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19:1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认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管理的认识和理念、管理体制和制度、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队伍建设等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一、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属性的认识,把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

大学生管理是一门科学,是管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交融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管理过程实质上也是教育、引导、规范和服务的过程,既是一项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教育工作,具有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中所包含的规律。大学生管理工作包括学籍管理、行政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生活管理等,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教育与管理不能有机结合,陷于具体的事务管理,忽视或淡化了管理的教育功效的状况。

我们应正确认识管理和教育的辩证关系,提高对管理的教育属性和功能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坚持“依法管理”和“以德管理”相结合,真正做到把教育融于管理,以管理强化教育,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生行政管理体制亟待改进

目前,高校学生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校领导分工负责制。比较普遍的是建立学生处和学生工作部,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承担学校学生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院(系)一般由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配备年级辅导员具体负责学生的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这在体制上实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的结合。

但事实上不少高校的学生处还承担着学生就业和招生的重任。众多的工作头绪,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学生工作干部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缺少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难于做细、做实,也难于实现教育和管理的有机结合。因此,近年来已有部分高校把招生和学生就业工作从学生处分离出来,从职能上减轻学生处的事务性工作;规模较大的高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两级管理,从管理体制上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的需求。

三、加强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

科学的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依法治理,对大学生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系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办法,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引导、激励和约束到我们的培养目标上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学生管理的制度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但是,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招生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等的要求仍不相适应。目前执行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规性文件,是国家教委分别于1989年和1990年制定的,已严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建立健全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加强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我们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应该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和加快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进程。

四、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后勤社会化、互联网广泛应用等新形势下,高校致力于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的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学生管理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缺乏沟通和交流;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学生较少参与;管理手段简单生硬;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状况仍然存在,影响了管理的效率。

在新形势下,我们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发挥好学生在管理中的主动作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出台前,应该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管理的重大事项应采取听证制、公示制、投诉制,建立学生处理的申辩制和复议制等。通过管理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管理,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加强自律和他律,使大学生管理从学生被动机械服从转变为自觉主动遵守,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管理环境,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 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新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及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都决定了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关系新疆稳定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新疆高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入手,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应对措施,旨在从实际出发,探讨适合新疆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法,促进新疆高校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 新疆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 重要意义 自身特点 应对措施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围绕学生管理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管理和教育的结合。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在促进高校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在全国处于特殊的战略地位,新疆高校的大学生具有非常明显的自身特点,这给新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因此,应大力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对维护新疆稳定,促进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促进新疆稳定及社会稳定大局的客观需要。

新疆高校是一个多民族学生的大家庭,由于复杂的客观环境,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和教育各族学生树立“四个认同”的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在行动上自觉地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这直接关系到祖国的统一、边疆的巩固、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承担的任务非常艰巨,更为重要。

2.加强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新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思想、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和碰撞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1]。新疆高校也不例外,在与内地高校及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与竞争中,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产业等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要与全国乃至世界先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接轨,带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所以,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改进及观念的更新是新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3.加强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新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在要求。

新疆教育管理者必须把学生培养成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身心健康,人格完美,并能够自觉地承担起振兴新疆、发展新疆的历史使命,为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作出自己贡献的“四有”新人。这不仅是高校的发展目标之一,更是每个教育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积极转变管理思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尽快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状况,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1.民族成分的复杂性。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占有相当比例,一般为50%左右,个别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高达90%。新疆高校学生的民族成分共有2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是生活在新疆本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又以维吾尔族学生占绝大多数。汉族学生和维吾尔族学生,维吾尔族学生与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构成了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

2.语言的多样性。

在新疆高校中,各族学生主要使用的是本民族语言,如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广大农村和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汉语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各高校实行一年预科制度,开始推行民族教师使用汉语授课,辅助于民族语言。但是,在做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使用民族语言,这样才能消除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隔阂,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理解教育内容。

3.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新疆高校大学生无论在语言、风俗习惯还是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其他内地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各民族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使各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问题一旦出现,就要认真地及时处理。

4.思想认识的多样性。

由于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于广大农村和牧区,而这些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感到很多方面不适应,因此容易产生一系列的思想问题。因此,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引导这些学生逐步克服相对封闭的心理,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5.学生来源多样化。

随着新疆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内地学生来疆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大多来自于中小城镇和农村,其民族成分又主要以汉族为主。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他们对新疆的情况了解不多,尤其对少数民族的情况知之甚少。有不少学生存在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想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想与少数民族学生建立起朋友关系,另一方面不知道如何与少数民族学生打交道。虽然大家都在一个学校学习生活,但彼此还有相当的距离。这种状况给学生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新疆高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促进和谐校园的稳定发展。

1.推进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以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稳定为大局。

(1)以民族团结教育理论学习为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性。

新疆高校不仅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上好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理论课。民族团结教育理论课在教育内容、教学用语、教育形式等方面应尽可能地贴近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新疆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用各民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便于理解的内容、亲切熟知的民族语言教育各民族大学生。如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开展民族团结专题讲座,学习民族理论和政策,广泛了解各民族的风俗礼仪。利用周日班会做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学习经验分享。

(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深入持久开展。

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如组织开展“促民族团结、建和谐寝室”文化节、民族歌舞大赛、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服饰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增进各族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补充,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

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义务民族团结知识宣讲、义务支教和民族文化调研活动,让各族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切身感受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和博大精深。

(4)以民、汉学生合住为平台,共建和谐向上的民族大家庭。

民、汉学生合住就是在大学校园社区推行以学院为单位,同专业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混合编排宿舍住宿生活。民、汉学生合住能够为各族学生创造更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语言的机会,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可以帮助各族学生学习彼此的文化习俗,提供相互了解优秀文化的平台,进一步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和进步,从而营造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2.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建设。

面对新疆高校发展的新形势,开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必须实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及双语化。

从当前新疆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管理者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数是本科毕业就从事学生工作,不但理论修养不够,专业管理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专业化程度较低。各高校应培养学生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科相结合的人才,为管理者创造理论学术研究发展平台,与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及深造培训的机会。再者,新疆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又有各自的语言、文化背景及思想认识。因此,配备使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学生工作者,是加强新疆高校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3.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力量,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

第12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指出高校应大力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骨干作用。高校学生组织中的学生骨干(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学生干部等品学兼优的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对象,更是教育管理的力量[2]。一方面,大学生党员群体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尤其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存在狭隘民族意识及思想封闭的民族学生改变原有观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班委会等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作用。切实加强民主管理,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通过学生组织了解到第一线的信息和动态,了解学生当前最关心的问题,同时广大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深刻的社会实践教育,增强走入社会的自信心,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达到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

4.关注特殊群体,建立学校学院家庭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

新疆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有各种个性特质,要认真地、细致地加以对待。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建立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档案,制定教育帮助工作计划和措施,负责抓落实,并亲自做好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其次,学校和学院应加大投入,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1)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得到救助;(2)加强奖助学金评选工作,加大筹措力度,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真正享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3)扩大民族学生就业途径,切实解决民族学生就业难问题;(4)建立院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学生问题专家、社会专门机构三者相结合的违纪违规学生教育转化机制;(5)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者与相关学生进行一对一负责制教育,用学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打开他们思想心结。通过开设问题学生学习班,进行重点教育。第三,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学生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特殊群体学生非常重要。在工作中,学生所在院系要与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建立沟通渠道,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告知学生家庭,争取学生家庭与学生有更多的亲情交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教育。如果学生的问题比较严重,则需要学生家长到学校,配合学校一起开展工作[3]。

5.优化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疆高校应将爱国主义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融入到校园环境中,在给予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精神洗礼[4]。在营造校园文化的氛围时要积极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各族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使文化建设深入到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树立学生的公德意识;将“两课”教育与高校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在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与校园整体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创造良好的育才成才环境;参观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学生了解先辈的光荣历史,了解新疆发展历程;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广泛开展校企联合,请企业界成功人士来校举办讲座,让学生到工厂企业参观学习,或兼职锻炼,或科技开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积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逐步形成优良学风、校风,真正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赵祥伦.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田作淳,宋黎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汪建华.浅析以人为本学生工作理念的现实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4]党意.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第三篇: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经济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下,近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变革更是欣欣向荣,总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我国高等教育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1]以湖南为例,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率为85.4%。本科录取率达41.5%。第二,单一教育转为多元教育。课堂教学不再是高校舞台上唯一的主角。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让环节、实践、创业、实习、心理、体育等等多种教学方式呈现。第三,“封闭式”校园转为开放校园。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校园成为了学生最重要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网络学习和社交空间。

教育和社会背景的变化必将带来学生的变化,新时代的学生呈现三个新的特点:首先,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开始积极地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创业、社会活动、实习等;其次,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学生开始活跃于各种网络在线课堂,热衷于电子化知识的学习;最后,思想不再局限于被管理,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主张,崇尚个性,追求自我的实现。正是由于新时代学生的这些新特点,让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学业、安全、评价、服务、教育五个方面。目前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顽疾很多。学业方面:某学生上课率低,是否因为厌学?还是另有他因?安全方面:某个学生失联,怎么找寻?怎么从前期的在校情况找出端倪?服务方面:管理者很多精力要应付学生的各类办事项目,何时能网上办事,并简化流程?如何能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评价方面:各类助奖学金、评优,如何准确地选取最匹配的人选?教育方面: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和心理教育?以上均为一些具体问题,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总结,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被动管理。由于管理者缺乏有效途径获取每个学生的实时情况,无法对学生主动关怀。常常是在异常发生后,管理者才去善后。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让学生受到伤害,也让管理者每日疲于应付,身心疲惫却得不到学生和学校的认可。

第二,群体管理。当前管理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统一管理,开班会、班级活动等都是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强,每个学生价值观、性格、兴趣爱好都千差万别,“一刀切”的群体管理方式已经漏洞百出。

第三,粗放管理。当前管理重在管理学生上课情况和人身安全,常常采用点名、手工填表等粗放管理方式。而当今学生的校园和社交生活多姿多彩,学生思想活跃,个人意识增强,价值容易受到社会影响,粗放管理方式不能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现实中常常由于细微的忽视而酿成大错。

诸多学生管理方面的“顽疾”如何“医治”?在管理方面,各大高校已经采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入心理辅导等多种办法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在技术方面,当今信息技术正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怎么利用信息技术帮助高校医治“顽疾”,尤其如何将近两年已经成功应用于各大电商、企业、政府的大数据(big data)技术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让管理和技术有机结合,寻觅“治愈”学生管理的“顽疾”的“良药”。

二、高校学生管理大数据建设的方法及作用

高校该如何开展学生管理的大数据建设呢?高校学生管理大数据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著名的大数据思维:[2]需要全部数据样本而不是抽样;关注效率而不是精准度;关注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遵循大数据建设的基本流程数据采集、etl、存储、挖掘、应用。学生从报名、入学开始,到在校、毕业、离校、就业等整个过程都会有相应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的来源渠道十分丰富,可通过一卡通校园卡或其他感知技术产生日常生活数据,可利用数据交换平台接入学校各个部门业务系统采集基础信息数据,可通过学生在图书馆阅读纸质、电子书籍记录学习行为数据,可通过学生使用校内系统浏览新闻、社交等获取网络行为数据,另外还有校园网内各种it系统和设备产生的日志数据等等。所有数据采集以后,通过基本信息、学习信息、生活信息、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等几个维度对学生信息的数字化进行处理,存储到学校的数据平台。

通过在数据平台(hdfs、nosql、rdbms)上架构大数据分析、搜索、计算,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最终得出一些相关性结论。在安全方面,根据在校消费、门禁数据分析,提前预警不在校、未归寝或者晚归的危险信号;如果学生失联,可以调取历史数据,为寻找提供线索。在学业方面,在课堂的自由与纪律矛盾对抗中,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撑;根据学生上课数据的相关分析,反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服务方面:根据学生每天在食堂的消费金额,发现生活困难学生;根据上网数据发现网瘾学生;根据考试数据发现学业困难学生;然后将这些重点关注对象推送给管理者,有针对性地提前提供关怀。在评价方面,根据学生全面的数据,全方位、多视角地评价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各项评优、申请资助提供有利依据。教育方面:大数据有助于改变以往一人得“病”全体学生都得“吃药”的状况,这种状况既不科学,效率又非常低。总之,学生大数据分析可以让学生管理者实现精准管理,更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如果大数据成功应用于学生管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呈现新的面貌:

第一,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利用大数据对全部学生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学生行为中分析得出一些相关性结论,获取一些可能性异常推送给管理者。管理者获取数据以后,可以提前发现异常,提前进行干预和指导,避免亡羊补牢。

第二,群体管理变为个性管理。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化、文化多元的社会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价值观和人生观千差万别,统一的群体管理方法早已经捉襟见肘。利用大数据可以对每个学生个体行为进行挖掘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为其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第三,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缤纷多彩。大数据将获取学生全生命周期里面的所有数据,可以让管理者精准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从而针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有效的管理,让管理和服务无处不在,真正让学生感到满意和舒适。

三、大数据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大数据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关注和投入较少。在慕课(mooc)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各大高校针对学生管理的大数据应用却黯然失色,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投入。其实用户行为分析早已是各大电商、企业等最核心的大数据应用。只有了解用户,才能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同样,高校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管理变成服务。虽然高校近年越来越重视学生管理,但是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在教育行业还没有重视起来,也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建设。

数据应用中的安全与隐私保护存在不足。今天的我们很难保护数据,这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极大的挑战,中国保护用户隐私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为了学生的安全,做到安全监管无死角,是否允许在校园各重点活动区域(课堂、食堂、宿舍、图书馆、第二课堂等)安装视频监控探头?为了获取学生行为,是否允许学校在学生不知情时通过校园卡或者手机等其他感知和探测技术获得学生数据?学校的信息部门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确保信息共享的安全性?如何为用户提供更为精细的数据共享安全控制策略?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答案只能待各行各业大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得出。

信息化基础建设需完善。由于前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仅用于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基本需求,没有考虑到大数据的应用,如果要进行大数据的分析,目前学生个体数据还远远不够,因此学校信息部门需要思考如何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从而更多地获取或感知学生的数据。

大数据建设需要全校通力合作。大数据只是一种技术,技术必须与业务有效结合,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不仅仅是信息部门的工作,也是学工部门的工作,更是全校层面应该统一思考和规划的重大课题。

第四篇: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

叶春桥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也暴露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高校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入,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适应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正视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统一性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范围还依然存在,更有甚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校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而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

2、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庞杂,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很难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予指导,也很难有精力去分析研究一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限于表面化,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对学生的行为也疏于规范有效的管理,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使得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创造力。

3、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管理程序存在瑕疵目前,在我国不少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有些管理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冲突,有些管理规定已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现状。因为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来制定的,已远远跟不上迅猛发展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制意识淡薄,在学生管理中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规范以及应有的保证制约机制的脱节和不衔接,以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频频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4、学生管理队伍尚不稳定,管理效益亟待提高在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专职辅导员大多采用在校本科生和外校研究生选留的办法。由于考虑今后出路等问题,不少辅导员在留校时仅把此作为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未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终身岗位,他们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为考研和转行做准备,因此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人心尚欠稳定。同时,高校的班主任一般采用兼职的办法,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而且他们的待遇不能从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得到解决,做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奉献,由此看来学生管理队伍尚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在现实工作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似乎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成长成才最基本的素质缺乏必要的指导,如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心理健康释疑、就业及考研指导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总的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被动地等待问题多了些,而主动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方案,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少了些;空洞的说教多了些,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心理咨询等有益的工作少了些,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5、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采取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训导较多,而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较少。从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即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色彩不是太浓,而且不少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但在科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不注重

基础文明建设,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工作中容易走极端,不是失之过宽就是失之过严,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6、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尚需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网络在高校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学生管理工作突出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有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而从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情况来看,由于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导致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信息闭塞,送出去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很少,导致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未能跟上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1、转变学生管理思想,创新学生管理理念

当前,我们要转变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少数学生工作者的事情的观念,确立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观念;转变重教学和科研轻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树立等同的观念;要转变保姆式的观念,树立尊重学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的服务观念;转变学生管理是“消防队”的观念,树立学生管理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观念。我们要把学生从单纯的被教育者转变为既是被教育者,但同时又是自主活动的主体,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是尊重和服务的对象。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合力,才能收到实效。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力推进全员育人局面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形成合力,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改进和提高。

2、理顺学生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院积极性

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后,当务之急是要理顺管理体制。我们要注意体制的互动性,有利于学校和学院相互激发工作活力和创造性;要注意体制的层次性,有利于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我们还要注意体制的整合性,有利于局部服从整体,全局指导、协调局部,发挥整个体制的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具体地说,也就是学校的职能部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负责检查督促,对全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序调控;同时要加强学院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推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强化竞争机制。

3、创新学生管理制度,推进学生管理法治化

我们要加快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步伐,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要依法制定管理规章,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要严格学生日常管理,多在薄弱环节上下工夫,在提高水平上投精力,在形成特色上求突破,努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育人环境。我们还要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逐步形成法治化管理的育人环境。我们可用法律法规来调整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减少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无为劳动。同时还要实现学生行为管理与社会行为管理相互接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以及运用法律、法规来调节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4、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管理人性化

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把学生看成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管理中的一些目标,通过自我管理等方式,变成学生自己的目标,使学生管理最终成为一种自愿。因此,我们要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作为管理的目的,要充分相信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权益,鼓励学生的自主和创新。因此我们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的“管理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要帮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意义,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提供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机会。

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只有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才能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在当前高校深化改革的情况下,管理职员编制减少,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专家化、学历化和职业化是学生管理适应高校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要加强专家化、学者型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利用现有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观的机会,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提高,研究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视野、新途径和新方式。在当前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考虑推行“导师制”,选择师德好、学术水平高、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班级导师,通过导师们的言传身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表现形式,自然具有影响、规范学生行为的功能,它能使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又能就范于校园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从而产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效果。学生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中,主体精神得以弘扬,个性充分展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管理。因此,我们要在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上下工夫,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7、大力加强调研工作,创新学生管理机制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管理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管理的内容在日益复杂,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由经验型向科学型发展。为了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我们要大力加强学生管理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历史传统和经验教训,并深入研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机制,传统的学生管理应让位于以以教育、管理为主导,指导、服务为主体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要寓管理于教育、指导和服务中,并在教育、指导和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帮困助学体系,要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寿国.浅议高校学生管理的发展趋势[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2).[2]张光兴.新形势下高校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6).[3]刘建佳.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创新[J].湖南商学院学报(增刊), 2002,(9).

第五篇:浅论网络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本站推荐)

浅论网络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盖逸馨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规范、指导、咨询、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网络在对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只有全面认清网络的利弊才能有所突破,开创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关键词: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 网络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7)》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学生网民规模达到7600万人,占到30%,而学生群体中大学生又是绝对主体,80%以上的大学生上网,而北京高校的学生上网率高达90%以上。通过校园网联接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学习和生活,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高校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学生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突显出一定的滞后性。它忽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环境影响,内容枯燥抽象,手段机械单调,难以被大学生认同。而互联网却以其现代化的手段和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必须用新的思路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网络是将众多的电脑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集学习、通讯为一体的系统工具。它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而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社会需求快速发展,及时高效的网络将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需。第一,网络是巨大的资料库和信息服务中心。大学生们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最快的查找学习资料,学会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从信息中获取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同时,网络又为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开拓。第二,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具有实效性。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学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大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大学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顺利参与社会生活。第三,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网络时代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四,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网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它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帮助大学生在广阔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发展和形成个性。尤其是校园网和思想政治网的建立和发展,为大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甚至可以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多元的网络信息,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但有的信息则影响了学生健康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重要阶段,心理上对新生事物都会有强烈的猎奇欲,而对事物辨别力的不足,极易导致其意识形态受到网络多元化信息的影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很难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第一,信息的隐蔽性使大学生法制观念淡化。网络社会的虚拟化环境,不像现实形态的可触可感,使部分大学生在不受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弃伦理道德于不顾,隐藏个人的真实身份,自由发布信息,包括一些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甚至有些涉世尚浅的大学生为了表现自我能力的卓尔不凡,产生制造计算机病毒以破坏他人数据信息系统的过激行为,反映出忽视法制观念的不良心态。第二,网络快餐式文化使大学生思维僵化。大学生对大千世界的认识,本该更多的是用理性的思维,而网络的快餐式文化忽视了理性思考,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空间发展片面化,尤其缺乏逻辑概括能力和探求事物本质的精神。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在还没有来得及被大学生理性思考和判断就已经转化为他们头脑里的东西了,从而产生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僵化思维方式。第三,网络政治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侵害。据资料显示,80%的网上信息由美国提供。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发展期,可塑性较大,容易受到外界政治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的侵害,使他们在文化和思想上受到冲击。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正确思想和文化的引导,容易产生崇洋媚外,忽视民族文化,价值取向扭曲等不良心理。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思路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规范、指导、咨询、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网络在对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它开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空间,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辐射和影响;它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它拓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它突出学生为主体管理工作模式,改变传统封闭式育人方式。只有全面认清网络的利弊才能有所突破,开创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1.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转变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现代化的传播载体,更重要的是它还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工作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信息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主体地位不断突出,老师、家长的社会权威将会削弱。因为网络上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天然的权威,人们是在一个隐蔽的平等的环境下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所以,虽然以前正规的教育、建设模式仍然不可或缺,但校园文化建设将更多依托校园网络的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就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来讲,应该充分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加投人,加人校园网络建设力度,积极应对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形式来看,主要是通过网络上的非强制性的、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在校园文化渗透的各项活动中,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注意品格、情操的锻炼。

2.坚持正面引导,建立网络教育阵地,管理学生,服务学生。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果离开了网络这个现代化的信息传播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时空将会日益缩小,学生管理的阵地也会日益狭窄,教育的说服力和效果将会日渐苍白。因此,要设立校园文化网,让校园网成为大学生的第一个网络视角。同时,要加强正面引导,使校园网成为红色网站,在网上建立和壮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阵地,争取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性,让更多正面的声音和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空间,避免大学生的思想混乱。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交流思想的园地,是去梳理学生的思想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单单是去管制学生。以正确、理智、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认识到那些是好的,是符合国情校情的,是可以借鉴吸收的,那些是糟粕,是应该予以摒弃的,消除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困惑,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控制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高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渗透的自觉性,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监控。现代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从事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员应熟悉和掌握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加强网络监控。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对各网站及其链接进行审查,并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制,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巡查。其次,建立校园网络行为规范。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网络管理逐步规范化,如上网的基本原则、权利、义务、责任等。第三,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校园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网络伦理教育方面,增强是非好坏的识别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美。同时要进行校园网络规范和网络责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以道德理性规范个人的行为,从而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层次。

4.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文化服务。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标准和最终目标,努力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科学水平、技术层次、教育功能和信息交互作用,既要确保网上内容正确,又要使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受到学生广泛认同和欢迎,使校园网络成为学习的平台、生活的平台、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就业指导的平台、文艺娱乐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用道德规范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用理性来战胜情绪的盲动。如开设各种论坛、新闻快递、视频点播、网上讲座、网上资料、各种信息等,以此拓展第一课堂空间,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促进大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使他们在体力、智力、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5.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要建立校园网络专、兼职管理队伍,确保网络管理的有效性。专职队伍要由学校学生管理干部和各院系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等组成,这支队伍直接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同时还要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动态。做好网上网下的工作。兼职队伍就是学生网络信息员。他们是学生中的骨干,以弥补专职队伍力量不足,同时发挥他们身份的两重性优势。他们的职责就是在网上传递学校意向,制作和发布校园信息,参与网上交流,引导网上舆论氛围,捕捉、反馈信息,从中发现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倾向性问题,提请有关部门注意。这两支队伍的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实际经验,而且要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法律法规,懂得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行之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下载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浅析

    期刊文献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浅析 王宇翔1 胡莎莎2 李天骄3 (1、3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 河北保定 071001) 【摘要】......

    浅谈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摘 要]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是对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需要......

    浅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路径

    浅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路径[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论文

    制度的规范和激励功能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显现规范性制度和激励性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分析制度这两种主要功能的价值取向和限度,并不是要否定......

    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考_职教论文

    摘 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中,教育管理育人贯穿于“三育人”的始终,只有生动而又严格的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问题探讨(5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问题探讨 作者:李明川 论文整理编辑:胜法网 论文导读:求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走上法治化的道路.文章从高校学生工作进行法治化管理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七个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七个“有所为” 宋凯峰 (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长春 130117)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识较多、思想观念较新、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 是未......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研究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研究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生活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热情奔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