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县第二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我县第二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止2008年第一季度,全县工业共制采掘业3家,造业企业47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3家,建筑业4家,总从业人数730人,注册资本5658万元。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47。工业个体经营户112户,就业人员287人,占全县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4。
尽管饶河县第二产业在不断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第二产业总量不大、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全县能生产或加工的主要工业产品有江沙采掘、水泥、发电量、自来水、水泥电杆、木制品、工程建筑等。特点是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耗能高、对生态破坏明显。
二是第二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方面的传统制造加工业和采掘业上,而现代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新技术工业几乎为零,同口岸贸易相关的形成规模的工业几乎没有。
三是目前饶河县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化任务还远没完成,不仅工业本身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而且工业对口岸及农业的支持和带动作用也远不充分。
四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能够从事第二产业的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较低。
五是第二产业还基本处于传统的和粗放型生产为主体的阶段,在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着劳动密集型多,技术密集型少,流通领域多,生产领域少的产业格局,远远不能适应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分布结构上,城镇多、农村少,矛盾比较突出,并且不断增大。远远不能适应我们农业县农村人口大于城镇人口的实际。
六是人口稀少,造成社会消费不旺,一部分企业只在维持状态。
七是绿色产品缺少一条龙产、加、销体系,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在地方经济上占很大比例,但我县的一些绿色产品经营者,虽有一些我县的优势产品,而且深受国内外一些商家青睐,但其产品还是相对保守,经营者往往只顾眼前利益,不注重产品的深度开展,忽视科技投入,不是以开发新产品抢占市场,而以老产品保持目前的小市场,同时也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就象木制品面临因资源的高度破坏被即将淘汰出局这个教训一样,绿色产品如果总是这么单一,总是一个音阶唱到底,恐怕也要断掉。我们有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山产品、水产品,但就是缺少一整套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有效服务,而且级大多数农民还停留在盲目生产的落后意识上,缺乏参与市场意识。搞好这一部分私营经济培育和发展,对我县经济整体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八是口岸民间互市贸易发展不利。
由于诸多原因,我县对俄互市贸易始终未发展起来。俄方需求的商品如服装等,就我县现状完全有能力成立生产加工基地,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经营者整体存在小富即安的小民意识,只求生存不求发展,经营行为“短视化”。
二、改变我县第二产业现状的有效途径
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对促进饶河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是在工业生产方面,要继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壮大优势企业、发展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加快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形成能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整体结构优化升级。鼓励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口岸工程、农业工程、生态工程为重点,形成规模,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尽快形成资源消耗低、市场效益好的工业现状。要着重发展能推动对俄贸易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对一些从饶河口岸出口的轻工产品要想方设法引进技术,让企业将加工点设在饶河。
二是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专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既然我们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地去发掘,去利用,我们要变不利为有利,把绵延百里的山路变成国内外人士感受饶河秀丽山河,领略大自然真谛的自然之路,这开发能在国内打响的特色森林探险活动,带动整体旅游业发展,借助其他市县成功的经验,用旅游业带动我县工艺品及商服务的发展。
三是坚持“放手”发展,“引”字当头
“放手”即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不限制发展数量,不限制发展速度,不限制发展规模,特别对“农村经济”、“特色经济”、“绿色经济”、“假日经济”要做大做强,实现上速度、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从政策上放水养鱼。
“引”即加强引导,一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中走出来,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搞特色经济、绿色经济,奔向小康之路。二是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三型企业发展。1.是发展外向型企业,支持个体私营经济招商引资,合资(作)为企业
第二篇:我县第二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我县第二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止2007年第一季度,全县工业共制采掘业3家,造业企业47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企业3家,建筑业4家,总从业人数730人,注册资本5658万元。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47。工业个体经营户112户,就业人员287人,占全县个体工商户总户数的4。
尽管饶河县第二产业在不断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第二产业总量不大、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全县能生产或加工的主要工业产品有江沙采掘、水泥、发电量、自来水、水泥电杆、木制品、工程建筑等。特点是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耗能高、对生态破坏明显。
二是第二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方面的传统制造加工业和采掘业上,而现代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新技术工业几乎为零,同口岸贸易相关的形成规模的工业几乎没有。
三是目前饶河县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化任务还远没完成,不仅工业本身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而且工业对口岸及农业的支持和带动作用也远不充分。
四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能够从事第二产业的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较低。
五是第二产业还基本处于传统的和粗放型生产为主体的阶段,在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着劳动密集型多,技术密集型少,流通领域多,生产领域少的产业格局,远远不能适应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分布结构上,城镇多、农村少,矛盾比较突出,并且不断增大。远远不能适应我们农业县农村人口大于城镇人口的实际。
六是人口稀少,造成社会消费不旺,一部分企业只在维持状态。
七是绿色产品缺少一条龙产、加、销体系,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在地方经济上占很大比例,但我县的一些绿色产品经营者,虽有一些我县的优势产品,而且深受国内外一些商家青睐,但其产品还是相对保守,经营者往往只顾眼前利益,不注重产品的深度开展,忽视科技投入,不是以开发新产品抢占市场,而以老产品保持目前的小市场,同时也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就象木制品面临因资源的高度破坏被即将淘汰出局这个教训一样,绿色产品如果总是这么单一,总是一个音阶唱到底,恐怕也要断掉。我们有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山产品、水产品,但就是缺少一整套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有效服务,而且级大多数农民还停留在盲目生产的落后意识上,缺乏参与市场意识。搞好这一部分私营经济培育和发展,对我县经济整体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八是口岸民间互市贸易发展不利。
由于诸多原因,我县对俄互市贸易始终未发展起来。俄方需求的商品如服装等,就我县现状完全有能力成立生产加工基地,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经营者整体存在小富即安的小民意识,只求生存不求发展,经营行为“短视化”。
二、改变我县第二产业现状的有效途径
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对促进饶河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是在工业生产方面,要继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壮大优势企业、发展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加快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形成能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整体结构优化升级。鼓励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口岸工程、农业工程、生态工程为重点,形成规模,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尽快形成资源消耗低、市场效益好的工业现状。要着重发展能推动对俄贸易的生产加工型企业,对一些从饶河口岸出口的轻工产品要想方设法引进技术,让企业将加工点设在饶河。
二是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专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既然我们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地去发掘,去利用,我们要变不利为有利,把绵延百里的山路变成国内外人士感受饶河秀丽山河,领略大自然真谛的自然之路,这开发能在国内打响的特色森林探险活动,带动整体旅游业发展,借助其他市县成功的经验,用旅游业带动我县工艺品及商服务的发展。
三是坚持“放手”发展,“引”字当头
“放手”即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不限制发展数量,不限制发展速度,不限制发展规模,特别对“农村经济”、“特色经济”、“绿色经济”、“假日经济”要做大做强,实现上速度、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从政策上放水养鱼。
“引”即加强引导,一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中走出来,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搞特色经济、绿色经济,奔向小康之路。二是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三型企业发展。1.是发展外向型企业,支持个体私营经济招商引资,合资(作)为企业,并鼓励个体私营企业走出国门,用自己的拳头产品去闯开国际市场的大门。2.是发展科技型、生产加工型企业,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科技型发展,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充分发挥我县资源商品优势,走以市场带加工,以加工促市场,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同时引导向规模型企业发展,以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四
是提高经营者自身素质
首先要强化经营者的市场意识、机遇意识、企业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信息风险意识,要紧紧围绕市场经济开展经营活动,要提高法律素质,要懂得树立“企业决战在市场”的观念,要懂得经济战略和守法经营,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层次,走出小打小闹的天地。
第三篇:我省果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省果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河南农科院园艺所果树新品种试验场
王 鹏 王东升
一、发展情况
1.树种品种构成情况:一是杏树以金太阳和凯特两个品种为主,目前栽培面积较大,3年后将进入丰产期,预计鲜果将大量上市,所以生产单位应该考虑对杏果的加工问题,适量发展品质好的品种,不宜盲目大面积发展。二是桃的发展面积在扩大,但桃果老少皆宜,市场容量大,应加强栽培管理,以提高果实的品质来实现高收入高效益。三是早熟苹果销路好,价位高,已引起果农的重视,发展面积有所增加;晚熟品种则内部调整品种比例为主,新增面积不大。四是以晚熟黄金梨和早熟梨为主的优质梨市场行情看好,发展势头比较猛,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加强管理,否则丰产并不等于丰收。五是以梨枣、雪枣等为主鲜食枣发展面积较大,且梨枣在我省缩果病较重,难以防治,面积不可过大;沾化冬枣品质好,各地正在积极引种栽植,目前面积不大。但鲜食枣的销量有限,生产者须考虑保鲜贮藏事宜。六是葡萄的发展,近几年以晚熟品种红提和黑提发展面积较大,平原地区不可盲目扩大面积,美人指刚刚开始发展,市场行情看好,但对晚熟品种,生产者一定要注意对葡萄的几大病害的防治问题,否则,虽然丰产但效益不一定理想。目前早熟品种的发展刚刚起步,市场前景很好。七是其它果树,如李子、石榴、柿子等也都在稳步发展之中,市场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2.发展方式情况 果树的发展方式主要分三种:一是政策性发展,如结合退耕还林政策,由上级统一调苗,然后分发下去,让农户栽植。这种方式一般只重形式,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往往落实比较差。二是果农自发性的发展。这种方式一般是一户或几户联合建园,因缺乏乡村统一组织,面积多则几十亩,少则一二亩,虽然建园比较下功夫,但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大市场,果品只能靠零售。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比较适合果树生产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也分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以村委为单位注册公司,反租农民的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定树种品种栽植,统一供应所需生产资料,然后分户管理,果实由村委(即公司)统一组织冷藏、包装、销售,然后村委与农户按协议分成收入。这种形式比较好,易成功。第二种是公司承包土地,建园发展,但因为人力所限,管理往往比较粗放。第三种是村委统一规划,农户承包管理。这种方式参差不齐,有的户管理特别好,而有的则管理很差。笔者认为,建果园,不是种波菜,且不可盲目随意发展,一定要在发展方式上多动脑子,想好法子,再建
园发展。
3.栽培管理情况 栽培管理分四种情况:一是主动与科研大专院校结合,非常重视技术,严格按照科学方法栽培管理,生产者学技术的热情很高,对果树很重视,绝大部分取得了比较高的经济效益。二是马虎栽植,基本放任不管理,广种薄收,收益较低。三是想管好,但不懂技术,盲目管理,效益一般。请技术人员又不愿出技术费。四是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只重视抓产量,不重视抓品质,其结果是产量高,收益并不高。
二、市场情况
1.苹果:一是早熟苹果,品种如藤牧1号、美八等,销路比较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3—4
元,二是套袋优质晚熟苹果,品种主要是红富士,价格较高,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5元。三是次品果、烂果不但价低而且难销。
2.葡萄:一是套袋晚熟葡萄价格比较高。如美人指每公斤高达20元左右,大红球每公
斤8—10元,各种无核品种也售价较高。二是保护地半促成栽培的葡萄,品种有红双味、京秀、粉红亚都蜜等早熟葡萄,每公斤售价达10—12元。三是8月份成熟的葡萄,品种主要为巨峰,每公斤售价仅为1—2元。三是次品果、烂果几乎卖不出去。
3.桃:一是中晚熟品种,如松森、仓方早生、丰白、赤月、美香、国庆红等,每公斤售
价达3—4。二是极早熟品种,如优系早丰甜、五月火等,每公斤售价3—3.5元。三是6月中旬的桃,品种如雨花露、砂子早生等,因前些年栽培面积大,价格持续走低,每公斤售价仅为0.8—1.2元。
4.梨:一是砀山梨,栽培面积大,品质一般,价格持续下降,每公斤售价仅0.6—0.8元
左右。二是优质品种,如黄金梨、大果水晶梨、早红考蜜思等,新栽植的幼树大部分没有形成商品产量,仅有少量果品上市,价格特别高,每公斤售价达8—10元。
5.大枣:一是干枣价格比较稳定,多年来每公斤一直保持在8—10元。二是鲜果价格因
品种不同差异比较大,优质冬枣价格高达每公斤15—20元,一般品种每公斤1.5—2元。
6.其它小杂果类,如石榴、杏、柿子、核桃、李子等优良品种,其优质果品市场价格可达每公斤6-8元,市场行情也看好,销售量逐渐增加。
三、经验与教训
1.成功经验:苹果、桃、梨、葡萄、柿子、枣等,河南省内都有亩产值万元甚至几万元的成功典型,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与科研等技术单位密切结合,非常重视技术,科学管理。这部分果园效益普遍比较
高,亩产值一般在3000—5000元之间,个别典型亩产值达几万元。
二是乡村领导高度重视,事业心强,责任心强,真正想为农民办实事的。他们往往能够
对所属的土地进行统一调整,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总体管理水平比较高,效益也比较好。
三是个别果农特别钻研技术,主动与技术部门结合,取得了亩产值几万元的高效益。
2.失败教训 多年来,果树发展大起大落,成功见效益的果园面积并不大。若以每年发展100万亩的面积算,大约能够见效益的只占20%,而余下的80%不是几年后拔树,就是荒抚无人管理。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了政绩强迫性发展果树,农民思想工作没做好,农户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被迫在麦田里,挖两锨土将果苗草率浅埋,其结果是死一部分,没死的那部分也长得细瘦弱,次年也不管理,等检查过后即拔树。这是果树发展失败的一大原因。
第二,重栽轻管。下功夫种植上了果树,但后期放松管理,或干脆不管理,其结果是即
使是优良品种也结不出优质果实,效益很低,最终对果树失去信心而拔树。
第三,技术措施得不到落实。不少地方果农连基本的果树栽培技术也不懂,树长疯了,满树徒长大枝,每年开花而收不到果实,几年搞下来,投资不小,功夫不少,收益不大,末了拔树。
四、今后发展果树的几点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果树
无论以乡村为单位,还是公司个体户发展,首先要到几个大型果品市场进行现场调查,依据市场分析结果,再选择树种品种。调查时要客观全面,不能片面看待某种果品。有些品种价格很高,但市场份额占有率很低,大面积发展也许造成销售困难。而有些品种价格较低,但市场份额占有率较大,可考虑多发展。
2.以本地的自然条件为基础,选择树种、品种
要充分认识到河南省在全国的地理区位,弄清我们本省的优势和劣势,再做选择。具体
地讲,我省处在北方落叶果树适宜区的最南沿,应该认识到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另外我省交通位置处在全国的中心,南北东西调运极为便利。同样的品种,在我省的成熟期比河北、山东要早上市7—15天,比北京、东北、西北早上市20—30天。有利也有弊,那就是同样的品种,我省果实的品质比外省要差。那么我们就要抓住这一特点,抢占南方(即长江以南对北方果品需求量极大)的市场,在山东、河北等北方省份,同一种品种还未成熟时,以优质的果实推向市场。
3.以公司加农户,或以村镇为单位统一规划再承包给农户的方式,发展果树。
制约果树发展的原因很多,但我们认为,最大的原因即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组
织形式。目前农村土地分包给了各户,种植规划比较困难。而果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当
年种当年收的农作物和蔬菜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块地里,既有葡萄,又有苹果、桃等多种果树混栽,其后果是病虫交叉危害,管理不方便,果实难成大市场。所以要真正想靠发展果树发家致富,富裕一方,创建利用利民的政绩,乡、镇、村级的干部,务必在组织方式上狠下工夫,兼顾到集体和个人几方面的利益,充分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调动农民潜在的巨大潜能,走统一规划、统一树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这一条,只有这样,果树才能健康高效发展起来。
4.转变观念,高起点高标准发展果树
各地都在发展果树。今后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无情。所以发展果树的起点标准一定要高。
这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树种品种要选择优良的。二是栽培技术措施方法要先进。如地膜
覆盖、套袋等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出真正无公害的果品,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5.技术做依托,专家做后盾,发展果树
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和轻视。从国家到各省都有专业果树科研机构,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
作。俗话说隔行不取利。大多数农民祖祖辈辈种植农作物,对果树其实不甚了解,又不愿花钱请技术人员,其结果是大多数以种植失败而造终。近些年来,农业科技发展很快,果树当然也不例外,新的修剪技术、病虫防治、化控物控等技术在果树发展中起到了很关健的作用。大部分生产者只注意引入新品种,而对新技术却不甚了解。果树栽培是很专业的一门科学技术,生产者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6.设施果树栽培方兴未艾,前景光明。
包括大棚、日光温室、避雨栽培等设施,在果树栽培上的应用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是巨大的。如设施草莓、葡萄、杏、桃等,都有其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要注意,设施果树栽培对技术的要求更高更严。无技术者最好先学习再建植。
7.选择适合加工的树种品种,发展果树。
如柿子,可规模化发展,柿子醋市场前景很广阔。我省几家柿醋加工厂效益都比较好;
二是建立果汁加工生产的龙头企业,发展适宜制汁的桃、苹果、草莓、梨等品种。
电话:0371-5714024
第四篇: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自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发挥了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现笔者以江西省××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剖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改革的现状、作法
××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本着“谨慎、积极”的态度,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认真组织和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票据置换和税款返还等工作,目前××县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两级法人改革模式,并选择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全县按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的规定置换,已申请发行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等额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挂帐亏损××年月日,××县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已经签订了改革试点专项央行票据协议书,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截止××年月日,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万元,各项贷款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贷款总额的;股本金余额为万元,比××年净增万元。专项票据置换之后,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万元,资本充足率可达到%,符合申请二级法人体制的专项票据发行的要求。目前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积极地发展,清收不良贷款也有新的突破,税收返还工作正在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协调,××县农村信用社在这次改革中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领导,广泛宣传。首先,县联社成立了增资扩股、清收盘活等相应的领导工作组,由联社一把手挂帅,配备业务骨干,为做好增资扩股、清收盘活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和人员保证。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深化改革和增资扩股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让更多的自然人和法人主动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投资扩股工作。
(二)改进服务,兑现政策。对原已入股的股金,已提取的股息和分红我们将及时兑给社员,按照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进一步端正经营方向,改革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及时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入股社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的贷款优先权和利率优惠权,以吸引更多社员入股,年初我们就专门下发了根据社员入股的实际情况,在利率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贷款利率优惠的通知。
(三)周密部署,扩大范围。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提高资本充足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第一是针对我县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入股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我们积极动员,使我县农民入股面××年月底达到;第二是将入股面扩大到能独立承担责任的所有自然人,打破传统的一户一股的格局,如三都镇个体户李梦初等户一次性入股万元;第三是利用我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银行县域业务萎缩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信贷政策较灵活的优势,采取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方法吸引大量的法人资格股和个体户自然资格股。
(四)清收创新,绩效挂钩。提高贷款质量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求全县信用社干部职工都应高度重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一把手亲自抓,保证清收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到位;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信贷部门负责组织执行和做好参谋,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成立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组,共同做好清收不良贷款的组织、宣传、督导、协调工作。一是我们根据省、市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清收不良贷款奖励办法,结合当地实际,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制订具体的清收不良贷款考核细则,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奖励办法,真正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广泛宣传清收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贷款,不仅要调动内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调动外部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地方党政、司法机关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会合力,要成立党政机关、司法部门、金融监管、信用社为成员的清收不良贷款协调小组,形成强大的社会氛围,打击逃废债行为;三是在清收创新操作中,讲究经济效益,维护信用社的利益,尽力使清收工作达到“多赢”的效果,保证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信贷支农上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有点力不从心,农村信用社在服务方式上由于存在局限性无力从更大范围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当地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到位
改革期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县政府号文件,可以说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我县目前是两级法人产权模式,税收的上缴仍分县级财政和乡(镇)级财政两块核算,加之,由于县乡(镇)两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和脆弱,虽经多次向政府及财政部门请示、汇报,至目前为止,关于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享受的税收返还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影响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去年(万元)的营业税返还和今年上半年(万元)营业税等额补贴的政策兑现。
(二)筹资工作整体环境不是很好
一是组织存款难度较大。从今年月份起,存款有所回落,特别是城区的网点一直处下降趋势,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和支农后劲。由于当地存在不正当竞争(特别是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硬件设施跟不上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加上政府的帮扶措施得不到见效的落实,对农村信用社歧视性做法在一些部门还仍然存在,涉农部门的开户还不能得以到位,加之全县经济不景气的不乐观因素,同时群众对存款利率不能接受特别是还要加收的所得税农民更是反对,致使我社组织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存款极不稳定;二是农民对增资扩股反应冷淡股金筹集存在隐患。信用社在农民中的信誉度不高总认为信用社归省政府接管后,没有国家银行那么有保障,加上目前信用社经营效益不明显,入股分红难于实现,有很多股民借各种机会要求退回自己的股金,对入股持观望态度。
(三)全县整体资本充足率还较低
我县是个山区小县,经济发展不很景气,农社历史包袱沉重历年亏损挂帐万元,至六月底止,资本充足率仍是经过央行票据置换后,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但离农村信用社改革规定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不良贷款比例降幅虽大,但存在着贷款总量扩大的稀释因素。目前有些基层信用社的实际不良贷款数额还大于××年年底的账面数,主要原因是基层信用社在近几年的经营管理中为了消除历年巨大不良贷款数额对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旧贷转新贷的办法从账面上使不良贷款额下降其中包括逾期和呆滞贷款。
(四)各社整体业务发展很不平衡
从单个信用社的经营情况看,由于受山区自然环境和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各个信用社发展的各项业务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社业务量大、效益好,有的社业务量小、效益低,在人员配置上形成了很大的困难,使我县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五)农户贷款与支农服务存在矛盾
农村贷款有一种矛盾就是有偿还能力的多数农户不需要贷款而需要资金的往往偿还能力较差,而且在落后地区存款往往远远大于贷款。一是贷款涉及面窄、辐射面小。为控制贷款风险各信用社针对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实行信用户管理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面向信用户但信用户只是广大农户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农户很难贷到款。二是信用户贷款难。信用社在“保放、保收、保效益”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惜贷、怕贷许多满足贷款条件的信用户也很难贷到款。三是信用社贷款种类单一农民发展副业所需资金贷款难。信用社针对农民的主要是小额贷款这种小额贷款的期限大多为年贷款额度各社不尽相同但这些小额贷款只能用于农民的生活或现有农业生产的周转资金一些大额的期限较长的贷款年期万元以上很难办理。
(六)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竞争意识不强
农村信用社整体素质较其他金融单位相比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全县名在岗员工中拥有本科文凭的只有人,大专人,中专人,高中人,初中与初中以下的有人。由于少数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上进心、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本社业务开展缓慢。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二)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三)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
第五篇:平罗县羊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到平罗县各乡镇规模羊场下乡住村
调 研 报 告
---平罗县羊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平罗县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谭俊
2011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带动、调整转型”的发展理念,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抓手,以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品种改良,推进了黄河金岸清真肉羊产业的稳步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羊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2011年,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192.6万只,其中存栏91万只,出栏101.6万只;肉牛饲养量达到13.06万头,其中存栏7.78万头,出栏5.27万头;奶牛存栏达到3816头;生猪饲养量达到12.13万头,其中存栏4.32万头,出栏7.8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65.26万只,其中存栏66.7万只,出栏98.56万只。
2011年,全县规模养羊户共计存栏9.8万只,其 中存栏羊在50-99只以上规模户380户;存栏在101-200只的规模户225户;存栏在200-499只的规模户82户;存栏500只以上的16户。养猪50头以上的141户,养牛10头以上的325户,养鸡500只以上的275户,特种养殖17户,全县规模养殖数量显著增多。
2、规模养殖场建设
2011年,全县巩固提高规模羊场30个,总占地面积达3131亩,棚舍面积达48.7万平方米,青贮池5.67万立方米,配套建设饲料库1.07万平方米,配置饲料加工机械143台(套)。通过开展规模化羊场星级评比创建活动和规模化羊场精细化管理,培育 “四星级”规模羊场4个,“三星级”规模羊场16个。各规模化羊场基础设施、机械化应用水平、科技应用水平显著提升,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推动了全县肉羊生产标准化水平的提升;机械配置方面,全混合日粮搅拌机、TMR饲喂车、大型铡草机、粉碎机的全面配置,既提高了饲草料加工调制、贮备能力,又提高了各类秸秆资源的转化利用率;品种改良、调制饲草、程序化免疫、生产管理等综合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高。通过规模化羊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肉羊生产已成为我县肉羊 生产的主流,引导和示范带动了全县肉羊生产,初步形成了雨润等加工企业的原料支撑基地。
截止目前,规模养殖场累计出栏羊只达到13.5万只,现存栏总数达到7.82万只,存栏羊只达到3万只以上的羊场有1个,即宝丰伊源羊产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存栏羊达到2000只以上的有崇岗镇洪伟羊场等8个;存栏达到1000只以上2000只以下的有陶乐镇鑫垚源羊场等7个;存栏达到1000只以下的有宝丰镇镇关村羊场等8个。
3、饲草配送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平罗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逐步建立健全饲草配送体系。目前,全县已建成饲草配送中心13个,共建设青贮池6万立方米,购置大中型铡草机44台,大中型玉米青贮收获机7台(套),青贮饲料取料机和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2台(套),打捆机13台、打包机13套、搂草机8台,建成办公室84间、饲草大棚13600平方米,配备青贮饲料配送电子磅秤和电脑结算管理系统13套,建立了“种植+配送中心+养殖户”运行机制。2011年,全县饲草加工调制达33.3万吨,其中全株玉米青贮6.5万吨,黄贮7.8万吨,制作草颗粒0.5万吨,制作草块(捆)18.5万吨。
4、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改良效果初见成效
平罗县已建设成县级肉羊繁育中心,规模繁育场(户),小群多户自繁三级生产体系,开展了良种肉羊纯繁核心群和杂交基础母羊群建设,示范推广了以杜泊肉羊为主的定向杂交改良技术,加快了肉羊良种引进改良步伐,全县良种肉羊繁育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平罗县肉羊繁育中心、通伏宇泊公司羊场现存栏3650只,其中基础母羊存栏2860只。建立杜泊纯种繁育群365只,生产杂二代羔羊3160只。通过争取农业产业化,农业良种补贴和县级财政资金扶持,累计引进杜泊、萨福克、特克萨尔等国外良种肉用种公羊863只,建设肉羊改良站点226个,选育和改良肉羊10.6万只,生产二元和三元杂交羔羊13.5万只。
5、申报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
2010年,畜牧中心先后申请国家、自治区项目15个,其中全国标准化畜牧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1个、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1个、农业产业化-清真肉羊产业项目8个、饲草配送中心建设项目5个。累计到位资金约680余万元 2011年,先后申请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1个、农业产业化项目3个大项5个小项(肉牛液氮采购项目、奶牛冻精项目、肉用种公羊推广建设项目、新建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饲草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产地认定项目),市级产业化项目1个大项2个小项(平罗县肉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和新建规模羊场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资,计划累计争取资金430余万元,已到位资金82.9万。2011年,全县已补贴投放饲草料加工机械96台(套),补贴资金83万元。总计到位资金165.9万元。
6、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框架日趋完善 2003年宁夏金福来羊产业有限公司在平罗县宝丰镇落地投产,先后被国家民委、财政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商务部批准命名为民族特需商品(清真食品)定点生产企业、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央储备肉活体羊储备单位。2009年该公司在高庄乡广华村投资建设了标准化羊场,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
2009年成功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江苏雨润集团,目前已试投产,这标志着我县清真肉羊产业进入了一个 崭新发展空间,它为我县十二五期间清真肉羊产业的生产方式转变,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为我县清真肉羊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农牧局始终把清真肉羊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明确局领导和县畜牧中心、动物疾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畜牧站的责任,形成层层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为了做大做强清真肉羊产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发展规模养殖与小群多户并举,坚持分户繁育、集中育肥的模式,坚持“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行方式,依据各乡镇羊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户养殖基础、饲草料资源优势、流通加工状况,认真做好了畜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以高庄、黄渠桥、宝丰、灵沙、头闸、渠口、陶乐、红崖子、高仁和崇岗10个乡镇为重点区域覆盖全县的肉羊养殖基地。
2、不断巩固提高现有规模养殖场,全面推进标准化集成示范
一是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规模养殖场的饲养规模和技术水平;二是努力提高养殖场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推广肉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肉羊生产基地建设。实行干部联系乡镇,并对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实行技术承包,明确技术服务范畴和目标任务,年底根据工作实效和任务完成情况对技术承包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并设置技术承包单项奖,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规模养殖场的饲养水平,真正实现规模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继续加大实施规模化羊场星级化创建评比工作。按照“规模羊场申报、季度考评、年终总评、认定挂牌、兑现奖惩”的程序,做好规模羊场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制定了星级规模羊场标准,并由联系乡镇干部按照星级规模养殖场创建的标准进行查漏补缺,逐步完善,截止目前,有16个规模养殖场达到了“三星级”标准,4个达到了“四星级”标准。
3、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化肉羊品种结构近年来,按照清真肉羊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平罗县将肉羊良种繁育作为增强羊产业的发展后劲。一是通过争取农业产业化、良种补贴项目和县级财政资金扶持,有力推进了品种改良进程;二是以提高羊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点环节为主,组织建设了以肉羊良种繁育中心为核心、改良站点为补充的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良种 肉羊纯繁核心群和杂交基础母羊群建设,示范推广了以杜泊肉羊为主的定向杂交改良技术,不断扩大肉羊良种的覆盖面,加快了肉羊改良步伐;三是加大优良畜禽品种改良宣传。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规模养殖场、户开展杂交改良技术的宣传,转变养殖户的养殖观念,切实提高养殖(场)户对优良畜禽品种改良的认识;四是建立和完善补助制度。建立和完善饲养种公羊、杂交母羊和改良站点的补助扶持措施,调动养殖户养殖基础母羊的积极性和开展羊只品种改良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种羊养殖数量和繁育数量。五是建立技术服务激励机制。强化技术人员的管理,建立肉羊改良技术服务有偿服务机制,设立肉羊改良技术服务奖,对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奖励,调动技术人员从事技术服务的积极性。六是强化良种畜禽品牌建设。着力培育雨润集团、金福来羊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组织良种畜禽产品参加各类推介宣传活动,全力打造以清真肉羊为主的优质品牌,不断提高良种畜禽的市场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推动良种畜禽的快速发展。
4、注重项目建设,力促产业上台阶
加大项目引进力度,扩大对规模养殖场的资金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标准化水平。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带动、调整转型”的发展理念,积极申请 争取国家、自治区、石嘴山市项目投资,以项目实施推动清真肉羊特色产业的发展。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将继续采取农闲集中培训和农忙分散培训、理论培训与生产观摩相结合、专家讲授与入户指导相结合等方法,在全县13个乡镇对规模场(户)进行了科技培训。全年共开展各类大型培训班42场,培训人次4000余人。电视专题报道3期,组织接待现场会、观摩及调研42场次。通过观摩和培训使养殖场(户)掌握了实用技术,切实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养殖效益。
6、有效预防动物疫病,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树立“抓防疫就是抓畜牧业,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健全应急机制。实施县乡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全面实施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实现免疫密度达100%,确保不发生疫情,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
1、在抓产业上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全县始终把清真肉羊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工作局面。为确保畜牧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工作的落实。同时实行技术人员包乡联场(户)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2、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零散的小群多户为主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目前我县已建设肉羊规模养殖场30个。
3、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有基地、规模户(场)、加工企业、屠宰场、对外窗口等。在引进金福来羊产业加工企业的同时,成功的引进了年加工150万只肉羊的江苏雨润集团。
4、机械装备水平大大提高。铡草机、粉碎机全县达到了5649台,既提高了饲草利用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2008年起,各规模羊场计划资金预算时,把政府承诺补助的80万元资金一并纳入计划预算,而这部分资金要占总体投资概算的50%左右,这部分资金一时不能足额到位,成为规模场补栏的主要制约因素,造 成部分规模羊场不能及时补栏,个别规模羊场出现了空圈。二是养殖成本增加,肉羊繁育户利润空间缩小,导致基础母羊存栏逐年减少,羊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 “万嘉羊业”等加工企业的屠宰加工项目与规模场(户)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依然制约着我县羊产业的发展。四是部分乡镇和养殖场负责人认识不到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抓补栏,抓优质牧草种植和饲草加工调制,抓肉羊科学养殖,还存在等靠要德思想,致使部分养殖场圈舍出现有圈无羊、圈大羊少得现象。五是发展资金严重短缺,贷款融资难,贷款资金使用周期短。六是肉羊养殖科技含量不高。部分养殖场还延续传统的饲养方法来饲养肉羊,饲料未进行科学配制,饲草未进行加工调制,导致饲养成本高,养殖效益低。
针对上述的情况,建议县人民政府对规模羊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加大的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其及时补栏,提高养殖效益;针对基础母羊逐年减少这一现状,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对良种基础母羊实行补贴,以繁育的肉杂羔羊数量的多少区别兑付补贴,尤其是重点加大规模繁育户良种基础母羊的补贴力度;针对龙头加工与基地生产的合理对接上应从政府层面给予政策支持和有效督导。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1、准确定位,坚定不移抓好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清真肉羊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行良种扩繁培育、绿色生态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信息技术服务等一体化的“绿色生态产业链”经营模式,巩固提高规模养殖场建设成果,强化科技支撑,打造优势品牌,实现全县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逐步转变。坚持“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行方式,继续壮大雨润、金福来清真肉羊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清真肉羊产业。
2、加大羊产业扶持力度,做大龙头,做强基地 为了加大“一优五特”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平罗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创新“龙头+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制定以奖代补等系列激励发展政策,加大对规模羊场、养殖、流通贩运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板块经济,建设一批羊产业专业村、专业乡镇,每年评选出部分肉羊养殖园区、养殖大户、流通大户以及若干专业合作社进行表彰奖励;对特色突出、羊产业规模大的乡镇、村授予“发展羊产业专业乡镇或村”,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全县30个规模羊场为重点,辐射全县13个乡镇散养农户,鼓励群众积极参于养羊,在全县再次掀起养羊新高潮,全力 打造羊产业基地建设,全年实现为龙头加工企业提供肉羊30万只。
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服务网络。着力培育雨润集团、金福来羊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全力打造优质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壮大、规范农产品集贸市场,巩固和提高建设黄渠桥羊羔肉批发市场,改造宝丰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和城关老户市场;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户养殖组织化程度,促进清真肉羊的生产、加工、销售。
4、结合自治区推进优势特色产业相关政策,积极开展争项目引资金工作,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目前,平罗县已基本形成以规模羊场、牛场集中饲养为骨架,小群多户饲养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生产转变。大力推广肉羊、肉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设无公害肉羊、肉牛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