作的要求,投资150万元,拆除原有的两个燃煤锅炉,新安装1个天然气开水炉和2个供暖炉,餐厅改造成天然气灶具,大大改善了学校的环境质量。近三年,学校每年用于绿化美化投资20余万元,新制作文化宣传橱窗30多个,制作大型喷绘室内外宣画200余幅,悬挂标语牌800余个,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
3、校舍建设及设施设备添置。
2013~2015年,学校投资15万元,新建了学校后围墙,更换前围墙栅栏800多米,投资40万元。投资60余万元,更换课桌凳3000余套;投资35万多元,粉刷了自强楼和4号5号公寓楼;投资10万元,给运动场周围护栏和学生架子床全部刷了防锈漆。投资150万元,新建了物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历史、地理专用教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学校的实验设施设备上了新档次。
4、改善教师办公设备及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福利待遇。2013~2015年,学校投资150余万元,给所有教师办公室,添置办公电脑、饮水设备、更新办公桌椅,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学校还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给所有教职工每人制作了两身校服,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春节学校都要给教职工发放慰问品或慰问金,给教职工子女减免学费,组织优秀教师外出旅游,给教师办理养老统筹,并逐年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目前,学校发给一线任课教师的各类津贴平均每月1000多元。
(三)创新学校管理模式,打造优质教育品牌。l、学校管理。
我们始终坚持理性思考,科学决策;坚持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长效管理机制;坚持有效高于一切的基本原则,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扎实落实常规管理细则。学校设有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保卫科、后勤保障服务中心等机构。由于蓝光中学是一所9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100余名的大规模完全中学。我们在全面总结、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蓝光中学领导下的初中部和高中各年级主任负责制,构建了以年级部管理为中心的“学校统一指导,处室协调服务,年级部直接管理”的管理模式。把管理重点下放到年级部,强化年级部的管理职能,夯实了管理基础,简化了管理层次,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后勤围着教学干、处室围着年级转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工作向心力、凝聚力,形成了较强的教育合力。
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均为中高级职称,领导成员兼顾各年龄段及各学科,平均年龄41岁。班子成员培训与进修有制度、有安排,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作风务实,在师生中享有很高声望。学校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和岗位责任制,各类管理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各年级部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自习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检测、质量分析、教师评价、奖励办法、教研活动开展,以及班级的纪律卫生、活动开展诸方面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考评办法,并由学校督查组负责、天天登记、定期汇总、当月奖惩兑现。从目前运行情况看,效果良好。学校各部门、各年级、各处室每学期按照学校工作计划都制定有计划、有总结、有活动安排、有改进意见等。学校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党组织、教代会发挥了监督保证作用。力求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方位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工作台账等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管理。
一是实行末尾淘汰制。学校制定了《蓝光中学教学质量及日常教学、管理考核办法》,对专任教师的考核,结合学生问卷调查,教案作业检查,期中、期末县统考成绩排名,对一学年有二项连续二次排名后三名的教师,调离教学一线,班主任则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班内有无重大安全事故,本班学生的统考成绩等进行排名,上学年就有五名科任老师和三名班主任因此变更了相应工作,在全校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二是量化考核制。学校制定了《蓝光中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从听课、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检测、教学成绩、教研组活动、论文层级等十个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评分,并与学期奖励、评优树模、职称评定进行挂钩,这一制度的推行,细化了教学各环节的管理,突出了对教师综合情况的考核,为全面客观评价教师提供了依据。
三是业务能力测试制。学校制定了《教师业务能力测试方案》,对教龄不满十年的教师每年组织一次专业知识测试,测试实行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反馈给教师本人,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这种管理体制,使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落到了实处,也使各年促进了青年教师钻研业务,树立了教学上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四是学生测评教师制,学校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两次测评,由学生填写测评表,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两大方面分A、B、C、三个层次,对教师进行考核,对教师的作业批改、上课情况、自习辅导由学生登记,学校每月对各教师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并反馈给每一位任课教师,学生测评在教学管理中的介入,使教师产生了压力和动力,促使教师在态度、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深化改进,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是“推门听课”制度。学校对各领导,教研组长,教师的听课,分别提出量的要求,采取事先不打招呼的方式随堂听课,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实施开展课后互动式评课,及时、灵活地掌握课堂教学情况,给年轻教师汲取经验的平台,骨干教师展示教艺的舞台,达到了相互切磋教学艺术的功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3、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打造蓝光素质教育特色。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以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分层管理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情感为切入点,以活动为载体,以习惯养成为目的,创新德育模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德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①制度规范行为。
我校建立完善纪律安全制度,制定了《蓝光中学学生德育量化考评细则》、《蓝光中学学生一日常规》、《蓝光中学校园十条禁令》、《学校公寓管理安全制度》、《关于学生违纪处理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制度;与班主任签订《学生班级纪律安全责任书》和《教室公物管理责任书》;与每个学生及家长签订“蓝光中学学生须知”用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②文明养成教育。
我们坚持对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外塑形象,内练素质,区分荣辱,明辨是非,使其在语言、举止、服饰、发型等日常行为上规范自我,趋向文明,严格禁止学生上网、恋爱、拿手机、聚众庆祝生日、穿奇装异服,留长发、彩发,佩戴首饰,吸烟、打架等等,违者严肃处理,规范学生行为,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认可和支持。③环境、文化育人。
我们始终重视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校园设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校风、校训警示牌,名人名言及文明警示语,投资80余万元,在学校东边修建了师生文化广场、在南边修建了健身广场,在蓝光大道修建了校园雕塑,国旗广场建造了10多个名人雕像,设置文化宣传橱窗30多个,刻有古诗名句的灯光箱40多个,路边不锈钢标语牌164个,展示校园风采,各种文化设施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④以活动为载体,德育工作灵活多样。
我们定期开展各种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全校开展“感恩父母,承担责任”为主题的一封信活动,组织学生收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邀请县司法局及关工委领导举行荣辱观教育及法制报告会,与庄里监狱及卤阳劳教所联合组织警示教育大会,让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组织开展“远离网吧,健康成长”,“观残奥,话人生”,“我爱蓝光,我爱我班”等主题演讲与征文比赛,邀请团中央知心姐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每年一次庆五一素质教育展示暨家长会,诗歌朗诵,元旦文艺汇演,队列队形比赛,田径运动会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触动了学生灵魂,舒缓了学习压力,提高了学生素质,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⑤抓好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为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营造文明、和谐、平安的育人环境,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上级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人人讲安全、安全人人抓”的思想。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扎实落实工作职责,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运行机制。我校对学生实行24小时无空隙管理,起床有督促、吃饭有管理、课间有值班、晚上休息有专人巡逻。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发放《告家长书》,严禁将电子产品带入校园,严防黄、赌、毒对学生的侵蚀。同时,我们加大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力度,举办交通安全报告会,邀请县交警大队领导到会为学生作报告。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建校以来,至今未发生任何不安全事故,2009年我校被评为市级平安校园。我校以建设温馨家园为服务目标,坚持人文的、规范的、精细的服务管理策略,有问题必解决,有困难必帮助,有矛盾必化解,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亲情、友情和心灵舒展的精神家园。⑥多措并举,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规划班主任工作,印制了班主任工作手册。二是注重选拔任用,把好班主任队伍入口关。三是实施培训工程,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会,印发了《班主任工作经验材料选编》、《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国内名星班主任经验材料供班主任学习。四是建立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制度。我校每学期都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请工作有成绩、有特色的班主任介绍经验。五是试行班主任工作评价制度。探索并建立《班主任工作月评价考核办法》,每月对班主任工作绩效进行科学、公正合理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奖惩、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班主任队伍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效应,有效激发班主任工作的活力,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蓝光课改特色。
我校在课改的大背景下,立足实际,精心分析了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现状,经过多次讨论,提出了“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管理目标,推行了“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在学生课前完成导学学案的基础上,把课堂结构划分为“检查学案,了解学情;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归纳总结’’五个部分。学案的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有效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单向性,封闭性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互助性,开放性模式”,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通过“学案导学”教学,学生不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交流,而且能尝试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学案导学”教学,能够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促进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树立了“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新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师生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关系和教学环境。
(五)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示范引领效果显著。学校创办八年来,以“建国际学城,创中国名校”为目标,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办学业绩硕果累累,已基本形成自己的“品牌”。2010年9月学校被命名为“中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学校”、“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学校先后被授予“北约联盟高校优质生源基地”、“陕西省明星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工程实验学校”、“全国高中(数学、化学、生物)联赛陕西赛区优胜学校”、“渭南市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学校”、“渭南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渭南市民办教育先进学校”、“渭南市阳光体育先进单位”、“富平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富平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富平县高考先进单位”、“富平县高考特别贡献学校”、“富平县教育质量提升优秀学校”、“富平县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学校管理等方面为富平全县乃至全市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县教研室多次在蓝光中学举行新课改、优质课赛教、高中考复课等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县内外庄星、育才、白扬、恒志等多所民办学校自行到蓝光中学参观学习;2009年陕西省第二届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10-2012年渭南市教育局3次组织各县在我校举行“阳光师训”、“民办教育工作参观”“基础教育评看观摩”等活动。2013年5月和2015年5月县教育局两次组织各乡镇专干,高、职中校长,初中校长,小学校长及县教研室相关人员一行170余人来蓝光中学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对蓝光中学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和浓郁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校经验材料《蓝光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提交大会交流。
学校开办八年来,累计为高校输送二本以上人才近4000余名。2009年,一本上线59人,二本211人;2010年,一本上线87人,二本336人;2011年,一本上线157人,二本427人;2012年,一本上线230人,二本726人;2013年,我校考生刘宇航以697分勇夺渭南市理科高考状元;一本上线321人,二本837人。2014年,一本上线404人,二本上线969人;2015年,我校实现了高考七连胜。谷添同学以优异成绩成为2015年富平县唯一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2016一本上线306人,二本上线619人。我校学生钟原2013年以587分荣获渭南市中考状元,2016年又以696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富平县理科高考状元。周敏杰以602分勇夺2016年高考富平本县文科状元。富平本县文科前10名;樊亦非以657分夺得富平本县理科第三名,富平本县理科前10名,我校有6名。事实证明,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稳步攀升的良性发展期,为富平县教育教学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
(六)切实做好对口支援与帮扶,促进全县教育协调发展。2013年8月,我校与富平县美原中学签订对口支援工作协议,制定了结对帮扶制度和三年帮扶计划,2013年-2016年三年,我校和美原中学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班子交流、教师结对、班级结对、学生结对。组织了多次专题讲座、名师示范课,该校教师分批来我校观摩学习、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促使其在办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实施、教学管理等方面共同提高。2014年,学校还向该校捐赠价值2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实验设备、电教设施及课桌椅等,改善了该校的办学条件。通过帮扶,有效扼制了该校生源锐减的被动局面,目前该校在校学生1600多名,学校生机盎然,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四、近期目标及整改措施
1、成立富平县蓝光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校长、各年级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经费,协调各方力量高标准做好整改工作。
2、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投资200余万元,赶2017年9月1日前,建成阶梯教室1个,多多媒体报告厅1个。
3、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总结完善新课改,并形成经验材料,充实校本教材,打造学者型、专业型教师团队。
4、聘请专家和知名人士对学校的发展进行论证,制定新的发展规划。
五、学校今后的发展规划及设想
1、学校拟在2年内,建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艺术楼一栋,提升艺术教育办学条件。
2、今后5年内,学生数控制在5500人以内。致力于内涵发展,打造精品学校。
近年来,蓝光中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辛勤努力下,学校的校容校貌、办学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创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机制,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办学质量,创新发展,追求卓越,努力将我校建设成高标准的省级示范高中,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为此殚心竭虑,奋斗不息!富平县蓝光中学 2016年11月
第五篇:创建省级示明城市倡议书
共 “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倡议书
广大商户朋友:
瑞安是我们的家园,创建文明城市、营造美好家园是每个市民、每个商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为了使商户环境更加整洁、使经商氛围更加文明和谐。我们正和您一起努力为瑞安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在此,瑞安市城建监察大队市区二中队和您一起倡议:
一、文明规范经营。不擅自占道经营,不占道进行促销活动,不把货物堆放到商铺门口,不挤占人行通道,不占用公共绿地,不损坏店前市政设施,不损坏店前花草树木。
二、落实“门前三包”。做到杂物不外丢,垃圾不外扫,污水不外流,扫把、拖把不外挂,车辆不乱停放。建议每周开展一次“卫生清洁”活动,清洁商铺与门前路面,保持商铺周边市容环境卫生整洁。
三、规范店面广告。商家新设、更换店面广告设施需依法定程序到瑞安审批中心进行审批,并根据审批的内容规范设置。未经审批不擅自设置店铺广告招牌,广告条幅、落地广告灯箱、电子显示装置、实物造型、充气装置。及时维修破损广告设施。
四、规范店面装修。商家装璜、装修需办理占道施工手续、装修垃圾清运手续,及时设置护栏并实行全封闭施工,杜绝装修材料和建筑垃圾外露。
希望广大商家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商家;做创建示范文明城市的监督员,做文明言行的传播者。“全市上下齐动手,全民共创文明城”,为建设一个和谐、宜居宜创业的文明瑞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