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教数学新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据的调查与分类》教案
浙教数学新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数据的调查与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调查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质疑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
二、分类探究,掌握特征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交流想法。制定方案。汇报调查表的设计方案。
总结: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填写调查问卷。
收集调查数据,让学生分类整理收集到的问卷。
出示整理后的表格。
教师讲解:
三、巩固练习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全课小结,应用生活
第二篇:浙教数学新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简便计算》教案
浙教数学新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探索过程中,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简便计算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电脑、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
师: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1:加法、乘法结合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生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生3:加法、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生4: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设计意图]以引入对旧知识的复习,增强了复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谈话:同学们对运算律掌握得真不错!
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时,教师导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乘法运算律应用广泛,在学习运用加法运算律能使计算简便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的想到乘法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使计算简便?然后教师直接到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同学们,听说花果山上要举行计算比赛?你想不想参加比赛?好!我么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
比较算式,你估计哪只猴子算的快? 为什么?试一试?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导入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做的又对又快。37+48+52= 56+29+44= 27+35+73= 25 ×3 ×4= 17× 5 ×2= 学生做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7+48+52 =37+(48+52)=37+100 =137 师: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运算的?
生:同级运算,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凑成了整百。(2)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56+29+44 =29+(56+44)=29+100 =129 想一想,在计算时,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它的作用是什么? 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可以进行简便计算。(3)小组代表上台板演。27+35+73 =35+(27+73)=35+100 =135 这种算法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4)25 ×3 ×4 =3 ×(25 ×4)=3 ×100 =300 应用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17× 5 ×2 =17×(5 ×2)=17× 10 =170 这种算法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应用了乘法结合律凑成了整十。2.怎样算简便呢? 19 ×40= 生:19 ×40 =19 ×4×10 =76 ×10 =760 把40分成4 ×10,又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生:我是用用竖式计算的:
三、结论总结
评价一下自己在学习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四、课堂练习
1.将下列各组的三个数填在□中,使计算简便。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3×5×2 =23×(5×2)=23×10 =230 4×51×25 =4×25×51 =100×51 =5100 6×17×5 =(6×5)××17 =30×17 =510 2×13×5×3 =(2×5)×(13×3)=10×39 =390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这辆车每天行驶多少千米?
4.算一算,想一想。
(1)你有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ɑ÷b÷c=ɑ÷(b×c)5.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380÷5÷2
200÷4÷5
270÷45 540÷45÷2
800÷(20×8)
420÷(7×5)6.比一比谁算得快?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地练习,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新知进行巩固。练习中第3题大部分
学生在短时间计算准确有困难,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会使计算更加简便,教师故意设计此图,激发学生好奇心,以饱满的热情期待下节课的研究。
五、作业布置
1.学校计划把球场铺上皮,为此专门收集了下面一些信息。
(1)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打算铺哪一种草皮呢?为什么? 选马尼拉草:虽然价格贵,但美观、耐踩、存活期长
选普通草的:虽然不太美观、不耐踩、存活不期长,但价格便宜不少。(2)如果铺你所选的草皮,需要花多少钱呢?
六、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37+48+52 =37+(48+52)=37+100 =137 25 ×3 ×4 =3 ×(25 ×4)=3 ×100 =300 19 ×40 =19 ×4×10 =76 ×10 =760 7
第三篇:浙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2016新版)
第一课.《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
3、初步学习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
2、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资源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名画家笔下水姿态的欣赏体会,完成第一次练习;用合适的线条画某一种水的姿态
3、展示学生用线条描绘的各种水姿态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资源被破坏前后的现状对比,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制定针对该办法的宣传活动方案
6、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评价
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相互欣赏并进行评价
8、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中国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手法,教师介绍其他地区先进的水资源保护方法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关于水的各种知识材料 第二课时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习后搜集的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根据课本的图片欣赏,讨论以下2个问题:(1)什么是招贴画?(2)招贴画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招贴画通常包括创意图形和标题两个部分: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来表现;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
4、欣赏各种爱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学习招贴设计的多种方法
5、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画
6、学生完成招贴设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招贴画,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
课后反思:
本课是“综合·探索”类的美术课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画个有创意的图标或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难度并不大,但是招贴画学生第一次接触,让学生懂得招贴画画面所表达的意思。为此我课前就让应学生查找水的相关知识、大量的水资源现状及现象,以此来储备创作之源泉。同时在讲授新课时向学生展示各类利用不同手法来表现的招贴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招贴画写实、装饰、抽象、漫画的艺术风格以及夸张、拟人、想象的手法,通过大量的范画和作品欣赏,让学生读懂画面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同时,启发学生广泛的创作思路。学生想象丰富,作品的内容多姿多彩。
通过长时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主要以表扬为主,学生喜欢把作业给我欣赏,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进行不同的指导,如:对能力强的,用语言提示,建议他添加丰富的背景等等。本节课的作业评价,我感觉是不够完善的,因为时间在前半部分用得较多,超出了五分钟左右,所以临近下课时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完成的任务。我只能挑选两、幅较好的作业进行评价,而对很多构图不是太好的学生作业没有来得及点评,造成环节的失误。以后教学要注意把握时间的控制,整体调控好讨论内容。
第二课.《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砖石雕刻作品的有关知识
2、运用刻、挖法,学习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2、难点:根据材质的特点,巧妙构思,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浮雕作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浮雕作品《五四运动》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之一),说说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砖石上的雕刻》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砖石雕刻艺术作品,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砖雕作品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7页的泥板雕刻步骤图,师生共同探究:怎样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制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5、提出作业建议: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板雕刻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展创作思路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评价:以“泥雕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玉雕、木雕等
课后反思: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首先希望孩子们从美的局限中跳出来。大部分学生在几年的美术学习中已经形成很多定式的审美倾向,喜欢用鲜艳的纯色,画唯美的画面,很少有学生会欣赏质朴的泥土、石头之美。通过欣赏砖石雕刻的质朴,感受瓦当雕刻的乐趣,让质朴、原始、纯粹的美慢慢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这无疑是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审美空间,更多样的审美能力。其次是砖石雕刻调整为瓦当雕刻后,能拉近学生与传统雕刻的距离,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的传统文化,其实就在自己的血液里,在自己的生活中。让传统文化更加深入童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小的引子。再把本课的两种技法挖刻与黏贴,缩小到只用更容易表现的黏贴。把挖刻转移到课后拓展。在创作吉祥瓦当中,交流感情,共同探究;在创作吉祥瓦当中,激活思维,点亮创作火花,并能从学生的作品中折射出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光辉,这让我很欣慰。
第三课.《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学习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设计:
1、解释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的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那个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
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1)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10、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11、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欣赏并进行个别评价
12、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课后反思: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墙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我们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红墙,清新古朴的江南白墙,与山水石景巧妙相容的园林墙,四合院的影背墙,少数民族的图案墙,还有各类广场上的文化墙,时下流行的攀岩墙等等,数不胜数!这些使我们感叹:原来生活中不曾留意的墙竟然蕴涵如此丰富的文化!通过教学,让学生走近墙、了解墙,感受墙不同的艺术美,让学生对本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墙文化有个初步了解,这是本课教材编写的目的之一。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体会、讨论、探索等形式初步了解墙的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也可以拓展教材,让学生以墙为主线,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材提供了几幅精彩的学生泥塑作业,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身边易取易得的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各种技法创作一堵美观实用的“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出美术课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墙的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会互相学习,扩大信息量,最好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容易找到的材料去做一面墙,学生作品很丰富,创新还有点不够,要加强。
第四课、《家乡的古塔》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古塔的特征、历史与文化。
2.学习用纸版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古塔,提高造型能力。3.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与思路。
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它承载了东方各国的历 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珍贵的历史文化 遗产,也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它雄伟壮观、结构精美,在辽阔的大地上,随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这些 古塔虽然历经沧桑,但魅力依旧,直到今天仍受人敬仰,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本课以《家乡的古塔》为题,目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环 境出发,通过搜集、了解家乡古塔的历史与文化,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古塔这一建筑形式。在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 时,引导学生尝试从美术角度、美术表现方式上进行一系列 的探究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欣赏塔、表现塔的能力,书中提供了大量 的祖国各地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古塔,既有不同材料建造的 古塔全景图,也有放大了的木塔局部的图片。这些均体现了 古塔的一般特点和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特性。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塔的建筑特点。
教科书中选用的同龄人作品具有代表性,两者都是用纸
版画方式表现的,但因印制的工具材料不同,出现了迥然不 同的画面效果。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简洁明了,有助于学 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纸版画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为学生的造型 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创作中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纸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进 行表现,帮助学生提高感受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学习用美 术的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 了解和热爱。
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一般纸版画或单色粉印版画的制作原理和方 法,观察分析古塔的结构特征,用纸版画完成家乡古塔的创 作。
难点:理解并掌握纸版画底版制作中古塔的拼摆、粘贴 顺序和古塔特征的表现。
三、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 和滚筒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或彩色铅笔等)。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玻璃板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等)。
教学反思:
教科书中选用的同龄人作品具有代表性,两者都是用纸版画的方式表现的,可是因为印制的工具和材料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画面效果。教科书中为我们提供的步骤简明,一目了然,更有助于学生的掌握,为学生的造型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课、《美术档案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档案袋的意义,初步学习装帧设计。
2.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搜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 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了解设计与学习生活的联系,感受美术设计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美术档案袋主要是用来搜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生成 的各种作品,用以展现学生的成就与进步,描述学生学习的过 程与方法,反映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的一种良好习惯养成。设 计和制作美术档案袋,能培养学生自己保留优秀作品的习惯,从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学会取优除劣,能够自己客观地认识 到自己的作品怎样是好的,怎样是不太好的,这也是学生对自 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从整理一搜集一交流一出 成果一自我愉悦,产生自豪感这样一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 们的收获后的喜悦及成就感是来自于自己所积累的作品,但实 际上,是孩子们在不断积累搜集的过程中逐渐地体验到成功的 快感,因而对孩子来说,档案袋评价是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 的。小小一个美术档案袋,虽然不是很精美,却都是独一无二 的,无不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忠实地记录下了他们 成长的历程,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2.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档案袋的制作过程。
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档案袋。
三、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优秀的美术作业、制作美术档案袋的工具 与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美术档案袋的示范作业,以及教 学示范演示的课件及其他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人。
教师展示一个未经装饰的档案袋,提问:这个袋子有
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档案袋(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两者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美术档案袋的作用。2.探究。
(1)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课件)(2)学生谈谈自己的制作想法。
(3)提问: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档案袋?(小组讨论)3.制作步骤。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3)选用文件袋,作为美术档案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搜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 家长的评语。(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档 案袋中。4.布置作业。
设计制作一个体现个性和美观的美术档案袋封面。5.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档案袋设计 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 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6.作业讲评。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运用实物投影),开 展欣赏评述。7.课后拓展。
欣赏各类电脑档案袋作品及各类设计优美的档案袋,并 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他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 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第六课、《眼睛的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眼镜的基本结构,尝试学习眼镜创意设计。
2.体验眼镜欣赏、手绘草图、材质与制作方法创新等 过程,学习设计制作一副有趣的眼镜。
3.养成勤于观察、严于计划、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生活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眼镜是非常广泛实用、美观的大众生活用品,它走人了 许多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在实用的同时,也为我们凸显 了时尚与个性。眼镜产品从形状、色彩与功能性上来说,精 彩纷呈,但始终保留了它的基本要素——镜片与镜架,使之区别于面具与头饰等。眼镜的欣赏与自主创作,同样传达了 人们的一种情感、修养与兴趣。
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 学生了解眼镜的基本构造等知识,欣赏有趣的眼镜造型,使 学生们在制作技巧上保留很大的创作空间,感受纸材特性,以纸为主并加人相关综合材料,在一堂美术课中,欣赏并体 验创意与设计过程,学会在镜架与镜框中,重点选择一个部 分,利用多种方法,创意设计制作出一副新颖独特的眼镜。学生通过欣赏与动手实践,感悟身边日常物品的艺术美,体 验设计应用的快乐。在设计眼镜的过程中,时刻要让学生体 会设计的原则,必须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美观与创意。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眼镜的对称形的折、剪方法。难点:设计制作造型有趣的创意眼镜。
三、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毛线、纽扣、小珠 子等综合材料,旧眼镜。(教师)各种眼镜图片、实物游泳镜、太阳镜、挡风 镜、装饰空镜架等。
四、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谈话导入。(1)教师讲解漫画故事《莫林的眼镜》。
高度近视的初中生莫林回家迷路,进人一个眼镜店,古 怪的店长给他一副古怪的圆黑框眼镜,从此开始了一段神奇 惊险的冒险之旅。
(2)角色扮演法。(图示课题:眼镜的设计)今天我们也要进人一段神奇的眼镜设计之旅!在我们的故事开始之前,大家得马上担当一下造型师,替图中的这两位解决一
下眼镜选择的问题。首先根据你观察 到的两位主人公的服饰等,猜猜他们的性格,然后为他们量 身选择一副你认为最适合他们的眼镜?只要你理由充分,主 人公不仅采用你的推荐,而且一定会大加赞赏!
(设计分析:奇幻故事与角色扮演都是小学中年级段学
生最喜欢的情境方式,这一环节,学生情感百分百投人,体现了设计为人所用的理念,个 性独特,又带着那么新奇有趣的任务与责任感,这是学生非常乐意尝试的。)
2.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学生从最简单的眼镜图中,观察分析眼镜的基本结构(镜架与镜框)。教师提问:眼镜的镜架用怎样的材料做比较合适?(较硬,但又方便操作的)镜框与镜片呢?(镜片的透明性和有无镜片与镜框等问题。)
鼻梁处的宽度多少合适呢?(鼻梁一半的宽度。)
(设计分析:学生了解基本结构,通过师生简单的问答交流,从实物迁移到创意作 品的材料分析,这一环节简单也是必不可少的。)
(2)以概括抽象出基本形的快速读图方式,欣赏镜架形状的丰富性。(设计分析:镜框表现,画出一个独立基本形是学生的难点,在画、剪的过程中学 生很容易受第一设计灵感的影响,进人一种过分注重琐碎细节的状态,造成眼镜创意主题 反而不突出、造型成形困难、大小难掌握等问题。所以这一组以单独几何形、组合几何 形、仿生与拟物等方法成形的眼镜,给学生一个读图、练眼的机会,养成学生从整体大处 着手、小处修改细节的方法。学习从较复杂的事物中抽离出物像的基本形,便于镜框的大 结构成型。)
3.学习步骤,掌握方法。(1)创意手绘稿欣赏—欣赏评述(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说说理由)—对比欣赏。(前后两稿中,他们是如何改进自己的设计稿的?你能发现什么细节对于配戴是不 合理的设计吗?怎样改进?)
(2)同类欣赏法:以上面的流程,以欣赏评述关键词等非常简洁的方式,同桌相互 交流镜架的设计方法。
(设计分析:这一欣赏环节比较前面正面镜框设计的欣赏,是一个强化递进层次,可以一笔带过,但为学生制作又提供了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新的创意角度。个别的同学 就尤其喜欢把重点放在这个侧面镜架的设计上。)
4.欣赏练习,表现创新。(1)对折、画、剪重点指导。
对折后画的方向性尤为关键,鼻支撑由闭合线上开始画。剪时先里后外,注意剜剪 的安全问题。并强调一个创意的眼镜的重点是它的外形,当然颜色、装饰搭配会使它变得 更出彩,要充分地把自己带来的小物品利用起来。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材料创新大改造。
教师:为突破同学们的想象,老师又多准备了些旧眼镜 供你们改造、参考,提供给速度较快的同学。
5.集体展示,共享快乐。趣味眼镜发布会。
教师:让我们一起举办一个趣味眼镜发布会,请我们的 小设计师们戴上自己设计的眼镜上场吧!
(学生摆造型,激发乐趣。)教学反思:
第七课、《椅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椅子的创意设计,学习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椅子赏析、创意联想、设计体验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验设计制作带来的乐趣。
3.善于学会借鉴设计的方法,养成精心制作的态度,体会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单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创意设计 就是把再简单不过的东西或想法,不断延伸给予另一种表现 方式的设计。本课通过对椅子的趣味赏析,让学生对椅子的 创意产生浓厚的兴趣,用联想创意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各类 物品上产生灵感,进行有关联的创意。椅子的造型来自物品 的主要形体特征,在制作方法的多样性上,也是对前一课的 《眼镜的设计》的延伸。设计椅子运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 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设计练习,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精心制作的学习态度,大胆、自由地表达所想所感的事物,体验设计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2.重点、难点。
重点:对椅子造型特征的把握。
难点:根据椅子的用途特点,通过制作表达自己的创意 与构想。
三、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双面胶、尺子。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美工刀等用具。
四、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欣赏相关视频“神奇的椅子”,引出课题。教师提问: 这段视频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教师小结:设计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创意,这节课就让 我们走进创意的椅子世界。板书课题:椅子的设计。
2.问题探究。(1)欣赏启发。
问题1:设计一把独特的椅子,创作素材来源于哪 里?——大自然。问题2:椅子的设计除了新颖,还应该注意些什 么?——舒适、美观。问题3:椅子的创作素材往往还会来自于哪里?——生活。
问题4:你会把书设计成一把怎样的椅子?用什么方法 制作?——折叠法。3.实践探究。
(1)体验一:构建椅子造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类椅子的主要制作技法,学生根据 自身的理解能力用折、刻、卷等方法制作一把稳固、美观的
椅子。在椅子的造型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制作。(2)体验二:完善椅子设计。
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的制作方法,使用多种制作方 法,美化椅子的设计。②教师强调作业的要求:以自己身边的物品为题材,设 计一款有创意、造型美观的椅子。
4.评价展示。
从创意、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推选优秀作品,并 给予展示。教学反思:
第八课、《水墨画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鱼的基本知识与特征,学习水墨画鱼的表现方法。
2.欣赏分析鱼不同的水墨表现技巧与方法,运用水墨 的方式进行表现。3.在笔情墨趣中,发现水墨魅力,体验水墨意趣,大 胆地亲近水墨,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艺术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与思路。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历史悠久,博大精 深,文化内涵深厚,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作为 东方绘画的代表,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独特的笔墨纸砚及其表现手段、奇妙的视觉效果,可以使学 生获得乐趣。? 第四册《水墨游戏》让学生了解了水墨画用具的使用 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能控制 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 技法做自由的造型练习。《水墨画鱼》要求学生在之前基础 上,主要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鱼,了解鱼的基本知识与特征,欣赏分析画家作品的水墨表现技巧与方法,用水墨创作出具 有情趣的画面。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欣赏、了解、掌握祖国 传统水墨画的特性及表现力,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
2.重点、难点。
重点:在欣赏、分析、认知鱼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用水墨的技巧与方法来表现鱼。
难点:探究水墨表现方法,用水墨创作出具有情趣的画面。
三、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宣纸、笔洗、调色盘、毛毡等水 墨画工具材料。(教师)教学课件及常规的水墨画工具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感知特征。(1)请学生猜一猜鱼的继语,感受鱼的外形特征。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
(打一■动物)
(2)请学生说说了解哪些鱼的知识,交流鱼的种类、鱼的结构等。(3)教师实物展示鱼,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交流感受。2.分析探究,示范引领。(1)分析鱼的基本特征。
教师引导:要画鱼,先要了解鱼的基本特征。无论鱼的 外形怎样变化,它的基本特征都是一致的。教师用简笔画的 方式画出鱼的基本特征。
鱼的结构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头上有嘴、眼 睛、鳃;身上有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布满鱗片。
(2)欣赏齐白石水墨作品《年年有余》,并分析其所 用的表现方法。(3)教师示范水墨鲢鱼的画法。①用有变化的墨色以侧锋画鱼的背部。②中锋为主,墨线勾形,侧锋画鱼鳍。
③浓墨点眼睛,勾画鳍里的刺,题款,完成画面。(4)请学生讲解小鱼的画法步骤和笔墨技法。(5)师生共同探究墨破色的画法,教师作局部示范。3.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鲢鱼的画法步骤图,学生用水墨进行表现,体现出笔趣、墨趣、水趣、情趣。
(2)学生进行绘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笔 墨的使用、画面的安排。4.作品欣赏,鼓励创新。
(1)欣赏同龄人作品不同的表现方法,感知用笔用 墨。学生通过借鉴、启发,敢于对老师的范画、对别人的画 法有所探究、创新。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能画出自己心中的鱼。5.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1)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围绕笔趣、墨趣、水趣、情 趣,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新的发现。(2)课后去搜集鱼的水墨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尝试 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体验。
教学反思
第九课、《毛茸茸的动物》
四、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
(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毛茸茸的动物的照片。学生欣 赏并谈谈这些动物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
(2)请学生说说这些动物为什么看起来特别可爱,了 解这些动物毛茸茸的特征。
(3)教师拿出毛绒玩具(如泰迪熊、小狗等)请学生 摸一摸,感受毛茸茸的质感。
2.探究体验。(1)尝试体验。
①请学生结合已学的水墨技法思考,如何用水墨来表现 出毛茸茸的感觉? ②根据自己的思考,在练习宣纸上尝试用水墨表现出毛 茸茸的感觉。③小组相互交流,评一评谁的水墨效果更具毛茸茸的感觉。
(2)演示启发。
①请练习作业效果较好的学生上台示范展示。②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教师做必要的示范启发。③小结用水墨表现毛茸茸的感觉的一般技法。
a.可以用枯笔、散锋进行皴、擦、撮、揉、丝等来表 现出毛茸茸的感觉。b.可以用笔饱蘸墨水进行点虱,利用生宣的渗化性能 来表现出毛茸茸的感觉。c.可以在画好的墨痕上再用清水或墨去冲、破来表现 出毛茸茸的感觉。
3.欣赏分析。
(1)课件展示画家作品,请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幅,并 分析其所用的表现技法。(2)课件展示同学作品,请学生欣赏并分析所用的表 现技法。(3)思考:如何才能使画面更富有情趣? 4.创作练习。⑴作业要求:
①请选择合适的水墨表现手法表现出自己喜爱的毛茸茸 的动物。②可以适当添加背景,使画面更富有情趣。③根据自己情况也可以选择临摹一幅作品。(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5.交流展示。
(1)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以自我推荐的形式介绍自 己的创作思路和所用的水墨表现技法。
(2)学生互相评价。评价要点是看画面是否表现出了 动物毛茸茸的感觉和富有情趣。
(3)教师小结。6.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课后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或它们的图 像资料,搜集相关的动物水墨画作品。
(2)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去创作或临摹名家水墨动 物作品,提高水墨表现能力。
教学反思
第十课、《花鸟小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讲解,初步了解中国画写意花鸟小品的 基本知识,体会小品画的笔情墨趣,提高对中国画花鸟小品 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练习,基本掌握花鸟小品画的表现技法,运用 一定的构图方法创作出富有情趣和具有画面美感的花鸟小 品。
3.通过欣赏和表现花鸟小品,促进对祖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素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中国花鸟在我国传统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
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 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得到了空前的繁 荣和发展。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 绘画。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 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写意花鸟以其痛快酣畅,水墨淋漓 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花鸟小品画更是以少胜多,言简意 赅、借物抒情的艺术特点广受喜爱。
花鸟小品,画幅虽小,乾坤乃大,在不同形状的宣纸间 挥洒云烟、表达情感,表现出一片生机盘然的世界,给人不 同的美感熏陶!情感的表达必须借助一定的笔墨,为此教材 还列举了如何用笔、用墨的方法,介绍了小品画的立意、选 材、构图、画面组成的方法以及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
手法。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大量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交互式的动态影音画面、静态图像等教学资源一 起探讨、学习花鸟小品。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欣 赏引领和作品示范能使学生更好地表现花鸟小品;小品画立 意、选材、构图、注重留白的知识要点能使学生更好地表达 情感、把握画面;画家作品和同伴作品的欣赏分析更是拓宽 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对于创作仍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临 摹练习以掌握基本的花鸟画技法。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花鸟小品画的独特魅力,初步掌握画花鸟小 品的表现技法。难点:运用一定的构图方法创作出富有情趣和具有画面 美感的花鸟小品。
三、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宣纸、笔洗、调色盘、毛毡等中 国画工具材料。(教师)教学课件、教师范作及常规的中国画工具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欣赏音乐(可选古筝曲等),进入教室。(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2.谈话导人。
(1)教师出示一幅花鸟小品画,提问:这幅画你看了 有什么想法?与大幅作品比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件作品画幅较小,表现手法相对简练,却耐人 寻味、意趣鲜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花鸟小品的世界,感 受花鸟小品的独特魅力!
(2)引出课题:花鸟小品。3.欣赏感受。
(1)分小组交流各自搜集和准备的有关花鸟小品的资 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
(2)教师小结有关花鸟小品的知识。
(3)教师课件展示名家作品,学生欣赏并谈谈:喜欢 哪幅作品?为什么? 4.演示启发。
(1)小品画的表现离不开用笔、用墨,回顾一下学过 的用笔、用墨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
(2)教师进行简单的创作演示,学生观看。(教师通 过示范一幅小品,从立意、选材、构图讲起,并且把写意画 的笔法,如中锋、侧锋、逆锋等;墨法:焦、浓、重、淡、清、干湿、浓淡泼墨、积墨等技法融于这幅画中,提示学生 教师是怎么用笔、用墨的。并且结合课件,帮助学生更直观 地理解这些用笔、用墨的方法,最后题款盖章,将整个创作 过程展示给学生。)(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美术教科书中的其他花鸟小 品是怎么画的吗? 5.创作练习。
(1)现在你是否也想画一画?想好画什么了吗?师生交流。
(2)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用你喜欢的笔 墨技法,临摹或创作一幅花鸟小品。能表达一定的情趣,注 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钤印。
6.评价延伸。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学生互相评价。评价要点围绕“画面是否富有情 趣,画面构图是否美观?用笔、用墨是否有变化”三方面展 开。
(3)教师小结。希望大家利用本课所学知识,大胆尝 试各种不同的题材,画出更多的作品。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漫画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2.通过欣赏、感受、实践,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 关系,并能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3.感受漫画带来的乐趣,形成开朗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在二至三年级已经学过《动漫宝宝》、《夸张的脸》 等。在《动漫宝宝》一课中,学习设计动漫形象;《夸张的 脸》是画头像。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画独幅漫画或多格 漫画,为初中阶段学习动漫打基础。漫画是一种“笑的艺 术”,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人民喜爱。被称之为没有 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第九艺术”。漫画的题材大到政治题材的讽刺漫画,抑或小到生活题材的 幽默漫画,它们都具有令人发笑、深思和启智的功能。从而 总结出,大凡漫画都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的 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就是漫画的基本特征。漫画是视觉艺 术,与其他绘画有着同样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于 其他绘画,它与其他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提出看法并 加以评论,同时还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讽剌和幽默构成了 漫画最基本的属性,漫画艺术就是讽刺和幽默的艺术,也是 逆向思维艺术。
学生对于漫画这一绘画艺术形式在生活中常有接触,漫
画的表现方式幽默、夸张,非常贴近儿童的审美情趣。在教 学中可以让学生读画明理,在视觉享受中明白是非,感受漫 画带来的乐趣,体验漫画的表现力。同时也学习基本的漫画 语言来简单地进行漫画创作。
2.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漫画,学习漫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选材立意、构思巧妙、夸张、幽默、发人深思。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漫画图片或漫画书,了解喜爱的漫画家和 漫画故事。(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张乐平漫画作品欣赏,你知道张乐平爷爷和三毛 的故事吗?张乐平和他创作的三毛形象。
(2)学生思考:张乐平爷爷和三毛的形象给你怎样的感觉?(3)教师小结:人物形象简单有趣。“三毛之父”张 乐平爷爷的创作经验是漫画来自于生活 2.深入探究。漫画与生活的关系。
①教师提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作为漫画的素材? ②学生讨论。
③教师举例:以现代生活中堵车现象为例,漫画家是如何表现堵车现象的? ④学生讨论:在我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题材有放学以后、考试时刻、运动会 上,等等。
以校园生活为创作题材的漫画。3.方法讲授。漫画的表现方法。
①学生分析: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画家是怎样去表现人物与动物的? 人物的夸张:人物身体大小的夸张、动作或表情的夸张。动物的夸张:长的更长,高的更高。
②教师小结:漫画的表现方法是在形象上通过夸张、变形、概括、比喻、象征、寓 意、拟人等方法进行表现。创作漫画形象时,主要运用夸张与变形。
4.教师示范。
(1)漫画的创作步骤。
①第一步:构思立意。画什么?用什么形式画? ②第二步:漫画制作。打形,在铅画纸纸张上设计线稿,制作完成。③第三步:写文字。在漫画中,文字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④第四步:立标题。好的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教师示范:边讲边画,并准备好有步骤的范画。(3)学生讨论:讨论构思立意、绘画形式等。(4)作品欣赏:启发学生创作思维。5.尝试实践。
(1)作业布置: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步骤,试用漫画的 形式表现生活中的事情。互相交流:讨论创作主题,你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 一些创作的素材吗?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表现生活,确 定创作内容。
6.巡回指导。
学生构思题材、作草图,教师巡回指导。7.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8.课外延伸。
介绍我国漫画大师丰子恺及他的作品。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给同学画漫画
—、教学目标
1.了解肖像漫画的艺术特点,了解漫画概括、夸张、变形、幽默的表现方法。
2.学习概括人物的面部特征,尝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等 表现手法,画出形象幽默的同学或自己的漫画像,培养观察 能力和表现能力。
3.体验为同学画像的乐趣,体验肖像漫画的艺术魅 力,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创作漫画的兴趣,加深同 学间的认识与了解,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漫画很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本课属于“造型?表
现”学习领域。教科书精选了漫画家创作的肖像漫画资料,通过对这些图片资料进行赏析,了解肖像漫画,学习肖像漫 画的表现方法。课题虽为《给同学画漫画》,但是可以拓展 到漫画自画像。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漫画系列课程,通过前一课《漫画 与生活》,学生已经对漫画有趣、夸张的特点有了体验和认 识,为本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概括人物的面部特征,并进行夸张和变形,发挥想象力,画 出形象幽默的同学或自己的漫画像,并敢于创新与表现。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肖像漫画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手法。
难点:观察、概括人物的面部特征,并进行夸张和变形,展开想象,画出形象幽默的漫画像。
三、课前准备
(学生)小镜子、纸张、铅笔、色彩工具等。(教师)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1)课件展示达?芬奇肖像与漫画像,让学生说说,哪一幅更接近漫画,为什么?
(2)课件展示几位学生熟悉的人物漫画造型,请学生 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特征来表现的。
以上漫画抓住了明星相貌的典型特征,还添加了有代表 性的道具。(3)点题:我们就像这样给同学或给自己画一张漫画 好不好?课件揭示课题:给同学画漫画。
2.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利用课本,欣赏并观察马三立和马季的 肖像漫画,解决问题一:仔细比较漫画肖像和本人照片,哪 些特点被夸张了?
(2)组织学生欣赏并观察漫画《数学家与艺术家》与 蒂鲍尔的《卓别林》,解决
问题二 :这些漫画肖像在构思上 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3)小结:在用漫画的方式画人物肖像时要抓住面部 主要特征,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大胆进行表现,还可以加 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利用一些人物的身份、职业、性 格等信息的形象突出人物特点。(限于四年级学生的理解能 力,语言可以更浅显,让学生明白脸胖就画得更胖,瘦就画 得更瘦,耳朵、鼻子、眼睛等五官大就画得更大,小就画得 更小。这样才够滑稽有趣,更有漫画的特点。)
3.观察了解。
(1)利用课件简单讲授表情的表现方法。(2)组织学生开展“表情模仿秀”:
①描述一下自己的绘画对象(也可以是熟悉的某位同 学)常有或特有的表情,并模仿表演给大家看(也可以先模 仿,让同学猜自己模仿的是谁)。②学生小组内(或前后)进行模仿表演。
(3)介绍“瞧瞧你我他”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 同学或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提醒学生要抓住绘画对象的主 要特征,并想想稍后怎样去表现。
(4)欣赏外国漫画家的肖像漫画。(5)欣赏同龄人的创作范例,请学生仔细观察,漫画 像抓住了照片中同学的什么特点?表现时有什么构思?
(6)说说自己的构思:在小组内(或前后)互相说说 准备画谁(同学或自己),对象的主要特征、性格特点、服 饰、爱好等。并考虑对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如何夸张?
4.尝试创作。(1)作业要求。
①给同学(或自己)画一幅肖像漫画。
②能抓住外貌特征,运用变形、夸张等方法表现脸型、五官、表情。③表达自己的奇妙构思,增添画面的趣味。
(2)教师巡视指导的过程中进行个别示范,及时展示 一些巧妙的构思,让学生在充满愉快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 造。
5.展示评价。
(1)教师组织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展板(或黑板)上组织评价活动。(2)让学生猜肖像漫画作品画的是谁,将部分学生喜 爱的作品作为“人气作品”。
(3)组织“人气作品”的作者和部分愿意交流的作者 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4)邀请“大众评论员”们发表自己观看作品的感受。6.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棒,评论也非常精 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肖像漫画有哪些认识?
(2)今天这节课有趣吗?你能用这种方法画画自己的 一家吗?让我们在班级里举办一次“我的一家”漫画大赛 吧!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自己做图画书》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图画书的基本特点及基本构成元素,区分图画 书与小人书的不同之处,尝试设计制作一本简单而有趣的图 画书。
2.在对图画书的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与交流的基 础上,对自己制作的图画书从制作样式、外形式样等方面形 成创意想法。
3.在图画书的欣赏与创意制作中,获得创新精神和创 意设计能力的相应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
对图画书不同造型、不同制作样式探究的基础上,学会采用 简易的办法创意一本属于自己的别致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 的业余生活,提升他们相应的创意设计能力。
图画书作为读图时代新兴的儿童读物,其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称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连环画”、“小 人书”,与一般带插图的书也不相同。在图画书里,图画是 主体,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一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因此,图画书也被称之为“画出来的书”。
对于读着图画书长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图画书为他们 所熟悉与喜爱,大多数孩子家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图画书,所 以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家里的图画书进行小组交流、探讨、探究,再结合教师对于图画书的外形式样、制作样式的有效引领,有助于在调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图画 书创意视野的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借助简易的办法,制作 出一本因巧妙构思、个性创意而生动别致的图画书。
教科书在“阅读图画书”文化场景下推出该学习内容,有助于勾起学生对于图画书的美好回忆,从而激发他们创意 自己的图画书的热情。教材用了四个版面,大量呈现图画书 的各种经典创意图片,旨在启迪学生如何个性创意自己的图 画书。
2.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在对图画书制作样式、外形式样等方面进行 观察、比较、分析、讨论、构思与交流的基础上,尝试设计 制作一本简单而有趣的图画书。难点:图画书外形的个性创意和装订方式的新颖别致。
三、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家里各种不同外形、装订方式 的图画书,准备钝头剪刀、胶水或双面胶、简易图书装订工 具、有特色的装订线、若干张纸(具体张数,可根据自己图 画书的张数预估决定)等图画书制作工具,鼓励寻找生活中 容易找到的材料进行创意。
(教师)课件及示范用工具材料等。第十四课、《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
—、教学目的
1.了解封面及其书本外包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学会从 个性配色、配画及选取独特表现形式等方面创意构思与设计 封面。
2.学会在对不同封面观察、比较、分析与汲取的基础 上,为自己的书用手绘或纸艺的形式设计一个封面。
3.体验为自己的学习成果(书)进行美化带来的快乐 学习体验,增进对设计创意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主要是希望学生 在了解封面设计要素和多样形式的基础上,采用个性的表现
方式为自己的书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发展学生美化自我学习成果的创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书籍出版异常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在现代设计非常普 及的大环境里,学生对于“封面”的接触机会较多。如果没有 学过封面设计,他们也大致能抓住“书的名称”、“自己喜欢 的图样”画个封面出来。但是如何处理好封面的图案、色彩、文字的关系,使之搭配得更加好看,尤其是如何采用独特的艺 术表现形式进行创意设计,需要美术老师作出引导。
本课教科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书本外包装完整的构成要 素示意图,而且提供了有助于感受因色彩、图案与文字搭配合 理而吸引读者欣赏与阅读的优秀封面作品,更提供了不同表现 形式的最新出版封面、同龄学生封面习作,这十分有助于激发学生将朦胧的封面设计意象更具艺术创意地展现出来。
2.重点、难点。
重点:在了解封面的基本要素,学会从个性配色、配画 及选取独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封面的基础上,为自己 的书用手绘或纸艺的形式设计一个封面。难点:封面配色、配画及表现形式的个性与美感引导。
三、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封面设计新颖的书,准备好自己 的毛坯样书及绘画、纸艺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1.从封面切人,引出新课。
(1)引导学生边欣赏几米的绘本《地下铁》边思考: 你从几米的《地下铁》一书的封面里读出了哪些信息?作者 试图突出表现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揭示课题:《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2.探究基本的封面要素,初得要领。
(1)出示一本完整的书,引导学生分析其基本构成要素。(2)专门探究“封面的基本要素”。3.欣赏不同特点的封面,拓展思维。
(1)从图形、色彩和文字等要素出发,欣赏不同特点 的封面的美。(2)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配色令人更加喜欢?怎样配 画才能更加特别? 4.欣赏多种形式的封面,启迪创意。
引导学生获得手绘、纸艺等不同表现形式封面设计的启迪。5.欣赏同龄学生的封面,寻找灵感。
引导学生寻找同龄学生作品的创意点,以及带给自己封 面设计的启发之处。6.创作自己书本的封面,迁移转化。
(1)根据自己所带的毛坯书的特点,探讨图形、色 彩、文字的选择与布局。(2)选择手绘或纸艺的形式为自己的书设计制作一个封面。
7.借博览会式的展评,关联社会。
(1)举办“我们的封面”博览会,引导学生从色彩、图形、文字等方面的创意推介自己设计的封面或鉴赏他人的 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封面作品。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正负图形》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正负图形,提高整体、局部观察图形的能力。
2.初步了解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形的虚 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方面的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
3.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创新思维,了解正 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正负图形是指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造成在一个大图 形结构中隐含着两个小图形的创意图形。在正负图形中,一 般包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的背景部分。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作“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 “地”,也就是“负形”。正负图形的正形与负形之间相互 统一又相互排斥,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抗 衡和矛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显示出创意图形 的特殊魅力。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通过欣赏正负 图形,使学生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激发学生设 计创意图形的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正负图形设计练习,培 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学会举
一 反三,设计出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 的正负图形。
难点:设计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
三、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彩纸、剪刀、双面胶等。(教师)课件、彩纸、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1)教师出示《鲁宾杯》,并提问:观察这幅图,你 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黑色部分是两张对视的脸;白色部
分是花瓶。)
(2)教师介绍《鲁宾杯》,指出鲁宾杯是图的转换图 形,也称正负图形。(3)欣赏正负图形作品,并进行正负图形作品分析。
(4)欣赏经典的正负图形作品。
(5)思考:正形与负形是怎样融洽联系在一起的?总 结正负图形的特点:正形和负形共用了一条轮廓线。
2.尝试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一:以苹果为正形,以联想 的事物为负形,进行正负图形设计练习。
(2)学生分小组讨论,由“苹果”联想相关事物或由 “苹果具有的象征意义”联想相关事物,并将联想到的事物
填在表格里。.(3)教师列举:如何将联想到的事物与苹果图形巧妙 结合,设计独特的正负图形。
(4)教师请学生选择设计正确的正负图形。
(5)教师提示:除了在正形的边缘设计负形,还可以 在正形的中间设计负形。(6)学生进行设计练习:围绕“苹果”图形进行创意 联想,用剪贴或绘画的形式,设计、制作一个正负图形。
3.提升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二:任选一件物品作正形,联想与它相关的事物作负形,进行正负图形的设计练习。
(2)教师列举创意范例,学生举一反三。(3)欣赏同学创意作品。
(4)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成语类、公益类正负图形。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展示评价。6.拓展欣赏。(1)欣赏升级版正负图形。
(2)欣赏正负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7.教学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研究正负图形,将科学思考融入 艺术设计中。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剪喜字》
②双喜字的笔画变化。③双喜字的外部变化。④双喜字的其他变化。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其优秀之处。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用折剪法剪一个好看的喜花纹样。
(2)用折剪法剪一个有特点、有含义的喜花纹样。4.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请学生将喜花纹样贴在窗户上进行自评、互评。(评价 建议:从学生喜花纹样的变化、创新、特点和含义等方面评 价,也可以从剪喜花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方面进行 评价。)5.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喜花纹样呢?(2)生活中你能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喜花纹样呢? 教学反思
十七课、《生肖贺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肖文化,认识十二生肖的基本特征。大胆运 用绘画、剪纸等表现方式,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表现十二 生肖中的一个动物。
2.通过贺卡的欣赏和分析,认识贺卡的内容、形式和 不同绘制方法,尝试创作一张生肖贺卡。
3.了解祖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知道 贺卡有传播和增进人与人之间友谊的功能;培养尊敬长辈、友爱同学的品德。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十二生肖如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龙”、“凤” 一样,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符号。“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传承千年;“辰龙已蛇午马未羊”人人熟知;“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家 喻户晓。十二生肖不仅仅是简单的十二种动物、十二个属 相,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习俗,一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的生活习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生分为两课时进 行学习。第一课时重点了解生肖文化,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 题的、表现形式丰富的艺术作品,如剪纸、邮票、年画、卵 石画等,引导学生抓住十二生肖的造型特点进行简单生肖图 案设计。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贺卡设计,了解贺卡的内容和形 式,并将生肖元素融人贺卡,设计出一张有浓浓中国味,饱 含亲情、友情的生肖贺卡。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贺卡制作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探究出的方法与同学分享,相互启发。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生肖图案,创作生肖贺卡。难点:设计有创意的生肖贺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邮票、故事等,剪刀、铅笔、橡皮、彩色纸。(教师)彩笔、彩纸、剪刀、十二生肖范作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了解生肖文化。
(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有关生肖的传说故事?(2)教师揭示课题:《生肖贺卡》。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生肖是什么?爸爸妈妈的生 肖是什么?好朋友的生肖是什么?
(2)了解生肖的寓意。
第一组: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劳。
第二组: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第三组: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
第四组:马和羊。马代表一往无前,向目标奋进,羊代 表团结和睦。第五组:猴子和鸡。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
第六组:狗和猪。狗是代表忠诚,猪是代表随和。3.发展创新,引导探究。
(1)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生肖作品。
(2)以老虎为例,小组探究生肖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特点: ①对照真实的老虎,说说民间剪纸老虎的艺术特点。②对照真实的老虎,说说动漫老虎作品的艺术特点。③欣赏韩美林先生的老虎图案作品,感受作品对点、线、纹样、色彩等造型元素的运用。
(3)欣赏、比较、分析了这么多不同形式的生肖作 品,你认为生肖作品是抓住了动物哪些地方的特征进行创意 设计的?你还能想出哪些不同的创作方法?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小组合作,选择组员共同喜欢的、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剪纸、泥塑、绘画、贴画、版画、小制作等),设计 十二生肖作品。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6.展示评优。每个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作品材料、表现形式、设计创 意和制作步骤进行介绍。
7.课后延伸。
(1)用自己创作的作品美化生活。(2)课后可自选以下任意一项完成。
①调查长辈的出生年代和生肖,制作家庭生肖图表。②制作一组家庭成员生肖作品。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铅笔、橡皮、彩色纸、糖果纸、勾线 笔、透明胶、双面胶、刻刀等。
(教师)课前搜集不同的贺卡实物若干、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时学习的十二生肖图案,启发 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设计制作生肖贺卡。(板书:生肖贺 卡)
2.了解贺卡相关知识。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有纪 念意义的精美礼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 们的生活增添欢乐,增进友谊,营造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 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那么会使收到贺卡的人更感亲切,更 觉得有意义。
3.贺卡欣赏。
4.分析贺卡的内容和形式。
(1)贺卡的封面内容有:封面图案、封底图案、祝贺 文字、生肖、年份等;贺卡的内页内容有:边框图案或装饰 插图、祝福语等。
(2)贺卡的形式有:横式,竖式;双页折叠式、多页 折叠式;平面式、立体式;心形的、叶形的、不规则形的,等等。
(3)制作贺卡的方法有:绘画、剪贴、剪纸、镂印喷绘等。(4)贺卡制作要求:要素齐全、构思巧妙,形式新 颖,工艺精致。5.示范贺卡的制作步骤。(1)构思、设计。
①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②设计前应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选择贺卡的设计 风格。如老年人喜欢古朴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绚丽的色彩。应该根据不同对象的爱好来进行设计,贺卡就会受到更多的 珍视和喜爱。
(2)将纸张折叠或剪裁成预设的形状。
(3)选择表现形式:剪纸、动漫等。(教师以剪纸为例。)(4)配色。
(5)书写赠言。如新年好、生日快乐等祝福语。(6)整理画面。
6.布置学习任务:设计制作一张生肖贺卡。7.欣赏同学作品。8.教师巡视指导。
9.小结延伸。将生肖贺卡赠送给亲朋好友,送上自己 真挚的祝福。
第十八课、《青铜器》
教师: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 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器种的重器,也是礼器。古人普遍崇敬神灵,希望 能和他们沟通。祭祀是件不可马虎的事,因此有身份的人选 择当时贵重的青铜器。
①权利与地位的象征——鼎(出示后母戊鼎、毛公鼎、大克鼎的图片)。鼎,代表拥有者的身份与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 同数目的鼎:古代的天子最尊贵,所以有他用九鼎,其他官 员依次减少。鼎还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具有崇高的意义。老 师介绍的这三鼎可都是“鼎鼎”大名的哦!
②国之重宝——后母戊鼎。
教师:它出现在3000多年前,是现存商代最重的青铜 器。从发现、出土到收归国有、到完整修复,后母戊鼎历经 了沧桑岁月,命运坎坷。铸造这么巨大的青铜器,需要的 金属原料至少在1000千克以上,浇铸它必须有非常巨大的熔 炉。请同学先说说它的颜色和外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它造型为长方形,深腹平底,有粗壮的圆柱足,鼎耳外有双虎食人头纹,鼎上有饕餮纹和虎嗜纹,造型厚重 典雅,纹饰庄重。腹内壁有铭文“后母戊”三字。根据这三 字,结合此器物的规模,有人就认为:这是商王为祭祀他那 已经去世的名叫戊的母亲而铸造的鼎。
你看,如果没有这腹内壁的铭文,我们就不会知道这鼎 的作用呢!③“一字千金”——“大克鼎”和“毛公鼎”(出示毛 公鼎、大克鼎的图片)。你们知道成语“一字千金”吗?这个词用在“大克鼎” 和“毛公鼎”上一点都不为过。(列表比较)
鼎名 铭文数量 局 重 现藏博物馆
毛公鼎 499字 53.8厘米 34.7千克 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克鼎 290字 93.1厘米 201千克 上海博物馆 毛公鼎。
请同学说说它的外形、纹饰和色彩的特点。
教师总结:毛公鼎比起后母戊鼎体积、重量小了许多,且装饰简朴。请同学想想,它为什么如此珍贵呢? 教师解说:周朝以前,人们把铜称作金,刻在铜器上的 铭文叫作金文,作为贵族权威的体现。毛公鼎是目前所见商 周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这些铭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共 有499字。(简单介绍铭文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大克鼎。
教师介绍外形、纹饰。大克鼎与毛公鼎一样,它的价值
还在于腹部内壁上的290字的铭文。(简单介绍铭文的内容和 艺术价值。)④后母戊鼎、毛公鼎、大克鼎的比较。
教师总结:毛公鼎、大克鼎铭文文辞典雅,字迹优美,笔道圆润,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相当有名!这些铭文是研究当 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所以我们把它们称为“铜铸 的史书”!
这样的“史书”还很多!如利簋。
教师:这是已知西周最早的一件青铜器。老师觉得它很 像现在的奖杯,说不定奖杯设计灵感就来自这些簋呢!这件 器物是武王伐商牧野之战的实物证明。它的器物底部也有铭 文32字。
总结:这些铭文作为西周时期的金文书法,是学习大篆 的极好范本,与“毛公鼎”、“大克鼎”并称为金文瑰宝。正是有了这些记录历史的青铜器,今天的人
们可以透过每一 个f,去了解祖先的生活片段和曾经发生的许多事情。(3)四羊方尊与莲鹤方壶。
教师:如果说后母戊鼎、毛公鼎、大克鼎是以器物重 量、体积或铭文字数来取胜的话,接下来,老师要着重介绍 的这两件可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品,真正将器物的造型设计 与艺术装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着重介绍这两座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它们体现了当时 非凡的铸造水平和精美绝伦的艺术装饰。
(4)青铜器众多的种类。
今天我们欣赏了青铜器中的礼器尊、鼎、壶、簋。请同 学们翻开课本,文中还向同学们推荐了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 重的打击乐器曾侯钟(湖北省博物馆)、兵器等,其实我们 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青铜器还有许多。
(5)纹饰欣赏。青铜器不仅种类众多,而且器物上的纹饰更是神秘、独特。利簋——饕餮纹。
鼎和簋是食器的一种。许多食器上面都装饰着兽面纹。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饕餮纹、夔龙 纹、凤鸟纹??(6)总结青铜器的艺术特色。
造型——繁复;铭文一典雅;纹饰一精美(神秘、独特)。3.课堂小练习。
设计一款青铜器。要求:①一定的造型;②适当的纹饰。4.拓展。
青铜器是绿色的吗?其实铜器刚刚铸造出来时,并不是 绿色的,在地底下埋藏数千年后,铜器的表面发生氧化,才 呈现出青绿的颜色。如今,这些古老的青铜器已经远离它们 曾经存在的年代。在历经战火后,被置放于现代博物馆中。这节课,我们只是往青铜器的艺术长河中瞟了一眼,还有许 许多多优秀的作品等着大家去博物馆一睹芳容。
第四篇:【新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新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状况及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 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且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存在问题:
1.各班绘画、工艺技能差异较大。
2.学生虽然想象丰富,表现欲望较强烈,但缺乏表现力,放映在作品上。3.部分学生绘画创作内容单一。
本学期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按教学大纲说明的教学迄止章节、教学要求及教材的重点、难点)
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3.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4.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5.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6.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课 堂 教 学 方面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和即时了解学生的实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2.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将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结合好,及时作好课后记录,教学随想,及时反思、总结。
课 外 辅 导
方面的措施 1.多对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增强欣赏能力,开阔其视野的提高美术能力。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构图色彩,主题的表现等)。3.定期进行作品展评。教改教研课题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方法与范例
教
学
进
度
表
本学期上课20周共40课时,其中新授课30节,复习反馈课8节,机动 2节 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教学辅导 活
动 实际完成情况 8/30—9/3 始业教育
准备课
一课时
良好 2 9/6—9/10 第一课《台灯设计》
良好 9/13—9/17 第二课 《水资源》
第三课《漫画与生活》
良好 4 9/20—9/24 第四课《戏曲人物》
泥塑 良好 5 9/27—10/1 第五课《喜气洋洋》
良好 6 10/4—10/8 第六课《龙的传人》
良好 7 10/1—10/15 第七课《线条的魅力》
良好 8 10/1—10/22 第八课《风儿吹过》
良好 9 10/2—10/29 第九课《虫虫大聚会》
良好 10 11/1—11/5 第十课《生长的植树》
良好 11 11/8—11/12 第十一课《材料妙用》
良好 12 11/1—11/19 第十二课《塔》
良好 11/2—11/26 第十三课《瓶子新生代》 泥塑 良好 14 11/29—12/3 第十四课《盘盘转转》
良好 12/6—12/10 第十五课《秦陵兵马俑博物馆》 泥塑 良好 16 12/1—12/17 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玩具》
良好 17 12/2—12/24 美术万花筒
良好 18 12/27-12/31 复习
良好 1/3—1/7 期末美术作品展示
良好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授课时间
课题:1 台灯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难点: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铅笔、黑色水笔。(教师)课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欣赏,谈谈感受
即兴创作,全新体验。
课件出示,拓宽视野
优秀作品欣赏
自由创作
评价展示
1.欣赏。
(1)欣赏“长信宫灯”,学生根据其造型判断“这是什么?”
(2)教师在简洁的介绍中,让学生了解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人像雕塑艺术品,更是将实用功能与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相结合的照明用具,因此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2.即兴造型。
(1)以自己为模特,设计一个独特的造型,成就别具一格的“人形台灯”。(注意灯的位置摆放)
(2)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示创意台灯,教师及时指出:这些台灯已模糊了普通台灯结构,在巧妙的共用中,将美观与实用的结合。引出课题——创意台灯设计
3.移花接木,创意台灯。
(1)出示一造型优美的高脚酒杯,提问:如何利用它的特点使其变成一只新颖的台灯?
(2)课件出示源于生活的更多实物:如雨伞、花瓶、自行车、水果等,小组讨论:如何利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重构“创意台灯”。
(3)小组汇报有趣的创意,课件及时呈现各种“创意台灯”,让学生的设想变成现实。
4.细节点亮创意台灯。
(1)欣赏大师作品,思考“感动你的细节在哪里?
(2)课件定格于台灯细节之处,发现一些简单的元素如线、形等都赋予了作品永恒的魅丽,学生思考自己将怎样呈现设计亮点。
5.创作。
要求: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利用熟悉事物的巧妙组合进行设计。
无论黑白或彩色效果的台灯,请你在某个细节的刻画中表现设计亮点。
6.评价展示。
(1)学生自我展示——介绍怎样体现巧妙的组合。
(2)观众有目标的欣赏——我最喜欢的创意细节。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
学生动手创作。
学生自评、互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解决教 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评价促进提高 课
后
录 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角锥型的灯罩基本做法和圆锥型做法的不同。强调制作难点:只在切去部分的圆面内分成若干等分,用小刀背在等份线上划一下,折成棱角,粘合接口即成角锥型灯罩。制作圆锥型灯罩,引导学生们发现切去的部分越少做成的圆锥越大,切去的越多,做成圆锥越小。圆柱型的灯罩制作比较简单,根据灯罩的大小,取一长方形纸片,卷成圆筒粘牢接口即成圆柱,再按圆筒的直径做一圆面,与圆筒的一端粘牢即成圆柱灯罩。教学过程中指导运用绘画、剪贴或自己创造的新方法装饰灯罩和灯座。让学生把做好的台灯放在投影上展览,互相评议,评出有新意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课 时 授 课 计 划
课题:2 水资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难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资料(①有关水的故事。②关于水的知识。③家乡水资源情况调查。④表现水的艺术作品。),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并整理与教材有关的水的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小组作业展板,绘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情境导入
观察感受
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表现与创新
展示与评价 1.情境导入。
(1)播放流水声,静静地听。设问: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2)引出课题。2.观察感受。
(1)水不仅具有流动的美感,还有变化的美感——播放课件: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水的图片(江河之水、湖泊之水、瀑布之水等等),描绘水的画面。
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水色的无穷变化,水形状的变化多端,水纹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2)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3.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1)我们的艺术大师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了对水的感受,出示齐白石、凡高的作品:欣赏并讨论他们是怎样来表现水的?(比较他们作品中的异同)
(2)也有好多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水——用线、色、剪贴等等。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些画面与生活中完全一样吗?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现?你最想表现的是怎样的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把你的想法跟同学讲一讲。4.表现与创新。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表现你心中的水的形态。
(2)作业要求:①可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一副表现水的作品。②表现手法可不拘一格,不受所欣赏的方法的限制。③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新意识。5.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
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自由创作。
展示评价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交流感受
增强审美情趣
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课
后
录 本课是“综合•探索”类的美术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实践能力。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收集水的各方面资料,对“水”问题进行挖掘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从美术的角度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指导学生利用小组的集体力量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班级大集体中交流学习探讨,萌发关心社会问题的意识,以此来激发美术创作的强烈欲望。在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五篇:新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难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并整理与教材有关的水的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小组作业展板,绘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播放流水声,静静地听。设问: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2)引出课题。2.观察感受。
(1)水不仅具有流动的美感,还有变化的美感——播放课件: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水的图片,描绘水的画面。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水色的无穷变化,水形状的变化多端,水纹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2)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3.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1)我们的艺术大师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了对水的感受,出示齐白石、凡高 的作品:欣赏并讨论他们是怎样来表现水的?
(2)也有好多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水——用线、色、剪贴等等。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些画面与生活中完全一样吗?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现?你最想表现的是怎样的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把你的想法跟同学讲一讲。4.表现与创新。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表现你心中的水的形态。
(2)作业要求:①可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一副表现水的作品。②表现手法可不拘一格,不受所欣赏的方法的限制。③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新意识。5.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出示一招贴画:
(1)说说这幅画中画了什么?猜猜它想表达什么?
(2)分析是利用什么创作手段来表达意思的,有什么特点?(写实加点夸张,画面简洁明了)
(3)讨论得出:这是在表达水没了,严重到水龙头都裂了,向我们宣传要节约用
水,引出——这是一张招贴画。2.欣赏分析。
观察讨论:招贴画还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了解:
(1)主要构成:标题、画面、可有文字辅助说明
(2)创作手段:利用联想、拟人、夸张等手法通过写实的、装饰的、抽象的、漫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主要特点:构图单纯、主题鲜明。3.联系生活实际,获取创作素材。
(1)说说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浪费水的现象
(2)小组交流:生活中 污染水的现象(通过收集的材料利用事实和图片加以说明缺乏水的结果)
(3)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图片小结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宣传发动大家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4.展开联想,实践创作。
(1)欣赏范作及同龄人的作品,说说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学习并启发思维。(2)选取素材,思考如何加工处理。
(3)展开联想,进行创作。(要求构思新颖、有创意)5.大胆宣传,展示评价。
(1)把学生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在展板上,组成几块展板,引导找出给你最有震撼力的展板或个别画作,选出创意之星,并说说它的宣传效果。(2)由创意之星解说创作感言。6.引申拓展,感悟升华。
组织一次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教学反思:
2、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秀浮雕艺术的欣赏感受,尝试制作一件半浮雕或线刻作品。
3.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浮雕。
难点:根据材质进行合理的作品创作,表现一定的主题。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学具准备:分组,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
(1)课件出示放大的瓦当图片,师生交流该图片的有关信息。(2)引导学生谈欣赏感受。2.区别体验。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片,比较瓦当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间的区别。(2)教师小结:浮雕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纪念意义。3.寻找体验。
(1)师生交流生活中的浮雕作品。
(2)多媒体展示:硬币、玉佩、笔筒、椅子靠背、房屋装饰(如石膏线、墙体浮雕装饰等)、纸浮雕等浮雕作品。
(3)学生谈感受。(4)教师小结浮雕的种类及表现形式。材质归类:泥板、木板、竹板、玉石板、金属板、纸板; 表现的面:单面[玉佩]、双面[硬币]、组合等。4.制作创新。
(1)师生探讨浮雕的组成与制作方法。组成:底版,凸起的形象;制作方法:
一是在泥板上画出形象,将需要的形象保留,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使形象凸起;二是在泥板表面从下往上层层粘上泥块,使形象凸起;三是用泥模印制,再加工。(2)引导学生创作,并思考创作意图(教室的墙面装饰,送给朋友的纪念品等)。(3)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
学生根据能力、兴趣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制作:可单张的简单作业,表现最简单的图案内容;可用多件组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可改变方形的泥板,可以是圆、三角、组合形等。5.成果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互评,教师表扬作品有创意的同学。6.课外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继续搜集有关雕刻的国内外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教学反思:
3、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2.让学生尝试着能运用各种材料和学过的造型方法创作出一堵“墙”。
3.从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在了解探索墙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墙文化,能用不同材料创作一堵“墙”。
难点:感受墙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各种技法创作一堵“墙”。
三、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篆书的“墙”字,请学生猜字。
2、关于墙,你想了解些什么?
3、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墙,感受墙文化的独特魅力。” 揭示课题(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板书功能、材料、分类)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观察课题“墙”字,说说它让你产生哪些联想?(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说说墙的内涵、结构等。)
2、板书墙的结构:墙檐、墙体
3、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查找中国有哪些名墙,现在就请你介绍一堵自己了解并喜欢的墙。”(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4、师补充介绍中国有特色的墙
(这个环节,教师课件可设计成超链接模式,根据学生的随机发言,出示图片。)D.长城:
a.长城的作用是什么?(板书——围护)
b.修筑长城用的砖石为什么那么大而且是交错着砌的?(明朝时期,随着造砖技术的提高,砖的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而交错砌砖有利于墙体的牢固)A.马头墙
a.你觉得它哪里最吸引你?
b.马头墙有哪些作用?(板书——防火)c.它代表着哪个地方的建筑风格? B.龙墙
龙墙独特的墙檐设计,给你怎样的视觉美感? E.园林墙:
a.园林墙的常以哪些方法来装饰墙面?(板书——园林墙)b.这些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c.园林墙有哪些作用?
(我国古代园林中常常是在墙内有墙,园林外有围墙,园内还有起隔断、装饰作用的景墙。上面常开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种种虚实、明暗的对比,同时透过窗户能看到窗外的景色,有借景的作用,使墙面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C.故宫红墙问题:
a.故宫红墙为什么是黄瓦红墙的色彩搭配? b.这样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D.九龙壁:
a.九龙壁上的图案有什么含义
b.它有什么作用?(九龙壁建筑在皇宫大门之外,正对着大门。能起到遮蔽,防风的功能,我们称这样的墙为影背墙或影壁墙。而它的图案又是代表着皇室威严的九条巨龙,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标准。)板书——遮挡
F.新疆喀什民居中的图案墙:
师:新疆喀什民居的墙是用怎样的图案来装饰的?(引导学生观察墙上的几何图案设计)
G.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的墙体设计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布达拉宫的墙体设计的疏密变化,以及点、线、面在墙体设计中的运用)H.古罗马竞技场
a.古罗马竞技场的外墙设计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
(外墙分四层,三层为柱式结构,下面三层每一层都分布着拱形的门洞,既是入口,又是疏散口,据说,9万观众,10分钟内就能被清空。)
b.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美?(引导学生感受竞技场的壮观,以及饱经岁月洗礼后的沧桑美。)I.文化墙:
师:近年来,文化墙作为一种宣扬文化、表达情感的特殊建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各式各样。有绘画的、纸艺的、喷绘的,还有雕刻的等等、这是中国常德的诗墙,长大约3000米,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镌刻于一墙 绘画纸艺喷绘 常德诗墙(雕刻)
师: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这样的文化墙? 师:现代家居设计也引用了文化墙的方式
5、欣赏现代建筑墙的材质之美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墙大多是砖、石、木头构成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墙的构建材料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师展示自己搜集的墙的照片 板书(植物、玻璃、钢材)法国巴黎植物墙
6、寻找温州有特色的墙,尝试着去了解这堵墙的相关知识,并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墙的照片,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美)
三、欣赏名家作用,感受墙的绘画艺术美
师:“墙的美是如此千姿百态,激发了许多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 A.师:“你认为这幅作品变现了怎样的一种美?”(示图《老墙》)B.欣赏、比较、讨论《雪景》、《石塘渔家》的艺术风格
师:“这2幅画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他们在色彩与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四、表现墙
1、如果让你来表现墙,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材料?生:„„
1、出示范作,激发兴趣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我创作的墙的作品,看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出示范作)
1、观察、讨论老师是怎样
让墙立起来?你还有什么方法让墙能立起来?
2、教师示范
3、小组讨论并发表创作想法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一堵墙(可以是泥塑、纸工、绘画等)
五、展示墙
1、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的做品
2、给自己的墙取个好听的名字,并介绍作品的创作构思
3、请学生评价哪一组的墙设计得最好,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墙 结构:墙檐、墙体
功能:围护、遮蔽、防火、隔断 分类:围护墙、防火墙、园林墙、影背墙
材质:玻璃、石头、木材、钢材、植物 教学反思:
4、家乡的古塔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塔的文化,感受各种不同的塔造型,用线描或其他的方法表现塔。
难点:能创造性地表现塔。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塔的文字资料、图片,有兴趣的学生寻访家乡的塔,了解塔的历史,并对塔进行摄影、写生等。教学过程
(一)探究主题,明确分工。
1.欣赏名塔。展示世界各地的名塔图片。2.引出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问题:(1)塔的历史是如何发展演变的?(2)中国著名古塔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3)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4)世界各地有哪些著名的塔?
(5)我们的家乡有塔吗?谁去写生、摄影过?(6)收集有关塔的图片和画作并欣赏。
(7)我们能不能设计有奇特功能的塔或制作立体的塔(各种材料)。„„ 3.小组分工。
每小组根据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自由选择以上主题之一,进行探究。(最后一项
第二课时执行。)途径:
(1)整理已收集的资料。
(2)课堂上上网、收集有关塔的图书、邮票等资料。(3)对图片进行徒手画等。(二)自主学习,了解内涵。
各小组根据主题,有重点自主学习,老师巡回指导。(三)各组反馈,展示成果。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讨论、介绍古塔。师生讨论交流:
1.大家想了解考古吗?祖国各地有许许多多的宝塔,谁能说说古代的塔是做什么的呢?(登高望远、为了纪念某个人或某件事、为了保藏经书„„)
教师小结:中国的古塔是随佛教传入我国的,有时为了登高望远,镇潮汛。如六和塔。有时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事„„
2.这么雄伟的塔,古人用什么材料建造起来的呢?
(最早的时候,可能是用土堆积起来。后来一般用石块砌成,或用木料建造,或用各种材料综合起来„„)(塔的建造说明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林林总总,让学生用文字、图片、实物来验证。)
3.塔的外形结构怎样?各部分有什么特点?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
(塔有塔基、塔身和塔尖组成。塔基一般比较大而结实,塔身一般上小下大,塔顶往往尖尖的;塔的整体高而复杂、一层层。根据外观有密檐式、楼阁式等十多种分类。)
4.世界各地的塔有哪些?
(上海东方明珠塔、北大的水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华盛顿纪念塔、夜景中的塔„„)
现代的塔因为科技的发达、材料的先进,外观越来越美、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广„„更有的成了地域的标志。
5.每一个家乡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塔,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塔——名字、历史、外形特征等。有学生写生(徒手画)或摄影作品更好。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造型知识评价写生(徒手画)和摄影作品。6.展示一些塔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四)激发情感,提出要求。
小结: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塔的历史和相关知识,懂得了塔的建造凝聚着劳动人
民的智慧,还了解了家乡的塔,这真是一样宝贝。其实,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宝贝需要我们去发现、了解、保护、继承、发扬。
下一节课,我们可以准备各种美术工具或材料来设计或制作我们心中的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钢笔、泥等造型表现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各种有关塔的资料照片、绘画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外观特征。
1.塔的外观结构分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2.塔有哪些用途?
3.你觉得现实中的塔有什么不足?你想象中的塔是怎样的?
(塔高,老人登塔累,有电梯好。塔能发出香味更好。建一座水果塔。建一座抗地震的塔。会发光的塔„„)
(二)自主学习,探讨方法。
1.利用你已有的各种材料,你想怎样表现想象中的塔?学生自由讨论。2.反馈:
(1)徒手画:可以用各种笔画一画心中的宝塔。注意画出塔的挺拔和功能。(2)泥塑:可以用粘土来制作。注意塔的各部分比例。如何借助别的材料来固定。细节的表现可以用别的材料。
(3)综合材料制作: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设计怎样的塔?怎么制作?关键是如
何把各种材料固定住。
3.展示各种表现形式的塔的范作:徒手画、泥塑、其他材料等,教师讲解,拓宽学生的眼界。
4.作业要求:大胆地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表现你想象中的塔。
(三)设计制作,追求创意。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多样评价。1.展示作品。
2.说说自己作品的最得意处。3.评评你觉得最有创意的塔。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路。展示人塔图片。让学生谈谈感想。
小结:身体也可以表现塔,可见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大胆的想象,创意无限。教学反思:
5、美术档案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材容易造型的特点,懂得用纸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成长记录袋的功能。2.设计并制作各种形式多样、功能齐全、造型美观的成长记录袋。3.培养学生爱惜自己每一张习作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成长记录袋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将成长记录袋的功能和它的设计与制作紧密连接,达到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各种形式的成长记录袋。
学具准备:若干张、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或双面胶。教学过程
1.演示——卡纸变纸袋。
(1)教师出示一张彩色卡纸:我能用一秒种让它大变身。(将纸对折,学生观察平面变出新形式)
(2)我还能继续变:教师将对折的卡纸两边粘贴,展示并追问:“卡纸变成了什么”?
(3)教师出示一位学生的美术作品,轻轻装进纸袋内,由这个动作引出新课:七彩足迹——成长记录袋设计。
2.探究——多变的卡纸,个性化的档案袋。(1)思考:你希望你的成长记录袋有哪些功能?(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出示四款不同设计风格的“成长记录袋”。请各组同学仔细观察后,找出不同的设计方法和细节。将“成长记录袋”分发给四个小组,每组一个,并根据课件呈现的问题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
①你组的作品属于下列的哪种样式:折叠式、插入式、书本式、屏风式? ②袋子的内部有没有独特的设计亮点? ③袋子的外部是否个性化设计?
④仔细观察你组的作品,尝试还原它的制作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4)以组为单位,在实物投影仪上边展示每组探究的个性化设计作品,边围绕四个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5)你还有更好的创意设计这四款记录袋吗?(可以是针对整体的设计,也可以是针对其中的一个细节)3.实践。
(1)美好的创意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得到体现和推广,动手做一做,你将有更多的发现。
要求:根据自己喜欢的造型,设计并制作成长记录袋;给主体袋面设计一张“有个性的脸”。
4.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学生的设计。
讨论自己觉得不满意的细节,大家共同开动脑筋帮助解决设计制作中的疑难问题。6.课后延伸。
成长记录袋是我们一路成长最好的见证,请把它当成你的密友,在课后根据新的需要继续完善它、美化它。教学反思:
6、眼镜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眼镜的造型、色彩、材质。
2、创造性的体验造型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眼镜的基本结构,并学会在结构上大胆想象创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毛线、纽扣、小珠子等装饰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师:同学们,看看老师在黑板上贴的这两个圆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请举手告诉老师。(像红绿灯、像车轮、像眼镜„„)
2、师:大家的想象力都不错,由圆组成的东西有很多很多,但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刚才的xx同学一起,把它变成(出示课题:眼镜)好吗?(用简单线条把黑板上的2个圆组成眼镜)
二、授新:
1、师:眼镜出来了,可老师觉得它太单调,没有特色,同学们有没有同感呢?(有)正因为这样,劳师也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世界各地比较(补充课题:新颖的)眼镜,同学们想不想看?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出示课件——各地夸张的眼镜造型)师:这些眼镜的造型非常的夸张,也能给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有许多眼镜是有主题的,比如„„,你还能找出拿些是呢?(教师举例引导,学生描述)
2、师:这些眼镜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和你们一样觉得它们漂亮极了,在设计上也非常的大胆和夸状(有的像„„有的像„„)但老师又觉得这些作品大多过于成人,不大适合你们,相信老师这的眼镜你们会更喜欢(幻灯出示课本教材)哪幅是你最喜欢的?它有什么特点?第一眼吸引你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板书:造型、色彩、材质)
3、师:有的同学喜欢星星、喜欢蝙蝠造型的,这说明这些眼镜的外型?有的同学喜欢红色的,有的觉得金色的好看,这说明它们的颜色?有的同学喜欢羽毛制作 的,有的喜欢木制的,这说明它们的选材? 补充板书:造型多变、色彩鲜艳、材质多样
4、师:同学们都总结的很好,相信观察入微的同学们一定注意到了,它们这变变,那变变,都只在哪进行了改动?(出示板书:镜架、镜片)
5、镜架和镜片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又是怎样改造,使它变得新颖?(教师讲解并通过幻灯进行演示)
三、学生练习:
1、师:老师的已经完成了,现在轮到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由你们去做小设计师,2个同学一组,拼起你们的智慧一起动手设计一幅大胆、夸张、有创意的眼镜吧!(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教师同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对眼镜的变形进行不同演示,并强调一个创意的眼镜重点是它的外型,当然颜色和装饰的搭配会使它变的更出彩,要充分的把自己带来的小物利用起来。
2、师:为突破同学们的想象,老师又多准备了些创意眼镜供你们参考。(出示课件——不同造型的新颖眼镜)
四、作品展示:
师:让我们一起举办一个趣味眼镜发布会,请我们的小设计师们戴上自己设计的眼镜上场吧!(学生摆造型,激发乐趣)
五、作业评价:
你最喜欢哪位设计师的作品呢?下面的时间交给你们了,请为他们投票吧!(教师小结)
六、拓展
1、师:谁还知道眼镜的作用呢?
它除了能让视力不好的人看的更清晰,能保护眼睛不受强光伤害,同时也是一种装饰品呢!(出示课件——生活中的眼镜装饰)
2、师:这节课我们只学了一些用卡纸制作眼镜的初步造型和设计,下节课我们再深入的学学如何用不同的材质做出更加漂亮眼镜好吗? 教学反思:
7、椅子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及不同功能的椅子,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设计。制作各种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难点: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教师)准备课件。(各种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椅子图片)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肢体表演。教师:椅子不但提供人休憩,还记录着不同的故事。无论儿童的小木椅,还是老人的竹摇椅,都让人充满着记忆。请你试着用肢体来表现一种椅子的造型,可单独进行也可和同学合作来表现。
教师边检查学生摆的各种不同的人体“椅子”造型,边尝试去坐坐这些“椅子”,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
(2)仔细回想在你生活中看过的各式各样的椅子,你觉得哪一张最特别而让你印象深刻?揭示课题《椅子设计》。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图片及其他艺术家的各种设计作品,启发设计灵感。(1)认识不同功能的椅子造型的差异。
(2)比较平日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椅子和艺术家所创作的椅子有什么差异。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引导谈话:我们从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例如口腔医院提供给病人所使用的椅子,它的功能中就有一种是为了让病人在看牙齿时能转移疼痛注意力,椅子上加装了电视和按摩设备呢。
(2)同学相互交流感受和设计意图。
①你想设计一把怎样的椅子?你觉得你梦想中的或是未来的椅子会有哪些功能? ②你设计的椅子会提供给哪些人使用?它有什么特色?适合摆在什么地方?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用立体纸造型来设计、制作椅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造型新颖、功能多样、色彩和谐的椅子纸作品。(2)可另附设计说明。5.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造型新颖、富有创意的作业,全班展示评价。
提供评价建议:从作业来看设计意图和制作方法的巧妙;从展示评价中的交流互动来看同学对于他人作业的观感及对自己作业的诠释。(3)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8水墨画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墨画的基本知识,感受水墨画-鱼的独特表现方法。
2﹑学习用水墨表现鱼的技法,进一步体会笔触和墨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3﹑感受水墨画独特的美感,激发对祖国传统美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水墨画鱼的魅力,领悟水墨画的意境
难点:探究水墨画鱼的技法,提高学生国画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水墨画用具
(教师)课件,水墨画用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水墨画课程,来画画鱼。尝试学习其中一种鱼的画法。感受水墨画的特点与乐趣。
(二)讲授技法:
示范
先看看画鱼的顺序与步骤,请同学们分析一下,画鱼时的用笔跟用墨的方法。
1,鱼的背部——鱼鳃——鱼腹
2,鱼尾——背鳍
3,鱼眼——鱼嘴——腹鳍
4,鱼鳞
分析用笔与用墨
学生跟画
(1)侧锋入笔画背脊,鱼腮,做到一笔下去有浓淡变化。
(2)中锋淡墨勾出鱼腮鱼腹轮廓
(3)笔尖浓墨,侧锋两笔画出鱼尾,就着笔里的余墨,侧锋画出背鳍
(4)浓墨中锋画出鱼头,一气呵成,不调墨,自然出现浓淡变化。
(5)调顺笔毛,画出两片腹鳍,注意腹鳍的位置在腮后。
(6)浓墨点出鱼鳞
点评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第一次示范,学生对鱼的画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第二次跟画的练习,进一步感受水墨画鱼的特色,加深对水墨画的熟悉度。
(二)欣赏-朱耷作品。出示课件:作品《鱼》
今天学画这种鱼的方法源自一位中国绘画史上地位超然的大画家,他就是朱耷。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画的鱼。
(1)分析鱼的笔法墨色
(2)分析整体构图
落款的讲解
(3)观察鱼的表情
(4)了解作者生平,画作背景
朱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他笔下的鱼会有如此桀骜的表情?
(5)感受画作整体意境
在八大山人的画面上,经常出现大面积的留白,更加显得鱼是孤独的,鸟是寂寞的,正是大片的空白,给了观赏的人无限的遐想,有了一种悠远的意境,创造出中国水墨的空灵之美。
【设计意图】:以朱耷的画作为范例,学会欣赏水墨画的方法:先整体感受,再局部分析,然后回到整体的构图,又再一次放大研究局部的细节,于是再回头了解作者的生平,画作的背景,深入的读懂一幅画,最后重新感受画作整体的空灵之美,在审美情趣上的到新的提升。
(三)作业要求:用简练的笔法,有变化的墨色,画一条或几条鱼,使画面有情趣,有意境。
【设计意图】:从临摹上升到创作,从用水墨表现一条鱼到用水墨的鱼表现意境与情趣,作业要求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定义。
(四)学生作业。
(五)作业展示
(六)结语
今天,我们尝试着画了一条水墨的鱼,欣赏了一条水墨的鱼,透过一条水墨的鱼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一种水墨画独有的空灵之美。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但至少通过今天的尝试和学习,当我们面对真正的艺术,真正的美的时候,我们不会轻易地错过。
10花鸟小品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教具:欣赏用的花鸟画作品数幅、影像资料、画写意画所须的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二引导阶段:
1.播放逛动物园的视频让同学欣赏,导入新课。在视频中看到许多的花鸟鱼虫等,导出——如果把它们用中国写意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画就是写意画鸟画。
2.自然界的花卉、花鸟给人美的享受,结合人的直观感受看看画家是怎样表现这些花鸟美景的——展示历代花鸟画家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
3.引入写意花鸟画的章法和用笔用墨的方法:
a.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b.墨法:泼墨、破墨、积墨
c.笔法:中锋用笔、侧锋用笔、逆锋用笔、拖锋用笔
找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演示中锋侧锋逆锋拖锋等笔法,教师点评。
三。发展阶段:
1.播放齐白石老人的作品《虾》,教师展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虾》的挂图。
2.教师示范画虾的步骤:侧锋画头、身、尾;中锋画爪、钳、须、眼等。
3.另外出示荷花的绘画方法。
4.同学们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评:
找几位同学的作品展示,并让同学们自己讲述作品的特点,教师点评。
五。总结:
1.花鸟画的概念。
2.花鸟画的基础技法。
3.一幅完整的花鸟画小品的绘画步骤。
11漫画与生活
一、教学目标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3.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因素,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来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夸张的方法设计形象,表达思想。
难点:能针对要表达的思想来设计,构思巧妙、幽默。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喜爱的漫画图片或漫画书,自己了解到的漫画创作故事或漫画家,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漫画资料、图片、《三毛流浪记》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1)播放《三毛流浪记》思考:三毛的形象给你怎样的感觉?
(2)小结:对漫画中的人物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夸张,甚至变形,为自己要表现的思想服务。“三毛之父”张乐平爷爷的创作经验:漫画来自于生活。(揭题:《漫画与生活》)2.模仿尝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或漫画书,模仿喜爱的漫画形象,感受漫画、激发兴趣。
(2)观察、思考:你的漫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幽默,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受)
(3)你能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感觉吗? 试试。(害怕、开心等;人物的五官、动作等;也可以试画动物。)(4)交流、说说,这样表现突出了形象什么特点? 3.课件欣赏内容特征明显的漫画。
《小猫钓鱼》:漫画表达的意思?幽默之处?
《半分》:作者想表现什么意图? 《画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来表现?(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结:独幅漫画)欣赏《原来如此》
(出示第一、二张):画面描绘的内容? 接下去想想结果会怎样?(试画)(出示第三、四张):有不同结果吗?(小结:四格漫画)4.尝试创作。
(1)讨论创作内容。
在欣赏漫画的时候大家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一些创作的素材吗?
(2)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表现生活(3)分层教学:
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漫画,接着创作或改编创作。为缺少想法的同学提供一些材料: 《“理”在其中》
杰克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疾驶,过往的人群纷纷避让.警察阻止他问:“您为什么骑者这么快?”杰克回答:“对不起,我的刹车坏了,所以我想尽快骑回去修理,以免发生意外!” 《拔牙》
牙医对病人说:“你不要害怕,来来,喝一杯酒镇静镇静。”等病人喝下酒后,过了一会儿,医生问:“你现在觉得如何?”“看谁还敢拔我的牙?”病人红着眼恶狠狠地对医生说。5.作业展示。6.课外延伸。
介绍我国的漫画大师丰子恺 介绍其他漫画类型 教学反思:
12给同学画漫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教师)准备中外漫画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品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引导思考。
(1)出示一幅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漫画,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漫画的初步感受。(2)教师小结并示范漫画。
(3)提问:漫画有什么特征?跟其他画种有什么区别?
2、欣赏讨论,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中外名作、范作、学生作品等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2)请学生谈谈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说说感受。(3)欣赏课本中的漫画。
(4)师生共同概括构思,可以从造型(漫画可以夸张、变形)、线条、色彩等来比较。
3、学生创作,提供建议。
根据下面的主题建议,结合以上的欣赏、分析,让学生创作。(1)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创作建议: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可以夸张、变形;投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发挥作画工具的特性,使材料、工具的使用更能表现作品的主题。
4、指导创意,因材施教。(1)表扬大胆创作的同学。(2)表扬作品有特别含义的同学。(3)指出共同不足的地方。
5、作业讲评,加强体验。
(1)对作品优点、缺点进行讲评,并指出创作的内容走向。(2)课外收集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准备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的工具材料等。(教师)优秀漫画作品以及有关的录像、照片等。
教学过程
1、作业展评,引导方向。(1)复习上节课的漫画知识。
(2)作业展评:表扬画得有特点和夸张有趣的画,共同探讨平淡的作品的修改思路。
2、师生作画,合作研究。
安排一至二个主题,如环保、学习等,共同创作。
3、学习技法,加强感悟。
主要对线条、构图、造型和形式感等加强指导。(1)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元素。(3)教师小结。
4、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创作要求:自定主题,要求新颖、深刻;运用所学漫画技法进行创作;融入自己的情感。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比作品,追求情趣。
(1)举办班级漫画展,评选漫画大师;
(2)评价建议:画面是否夸张有趣;主题是否有特定的含义;作品是否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3)小结: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小漫画师出现,优秀的作品可以送去投稿。
6、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收集一些漫画作品,还可以写漫画日记,创作连环漫画等。
13自己做图画书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来完成图画书的设计过程。
2、通过课前大量各种类型的图画书的欣赏,以及课堂经典图画书的欣赏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图画书的设计过程和表现方法。
3.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图画书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三.教学重点难点用临摹或改画的方式,也可以自己创作表现好看的图画书。自己创作作品,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儿童图画书、图画书范画。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图画书,作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蜡笔等)。五.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拿出带来的图画书向学生介绍,引导:好看的图画书是我们多年来最亲密的朋友,给了我们美的熏陶、有趣的知识,还有无穷的想象力。今天我们学习图画书的临摹或创作的方法(板书课题)。
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检查学习用具、图画书等。新授:
(1)教师提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图画书,为什么?
(2)教师:图画书有何特点,我们喜欢的图画书里有什么地方吸引人。(3)教师让学生说说准备如何去临摹或制作怎样的图画书。(4)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书本欣赏精品图画书的
精彩之处:色彩的搭配、运用,文字与图画如何有机的谐和等。(1)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图画书作一介绍。(可以上前讲)(2)学生讨论,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表述。
(3)学生思考说说临摹图画书的方法或者自己创作的构思。
作业: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对图例进行临摹或改画,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故事自己创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作业。
小结下课:教师对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可以组成评议团,对自己或周围同学的作品作一具体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反思:
《好看的图画书》与前课《作文插图》、后面《我设计的书》是属于一个单元系列 的内容。图画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书籍,因为针对的是六年级的高年级学生,我就平时他们对漫画类的图书特别感兴趣这一特点请他们带上自己喜欢的图画书,我也带了一本儿童故事的图画书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索、发现图画书中故事的过程,除了要了解故事的发生、结局外,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然后将整个故事中的画面进行分析“这幅画面中为什么要用这种色彩?”“主体与背景是如何进行搭配的?”“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种书籍?”“看到这些图画书后你觉得对自己的绘画有什么启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再将漫画书中的图与儿童故事中的图画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学们通过思考后能很快的认真观察,自由讨论,进一步对儿童图画产生兴趣,老师这时要不失时机的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绘画中不知不觉地吸收图画书中的构图、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丰富他们的艺术感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儿童图画书的欣赏者。
教学目的:
1、培养想象力
2、学习连环画的创作知识
3、掌握连环画的编绘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面和内容相符
2、用各种方法绘制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好看的图画书
二、讲授新课
师:好看的图画书是我们多年来最亲密的朋友,给了我人美的熏陶、有趣的知识,还有无穷的想像力。
1、欣赏范画
2、讲解创作过程
(1)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自已所熟悉的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分析这些小故事的内容,可将故事分成几段或几个情节,在大脑中将每一个故事情节构思好,构思一定要围绕故事片的主要内容。
(2)当自已脑海里对画面已有了构思,最好赶快先用铅笔把它勾勒下来。
可以先多画一些小草图,构草图时要考虑构思,草图作为落稿时的参考。
(3)画草稿
根据情节和小草图,将不同的几个画面完成,注意每幅画面要有一定联系,前后呼应。
(4)最后将草稿勾为正稿,这一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改,但最好改动不要过大。
(5)添上一定的文字说明。
注:形象尽可能符合故事情节需要,并独具个性。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选用水粉、水彩等工具对例图进行改画,也可以按自已按自已的想法,选择喜爱的方法作画。
4、作业评价
14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
教学过程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封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及设计步骤。
技能目标: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类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封面设计作品 .学具: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
导入: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的封面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我喜爱的书——封面设计》
1、对于书籍的封面设计你又了解多少呢?
[1]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价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呢? 导入封面设计的三要素
(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教师总结:
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
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 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分析是用什么技法绘制的。
教师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电脑展示封面设计的修改稿)
4、封面设计步骤:(1)构思立意
(2)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置
(3)图形的设色或制作,可以用笔直接画和设色,也可以运用学过的镂刻版画的技法上色,甚至可用有色纸剪贴(4)上颜色
5、、学生创作练习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作业要求:(1)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本你们共同喜爱的书的封面。(2)图形装饰、文字突出、颜色鲜明。(教师作巡回指导)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15正负图形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正负图形,有效强化观察的整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2.学生分析、体验大师的正负变异作品,初步了解大师设计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解构与重构、形的虚实表现以及图底反转等构成方式和形成风格上的区别。
3.学生能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
正负形,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在一个正负图形中,一般包括有图案的部分及衬托图案的部分。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做“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按照“相互统一、相互排斥”的这一物理学原理,正负线形成了各不相让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抗衡、这种矛盾而显示出艺术化图形的特殊魅力和视觉上的满足与快感。
图底关系,有时就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大师们精到掌握和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正负形作品大放光彩。
设计师们利用正负图形这种形式,让我们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正负形在我们生活中常被采用,如: 儿童的智力填充游戏,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广为传播的太极图形——中国先哲们很早就认识到阴和阳对立的互补性,并且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所有自然现象和天地人关系的本质。同时本课中借助了埃舍尔的较多作品,让我们了解到在常人看来,理性的思考与生动自由的想象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在设计家眼里,这二者的结合正是通往自由创作的途径。世界上一切相反的事物,往往都互为其根,相互依存。
教学重点:欣赏大师作品,学生感受“正负图形”的艺术价值。教学难点:学生对“正负变异”图式的创作尝试。
教学过程:
(学生)彩纸和剪刀等。
(教师)课件,彩纸和剪刀等。教学过程
1.观察“错觉图式”的导入。
(1)游戏激发兴趣。
提问:是你的眼睛骗了你,还是精心设计的图形迷惑你了?它们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吗?引导学生找出共用的关键线形,同时课件显示“图”与“地”的区别。它们的创作分别有什么含义吗?
(2)广告引导探索。
畅谈:直觉与联想,在正形与负形中完美体现,使招贴的主题淋漓尽致。
那么要如何进行图形的表现,实现图形创意的视觉化呢?
一般来说有:形的重复表现、多形组合表现、解构与重构、同构异质表现、形的矛盾表现、形的虚实表现、形的谎诞表现等等。
2.体验“正负变异”的情感,设疑解惑。
(1)课件播放埃舍尔的作品集《错乱空间》,让学生解析这些作品的神秘所在。
①形的重复表现。
②多形组合表现。
③同构异质表现。
④解构与重构。
⑤形的虚实表现。
(2)课件播放福田繁雄的作品。
(3)欣赏评析,引导创作。
比较性的教学欣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作者及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通过反思欣赏内容,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加强了学生对正负图形形成的理解,即让“元素”直接呈现,“自觉”组合的不同秩序和方式,使正负变异产生不同的情感分析,这一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以上欣赏的过程中,图形各构成的概念无须多做任何讲解, 体会其形式美才是关键,人们往往十分注重实空间的利用,实空间的外形,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对虚空间的利用和把握。正负形的训练目的正是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性。引导学生要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
3.实践“正负变异”的魅力,探索设计。
(1)展示范作,为学生创作提供创意与造型灵感。
(2)学生为自己创设一种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或对立或依存的关系,比如“大鱼吃小鱼”,“风车转”“蚕吃桑”„„
(3)学生随堂剪纸作品尝试:
(4)小结:大量大师经典正负形,让学生感受其概括、夸张、归纳、简洁、添加等手法突出对象的特征的方式,形象鲜明、典型、强烈。交流总结,正负图形使创作者和欣赏的再创作者走进了一片如此广阔而神秘的创造图案的新天地。
15正负图形
一、教材分析:
《正负图形》是浙美版11册第13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内容是以正负图形欣赏为主,通过学生对一系列的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并且能够应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正负图形,拓展学生的直接想象空间。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对美术课堂教学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授课采用激趣、游戏、讨论的方式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同配合,同时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也可以为上好本课奠定一定基础。
三、教学设计:
抓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通过大量新奇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通过游戏巩固学习内容,最后通过练习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正负图形,使学生视觉上得到一次震撼,并了解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的含义。
2、了解正形负形的概念。
3、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空间、明暗、形色等识对正负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4、通过本课训练能利用正形和负形组合的方法进行创意,设计有趣的图片,拓展自己的直观想象空间。
五、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去接触,感受正负图形,并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难点:通过游戏引导和图片欣赏使学生了解正形和负形组合方法,并能利用此方法设计图形。
六、教学方法
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正负形训练游戏使学生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这类美术作品,并且能够应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学生的直观想象空间。
七、教学过程:
一、由一张神奇的图片导入,提问揭题:
师:盯住图1中间的4个小点,坚持20秒。然后慢慢闭上眼睛„„你会发现什么? 生:„„
师:根据利用人的“视觉停留”的原理,并揭题。(教师通过视觉游戏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进而引入主题)
二、分析讨论,探究方法 请同学观察《鲁宾杯》 师:你看到是什么?
生:人脸。生:是杯子„„
师:那老师来教你怎么看哦,请大家仔细注意黑色花瓶,你就会发现两个人脸就成背景了吧,如果你注意人脸呢,花瓶是不是又弱了呢?大家试试。生:人脸、杯子都有。
师:这个就是典型的正负形的组合,并阐述概念。
正形与负形的指的是一个图形一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的部分,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在图形创意中,往往把两部分形有机的结合起来.。
出示:荷兰版画家埃舍尔的代表作(进一步阐述正负形组合的方法)
三、游戏巩固(寻找隐藏的人像)出示几幅正负图形图 师:有多少人像藏在画中呀? 生:„„
师:他们是如何安排到画中去的呢?仔细看看,讨论讨论。生:利用的植物的边缘与白色背景的烘托„„
(通过找寻图中人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对正负形的理解)
欣赏有关正负图形的创意图形,并介绍作者的创作思路及表达含义。
四、现实生活中的正形和负形
师:有没有同学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过正负形的组合呢? 生:吃苹果时有时候会在咬掉的边缘会产生某个图形。生:破损的树叶,有时候它会有图形出现„„
(通过举例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
五、教师简要介绍正负图形的的共同点和主要表现方法,学生结合作品思考并讨论。
八、布置作业,表达创意
1.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教师提供的简单图片元素,任意搭配组合,以线造型、色块平涂等表现形式设计两组正负图形,并谈谈设计构思。2 要求:生动,构思巧妙,奇特。
3.下课前请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同学进行评价。
九、小结延伸
要使作品奇特有趣,一是选取的设计元素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使作品在内涵上有一定的意味;二是在设计构思上运用了共用轮廓线的方法,使得作品巧妙、有趣。
通过今天的游戏,我想大家已经对正负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创作,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美术作品中多出现一些奇特的图形,多给老师一些惊喜。
最后,为了更好的满足同学们的兴趣,老师向大家推荐两个网站,对同学可能有很好的启发哦!
16剪纸喜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掌握剪双喜字。
2.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剪简单的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
3.通过收集、了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收集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有关的美术作品,学会剪简双喜,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难点:了解传统喜庆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拓展简单双喜,剪出带装饰图形的、变化丰富的双喜。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方便携带的喜庆用品、彩纸、剪刀、胶水。(教师)《喜洋洋》音乐磁带、红绸带。教学过程 1.导入。
(1)下课做准备工作时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制造一种欢乐的气氛。(2)出示几幅图片,说说你觉得哪张图片的内容是在过节,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揭示课题:在一些重大的节日里,人们常通过舞狮、张灯结彩来呈现出——“喜气洋洋“的画面。2.欣赏评析。(1)想一想。
①还有哪些喜庆的日子,人们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气氛? ②学生介绍:老师用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图片或录像资料。主要介绍这些饰物的含义和运用。
(2)观察刚才的画面,请大家回答老师的问题,人们主要用哪些颜色、哪些物体来营造这种节日的气氛?(学习暖色)
(主要用红色、黄色等颜色营造节日气氛,用的物品比较多,主要有灯笼、气球、烟花等等)主要用哪些颜色来装扮,为什么要用这些颜色呢?同时板书)现在,我们通过讨论,已经找到了节日气氛是从通过哪些要素产生的。那么,如果要我们画一副表现节日气氛的画,我们应该怎样来画呢?(冷暖色与人心情有关。)3.活动表现。
(1)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舞狮、扭秧歌、划龙船等。教师播放音乐或画面。(2)把刚才的表演配上特别的背景画一画。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自己要怎样来表现节日的气氛。
(3)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谐统一。4.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加以个别指导。5.作业展示。
学生之间互相填写欣赏语。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喜洋洋》音乐磁带、婚庆录象、红绸带。教学过程 1.内容回顾。
(1)回想上节课的内容:喜庆日子一般用了哪些材料来进行装饰:灯、绸、中国结等。
2.设计情景,展开教学。
(1)朋友要结婚,需要很多喜字,请小朋友帮忙设计。
(2)播放剪喜字的录像,看后分析一下录像中的重点、步骤及拓展点。(3)帮忙帮到底,顺便帮朋友设计一个新房。(4)如以教室为新房,你们会怎样装饰?(5)小组讨论。
(6)汇总小结:屋顶、窗、门、墙等。
(7)出示各种顶、窗、门、墙的装饰画面,让学生心中有物。(8)每个小组选一项进行创作。(9)将学生创作过程加以录像。
3.课后评价。
每组之间互相评一评,说一说,推荐一些好的建议。教学反思:
17生肖贺卡
教学目标:
1.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认识十二生肖的基本特征。
2.大胆运用绘画、剪纸等表现方式,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表现十二生肖中的一个动物。
3.在欣赏生肖动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激发创新意识,采用各种方法表现生肖动物。
难点:生肖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邮票、故事等。学具准备:绘画工具、色纸、剪刀、卵石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谜语揭题。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2)出谜面:“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你猜这是什么?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课题(即谜底):《十二生肖》。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你知道家里亲人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他们的属相是什么?(2)提问:你知道十二生肖是哪十二种动物?(3)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如: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今年是猴年,明年就是鸡年;我属猪,我属狗„„激发学生对中国十二生肖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热情。3.发展创新,引导探究。
(1)对课本、图片和实物进行研究,提问:民间美术课的生肖属相与真实的十二种动物的不同?
(2)小组探究:课件欣赏有关十二生肖的邮票、剪纸、泥塑、卵石画,提问:这些作品采用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还能想出哪些创作方法?你受到哪些启
发?有更好的创意吗?
(3)总结创作方法:夸张、变形、添加、简化,带给我们一种装饰性的美感。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给每个组发一个有关生肖的不同的创作作品,如邮票、剪纸、泥塑、卵石画,让学生自由触摸、研究。
(1)提问:经过研究,我们知道了基本的创作方法,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里的这些作品,看看它们利用了哪些材料,是怎么完成的?你能说说它们的制作步骤吗?
(2)引导学生讨论,尝试:每个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作品材料,设计创意和制作步骤进行介绍。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1)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里的材料,合作完成一件有关十二生肖的美术作品。
(2)辅导要点:是否有创意,制作是否精致。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
(1)每组将制作好的作品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2)小结:我们用自己的作品美化生活。
18青铜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 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 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录象:曾侯乙编钟)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
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