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学》:班级管理的模式试题
江苏省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学》:班级管理的模式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权威型教师往往严厉地管教学生.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忽视了。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有创造性的人
2、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性因素是()A:强化 B:刺激 C:反应 D:评价
3、人们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A:特征法 B:韵律法 C:地点法 D:联想法
4、根据企业的业务能力,海关也可以允许专业的企业从事代理外贸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三资”企业向海关办理__。A.申请企业注册登记 B.申请减免税
C.生产合同备案登记 D.进出口业务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场馆是。A:展览馆 B:纪念馆 C:图书馆 D:影剧院
6、林老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与学生搞好关系上。从教师职业成长看,林老师的做法表明他着重关注的是__ A.职业发展 B.职业生存 C.教学效果 D.教学氛围
7、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____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D:《未成年人保护法》
8、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____ A:自发性 B:异质性 C:创造性 D:自为性
10、提出“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性教学观的心理学家是__ A.布鲁纳 B.维果斯基 C.加涅 D.桑代克
11、对新课程的评价功能,下列表述欠准确的一项是()A:取消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B: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C:发挥评价促进教师提高的功能 D:发挥评价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2、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E:重视个别差异
1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14、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更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15、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__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 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16、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这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__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7、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出自哪部作品____ A: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B: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C:莫里哀《悭吝人》 D:雨果《巴黎圣母院》
18、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____ A:学习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驵力
19、学校在实施教育法规定的招生权、颁发学业证书权的过程中,其法律地位是__。
A.事业单位法人 B.行政相对人 C.公务法人
D.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
20、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____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21、不属于合作学习的特征的是。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团体历程 D:最近发展区
22、()是指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23、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____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4、根据安德森的观点,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属于()。A.实践性知识 B.基础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粘液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E:重视个别差异
26、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A:17世纪下半期 B: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下半期 D:20世纪初
27、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下列是我国小学生的一些需要,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哪项的层次最高。
A:家庭的现代化 B:安静的学习环境 C: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 D:搞小发明
2、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__。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3、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4、有的幼儿园在课程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而有特色。这发挥了____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A:社区资源 B:社区环境 C:社区习俗 D:社区文化
5、不是以教学过程的某人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属于()A:内容型 B:形式型 C:方法型 D:综合型
6、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__。A.自我中心阶段 B.相对功利阶段 C.权威阶段 D.可逆性阶段 E.公正阶段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8、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是在。A:2~3岁 B:4岁 C:5岁 D:7岁
9、最早系统研究气质的人是____ A: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B: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C: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 D: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10、对弱智儿童的课堂教学所需要注意的是()。A.通过具体运演发展初级逻辑思维力 B.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发展观察力 C.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记忆力
D.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其活动技能,能从事简单劳动 E.创造条件提供情景发展语言能力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12、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A:戊戌变法——《马关条约》——五四运动
B: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
C: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写《出师表》——张骞出使西域 D:虎门销烟——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13、着眼于人的完整性,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追求教学目标的三维统一,即将知识与技能、()三者统一起来。A.理性与感性
B.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____ A:尊老爱幼 B:竞争与协作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1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二至七岁的儿童处于()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16、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____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夸美纽斯
17、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等几种形式。A:铺垫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问答式 E:复习资料
18、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__。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数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19、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____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20、下列属于电脑显示器性能指标的是。A:速度 B:可靠性 C:分辨率 D:精度
21、在解数学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22、对某种教育活动作出价值判断的是__ A.测量 B.考试 C.考查 D.评价
23、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A:身体的 B:个性的 C:心理的 D:行为的
2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__的话。A.孔子 B.荀子 C.朱熹 D.韩愈
25、直接决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好坏的是____ A:幼教领导 B:幼儿教师 C:幼教设施 D:幼儿家长
26、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A:17世纪下半期 B: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下半期 D:20世纪初
27、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二篇:2011年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资料教育学试题
2009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高校教学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专业理论性、独立性、创造性和()。
A.实践性 B.综合性 C.多样性 D.人文性
2.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A.山西大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河南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4.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围绕()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A.神哲理法 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精英教育阶段。
A.<15% B.>15% C.15%-50% D.>50 5.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法律
6.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A.高级人才 B.高级专门人才 C.专门人才 D.中级专门人才
7.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8.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一般有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和()。A.分层模式 B.自治模式 C.综合模式 D.并重模式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方法和()的研究。A.教师劳动 B.教学组织 C.教学设备 D.教学内容 10.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发现法 B.演示法 C.讲授法 D.参观法
1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着高等教育的()。A.利益追求 B.主要环节 C.发展重点 D.发展方向
12.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传承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和()。A.综合文化 B.构成文化 C.改造文化 D.深化文化
13、“身教重于言教”说明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A.复杂性
B.简单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14.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和()。
A.核心 B.规范 C.概括 D.归宿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5年 C.1997年 D.1998年 16.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始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17.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这一结论的提出者是()。A.贝克尔 B.范海斯 C.丹尼森 D.舒尔茨 18.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场所多样化和()。A.高关联化 B.综合化 C.短学程化 D.融合化
19.“教学相长”出自于()。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0.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2.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23%应归因于教育。()
3.在教学中,直观性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4.《学记》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5.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6.“威斯康辛思想”即为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7.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都属于教材。()8.“文以载道”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10.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有哪些? 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缺点。
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试述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2.请联系实际,阐述高校教师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有人说“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对课堂教学不需要提出具体要求,也没必要那么讲究。”对此,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2007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行会性、自治性和()。A.开放性 B.专业性 C.社会性 D.国际性
3.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精英教育阶段。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一般有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和()。A.分层模式 B.自治模式 C.综合模式 D.并重模式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5年 C.1997年 D.1998年 6.高等学校组织的二重性是指教育性和()。A.社会性 B.政治性 C.文化性 D.学术性 7.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A.复杂性 B.层次性 C.具体性 D.独立性
8.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传承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和()。A.综合文化 B.构成文化 C.改造文化 D.深化文化 9.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A.扩大教学规模 B.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C.教师因材施教 D.培养学生集体观念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备课就是指钻研教材和写教案。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学要循序渐进。()3.高等教育在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4.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5.人的智力的核心是想象力。()6.发现教学法的提出者是赞科夫。()7.稷下学宫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官立社会大学制度的确定。()8.高等教育对社会公平具有促进作用。()9.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不同学校的具体化。()10.进修培训是我国教师现阶段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怎样理解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简述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3.为什么说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4.简述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内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述教学原则的基本内容。2.试述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有人说,开展素质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而言的,对大学生就没有必要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说说理由。
2006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专业性、独立性、实践性和()。A.文化性 B.多样性 C.创造性 D.发展性 2.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着高等教育的()。
A.利益追求 B.主要环节 C.发展重点 D.发展方向
3.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大众教育阶段。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和()。A.核心 B.规范 C.概括 D.归宿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5年 C.1997年 D.1998年 6.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始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7.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这一结论的提出者是()。
A.贝克尔 B.范海斯 C.丹尼森 D.舒尔茨
8.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场所多样化和()。A.高关联化 B.综合化 C.短学程化 D.融合化 9.“教学相长”出自于()。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10.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是()。A.讲授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是指大学专业课课教师应该贯彻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2.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3.班级授课制最初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4.基础教育质量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5.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双向活动的过程。()6.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7.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问题。()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指教学要循序渐进。()10.综合化是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2.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高等学校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简述高校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述高校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2.试结合所任学科或所学专业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提出了“教师发展学校”这个概念,但它并不是建立一所新学校,而是赋予学校以教师教育的新功能。
“像蜡烛”“是春蚕”,是人们称颂教师奉献精神的比喻说法。实际上,教师在燃烧自身、奉献自己的同时,还应该是发展的主体。教育既要关注学生发展,也要关注教师发展,学校应当成为“教师发展学校”
2005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高校教学教程的主要特点是专业理论性、独立性、创造性和()。A.实践性 B.综合性 C.多样性 D.人文性
2.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A.山西大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河南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精英教育阶段。A.<15% B.>15% C.15%-50% D.>50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因村施教 D.防微杜渐
5.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围绕()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A.神哲理法 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6.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法律
7.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A.高级人才 B.高级专门人才 C.专门人才 D.中级专门人才 8.作为教育政策总概括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学计划 D.培养目标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方法和()的研究。A.教师劳动 B.教学组织 C.教学设备 D.教学内容 10.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A.发现法 B.演示法 C.讲授法 D.参观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2.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23%应归因于教育。()3.在教学中,直观性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4.《学记》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5.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6.“威斯康辛思想”即为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7.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都属于教材。()8.“文以载道”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10.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述高等教育目标的作用。2.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有哪些?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缺点。
4.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述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2.请联系实际,阐述高校教师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有人说“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对课堂教学不需要提出具体要求,也没必要那么讲究。”对此,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2004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身教重于言教”说明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A.复杂性
B.简单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2、早期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围绕()四科来组织教学活动。A.神哲理法 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文法医神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精英教育阶段。A.<15% B.>15% C.15%.~50% D.>50%
4、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A.布鲁纳 B.杜威 C. 范海斯 D.洪堡
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5年 C.1997年 D.1998年
6、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北洋水师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三江师范学堂 D.京师大学堂
7、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归因于教育。A.10% B.15% C.23%.D.33%
8、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专业理论性、创造性、独立性和()。A.间接性 B.回归性 C.实践性 D.相对性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的教育思想。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10、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发现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定„„„„„„()
2、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3、教学是学生独立发现的一种活动。„„„„„„„„„„„„„„„()
4、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5、学生知识掌握多了,能力便自然得到发展。„„„„„„„„„„„„()
6、在教学中,直观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7、教学方法仅仅是教师施教活动方式的总和。„„„„„„„„„„„„()
8、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9、学校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10、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简述高校教师的作用。
3、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4、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请联系实际,试述高校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
2、结合所任教学科或所学专业,对教学原则体系进行评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 题,共18分)某大学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赛课活动,他教态自然,普通话也很标准。上课开始,他先在黑板上认真写下了五个字的课题名称,然后用准备好的电脑课件,代替他那并不好的黑板字„„。课后,听课的老师议论说,这堂课上得很好,假如这个粉笔字不写的话,这堂课更好。该青年教师无可奈何地说:“没办法,因为评课标准中,就有一条‘板书’!”。
请你谈谈,老师教师是应该逐条对照评课标准来上课,还是根据教学目标来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2003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 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师劳动特点的()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协作意识。A.复杂性 B.简单性c.群体性 D.创造性 2.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
A.沃尔什 B.斯特鲁米林 C.舒尔茨 D.丹尼森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A.<15% B.>15% C.15%-50% D.>50% 4.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念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5.高等教育的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A.中级人才 B.中级专门人才 C.高级人才 D.高级专门人才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7.学分制是在选修课的基础上产生的,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A.美国 B.日太 c.英国 D.中圈
8.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北洋水师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三江师范学堂 D。京师同文馆 9.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称之为()。
A.层次结构 B.科类结构 c.形式结构 D.能级结构 10.高等学校管理以()为特征。
A.教学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学术管理 D.物理资源管理
1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因材施教 D.防微杜渐
l2.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A.文法医神 B.文理法农 c.法商工农 D.神哲理法 13.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法律
14.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A.学衔 B.学位 c.学历 D.学识
15.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A.《论语》》 B.《学i己》 c.《大学》 D.《中庸》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A.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B.硕士、博士、博士后三级 c.协士、学士、硕士三级 D.协士、学士、硕士、博士四级 17.作为教育政策总概括的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任务 D.培养目标 18.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辅导答疑 C.上课 D.课后总结 19.师生之间的}人知与情感关系属于()。‘
A.心理关系 B.组织关系 c.人际关系 D.工作关系
20.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哪一位教育家的成功经验()? A.凯洛夫 B.陶行知 c.马卡连柯 D.杜威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15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 年前就已出现。2 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3.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 929—1 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 应归因于教育。4.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
5.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6.1917年蔡元培首先在中国北京大学实行。7.科学研究是衡量 的重要标志。
8.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德国人。10.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大致可以分为、、11.高等学校享有 和。12.“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拓展到。
13.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 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特殊而具体的体现。14.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
15.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是以课程对于 来划分的。
三、简答题(共5题)1.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3.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4.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有哪些? 5.简述高校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
四、论述题(2题、第题10分)
1、请结合所任教的学科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述。
2、请联系实际阐述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三、简答题(32分,4小题)
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有哪些?(P48)
①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②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③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④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2、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129)
优点:①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③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短处:①难以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②主体能动作用发挥不好,限制了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动作用 ③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共性、个性难以协调)
3、试述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P137-139 在6条的基础上适当多说两句或某一要求多说两句)①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②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③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④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⑤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⑥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4、高校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①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
②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③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
④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主持和管理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⑤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 心理素质:愉快的心境、幽默的情趣、顽强的毅力)
5、简述高校教师的作用(高等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或学校的职能)(P150-151 简答或论述)
①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②的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③通过知识技术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6、简述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 p150(有问题)①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知识;②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其能力;③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专业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
7、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133 ①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和结构,以及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②要注意广泛阅读,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③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
8、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p124(简答或论述)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条件,扬长避短; 依据教学方法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教学达到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
9、试述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 p94~ p96 答:分为四类:普通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小题:(1)从课程本质而言有六种不同的叫法:学科课程、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问题课程、活动课程。(2)世界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跨学科)、课程设置的多样化(选修课程、研究课程的出现)、课程性质的职业化、课程方向的人文化。10课堂上运用讲授法的具体要求有哪些?P117-118 1)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又分为讲解、讲述、讲读、讲演等形式。
要求:(1)课堂讲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课堂讲授要保证科学性;(3)要理论联系实际。
11、试述高校教育的个人价值 p69、70(简答或选择)
答:高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活动。其个人价值主要表现在:提高个人知识与智能水平;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
12、启发式教学为什么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p115(判断或简答)
答: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但它不具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环节,因此,不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13、请解释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P73 答: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部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基本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由社会领域及一定职业层次所决定。
三者的关系是:教育目标最大,其次是教育目的,最后是培养目标。目标是教育政策的部概括,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培养全面和谐的人,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或直接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有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作用。
14、请阐述高等教育教育过程的规律——回归律。P162 人类个体从出生那天起,处在非学校教育环境中学习,为独立教育 中小学(不独立教育)高校(再独立教育),实现了人类认识的回归。在高校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作用递增,教师教的作用递减;教学的发现性递增,传习性递减;参加直接实践递增,接受间接经验递减。
1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162。
答:正常的认识能力;优良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合理的行为。
16、简述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及主要表现形式 p162(简答或选择)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其表现形式为: 社会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心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认识关系和情感关系)伦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道德义务关系)
17、建立师生关系的途径有哪些?p162(论述或简答)
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2)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志是:
① 仁道性:师生共同享有尊重信任的权利。② 民主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人格是平等的。③ 合作性:师生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④ 教育性:师生关系服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途径:认识和理解学生、树立威信、让学生积极参与、利用多种渠道
18、简述课的结构
课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就一堂课而言是新授,其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新授、攻固、布景课外作业。一般都比较注意时限,最佳听课时间上课后的第6分种至第20分钟。
四、论述题(2小题,30分)
1. 对教学原则的要求进行评述 P106-P113 八条
1)教学原则的概念: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2)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①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②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③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④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 ⑤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⑥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⑦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⑧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3)选取2~3条原则,结合所任教的学科或专业进行发挥。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2. 试述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参论述题4)
五、分析案例(1题,18分)
1. 有人说: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对课堂教学不应该那么讲究,对此你怎么看?如果不同意,你认为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评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大学同中小学,都要讲究。大学教学环境让老师管学生少了,但是对课堂教学一样必须要讲究。好课标准:1)目标明确。清楚给学生什么,让学生掌握什么技能、品格、行为态度等,只有这些明确了,教学实践才能围绕此目标,能突出重点,主次分明。2)内容正确。一方面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或行为是符合规范的,应是起示范作用的。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也是正确的,如不正确,教师应及时纠正。3)方法得当。尽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教师应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力求最佳效果。4)表述清晰。大方面指教师的整堂课安排有条不紊、秩序分明、一环套一环,小方面指教师语音响亮、语速适当,版书规范,教态大方。5)气氛活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动脑、动手)2.某大学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赛课活动,他教态自然,普通话也很标准,上课开始他先在黑板上认真定下了5个字的课题名称,然后用准备好的电脑课件代替他那并不好的黑板字,课后听课的教师们议论说:这堂课上得很好,假若这5个粉笔字不写的话,这堂课更好,该教师无可奈何地说:“没办法,因评课标准中就有版书”,教师是应按评课标准来上课,还是根据教学目标来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答:应按教学目标来考虑。
1)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范着课堂教学的一切。一方面是为了全体学生,要使这些学生都有所发展(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教师的主体性和专业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课堂会充满活力)。2)考虑一堂课的艺术性。教师的版书就是一门艺术,黑白分明,反差明显,更突出了版书的重要。版书分提纲式版书、,要点式版书、提示性版书、辨析性版书、总结性版书,这些都是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成功版书的要求是:书写流畅、整洁对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启发人们深思。这二者应是辨证的统一。作为一名教师,版书写不好要多练,不能因版书不好就拿其它方式代替,因为版书有它突出的优点,能按照课堂发生的事情及时调整,过程清晰明确,效果好,是其它方式无法代替。如一味的忽视教师的专业智慧也不好,应一切围绕教学目标来教学,这样一堂课才是成功的课。
3.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应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请对此两种观点作适当评述。
答:这是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称为社会本位价值观。这两种价值观是从不同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主要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设计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教育应以个人本身生活需要来分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来设计高等教育的目的,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但又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要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但其根本弊端在于把社会看成是一个个个体的简单组合,使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中间的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而社会本位价值观认为教育的价值应是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其片面性、局限性也明显:(1)助长了高等教育的短势行力,没有突出教育对社会的长远贡献;(2)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3)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所以要寻求两种价值观的协调和整合,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特定的背景条件作出动态调整。不能作单一项选择,不能一边倒(历史上也有相应的教训)。高等教育首先应通过个人的价值的体现,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4.美国有学者预测20世纪90年代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一辈子平均要转换5次职业,这就意味着“大学学四年,管用一辈子”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素质教育的背景:)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和全球化使得职业变动与岗位转换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与可培训性的要求更加突出。在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可以增强人的可迁移性和适应性,是固本以强枝、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措施,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实践探索。1)(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地发展,强调的是知识类化和潜能的发展,人的素养和品质全面提高,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畸形的发展(应试教育),要突出的是素质教育。2)(素质教育的定位:)素质教育是一种指导思想,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3)(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科学和人文,科学和人文是素质教育的两翼,发展情感是素质教育的难点。
在大学里确实应该进行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第三篇: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
2008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强调系统的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这一思想家被称为:()
A、人文教育学派 B、传统教育学派 C、现代教育学派 D、实验教育学派
2.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是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的完善。”这一思想的是()
A、卢梭 B、康德 C、夸美纽斯 D、洛克
3.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生活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教育思想家是:()
A、杜威 B、凯洛夫 C、陶行知 D、费斯泰洛齐
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三因素论
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
A、行为方式 B、校风
C、角色规范 D、学风
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残生了深远影响。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A、董仲舒 B、王充 C、司马迁 D、郑玄
8.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9.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小班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www.xiexiebang.com 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1.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
A、学校教育 B、社区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12.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直接管理个人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3.美国教育学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教育网络 D、学习化社会
14.人力资源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5.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A、对教材的研究 B、对教法的研究 C、对学科的研究 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填空题 20分
1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费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___________________。
17.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是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持这一主张的英国哲学家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战国后期,《礼记》中的《_____________》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19.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候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0.教育目的具有以下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我国
教
育
目的的理
论
基
础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随意开除学生。”www.xiexiebang.com 23.教师的专业素养包含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25.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涉及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___________;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____________等。
26.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关键的准则,是指制定阶段的学生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限性;第二,具体性;第三,预测性;第四,_________________.27.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包含四个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教育经验(3)根据目标组织教育经验(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背景、输入、过程、________________。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及批改、______________、学业成绩的考查和评定。
3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是特点的程度,称为_______________;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2.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校的瑜伽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班级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是:(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里想容的氛围。
三、简答题 30分
34.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5.简述教科书的编写所遵守的原则。36.如何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37.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38.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
四、论述题 20分
39.阅读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
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根据这一思想确定的德育模式是什么?该模式的理论假设是 什么?该模式强调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40.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四篇:福建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中学)》试题
福建省2005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3.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11.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5.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1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1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A.杜威 B.泰勒 C.布卢姆 D.布鲁纳
18.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19.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2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德育对智育、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
3.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A.教育领导权为人民所有 B.社会主义教育与宗权分离 C.教育内容共享
D.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表现在()。
A.设置目的上的不同,育人与盈利之别 B.手段不同
C.与政府关系不同 D.产出不同
E.“生产”过程及内容不同
5.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须包括以下要件()。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体格达标
6.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E.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7.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体育观念
8.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
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9.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10.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学生发展评定 B.管理水平评价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E.课程和教材评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发现学习2.学校事故 3.德育 4.教育评价
5.学校咨询与辅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2.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4.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5.你是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的?
五、论述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2.你是如何理解、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今日改革有何举措?
第五篇: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强化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中的括号内)
1.“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成为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它是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A.劳动 B.潜能 C.知识 D.意识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6.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
A.科技 B.经济 C.综合国力 D.教育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8.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9.“教书”与“育人”是()的关系。
A.并列的 B.递进的 C.互补的 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10.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憋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1.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2.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BC两种型
13.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14.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5.“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6.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的()。
A.多样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8.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
C.在复式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9.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
A.第斯多惠 B.瓦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韦特海默
20.“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个人活动 D.小组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0分)
21.从课程功能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____课程。
22.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____。
23.主题班会应以____为主,教师不能包办。
24.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
25.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6.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___的发展。
27.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果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统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
28.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的关系。
29.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制度叫____。
30.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法国教育家是____。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5分.共15分)
3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3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33.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4.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35.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4
36.教师无需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要掌握专业内的知识就可以了。()
37.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8.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重点关注的对象应是先进生和后进生。()
39.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40.国外有人统计调查了某家族的八代l36名成员,发现其中50名都是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中,教师从哪些方面着手?
42、简述中学德育的意义。
43、简述制定中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44、组织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五、论述题(6分)
45、试述因材施教原则及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六、案例分析题(9分)
46.王老师是一位青年班主任,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然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的学生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对于这样的现象,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古代埃及在中王国以后,开设了职官学校。这些学校都是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子弟。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限,很受尊重。“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于是“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2.B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B 【解析】任何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4.D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D 【解析】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7.D 【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 6 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
8.A 【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9.D 【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响教书,教书与育人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10.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学生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11.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实践证明,演示法不仅能使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2.A 【解析】权威型的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但教育方法简单,不讲求教学方式,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对教师只能是听取和服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表面畏服,背后抗拒,处于被动地位。
13.C 【解析】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14.C 【解析】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15.B 【解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鱼”指直接给他现成的鱼,而“渔”则指捕鱼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让他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效果会更好。
16.A 【解析】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对一定社会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是个体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就人的发展而言,其认知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
17.A 【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8.C 【解析】所谓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时空向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师给一个年级讲课,让其他年级学生做作业或复习。相对单式教学,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强。目前复式教学主要用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等地。
19.B 【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提出了“范例教学法”。
20.D 【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小组,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分散,灵活多样,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 8 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和培养专门人才。
二、填空题
21.实践性 22.四书五经 23.学生 24.培养创新能力 25.修辞 26.心理 27.班主任工作总结 28.促进 29.学校教育制度 30.卢梭
三、判断题
31.× 【解析】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32.× 【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它与艺术教育并不是等同的。
33.√ 【解析】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34.× 【解析】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35.√ 【解析】
(1)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36.× 【解析】现代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当代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质疑意识增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37.√ 【解析】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
(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培养人的使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作用。
38.× 【解析】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互相争斗的焦点。因此,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班主任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既要抓两头,又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
39.×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 10 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40.×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决定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应本着信任、理解与尊重的态度,认真调研,了解班级成员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及时发现在班级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能热心为集体服务、能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班干部。
(2)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首先,要鼓励积极分子独立开展工作,因为独立开展工作是发挥其最大积极性和最大潜力的前提,这样可以加强其与同学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因为他们的经验毕竟还非常有限,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创造机会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
42.【答案要点】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43.【答案要点】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学教育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经济条件、文化历史背 11 景的不同,中学教育目的的内涵也不尽相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制定中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少年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这段时期的身心发展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中学教育要适应并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因此,中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每个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工作时都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可能是明确的,可以用文字或语言明晰表达出来的,也可能是较为模糊的、笼统的,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指导着具体工作。
44.【答案要点】
(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
(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充分的、足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的知识、人物或事件,这样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支持、帮助与指导。
(3)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学生的年级越高,就越是如此。
(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具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5)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并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也可以参考其他教师组织的活动,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
五、论述题
45.【答案要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2)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与才能相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
46.【答案要点】王老师的班级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王老师并没有以身作则,没有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还要求教师的思想进步、品德高尚、遵纪守法、工作认真,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境界。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 13 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教师的品行应该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学生时想达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来教育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教师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榜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