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省果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省果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河南农科院园艺所果树新品种试验场
王 鹏 王东升
一、发展情况
1.树种品种构成情况:一是杏树以金太阳和凯特两个品种为主,目前栽培面积较大,3年后将进入丰产期,预计鲜果将大量上市,所以生产单位应该考虑对杏果的加工问题,适量发展品质好的品种,不宜盲目大面积发展。二是桃的发展面积在扩大,但桃果老少皆宜,市场容量大,应加强栽培管理,以提高果实的品质来实现高收入高效益。三是早熟苹果销路好,价位高,已引起果农的重视,发展面积有所增加;晚熟品种则内部调整品种比例为主,新增面积不大。四是以晚熟黄金梨和早熟梨为主的优质梨市场行情看好,发展势头比较猛,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加强管理,否则丰产并不等于丰收。五是以梨枣、雪枣等为主鲜食枣发展面积较大,且梨枣在我省缩果病较重,难以防治,面积不可过大;沾化冬枣品质好,各地正在积极引种栽植,目前面积不大。但鲜食枣的销量有限,生产者须考虑保鲜贮藏事宜。六是葡萄的发展,近几年以晚熟品种红提和黑提发展面积较大,平原地区不可盲目扩大面积,美人指刚刚开始发展,市场行情看好,但对晚熟品种,生产者一定要注意对葡萄的几大病害的防治问题,否则,虽然丰产但效益不一定理想。目前早熟品种的发展刚刚起步,市场前景很好。七是其它果树,如李子、石榴、柿子等也都在稳步发展之中,市场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2.发展方式情况 果树的发展方式主要分三种:一是政策性发展,如结合退耕还林政策,由上级统一调苗,然后分发下去,让农户栽植。这种方式一般只重形式,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往往落实比较差。二是果农自发性的发展。这种方式一般是一户或几户联合建园,因缺乏乡村统一组织,面积多则几十亩,少则一二亩,虽然建园比较下功夫,但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大市场,果品只能靠零售。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比较适合果树生产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也分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以村委为单位注册公司,反租农民的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定树种品种栽植,统一供应所需生产资料,然后分户管理,果实由村委(即公司)统一组织冷藏、包装、销售,然后村委与农户按协议分成收入。这种形式比较好,易成功。第二种是公司承包土地,建园发展,但因为人力所限,管理往往比较粗放。第三种是村委统一规划,农户承包管理。这种方式参差不齐,有的户管理特别好,而有的则管理很差。笔者认为,建果园,不是种波菜,且不可盲目随意发展,一定要在发展方式上多动脑子,想好法子,再建
园发展。
3.栽培管理情况 栽培管理分四种情况:一是主动与科研大专院校结合,非常重视技术,严格按照科学方法栽培管理,生产者学技术的热情很高,对果树很重视,绝大部分取得了比较高的经济效益。二是马虎栽植,基本放任不管理,广种薄收,收益较低。三是想管好,但不懂技术,盲目管理,效益一般。请技术人员又不愿出技术费。四是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只重视抓产量,不重视抓品质,其结果是产量高,收益并不高。
二、市场情况
1.苹果:一是早熟苹果,品种如藤牧1号、美八等,销路比较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3—4
元,二是套袋优质晚熟苹果,品种主要是红富士,价格较高,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5元。三是次品果、烂果不但价低而且难销。
2.葡萄:一是套袋晚熟葡萄价格比较高。如美人指每公斤高达20元左右,大红球每公
斤8—10元,各种无核品种也售价较高。二是保护地半促成栽培的葡萄,品种有红双味、京秀、粉红亚都蜜等早熟葡萄,每公斤售价达10—12元。三是8月份成熟的葡萄,品种主要为巨峰,每公斤售价仅为1—2元。三是次品果、烂果几乎卖不出去。
3.桃:一是中晚熟品种,如松森、仓方早生、丰白、赤月、美香、国庆红等,每公斤售
价达3—4。二是极早熟品种,如优系早丰甜、五月火等,每公斤售价3—3.5元。三是6月中旬的桃,品种如雨花露、砂子早生等,因前些年栽培面积大,价格持续走低,每公斤售价仅为0.8—1.2元。
4.梨:一是砀山梨,栽培面积大,品质一般,价格持续下降,每公斤售价仅0.6—0.8元
左右。二是优质品种,如黄金梨、大果水晶梨、早红考蜜思等,新栽植的幼树大部分没有形成商品产量,仅有少量果品上市,价格特别高,每公斤售价达8—10元。
5.大枣:一是干枣价格比较稳定,多年来每公斤一直保持在8—10元。二是鲜果价格因
品种不同差异比较大,优质冬枣价格高达每公斤15—20元,一般品种每公斤1.5—2元。
6.其它小杂果类,如石榴、杏、柿子、核桃、李子等优良品种,其优质果品市场价格可达每公斤6-8元,市场行情也看好,销售量逐渐增加。
三、经验与教训
1.成功经验:苹果、桃、梨、葡萄、柿子、枣等,河南省内都有亩产值万元甚至几万元的成功典型,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与科研等技术单位密切结合,非常重视技术,科学管理。这部分果园效益普遍比较
高,亩产值一般在3000—5000元之间,个别典型亩产值达几万元。
二是乡村领导高度重视,事业心强,责任心强,真正想为农民办实事的。他们往往能够
对所属的土地进行统一调整,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总体管理水平比较高,效益也比较好。
三是个别果农特别钻研技术,主动与技术部门结合,取得了亩产值几万元的高效益。
2.失败教训 多年来,果树发展大起大落,成功见效益的果园面积并不大。若以每年发展100万亩的面积算,大约能够见效益的只占20%,而余下的80%不是几年后拔树,就是荒抚无人管理。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了政绩强迫性发展果树,农民思想工作没做好,农户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被迫在麦田里,挖两锨土将果苗草率浅埋,其结果是死一部分,没死的那部分也长得细瘦弱,次年也不管理,等检查过后即拔树。这是果树发展失败的一大原因。
第二,重栽轻管。下功夫种植上了果树,但后期放松管理,或干脆不管理,其结果是即
使是优良品种也结不出优质果实,效益很低,最终对果树失去信心而拔树。
第三,技术措施得不到落实。不少地方果农连基本的果树栽培技术也不懂,树长疯了,满树徒长大枝,每年开花而收不到果实,几年搞下来,投资不小,功夫不少,收益不大,末了拔树。
四、今后发展果树的几点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果树
无论以乡村为单位,还是公司个体户发展,首先要到几个大型果品市场进行现场调查,依据市场分析结果,再选择树种品种。调查时要客观全面,不能片面看待某种果品。有些品种价格很高,但市场份额占有率很低,大面积发展也许造成销售困难。而有些品种价格较低,但市场份额占有率较大,可考虑多发展。
2.以本地的自然条件为基础,选择树种、品种
要充分认识到河南省在全国的地理区位,弄清我们本省的优势和劣势,再做选择。具体
地讲,我省处在北方落叶果树适宜区的最南沿,应该认识到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另外我省交通位置处在全国的中心,南北东西调运极为便利。同样的品种,在我省的成熟期比河北、山东要早上市7—15天,比北京、东北、西北早上市20—30天。有利也有弊,那就是同样的品种,我省果实的品质比外省要差。那么我们就要抓住这一特点,抢占南方(即长江以南对北方果品需求量极大)的市场,在山东、河北等北方省份,同一种品种还未成熟时,以优质的果实推向市场。
3.以公司加农户,或以村镇为单位统一规划再承包给农户的方式,发展果树。
制约果树发展的原因很多,但我们认为,最大的原因即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组
织形式。目前农村土地分包给了各户,种植规划比较困难。而果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当
年种当年收的农作物和蔬菜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块地里,既有葡萄,又有苹果、桃等多种果树混栽,其后果是病虫交叉危害,管理不方便,果实难成大市场。所以要真正想靠发展果树发家致富,富裕一方,创建利用利民的政绩,乡、镇、村级的干部,务必在组织方式上狠下工夫,兼顾到集体和个人几方面的利益,充分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调动农民潜在的巨大潜能,走统一规划、统一树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这一条,只有这样,果树才能健康高效发展起来。
4.转变观念,高起点高标准发展果树
各地都在发展果树。今后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无情。所以发展果树的起点标准一定要高。
这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树种品种要选择优良的。二是栽培技术措施方法要先进。如地膜
覆盖、套袋等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出真正无公害的果品,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5.技术做依托,专家做后盾,发展果树
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和轻视。从国家到各省都有专业果树科研机构,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
作。俗话说隔行不取利。大多数农民祖祖辈辈种植农作物,对果树其实不甚了解,又不愿花钱请技术人员,其结果是大多数以种植失败而造终。近些年来,农业科技发展很快,果树当然也不例外,新的修剪技术、病虫防治、化控物控等技术在果树发展中起到了很关健的作用。大部分生产者只注意引入新品种,而对新技术却不甚了解。果树栽培是很专业的一门科学技术,生产者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6.设施果树栽培方兴未艾,前景光明。
包括大棚、日光温室、避雨栽培等设施,在果树栽培上的应用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是巨大的。如设施草莓、葡萄、杏、桃等,都有其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要注意,设施果树栽培对技术的要求更高更严。无技术者最好先学习再建植。
7.选择适合加工的树种品种,发展果树。
如柿子,可规模化发展,柿子醋市场前景很广阔。我省几家柿醋加工厂效益都比较好;
二是建立果汁加工生产的龙头企业,发展适宜制汁的桃、苹果、草莓、梨等品种。
电话:0371-5714024
第二篇:萧县果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及建议
萧县果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及建议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地处淮北平原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东和北部与徐州市、丰县接壤,西与砀山县及永城比邻,南同淮北市交界,东南与宿州市相连,连霍、京台高速,龙海铁路、符夹铁路,310、311国道和三条省道交通动脉纵贯全境,交通条件便利。萧县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越,年均降雨量854.6mm,年均无霜期208.3天,年平均温度14.3℃,年极端最高气温42℃,年极端最低温度-15℃,年日照时数为2220至2480小时,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适中,适宜发展多种果树。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期,我县果树生产发展较快,对推动萧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进入21世纪后,受水果市场行情的影响,萧县水果发展出现滑坡现象,近年来,萧县水果发展又呈现上升势头,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现就萧县果树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及建议,为今后萧县果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5年全县水果总面积40万亩,其中桃12万亩(其中鲜食桃10万亩,主要品种有中油桃4号、满园红美香、新川中岛、大久保、中国沙红、萧国圣桃等;加工桃 2万亩,主要品种有金童5号、罐
5、罐83、罐19等),主要坐落在圣泉、刘套、杨楼、马井、杜楼等乡镇;其中梨9万亩(其中砀山酥梨6万亩,黄金、翠玉、丰水、黄冠等早熟梨3万亩),主要分布在新庄、圣泉、杨楼、黄口、刘套、马井等乡镇;葡萄5万亩(其中露地鲜食葡萄面积4万亩,主要品种有夏黑、维多利亚、醉金香、玫瑰香、阳光玫瑰、巨峰、美人指等;设施栽培葡萄面积1万亩,主要品种有维多利亚等;加工葡萄面积1万亩,其品种主要为白羽、巴柯、蛇龙珠、赤霞珠等),主要位于龙城、永堌、刘套、官桥、新庄、杨楼、孙圩孜等乡镇;苹果4万亩(其中早熟品种1万亩,品种主要为嘎啦、藤木1号等,中晚熟品种3万亩,主要品种有金帅、红将军、美国8号、红富士等),主要坐落在新庄、黄口、马井等乡镇;干杂果10万亩(其中石榴3万亩、杏3万亩、柿子1万亩、樱桃1万亩、枣 子 1万亩,李子0.5万亩、其它0.5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及龙城镇周围的乡镇。全县水果鲜果总产量达15.5亿斤,鲜果总产值22.5亿元,水果加工能力5万吨,加工产值5亿元,水果贮藏能力3万吨,贮藏产值3亿元。
二、主要做法
1.主栽品种,关键技术应用,提高了水果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
(1)红富士、红将军等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两省三 节”(省力省工、节水节肥节药)绿色栽培新技术应用已达80﹪以上。
(2)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视的程度及推广力度均大幅度提高,具体表现在苹果、梨、葡萄、桃等主栽品种的高效低残留农药技术推广应用已成为普遍共识,果实套袋面积已达40﹪以上。
(3)设施葡萄、桃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有所提高,设施栽培面积增加到4000亩。
2.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提升了水果质量,增加了果农效益
(1)新品种引进。近几年我县引进的主要新品种有:满园红、美香、新川中岛等桃品种,黄金、皇冠、梨
518、初夏绿等梨品种,醉金香、阳光玫瑰、巨玫瑰、红芭拉蒂、美人指、夏黑等葡萄品种,嘎啦、红将军、美国八号苹果品种,干杂果新品种的引进情况进展缓慢。
(2)新技术试验
(a)苹果、桃、葡萄不同栽培密度栽培试验示范。(b)苹果、葡萄、桃不同栽培密度所采取不同树形的对比试验示范。
(c)套袋对苹果、梨、葡萄、桃的品质影响的试验示范。(d)苹果纺锤形与疏散分层形修剪对比试验,葡萄V型或H型修剪与普通篱架修剪技术对比试验,桃长枝修剪与普 通修剪方式对比试验。
(e)黄金、丰水、翠玉等梨网架栽培示范。3.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水果标准果园建设成绩斐然。目前萧县现有省级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现有国家级标准梨园2家,国家级标准葡萄园1家,省级标准果园5家,市级标准果园2家,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标准果园的辐射带动,推动了全县水果的发展,果品质量显著增强,果农收入显著增加。
4.现代农业迅速发展,为周边果农发展树立了标杆。经过省财政连续五年的投资,萧县园艺总场投资2000万元,积极实施“葡萄主体公园”项目建设,已完成2000亩,其中建成占地300亩连体大棚的葡萄休闲观光采择园已进入结果期,水果质量安全明显提升,维多利亚、夏黑、醉金香等葡萄品种已上市,销售价格6-10元∕斤,亩收入1.5-2万元;黄河故道园艺场总投资1000万元,建成的200亩连体大棚葡萄也已大面积上市,亩收入1.5万元左右,为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领果农闯市场,萧县园艺总场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可保鲜葡萄1000吨的大型冷库和年产万吨规模的葡萄汁加工企业,确保葡萄就地深加工;黄河故道园艺场投资240万元,建造了贮藏能力为500吨的大型冷库,延伸了葡萄产业链条,增加了果农收入,为周边果农发展树立了标杆。5.抓好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周边果园
近年来,随着萧国圣桃价格居高不下,以萧县圣泉乡郑腰庄、祖楼、权楼等村为中心的万亩萧国圣桃基地已基本建设完毕,产量不断增加,品质上乘,售价一路领先,去年萧国圣桃销售价格为3.5元∕斤,以3200斤∕亩计,亩收入可达11200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而随着葡萄市场行情不断好转,注册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协会的越来越多,以永堌镇为例,目前已有萧县田丽葡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9家,萧县果蔬生态等协会2家,通过葡萄专业合作社及协会的推动,目前以前进、北泉等村为中心的5000亩葡萄基地已基本打造完毕,其所产的夏黑、醉金香、红芭拉蒂等葡萄去年销售价格4-8元∕斤,亩收入1.5-2万元,在当地震动很大,为周边果农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6.创品牌、抓安全,以质量拓宽市场
为提高水果质量,萧县园艺总场国家级标准葡萄园,黄河故道园艺场和东阁园艺场国家级标准梨园,萧县东阁园艺场市级红富士苹果示范园等基地农户全部采用了绿色水果生产技术,同时建立了水果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目前,园艺总场的伊甸园牌葡萄、尧舜牌葡萄酒,黄河故道园艺场的硕园牌梨和葡萄,东阁园艺场的旺园牌苹果、梨和葡萄在销售市场上均有较高的知名度,达到了拓宽市场,提高我县水果在市场中的占有率的目的。
7、整合项目资金,高标准发展水果产业
整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扶贫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水果产业化发展项目、标准果园建设项目等资金,加大水果基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高标准高起点扶持、发展水果产业,以达到提高水果质量,增加果农收入的目的。
8、加强技术培训,努力提升果农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水果质量,为果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工作
为了将果树栽培管理的先进实用技术及时传授到果农手中,根据果树的不同生长季节,从郑州果科所、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单位聘请果树专家来我县授课,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同时为了拓宽视野,组织全县部分果树种植大户到合肥大圩、江苏句荣等参观学习。不仅如此,全县还成立了50人的果树科技服务队伍,帮助果农引进新技术、新成果,解决果农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管理、加工贮藏等难题。我县还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萧县水果销售专页,组织近100名专业销售人员分赴全国各大水果销售市场组织营销,以订单生产的形式与上海、南京等南方10多个城市的超市建立起了长期的供货合同。在网络销售、营销销售、订单销售等多种销售策略带动下,萧县水果在市场销售上的占有率越来越高,果园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三、存在问题
1.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市场竞争优势不强 据查,萧县水果主要是以早、中熟品种为主,晚熟品种偏少,采摘期比较集中,周期短不利于拉开水果上市时间差,水果价格难以提高,而且由于大量水果集中上市,容易造成滞销,水果销售压力大,包装、贮藏、运输等环节又不能完全跟上,从而降低了我县水果在市场的竞争力。
2.果农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果树存在盲目性。萧县果树发展虽然有统一规划,但个别乡村领导还是沿用计划经济的操作模式,存在指令性的行政干预和追求政绩不顾效果的现象,盲目跟风,随意发展,一轰而上。而大多数农民缺乏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足够判断能力,对发展果树生产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别人种什么自己种什么。以致出现乱砍葡萄、桃、梨、苹果等现象,严重挫伤果农种植果树的积极性。
3.技术开发滞后,在优质苗木供应上没有优势。与我县悠久的水果种植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至今我县仍未有一家正规的果树苗木繁育基地,无法提供优质苗木进行品种更新,现在基本还是从山东、河南等外地引进品种,苗木成本高,而且容易发生买假果苗的现象,给果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果树种植先进地区在果树品种上的战略是使用一批,淘汰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4.种植规模受限,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据统计,全县20亩以上的果树种植大户只有1500户,规模种植总面积仅有5万亩,绝大部分果树种植户都是分散经营,管理较为粗放,技术管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同时,由于果树种植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费工、费时,机械化程度较低,且目前农民种植主要采取以家庭为主的管理方式,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无法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
5.盲目追求水果产量,忽视提高水果质量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果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过去单纯追求量的销费,转向追求质的消费,而我县绝大多数水果种植户,由于管理观念较滞后,仍然还在追求水果产量,个别园块亩产达到0.8-1万斤,造成水果质量严重下降,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降低,经济效益反而不如亩产0.3-0.4万斤的高,从而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6.品牌知名度还不高,水果产业竞争力不强
萧县果树虽然栽培历史悠久,在水果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但由于缺乏能叫响的品牌,市场竞争能力偏弱,同时由于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后期维护跟不上,无法形成对水果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产业档次、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果树生产扶持政策缺乏,果树技术推广力度不大 县政府对农业扶持政策已出台近5年,除了对百亩以上流转土地有扶持政策以外,对发展水果产业,特别是发展设施栽培果树至今仍缺乏扶持政策,这也是导致全县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发展不迅速的主要原因。萧县果树技术推广机构设在农委,负责全县的技术推广工作,但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只有两个人,再加上乡镇农技站大多数缺乏果树专业技术人员。造成许多先进实用技术很难推广到果农,有些迫切需要果树技术的乡村不得不高薪聘请山东、河南等地的技术员,更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果树技术推广人才短缺,也是制约果树生产发展的又一大原因。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下一步工作思路
1积极应对果树产业出现的心情况,以“稳面积、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广应用“两省三节”(省力省工、节水节肥节药)绿色栽培新技术,做大做强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名牌和龙头带动战略,努力提高水果产量和质量,切实搞好水果质量安全工作,以达到增加果农收入的目.2.区域布局
萧县把水果产业作为全县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围绕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宣传,加大扶持力度,以建设高标准现代水果示范园为抓手,以壮大龙头企业 为重点,积极推进水果适度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发展。以逐步形成“三大片、一条线”的水果生产布局。即北部黄河故道梨、苹果、桃产区,中部优质鲜食桃产区,东南山区优质葡萄及干杂果区,西部沙河沿岸黄桃、苹果产区,重点发展黄河故道园艺场水晶梨、园艺总场休闲观光采择葡萄园及酿酒葡萄园、东阁园艺场红富士苹果示范园、圣泉乡郑腰庄萧国圣桃、永锢镇前进等村葡萄、龙城镇姬庄村石榴、孙圩孜乡徐里八斗杏等特色水果区。
5.发展重点
(1)继续完善以萧县圣泉乡郑腰庄、祖楼、权楼等村为中心的万亩萧国圣桃基地建设,着力将永锢镇前进、北泉等村为中心打造成万亩葡萄基地,为全县果农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继续完善萧县园艺总场苗山分场的休闲观光葡萄采择园与黄河故道园艺场水晶梨园等现代水果产业亮点,提高果园综合经济效益,为全县果农发展树立标杆。
(3)新增建设建贮藏能力为500吨的大型冷库4家,完善熙可食品(安徽)有限公司及萧县园艺总场葡萄酒加工企业,延伸水果发展产业链条,增加水果产业附加值,从而达到果农增产增收的目的。(4)新增设施葡萄与桃栽培面积6000亩,设施栽培园全部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实施标准化管理,错开水果上市高 峰,拉开水果上市时间,最大限度的增加果农收入。
(5)继续调优果树产业内部结构,延伸水果产业链条 至“十三五”末,果树总面积稳定在40万亩,重点调整果树产业内部结构,努力使我县水果早中晚熟品种比例搭配趋于合理。新建大型恒温气调度6座,新建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6条,新建大型水果批发市场2座。新建大型葡萄酒厂1座,新建黄桃罐头厂1座。全县水果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水果机械贮存能力达到5万吨。犁、苹果无公害生产面积达100%,优质果率达90%,葡萄、桃无公害生产面积达100%,优质果率达85%。
4.整合萧县水果加工企业资源,组建萧县水果产业集团,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延伸水果产业链条,增加水果产品附加值,力争加工企业规模达10万吨,重点实施5000吨果蔬汁加工项目。
(二)政策建议
1.争取县政府出台果树扶助政策和支持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果树生产
果树生产是一项长期的、较高投入的专业性生产,一是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每年单列一定比例的扶持资金,加大对发展水果种植园、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同时督促财政和金融部门拨出专项贷款,扶持果树重点果园、专业大户的生产发展。二是水利部门对已建成、已达效 的果园在水利投资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上给予支持,大力推广果园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果树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和靠天吃饭的局面,全面提高果品的档次和效益,使萧县果树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整合项目资金力度,充分合理利用各项发展资金 继续加大整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标准果园建设项目等资金的力度,形成合力,形成拳头,集中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高标准高起点发展水果标准园,避免项目资金重复投放,以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3. 健全县、乡果树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县、乡果树科技人员果树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一是县、乡两级要尽快建成果树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和适应市场经济各项要求的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充分发挥其作为果树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主渠道的作用。二是公开招聘果树专业人才,充实各级业务部门,建立完备的果树技术推广队伍。三是培养、挖掘、扶持一批乡土技术人才,探索激励机制,形成分层、分类的果业人才体系。四是县乡两级果树技术推广部门要树立典型,建立示范,以点带面。要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作为果树生产的重 点来抓,应用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先进实用技术武装示范基地,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草覆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果园现代化管理技术,从而使示范基地变为高科技示范园区,向果农展示果树生产的美好前景。
4.积极培育果树专业合作社和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果树产业发展
为了推进全县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强对现有果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发挥合作社在技术指导、信息传递、开拓市场等多领域的作用,推进全县水果产业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对新发展的果园,引导鼓励通过土地流转或租赁、土地经营权的转让、荒山拍卖等形式,培育一批果树种植大户或果树专业合作社,使种植大户利用成片土地能够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实现果树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生产。三是完善机制,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果品生产、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走出一条以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县果树生产发展的新路子。
安徽萧县农业委员会 2015年3月25日
第三篇:我省家庭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省家庭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3-05-08 08:28:25)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发展家庭服务业作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采取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促进就业与维护权益相结合,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惠及城乡居民、形式多样的的家庭服务体系。
一、我省家庭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是组织领导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140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家庭服务业协调推进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11市成立家庭服务业协会,定期督导家庭服务业工作开展及政策落实情况。先后召开了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全省家庭服务业工作座谈会、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和全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会议,通过会议,交流经验、分析问题,明确发展方向。
二是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山东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山东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2-2015年)》。济南市入选全国十个培育大型龙头家政服务企业(机构)项目试点地区之一,济南、青岛、烟台被确定为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联系点城市。去年11月份,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山东省家庭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论坛。
三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千名家政助理培训计划”,举办了2期“山东省家庭服务业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组织开展了“百城千乡家政服务工程”大型公益培训活动,家庭服务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增至512项。去年10月份,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揭牌仪式在济南市妇联阳光大姐服务中心举行,秘书处正式挂牌落户阳光大姐。成立了山东省家政行业工会联合会,成为我国首个省级家庭服务业工会组织。
四是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推行信息化管理服务,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省200万户家庭。发挥企业示范效应,在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评选活动中被认定“百强”12户,“千户”80户;成功举办“山东省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第三届山东省家庭服务业“金牌服务员评选活动”。在2012年全国女职工岗位创新技能大赛家政服务类总决赛上,山东省代表队荣获大赛团体优胜奖和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在“山东就业网”、《山东就业》杂志上开辟专栏,对“山东省省级家庭服务业示范企业”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家庭服务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家庭服务业服务人才不足,标准化水平偏低,供给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消费结构升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劳动者从事家庭服务的意愿不强,居民家庭对家庭服务安全性、便利性和高质量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二是从业机构规模普遍偏小。家庭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具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全省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的、年营业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较少,平均从业人数为百人左右,企业员工制人数不足从业人员总数的30%。三是地区发展尚不均衡。各地区家庭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集中了全省四成以上的家庭服务企业,平均营业额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50%以上,平均从业人数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中西部地区企业营业额和从业人数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服务范围亟待拓展。全省超过六成的家庭服务企业集中在家政服务领域;养老服务仍然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与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趋势不相适应;从事社区照料服务、病患陪护服务等专业化家庭服务企业数量较少,基本未形成规模。
三、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加快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联合电信就业无线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涵盖信息咨询、供需对接、人才调配、标准制订、资质认证、服务信用监督等功能,为服务业从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社会保障服务,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二是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把服务业从业人员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落实培训计划和各项培训补贴政策。根据服务业市场需求和用工情况,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在职培训。探索符合服务业职业特点的鉴定模式,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能力考核;经鉴定考核合格并获得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三是加强服务业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将家庭服务业管理人员培训纳入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千人培训计划”,分批次组织相关管理、技术人才外出学习培训。支持高等院校和技工院校开设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服务型企业单位与高等院校、技工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
四是充分发挥优秀家庭服务业企业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全国千户百强企业和省级家庭服务业示范企业的宣传力度,联合相关新闻媒体,开设专栏,集中宣传和展示我省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的形象。联合省家协编辑出版《时尚管家》家庭服务业期刊,介绍新政策、新理念、新模式等,为家庭服务业发展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第四篇: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自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发挥了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现笔者以江西省××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剖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改革的现状、作法
××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本着“谨慎、积极”的态度,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认真组织和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票据置换和税款返还等工作,目前××县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两级法人改革模式,并选择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全县按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的规定置换,已申请发行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等额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挂帐亏损××年月日,××县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已经签订了改革试点专项央行票据协议书,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截止××年月日,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万元,各项贷款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贷款总额的;股本金余额为万元,比××年净增万元。专项票据置换之后,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万元,资本充足率可达到%,符合申请二级法人体制的专项票据发行的要求。目前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积极地发展,清收不良贷款也有新的突破,税收返还工作正在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协调,××县农村信用社在这次改革中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领导,广泛宣传。首先,县联社成立了增资扩股、清收盘活等相应的领导工作组,由联社一把手挂帅,配备业务骨干,为做好增资扩股、清收盘活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和人员保证。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深化改革和增资扩股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让更多的自然人和法人主动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投资扩股工作。
(二)改进服务,兑现政策。对原已入股的股金,已提取的股息和分红我们将及时兑给社员,按照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进一步端正经营方向,改革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及时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入股社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的贷款优先权和利率优惠权,以吸引更多社员入股,年初我们就专门下发了根据社员入股的实际情况,在利率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贷款利率优惠的通知。
(三)周密部署,扩大范围。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提高资本充足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第一是针对我县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入股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我们积极动员,使我县农民入股面××年月底达到;第二是将入股面扩大到能独立承担责任的所有自然人,打破传统的一户一股的格局,如三都镇个体户李梦初等户一次性入股万元;第三是利用我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银行县域业务萎缩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信贷政策较灵活的优势,采取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方法吸引大量的法人资格股和个体户自然资格股。
(四)清收创新,绩效挂钩。提高贷款质量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求全县信用社干部职工都应高度重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一把手亲自抓,保证清收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到位;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信贷部门负责组织执行和做好参谋,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成立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组,共同做好清收不良贷款的组织、宣传、督导、协调工作。一是我们根据省、市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清收不良贷款奖励办法,结合当地实际,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制订具体的清收不良贷款考核细则,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奖励办法,真正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广泛宣传清收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贷款,不仅要调动内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调动外部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地方党政、司法机关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会合力,要成立党政机关、司法部门、金融监管、信用社为成员的清收不良贷款协调小组,形成强大的社会氛围,打击逃废债行为;三是在清收创新操作中,讲究经济效益,维护信用社的利益,尽力使清收工作达到“多赢”的效果,保证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信贷支农上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有点力不从心,农村信用社在服务方式上由于存在局限性无力从更大范围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当地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到位
改革期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县政府号文件,可以说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我县目前是两级法人产权模式,税收的上缴仍分县级财政和乡(镇)级财政两块核算,加之,由于县乡(镇)两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和脆弱,虽经多次向政府及财政部门请示、汇报,至目前为止,关于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享受的税收返还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影响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去年(万元)的营业税返还和今年上半年(万元)营业税等额补贴的政策兑现。
(二)筹资工作整体环境不是很好
一是组织存款难度较大。从今年月份起,存款有所回落,特别是城区的网点一直处下降趋势,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和支农后劲。由于当地存在不正当竞争(特别是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硬件设施跟不上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加上政府的帮扶措施得不到见效的落实,对农村信用社歧视性做法在一些部门还仍然存在,涉农部门的开户还不能得以到位,加之全县经济不景气的不乐观因素,同时群众对存款利率不能接受特别是还要加收的所得税农民更是反对,致使我社组织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存款极不稳定;二是农民对增资扩股反应冷淡股金筹集存在隐患。信用社在农民中的信誉度不高总认为信用社归省政府接管后,没有国家银行那么有保障,加上目前信用社经营效益不明显,入股分红难于实现,有很多股民借各种机会要求退回自己的股金,对入股持观望态度。
(三)全县整体资本充足率还较低
我县是个山区小县,经济发展不很景气,农社历史包袱沉重历年亏损挂帐万元,至六月底止,资本充足率仍是经过央行票据置换后,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但离农村信用社改革规定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不良贷款比例降幅虽大,但存在着贷款总量扩大的稀释因素。目前有些基层信用社的实际不良贷款数额还大于××年年底的账面数,主要原因是基层信用社在近几年的经营管理中为了消除历年巨大不良贷款数额对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旧贷转新贷的办法从账面上使不良贷款额下降其中包括逾期和呆滞贷款。
(四)各社整体业务发展很不平衡
从单个信用社的经营情况看,由于受山区自然环境和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各个信用社发展的各项业务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社业务量大、效益好,有的社业务量小、效益低,在人员配置上形成了很大的困难,使我县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五)农户贷款与支农服务存在矛盾
农村贷款有一种矛盾就是有偿还能力的多数农户不需要贷款而需要资金的往往偿还能力较差,而且在落后地区存款往往远远大于贷款。一是贷款涉及面窄、辐射面小。为控制贷款风险各信用社针对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实行信用户管理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面向信用户但信用户只是广大农户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农户很难贷到款。二是信用户贷款难。信用社在“保放、保收、保效益”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惜贷、怕贷许多满足贷款条件的信用户也很难贷到款。三是信用社贷款种类单一农民发展副业所需资金贷款难。信用社针对农民的主要是小额贷款这种小额贷款的期限大多为年贷款额度各社不尽相同但这些小额贷款只能用于农民的生活或现有农业生产的周转资金一些大额的期限较长的贷款年期万元以上很难办理。
(六)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竞争意识不强
农村信用社整体素质较其他金融单位相比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全县名在岗员工中拥有本科文凭的只有人,大专人,中专人,高中人,初中与初中以下的有人。由于少数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上进心、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本社业务开展缓慢。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二)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三)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
第五篇:我县第二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我县第二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止2008年第一季度,全县工业共制采掘业3家,造业企业47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3家,建筑业4家,总从业人数730人,注册资本5658万元。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47。工业个体经营户112户,就业人员287人,占全县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4。
尽管饶河县第二产业在不断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第二产业总量不大、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全县能生产或加工的主要工业产品有江沙采掘、水泥、发电量、自来水、水泥电杆、木制品、工程建筑等。特点是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耗能高、对生态破坏明显。
二是第二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方面的传统制造加工业和采掘业上,而现代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新技术工业几乎为零,同口岸贸易相关的形成规模的工业几乎没有。
三是目前饶河县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化任务还远没完成,不仅工业本身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而且工业对口岸及农业的支持和带动作用也远不充分。
四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能够从事第二产业的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较低。
五是第二产业还基本处于传统的和粗放型生产为主体的阶段,在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着劳动密集型多,技术密集型少,流通领域多,生产领域少的产业格局,远远不能适应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分布结构上,城镇多、农村少,矛盾比较突出,并且不断增大。远远不能适应我们农业县农村人口大于城镇人口的实际。
六是人口稀少,造成社会消费不旺,一部分企业只在维持状态。
七是绿色产品缺少一条龙产、加、销体系,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在地方经济上占很大比例,但我县的一些绿色产品经营者,虽有一些我县的优势产品,而且深受国内外一些商家青睐,但其产品还是相对保守,经营者往往只顾眼前利益,不注重产品的深度开展,忽视科技投入,不是以开发新产品抢占市场,而以老产品保持目前的小市场,同时也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就象木制品面临因资源的高度破坏被即将淘汰出局这个教训一样,绿色产品如果总是这么单一,总是一个音阶唱到底,恐怕也要断掉。我们有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山产品、水产品,但就是缺少一整套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有效服务,而且级大多数农民还停留在盲目生产的落后意识上,缺乏参与市场意识。搞好这一部分私营经济培育和发展,对我县经济整体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八是口岸民间互市贸易发展不利。
由于诸多原因,我县对俄互市贸易始终未发展起来。俄方需求的商品如服装等,就我县现状完全有能力成立生产加工基地,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经营者整体存在小富即安的小民意识,只求生存不求发展,经营行为“短视化”。
二、改变我县第二产业现状的有效途径
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对促进饶河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是在工业生产方面,要继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壮大优势企业、发展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加快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形成能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整体结构优化升级。鼓励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口岸工程、农业工程、生态工程为重点,形成规模,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尽快形成资源消耗低、市场效益好的工业现状。要着重发展能推动对俄贸易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对一些从饶河口岸出口的轻工产品要想方设法引进技术,让企业将加工点设在饶河。
二是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专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既然我们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地去发掘,去利用,我们要变不利为有利,把绵延百里的山路变成国内外人士感受饶河秀丽山河,领略大自然真谛的自然之路,这开发能在国内打响的特色森林探险活动,带动整体旅游业发展,借助其他市县成功的经验,用旅游业带动我县工艺品及商服务的发展。
三是坚持“放手”发展,“引”字当头
“放手”即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不限制发展数量,不限制发展速度,不限制发展规模,特别对“农村经济”、“特色经济”、“绿色经济”、“假日经济”要做大做强,实现上速度、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从政策上放水养鱼。
“引”即加强引导,一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中走出来,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搞特色经济、绿色经济,奔向小康之路。二是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三型企业发展。1.是发展外向型企业,支持个体私营经济招商引资,合资(作)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