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全国道路客运、危货运输安全生产整治实施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1:4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全国道路客运、危货运输安全生产整治实施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全国道路客运、危货运输安全生产整治实施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全国道路客运、危货运输安全生产整治实施工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全国道路客运、危货运输安全生产整治实施工作的通知

交办运〔2014〕1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交通运输厅(局、委):

为切实解决道路运输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坚决遏制群死群伤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尽快扭转当前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被动局面,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平安交通”建设集中整治安全生产若干问题的意见》(交安监发〔2014〕166号)精神,现就具体实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重点任务

(一)深入整治道路客运安全问题

1.开展长途客运车辆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梳理登记辖区内8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班车夜间运行情况、休息点或接驳点地址、休息或接驳检查责任人,并填报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运行信息表(见附件)。

2.严格落实凌晨2-5时停车休息制度。支持、指导和督促客运企业合理调整长途客运班车发班时间,尽量避免凌晨2-5时运行;确实难以避免的,必须严格执行凌晨2-5时停车休息或实行接驳运输。对于不能实行接驳运输的长途客运车辆,要逐车制定途中休息方案,确定停车休息点,明确停车休息检查责任人,确保客运车辆严格执行停车休息制度。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严格查处凌晨2-5时运行的非接驳运输客运车辆,对于公安交警部门抄告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现的不执行停车休息规定的长途客运车辆,一律停运整改,待整改符合要求后,再恢复运营。

3.全面启动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工作。各地要制定本省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发展规划,支持长途客运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合经营、建立接驳运输联盟等方式实施长途客运线路资源和接驳点资源整合,集中实施接驳运输,扩大接驳运输的范围和规模。经部批准在多个省份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接驳运输的道路客运企业,应把接驳运输实施方案通过总公司所在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运输司备案。暂不在接驳运输试点范围的省份,可按照《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抓紧开展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准备工作。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联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各接驳点设置情况、运转情况和接驳运输台帐的监督检查,对没有严格执行接驳运输车辆、驾驶员和接驳点管理制度的,以及未按规定实施接驳的,一经发现一律停运整改;情节严重的,按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吊销其道路运输证。

4.严格包车客运管理。加强对包车客运标志牌的信息化备案审核,认真审查包车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并对包车实际运营情况与备案信息的一致性开展抽检核查。要进一步加强包车客运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增派执法力量,加大对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景点、学校等旅游包车集中地点的监督、巡查力度,严格依法查处超范围经营、持有虚假包车客运标志牌、不按包车客运标志牌注明事项运行、搭载包车合同以外乘客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定期汇总旅游包车的违规运营情况,并抄送同级公安交管部门和车籍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一年内违规行为3次以上的旅游包车客运企业,要暂停对其的包车客运标志牌审核发放工作,待整改结束后,再恢复发放;对于3个月内违反有关规定3次以上的车辆以及长期在异地违规运营的省际包车,一律停止发放包车客运标志牌,停运整改,直至吊销经营范围。要主动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大对旅游包车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5.严格长途客运班线管理。不再审批新的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线路,不再审批新的卧铺客车,加快淘汰已进入市场的卧铺客车。要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对8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线路逐线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符合安全运营要求的准许继续运营;不符合的线路立即进行停运整改,完善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运营,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评估工作。对于800公里以上的省际客运线路,不能避免凌晨2-5时运行的,要尽快实施接驳运输;不能实施接驳运输的,在经营期限结束后,不再许可延续经营。对于仅在省域内运行的且无法避开凌晨2-5时的客运线路以及在凌晨2-5时发车的客运线路,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商同级公安交警、安全监管部门后,确定具体管理办法。

6.严格农村客运安全管理。要联合公安、安监部门对农村客运车辆安全通行状况进行评估,对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一律停运整改,整改后仍不能满足条件的,要坚决取缔。要加强对农村客运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组织下,会同公安、安监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并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和覆盖面,引导农民群众乘坐具备资质的农村客运车辆。

(二)深入整治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问题

1.加大对在用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监管。要对在用液体危险货物罐车数量、已安装紧急切断装置的罐车数量等情况进行摸底排查。要督促、指导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质检总局 关于在用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4〕74号)要求,确保今年12月31日前为在用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对于已加装紧急切断装置且具有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的液体危险货物罐车,要做好登记工作。要加强与当地安监、工信、质检、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解决加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2015年1月1日起,仍没有按照要求加装紧急切断装置且无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的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收回道路运输证或公告注销道路运输证。

2.严格查处危险货物违法托运行为。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协调本辖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和充装企业(单位)的目录。要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梳理出本地区高风险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及本次整治工作检查企业(单位)名单。要根据抽查名单,深入企业(单位)开展检查工作。检查中,要对企业(单位)1年内与危险货物托运有关的台账等资料进行核查。对发现托运人委托的承运人不具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资质、承运车辆所装载的危险货物与道路运输证所标注的经营范围不符等非法行为,要立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87条对托运人进行处罚,并将处罚情况抄告同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装载危险化学品超过运输车辆的核定载质量等违法情况,应及时向公安部门通报。

(三)严格整治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存在的问题

1.严格落实重点营运车辆接入联网联控系统的清查工作。要督促运输企业对所属的“两客一危”车辆安装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和接入系统平台的情况进行自检自查,对于设备运行情况不良,无法确保行驶过程中车辆实时信息的有效上传的,不得安排发车任务。运输企业要将自查情况以书面材料报所属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结合运输企业上报的自查情况对所属地的“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和接入情况进行梳理清查,凡应装未装、应接入而未接入的车辆,或者已装监控系统但不能正常使用的车辆,一律停运整改。2014年8月31日前仍未按要求并接入系统的车辆,停业整顿一个月;一个月后整改不到位的,取消车辆的营运资格。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督促运输企业对行驶过程中的车载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于突发设备故障情况,运输企业及时与车辆安全员取得联系,确保车载设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正常运行。对于故意损毁、屏蔽系统的,一经发现要立即对相关车辆进行停业整顿,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发生两次及以上上述行为的,取消相应营运资质和从业资格。

2.加快推进联网联控数据完整性建设。各省按照《道路运政系统基础数据》格式要求,在2014年底前完成省内“两客一危”车辆经营业户信息、营运车辆信息、从业人员信息、班车线路牌信息等基础数据清理和上报工作。

二、工作安排

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整治方案制定阶段(9月)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平安交通”建设集中整治安全生产若干问题的意见》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地区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并于9月25日前报部运输司。

(二)深入排查整治阶段(10月至11月)

各地要对本辖区道路客运企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运营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明查暗访等方式,对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推动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各地要于每月5日前将前一阶段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相关表格(见附件)报部运输司,联系人:李强、孟秋;联系电话:65292755,65292754;传真:65292740。

(三)总结评估阶段(12月)

各地要在本次专项整治工作完成后,对整治工作情况和经验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巩固整顿成果,形成改进和加强道路客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长效机制,并将相关总结评估材料于12月25日前报部运输司。

要求各地根据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迅速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解决好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加强组织检查和考核,严肃处理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推动整治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将本次专项整治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工作时要加强部门协作,开展联合执法。要加强与公安交警、安监、质检、工商等部门合作,加大对非法营运和各种违法违章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要与公安交警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和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加强与安监部门合作,严格查处危化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将危险货物托运给不具备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车辆,从源头上消除危险品运输事故隐患。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4年8月26日

第二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制

度试点工作的通知

 为督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源头管控和动态监控,有效提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运营水平,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和《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 617)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北京、江苏、浙江、四川、重庆、陕西等六省(市)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以下简称“电子运单”)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北京、江苏、浙江、四川、重庆、陕西省(市)交通运输厅(委):

为督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源头管控和动态监控,有效提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运营水平,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和《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 617)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北京、江苏、浙江、四川、重庆、陕西等六省(市)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以下简称“电子运单”)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危险货物运单是《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 617)要求强制使用的单据,也是国际危险货物运输的通用规则。危险货物运单是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监管的重要载体,对约束承托双方遵守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有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危险货物运单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也削弱了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有效执行危险货物运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有效手段,尤其是《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印发实施,为实行电子运单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目前,开展电子运单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是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而电子运单是管理部门监督企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对所属车辆及人员“监而不控”、“挂而不管”的问题。二是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长期以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托运环节安全监管相对比较薄弱。通过实行电子运单制度,能够促进落实托运人源头责任,打击违法托运行为,推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三是有利于提高安全监管科学性和针对性。当前,基层管理部门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和监管手段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业务过程数据、卫星定位数据、运政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实现静态管理与动态监管的紧密结合,确定企业风险等级和薄弱环节,可以将有限的监管力量投入到安全风险大、违法率高的重点环节和企业上,实现精准化监管。四是有利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危险化学品品种繁多、理化性质复杂,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专业性强、安全风险较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列明的信息是承运人进行运输作业的重要指导,并且一旦发生事故,承运人和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参照《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和电子运单列明的货物品名、性质及应急处置措施等信息进行决策和救援。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补齐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短板”,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提高行业监管能力为目标,坚持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应用,通过试点示范,探索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查处有机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推动建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闭环监管体系,为提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运营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电子运单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车辆动态监控主体责任,推进企业规范化经营,有效遏制企业对所属人员和车辆“监而不控”、“挂而不管”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在线率低等问题,提高企业组织化、专业化水平;整治危险货物非法托运和违法运输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有效减少安全隐患;提升管理部门对危货运输的精细化、精准化监管水平,提高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的整体管理水平;为跨部门、跨地区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三、主要任务和试点范围

(一)主要任务

各试点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区域的电子运单管理试点工作。各试点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试点实施工作。主要包括:

(1)开发建设电子运单管理系统,实现运单管理、监督检查、量化分析、分类评估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采集与处理,为精细化监管提供技术手段。

(2)建立电子运单填写报送和监督检查制度。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督促试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规范填写、使用和上传电子运单,加强对企业电子运单使用和报送情况的监督检查。

(3)建立电子运单与车辆动态监控协同联动机制,强化信息共享与和比对;加强对货物种类、数量、分布、流向的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从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同时为地方政府调整优化危险化学品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支撑。

(4)探索建立电子运单填写情况与运输企业扩大或核减经营范围、运力发展、审验等工作相关联的工作机制,提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综合监管能力。(5)各省之间通过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平台区域交换节点实现电子运单交换共享,建立跨区域安全监管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6)协调安监部门加强危险货物托运、充装等环节的源头监管,协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营运车辆卡口监控比对信息,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公安等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二)试点范围

各试点省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在本辖区内选择2至3个危险货物运输量比较大的城市,每个城市选择4至5家运输不同货类、不同规模的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试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覆盖辖区内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

四、技术支持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和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管理中心作为技术支持单位,根据试点单位要求,协助试点省(市)制定完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配合试点地区开展技术支持。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与苏州市运输管理处共同研发电子运单管理软件,推荐给各试点单位及企业免费使用。

五、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15年1月-3月)。各试点省(市)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细化任务分工,落实经费安排。参照试点总体要求,完善相关制度、业务流程。

(2)实施阶段(2015年4月-9月)。各试点省(市)部署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业务培训,在试点企业施行电子运单管理制度,开展分类评估和监管工作。

(3)总结阶段(2015年10月)。试点结束后,各试点省(市)要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以工作总结形式报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部将根据试点工作情况研究部署推进电子运单管理制度长效机制建设。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试点省(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加快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并落实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总结交流,针对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请于2015年1月15日前将试点工作小组名单及具体工作负责人、联系人相关信息报交通运输部运输司。

(二)调动试点企业积极性。各试点省(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充分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加强组织动员和宣传引导,增强企业责任感,调动企业参加试点工作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各项试点工作任务。同时,要切实为企业着想,方便企业,努力为企业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落实配套措施。各试点省(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将电子运单试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落实专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四)强化协作配合。各试点省(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并以试点工作为契机,着力构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闭环监管体系。

附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试点工作技术指南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4年12月24日

第三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城乡道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申报工作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道路客运安全生产规范的通知(本站推荐)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道路客运安全生产规范的通知

(渝交委安〔2011〕5号)

各区县(自治县)交通局(委)、渝中区建交委,市运管局、交通执法总队:

《重庆市道路客运安全生产规范》已经2010年第九次委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道路客运安全生产规范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

附件:

重庆市道路客运安全生产规范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渝府发〔2010〕3号),进一步规范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安全生产”是指道路客运企业为保障道路运输安全而进行的安全生产工作。

本规范所称“企业车辆”是指以车辆行驶证登记的企业名称取得道路运输证的客运车辆。

本规范适用于在我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登记的、取得从事道路客运资格的道路客运企业(不含农村客运企业)和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场(以下简称“企业”)。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监督本规范的实施。

基本要求

4.1 企业是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中,应当全面保障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的条件,按不低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标准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2 企业应主动接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按行业管理部门核准、许可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公司化经营和管理。

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5.1 企业应建立各层级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工作任务,形成层级清晰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5.2 建立健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做到工作机构、人员、责任、设施(备)、经费“五落实”。

5.3 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5.3.1 企业应根据经营规模等实际情况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车辆总数小于50辆的企业,安全管理专职人员配备不低于3人;车辆总数大于(含)51辆、小于(含)99辆的企业,安全管理专职人员配备不低于5人;车辆总数大于(含)100辆的企业,安全管理专职人员配备不低于7人。

5.3.2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运输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持证上岗。

安全生产职责

6.1 企业安全生产实行分级管理、一岗双责的体制。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分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承担综合监督管理责任;分管业务工作的负责人,对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6.2 企业应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根据行业管理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岗位构成,明确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制定关键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将安全生产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及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情况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

安全经费管理

7.1 依据《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按照不低于营业收入0.5%的标准提取安全费用。

7.2 安全费用用于: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以及应急救援演练支出;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7.3 按规定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从业人员管理

8.1 驾驶员管理

8.1.1 驾驶员应具有与驾驶车辆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和《营运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重庆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驾驶经历。

8.1.2 企业应对拟聘用驾驶员的从业经历、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进行当面审核和现场测试,考核合格后依照劳动合同法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

8.1.3 企业建立驾驶员考核录用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招聘合同、有关证照审查及复印件、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及考核成绩(含试卷)情况、奖惩记录等。

8.1.4 企业建立驾驶员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对驾驶员的运行安全状况和驾驶适应性进行不间断的考核,定期通过驾驶员交通违法、肇事信息查询平台查询驾驶员的违法和事故信息,及时处理驾驶员违反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规范的行为并记录在案。对经考核确认达不到安全要求的驾驶员,应及时解聘或调任其他工作。

8.1.5 企业建立行车日志制度。运行400公里以上的客运线路应建立行车日志制度,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始发站、中途停靠站、终点站、停车时间、天气和道路状况,以及行车中发生的车辆故障、隐患、事故等。行车日志由驾驶员负责填写,企业应定期审核。

8.1.6 企业应安排适应营运线路要求数量的驾驶员,保障驾驶员安全驾驶。连续行驶2小时以上、4小时以内,应停车休息不少于20分钟;24小时内实际驾驶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双层客运车辆在高速公路上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0公里/小时。单程在4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的长途营运客车必须配备2名以上的驾驶员。市内客运班车、包车和旅游客车不得在22时至次日5时始发,并在24时前结束运输任务。超长线路客运车辆行驶时间超过22时的,应落实固定或临时途中休息站,安排长途驾驶员落地休息。严禁夜间(22时至次日6时)在三级及以下山区道路通行。

8.1.7 企业应监督驾驶员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安全驾驶。

8.1.8 驾驶员应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熟知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8.1.9 企业应按季度将聘用或解聘的驾驶员的信息报送当地运管机构备案。

8.2 乘务员

8.2.1 乘务员应经企业培训后上岗,具有安全乘车及识别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基本业务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医疗抢救和事故逃生常识。

8.2.2 乘务员应维护行车中的乘车秩序。

客运车辆管理

9.1 客运车辆应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等有关规定,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证照齐全有效。

9.2 道路旅客运输车辆应达到二级以上车辆技术状况等级标准;高速公路客运、旅游客运车辆应符合《营运客车类型划分等级评定》(JT/T325-2004)标准的高中级客车,达到一级车辆技术状况等级标准。

9.3 车辆维护

9.3.1 企业应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和车辆维护制度。车辆技术档案应记载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任意更改。

9.3.2 日常维护应在每日发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进行,由驾驶员负责对车辆进行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

9.3.3 营运车辆应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要求,由具备资质条件的汽车维修厂负责实施一级、二级维护。一级、二级维护周期以行驶里程为依据,对于不便用以行驶里程来统计的,可用行驶时间间隔来确定维护周期。

9.3.4 各级维护必须按规定的项目进行,不得漏项和减项。

9.3.5 严禁非法改装、拼装车辆,报废车辆不得过户或转卖。达到国家报废标准规定的营运客车,应按时办理报废、注销登记,并及时交售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回收解体,不得将报废车辆出售、赠予或者以其它方式转让给非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单位或个人,不得自行拆解。

9.4 企业在注册地应拥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生产(用于车辆统一停放和日常维修)基地,在注册地以外的经营发生地,应设立专用场地,作为企业回场待班车辆的统一停放和日常维修工作场所。

9.5 车辆运行管理

9.5.1 企业应设立独立的车辆调度机构,对企业车辆进行统一调度管理,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9.5.2 客运班车应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在规定的途经站点上下旅客,不得站外上客或揽客。客运包车不得搭乘合同外的旅客,严禁客运包车途中上下客。

9.5.3 长途客运线路应制定途中服务站安全管理措施,建立长途班车中途休息管理制度,指定中途休息点和司机交接班点。

9.5.4 进站营运车辆必须严格遵守《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交公路发〔2008〕2号)的相关规定,发车前自觉接受安全例检,并按要求利用车载电视向乘客播放安全提示片。未按规定进行车辆二级维护或安全检查不合格的车辆不得出站运营。不具备发车例检条件的,企业应督促驾驶员做好发车前的例行检查。

9.5.5 企业车辆在每日收车后,应返回企业生产基地或企业规定的其他场地统一停放。

9.5.6 根据不同营运线路,企业分别提出线路各路段路面情况、行驶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制作安全行车手册,对危险路段进行标注,供司乘人员参考。对于新开通线路,应进行道路运行安全状况踏勘,并制定安全保障措施。严禁在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道路上开行客运线路。

9.5.7 企业应建立营运车辆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机构,并与行业管理部门监控中心进行联网。客运车辆应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逐步安装移动视频监控系统。企业应配备足够的专职监控人员,对运行的车辆实行全程监控。

9.5.8 企业应根据营运车辆运行线路和营运车辆、从业人员的状况,建立健全GPS监控管理制度,落实GPS监控责任制,确保车辆运营时车载终端各项功能均处于正常工作状况。对超员、超速、超时驾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GPS监控信息要及时处理,并将违规信息及处理结果打印存档,作为企业内部对营运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安全考核的依据。

9.6 企业应及时掌握极端天气下的路况信息,及时发布安全提示信息,督促驾驶员严格执行特殊天气驾驶操作规程,谨慎安排车辆运行。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应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停班或调整线路。

9.7 在批准的途中非等级站点上下旅客时,乘务人员应在驾驶员的配合下,加强对上车旅客携带行包的“三品”检查。

9.8 营运客车应按规定配备三角木、灭火器等的安全行车设施设备。全封闭营运客车应配备足够的安全锤。行驶冰雪、泥泞等易滑道路的客车应配备防滑设施设备。

汽车客运站安全管理

10.1 客运站应按《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交公路发〔2008〕2号)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配备与发班数量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安全工作职责。

10.2 客运站的安全生产条件应符合《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 200-2004),二级(含)以上客运站要按照规定配备并使用安全检查设备,三级及以下的客运站在客运班车发班期间应负责对旅客随身行李和行包进行检查。

10.2.1 一、二级客运站的安全检查设备应设在旅客进入候车区的必经通道处,并按旅客流量配备引导、检查人员,对旅客行包进行逐一安检,发现可疑物品时,应要求乘客主动开包接受检查。乘客不接受检查的,应拒绝其乘车。

10.2.2 客运站下客区、候车区、待班区、发班区分开,车辆进出口独立,人员通道与车辆通道有效分隔,车辆进站限速标志、地面运行及停车标识、标线设立明显。

10.2.3 客运站应在明显的位置设立安全公告和标识,配备广播和影视设备,按行业部门要求向旅客宣传安全乘车知识,明示标定禁止携带危险品的种类、品名和限制携带危险品的数量,使旅客自觉遵守规定。

10.3 客运站按《安全标志》(GB2894-1996)和《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92)及相关规定配备足够消防器材,放置合理;预留消防通道,人员、车辆疏散通道;用电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10.4 客运站应配备与作业班次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其中一级站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3 人,二级站不少于2 人,三级站不少于1人。

10.5 客运站应按《汽车客运站营运客车安全例行检查项目及要求》的规定,对出站(场)车辆进行安全检查。

客运车辆安全锤配备达不到要求数量的,应当场予以有偿配备,客运车辆GPS车载终端不能正常使用的,不得办理报班手续。

10.5.1 车辆安全检查采取人工检查或者仪器自动检查的方式,逐步配备车辆安全自动检查系统,实现仪器自动检查。

10.5.2 二级以上客运站应设立专用的车辆安全检查场所,配备检台或地沟、千斤顶、空压泵,轮胎气压表等工具器材。

10.5.3 车辆安全检查人员应了解汽车检查流程和检查标准,具有检查技术,熟练掌握检查技术和使用检查设备,具备规定的汽车维修技术等级。

10.6客运站应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规定,与公安部门建立报警联动机制,并为公安机关驻站提供必要的条件。

企业承包经营安全管理

11.1 本规范所称“承包经营者”系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道路客运企业公司化经营的意见》(渝府发〔2008〕136号)规定的,承包企业车辆但经营期限未到期的承包经营人。

11.2 企业应对承包经营人的经营资格和能力进行审查,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将承包经营车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将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承包经营者、承包经营车辆及从业人员。

11.3 企业应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承包经营者,监督承包经营者落实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

11.4 企业对承包经营车辆的运输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发生运输生产事故的,由企业承担责任。

其它安全生产制度

12.1 会议制度。企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针对重特大事故或重大节假日重要时段应召开专题分析会。

12.2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2.2.1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12.2.2 驾驶人员每月安全教育培训不少于1次,每年教育培训不少于20学时。

12.2.3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有安全基本常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行车经验、岗位操作技能、安全救援措施、职业道德、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

12.3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2.3.1 企业应对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开展检查,针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方面的缺陷,制定报告、改进和复查的工作程序,以保证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2.3.2 企业的安全检查应有明确的项目、内容、要求和具体计划。根据安全检查计划,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开展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线路应进行重点检查。

12.3.3 根据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的结果,对所检查出的隐患进行专项检查,制定整改措施,做到整改措施、责任人、资金来源和整改时限“四落实”,并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12.4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档案。安全档案资料必须真实、完整、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4.1 安全生产制度汇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形成文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更新。

12.4.2 安全会议记录。召开的安委会、安全例会有会议议程、时间、地点、主持人、参会人员,会议记录、会议签到册,议定事项等。

12.4.3 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包括安全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对象、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的方式和培训的时间等要素。

12.4.4 安全检查记录。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及地点、检查情况、检查意见、跟踪督查的情况等要素。

12.4.5 从业人员档案。包括安全管理人员、驾驶员、乘务员及其相关资料等要素。

12.4.6 事故档案。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类别、伤亡人数、损失大小、事故经过、事故教训、按照“四不放过”要求处理情况、事故快报表、月报表及统计表等要素。发生人员死亡的事故要求一案一档,资料齐全,其他等级的事故可以建立事故台帐。

12.4.7 车辆技术档案。包括购车日期、出厂合格证、技术参数表、购车发票复印件、正侧面照片、保险、道路运输证复印件、行驶证复印件、二级维护竣工出厂合格证复印件、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资料、车辆类型等级划分资料、车辆修理及主要零配件更换记录等要素。

12.5 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不仅限于上述内容,当法律法规更新或变更、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新管理的要求、经营状况发生改变或企业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时,企业应及时补充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及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行驶和日常管理操作的相关制度,以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12.6 企业应逐步实行安全管理档案和记录电子化。

风险管理和事故处置

13.1 安全风险管理

13.1.1 企业应具备与其经营规模和经营业务相适应的责任赔偿能力,并按规定足额投保承运人责任险、车辆损失险、乘座险和第三责任险等车辆安全保险,可以采用安全统筹行业互助形式,提高企业安全工作和抗风险的能力。

13.1.2 企业应按规定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应报运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备案。

13.1.3 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负责风险分析工作。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企业应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和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等来控制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13.1.4 企业应将风险分析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3.2 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置

13.2.1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运输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和组织机构,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应急救援演练。应急预案应当明确应急响应的时间及各个岗位的职责、应急通讯保障、应急车辆和设备的储备、应对处置措施等内容。没有条件建立应急救援机构的,要设立应急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13.2.2 发生道路运输事故后,驾驶员、乘务员应以迅速将发生事故的车号、班次、时间、地点、受损情况、救助要求、事故原因等向当地公安交警和所属企业报告,同时采取措施排除险情,尽力抢救受伤人员,保护好事故现场。企业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派员前往事故现场,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应迅速到场。

13.2.3 企业接到发生人员死亡、车辆燃烧或者其他影响较大的事故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企业注册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告,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13.2.4 道路运输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车辆的运行线路、车牌号、车型、道路运输证号、核定人数、实载人数;驾驶员姓名、从业资格证类别及证号;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其中重伤人数);事故初步原因。

13.2.5 道路运输事故处理完结后7日内(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企业应写出事故处理报告和整改措施,报企业注册地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13.3 企业的行车安全考核指标控制

13.3.1 班车客运及旅游客运行车安全考核指标控制:责任事故(同责以上)率不高于0.01次/车,责任事故(同责以上)死亡率不高于0.004人/车。14 公交客运企业、出租客运企业、公交站场参照执行。15 本规定自二○一一年二月十日起实行。

下载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全国道路客运、危货运输安全生产整治实施工作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全国道路客运、危货运输安全生产整治实施工作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