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点(终稿)

时间:2019-05-13 08:0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点(终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点(终稿)》。

第一篇:2015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点(终稿)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2015年高校学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

现将《2015年高校学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广东省教育厅

2015年3月日

2015年高校学生工作要点

2015年学生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问题意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实践育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以项目化运作为基本方式,着力塑造工作品牌,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1.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深化“我的中国梦-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征集、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案例汇编,把社会实践、文化熏陶与典型引领、制度规范综合起来,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继续组织形势报告会,邀请省部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道德模范进校园讲理论、讲政策、讲形势、讲事迹。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增强诚实守法意识、强化规则契约精神。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以《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为抓手,对各高校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开展高校师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准确把握高校师生思想动态,继续向教育部推荐“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和《高校德育成果文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性、规律性问题研究。举办高校学生工作部及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专题培训班。

3.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广东省高校名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出台工作室培育、提升、考核等管理办法,以专业化为导向,充分发挥名辅导员工作室的辐射、孵化作用,尽快形成一批专业能力强、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工作骨干。开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调研,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设置辅导员培训的教材、教程,并逐步建立辅导员培训的微课程体系。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完善省、学校两级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开展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培训8-10期,建设辅导员培训师资专家库。实施高校优秀学生工作者国外研修项目。组织2015年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招生工作。组织举办第四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培育建设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推动建设高校辅导员信息管理系统。

4.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召开全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现场会。加强实践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推动各高校组织辅导员开展社会考察和假期家访。深化学雷锋活动和学习全国道德模范活动。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完善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

5.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组织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筹划拍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纪录片。总结凝练各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编辑出版《高校校训校歌汇编》。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继续深入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6.积极实施“广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继续培育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中心,辐射推动区域和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举办专题培训班8期,重点扶持粤东西北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队伍发展。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逐步建设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心理品格。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7.加强和改进先进典型培育宣传工作,积极向教育部推荐“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指导开展“第七届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拟组织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继续做好先进典型宣传表彰工作。指导各高校创新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方式,讲好先进故事、发挥先进作用。

8.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指导、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骨干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李敏工作室作用,注重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和学生骨干队伍培训,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举办粤新两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编写下发《广东省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指南》,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评选民汉学生互帮互助典型,民族团结互助精品项目展示,民族团结典型宣讲,文艺汇演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各族学生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和睦共处的良好氛围。探索适合研究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二、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9.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切实推动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建设。加强全省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搭建全省高校校园网络交流协作平台。探索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以创新激励评价机制为核心的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博客,学生事务微博,班级微博及校园微信公共账号建设。10.丰富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组织推荐第八届高校百佳网站评选和第五届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以大学城提升计划为引领,在全省高校开展新媒体创意大赛,筹划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微博话题,网上讲座,专家访谈,网络接力等活动,使大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感知领悟,接受教育。培育建设首批“广东省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开展全省高校学生网络文化产品评选,推动学生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孵化和推广。探索建设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搭建大学网络文化研究平台。

11.加强高校网络引导工作队伍建设,指导高校配专门人员负责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育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好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主题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工作。

三、以强化问题意识为先导,进一步研究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12.加强名辅导员工作室、心理健康区域中心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统筹管理课题编制、立项、结题工作,强化课题研究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与实际的引领和导向功能,切实提高辅导员工作室和心理健康区域中心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13.加强对相关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广东省心理健康与咨询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心理健康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高校学校工作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发挥其在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14.指导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和使用工作。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信用档案统一运行平台,以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协调第三方机构解决问题,推动全省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向运用、流通方向发展。

第二篇:浅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路径

浅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路径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路径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日趋多元。尤其是全球化的经济环境,科技化的全球环境,市场化的社会环境,数字化的生活环境,都给新时期的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尖锐的课题。

一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高速发展促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理念和内容发生了变化高校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强调的是刚性管理,突出的是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现在则要运用情感教育力量,摒弃单向式灌输,建立双向式互动交流。此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辨别能力差,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心理比较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这都给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挑战网络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以至于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信息具备丰富的内容、快捷的获取和开放的姿态等鲜明特点,大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到各类资源和海量信息。但是,网络虚拟空间的特点必然导致大量不健康、不正确的信息存在。青年学生由于自身认识水平和人生阅历的限制,这些有害信息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有些学生会上当受骗,或沉溺于此而不能自拔,这都为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思想文化交流也随之加剧。

这种趋势对高等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完善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机制、教育模式,适应新时期育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与传统的教育管理产生冲击和碰撞。如何在这种多元文化和思想观念冲击下,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学生“四个自信”,确保育人效果,这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二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路径

(一)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推进改革,不断丰富工作视角1不断丰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格局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各级党政工团组织齐抓共管,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格局。

全体教职员工要把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理想信念的塑造,道德修养的锤炼,意志品质的磨砺,牢固占领于三尺讲台,融合于生动的校园生活,渗透于丰富的文化活动,彰显在大学生活全方位。夯实各个教育环节,把我们的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2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服务层次和水平把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把引导学生快成才、成好才作为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大服务观”的思维视角和工作视角,变枯燥的灌输教育为鲜活的渗透引导,变生硬的刚性管理为温暖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合理诉求和正当权益,以专业化的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3改革创新体制,建立学生工作良好运行机制不断研究和探索适应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工作体制和机制,保障育人目标的完全实现。完善学校、院系学生工作二级教育管理体制。校级教育管理机构要在宏观战略发展决策、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集中精力,并通过指导监督、评估评价和提供服务等手段为院系自主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院系机构在享有相应责权利的基础上,在丰富内容、探索途径、有效实施方面多下功夫,充分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1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与实践探究型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试点、总结经验、凝练规律、推广实践、完善调整等步骤,不断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积极打造教育教学新平台,拓展教育教学空间。丰富“四课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和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与能力。2完善思政课建设机制,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宣传、人事、教务、财务、科研等党政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思政课建设标准,认真落实思政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努力把思政课建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三)大力倡导文化教育观,不断拓展文化育人新思路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举行升国旗仪式、主题团日、校园红歌会、“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校园内唱响讴歌主旋律的时代最强音。2强化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利用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契机,精心组织开展学风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规划和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学生行为。扎实开展考风考纪教育,增强诚信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培育优良教风促学风,从而形成优良校风。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升当代学子的综合素质大力开展读书月活动、基础文明建设大讨论活动,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实践育人,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完成知行统一。塑造社团活动精品,激发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动性。大力扶持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引领社会风尚。

(四)应对时代新挑战,利用媒体新平台,开辟学生工作新空间1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设平台,拓展空间网络时代的信息革命,必将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变革。

学生工作必须尽快而且全面地占领网络阵地,将我们的教育管理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加大学生工作网站群的建设力度,以鲜明的政治导向给予学生思想上的正确引领,以丰富的学业资源给予学生知识滋养,以高雅的文化内容给予学生陶冶,以健康的信息资讯开阔学生视野。2积极应答大学生新诉求,密切联系,互动交流网络生活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表达诉求也成了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方式之一。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诉求。要正视学生的愿望表达,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学生言论自由。重要的是能从学生的表达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便于我们深入研判,从容应对。3努力提升网络教育水平,加强监控,正确引导实行网络舆情监控制度,推行网络信息周报制和热点事件反馈制。定期研判网络舆情,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群体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处理,增强应对舆论热点的快速反应能力。校园网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外网信息的筛选,严格封堵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域网。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掌握网络话语权,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

(五)加强培养,提升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1加强培训培养,实施内涵提升计划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提升学工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大力开展调研学习和培训交流,提升学工队伍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积极开展辅导员沙龙、“工作坊”等活动,设立校级科研项目学生工作专项,从理论探讨、经验交流、热点透析和专题讲座等方面为学工人员构筑一个开放性、研究性、学术性的交流平台。2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学工干部发展落实辅导员在职务、职称和津贴方面的政策,保证他们的合理待遇和上升通道。探索实施辅导员职级制,鼓励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同志转到教学科研岗位,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建设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对学工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察他们的心声和困难,激发他们的职业荣誉和事业激情。总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高校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与时俱进,注意总结成熟经验和典型做法,建立长效机制,务求取得实效。

第三篇: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认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管理的认识和理念、管理体制和制度、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队伍建设等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一、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属性的认识,把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

大学生管理是一门科学,是管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交融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管理过程实质上也是教育、引导、规范和服务的过程,既是一项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教育工作,具有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中所包含的规律。大学生管理工作包括学籍管理、行政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生活管理等,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教育与管理不能有机结合,陷于具体的事务管理,忽视或淡化了管理的教育功效的状况。

我们应正确认识管理和教育的辩证关系,提高对管理的教育属性和功能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坚持“依法管理”和“以德管理”相结合,真正做到把教育融于管理,以管理强化教育,从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生行政管理体制亟待改进

目前,高校学生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校领导分工负责制。比较普遍的是建立学生处和学生工作部,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承担学校学生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院(系)一般由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配备年级辅导员具体负责学生的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这在体制上实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的结合。

但事实上不少高校的学生处还承担着学生就业和招生的重任。众多的工作头绪,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学生工作干部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缺少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难于做细、做实,也难于实现教育和管理的有机结合。因此,近年来已有部分高校把招生和学生就业工作从学生处分离出来,从职能上减轻学生处的事务性工作;规模较大的高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两级管理,从管理体制上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的需求。

三、加强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

科学的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依法治理,对大学生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系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办法,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引导、激励和约束到我们的培养目标上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学生管理的制度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但是,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招生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等的要求仍不相适应。目前执行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规性文件,是国家教委分别于1989年和1990年制定的,已严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建立健全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加强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我们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应该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和加快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进程。

四、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后勤社会化、互联网广泛应用等新形势下,高校致力于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的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学生管理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缺乏沟通和交流;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学生较少参与;管理手段简单生硬;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状况仍然存在,影响了管理的效率。

在新形势下,我们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发挥好学生在管理中的主动作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出台前,应该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管理的重大事项应采取听证制、公示制、投诉制,建立学生处理的申辩制和复议制等。通过管理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管理,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加强自律和他律,使大学生管理从学生被动机械服从转变为自觉主动遵守,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管理环境,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篇:浅论网络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本站推荐)

浅论网络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盖逸馨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规范、指导、咨询、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网络在对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只有全面认清网络的利弊才能有所突破,开创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关键词: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 网络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7)》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学生网民规模达到7600万人,占到30%,而学生群体中大学生又是绝对主体,80%以上的大学生上网,而北京高校的学生上网率高达90%以上。通过校园网联接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学习和生活,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高校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学生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突显出一定的滞后性。它忽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环境影响,内容枯燥抽象,手段机械单调,难以被大学生认同。而互联网却以其现代化的手段和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必须用新的思路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网络是将众多的电脑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集学习、通讯为一体的系统工具。它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而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社会需求快速发展,及时高效的网络将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需。第一,网络是巨大的资料库和信息服务中心。大学生们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最快的查找学习资料,学会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从信息中获取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同时,网络又为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开拓。第二,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具有实效性。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学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大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大学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顺利参与社会生活。第三,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网络时代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四,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网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它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帮助大学生在广阔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发展和形成个性。尤其是校园网和思想政治网的建立和发展,为大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甚至可以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多元的网络信息,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但有的信息则影响了学生健康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重要阶段,心理上对新生事物都会有强烈的猎奇欲,而对事物辨别力的不足,极易导致其意识形态受到网络多元化信息的影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很难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第一,信息的隐蔽性使大学生法制观念淡化。网络社会的虚拟化环境,不像现实形态的可触可感,使部分大学生在不受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弃伦理道德于不顾,隐藏个人的真实身份,自由发布信息,包括一些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甚至有些涉世尚浅的大学生为了表现自我能力的卓尔不凡,产生制造计算机病毒以破坏他人数据信息系统的过激行为,反映出忽视法制观念的不良心态。第二,网络快餐式文化使大学生思维僵化。大学生对大千世界的认识,本该更多的是用理性的思维,而网络的快餐式文化忽视了理性思考,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空间发展片面化,尤其缺乏逻辑概括能力和探求事物本质的精神。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在还没有来得及被大学生理性思考和判断就已经转化为他们头脑里的东西了,从而产生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僵化思维方式。第三,网络政治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侵害。据资料显示,80%的网上信息由美国提供。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发展期,可塑性较大,容易受到外界政治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的侵害,使他们在文化和思想上受到冲击。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正确思想和文化的引导,容易产生崇洋媚外,忽视民族文化,价值取向扭曲等不良心理。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思路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规范、指导、咨询、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网络在对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它开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空间,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辐射和影响;它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它拓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它突出学生为主体管理工作模式,改变传统封闭式育人方式。只有全面认清网络的利弊才能有所突破,开创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1.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转变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现代化的传播载体,更重要的是它还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工作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信息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主体地位不断突出,老师、家长的社会权威将会削弱。因为网络上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天然的权威,人们是在一个隐蔽的平等的环境下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所以,虽然以前正规的教育、建设模式仍然不可或缺,但校园文化建设将更多依托校园网络的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就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来讲,应该充分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加投人,加人校园网络建设力度,积极应对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形式来看,主要是通过网络上的非强制性的、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在校园文化渗透的各项活动中,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注意品格、情操的锻炼。

2.坚持正面引导,建立网络教育阵地,管理学生,服务学生。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果离开了网络这个现代化的信息传播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时空将会日益缩小,学生管理的阵地也会日益狭窄,教育的说服力和效果将会日渐苍白。因此,要设立校园文化网,让校园网成为大学生的第一个网络视角。同时,要加强正面引导,使校园网成为红色网站,在网上建立和壮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阵地,争取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性,让更多正面的声音和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空间,避免大学生的思想混乱。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交流思想的园地,是去梳理学生的思想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单单是去管制学生。以正确、理智、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认识到那些是好的,是符合国情校情的,是可以借鉴吸收的,那些是糟粕,是应该予以摒弃的,消除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困惑,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控制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高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渗透的自觉性,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监控。现代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从事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员应熟悉和掌握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加强网络监控。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对各网站及其链接进行审查,并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制,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巡查。其次,建立校园网络行为规范。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网络管理逐步规范化,如上网的基本原则、权利、义务、责任等。第三,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校园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网络伦理教育方面,增强是非好坏的识别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美。同时要进行校园网络规范和网络责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以道德理性规范个人的行为,从而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层次。

4.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文化服务。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标准和最终目标,努力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科学水平、技术层次、教育功能和信息交互作用,既要确保网上内容正确,又要使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受到学生广泛认同和欢迎,使校园网络成为学习的平台、生活的平台、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就业指导的平台、文艺娱乐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用道德规范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用理性来战胜情绪的盲动。如开设各种论坛、新闻快递、视频点播、网上讲座、网上资料、各种信息等,以此拓展第一课堂空间,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促进大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使他们在体力、智力、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5.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要建立校园网络专、兼职管理队伍,确保网络管理的有效性。专职队伍要由学校学生管理干部和各院系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等组成,这支队伍直接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同时还要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动态。做好网上网下的工作。兼职队伍就是学生网络信息员。他们是学生中的骨干,以弥补专职队伍力量不足,同时发挥他们身份的两重性优势。他们的职责就是在网上传递学校意向,制作和发布校园信息,参与网上交流,引导网上舆论氛围,捕捉、反馈信息,从中发现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倾向性问题,提请有关部门注意。这两支队伍的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实际经验,而且要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法律法规,懂得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行之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第五篇: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浅析

期刊文献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浅析

王宇翔1 胡莎莎2 李天骄3

(1、3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 河北保定 071001)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特征、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对如何加强社团建设和管理,创建新的模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学生社团要加强自身建设,健全规章制度;学校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经费支持;把学生社团工作等同于学生会工作,纳入考核范围,以调动社团活动骨干的积极性。

【关键词】学生社团;特征;积极作用;活动

一、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特征

1、具有共同的组织目标

作为校园文化特有构成因素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已成为社会及个人之间联结的桥梁,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成员基于在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自愿聚集在一起,从而在社团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主动性,并在彼此的交往和相处中相得益彰。

2、活动形式多样化

社团成员具有较高的索质和较为专业的技能,社团成员往往能集思广益,而且立意新颖,角度独特,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在保留原有的讲座、竞赛、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实现了社团的跨系、跨校、乃至跨地区的联系,开始组织各种大规模的社团活动。

3、社团内部管理的自主性

学生社团组织属于群众性非正式团体,在没有在何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有益活动,使社团保持自身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而一般情况下,社团行为的规范往往难以形成对成员强烈的约束力,要想使得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社团管理更加规范有效,更多的是依靠成员对社团条例自觉地贯彻执行,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4、活动内容广泛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充实的课余活动和发展个人爱好的场所。不同的学生为了共同的目的参加到社团中,活动的内容打破了学科领域、专业年级的界限,从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多层面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知识汲取源,这种相互影响和自觉进步的教育形式具有教室授课无法比拟的影响力。

二、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高校的管理机制大多还沿袭着几十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主要存在的两大方面问题,这严重制约了高校社团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的作用。

1、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外在制约因素

政策引导不够。到目前为止,虽然有部分高校制定了《学生社团管理条例》之类的文件,但大多数是就管理而管理,至于如何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如何依法保障学生社团的权益等缺乏实质性考虑。

经费来源有限。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自三方面:学校有关部门或相关院系提供资助;社团历年招新的会员交的会费;社会上的赞助。三者都是不稳定的,而且资金量是很有限的。学生社团活动筹集资金困难,成为社团活动开展的一个障碍。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与指导教师沟通不够。虽然许多高校社团有自己的指导教师,但相当一部分社团只是把这当作一种形式,社团活动不与指导教师协商,不征求他们对社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老师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不够,对学生社团的活动情况缺乏了解。

活动时空受限。由于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学生选课较为自由,社团成员课程时间不一致,统一开展活动的难度较大。同时,高校扩招后,教学资源日益紧张,许多学校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严重不足,影响了社团活动的开展。

激励机制不全。学生社团的成员做出了成绩,不能像学生会等组织一样在评优以及测评加分上得到学校的认可,挫伤了学生对社团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社团的发展。

2、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内在机制不健全

学生社团类型单一。学生社团虽然种类繁多,大多数社团还是全校性的,但是社团的构成类型发展失衡,文化艺术和体育休闲型的社团较多,而理论教育型、学术研究型的社团太少。

缺乏完善的负责人更替制度。学生社团在每年的招新时期和负责人换届选举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工作时断时续甚至是停滞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完善的负责人考核和更替制度,新任责任人经验缺乏,不能胜任领导工作,导致社团不能正常运行。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许多高校社团发展尚不成熟,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致使社团管理松散,运行困难。社团活动往往虎头蛇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品位有待提升。一些学生社团热衷于娱乐,流于形式,对学术性、政治性、思想性的问题淡漠,较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同时,社团之间缺乏协作。有的社团活动无计划,甚至个别社团长期不开展活动,形同虚设。

三、当前高校社团建设及管理的新模式探析

学生社团作为一支新兴力量迅速发展。如何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如何规范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成为社团工作的重要课题。

1、学生社团要加强自身建设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会员分工明确,组织纪律各项制度健全。而且有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领导核心。社团的负责人要有热心,有积极性和责任感,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要学会组织立意新、品味高、策划精的社团活动。

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社团帐目由专人负责,并建立监督机制。建立经费收支帐目,社团负责人以及其他社团成员不得随意处分和占有社团的公有财物。社团成员要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优势,去争取一些社会组织的赞助。

提高社团的专业素养。在事先征得学校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社团可以聘请若干理论水平较高、学术造诣较深或在某些方面有专长,关心学生社团活动的专家、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对社团活动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指导。

加强社团之间的协作。不同社团之间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举办一些大型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而且能够实现社团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学校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经费支持

严格审批社团活动。学校对社团活动实行规范的申报审批制度,即提前一个星期申报、活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完整的活动策划书、明确的活动责任分工、较完备的安全预案。严把社团活动的审批关和质量关。同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有固定的活动经费。

规范社团学生干部的培养。在公开竞选、民主选用的基础上,学校定期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不定期组织社团干部去知名企业参观学习,利用寒暑假组织社团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社团干部队伍。

巩固社团的活动阵地。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生力军作用,学校要依托不同种类的社团建立各种日常活动阵地,这样既能促进社团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又可以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把学生社团工作等同于学生会工作,纳入考核范围,以调动社团活动骨干的积极性。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开发利用网络空间与资源。学校为学生社团建立专门的网络中心,社团依托互联网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反映社团风貌、开展社团活动的阵地窗口,为社团形象的展示和互联网德育系统的构建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而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只有在高校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积极探索社团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才能充分发挥高校社团的积极作用,成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闪光点。【参考文献】

[1]施喜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特征、作用与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4,(2).[2]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中国青年研究,2006,(6).[3]刘玉祥,曹友谊.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想教育理论, 2000,[4]付 霞,高校学生精英意识淡化的原因探析.教育探索,2007,(7)

期刊文献

(2)

下载2015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点(终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点(终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摘 要]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是对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需要......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论文

    制度的规范和激励功能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显现规范性制度和激励性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分析制度这两种主要功能的价值取向和限度,并不是要否定......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问题探讨(5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问题探讨 作者:李明川 论文整理编辑:胜法网 论文导读:求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走上法治化的道路.文章从高校学生工作进行法治化管理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七个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七个“有所为” 宋凯峰 (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长春 130117)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识较多、思想观念较新、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 是未......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研究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研究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生活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热情奔放,思......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略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学生工作目标和内容、学生工作模式、学生工作评......

    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考_职教论文

    摘 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中,教育管理育人贯穿于“三育人”的始终,只有生动而又严格的教育管理......

    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加强和改进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 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新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及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都决定了新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关系新疆稳定和促进民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