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5篇

时间:2019-05-14 01:2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文件

豫发[2008]20号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

(2008年11月12日)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在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加快中原崛起新进程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新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1、深刻认识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意义。共青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起点,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加快中原崛起新进程,离不开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的思想,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重大意义,努力把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深入研究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党的事业发展为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自身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青年的学习教育、就业创业、文化生活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基层团组织不健全和软弱涣散的现状还没有改变,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任务仍然艰巨等等。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青年工作的 责任感和紧迫感,指导帮助共青团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实现青年工作新发展。

3、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青年一代适应时代要求、促进自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共青团事业和青年运动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引导广大青年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新崛起作贡献。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团的工作,坚持以青年为本,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为青年创造更大的成长舞台和发展空间。要善于找准参与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创新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4、明确新时期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青年工作的内容和 方式,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努力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加快中原崛起新进程而努力奋斗。

二、健全完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机制

5、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各项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青年工作、推动共青团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县以上党委每届任期内至少要召开一次青年工作会议,研究决定一个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各级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共青团工作情况的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共青团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为共青团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把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建立共青团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保证党组织的决定得到贯彻落实。支持县以上团委按照《团章》规定,按期召开共青团代表大会。

6、健全和完善政府指导、管理、协调青少年事务的机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团组织在承担政府青少年事务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政府青少年事务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支持共青团协助管理好青少年事务。通过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各级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与青少年事务相关的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在研究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应包含青少年事业发展的内容。制定和设立涉及青少年利益的重大政策、措施和专门机构时,要吸收团组织参与。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有本地区青少年发展方面的内容。研究制定河南省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确定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优先领域,保障青少年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县以上政府要成立青少年事务协调委员会,指定一名负责人加强联系共青团工作,将青少年的学习教育、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志愿服务、国际交流等社会性事务更多地交由共青团承担,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7、坚持和完善共青团组织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团组织双重领导的体制。共青团组织受同级党委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在对共青团实行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的同时,要支持共青团执行上级组织的决议,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 团的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制度。各级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组织的书记、副书记时,要事先征求上一级团组织的意见。各级团组织对下一级团的领导班子成员有教育培养、协助管理的责任,对他们的任免、调动可向其所在地区和单位的党组织提出建议。

三、充分发挥共青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8、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作用。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青年参与河南发展的热情和活力。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引导青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等领域建功立业,支持设立青年创业基金和青年科技创新基金,发挥共青团在全民创业和自主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组织青年积极参与政治建设,帮助青年增强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和国防、国家安全观念,积极有序地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实践。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发挥青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符合青年特点的文化活动,加强青年文化人才培养,发展青年文化事业和产业。要组 织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发挥青年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敬老助残、赛会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在推动和谐中原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9、充分发挥共青团引导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用改革发展的实践成果教育青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支持共青团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大中学生社会实践、少先队“手拉手”、先进典型评选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创新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青少年伦理、心理、生理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身心健康。

10、充分发挥共青团服务青少年成才发展的作用。全面把握新阶段青少年的不同需求,把服务青少年的工作做深做实。对共青团开展的学习实践技能培训、农村青年转 移就业、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等活动,给予资金、技术、项目、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千方百计扩大青年就业。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贫困县计划及“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等项目的相关政策。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将青年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人才工作统一规划。完善优秀青年人才的激励机制,落实团组织表彰的各类青年典型的相应待遇和奖励,将其纳入党政人才库管理。大力实施希望工程,帮助更多青少年完成学业。支持共青团开展各种帮扶活动,指导成立关爱青少年帮扶基金,为城乡低收入青年、进城务工青年、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残疾青少年、失足青少年等困难和特殊青少年群体提供服务。

11、充分发挥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作用。发挥各级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深入实施青少年维权关爱工程,积极探索建立党政主导、共青团协调、全社会参与、事业化推进,覆盖城乡、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权益工作体系。加强青少年维权实体建设,支持和指导各级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青少年维权岗、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展青少年维权和服务活动,畅通青少年利 益诉求渠道。坚持依法维权,定期监督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贯彻实施情况,加强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各地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推动《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试行)》的修订,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基金。加大青年志愿者的立法进程,制定《河南省青年志愿者工作条例》。发挥各级青年人大代表和青年政协委员的作用,推动青少年立法和解决涉及青少年利益的重要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组织建设

12、健全和完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向党组织定期汇报工作制度,落实“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班子建设、带队伍建设、带工作发展,优化工作条件”的“五带一优化”措施,形成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将团的建设和团的工作作为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内容,每年总结和考评党建带团建工作,团建工作不达标的,原则上不能评为党建先进单位。把团组织开展的以创建团建工作先进县(市、区)、五四红旗团委、“五好”团支部为内容的团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党建“三级联创” 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争先创优的动态管理机制。要坚持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和发展团员入党一般要经过团组织推荐的规定,真正使“推优”工作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

13、重视和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团的建设,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实施团建基层基础工程。根据党章、团章的要求,建立完善团的组织设置制度,凡是建有党组织、符合建团条件的单位,党组织负有建立团组织的责任;未建立党组织,但具备建团条件的,上级党团组织负有建立团组织的责任。凡是符合条件已设置的团组织,不得随意撤销或并入其他职能部门。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建设,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构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团队分层思想教育体系。建立县域共青团工作发展机制,注重发挥县级团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强乡带村,灵活设置农村基层团组织。加快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步伐,增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团的活力,整体推进城市团的建设。加强外出务工团员管理和团组织建设。

14、巩固和完善青年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 年组织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支持青联、学联、少先队健全组织体系,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同青少年的广泛联系。增强青联组织的凝聚力,重点推进省市两级青联建设,适当增加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共青团青联界别的比例,努力探索青联培养党外青年人才的有效机制。增强学联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更好地活跃校园文化、参与学校管理、服务学生成长。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在教育青年学生中的作用。履行好全团带队职责,抓好团队衔接和推优入团工作。帮助建好用好城乡青年中心。加强对青年社团的服务和管理,高度关注青年自组织,积极做好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和管理。

五、进一步加强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队伍建设

15、坚持高标准选拔配备团的干部。把团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选拔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优秀青年干部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的团干部队伍。要通过换届和个别调整,注重选拔30岁和2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省辖市、县(市、区)团委班子,改善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形成合理的梯次配备结构。具有行业或系统管理职能的党 政机关和乡镇、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城区街道等基层团组织,应通过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选举、聘任制等渠道,配齐配强专职团干部。团员数量不足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本级党组织与上一级团组织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专门人员负责青年工作。村(社区)团支部书记应从33岁以下的村(社区)年轻后备干部或优秀青年人才中选拔产生,有条件的可以依照法定程序进入“两委”班子,享受相应待遇。落实“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干部任团支部书记。

16、加强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党的干部培训规划,按照分级培训、分类实施的原则,发挥党校、团校等干部培训学校的作用,以提高团干部的动员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团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校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应安排团干部专题培训班。各级财政要对共青团干部培训给予相应的投入。根据团干部的自身条件和工作需要,通过挂职、交流、轮岗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团干部到基层、经济部门或上级机关挂职锻炼。支持河南省团校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发挥其在团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共青团依托高校、各类 教育培训机构以及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建立稳固的团干部教育培训阵地。

17、认真落实团干部的各项待遇。各级专职团委书记、副书记,应按同级党委(行政)职能部门正、副职的条件配备。团委书记是党员的,应提名为同级党委委员候选人。团的县级及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团委(总支、支部)书记,是党员而未进入同级党委的,按照党章规定,可以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总支、支部)和常委会的会议。各级党委在提名同级人大、政协常委候选人时,应有团的负责人。基层团干部兼职的,应给予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村(社区)团组织负责人的工资由当地县(市、区)财政按照不低于同级别岗位工资统筹安排解决。

18、加强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工作。把共青团作为培养青年干部的重要基地,将团干部的转岗特别是团的领导机关中层干部转岗纳入党委组织部门干部调配管理工作整体规划,努力形成党委组织部门统筹安排、团组织积极推荐的团干部转岗输送机制。县以上团的机关,处级干部在岗年龄一般不超过38周岁,科级干部在岗年龄一般不超过33周岁。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参照执行。对于超龄团干,党委组织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按相应职级 及时转岗安排,特别优秀的可提拔重用。各级团委每年初向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提出团干部转岗计划,由党委组织部门有序安排。要将团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输送有机结合起来,以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人才为重点,加强培养锻炼,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加强团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19、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根据青少年工作的专业化特点和现实要求,积极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招聘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热爱青少年工作的人员到街道(乡镇)、社区开展青少年社会事务,特别是帮助和服务特殊青少年群体。发展和完善专兼职相结合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建立一支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活动的职业工作者和研究青少年问题的专家、学者相结合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鼓励社会优秀人士兼职从事青少年关爱、教育工作。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省、市、县(市、区)都应在同级团委或同级教育部门中设少先队总辅导员。

六、进一步建立完善服务凝聚青年的机制保障

20、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工程建设。高度重视互联网动员引导、教育凝聚青年的作用,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共 青团组织大力实施青少年网络建设工程,建立完善各级青少年网络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迅捷性特点,积极探索依托互联网进行青年组织建设、联络青年的有效方式,加强青少年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不断满足青少年网络文化需求,努力掌握在网上引导服务青少年的主动权。加强青少年网络舆情监测、汇总、分析、反馈体系建设,建立起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增强团组织网上正面引导青少年的能力。拓展青少年网上利益诉求渠道,支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管理范畴。推进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培养青少年网络人才队伍。

21、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各级政府应将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市、区)政府要根据部门预算的有关规定,按照本地区6岁至35岁青少年人口数核拨一定数额的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经费,按项目列入财政预算。高校校级团委的日常工作经费要按照在校生每年人均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机关、中小学校、企业、乡镇、街道团组织的工作经费,要根据35岁以下青年的人数,按照一定的标准拨给。根据共青团承担社会事务不断增多的实际,对共青团开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 者培养工程、青年文化行动、青年就业创业行动、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大学生社会实践、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少先队工作、青年外事交流、青少年研究等青少年工作项目和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青少年校外教育等青少年公益事业,核拨必需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可以从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外活动阵地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有关青少年的工作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支持共青团开展相关活动。

22、加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基础建设。各级政府要将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在“十一五”期间18个省辖市都建有综合性、多功能的青少年宫,每个县(市、区)建有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提供经费支持。积极推动省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要在省级统筹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数额资金,支持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青少年活动场所。开展青少年理论研究,设立青少年科研年度计划,纳入省社科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问题研究。支持团属实业、团属媒体改革发展。帮助基层团组织改善办公条件。

23、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部门要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年工作和具有时代特征的青年典型的宣传,营造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舆论环境。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各类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场所和公共活动设施,要向青少年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营业性社会文化场所的监管力度,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治理,健全监督体系,规范经营活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清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健全少年司法保护制度,探索建立公、检、法、司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相互配套的工作机制,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侦察、批捕、起诉、审理和执行方式,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人大、政协要关注有关青少年议案、提案的落实工作,督促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青少年工作中的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从全局高度认真学习贯彻本《意见》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领导,结合本 地、本部门的实际,深入研究和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切实推动本《意见》精神落到实处。

(此件发至县级)

主题词:共青团工作 青年 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2008年11月12日印发

(共印4050份)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

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内教学公函[2008]1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生力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确保校园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和内容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则,防止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干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向。

2.主要任务: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3.主要内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剖析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原则和途径

4.基本原则: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5.工作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并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思想道德教育大纲》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各高校要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题讲座和报告等,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落到实处。

三、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6.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各高校要根据在校生人数,按照1:4000(多校区的学校可按1:3500)的比例,配备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并在3-4年内要达到配备要求。专职教师原则上要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教育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要计算工作量或给予合理报酬。7.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强的教育工作,各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培训经常化、专业化。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达到持证上岗要求。

四、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实行主管校领导负责,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工作机制。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科学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建设规划。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的专门机构,要提供专门的办公室、咨询室、团体咨询室以及相应的场地;要有专门测查、咨询(辅导)、软硬件建设、宣传等专项经费保障,经费要列入学校的预算,生均5-10元/年,做到专款专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面向全校教职工、老干部,面向社会开展心理咨询或辅导工作。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学院建立心理辅导站,班级、学生会设立心理委员,逐步建立学校、院(系)、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委员、宿舍长心理辅导的多级网络。各高校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机构,通过专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辅导)工作。9.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要建立自治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评价和指导,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依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专业委员会,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学术研究、工作交流、业务指导和队伍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科建设。

10.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督导评估。我厅将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开展督导评估,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教育厅将依托自治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协调各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专业活动,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健康发展。11.建立“区域示范中心”,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针对我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根据我区高校布局特点和原有工作的基础,选择1-2个原有工作基础较好的高校给予重点支持,发挥区域内辐射与引领作用,使其成为区域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危机干预、工作交流和师资培训的中心,带动我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12.积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各高校要努力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加强与宣传、新闻、文化、公安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教育,净化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宣传舆论环境和文化服务;要建立健全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和通报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共同关心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OO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殡葬工作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殡葬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殡葬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殡葬改革深入推进,殡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殡葬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惠民殡葬措施有效落实,殡葬事业取得较大发展。但也要看到,在推进殡葬事业发展中还存在思想认识不统一、管理机制不健全、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殡葬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差距。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殡葬事业发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结合吉林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为目标,以提升殡葬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保障,以建设“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为手段,逐步革除殡葬陋习,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使殡葬事业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殡葬服务。

2.因地制宜、稳中求进。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推进殡葬改革,着力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和鼓励先行先试,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殡葬需求。

3.公平可及、群众受益。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健全殡葬公共基本服务制度,不断扩大惠民殡葬覆盖面,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让人民群众成为殡葬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4.移风易俗,绿色环保。树立绿色殡葬理念,鼓励丧事简办、节地安葬、低碳祭扫。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殡葬新风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健全机制,依法治理。坚持党委、政府领导,健全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各司其职的监管机制,切实发挥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作用,推动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 2030 年,覆盖城乡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殡葬管理更加规范,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城乡区域间殡葬资源配置更加均衡,节地生态安葬成为共识,低碳文明祭扫蔚然成风,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殡葬改革。

1.深化农村殡葬改革。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深化农村丧葬习俗改革,将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加大推进力度。根据需要,统筹规划和建设乡镇(街道)殡仪服务站等集中治丧场所,实行集中管理,提供规范服务,引导群众文明治丧、低碳祭扫。整治农村散埋乱葬,遏制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和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基层组织作用,把治丧规范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培育和推广文明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

2.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各地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推动公墓从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型,引导群众从注重大碑大墓等物质载体转移到以精神传承纪念为主。要加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用地保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优先保障新建项目用地需求。按照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划分规定,严禁违规土葬、骨灰装棺再葬和散埋乱葬。在火葬区,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及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选择节地型遗体墓位及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等墓葬方式。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鼓励和支持选择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葬式葬法,倡导积极绿色消费理念。

3.大力倡导文明祭祀。各地要抓住清明节、中元节等重大节日的有力时机,利用新闻媒体、报纸、网络、微信等传播手段,大力宣传文明祭祀工作,提高群众对“文明祭扫、节地生态安葬”的认识。通过每年举办的“清明文化周”、印发“文明祭祀”倡议书、组织社区公祭、网络祭祀、短信祭祀、鲜花祭祀、诗歌祭祀、追思卡、追思会等多种文明祭祀方式。引导群众文明祭祀、安全祭扫,营造文明祭祀的舆论氛围。深入挖掘阐释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蕴含的教育资源,充分依托殡葬服务纪念设施,建设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弘扬尊重生命、孝老敬亲、厚养薄葬、慎终追远、天人合一等思想文化,崇尚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培育现代殡葬新理念新风尚。

(二)健全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4.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基础薄弱或服务饱和地区殡葬资源结构,使各种设施与当地群众的殡葬需求相匹配、与殡葬改革要求相适应。围绕补齐短板,建立健全与殡葬改革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经费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在提供多元化殡仪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支持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火葬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基本设施建设改造。实行火葬地区,要把建设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火葬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全力抓好落实。及时更新改造现有火化设施设备,重点对已达危房标准、设施陈旧的县(市、区)殡仪馆实施改扩建,对已达到强制报废年限或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火化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5.完善基本殡葬服务制度。各地要制定基本殡葬服务清单,把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项目纳入清单范围,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和群众需求实行动态调整。要坚持基本殡葬服务公益性,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推动惠民措施从救助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从阶段性服务向全程性服务延伸,提高政府基本殡葬服务供给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基本惠民政策对象扩大到辖区所有居民,实现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对履行基本殡葬服务职能的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火葬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要落实政府投入和税费减免配套优惠政策,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基本殡葬服务。

(三)规范殡葬服务机构管理。

6.推进殡葬服务机构管办分离。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殡葬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职能与生产经营分开、监管执法与经营举办分离。各级民政部门要强化殡葬法规政策、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指导职责,从对殡葬服务单位的直接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强化殡葬服务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进一步落实法人自主权,规范内部管理,激发发展活力。

7.加强殡葬重点事项管理。根据各类殡葬服务机构性质和特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风险防范,分类施策,加强管理。殡葬服务机构要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制度,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严禁诱导、捆绑、强制消费。加强火化证明的管理,严厉查处倒卖火化证明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风建设,全面推行反腐倡廉和廉洁从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管理,对未经批准建设的公墓依法予以取缔,对违规改扩建等行为予以纠正,禁止农村公益性墓地违规对外销售。加强殡葬用品市场管理,依法查处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8.强化殡葬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化殡葬行业“放管服”改革,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完善殡葬行业市场准入条件,细化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时限,推进殡葬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和供给方式多样化,切实加强殡葬事中事后监管。要建立健全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厘清各部门执法权限和资源,合理分配执法力量,严格执法流程,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违纪行为。特别要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媒体曝光最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整治和监管。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加强殡葬领域标准研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并实施殡仪馆服务规范、殡仪馆安全管理规范、公墓安全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引导殡葬管理服务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9.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社会资本以出资建设、参与改制、参与运营管理等多种形式依法投资殡葬服务行业。对于具有遗体火化等基本殡葬服务功能的殡葬设施,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对于公办殡葬服务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的,要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从是否增加和改善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等方面,充分做好评估论证,审慎确定合作模式,规范选择合作伙伴,细化和完善项目合同文本,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合作期间国有资产不流失、基本殡葬服务公益属性不改变、服务水平有提高。对项目收入不能覆盖成本和收益、但社会效益较好的合作项目,政府可给予适当补助。对服务管理不规范、严重偏离公益方向、公众满意度差的合作方,要建立违约赔偿和退出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殡葬改革发展作为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目标考核,强化责任落实。民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主动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联合督查执法等方式,有效解决殡葬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形成推动殡葬改革发展的合力。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联动互动。民政部门要牵头做好殡葬管理政策标准制定、殡葬改革工作组织实施、殡葬设施审批监管等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治丧情况。宣传部门要做好殡葬改革宣传引导工作,将殡葬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创建活动内容。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出具的非正常死亡证明的管理,查处丧事活动中违反治安管理和私自改装车辆运输遗体的行为,并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共享殡葬信息,从中发现死亡人员未注销户口,及时核实注销。财政部门要保障落实惠民

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所需的资金,合理核拨殡葬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经费和殡葬事业发展经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死亡后丧葬补助金、抚恤金等发放政策。自然资源部门要依法将殡葬设施建设纳入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纠正和查处违法占地建设殡葬设施、违法占用耕地林地建坟等行为。生态环境部门要依法指导支持火化设备环保改造,强化殡葬活动的生态环境监管。文化部门和城市市容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治丧活动中营业性演出活动的监管。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出具死亡证明的管理和医疗机构太平间的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配合查处制造、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殡葬设备、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等违法行为,查处殡葬乱收费行为。发改、财政、民政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权限制定殡葬服务收费标准。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要依法规范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建设骨灰存放设施等行为。人民法院要依法受理申请强制执行的违法安葬行为案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以及殡葬行业协会、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殡葬改革。

(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按照《吉林省委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吉办发﹝2014﹞1 号)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行遗体火化,带头参与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推行丧事简办,带头文明低碳祭扫,教育和约束直系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按要求举办丧事活动,主动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以正确导向和行为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要求纳入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中,严格执纪问责,强化社会监督。

(四)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大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法规,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治丧、低碳祭扫、生态安葬,倡导科学、文明、节俭的殡葬理念,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大力宣传殡葬改革在保障民生、减轻群众负担、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公众关注、参与支持殡葬改革,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殡葬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和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移风易俗,自觉参与殡葬改革,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尚。

(五)严格监督考核。各级政府要将殡葬改革成效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明晰、赏罚分明的殡葬管理考核监督体系。完善奖惩制度,强化殡

葬改革工作问责制。对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不力、问题突出、火化率徘徊不前、散埋乱葬现象严重的地区,对党员干部丧葬行为监督管理不力、发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按规定严肃处理。对殡葬改革工作成效突出、火化率明显上升、殡葬改革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予以表彰奖励。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工作意见

C302CH1FAK6AFD6D>

镇党委中心组各位成员:

为贯彻落实绵游委发[2010]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建立周末学习制度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进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现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性

(一)党委中心组学习是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加强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镇党委中心组按照中央和省、绵阳市及我区区委要求,坚持以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互促进为基本要求,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内容,以自学和调研基础上的集中学习研讨为基本形式,以健全学习制度和改进学习方法为基本保证,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实践证明,党委中心组在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促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迫切要求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对于不断提高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素质和领导能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清醒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委中心组学习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对学习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学风有待进一步端正,学习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学习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学习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学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学习组织与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学习(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督促检查有待进一步加强。各位中心组成员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充分运用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委中心组学习特别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努力把党委中心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即从总体上全面把握,又从各方面深入理解。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提高马克思理论水平,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一)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安排学习,使科学理论真正成为指导工作和决策的思想武器,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坚持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坚持把理论学习与解决自身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紧密联系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实际,围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安排学习,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开拓意识,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努力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紧密联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全过程,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举措,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不断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和管理

(一)严格规范学习管理。根据区委要求和本镇实际,依照区委的做法认真开展自身的中心组学习。制订学习计划并作出阶段性学习安排,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考勤、个人自学、集体研讨、学习档案、学习交流、专题调研、学习通报和学习考核等制度,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经常总结经验,把一些成功做法转化为制度措施,不断建(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立健全学习管理长效机制。

(二)精心组织集体学习研讨和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研讨是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形式。要精心设计学习主题,认真安排重点发言,组织好专题讲座、辅导报告,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和交流,认真进行学习讲评。要把个人自学和集中交流、专题调研和理论研讨、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运用研讨会、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党委中心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保证集体学习研讨的时间和质量,建立周末集中学习制度,每月安排1-2次集中学习,确保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中心组成员平时自学时间,每周不少于7个小时。

(三)认真开展专题调研。专题调研是深化理论学习、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重要途径。党委中心组要把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结合起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调查和研究问题,为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习深入奠定坚实基础。党委中心组应根据具体情况,围绕本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中心组成员每年至少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并组织学习交流。

第五篇:2006年共青团工作意见

2006年共青团工作意见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则的开局之年,全镇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切实增强团的服务能力为总揽,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团的工作机制,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团结广大团员青

年为我镇经济协调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好范文版权所有

1、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理想信念。以团员意识教育为切入点,在团员青年中大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进一步牢固跟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学习省、市、区的“十一五”规划等重大战略部署,引导青年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青年了解当前形势,动员青年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

2、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强化现代公民教育。要以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引导青年增强民族自豪感;大力宣传现代公民规范,引导青年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

3、针对各类学生群体,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以《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抓好团员意识、公民意识教育、18岁成人仪式教育、“雏鹰争章”等活动;指导少先队组织,建设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增强少先队员“小主人”意识,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服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青年文明工程

1、推进志愿者行动,促进良好风气形成。一是着力构建和完善社区志愿工作体系,团结带领广大志愿者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而努力。二是做好青年志愿者的宣传工作,动员老干、老教师、少先队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志愿工作,形成“向善、互助、和谐”的社会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强志愿工作的规范管理,拓宽服务项目,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志愿工作的社会化和事业化动作。

2、着力培养青年人才,努力营造成才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切实培养青年的学习能力,坚持学习育人,引导青年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帮助青年了解时代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趋势,深化“三学三创”活动的内涵,广泛开展读书求知,增知益智活动,培养青年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好习惯。二是要切实培养青年的实践能力,大力实施农村青年增收成长行动,构建设以农村青年科技专家、青年农业“产业大王”、青年致富能手为纽带的农村青年增收保障网络,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致富成长。要充分依托各级各类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青年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各行各业培养更多的岗位能手和行家里手。三是广泛开展选才、树才、荐才活动,举荐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科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带头人,举荐优秀青年经营管理者作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举荐有培养潜力的优秀青年干部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帮助他们发挥才干,成就事业,实现价值。四是要建立覆盖全面、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动态开放的青年人才信息库,把优秀青年人才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引入创新创业的舞台,为广大青年各显其能、各尽其才提供政策和机制平台。五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经历和先进事迹,发挥示范作用,产生带动效应,激励更多的青年奋发成才,让想干事的青年能干事,能干事的青年干大事,使共青团组织成为汇聚优秀青年人才的高地。

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坚持党建带团建,推进共青团“固本强基”工程

1、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努力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团籍管理,开展流失团员的调查摸底和团籍转移工作,让每个团员都有一个家;抓好优秀青年“推优入党”工作,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2、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增强团员的组织观念。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以分类指导的原则举办各战线的团干部培训班,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高校共青团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全市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区)团委、教育局,各中学团委: 为充分发挥团组织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巩固中学团建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地位......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中青联发[2005]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 (2005年4月8日)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及青年工作的意见

    关于在×××建设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意见 (审议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大和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意见

    中共 委员会文件 新汶矿业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新矿发[2010]18号 中共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

    采购改进工作意见

    采购改进工作管理意见 一现代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具备“专业、服务、成本控制”三种能力。只有专业的公司才能做出专业的产品、培养专业的人才、提供给客户专业的服务及解决......

    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意见

    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意见3篇篇一一、坚持率先垂范1、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遵守纪律,以身作则,带头转变作风,以高标准、严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改......

    进一步加强老年工作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07〕19号二○○七年三月十九日我省老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有了很大发展。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