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埠街道办事处环卫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及建议
XX办事处环卫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
(1)本辖区的背街小巷路面硬化设施还不够完善及居民环卫意识不够;近年来,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新埠的路面硬化设施及背街小巷建设,解决了居民出行问题,但尚有大部分小巷仍然是泥土路面,对清扫保洁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地居民和外来租户,环卫意识有待提高,随意乱扔垃圾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刚清扫过的路面,短时间内又产生垃圾,增强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
(2)生活垃圾清运力度薄弱;新埠仍然保留着上门收集垃圾的作业方式,清洁工人大部分都在凌晨4点钟开始上门收集并清扫路段,并转运到垃圾转运站等待收集后又手推车作业,造成劳动时间过早、过长、劳动强度增大,如东坡、中坡、横沟村、三联社区转运距离过远,往返时间过长,出现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把垃圾转运到转运站;作业时间过早,影响休息时间,过晚,又不能及时转运垃圾的现象,平均每人每班清运垃圾3车左右(加高),强度大。
(3)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环境卫生的质量标准;如三联、土尾是一个渔业作业区,生产方式主要是捕鱼,渔网渔具随意乱放,在硬化路面修补渔网、空置地放置浮标和木桩,严重影响当地的环境卫生整洁,残留的鱼获物和随波飘来的垃圾时常滞留在渔港死角,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的整洁,东坡、中坡、外沙等村以建筑行业为主,建筑材料(顶柱、脚手架等)随意堆放在家园周边,从而又严重影响了卫生的整洁。
(4)江、河沿线长又没有护堤、空置地较多,给环卫工人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南渡江、外沙河、横沟河纵横新埠岛,江河沿岸均没有建防护堤,杂草横生,出现周边居民随意丢弃垃圾的场所,污染江河环境;空置地较多,出现废品收购;仓储较多,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废弃品;空置地时常出现本地、外来垃圾随意倾倒路边现象,增加了环卫的难度。
(5)环卫工人不足,影响环卫的整洁力度;新埠岛环卫工人编制30名,现有环卫人员25名(5名已辞职或辞退),其中:应退休而未退3名(因交社保年限不够),队员“老、弱、病”状况严重,劳动强度跟不上和自觉性不够,再者,人员不足,队员无法安排休息日,若有请病假、事假的工人,其负责的路段或作业区便出现无人清扫的现象。
二、建议
由于新埠环境卫生整治的标准要求,已提升至与建成城区的标准,务必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1、解决垃圾清运的问题,按建成城区垃圾清运方式,增配660升车载装置,减轻工人清运劳动强度,减少清运时间,以便有更多的体力和时间投入清扫保洁中来,先解决三联、东坡、中坡、外沙、新埠江河堤岸等偏远和人口密集部分,后逐步普及全岛。
2、增配环卫人员全覆盖。做好已建成路面硬化的背街小巷及江河堤岸人员全覆盖,增加人员调度,轮回安排工人的休息日,营造舒心的工作氛围。
3、加快江河堤岸的治理和管控空置地的力度,营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杜绝乱倒乱扔的现象。
XX 街道办事处 二0一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浅议街道办事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议街道办事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机构改革的日益深入和机关职责的逐步下沉,街道办事处承担的社会事务性工作愈加繁重,在发展经济、城区管理、文明建设、综治维稳、服务居民、疏导民意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职责不清等多方面的问题,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一、街道办事处主要职能职责
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完成各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街道工业,以及与居民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指导街道经济组织发展经济,拓宽经济活动的领域,为经济组织提供服务,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街道经济。把街道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道德高尚、社会安定、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城区。负责辖区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工作,依照有关规定管理外来流动人员。开展社区服务、拥军优属工作,负责社区优抚、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婚姻登记工作,兴办社会福利及残疾人福利事业,社区文化、科普、体育、教育工作。按照职责范围做好城市建设管理监察、计划生育、爱国卫生、初级卫生保健、市容环境卫生、绿化、环境保护、劳动就业、安全生产等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汛、防风、防火、防震、抢险和防灾救灾工作。维护
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指导和帮助
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向市、区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要
求,办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等事项。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
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
一是职能的法律缺位。根据《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目前街道的法定地位虽然没有改变,街道实际上已成了不是一级
政府的“政府”。二是职能不断增加且范围不清。街道工作可以
说是包罗万象,常常陷于被动甚至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的境地,由于职责不清在开展工作时难免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三是工作性
质与工作职能发生矛盾,形成了责、权、利相脱离,条块关系不
顺。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性质是政府派出机构,没有行政管理权,有的职能部门对街道只下达任务,而并未将相应的权力下放,街
道有责无权或责大权小。四是缺乏物质基础,人员编制不合理。街道现有的编制和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职能多了,任务重了,而人员编制仍大体与50年代相当。
三、对策及建议:
1、通过立法,对《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进行修改补
充,明确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任务、地位和作用。
2、改革陈旧的管理体制,赋予街道更多的自主权,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3、结合政治体制改革,规范街道机构设置,规范街道的编制机
构,建设一支年富力强,具有较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4、设置统一指导街道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街道管理。
5、建立街道一级财政机构,完善街道财政机制,在税收返还政
策中确定超收分成的比例,增强街道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桥东民政局
第三篇: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上虞市畜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调查
阮春永,俞永明,俞水昌《浙江畜牧兽医》2005-1(1820)
上虞市地处宁绍平原,经济发达。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上虞市农业经济中仅次于粮食生产的重要产业。目前已建立了以市郊和虞北海涂为主的养猪小区,以梁湖、东关、松厦为主的绍兴麻鸭养殖小区,以章镇、东关、丰惠为主的鹌鹑养殖小区,以海涂为主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以松厦、丁宅为主的獭兔养殖小区,以市郊和虞南山区、半山区为主的优质三黄鸡养殖小区。2003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4.94亿元,比2002年增加5.15%。全市畜禽饲养量生 52.45生万头,牛5167头,羊12.71万头,家禽1179.21万羽,兔13.25万只,蜂23249箱,肉类总产量35286.9t,全市农民人均家庭农业经营收入中,畜牧业收入占36.5%。
1.1 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据调查,近年来,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较快,特别是猪、禽等主导产业发展尤为迅速。
生猪生产,随着散养农户逐渐减少,专业化、规模化养猪基础设施投入增加,饲养规模进一步扩大,生猪生产形势呈现出稳定的持续发展态势。全市饲养100头以上规模猪场254个,其中万头以上猪场5个,千头以上猪场45个,百头以上猪场204个,百头以上规模猪场生猪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76.7%。为提高规模化养猪品质,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有省一级种猪场1家,二级种猪场1家;存栏公母猪品种结构优化,公猪良种率达100%,二元以上瘦肉型母猪占总存栏母猪数的98.17%。为适应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该市12家千头以上养殖大户,2004年5月自费组织到广东东莞考究养猪经验。通过对照,一致认为当前最缺乏的是规模、管理和技术,要提高生猪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在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祥盛农业有限公司在2003年投资509万元建设新猪场的基础上,又投入400万元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着手建立科学养猪流水线,全面改良肉猪品种,使年出栏肉猪达到2万头以上;杨氏养殖有限公司决定投入900万元做大自身养猪产业,再建1个万头猪场,推行电脑控制,筹建饲料加工厂1个,发电沼气池1座,拉长产业链,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
养禽生产,2004年上半年因受疫病影响,市场销售一度疲软,价格下跌,家禽产品积压,但由于各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影响:一是努力保护种禽生产,去劣调优,品种更新换代,确保种禽的合理结构,以保持高产繁殖性能。二是加强宣传力度,消除广大消费者食用家禽产品的恐慌心理,促进城乡市场消费和发展生产。三是加强对养禽户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及饲养管理素质。四是政府扶持资金的及时到位,发放补助资金扶持种禽生产,减轻养禽户负担等。目前养禽生产迅速回升,销售量、价格已恢复到常年水平。据调查,全市饲养200羽以上的规模养禽场561家,家禽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84.6%,规模化程度较高。
奶牛生产,“浙江普新乳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从上海引进奶牛进行试养,目前存栏300头,日产鲜奶3吨。该公司原来投入1300万元用于一期工程,2004年又
投入1000万元,新建6幢奶牛舍及牛粪加工处理等设施,计划再引进奶牛700头。为全市奶牛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方向发展。
特种动物饲养,涉及饲养品种14个,特种养殖在全市畜牧业中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尤其是“上虞市天鸟养殖有限公司”推行了“公司+农户”的肉鹌鹑生产经营模式,带动108户养殖户,采用统一供鹌鹑苗、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病、统一收购销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编织销售网络,产品直销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实施网络销售服务,降低成本,保证了肉鹌鹑产品的质量,为统一品牌打下基础。2003年出售商品肉鹌鹑1000余万羽,同比增长16.3%,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和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从2001年开始编写上虞市农业地方标准,目前已编写制订了《梁湖小公鸭》、《上虞三元猪》、《浙东白鹅》、《无公害肉用鹌鹑》等4个农业地方标准,并已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试点工作。2003年全市已有新星鹅业合作社的“草凤”牌肉鹅、田兴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的“田兴”牌肉鸡、谢塘农业服务站的“禹蜂”牌小公鸭、祥盛农业有限公司的“祥盛”牌生猪等四家单位获得国家级绿色产品基地和绿色畜产品认证;皂李湖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皂李湖”牌肉鸭获得省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绿色畜产品认证;2004年又有6家单位申报绿色农产品基地。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所属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定期对千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及定点屠宰场开展兴奋剂尿样检测,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1.3 畜产品加工正在起步。据调查,上虞市的畜产品加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逐步发展。目前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6家,其中家禽产品加工企业1家。家禽加工企业主要加工贡鸭、酱鸭产品,2003年加工销售1600吨,带动82户养殖户;市机械化屠宰场2003年屠宰加工生猪8万头;市万隆保健食品工业有限投资1500万元,主要从事朱邦牌蜂蜜、蜂皇浆冻干粉、花粉、蜂胶等蜂产品的系列制品开发研究。
1.4 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带动明显。据调查,该市的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已有明显提高,现有市养猪协会、市蜂业协会两家,共有会员143人。在养殖小区建立了4家专业生产合作社,涉及生猪、白鹅、放养鸡、鹌鹑四个行业,由230余户农户自愿组成,为社员之间建立了互相探讨、交流经验的平台,使合作社社员互相合作,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全市有7家畜牧企业列入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级畜牧示范小区和6个市级畜牧示范小区,涉及生猪、奶牛、放养鸡、鹌鹑4个畜禽品种,他们是畜牧业中的养殖大户,规模化程度高,饲养数量多,带动了全市畜牧生产的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畜牧业规模化程度还不够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生产企业规模小,市场应变能力差;二是饲料价格上扬,制约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畜牧业的废弃物污染严重,给周围城乡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四是畜产品安全监督还须加强,违禁药物的使用时有发生,标准化饲养范围不够广,还处在示范阶段;五是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目前仍以活畜禽销售为主,加工企业少,产品种类少,缺乏著名品牌,缺少精品名品,品牌效应低;六是国家对土地使用的宏观控制,也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扩大再生产;七是财政对种畜禽、防疫、监测设施、监督手段的投入与畜牧业发展不相适应;八是基层
兽医队伍不够稳定,人员老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检工作的开展。发展对策
3.1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是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最有效的形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养殖大户为主体,各地的特色养殖为内容,组织建立专业合作社,实行行业自律,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广南山鹌鹑养殖合作社经验,发展“订单”农业,由公司统一提供苗鹌、饲料、兽药及各类服务,产品由公司按照标准回收后统一销售,保证养鹌户有一定的纯利润,消除养鹑户的后顾之忧,起到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骨干示范作用。鼓励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参与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参与企业的产业化经营。
3.2 进一步修改完善畜牧业发展规划,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有关部门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畜牧业用地;正确引导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大力推广桑园、果园养鸡经验,发展畜禽养殖业。
3.3 逐步推进现代化畜禽养殖方式,走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要以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扶持和推广市家禽改良站三元猪标准化养殖,梁湖小公鸭标准化养殖,天鸟养殖有限公司的肉鹌鹑标准化养殖和浙东白鹅标准化养殖;制定《无公害肉用鹌鹑》省级农业地方标准,《放养肉鸡饲养管理》县级地方标准;新培育2-3家千头猪场为万头猪场,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大场大户中开展生态养殖试点示范,利用沼气发电,牧渔结合、牧农结合;继续开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严格治理畜牧污染,试行污物总量控制,限量、减量排放制度。
3.4 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加强信息服务,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加快信息网络向龙头企业、中介组织、规模场户延伸,努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树立品牌,创名牌,深化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营销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以举办各种类型的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形式,扩大畜产品的销售力度和知名度。
3.5 加强对畜牧生产的支持。在畜牧用地、用电上给予适当的倾斜,继续对畜牧示范小区的防疫和畜产品监测进行监督。
3.6 改革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管理体制。实行动物防疫、检疫等公共事业性工作与一般医疗技术服务工作职能分离、人员分流,对承担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兽医人员要重新考核录用,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并建立灵活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用人机制,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及建议
吕梁市会计学校
1、学校近三年招生情况为2010年570人,2011年736人,2012年730人。学校现在校生规模为2023人,其中,中职教育开设会计、计算机及其应用、财政、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生598余人;挂靠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开设会计与计算机操作技术2个高职专业,在校生1020余人;与吕梁学院联办经济系开设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405余人。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专任老师严重不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专业课54人,基础课43人,由于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本学期专业课外聘教师11人,基础课外聘15人以满足教学需要,建议给予增加教师编制。
2、学校现有内设机构及科级职数多于编办核定的职数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建议给予理顺,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建议增加教学与学生管理内设机构和科级职数。
3、学校经费只能满足日常教学使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2011年学校总收入1700万元,财政负担940万元,学校日常经费支出1480万元,财政负担率为65%左右,2012年全年预计总收入15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00万元,收取各种学费300万元,预计总支出180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300万元,建议财政每年给予一定数量的专项补助款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马鞍山市税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马鞍山市税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马鞍山市国家税务局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其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从马鞍山市国税局目前税源管理的情况看,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此,该局组织人员对全市税源管理状况、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一、税源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税源分布。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企业13724户,其中企业6867户,个体工商户6857户。2006年全市纳入重点税源监控的“两税”1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共630户,入库税款16.46亿元,占总收入的79.73%,其中:10-99万元533户,入库税款8333万元,占总收入的比重4.04%;100-499万元68户,入库税款7093万元,占总收入的比重
3.43%;500万元以上(不含马钢)26户,入库税款3.31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的16.06%;马钢两大公司入库税款11.6亿元,占总收入的56.2%。年纳所得税100万元以上企业14户,入库税款5147万元,占所得税总收入的70.98%,其中:1000万元以上2户,入库税款3062万元,占所得税总收入的42.23%。
(二)管理方式。一是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1确立“分类管理为主,分片管理为辅”的基本模式,依经济性质、税收规模、重点行业、纳税信用等级等进行细分定责,量化主要管理指标,并进行综合考核。二是建立重点税源“层级监控”网络。按照实现税款10万、100万元、500万元以上三个层级构建监控建立了具体监控指标体系和1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动态跟踪分析制度。
(三)主要成效。今年上半年,该局按期申报率为99.76%,入库率为100%,滞纳金加收率为99.4%,处罚率为98.9%,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86、0.79、0.9、31个百分点;欠税增减率为-30%,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8.54个百分点;从个体税收主要征管指标看,个体平均税负由上年同期320元/月,增加到377元/月,增长17.8%;达到起征点的户数由上年同期1985户,增加到现在2284户,“达点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双定”户按月入库税款同比增长26.2%。
二、税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税企基础信息不对称。目前税务机关对税源信息采集主要依赖于纳税人各税申报表及附报资料,由于不少纳税人的财务报表及其他附报资料多为申报表相关数据的延伸,应付税务机关的因素较大,真实、可信度差。在上半年该市开展的调研式检查的107户企业中,财务报表数据有问题的企业户为39户,比例近40%。因此,税务机关掌握的基础信息与纳税人实际经营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税务机关统计上报的税源信息失真,根据这样的税源信息
分析出的结果,只能反映税源户申报税源的变化,而不能反映实际税源的变化。
二是管理方式重“规”蹈“矩”。所谓重“规”,就是在日常税源管理工作中,多以“规模论重点”,机械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进行“重点税源重点管理”,而重点税源和重点管理户往往不相一致,重点户不一定是重点税源户,而是税收征管工作中薄弱点或问题易发点的纳税企业。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针对性不够强。所谓蹈“矩”,就是在纳税评估中,过分重视了上级部门下达的“面”和“评估指标”,往往脱离了评估对象的实际,造成了评估工作多为完成任务和“编”制相关数据,质量不高。如,2006年上半年日常检查有问题户比例为40%,而评估有问题户的比例仅为7%。
三是税源管理力量较单薄。目前,该局现有税收管理员105人,占县(区)局(不含稽查)总人数的35%,人均管理税务登记户130户,这种管理人员结构,与当前强调税源管理的要求不相匹配。同时,由于税务登记户增长速度较快,从2005年企业税务登记情况看,仅企业户每月均新增202户,月均办理注销登记户55户,加之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基层税源管理人员经常应付事务性工作,难以专心进行税源控管。在人少、户多、事杂情况下,税管员管理工作难以到位。
四是税源管理考核有“短腿”。从现行税源管理考核的情况看,侧重于税收管理员执法行为的考核,即只对申报、发票等违章处理情况进行考核较多,而对具体管理中的行为考核不力,一直没有比较完善的考核指标,产生考核“短腿”,如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率、成本率、运费率、免税企业的销售规模和销售价格等明显失当而造成偷漏税款行为的责任考核,缺乏具体量化的考核标准。同时管理责任人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应做什么、如何做、应达到什么效果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法衡量税源管理工作的好坏,不能以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的办法促进税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五是部门协调配合待加强。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力,虽然部门间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传递、情况分析等制度,但均没有有效执行和坚持,部门间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随着国、地税之间税种交叉管理户的日益增多,但由于目前管理信息传递滞后或不畅,对“以票控税“手段的利用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配合,给税收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金融部门、工商部门虽依法有配合税务部门的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阻力。
三、加强税源管理的建议
一是完善“人机结合”管理模式。一方面要加大税源监控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力度,整合信息资源和数据利用的效果,增强计算机对税源管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管理责任人要加强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和环节的跟踪管理和实时监控。加强对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的了解和对纳税申报真实性的分析,结合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全面掌握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减少因“疏于管理”所导致的涉税违法案件的发生。
二是建立交叉评估会审制度。现行纳税评估主要是税务管理员自管自评,难免有“关系评”和“人情评”的因素,不利于纳税评估工作的深入。因此,要依据“一户式”税收征管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在管理单位内部或管理单位之间经常性或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户管对象交叉评估,有利于相互借鉴、行业对比,增强评估责任。机关职能科室应建立纳税评估会审制度,组织业务科室、稽查、征收等部门人员参加,重点解决日常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行业、重点户等进行“解剖式”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和预警值,指导评估工作。
三是注重征收、稽查成果转化。即建立分析、评估、稽查成果相互转化的运行机制。征收部门应建立分析报告制度,注重经济税收相关因素分析;同时,根据管理部门的需要细化统计分析指标,为管理部门提供宏观上的管理指导意见;稽查部门应加大对稽查结果的分析和传递力度,提高纳税评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征收、管理、稽查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
四是合理配臵管理人员力量。加大管理力度,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征管效率。但就目前
来讲大部分纳税人信息化意识滞后,难以跟上税收信息化的步伐,加之现有的征管各应用系统数据缺乏共享的数据查询平台,利用程度不高,短期内难以在管理效率上发挥最大作用;二是充实人员力量。县(区)局以下的税务机构,应树立大管理的理念,增加税源管理岗位的人员,特别是基层中层干部应承担具体的管理职责。
五是建立部门协调共享机制。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最大限度建立国税、地税、统计、工商、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国、地税应携手加强对企业进行联合检查,增强税收执法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管理力度。
六是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税源管理岗位考核、督查、任用的综合考评体系。主要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指标,列入工作考核范围,使考核办法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税源管理岗位的执法检查和工作监察,重点检查税源管理岗位的税收政策和工作制度执行情况,以及征收、稽查反馈的问题和管理意见的落实情况。通过考核、督查对税源管理岗位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其作为评优和任用的重要依据,增强税源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提高税源管理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