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前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最近,受组织委派,到广东某高校开展巡视工作。巡视期间,我一方面耳闻目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高校带来的快速发展和崭新变化,另一方面,通过与高校师生的接触,听到了一些在机关听不到的意见和反映,引起了我这位曾经在高校从事10多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政工”的思考。我深深感到,在当前高校普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顺势而上,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提高,从而使学习、生活在高校的祖国新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长。综合巡视期间各方面意见和反映,笔者认为,当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的统一。继承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肯定、承继和运用,创新是对过去经验的扬弃、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领导高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运用这些经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在祖国各条战线担负着主要领导职务和业务骨干的中青年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建国以后我们党运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在高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并没有过时,仍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去年,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决定,要求每一位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像当年的老领导那样,分别到各高等院校给大学生作形势报告,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决定受到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例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同志等领导先后到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作报告,每一场报告都使学生们受到深刻的教育,解决了许多困惑和问题。这说明,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并非不管用了,而是我们没有运用好、发挥好、继承好。这一事例还说明,那种认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已经不灵了”的观点是片面的,那种任意鄙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而热衷于鼓吹照抄照搬国外教育经验的做法更是完全错误的。当然,我们也要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有选择地学习借鉴国外教育的成功经验,也要不断创新思想工作的载体、方法和途径,使之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政治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
所谓政治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方面的教育。受近年来“淡化政治”思潮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苗头或倾向。例如,在日常思想教育中,淡化“政治教育”,不敢理直气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也停留在应付式、一般化的水平上,而没有引导学生着重学习、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它正确地分析和处理人生、事业、前途、理想、爱情、成才等方面碰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和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因而,正如一些教师反映,目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最主要的“灵魂”,难于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和共鸣,也难于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精神支柱”方面产生应有的作用。诚然,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目前各种社会现实的影响密切相关,但是,多年的实践表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努力有效地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给青年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笔者不久前见到3位15年前曾经听过我讲授《大学生成才修养》课程的大学生,他们现在都已经成长为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他们已经感慨地说,正是当年在学校接受了反复的“正面教育”,才使自己逐步确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在参加实践锻炼中逐渐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人生,走上了正确的成才之路。高校的政治教育除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外,还有方方面面的综合教育,例如,形势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军训教育、心理咨询教育等。这些,同样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熏陶作用。但是,这些教育与政治教育相比较,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因而,要理直气壮地对学生加强政治教育,同时,正确处理好政治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使之形成立体多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教育“网络”,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个性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不仅崇尚“个性”,而且刻意地追求所谓的“个性”,把不分青红皂白、随心所欲当作“个性”来追求、来表现,并且把这种行为视为“新潮”、“时髦”、“酷”竟相效仿,惟恐落人之后。反之,则被视做“保守”、“另类”、“不开放”等等。青年大学生出现这种不正常心理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青年是社会的“晴雨表”。从青年身上出现的问题也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涌入中国社会以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消极作用。针对青年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注意正确处理好个性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的关系。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水滴和大海、树木和森林、石块和高山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特殊和一般、个别与整体的关系。一段时间来,社会媒体提倡教育、管理要注意讲科学、讲人性化、讲法制化。对整个社会而言,这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由于青年学生涉世未深,还没有完全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个性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的关系: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点、优点和长处,努力培养、发展健康的个性,把自己塑造成为对社会发展进步事业有用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摆正和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把握和主动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把今天认真完成学业与明天即将担当起历史和社会赋予的重任紧密联系起来,确立起为祖国的繁荣兴旺发奋学习的远大的理想和信念,从而转化为强大的动力和取之不尽的源泉,推动青年学生学业的进步,促进他们各方面素质的完善和提高。
四、加强思想教育与完善学校管理的关系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普遍推行了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使高校的领导摆脱了许多复杂后勤管理事务的纷扰,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抓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的办学成本也有所降低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一改革也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后勤管理放松了,助长了学生中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引发了一些社会治安案件,以至出现象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那样的恶性刑事案件;学生中早恋、早婚、非法同居等现象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业的完成,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学生盲目追求高消费,盲目比奢侈、比阔气、比派头、比时髦,造成学生心理扭曲发展,增加了对社会的误解和不满,影响了他们对科学世界观的认同和确立;由于后勤实行社会化管理,承包学校后勤工作的企业主为了确保自己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得到预期的高额利润(包括自身得到的利润和上缴学校的管理费用),必须要把本来应由学校承担的正常后勤开支转嫁到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头上,加重了师生的生活负担。难怪学生和学生家长颇有微辞:学校的收费一年年增多,学生在校费用一年年膨胀,家长的负担一年年加重,而学生在校受到的教育和得到的服务则随着“扩招”生员增多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一年年相对降低了。这些现象说明,各高等院校推行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以后,要更加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完善学校教学、后勤、保卫等各方面的管理,并且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加强各方面管理的关系,才能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才能使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才能使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现任中共广东省委巡视组副组长、副厅级巡视专员)
(本栏责任编辑刘艳军)
第二篇: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学校的地位与作用、方针与原则,乃至主要内容及途径,党和国家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可以说在理论或指导思想上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已达到了极高程度。正因为高校继承和坚持了我们党的这一优势,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近日教育部对八省市75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证明主流是好的。但是,高校学生思想深层次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容忽视。
一、高校学生思想前沿问题分析
时代在前进,环境在巨变,实践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到高校中来,反映到大学生身上来。由于早期教育、家庭环境、社区氛围、经济条件、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思想必然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多元和复杂的趋向。其主要表现为:
——高校学生生源来自国企下岗职工家庭、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增多,因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而引发的对社会的认同差异和不同心理期待,近年来在高校学生中表现的越益显著。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科技手段的运用与普及,高校无论在地域空间,信息交流,还是在思想上都不再与社会封闭隔绝了,学生不仅从书本上、课堂上、会场上接受思想教育,还受到来自社会上和国际上的影响。有些学生表现出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不听、不信、不服的逆反心理。
——教育产业化和后勤社会化的出现,打破了原来高校学生上学不用缴费、毕业不愁分配的做法,至使有些学生既要读书,又要勤工俭学,还要考虑毕业去向和物质利益,思想和心理压力增大。有的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变化,思想顾虑重重,有的甚至出现认识上的模糊,行动上的茫然。
——高校改革的不断发展,使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在发生变化,学习兴趣、生活兴趣更加广泛,求知、求实、求乐的要求日益迫切,竞
争意识、风险意识、自主意识、前途意识、成才意识、创新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表现出对高校的基础设施、物质条件、教学环境、生活标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对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价值观更注重个人的发展,看重收入待遇,看重施展才能的机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各方面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和西方腐朽思想观念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日显突出,不少学生表现出思想认识矛盾。有的学生虽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但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仍存有疑虑和担忧;有的学生虽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问题认同度较高,但在思想深处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看法;有的学生人生价值总体趋向是积极进取,但价值目标不高,价值判断不够正确;有的学生比较强调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不顾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色彩较为浓厚;有些经济困难学生有刻苦学习精神,但对勤工俭学挑三拣四,不肯吃苦,宁愿让家长贷款助学,自己不愿承担责任;有的学生在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斗争中不能辨别真伪,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立场,甚至被愚昧迷信的东西所迷惑、所侵蚀。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高校始终未能紧跟时代发展而明确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分层次和更有针对性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长期未能摆脱“一锅煮”和“一刀切”的束缚。思想政治课程常常只是为了完成面上的教学任务,计算几个学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往往是留于形式,都未切实与解析大学生的思想热点,铸造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有机结合起来,以致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目性,教书与育人和管理与育人没有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虽然思想政治课时和活动不少,但实际效果欠佳,难以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切实有效,必须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有透彻的了解,特别是不能忽视少数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必须在重视整体有效性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个体有效性;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必须做到有所加强、有所改进、有所创新。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从教育对象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层次目
标,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要善于根据大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级
次,入学的不同时段或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差异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同时要注重学生群体中各部分人内在的才能和品德、觉悟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分别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把育人工作做到每个学生的心上,这样,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符合莘莘学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影响和造就21世纪一代新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品质。
——高校开设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任务和目的都很明确,高校也十分重视“两课”建设。“两课”的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都能较好地适应其需要,关键是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切实提高“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两课”教学是否具有生命活力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其改革应从四个方面做起:一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核心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此,要求“两课”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结合;二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教学方式的改革。“两课”教师必须有社会知识,了解社会,既能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实践,联系热点问题,还能根据教学内容走向社会。“两课”社会实践要明确主题,有指导教师,有学分;三是教学手段的改革。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两课”教学效果,要积极引进和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中应采取案例分析,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和质量;四是考试方式的改革。考试不仅只是考核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且要检验学生接受教育后的思想变化。减少死记硬背,减少笔试成分,增加口试和论文写作环节,着重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针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出现,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形式多样化和学分制、弹性学年制的实行,以及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困难学生不断增多等新情况,加强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和新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要根据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和心理,注意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从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品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等方面加以指导和咨询,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要重视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支持、学习上给予方法指导的同时,要注意加强他们的自强自立教育。针对后勤社会化,校外住宿生大量出现的情况,尽快修订完善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规章制度。面对新情况,要确定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和教育措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高校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靠的是制订规划、完善措施和激励机制。首先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强、配足高校学生专职政工队伍,有关部门要给政策准予选留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专职从事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其次,要加强政工干部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政工干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优秀专职辅导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党务行政管理岗位输送或向业务教师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合理调整校内奖酬金分配方法,确保政工干部的实际收入不低于
本校相同层次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第四,创造条件给予聘评相应的专业职务职称。第五,加大“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尤其要注重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用老办法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必须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工作中的探索与创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继承与创新、加强与改进是辨证的统一。我们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原则和积累的丰富的工作经验,要继续坚持与发扬,同时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所创新,①要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关注、提出、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善于在平等讨论和交流中沟通思想。②要与解决大学生的实
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定要既讲道理,又要办实事,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特别是注重解决好经济困难学生、学生困难学生和心理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③要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性。在按照《大学生守则》的各项制度严格管理的同时,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理。④要与创建良好氛围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利用校园里的学术活动、文化氛围、电视广播、绿化卫生、网络环境、周边治安等对大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创建整体育人环境,借助环境氛围的渗透,实现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⑤要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性。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传和教育,这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这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确立正确的努力方向,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创新,从而取得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效果。
第三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会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会
——在辅导员培训会上的讲话
(钟沛然2006年8月24日)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高校基本任务的根本保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本人就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几个观念
1、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核心观念,也是建立和谐校园的核心观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民主,重视学生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成才的基本*望,这样就能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起重大教育作用的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对学校的向心力,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传受的价值观。
2、系统管理的观念
系统管理是以整体的目标为依据,学校各项工作都要从整体利益出发,当局部和整体发生矛盾时,不能有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思想。学生部门在安排各种活动时必须要有大局意识,要摆正各种层次的关系,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强调协调合作,只有通盘
考虑顾及全局,活动的开展才能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系统管理不仅具有整体性,而是还具有动态性、层次性、开放性和信息性,只有强化系统观念,学生工作才能协调有序地进行。
3、科学管理的观念
科学管理就是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客观分析管理客体,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各种特点:身心特点、思维特点、思想特点,了解他们的需求、条件、环境等因素,这样制定的规定才符合实际情况。
多搞学生
第四篇:加强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加强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在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开创和谐新局面的今天,在“三农”问题已经摆上突出位置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有知识、懂科技、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前阳镇自2005年开始,根据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组织了全体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家庭,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等做出了新的努力,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为实现“富民强镇”的各项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成绩
1、干群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到农村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越来越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深切地感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明显。各级党组织能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村电教室等形式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
1作。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实行村务公开、讨论国家大事,商讨富民之策,研究发展之路等,拉近了干群距离,在一定程序上保持了农村的稳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等观念发生了变化,农村社会风气正在好转。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历史性飞跃。
4、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引领农民致富结合起来,使科技文化建设呈现发展趋势。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当前以及今后各级党组织的长时间的中心任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了这一时代背景之中,克服了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现象。
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深刻。一是认为“虚”,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做虚功;二是认为“忙”,没有时间去抓,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认为农民现在最重要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于农民。
2、工作针对性不强、方法不活,覆盖面不广。首先.教育方法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其次是教育的重点与农村目前状况不相适应。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留在村里大部分是非劳动力和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
3、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影响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不会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开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二作,原因是搞经济工作成绩、功利明显。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观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自身素质,工作往往收效甚微。
4、种种原因,封建迷信有抬头趋势,宗教势力影响在扩大,迫切需要广泛、深入地对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
三、做好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1、针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农村要发展,稳定是前提。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依法办事,使农民的生产、生活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2、针对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农民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各项任务。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引导农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革除陈规陋习,在思想和行动上爱党、爱国、爱集体,在人际关系上,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互助共济。
3、针对部分干部素质偏低的状况,帮助干部提高素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的头脑,使他们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变作风,通过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谈心、交心活动,沟通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沟通干部与农民的思想,增进干部与农民之间的友情,使广大农民敢于和愿意对干部讲真话,说实话;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信访接待日制度,发动群众建言献策,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处理群众中的疑难问题和棘手问题,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认识,化解思想矛盾,为农村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4、针对帮助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在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时,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农业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5、针对农村科技水平低的状况,帮助农民树立科技致富意识,农民接受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较低,思想政治工作应紧紧围绕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这个中心,突出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增强科技意识,树立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观念,引导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为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6、针对农村技术人才较少的状况,帮助农民培养技术人才。进一步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充
分利用镇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村电教室等阵地向农民传授科技信息、商品信息,帮助他们提高适应市场和驾驭市场的能力。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让农民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使农民自己能很快富裕。总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着眼点是农民,只有把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五篇:关于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卞新龙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在农村原来的公社化体制集体劳动代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而且所有制和分配形式也由单一的形式变成了多样化的形式。由此农村中生产形式多样化,利益主体和思想观念多元化导致利益诉求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化解这些矛盾,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面临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的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所有制成分复杂分配形式多样化,加之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农民开始从事第一产业以外的劳动,并且数量越来越多,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很多农民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这客观上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增强了现代化的法律意识和协作精神。农村的土地在新时期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转包转租等经营方式.另外,一些养殖行业不断壮大。这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农村群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变种宗教积极在农村发展自己的信徒虽然影响有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思想。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生产力资源配臵按照市场要求进行流动,促使了农村群众的流动性增大,随之出现由“村民”向“社会人”的转变趋势,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生活、生产的空间增大、时间增多。另一方面,新旧体制的转换引发的矛盾,西方价值观和一些不良甚至有害的历史文化的渗透对人们思想的侵蚀等决定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也决定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使用传统的灌输方式,而要用行之有效、有说服力的多种形式的工作方式,不仅要听的进去还要理解并且成为意识和行动的一部分。
在新型分配方式的作用下,农村群体之间的利益差距不断加大,这就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需求呈现出层次化和类别化的特点。由于经济、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不同,差异明显,他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也不尽相同。因人而异,更具有针对性,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分类进行。
二、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给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一)、主体的利益诉求的多元性、差异性。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所有制实现形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使得新时期群众主体具有多元性、差异性的特点,现在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有常年外出打工或者就近在一些企业打工的农民工,他们虽然在身份上还是农民,但是经常居住地和工作场所在极具市场气息的企业工厂,在观念上已经基本接受市场模式的理念和城市的生活方式,已经不是完全的“村民”,在利益诉求和思想上既具有农村内容又具有一些具有城市、市场观念的需求。这就使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群众工作内容,也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生的新问题、新亮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贫富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各阶层的群众主体都相应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
(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思想上的对抗性。干部与群众之间本是鱼与水的关系,思想一致、感情融洽。但是一些干部工作作风粗暴、简单的一刀切的工作方式伤害了群众的朴实情感,引起了群众误解。尤其是一些困难群众因家庭负担过重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收益少而存在失衡心理,导致干群关系不是在交流中缩小距离,而是在实践中扩大分歧,久之,则产生对抗心理,给干部与群众之间增加了障碍和难度。
(三)、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复杂性。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有了增强,但群众的道德素质却没有水涨船高,反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部分的道德滑坡现象。一些群众很懂得用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曲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的含义。但是不习惯也不愿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无形中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阻力。
三、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多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确保中国在发展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做好新时期农村群众工作必须充分结合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特点,紧紧围绕农村群众最关注、反响最强烈的问题,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切实在工作中赢得民心、赢得支持,进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广阔而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1、不断加强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
首先要破除“思想工作靠边论”、“思想工作无用论”的错误思想影响,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不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倾向,明确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执政基础的需要,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灵魂是统帅”,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不断加大政府和各支部的自身建设力度,配齐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特别是针对基层的特殊群体,发挥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其次改进工作方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很多类,但往往思想政治工作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
笼统的宣传教育往往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无针对性所引发的时效性差。创新内容,强化针对性一是加强党的大政方针教育。要围绕实际,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农民把握政策,吃透精神,支持并参与行动。二是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认真组织好科技下乡,多渠道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三是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利用宣传文化阵地,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四是加强民主法制教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普遍相结合的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
困难人群、特殊群体都需要对其特殊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分别要侧重加强法制观念,转变思想再就业观念、自强自立精神、奉献精神等的思想教育。讲求虚实结合,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满足基层干部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爱戴,说出的话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落实党和政府对于三农的政策创造良好的条件。
2、转变观念,创新载体,拓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农村各项工作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渗透到农村经济工作之中,抓住农民脱贫致富的热切愿望,深入做好调整农业结构、稳定经营体制、贯彻土地承包政策、税费改革等方针政策的宣传。根据农户家庭状况、年龄层次、文化修养等具体情况,实行分类指导。
强化农村基层工作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落实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素质告、能力强、业务精的农村党组织能更充分地发挥广大党员在农村各项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又可以反过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进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当前,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突破口,着重在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恤群众疾苦上下工夫,为广大农民做出示范和榜样。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宣传事业结合起来。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已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社会舆论和群众情绪的重要因素。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开展,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影响越来越大。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宣传中把思想政治工作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策路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等各项教育内容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大力宣传党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3、健全工作体制,强化建设队伍,建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长期性、内容多、个体或者群体差异大、弹性大、见效慢等特点。其工作实效性往往不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往往和其它工作结合在一起。因此,探索有效的管理体制,对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构建领导和管理机制。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相关各部门和全体责任人头上,千斤重担大家挑。明确各单位、责任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责任、内容和要求,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形成与各个层次、各级党组织相配套的管理和教育网络。二是要构建预警和防范机制。定期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正确把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和发展动向,及时预防和处理突显的问题。三是要构建有效的社会化参与机制。充分动员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群体参与教育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四是要建立有效的资金收支机制。设立农村思想政治专项经费,鼓励单位和个人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硬件建设。同时建立资金运行机制,确保把每一分钱都用到该用的地方。
要充分依托党校轮训、专题讲座、互联网教育、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对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不断充实干部队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及时补充到队伍中来,确保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后继有人。关心帮助基层干部,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使他们安心工作,发挥作用。
4、完善联系群众机制,在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用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衡量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政绩。首先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有真正的发言权,真实分析政绩的成分构成,防止弄虚作假。通过政务公开、接待来信来访、网络平台等途径,扩大群众对干部活动、发展状况、工作进展等方面的了解和参与。其次是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要从工作内容、民生建设、民主管理等方面,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认真分析评定,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第三、定期开展农村基层干部述职评议活动。采取群众评议、电视直播、网络参与等形式,尽可能正确评价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将群众意见、群众满意度作为考评晋升指标,从而多方面为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药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一要充分结合干部包村等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二要充分利用村庄、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培训。一方面要根据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沟通协调或聘请有关部门的技术骨干、专家为群众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发家致富的力能。另一方面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三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切实深入到群众中去,下力气解决难点问题,尤其是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走出困境。
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不懈努力,农村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一定取得新的成绩。
(作者单位:临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