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08.12 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学校共青团和
少先队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团委,乡镇中学、市直学校党支部、团支部,乡镇中心小学、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党团组织:
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既是全团、全队工作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学校团队组织是团结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核心,是党联系青少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为了加强学校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团队组织在团员青少年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学校育人的根本目标,突出“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配合学校维护校园稳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巩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全市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全国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等,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我市实际,就加强我市学校共青团、少
先队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团队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学校团队工作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着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神圣使命。学校团队组织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负有重要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切实加强学校团队工作,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2、加强团队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团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配合学校党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目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学校团队工作的根本任务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加强学校团队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3、加强学校团队工作是全市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共青团组织团结、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按照党指
引的方向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全市各行各业发展共青团员、少先队员队伍的源头,学校团队工作直接影响着全市共青团员、少先队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于农村、企业与其他行业团组织,学校团队组织比较健全,基础比较稳固,是做好全市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力量。
二、加强领导,明确学校团队工作的根本任务
全市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在团市委、市教育局的共同领导下开展工作;各学校要按照“党建带团建”和团省委、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将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进行部署和考核;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围绕学校育人的根本目标,结合实际,在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等领域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和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的作用。
当前,全市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共青团员,按照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要求,科学划分不同阶段学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履行好团的根本职能,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和凝聚,努力培养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骨干队伍,实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当前,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在基本层面,引导少先
队队员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培养审美意识;在思想层面,注重党、团、队组织系统的衔接,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三、进一步明确学校团队组织的主要职能
1、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广大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坚持从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做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学校团队组织的重要职能。学校团队组织要教育中小学生听党的话、跟党走,引导和帮助中小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帮助中小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开展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为重点,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品德、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实践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任务。通过社会实践、科技实践、技能实践、生产实践等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使学生受到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理想教育、科学技术和劳动观念教育,使学生
在实践中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提高自身修养。有重点地开展各类专题讲座、读书计划、音乐欣赏、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文明素质、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要把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职能,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珍爱生命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做好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推优”工作。中小学生是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发展的主要对象,积极发展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为少先队组织和团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是学校团队组织的重要职责。要严格按照《队章》《团章》有关规定,履行严格的组织程序,认真做好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发展工作,积极壮大队伍。要加强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的教育与管理,广泛建立中学团校,健全“推优入团”、“推优入党”工作的机制。入团积极分子在入团前,应先参加学校团校的学习。团员在校期间均应参加一期以上团校学习,团支部委员以上的学生干部在校期间,应在团校接受一至两次专门培训。在高中生中认真做好“推优入党”工作。高中生入党积极分子必须是合乎党员条件的优秀团员,必须参加业余党校的学习,在入党前必须要有团组织的推荐。28岁以
下的青年教师入党要有学校团组织的推荐,28—35岁的青年教师入党要听取团组织的意见。
四、继续拓宽学校团队工作的内涵 学校共青团工作要在四个方面有所深化:
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等系列主题教育,集中开展成人宣誓仪式,增强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采用互联网、志愿者等社会化动员方式,引导学生创新理论学习,强化竞争机制,投身社会实践,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
竭诚服务学生的根本需求。通过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源,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实施“心理阳光工程”,积极发挥学校团委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围绕学习、就业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指导学生会以建立合理、有序、有效的维权机制为重点,依法有序地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关注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组织代诉求和反映工作;职业学校团组织主动协助学校加强校内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及时、丰富有效的就业知
识,开展创业教育与宣传,丰富学生的就业知识和职业阅历。
大力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紧紧围绕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研究和探索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实施途径和办法。深化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组织引导学生投身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社会,成长自己,职业学校团委要引导学生加强社会实践需求对接和成果转化,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将社会实践与促进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
切实维护学校稳定。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切实维护学校稳定;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充分利用网络、短信、校园BBS、QQ群等途径,重点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加强重大事件背景下学生思想动态的趋势性分析;做好可能涉及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
少先队工作要具体抓好三个方面:
加强少年儿童的信念教育。研究少年儿童的认知、意识、信念,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受影响的载体,根据不同年级少年儿童的心理意识阶段性的特点,培养他们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意志品格。
加强少年儿童的信念教育。研究少年儿童的认知、意识、信念,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受影响的载体,根据不同年级少年儿童的心理意识阶段性的特点,培养他们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意志品格。
开展丰富的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活动要在设计、组织、安排上务求实效,强调创新与把握规律,既要丰富多彩,又要主题鲜明,善于借助社会力量,将思想性和娱乐、趣味、时尚结合起来。围绕建队纪念日为主题“祖国发展我成长”开展活动。深化少先队品牌活动,普遍开展“手拉手”、“雏鹰争章”、“民族精神代代传”、少年军校、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等实践体验活动。各基层少先队组织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开展有学校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活动,创建本校的特色品牌项目。
五、切实加强学校团队组织建设
1、健全学校团队组织体系。各学校要按照规定健全学校团队组织机构。不得把学校团队组织撤销、合并或归属于其他工作部门。已经将学校团队组织合并或归属于其他工作部门的学校,应尽快采取措施纠正。每所市属学校要设立团委,由校党委(支部)和团市委管辖;每所乡镇中学要设立团总支,由校党支部和所在乡镇团委管辖,各乡镇小学要设立少先队大队部,由校党支部和团市委管辖。市属学校、民办学校应设教工团总支或支部。各乡镇中心学校设立教工团总支,负责管理本
乡镇范围内各中小学教工团支部。要加强班级团支部、少先队建设,努力把团支部、少先队建设成班级的核心。有学生党员的班级,应推荐学生党员担任团支部书记。按照《团章》的规定,可以保留他们的团籍,过双重组织生活。
2、加强学校团队干部队伍建设。严格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干部的选配标准。各学校要把思想好、能力强、素质高、作风正的年轻老师选拔到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岗位上来。各中学团委书记,各小学总辅导员、大、中队辅导员配备率达100%。选拔和调动团委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要严格按照组织程序进行,各中学团委书记和各小学总辅导员,一般应由所在学校团的代表大会和少先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闭会期间,经所在学校酝酿推荐,报请市教育局和团市委按程序考察,取得一致意见后,可以指派或任命。市级少先队总辅导员由团市委、市教育局联合聘任。
加强团干部的管理。团干部的管理以同级党组织为主,上级团组织协管。团组织协管的范围是下一级团委领导班子成员,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委书记、副书记时,应先征求上一级团委的意见。团的组织对下一级团委领导班子成员有教育、培养、考察的责任,对他们的任免、调动应向其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建议。
落实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待遇。学校团委书记、副书
记一般应按同级行政职能部门的正、副职条件配备,并享受相应待遇;少先队辅导员按照全国及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中小学少先队工作“三纳入”体系的意见》等文件,按照不低于学校中层干部副职的标准给予相应待遇。各学校要支持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负责人参加上级团组织、少工委和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学校团委、少先队大队要加强对所属团支部、少先队中队负责人的业务培训。
3、加强学校团队队伍建设。要制定和落实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发展规划,把发展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任务来抓,及时把具备入队入团条件的优秀青少年吸收到少先队和共青团内来。要克服紧抓一阵、松懈一阵的做法。要规范新团员发展程序,认真执行团章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展团员工作细则》的规定,做到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程序完备,手续齐全,入团自愿,经常吸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禁突击发展,严禁简化程序。要规范团费收缴和使用工作,对于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团费的团员,要严格按照团章规定进行教育、处理。要将对入团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形成制度。入团积极分子至少要经过三个月(一般半年)时间的培养教育。要推广团知识考试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团员发展制度。
4、加强指导。要坚持“全团带队”,指导和帮助中学少先
队组织搞好自身建设,办好“少年团校”,引导少先队员认识团组织,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吸收优秀的少先队员加入团组织。少先队组织要逐步建立推荐制度,搞好团队衔接。按照“组织全面覆盖、队伍素质良好、阵地多样稳固、活动影响深入、机制务实创新”的要求全面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完善辅导员学年例会制度,建立优秀少先队集体、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少先队工作者定期评选表彰制度。各小学少先队组织做好“推优入团”工作,加强团、队衔接,做好优秀少先队员入团前教育,少先队仪式教育开展正常,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队报队刊、上级文件等有完整的档案资料。
六、大力为学校团队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1、团市委将切实加强对市属中小学团队工作的指导,努力为市属中小学团队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乡镇团委也要加强对所辖乡镇学校团队工作的指导,努力为乡镇学校团队组织开展工作排忧解难。
2、市教育局把对学校团队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纳入督导、评估范畴,并将学校团队工作考核情况列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校党组织要将学校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之中,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学校党组织要定期听取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汇报,研究团队工作。要有一名领导专门分管学校团队工作。支持开展各类活动。
要保证每周两课时的活动时间和开展活动必要的经费支持,并指导建设好学校团队的阵地。
各学校要为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一是学校每年要按照学生人数、以人均5元的标准划拨,保障学校团队组织工作经费;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和完善青少年活动阵地,学校要加强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建设,少先队要建有队室、鼓号队、红领巾广播站等活动阵地;三是各学校要支持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运用多种形式选树青少年典型,帮助他们完善和规范激励机制。
共青团汨罗市委 2011年11月10日
第二篇: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要点
2015年全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团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少年儿童和团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组织属性,落实组织定位,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继续推进“团建强基工程”和“队建品牌工程”,不断提升全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水平。
一、以“核心价值教育工程”为统揽,强化学生思想引领
1.深入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共筑少年梦”主题教育。把“中国梦”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动员少年儿童寻找、讲述故事:党史和国史上的故事、改革的故事、身边的故事、集体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引导少年儿童把“我的梦”和中国梦联系起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活动,通过开展1次主题团日活动、举办1场“校园明辨会”,引导广大中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形。(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利用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采用少年儿童喜欢的形式和载体,开展好“美丽童年童谣相伴——读童谣,讲故事,争当美德小达人”活动、“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争当美德小大人”雏鹰争章活动、“说优点、讲不足,手拉手、同进步”主题队会等活动。开展“核心价值观i践行”活动,通过微寻访、微宣讲、微实践、微分享、微展评等形式,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教育更加形象化、情感化、榜样化、行动化,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扎实开展“八礼四仪”教育活动。按照《省未成年人基本礼仪规范》要求,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并结合举办入队仪式、入团仪式,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寓于未成年人成长各个阶段。
3.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团队组织要依据时代特点,从青少年儿童成长需求的视角,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元素,将传统思想和道德文化放到现代社会的思维特点和话语体系中,用具有青春色彩的时尚文化去包装传统。要动员广大青少年儿童围绕“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展开学习讨论,积极参加“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等“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实践体验活动,体验中华传统美德,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
二、以打造团队工作特色品牌为目标,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1.大力深化“红领巾乡村小导游”少先队品牌。在开展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注重挖掘内涵文化,拓展该项目的深度。在组建“红领巾乡村小导游大联盟”的基础上,以“协作研究、共同发展”为目标,形成“红领巾小事业(小社团)研究共同体”,运用时尚的艺术手段来包装、宣传,扩大特色品牌工作影响力。
2.继续实施“一团(队)一品”创新项目计划。坚持以项目推进为抓手,结合区域特点、学校特色,认真总结梳理、挖掘新的工作亮点和特色品牌。鼓励学校积极申报“一团(队)一品”创新项目,进一步强化基层团队组织特色品牌意识,增强工作吸引力和影响力。2015年底,将继续举行“一团(队)一品”创新项目成果发布会,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交流和成果展示。
3.加强团队基层基础建设。着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重心下移至团支部(中队),重点抓少年团校规范化建设,开展“特色团支部”、“魅力中队”评比。建好用好团(队)室、鼓号队、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新媒体平台等阵地,做到实用、常用、坚持用,实现常态化运行。全面加强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通过学队章、讲队史、搞竞赛、做游戏等形式,加强队知识、技能和礼仪教育。举办区第三届少先队鼓号大赛,并组织参加市第七届少先队鼓号大赛。
三、以开展专业技能学习培训为抓手,全面提升队伍素养
1.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要以“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为基本实施路径,鼓励学校成立以大队辅导员为主,吸收中队辅导员、少先队活动课专任辅导员参加的“少先队活动课教研组”,努力构建主题更加鲜明、目标更加科学、内容更加集中、特性更加突出、元素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时代感更加浓厚、评价更加科学的少先队活动课程体系,推动少先队活动课常态化实施。探索建立少先队工作室,通过导师培养、专家引领、案例研讨、专题讲座、学员论坛、班队活动观摩等形式,提高辅导员理论研究和活动策划水平。加强基础薄弱少先队组织建设,策划开展送培、送教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
2.不断加强团队干部队伍建设。密切联系基层团队组织,建立片长常态联系制度,开展团队干部交流、研讨、联谊活动,增强团队干部的组织归属感。启动实施团队干部“蓝青工程”,发挥骨干团队干部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聘请专家集中授课、组织参观考察、选送外培等途径,为团队干部进修搭建丰富平台。举办第四届班主任(辅导员)风采展示大赛,激励广大辅导员不断创新争优。继续开展骨干辅导员提高培训,要遴选一批少先队骨干辅导员,加入“市骨干少先队辅导员讲师团”,形成有少先队特点的“人才梯队”和“新型智库”。
第三篇:共青团与少先队
共青团与少先队
共青团受党的委托直接领导少先队。少先队是共青团的后备军。1949年4月17日,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纲领》中,团接受了党的委托,把领导少年儿童工作列为青年团的工作任务之一。1953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1957年以后,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少先队的直接领导者,共青团是由党直接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同样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由团带队有助于保证党对队的领导,有利于保证少先队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团员是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青年,他们在政治等方面都要比少先队员成熟,却又告别少先队时间不久,对少先队的情况熟悉,加上年龄与少先队员相差不多,容易相互了解,相互接近,这有利于体现少先队工作儿童化特征。另一方面,少先队积极有效的工作,也为共青团组织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成员,保证了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壮大。
共青团是通过落实党对少年儿童、少先队工作的指示精神来体现党对少先队的领导的。其一,少先队的重大决议都是团的代表大会决定的,历届共青团代表大会的召开,推动了少先队事业的蓬勃发展;其二,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的组建,从组织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了共青团对少先队的领导;其三,共青团通过聘请辅导员,实现了对少先队组织的具体领导。几十年来,共青团没有辜负党的信任和厚望,在党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除做好团的本职工作之外,还积极承担起了带领少先队的光荣任务,做了大量工作,将少先队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同时,共青团组织通过向少年儿童宣传共青团的宗旨和思想,通过在中学少先队组织里组织少年团校、低龄共青团员保留队籍、向少先队组织中委派低龄团员担任义务辅导员等工作形式实现团队衔接,为共青团组织输送优秀青年。
共青团对少先队的领导,具体是通过 “全团带队”方针的贯彻实施来实现的。在1958年6月召开的共青团三届三中全会上,胡耀邦同志以 “全团带队,开展共产主义的儿童运动”为题做了总结发言,明确提出改进和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关键是全团动手,加强领导。全会的决议规定: “凡是有少年儿童的单位,团的基层组织要设少年儿童委员会,具体负责少先队的工作,并且要定期举行‘团队月会’,在全国树立起热爱少年儿童是共产主义美德的良好风气,使少年儿童在共青团的直接领导下成长起来。”。“全团带队”表明了直接领导少先队的不只是团委少年部门,而是全团。要实现 “全团带队”,必须做到思想带队、组织带队和工作带队。
第一,坚持思想带队是全团带队的主导和基础。在共青团对少先队的领导当中,思想带队是首要问题,它保证了少先队的方向,是组织带队和工作带队的前提。实现思想带队,就要求团组织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党的方针政策团结教育广大少年儿童。在具体的少先队工作中,团的思想带队集中表现在--些基本问题上。如党的宗旨和根本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当前,就是要引导少年儿童在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面努力奋斗,这是党的要求,同时也是共青团和少先队的根本奋斗目标;再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结合中国现在的实际和近期党的目标制定出来的,是全党全国人民,包括少年儿童的行动指南。思想带队就是要通过少先队的教育将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带领少年儿童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思想带队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儿童观、教育观,在全团带队的过程中,注意把现代教育观念贯彻落实到少年儿童工作中去,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另外,思想带队必须重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共青团和少先队作为党的后备力量,要高度重视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并以此指导好少先队的各项工作。
第二,组织带队是实现全团带队的具体落实方式。组织带队是通过组织手段和教育行政系统安排等形式,在组织上实现共青团对少先队的领导,它是思想带队和工作带队的具体落实途径和形式,是思想带队和工作带队得以完成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共青团实现对少先队的组织领导主要途径是:1.团委建立专门分管领导少先队的工作职能部门--少年工作部。1981年,共青团十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决议》中规定:”少年部既是团委的工作部门,又是少先队的领导机构。“根据这一指示,应由共青团区(县)委的少年部来领导少先队的大队委员会。同时,学校当中的教工团组织和学生团组织对少先队也应负有责任,对少先队实行组织领导。2.在有少先队组织的地方成立各级少工委,少工委是少先队的领导机关,也是联合社会各界共同为儿童服务的组织保证,共青团组织在其中负有核心的责任,加强少工委的建设是组织带队的重要方式。3·各级团组织和同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少先队选配优秀干部,培养、建立一文优秀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来从事、做好少先队工作,实现组织上的保证。
第三,工作带队是指各级团组织根据党、团工作的精神,从少年儿童的特点出发,按照少先队的工作特征,全面带领少先队开展工作。这是团委少年工作部门的职责,体现在组织建设、教育及活动、校外教育、选派辅导员、理论建设、儿童权益保护、社会化发展、国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是各级团委少年部门的一般任务。由于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不同,各级团委的少年工作部门在工作方法和内容上存在一些区别,但上述基本内容是不可缺少的。例如,运用共青团的力量净化少年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是工作带队的重要内容,各级团组织在工作实践中要帮助少先队净化他们的生活环境,如优化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法律环境,加强对少年儿童保护的立法工作;优化引导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道德环境,全面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是工作带队的重要内容。
少先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对于少先队组织来说,坚持创新精神是由组织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一方面,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党的宗旨为自己的指导原则,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少先队的重要思想路线;另一方面,少先队组织是未成年人的组织,而儿童的社会本质是未来性,少先队组织社会功能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潜在性,其真正的成果显现在于未来。所以,坚持创新发展,是少先队组织实现其宗旨的体现,也是少先队存在发展的重要条件。少先队组织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少先队不断研究少年儿童和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情况,在组织建设、教育活动、社会化发展等等方面,坚持改革的方向,保持少先队组织与时俱进的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少先队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注重培养少先队员的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才干。少先队创造性活动是少年儿童自己创造的,以培养发挥自己创造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科技、文艺、工艺、游戏、体育、学习、劳动、社会服务、组织管理、队的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少先队员自我发挥创造精神、自我训练创造思维、自我培养创造能力的自我开发创造力的实践过程。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工作意见
C302CH1FAK6AFD6D>
镇党委中心组各位成员:
为贯彻落实绵游委发[2010]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建立周末学习制度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进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现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性
(一)党委中心组学习是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加强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镇党委中心组按照中央和省、绵阳市及我区区委要求,坚持以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互促进为基本要求,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内容,以自学和调研基础上的集中学习研讨为基本形式,以健全学习制度和改进学习方法为基本保证,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实践证明,党委中心组在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促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迫切要求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对于不断提高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理论素质和领导能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清醒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委中心组学习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对学习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学风有待进一步端正,学习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学习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学习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学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学习组织与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学习(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督促检查有待进一步加强。各位中心组成员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充分运用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委中心组学习特别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努力把党委中心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即从总体上全面把握,又从各方面深入理解。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提高马克思理论水平,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一)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同研究解决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安排学习,使科学理论真正成为指导工作和决策的思想武器,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坚持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坚持把理论学习与解决自身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紧密联系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实际,围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安排学习,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开拓意识,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努力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紧密联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全过程,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举措,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不断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和管理
(一)严格规范学习管理。根据区委要求和本镇实际,依照区委的做法认真开展自身的中心组学习。制订学习计划并作出阶段性学习安排,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考勤、个人自学、集体研讨、学习档案、学习交流、专题调研、学习通报和学习考核等制度,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经常总结经验,把一些成功做法转化为制度措施,不断建(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立健全学习管理长效机制。
(二)精心组织集体学习研讨和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研讨是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形式。要精心设计学习主题,认真安排重点发言,组织好专题讲座、辅导报告,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和交流,认真进行学习讲评。要把个人自学和集中交流、专题调研和理论研讨、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运用研讨会、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党委中心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保证集体学习研讨的时间和质量,建立周末集中学习制度,每月安排1-2次集中学习,确保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中心组成员平时自学时间,每周不少于7个小时。
(三)认真开展专题调研。专题调研是深化理论学习、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重要途径。党委中心组要把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结合起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调查和研究问题,为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习深入奠定坚实基础。党委中心组应根据具体情况,围绕本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中心组成员每年至少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并组织学习交流。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文件
豫发[2008]20号
★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
意
见
(2008年11月12日)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在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加快中原崛起新进程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新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1、深刻认识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意义。共青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起点,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加快中原崛起新进程,离不开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的思想,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重大意义,努力把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深入研究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党的事业发展为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自身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青年的学习教育、就业创业、文化生活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基层团组织不健全和软弱涣散的现状还没有改变,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任务仍然艰巨等等。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青年工作的 责任感和紧迫感,指导帮助共青团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实现青年工作新发展。
3、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青年一代适应时代要求、促进自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共青团事业和青年运动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引导广大青年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新崛起作贡献。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动团的工作,坚持以青年为本,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为青年创造更大的成长舞台和发展空间。要善于找准参与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创新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4、明确新时期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青年工作的内容和 方式,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努力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加快中原崛起新进程而努力奋斗。
二、健全完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机制
5、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各项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青年工作、推动共青团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县以上党委每届任期内至少要召开一次青年工作会议,研究决定一个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各级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共青团工作情况的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共青团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为共青团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把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建立共青团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保证党组织的决定得到贯彻落实。支持县以上团委按照《团章》规定,按期召开共青团代表大会。
6、健全和完善政府指导、管理、协调青少年事务的机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团组织在承担政府青少年事务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政府青少年事务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支持共青团协助管理好青少年事务。通过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各级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与青少年事务相关的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在研究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应包含青少年事业发展的内容。制定和设立涉及青少年利益的重大政策、措施和专门机构时,要吸收团组织参与。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有本地区青少年发展方面的内容。研究制定河南省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确定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优先领域,保障青少年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县以上政府要成立青少年事务协调委员会,指定一名负责人加强联系共青团工作,将青少年的学习教育、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志愿服务、国际交流等社会性事务更多地交由共青团承担,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7、坚持和完善共青团组织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团组织双重领导的体制。共青团组织受同级党委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在对共青团实行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的同时,要支持共青团执行上级组织的决议,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 团的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制度。各级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组织的书记、副书记时,要事先征求上一级团组织的意见。各级团组织对下一级团的领导班子成员有教育培养、协助管理的责任,对他们的任免、调动可向其所在地区和单位的党组织提出建议。
三、充分发挥共青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8、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作用。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青年参与河南发展的热情和活力。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引导青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等领域建功立业,支持设立青年创业基金和青年科技创新基金,发挥共青团在全民创业和自主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组织青年积极参与政治建设,帮助青年增强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和国防、国家安全观念,积极有序地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实践。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发挥青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符合青年特点的文化活动,加强青年文化人才培养,发展青年文化事业和产业。要组 织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发挥青年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敬老助残、赛会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在推动和谐中原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9、充分发挥共青团引导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用改革发展的实践成果教育青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支持共青团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大中学生社会实践、少先队“手拉手”、先进典型评选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创新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青少年伦理、心理、生理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身心健康。
10、充分发挥共青团服务青少年成才发展的作用。全面把握新阶段青少年的不同需求,把服务青少年的工作做深做实。对共青团开展的学习实践技能培训、农村青年转 移就业、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等活动,给予资金、技术、项目、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千方百计扩大青年就业。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贫困县计划及“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等项目的相关政策。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将青年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人才工作统一规划。完善优秀青年人才的激励机制,落实团组织表彰的各类青年典型的相应待遇和奖励,将其纳入党政人才库管理。大力实施希望工程,帮助更多青少年完成学业。支持共青团开展各种帮扶活动,指导成立关爱青少年帮扶基金,为城乡低收入青年、进城务工青年、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残疾青少年、失足青少年等困难和特殊青少年群体提供服务。
11、充分发挥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作用。发挥各级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深入实施青少年维权关爱工程,积极探索建立党政主导、共青团协调、全社会参与、事业化推进,覆盖城乡、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权益工作体系。加强青少年维权实体建设,支持和指导各级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青少年维权岗、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展青少年维权和服务活动,畅通青少年利 益诉求渠道。坚持依法维权,定期监督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贯彻实施情况,加强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各地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推动《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试行)》的修订,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基金。加大青年志愿者的立法进程,制定《河南省青年志愿者工作条例》。发挥各级青年人大代表和青年政协委员的作用,推动青少年立法和解决涉及青少年利益的重要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组织建设
12、健全和完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向党组织定期汇报工作制度,落实“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班子建设、带队伍建设、带工作发展,优化工作条件”的“五带一优化”措施,形成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将团的建设和团的工作作为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内容,每年总结和考评党建带团建工作,团建工作不达标的,原则上不能评为党建先进单位。把团组织开展的以创建团建工作先进县(市、区)、五四红旗团委、“五好”团支部为内容的团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党建“三级联创” 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争先创优的动态管理机制。要坚持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和发展团员入党一般要经过团组织推荐的规定,真正使“推优”工作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
13、重视和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团的建设,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实施团建基层基础工程。根据党章、团章的要求,建立完善团的组织设置制度,凡是建有党组织、符合建团条件的单位,党组织负有建立团组织的责任;未建立党组织,但具备建团条件的,上级党团组织负有建立团组织的责任。凡是符合条件已设置的团组织,不得随意撤销或并入其他职能部门。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建设,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构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团队分层思想教育体系。建立县域共青团工作发展机制,注重发挥县级团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强乡带村,灵活设置农村基层团组织。加快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步伐,增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团的活力,整体推进城市团的建设。加强外出务工团员管理和团组织建设。
14、巩固和完善青年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 年组织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支持青联、学联、少先队健全组织体系,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同青少年的广泛联系。增强青联组织的凝聚力,重点推进省市两级青联建设,适当增加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共青团青联界别的比例,努力探索青联培养党外青年人才的有效机制。增强学联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更好地活跃校园文化、参与学校管理、服务学生成长。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在教育青年学生中的作用。履行好全团带队职责,抓好团队衔接和推优入团工作。帮助建好用好城乡青年中心。加强对青年社团的服务和管理,高度关注青年自组织,积极做好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和管理。
五、进一步加强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队伍建设
15、坚持高标准选拔配备团的干部。把团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选拔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优秀青年干部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的团干部队伍。要通过换届和个别调整,注重选拔30岁和2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省辖市、县(市、区)团委班子,改善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形成合理的梯次配备结构。具有行业或系统管理职能的党 政机关和乡镇、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城区街道等基层团组织,应通过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选举、聘任制等渠道,配齐配强专职团干部。团员数量不足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本级党组织与上一级团组织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专门人员负责青年工作。村(社区)团支部书记应从33岁以下的村(社区)年轻后备干部或优秀青年人才中选拔产生,有条件的可以依照法定程序进入“两委”班子,享受相应待遇。落实“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干部任团支部书记。
16、加强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党的干部培训规划,按照分级培训、分类实施的原则,发挥党校、团校等干部培训学校的作用,以提高团干部的动员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团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校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应安排团干部专题培训班。各级财政要对共青团干部培训给予相应的投入。根据团干部的自身条件和工作需要,通过挂职、交流、轮岗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团干部到基层、经济部门或上级机关挂职锻炼。支持河南省团校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发挥其在团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共青团依托高校、各类 教育培训机构以及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建立稳固的团干部教育培训阵地。
17、认真落实团干部的各项待遇。各级专职团委书记、副书记,应按同级党委(行政)职能部门正、副职的条件配备。团委书记是党员的,应提名为同级党委委员候选人。团的县级及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团委(总支、支部)书记,是党员而未进入同级党委的,按照党章规定,可以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总支、支部)和常委会的会议。各级党委在提名同级人大、政协常委候选人时,应有团的负责人。基层团干部兼职的,应给予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村(社区)团组织负责人的工资由当地县(市、区)财政按照不低于同级别岗位工资统筹安排解决。
18、加强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工作。把共青团作为培养青年干部的重要基地,将团干部的转岗特别是团的领导机关中层干部转岗纳入党委组织部门干部调配管理工作整体规划,努力形成党委组织部门统筹安排、团组织积极推荐的团干部转岗输送机制。县以上团的机关,处级干部在岗年龄一般不超过38周岁,科级干部在岗年龄一般不超过33周岁。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参照执行。对于超龄团干,党委组织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按相应职级 及时转岗安排,特别优秀的可提拔重用。各级团委每年初向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提出团干部转岗计划,由党委组织部门有序安排。要将团干部的培养、使用和输送有机结合起来,以各行各业的优秀青年人才为重点,加强培养锻炼,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加强团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19、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根据青少年工作的专业化特点和现实要求,积极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招聘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热爱青少年工作的人员到街道(乡镇)、社区开展青少年社会事务,特别是帮助和服务特殊青少年群体。发展和完善专兼职相结合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建立一支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活动的职业工作者和研究青少年问题的专家、学者相结合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鼓励社会优秀人士兼职从事青少年关爱、教育工作。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省、市、县(市、区)都应在同级团委或同级教育部门中设少先队总辅导员。
六、进一步建立完善服务凝聚青年的机制保障
20、切实加强青少年网络工程建设。高度重视互联网动员引导、教育凝聚青年的作用,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共 青团组织大力实施青少年网络建设工程,建立完善各级青少年网络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迅捷性特点,积极探索依托互联网进行青年组织建设、联络青年的有效方式,加强青少年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不断满足青少年网络文化需求,努力掌握在网上引导服务青少年的主动权。加强青少年网络舆情监测、汇总、分析、反馈体系建设,建立起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增强团组织网上正面引导青少年的能力。拓展青少年网上利益诉求渠道,支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管理范畴。推进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培养青少年网络人才队伍。
21、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各级政府应将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市、区)政府要根据部门预算的有关规定,按照本地区6岁至35岁青少年人口数核拨一定数额的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经费,按项目列入财政预算。高校校级团委的日常工作经费要按照在校生每年人均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机关、中小学校、企业、乡镇、街道团组织的工作经费,要根据35岁以下青年的人数,按照一定的标准拨给。根据共青团承担社会事务不断增多的实际,对共青团开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 者培养工程、青年文化行动、青年就业创业行动、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大学生社会实践、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少先队工作、青年外事交流、青少年研究等青少年工作项目和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青少年校外教育等青少年公益事业,核拨必需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可以从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外活动阵地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有关青少年的工作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支持共青团开展相关活动。
22、加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基础建设。各级政府要将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在“十一五”期间18个省辖市都建有综合性、多功能的青少年宫,每个县(市、区)建有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提供经费支持。积极推动省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要在省级统筹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数额资金,支持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青少年活动场所。开展青少年理论研究,设立青少年科研计划,纳入省社科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问题研究。支持团属实业、团属媒体改革发展。帮助基层团组织改善办公条件。
23、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部门要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年工作和具有时代特征的青年典型的宣传,营造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舆论环境。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各类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场所和公共活动设施,要向青少年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营业性社会文化场所的监管力度,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治理,健全监督体系,规范经营活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清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健全少年司法保护制度,探索建立公、检、法、司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相互配套的工作机制,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侦察、批捕、起诉、审理和执行方式,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人大、政协要关注有关青少年议案、提案的落实工作,督促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青少年工作中的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从全局高度认真学习贯彻本《意见》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作领导,结合本 地、本部门的实际,深入研究和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切实推动本《意见》精神落到实处。
(此件发至县级)
主题词:共青团工作 青年 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2008年11月12日印发
(共印40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