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农牧民科技下乡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1:4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农牧民科技下乡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农牧民科技下乡调研报告)》。

第一篇: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农牧民科技下乡调研报告)

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建议的调研报告

卓尼县开展“农牧民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以来,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全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2011年3月下旬以来,本人就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对县药材产业化办公室技术人员及种植药材相对集中的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就如何更好地培育和发展全县中藏药材产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自然概况及种植历史

(一)自然概况。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甘南州的东南部,东接岷县、漳县,北靠渭源、康乐、和政,南邻迭部,西通合作,中部与临潭县插花环接。全县总耕地面积23.23万亩。属高原性大陆气候,海拔2000-4920米,山岭重叠,沟谷纵横,地形错综复杂。区域内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年太阳地面总辐射能高,气候暖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温差较小,蒸发量不大,年平均气温4.6℃,降雨量584毫米,日照时数2186小时,无霜期0-148天。全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被森林覆盖。大气质量、土壤中的金属和其它有害物质含量底,符合国家生产绿色药物产品所要求的产地环境。

(二)中药材野生资源概况。我县洮河沿岸均有较丰富的植被,其中不乏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据调查,全县境内的野生中药材达136种之多,其中主要品种有冬虫夏草、红芪、黄芩、秦艽、党参、大黄、柴胡、丹参等。全县境内的野生药材资源分布

广,种类多,但多数品种数量少,批量小,开发利用困难,由于人为过度采集,有些资源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因此,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加强药用植物的栽培研究,才能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栽培历史。除了野生资源外,卓尼中藏药材种植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截至目前,家种药材品种有当归、黄芪、柴胡、丹参、秦艽、冬花、百合、羌活、大黄等多个品种。其中当归、黄芪的亩产量和品质已接近岷县,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中药材种植业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卓尼县洮河沿岸个乡镇均有一定面积的中药材种植。

二、中藏药材种植现状

(一)根据实地调查,我县中药材种植多分布在藏巴哇乡柏林办事处和洮河流域的纳浪乡、木耳镇、柳林镇、喀尔钦乡、扎古录镇、洮砚乡、阿子滩乡、申藏乡等9个乡镇。2010年全县共种植中藏药材面积达到2.5万亩,17个品种,种植种植药材年亩产值平均达到2000元以上,群众种植积极性高。

(二)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中藏药材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卓尼地理环境优越,空气湿度都非常适合中药材种植,历史上曾经种植过的中药材现在仅有部分存在,大多缺乏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现在种植较成规模的仅有柏林、纳浪的当归,其它品种基本没有形成规模化。

2、当归川地育苗技术不成熟,农民为了获得优质当归苗子,大量开荒挖山,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3、缺乏必要的市场分析和预测,农民跟风现象严重,往往在某一药材高价高位年份,高成本盲目扩大面积,造成生产过剩,产品积压,不但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甚至难以收回成本。

4、种植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农民接受培训少,药材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技术上,所生产的药材产量低,品质差,难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5、缺少药材生产、加工、营售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6、种植技术力量较薄弱,专业人员较为缺乏。中药材种植技术包括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等,涉及到多学科知识,专业性很强。常言道:“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因此,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和严格的操作规范是保证中药材品质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建议

(一)规模化种植,形成产业化。中药材种植要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小农经济分散生产的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所以一定要进行规模化种植,以规模出效益,形成多个种植基地,最好能培育出一两个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依托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或订单种植的模式,逐步形成中药种植规模化,从而完成初级产品增值。

(二)树立品牌意识,发展卓尼的“道地药材”。卓尼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现在发展的不是很好。要使“道地药材”做到

真正的“地道”,必须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销量大、效益好的药材品种进行栽培。并注重品质,严格按照标准种植加工,加强宣传包装,培育发展出卓尼优质的“道地药材”品种来。

(三)培育高科技的绿色药材。绿色药材正越来越倍受青睐,随着人们现代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观念在发生变化,已从治病转变为食疗保健的防病,特别是一些既能药用又能食用的药材,在很多国家越来越走红,大受欢迎。如人参、黄芪、苍术、甘草、玉竹、轮叶党参、桔梗、香薷、蒲公英等中药材,出口韩国,他们都作食品来用。可利用卓尼的丰富的中药资源,为省内外市场提供丰富的绿色药材,把绿色药材生产培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学习先进种植经验,提高种植技术,配备专业人员。积极摆脱传统的种植方法,学习先进的立体种植技术,既节约土地又能开展多种经营,改变种植品种单一的情况,形成以

一、两个品种为主,数个至十几个品种为辅的种植格局,这样可以使基地平稳运行,避免因某种药材突然暴跌而使基地一下陷入困境;并应错开忙闲期,便于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进行间作和林草混种;要避免药材的连作带来的种种问题。同时配备专业人员,指导种植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增产增收,规范化、标准化采收加工、贮存,切实保证中药材的品质。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第二篇: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农牧民科技下乡调研报告

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建议的调研报告

卓尼县开展“农牧民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以来,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全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2011年3月下旬以来,本人就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对县药材产业化办公室技术人员及种植药材相对集中的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就如何更好地培育和发展全县中藏药材产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自然概况及种植历史

(一)自然概况。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甘南州的东南部,东接岷县、漳县,北靠渭源、康乐、和政,南邻迭部,西通合作,中部与临潭县插花环接。全县总耕地面积23.23万亩。属高原性大陆气候,海拔2000-4920米,山岭重叠,沟谷纵横,地形错综复杂。区域内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年太阳地面总辐射能高,气候暖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温差较小,蒸发量不大,年平均气温4.6℃,降雨量584毫米,日照时数2186小时,无霜期0-148天。全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被森林覆盖。大气质量、土壤中的金属和其它有害物质含量底,符合国家生产绿色药物产品所要求的产地环境。

(二)中药材野生资源概况。我县洮河沿岸均有较丰富的植被,其中不乏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据调查,全县境内的野生中药材达136种之多,其中主要品种有冬虫夏草、红芪、黄芩、秦艽、党参、大黄、柴胡、丹参等。全县境内的野生药材资源分布

广,种类多,但多数品种数量少,批量小,开发利用困难,由于人为过度采集,有些资源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因此,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加强药用植物的栽培研究,才能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栽培历史。除了野生资源外,卓尼中藏药材种植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截至目前,家种药材品种有当归、黄芪、柴胡、丹参、秦艽、冬花、百合、羌活、大黄等多个品种。其中当归、黄芪的亩产量和品质已接近岷县,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中药材种植业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卓尼县洮河沿岸个乡镇均有一定面积的中药材种植。

二、中藏药材种植现状

(一)根据实地调查,我县中药材种植多分布在藏巴哇乡柏林办事处和洮河流域的纳浪乡、木耳镇、柳林镇、喀尔钦乡、扎古录镇、洮砚乡、阿子滩乡、申藏乡等9个乡镇。2010年全县共种植中藏药材面积达到2.5万亩,17个品种,种植种植药材年亩产值平均达到2000元以上,群众种植积极性高。

(二)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中藏药材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卓尼地理环境优越,空气湿度都非常适合中药材种植,历史上曾经种植过的中药材现在仅有部分存在,大多缺乏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现在种植较成规模的仅有柏林、纳浪的当归,其它品种基本没有形成规模化。

2、当归川地育苗技术不成熟,农民为了获得优质当归苗子,大量开荒挖山,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3、缺乏必要的市场分析和预测,农民跟风现象严重,往往在某一药材高价高位年份,高成本盲目扩大面积,造成生产过剩,产品积压,不但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甚至难以收回成本。

4、种植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农民接受培训少,药材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技术上,所生产的药材产量低,品质差,难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5、缺少药材生产、加工、营售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6、种植技术力量较薄弱,专业人员较为缺乏。中药材种植技术包括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等,涉及到多学科知识,专业性很强。常言道:“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因此,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和严格的操作规范是保证中药材品质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建议

(一)规模化种植,形成产业化。中药材种植要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小农经济分散生产的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所以一定要进行规模化种植,以规模出效益,形成多个种植基地,最好能培育出一两个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依托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或订单种植的模式,逐步形成中药种植规模化,从而完成初级产品增值。

(二)树立品牌意识,发展卓尼的“道地药材”。卓尼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现在发展的不是很好。要使“道地药材”做到

真正的“地道”,必须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销量大、效益好的药材品种进行栽培。并注重品质,严格按照标准种植加工,加强宣传包装,培育发展出卓尼优质的“道地药材”品种来。

(三)培育高科技的绿色药材。绿色药材正越来越倍受青睐,随着人们现代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观念在发生变化,已从治病转变为食疗保健的防病,特别是一些既能药用又能食用的药材,在很多国家越来越走红,大受欢迎。如人参、黄芪、苍术、甘草、玉竹、轮叶党参、桔梗、香薷、蒲公英等中药材,出口韩国,他们都作食品来用。可利用卓尼的丰富的中药资源,为省内外市场提供丰富的绿色药材,把绿色药材生产培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学习先进种植经验,提高种植技术,配备专业人员。积极摆脱传统的种植方法,学习先进的立体种植技术,既节约土地又能开展多种经营,改变种植品种单一的情况,形成以

一、两个品种为主,数个至十几个品种为辅的种植格局,这样可以使基地平稳运行,避免因某种药材突然暴跌而使基地一下陷入困境;并应错开忙闲期,便于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进行间作和林草混种;要避免药材的连作带来的种种问题。同时配备专业人员,指导种植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增产增收,规范化、标准化采收加工、贮存,切实保证中药材的品质。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附表:1 合作经营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工程合作经营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一、合伙宗旨:共同合作、合法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合作经营项目: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建设工程。

三、合作经营地点:山西省保德县。

四、出资金额方式:期限垫付。

1、甲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乙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主要用于补足前任合伙人撤资款项)。

2、合同签订之日乙方向甲方交付100万元投资款,剩余100万元乙方须在2012年3月31日前全额到位。3、2012年3月31日前应付前任合伙人撤资的17万利息,双方各承担8.5万元。

4、乙方垫付2012年2月开工前期全部费用。(回款前)

五、股份划分:甲方 %、乙方 %。作为确定盈余分配和债务承担的基础。

六、合作期间甲乙双方的出资为双方共有资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

七、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原则上不得中途退撤,任何一方在不给合作事务

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退出,但须经双方协商认可。

八、甲乙双方的分工、权力与义务:

1、甲方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合作业务的日常经营与管理,重点负责商务活动及工程的回款工作。费用不得超过工程总额的10%。

2、乙方负责合作项目的生产,施工、安全工作。

3、以甲方公司的名义,在保德县与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双方各留印鉴、共同管理。乙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对于涉及财务、账目以及借款、还款、日常投资等资金使用事项在超过

元额度(元以下的应各自记账留存凭证定期对账),应许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方可进行。同时,甲乙双方都有对财务账目的监督权利。

九、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合作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合作、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十、合作任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合作损失的,应当对另一方承担。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 2 份,甲乙方各执一份,经甲乙方签字画押后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三篇:县药材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

县药材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

我县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县内有丰富的水电、煤炭、板石资源,也有中药材、茶叶、魔芋等多种农副特产资源。特别是中药材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素有“天然药库”、“中国黄莲之乡”之美称,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何利用好我县丰富的药材资源,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县药材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近几年,我县药材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政策引导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看,我县药材产业发展的力度显然不够,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一是产业链尚

未形成,组织化程度不高,各个环节过于分散,相互之间缺少合作,产业集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闲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影响了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药农种植技术传统落后,药材品质差,不符合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我县中药材规范种植起步晚、基础差,药农种植技术传统落后,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淡薄,药材规范种植管理技术尚不成熟,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过多过杂,无强有力的主导优势品种,药材品质良秀不齐,很难大面积推广种植。三是较低的产业效益。目前我县的中药材产业,既没有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又没有专业的药农协会组织,药农药商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无序竞争,导致整体效益不高,产业优势没有得到正常发挥。四是发展机制不良,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药材产业的引导上力度显然不足,基本处于原生状态,严重制约着我县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五是药材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售的

中药材产品一般产品多,畅销产品少,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多,深、精加工 产品少,加工增值一片空白,大大降低了药材附加值,药农收入得不到保障,药材种植无积极性。

我县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针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我认为我县的中药材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成为富县强县的支柱产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延长产业链,逆向抓产业。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都要以市场为导向。过去药农“种植”——“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加强调控力度,扶持药材加工企业,同时引导药材加工企业依托本地能生产的药材原产品加工增值,让企业的生产带动药农的规模种植,引导药农以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品种,逆向抓产业,加强中药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以新药、功能食品、生物农药等终端产品的开发,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壮大产业实

体,使我县中药产业向着产业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争取资金支持,推动药材产业发展。上级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安排适度的中药材产品研发资金和生产扶持资金,对重点产地、重点品种予以扶持,支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外地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与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中药加工企业,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使我县的中药材上品种、上档次,提升附加值,打造我县自己的知名品牌和主导产品,推动药材产业发展。

三是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种植模式。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实现规范化生产。发展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种植模式,加快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中药材生产水平,推进中药材科技进步和产业现代

化进程。

四是因势利导,建立中药材中介服务网络。组建涉及中药材产、供、销各环节的中介服务组织,使农户、企业、相关技术部门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合作发展机制,形成组织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集团化运作的现代化发展格局,提高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水平和效益,促进产业各环节的和谐发展。五是成立药农协会,保护药农权益。组织专业协会,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将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户牢牢地团结在协会周围。通过协会,不断地向广大药农提供种植技术服务与咨询,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药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通过协会和企业签订订单,减少风险,让药农放心种植,无后顾之忧。

县药材产业发展形势调研报告

第四篇:岷县当归药材产业现状发展建议

岷县当归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朝阳产业”。中药材产业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玫宝,其发展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为保护中华人民的健康,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人们对中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认识到化学药物危害地加深,人们对纯天然医用药的疗效更加关注。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外对纯天然的中药材更加青睐,对中药的认识也不断科学化,理性化。随着中国加入WTO以来,当归的药用价值不断在提高,其疗效也越来越被全世界的人认可,中药材产业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研究了岷县当归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 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的要素,目的在于促进岷县当归产业的发展,实现岷县当归科技化、绿色化、可持续化发展。

对岷县当归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通过对岷县当归产业的发展地研究,针对岷县当归所面临的问题而提出建议,使得当归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二是为政府出台宏观政策提供依据,协调好政府、企业、农民三者的利益。三是希望对本文的研究,最终使农民利益最大化,能实现当归的资源优化配置。

3、国内外究综述

国内很多专家围绕岷县当归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开展了大量考察与研究。赵杨景等[1]分析比较了当归道地产区、非道地产区和近道地产区共7 个地区的土壤,研究结果表明,以甘肃岷县当归栽培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综合因子最佳。朱国庆[2]提出了甘肃省当归的最适宜种植区域为岷县、漳县及渭源南部半山区。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先后选育出了岷归1 号、岷归2号和岷归3 号等优良新品种[3]。龙全江等[4]建立了当归饮片的质量标准。在当归产地加工及深加工方面已初步实现产业化,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当归精油的产业化项目即将投产,岷海制药公司的浓缩当归丸、天容公司的当归系列保健食品及岷当生物公司的鲜当归美容产品已行销市场。

4、国外研究综述

据德国科学家对我国《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中有抗老、消斑、美容、健肤作用的“ 妇人面药” 进行的科学验证表明, 当归水溶液有极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 从而可延迟衰老体征出现, 给人以青春常驻之感[5]。

二、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

1、当归概况

岷县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等名贵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其中当归为最主要的生产作物,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对生长坏境条件要求复杂,羽状复叶,花白色,伞状花序,身干粗直,根头肥大,外皮呈棕黄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整个植物有特殊香气,根

入药、有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美白、润肠通便等作用;同时当归还具有抗维生

素E缺乏症, 降低心肌兴奋性, 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 6]。早在1700多年前就

是极为珍贵的贡品,供太医们调理皇后嫔妃的体魄和容颜,养育龙子龙孙。中医

传统医学专家已确认:当归能上能下,可攻可补,有活经补血,调经止痛,去淤

生新,润肠通便等功效,其药用和食用价值非常高,根据研究,当归成分复杂,有发挥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佳,含量丰富,使用价值高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学界尊称当归为“女科之

圣药”,欧洲人把当归誉为中国妇科人参”。世界范围内主要产地是在以岷县为中

心的周边地区,尤以岷县产品为上等佳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因此,岷

县也因盛产当归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

2、自然条件

岷县县境位于秦岭山脉北支西段,同甘南高原相连,向南和陇南山地接壤,地

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以温带高原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高寒阴湿

为主要特征,太阳辐射相对较强,年降雨量为596.5毫米,年均气温5.7摄氏度,地形垂直分布明显,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属中性或微酸性的砂黑土壤,为当归等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条件。

3、历史文化概况

当归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迄今当归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1700多年的人工

栽培历史。古名‘薜’、‘山蕲’、‘白蕲’(《尔雅》)、‘文无’(崔豹《古今注》)、‘草头归’、‘乾归’、‘夷灵芝’、‘仙二女’,又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主产我国甘肃、四川、云南、陕西、贵州等地[7]。早在汉代和三

国时期当归家种就见著文字记载。南朝宋人陶弘景《名医别录》中所载: “当归

生陇西川谷(岷县在秦汉时称临洮,属陇西郡),今陇西四阳黑水当归,多肉、枝少、气香,名马尾当归”。2001年岷县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当

归之乡” 2002年12月, 获国家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认证; 2004年得了国家工

商总局“县当归”证明商标。2005年,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当归GAP

基地”认证, 这也是国内目前唯一通过国家GAP认证的当归种植基地。

4、产业格局

2012年,全县年平均种植当归、黄芪、党参等各类中药材25万亩左右,产量4.5

万多吨,尤其以“岷归”品质最优,产量最大,销往世界海外。经过近几年的迅

速发展,当归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逐年扩大,在中药材深度开发的基础上,初步

形成了生产药品,营养补品,健康保健品的多元化趋势,并培育和壮大了一大批

龙头企业,如甘肃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岷县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岷

县康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容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岷当生物工程产业有

限公司,建成集交易、仓储、物流、服务等综合性功能的中国当归城和梅川两个

中药材专业市场。

三、影响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的要素

(一)优势

‘岷归’的内在优势在于‘岷归’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5 种, 其中挥发油

含有41种成分, 有以多糖为主的18 种水溶性物质, 有19种氨基酸(其中8 种人

体不能合成)和15种微量元素。另据测定,‘岷归’中挥发油所含蒿本内脂较全

国其它产地当归、欧洲当归含量高出10.70% 和20.70% , 较日本当归含量高21

倍;其所含羟基脯胺酸、鸟胺酸、天冬氨酸是全国其他地产当归所没有的, 胱氨

酸、组氨酸、γ-氨基丁酸是日本当归所没有的。[8]“岷归”所具有的这种内

在优势, 为我县打造‘岷归’品牌, 发展中药材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世界

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市场力

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医药的保健功能、药效功能、纯天然绿色功能越来越受

到世界各地的喜好与青睐,中药材在国外的需求量也在节节攀升。在激发国外对

中药材需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国内老百姓对中药的认识地加强,不管是在药效

方面还是在保健方面,中医药在国内的需求不断增强,份额逐步提升,这对我县

发展中药材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二)劣势

1.岷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加,使得农村人口锐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不断下降,农产品种植劳动力严重不足。尤其在中药材方面,由于受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导致一年与一年的中药材需求量差别很大,这使得

中药材价格也忽高忽低。2.由于人口增加,耕地被火车、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占

用以及退耕还林(草)等措施的实施,岷县人均占有耕地量还在继续减少。

3、长期的粗放,零散种植,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药材生产

户之间缺少联系与合作,导致一些商贩恶性地、不合理地竞争。

4、部分药农和

药商为了谋取暴利,囤积当归,同时又为了降低成本,用硫磺反复熏制当归,致

使当归的含硫量超标,影响当归药性的发挥。

5、科技投入量匮乏,机械化水平

低下,化肥滥用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工序,土地肥沃力和有机物成分一年不如一

年,严重影响当归的质量和产量。

6、单一的贸易方式,大多数企业处于粗加工

阶段,产业加工链短,经济附加值小,效益减少。在国内大多数中药材以原药形

式被销往海外,海外经过深加工后,又以高价出售,使得资金大量外流。

(三)机会

第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归的药用价值不断的被研发,其食用价值和美容

价值也不断被研发,人们对当归的认识也有所加深。当归除药用价值外,还有滋

补作用。当归可在作汤、作粥或久服饮用,具有补血养血、美容养颜的滋补功效。

第二,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卫生部要求全国到2010年各地政府必须实现不

少于6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这就意味着,原料成分

中的中药材消费力度加大。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明确规定个人承担看病

费用的比例不超过30%,这些有利于农民利益的医革政策的实施,将极大促进中

药材的需求量,为岷县当归产业发展提供机会。第三,欧美国家对中医药越来越

认可,欧美国家对中药材的需求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这势必为岷县当归产

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环境。第四,全国当归统货价格呈迅速上升趋

势。具体如图3-1 所示

(四)挑战

第一,世界各国对中药材进口制定了较高的标准。韩国规定,72 种草药中

二氧化硫的最高限量修订为每公斤30 毫克;德国药品法规定,草药成品药物必

须符合与其他成品药物相同的质量、安全和疗效标准,进口原料药材需要检测重

金属、农药残留和微生物等指标;在美国,中成药被纳入膳食补充剂管理,出口

企业必须严格控制有害元素砷、汞、铅、镉等的含量;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

洲国家是我国中药出口的传统国家,这些国家对于进口药材中的很多品种,要进

行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绿色

中药办公室统计,我国被进口国拒之门外的中药产品中60%以上是倒在绿色壁垒

之下。第二,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岷县当归种植面积严重下降,产量呈下

降趋势,当归资源面临萎缩的威胁。如何鼓励农民继续种植中药材,在保产量的情况下提高当归质量,处理好农民、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成为关键。

四、促进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当归生产的基础力量,促进产业发展。

突出重点, 加快中药材规模化步伐。一是要充分发挥洮河沿岸的市场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要在岷阳、西寨、十里、梅川、清水五个乡镇大力实施当

归GAP种植, 在梅川、西江、中寨等乡镇加快以黄(红)芪、党参为主的中药材

规范化种植, 把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加强当归

生产的基础力量作为重中之重。二是在麻子川、秦许、寺沟三个乡镇加快以当归

为主的中药材种苗基地建设, 提供稳定的当归种子, 并建立岷县当归1号、2号种

质资源圃, 保护当归种子的质量资源。三是进一步开拓药材市场, 以药材供求态

势指导产业开发, 以市场营销为指导,促进药材产业成长。对全国中药材市场进

行调研, 了解掌握中药材的销售走向和趋势, 了解我县中药材在全国市场占有的份额, 为掌握中药材的需求状况提供信息。

(二)保持当归产量

要实施保护耕地政策,对非法占用农耕地的开发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措施,对占用耕地进行开发的企业提高门槛,使得当归的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三)逐步完善和扩大当归GAP生产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中药材GAP基地建设, 推行绿色无公害生产。中药材GAP是国际上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 是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国际标准。

[]中药材标准化是中药材规范化的基础与条件,是中药材走向国际化的前提,只

有按照中药材GAP标准进行生产, 才有可能实现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这就要求

我们的中药生产必须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与高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形成优质、稳定、高效的生产格局,才

能保证中药材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全国和世界提供符合规定的“地道”

药材。

(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首先要建立由政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招商引资、院地联合聘请省内

外知名专家, 成立专门机构,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研

究中间体提取新工艺;促进企业转

变经营机制, 逐步实现由中药材粗加工向精深加工

转化, 与国际市场接轨,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充分发

挥龙头企业拉动效应, 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条, 实现企

业带动产业发展, 产业带动种植业发展, 种植业带动

农村发展。逐步形

成岷县中药材特有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市场优势

和效益优势。

(五)建立中药材行业标准,规范技术操作。按照国家药材标准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进行当归生产、加工和管理。逐步按照中药材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使当归这一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得以发展, 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传统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按照国际认可的标准和规范, 进行当归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 使当归的发展走上无公害、标准化的轨道, 充分发挥高寒阴湿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 不断提高岷县当归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新世纪岷县经济的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加强信息流通,拓宽营销渠道。

岷县由于地处大陆内陆,使得岷县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受到极大的限制,投入资金的不足成为制约当归产业发展的大问题。资金投入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信息沟通不畅,对外宣传不足,致使当归产业发展缓慢。因此努力改变当归产业现状,将是当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对外开放,面对资金的不足,交通的不便,积极地拉动外部的支持,把外面的大企业,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都请进来,通过招商引资,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当归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要实现当归产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大当归产业、当归产品的对外宣传的力度,寻求特色的宣传方式,进一步完善中国当归城、当归产业协会、当归研发中心、中国当归网站、当归博物馆的功能,完善市场和信息服务设施。吸引外部目光和支持,从而加强当归的对外推广,实现当归的国际化。把营销信息作为拓展市场的有效手段,对全国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市场定期进行专题调研,了解掌握当归的销售走向、趋势和岷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占有的市场份额,为搞好当归营销提供依据。同时,借助兰渝铁路建设,及早着手建设岷县中药材仓储中心,积极培育期货贸易等营销形式。加强与全国中药材交易市场的联络,在广州、深圳、玉林、成都、安徽、湖南等中药材营销基地设立办事处和代销商,使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进入全国各大、中、小城市。

[6]岷县当归经济效益分析

杨 妍, 窦学诚, 张正卓中图分类号: F 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4315(2006)04-0109-04

[7]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无公害中药材当归生产技术(甘肃省地

方标准DB62/T-2002)[S].2002.

第五篇: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08-07-1

4青海的藏毯产业是依托本地特色优势资源和区域文化发展起来的产业,做大做强藏毯产业,对于发展畜牧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为推动藏毯产业的快速发展,青海省委、省政府近几年采取了诸多有利措施。2003年把藏毯业列被列入全省主要产业之一,确定了藏毯业今后7年的发展的目标,并成立了藏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2004年,青海省政府批准下发执行《促进青海省藏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05年2月省政府召开省藏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次专题会议,确定了“十一五”时期藏毯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工作任务,连续2年举办的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为扩大开放、创建特色经济、宣传地毯名优产品、树立企业形象、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地毯产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展现藏毯风采的平台。

一、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现状

青海省目前藏毯产销规模位居全国首位,藏毯年总产量已达到15万平方米。国际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竞争优势明显。虽然与尼泊尔相比青海藏毯产销总量有一定差距,但在生产方式、生产工艺、产品研发、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全球手工地毯出口总额为32亿美元,需求量以每年12.5%的速度增长。中国地毯出口额约6.6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0.6%;2004年青海地毯出口量仅为2500万美元,分别仅占全球和全国出口量的0.78%和3.78%。按照青海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青海藏毯出口达到1亿美元时,也只占到全球手工地毯2004年出口总值的1/32。近年来,以省属重点龙头企业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青海藏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解决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据有关资料,藏毯每增加出口创汇100万美元,需要从业人员1600人。2004年省内藏毯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34万人,比2003年增长10.74%,其中:农民工1.2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91%,比2003年增长10.91%。随着青海藏羊地毯(集团)公司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大,使得从业人员大幅增加。2002年该公司拥有织毯加工车间58个,从业人员0.3万人,到2005年底,加工车间将达到220个(含手纺车间),从业人员将增加到2.2万人。仅3年时间,加工车间增加了172个,从业人员增加了1.9万人。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带动了产品的区域专业分工,从省内地域看,生产车间已覆盖到全省的15个县,从事藏毯编织和捻线的农牧户达到1.7万户,其中以西宁市的湟中、湟源两县发展势头较好,群众要求上岗的积极性很高。目前,青海藏羊地毯公司已经建成和在建的藏毯半成品加工车间增加的就业人员绝大多数是从贫困地区农村和牧区就近转移出来的妇女劳动力。今年在地处三江源区的玉树、果洛两州的玉树县、囊谦县和玛沁县生态移民村建设了三个车间,预计年底就能投产,计划安排农牧民650人上岗。

第二、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路。从全省看,2004年,省内藏毯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51亿元,比2003年增长32.6%,产销率高达124.5%;实现销售收

入1.46亿元,比2003年增长40.9%;实现盈亏相抵后的利税总额906.7万元,比2003年增长33.5%;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3年的7365元/人提高到9047元/人;从业人员的年总收入约5800万元。按出口创汇算,藏毯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需消化西宁大白毛2250吨。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可为牧民增收2362.5万元。这不仅为当地藏羊毛资源开辟了产业化经营及就地加工增值的途径,也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畜产品资源和生产地毯的悠久历史,是藏毯的发源地之一,青海的藏毯生产水平基本可以代表中国藏毯的总体情况。但是,由于经营体制等原因,长期以来青海藏毯却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1986年至1992年是青海藏毯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几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产定销的生产思路严重阻碍了藏毯业的发展,产品生产与国际市场的需求脱节,青海藏毯行业一度面临困境。相反,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却把中国藏毯作为国内支柱产业支持发展起来,尼泊尔藏毯最高峰时,年出口额达1.6亿美元,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2000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为工业经济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面对国际大市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开发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藏毯产业因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被确定为青海省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之一,得到了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重新整合了青海藏毯行业的原有资源,藏毯生产开始步入了产业化之路,并跻身国际市场。藏毯产业逐渐成为青海省特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为青海省的经济增长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也为青海省广大农牧民就业和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与此同时,还结合扶贫工作引导藏毯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形成了统一供应原辅材料和收购半成品、统一开拓市场、统一管理、加工车间分散在不同乡村的“三统一、一分散”生产模式,鼓励农牧民投入藏毯产业。

2004年,青海藏羊地毯产业共实现出口创汇1706.17万美元,比2003年增长37.97%;青海藏羊集团今年有望完成创汇1800万美元。就全国而言,全国地毯企业有360家,藏羊集团出口额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0%,是全国地毯出口总额的3%。全国地毯出口企业年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的有6家,500万美元以上的有20家,青海藏羊集团已跻身此列。就国际市场而言,2001年藏羊集团藏毯出口量占尼泊尔的12.5%,2002年占到14.5%,2003年上升到16.4%。从产品构成看,机制毯占38%,手工毯占62%。在全部产品产量中,出口占63%,其中手工毯的出口率高达98%,产品畅销于欧美、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民族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原本极具青海地域特色的藏毯漂洋过海,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欣赏到了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品。

第四、在推进企业改革的同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藏毯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在进一步推动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的基础上,通过阶段性持股、担保等多种形式,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藏毯业经过重组整合后,近年来生产、经营得到了长足发展,新产品开发和生产规模有了新的突破。以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青海海源地毯有限公司和美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已形成了集洗毛、纺染纱、织毯、图案设计、产品研发等产、研、供、销一体化的外向型企业。2004年,藏毯企业的资产合计为1.06亿元,比2003年增长9.71%,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资产所占比重高达99%。藏毯企业实收资本合计为2740万元,其中:国家资本15.7万元,占0.6%;集体资本30万元,占1.1%;法人资本725万元,占26.4%;个人资本1761万元,占64.3%;外商资本208.78万元,占7.6%。2004年,省内企业生产藏毯15万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25%,预计今年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1万平方米;企业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2亿元,比2003年增长27.3%。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青海海湖藏毯

有限公司和青海海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在产量和产值合计中所占的比重分别高达74%和94%。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青海省发展藏毯产业,具有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政策支持和民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优势,能够为不断提升藏毯的文化附加值和艺术水平提供不竭的源泉,然而,藏毯产业要作为青海省着力培育和支持的特色优势产业,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和生产加工能力不足。近年来,省政府对藏毯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资金投放明显不足,省内现有的织毯车间的产品加工能力满足不了增长迅速的半成品生产量的需要。同时,由于受国家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压缩信贷规模、控制货币投放量的力度,从而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据了解,青海藏羊集团也存在着生产和销售流动资金缺口大、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情况。按藏毯产业发展速度,单靠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无法完成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的投入,融资已经成为制约藏羊集团等藏毯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藏毯新产品产值及利润总额有所下降。近年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藏毯企业要站稳市场需不断增加品种,提高档次,而加强新产品开发力度、完善设计机构、充实专业人员,购置先进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又成为藏毯新产品的利润相对较低的主要因素。据调查,2004年我省主要9户藏毯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847万元,完成产值比2003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我省主要藏毯企业的新产品均面临利润总额下降的趋势。

三是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及质量问题有待解决。“西宁大白毛”曾是世界地毯行业公认的织做地毯的最佳原料,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环境恶化等原因,使得藏系羊品种退化,“西宁大白毛”的品质有所下降;青海省2004年羊毛年产量为1.77万吨,但可作为制毯原料的仅有40%左右,约7100万吨,随着藏毯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料的稳定供应问题将日益突出。

四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生产管理不完善,技术培训等支撑体系建设滞后。据调查,我省的主要藏毯企业从业人员中,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仅占7.6%,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所占比重则高达63.4%。专业技术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只有3.2%,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还很大。对织毯农户的技术培训和产中跟踪服务不到位,影响了藏毯质量的提高。

三、对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畜产品资源和生产地毯的悠久历史,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藏毯行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牧民织毯工人(半成品车间)”的模式对以工促农、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后续产业方面起了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由于藏毯产业具有离土不离乡,节约劳动力异地转移成本和生产力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特点,因此,着力做大做强该产业,对我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有效吸纳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青海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意义重大。建议政府部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政府应进一步协调银行在落实扶贫资金时适当向此类依托当地优势资源、有发展前景的、对农牧民增收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倾斜,重点在企业扩大生产、发展手工编织地毯的协作加工点时给予资金上一定的帮扶。

(二)加大对牲畜品种改良的投入及优质“西宁毛”原料的生产规模。在条件适宜地区发展“西宁毛”、柴达木山羊绒和牦牛绒藏毯原料基地建设,同时加大品种改良的技术及资金投入。

(三)加强对藏毯产业的研究开发力度的支持。目前,青海省藏毯产业的研发能力在全

国处于领先地位,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品的研发优势保质期明显缩短,因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对企业研发能力的支持,帮助企业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积极扶持推进藏毯产业化进程,协调农牧户与藏羊集团等企业的加强合作,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发展之路,实现企业、农牧民“双赢”的目的。依托青海藏羊集团这样的藏毯龙头企业,发挥其在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半成品生产分散的“三统一、一分散”的生产模式,按成本最低原则进一步细分藏毯生产环节,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搞好发展规划,防止一哄而起,走规模适度、效益最佳的发展路子,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五)加大支持企业对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力度。藏毯从业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与产品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信誉乃至经济效益,因此,为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户的技术是支撑条件,必需加强对农牧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以确保产品质量,实现藏毯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议政府加大对企业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鼓励企业采用(聘请)引进来、送出去(委培、代培)、内部传帮带多种方式相结合,为企业尽快奠定自主经营的人才基础。

(六)利用国际规则保护品牌。藏毯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国际市场份额的占有量,要抓住世界手工地毯需求量大的机遇,既要巩固扩大欧、美、日等传统重点市场,又要注重打造品牌,逐步增加国外销售网点,政府有关部门要捆绑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和外资出口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将已建好的日本和欧洲销售分公司扩展为物流分拨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实现销售环节链条和生产环节的同步协调发展。同时注重原产地标记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青海藏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积极实施名优特产品原产地标记认证,对入世后青海藏毯长期享受普惠制关税待遇,有效保护地方品牌极为有利。根据成立中国藏毯协会的五项主要目的和进一步促进青海藏毯的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对该协会的注册报批工作。

(七)帮助企业利用多种形式融资,积极开拓投资渠道。要充分借鉴我省特色经济发展较好的企业经验,利用多种形式融资,例如青海盐湖集团利用国家入股的形式,藏毯企业也可以同样方式补充企业因扩大规模而导致资本金不足的状况;要充分利用扶贫资金、行业资金和社会资金等多种资金,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做大做强藏毯产业提供资金支持。(青海省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平志强 王丽娜)

下载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农牧民科技下乡调研报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农牧民科技下乡调研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南省牧草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海南省牧草产业发展现状1、海南省自然条件及其草地资源海南岛是我国的第2大岛,地处热带北缘,位于北纬18°10′~20°10′,东经108°37′~113°3′,总面积约3.4万km2 。海南岛地......

    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重视油茶产业建设 为生态强县添亮点 在学习实......

    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

    某水果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某县某水果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某水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某县是赣南某水果的主产县,面积、产量居全市前列,分别名列第五位和第六位。某县山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后劲......

    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

    我国光电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光电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当前,全球光电子产业已经逐渐走出“低谷”进入复苏期。我国光电子产业的发展也正处于关键时期,产业链逐步完整,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我们都知道......

    药材产业发展给力中国菊花之乡.(调研报告)

    发展中药材产业经济建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 ——麻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 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东经114°4′-115°28′,北纬30°50′-31......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指示精神,由南阳市畜牧局、南阳市黄牛协会、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于XX年春,先后到邓州、唐河、新野、方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