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管理工作要点

时间:2019-05-14 17:4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源管理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源管理工作要点》。

第一篇:税源管理工作要点

税源管理科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税源管理工作总体要求是:严格按照省局和全市税务工作会议对税源管理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税收分析为重点,以数据管理为基础,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拓展大企业税源管理,加强税收收入预测工作,全面发挥税源管理工作为组织收入服务、为加强征管服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促进渭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围绕收入计划执行,加强对收入计划的分析、预测和督导,把握计划执行的特点和方向。

(一)加强调研,科学编排税收计划。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对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及经济税源状况以及重点税源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各县(区)经济、税源、税基状况。积极与市政府和发改委等部门沟通,科学预测本年度经济发展形势,遵循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按照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从增减因素两个方面分行业、分税种、分单位预测税收收入情况,同时参考财政部门给各县(区)下达的2011年财政收入指标,科学制定2011年税收计划分配方案。

(二)科学落实收入计划,明确奋斗目标。按照税收增长比例要求,把税收计划按总量、按税种、按单位、按季、按月收入进度目标下达到各县(区)局及所有征收单位,将税种任务分解并提供给税政部门。并逐步实现上级下达计划到各征收部门提出 1

计划完成目标的转变。按照各级局领导分片包县(区)责任制,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夯实领导责任。使人人肩上有担子,部门有责任,考核有标准。

(三)认真做好税收计划执行分析。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对宏观经济走势及省市经济的影响,搜集分析全省、我市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趋势,各征收单位、各税种的收人情况和形势,及时发现收入异常情况并进行认真分析,按月形成计划执行分析报告,全面地反映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和组织收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组织收入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四)加强组织收入的管理和督导。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认真落实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杜绝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减、免、缓税和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等违规现象。按照省局《关于加强税收计统工作考核的通知》和《陕西省地方税务局计统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加强对收入工作的考核,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随时关注全市收入进度情况,切实把握依法组织收入的主动性,确保全市阶段性税收目标计划的实现。

二、紧扣重点税源管理,建立基础的重点税源监控和分析机制,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人才库建设。

(一)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保证市局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的全部监控,加强对年度重大项目的数据掌

握,逐步建立数据全面、监管到位的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体系。推广重点税源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积极运用TRS报表系统,加强对数据的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完整,做好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报表编制。今年省局在指标分析方面,添加了一张《企业主要涉税指标分析表》,编列了税负、能耗、财务分析等35项指标,专门反映企业相关指标同比增减情况及与同行业的均值的比较情况,各单位要认真做好重点税源监控各类报表的及时、准确报送。

(二)加强重点税源分析。充分掌握各种社会信息数据,认真发挥好第三方信息平台,积极引进工商、银行、统计等外部信息,充分利用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实现各外部独立数据与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比对分析,运用好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查找征管疑点、比对申报入库数据、监控行业税负变动,定期发布重点税源监控数据和疑点信息,撰写重点税源收入分析报告,及时发挥重点税源监控效能。

(三)开展多层次、多方式业务培训。重点开展基层重点税源监控岗人员、重点税源企业信息直报人员、税收分析预测人员业务培训,培训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办法和要求,重点税源监控信息化技术以及税收分析预测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全市重点税源管理的能力,组织召开税收收入分析预测和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经验交流会,交流税源管理经验,锻炼税源管理分析人员工作技能,提高税源管理分析水平。

(四)探索建立“四库一平台”的重点税源风险管理模式。以数据管理库、风险特征库、分析模型库和税源管理人才库等“四个数据库”为支撑,实现重点税源数据、重点人才资源的区域集中,搭建以市局为核心的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平台,通过数据比对、指标预警、模式分析,对全市监控的重点税源进行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培养风险管理理念,凸显税源管理亮点。

三、深化经济-税收分析,揭示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增减规律,服务经济决策。

(一)全面掌握各类经济发展指标。广泛搜集利用全市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总收入等与税收相关的经济和税收指标,深入了解经济指标与税收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行经济-税收分析提供必要数据准备和理论支持。

(二)开展税收弹性税负分析。搜集掌握全市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对近三年来全市地方税收分单位、分行业税收弹性税负进行分析。反映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反映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力度,并据此对收入形势是否正常做出判断。通过剖析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原因,进一步查找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化的各种因素,从中发现并解决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

(三)深化重点行业税收分析。在去年重点行业税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房地产业、煤炭调运业和石灰石资源利用等重要行业近年来税收收入进行深层次分析,结合宏观经济及省市经济

发展态势,运用经济-税收分析指标,科学编制《税源分析报告》;对地税部门管理弱化的部分行业,例如房屋租赁业等进行专题分析。通过分析,了解真实税源状况,判断现实征收率,并据以查漏补缺,为完善征管措施提供依据。

(四)建立税源分析长效联动机制。市局税源科及各县(市)局税源管理部门每季度提交一份税源分析报告,并定期召开税源分析点评会。加强税收管理岗、计统、税政、征管、纳税评估、稽查部门等岗位的信息互通、工作协调和整体联动,提升税源管理工作各环节的紧密度,提高税源分析的全面性、理论性、实用性和说服力。

四、加强税收会计统计核算,严格按照会计统计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数据完备、准确,实施税收成本—收益核算。

(一)严格执行2011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制度。按照2011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口径的变化及要求,做好培训和安排部署工作,确保报表中各项税收数据真实、及时、准确地生成,以满足不断深化的税收分析工作对税收数据的质量要求。认真做好2011年税收会统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的报送工作。

(二)在加强对税收收入核算的基础上,实施税收成本收益核算。在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逐步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五、完善票证管理,加强票证领、发、用、存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加大票证检查力度。

(一)做好税收票证的领发、填用、保管盘点和票证审核工作,确保票证安全。抓好票证管理人员培训,严格执行票款结报缴销“双限”规定,及时结报税款,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二)加强票证检查力度,在本年度组织一到两次大规模税收票证和税款缴库专项检查,加大对委托代征单位和扣缴义务人领用税收票证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力度,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清除票证管理死角,堵塞违规违法行为。

第二篇:税源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全县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要点(草案)

根据省、市两级地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局《2011年全市地税工作意见》,2011年全县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共建和谐”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组织收入、基层建设、队伍建设、税源专业化管理等省局中心和重点工作,以增加税收收入、提高税源管理质量、提升税收征管水平、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和谐征纳关系为目的,本着服务领导、服务科室、服务基层、服务纳税人和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培养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夯实税源管理基础,规范工作程序,持续提升税源管理水平。

根据全省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省局税源管理处的工作重点,2011年全县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税源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和分析应用为基础,以综合性税源管理为保障,以税源监控和税收预警为手段,以纳税评估工作为重点,加强税收分析和应用,及时发现税收征管漏洞和纳税风险点,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增收提效,强化纳税服务,提高税务信息化水平,促进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一、逐步完善税源管理机制,全方位地构建切合实际的税源管理体系。

按照加强管理、讲求效率和有利于服务的原则,围绕管理统筹、综合协调作用的发挥,科学设置基层税源管理岗位,细化税源管理的分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征管、政策法规、稽查、纳税服务、计财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特长和职能功效,增强与基层一线、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避免各环节、岗位之间职责交叉或缺位,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税源管理的整体效能。积极为基层部门强化税源管理提供指导、帮助和监督,多渠道多领域地实现税源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全方位地构建税源管理体系。

(一)完善税源分级控管机制。进一步明确税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加强县级税源管理部门与基层一线在任务派发落实、工作指导调度和税源数据采集、审核维护等方面的紧密衔接,合理界定与基层征管机构的管理分工,密切上下联动。

按照省局“抓大、控中、定小”的征管工作思路,对税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将税源按照“年纳税额分类法”和“行业分类法”分类管理方式,分成重点税源、一般税源、零星税源三种类型。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及重点行业规模较大的重点税源,由县局税源管理科进行重点监管;对一般税源,实行县级、基层分局(中心税务所)双向监控,进行预警式管理;对零星分散的税源,由基层分局(中心税务所)实行划片分区管理。

建立分级分层、重心下移的税源管理组织体系。按照对税源监管的侧重点的不同,将税源管理组织体系分为两个层级,即县局、基层分局(所)。第一层级是县局税源管理部门,为专门的税源管理机构,主要侧重税源的宏观分析与监控,通过税源对比分析、变化趋势预测,分析行业规律、下发预警以及组织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税源进行纳税评估,监督指导基层分局(所)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源管理质量;第二层级是基层分局(所),为税源管理的主要实施部门,具体负责县局税源管理科下发税收预警、纳税评估任务的核实处理、本辖区内的税源监控分析工作的实施,侧重分析、监控影响本地区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税负的相关指标及其增减变化情况,找准本辖区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为明确责任,使税源分级控管机制落到实处,由每个基层分局(所)至少设立两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业税源管理人员,对口负责预警评估任务的处理、微观税源分析预测、开展税源企业巡查、采集生产经营数据、进行单户项监控分析、掌握企业税源动态情况等税源管理工作,并将名单报至县局税源管理科。

(二)理顺工作关系,构建联动机制。要树立税源管理一体化工作理念,以数据共享利用为纽带促进与相关部门的良性互动,建立税源数据共享平台和传递、发布、交换渠道,形成与征管、稽查、法规、监察、税收政策、收入核算、纳税服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传导机制,通过信息交互密切业务协作,利用信息服务赢得工作支持。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增进交流沟通,加强工作配合。采取联合或协助工作的方式,与相关部门进行税源管理领域的广泛合作,发挥协同效应。

(三)健全各项内部工作制度,建立职责明晰、监督有力的税源管理考评体系,细化工作督导考核。根据税源管理的需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对税源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从工作内容、目标、时限、标准及步骤等方面进行量化、细化、固化,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根据省局的考核意见,建立全县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考核标准,依托山东地税工作平台,实行“人机结合”的考核方式,对税源管理工作进度、质量等进行全面、高效的考核,对税源管理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实行以能定级、以级定岗、以岗定责、以责考绩、以绩定酬;建立税源管理工作复核制度,税源管理部门对基层分局(所)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复核,督导过程中,着力针对信息采集、税收分析、税收预警、纳税评估等几个关键环节,对各单位落实税源管理措施情况进行重点督导;建立内部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廉政有关规定,加强监督制约,严防问题发生。

(四)加强全方位的调研交流和经验推广。深入基层搞好调研,根据基层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工作方向、制定工作措施;通过设立有关专栏,刊发工作简报、专题调研报告等方式,搭建税源管理部门交流平台,大力推广各单位的先进经验;采取工作点评会、现场评析会等方式,及时总结交流各单位的成功做法;适时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会,通过交流总结,使纳税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在相互探讨中得以共同提高;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互动,吸收先进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二、突出加强纳税评估工作,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

(五)制定规范的纳税评估工作规程,使纳税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和省、市局有关要求,结合全县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加强对评估工作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明确评估工作中征收、管理、稽查的相互协作关系,使各环节、各项工作互相紧密衔接,保证评估管理操作行为规范运行。

(六)科学筛选确定纳税评估对象,使纳税评估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纳税评估对象的不同,将纳税评估分为日常评估、专项评估、专案评估,依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结果等数据,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运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和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科学的筛选纳税评估对象。

按照市局税源办的纳税评估要求,各地确定的重点税源企业2010缴纳地税收入(含煤炭开采企业)应占当地总收入的80%左右,按照市局的标准,我县2010年的重点税源评估对象为390户;在税收监控对比分析中发现有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等疑点的纳税人要列为日常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专案评估对象根据市局、县局下发的评估对象确定。

(七)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使纳税评估工作有的放矢。为保证纳税评估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确实评出效果,对2011年纳税评估工作实行分级评估制。日常评估主要是针对税收预警及重点税源监控分析发现的纳税人当年的重大纳税疑点,随时开展评估,税源管理科既可以自行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评估任务下发,交由征收分局进行,并由税源管理科督导协调。专案评估主要针对市局通过纳税评估系统或其他方式下发的纳税疑点,以及县局根据工作需要确定的应进行评估的纳税人,税源管理科既可以自行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评估任务下发,交由征收分局进行,并由税源管理科督导协调。专项评估主要针对重点税源企业及重点行业上一的纳税疑点,根据市局下发的评估方案,筛选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以税源管理科为主,必要时可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开展。

对确定的390户重点税源企业要保证今年全面评估一次,其中县局税源管理科根据行业评估模型的需要,选取其中4-6个行业中约60余户规模不同的企业,自行进行评估;其余重点税源企业,按照分类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评估与汇缴、评估与日常征管相结合的方式,属于县局汇缴辅导的,由汇缴小组负责评估,没有纳入县局汇缴辅导的,由基层分局(所)自行评估。县局税源管理科对汇缴小组和基层分局(所)的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进行督导和审核,并于评估工作结束后进行抽查和验收。

(八)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建立定向信息交换渠道,发现税源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通过纳税评估查找纳税异常的纳税人具体原因,涉嫌偷骗税案源及时移交稽查部门专案检查,防止“以评代查”;形成以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纳税评估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税务稽查验证纳税评估实效、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解决税收分析发现的问题的工作机制。

(九)加强税源数据采集管理,为纳税评估工作夯实基础。针对评估工作实际需要,积极协调获取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收入效益等内容的第三方信息,规范所需信息的种类、口径,建立长期固定的信息来源渠道,逐步形成包括“大集中”数据和第三方信息的内外部数据相结合的评估数据资源。完善税源数据审核修正制度,加大税源数据质量监测力度,及时发现整改税源评估监控过程中的数据质量问题,满足纳税评估的需要。

(十)创新纳税评估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型。按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在总结近几年纳税评估经验的基础上,从企业的物耗、能耗、工耗等生产要素入手,完善信息资料采集系统,对收录、整合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建立统一规范的重点行业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确定行业税负和预警值,在此基础上形成重点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合理修正后形成不同行业的评估模型,组织开展评选推广工作,逐步建立评估模型案例体系,指导税源管理人员实际应用。

县局税源管理科在完成好本年纳税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要把纳税评估模型的建立工作作为重点。首先确定交通设备制造、挂车配件制造、纺织、图书出版、交通运输、房地产等几个重点行业,选取60余户“大、中、小”规模不等的纳税人,利用评估中采集的信息和第三方信息,并深入企业进行行业调研,对企业的能耗指标、主要材料消耗率、利润率、税负率等,按照分行业分规模的方法,进行摸底调查和测算,建立起行业评估模型,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力求科学实用。

(十一)完善纳税评估方式。突出县级税源管理部门的评估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扎实落实上级评估任务,因地制宜开展本地评估工作,力求评估一个企业规范一个企业,评估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以质量和效益衡量绩效,努力实现堵塞税收漏洞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双重效益;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锻炼评估人才队伍;探索联合内部相关部门、联合国税、联合社会资源开展评估的方式,集合各方力量,提高评估水平。

(十二)重视纳税评估系统应用,提高评估工作质量。强化对评估人员的操作培训,开展系统应用过程中,要求结合具体评估案例,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使每一个评估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系统的应用和操作;抓好数据清理与整改,做好数据采集,严控垃圾数据和无效数据,使系统内的评估数据更加全面、完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积极探索行业评估模型的应用,及时反馈改进评估系统的建议。

(十三)严格纳税评估的总结与验收,确保纳税评估工作落到实处。县局要适时对各项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总结,并于日常评估、专项评估或特定评估工作结束后,以抽样复评的方式对基层分局(所)纳税评估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评估人员评估中未发现问题,但在税务稽查或上级抽查验收中发现问题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纳税评估人员的相应责任。抽样复评可通过抽调纳税评估经验丰富的税源管理人员,在县局范围内开展第三方交叉抽查的方式进行。日常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评估结果由基层分局(所)按年进行总结,报县局税源管理科,县局税源管理科汇总本单位纳税评估工作总结,并报市局;专项评估和特定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评估结果由发起人按评估计划要求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县局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同时报市局。

三、进一步做好税收预警工作,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十四)规范预警流程,构建预警新机制。建立以县局税源管理科、基层分局(所)长、税收管理员为主体的三级责任运行机制,明确专人负责,随时跟踪监控税收预警软件系统,确保预警任务的及时分配、核实处理与反馈。加强税收预警成果的利用,实现税收预警与税源监控分析、数据整改、纳税评估、稽查的互动互促的新格局,使税源管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十五)加大预警评估核实力度,确保处理完成率和处理正确率达到100%。根据税收预警监控系统的预警信息,迅速分配给税收管理员,严格按照要求及时核实预警信息,形成核实意见后,向税源管理科反馈。加强对核实意见审核,确保工作质量。税源管理科审核人员对各项数据与大集中系统数据进行逐项核对,对逻辑关系不正确、反馈意见描述不清晰的一律不予审批,并结合纳税评估工作对部分预警信息进行实地核实。加强对预警信息后续管理,查偷堵漏。对于核实需补税的预警指标,督促及时通知纳税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税款并加收滞纳金,切实强化税收预警机制的威力,促进纳税人自觉依法申报纳税的自觉性的提高。加强对不需补税预警信息的监管,对不需的补税预警信息,督促修改错误数据,提高纳税申报准确率,促进税收预警机制的不断完善。(十六)加强税收预警分析,提高税源管理质量。税源管理科在每季度预警结束后,针对税收预警疑点产生的数量和原因,认真分析和总结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出现预警信息的原因,形成分析报告,及时提出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对容易出现预警的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实行事前预防处理,努力达到税收管理越来越规范、预警信息越来越少的目标。

(十七)开展预警复查、抽查,严格监督考核,全面提升预警工作质量。根据省、市局税收预警工作有关要求,采取分类督导的办法,对预警税款10万元以上的要求全部复查,10万以下的抽查率不得低于10%。复查和抽查由县局税源管理科具体实施,原则上采取实地核查的方式,逐户项进行核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税收预警纳入了全年岗位目标考核,按照日常考核和重点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和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月考核、季通报,对预警任务的完成时限、错误信息的修改、任务分配、核实处理质量、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等进行全面考核,增强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四、深入开展税源监控分析,推动税源信息增值利用水平。(十八)建立重点税源户采集和监控指标体系,拓展税源监控的内容。深入重点税源户开展调查研究,从围绕税款入库的核心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了解重点税源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税收变化情况,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税收监管工作相关的信息,积极从纳税人同行业企业了解税负、物耗、能耗等指标水平,了解业务往来情况及市场信息,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用、财务核算等各环节情况,并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整理、筛选,全方位的掌握税源变动趋势,为监控掌握税源整体情况提供依据。

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重点税源户采集和监控指标体系。县局税源管理科在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的同时,抽取4-6个行业60余户重点税源企业,充分利用所采集的各种数据信息,对四个行业的重点税源企业采集和监控指标进行峰值测算,具体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等基本财务指标;税负率、税负变化幅度等纳税指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营业税税负率等主控预警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利润总额变动率、投入产出比、单位定额能耗等辅控比对指标。力求精确计算出行业标准值和预警值,用以及时发现企业纳税漏洞,化解税收风险,指导税收征管工作。

(十九)建立完善的分层级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体系。从对重点税源实行分类、分级监控管理入手,在整体分析重点税源现状的基础上,以重点税源管理精细化目标为切入点,细化重点税源管理内容,建立县局和基层税务分局(所)两级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体系,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强化内部协作,实现规范化管理。一方面,由上而下进行指导与监督;另一方面,由下而上进行管理与反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抓好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的良好局面。

在具体分工上,基层税务分局(所)的税源管理组负责微观的税源监控。每月申报期结束后,按照县局税源管理科确定的重点税源企业名单,逐户采集与税收监管工作相关的信息,内容包括纳税人的财务信息、申报纳税信息、第三方信息等,并填制各种分析表格,将被监控对象的税收、收入、成本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以及通过监控发现的问题及异常现象,形成分析报告,于申报期结束后10日内连同分析表格一并报送至县局税源管理科。县局税源管理科负责宏观的税源监控,根据基层税务分局(所)上报的有关资料和通过调研等方式取得的信息,结合建立的监控指标体系,按行业进行综合汇总分析,预测税源增减变化趋势,分析行业规律,找出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出改进措施和管理建议,形成综合性的分析报告后逐级上报。

(二十)选择有效的监控方式。充分利用大集中系统中的数据,广泛采集第三方信息,利用“应税收入变化情况表”、“经营成本变化情况表”、“利润变化情况表”、收入成本配比分析表“等表格,动态分析被监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等财务指标,并以座标图、散点图、柱形图的形式表现各类数据的变化情况,反映重点企业的税收变化情况及未来走势。在监控中发现企业存在异常情况的,认真分析产生的具体原因,查找漏洞,揭示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按季度编制分析报告。

(二十一)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源监控。提高对重点税源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一是以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借助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实现重点税源的现代化管理。二是结合当前税源管理,积极研发税源分析软件,提高税源综合分析能力,降低税源综合分析的操作难度。

(二十二)重视税源监控成果的利用,为组织收入工作服务。一是坚持税源调研。监管人员经常深入重点企业开展税源调查,及时掌握经济税源变化,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二是强化税收收入分析和变动状况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三是加强部门协同,注重成果的共享和利用。监控结束后,出现税负异常、税收减幅较大等情况,及时转入重点评估,发现有偷税嫌疑的,转交稽查处理,防止税款流失;属于一般性税收违法的,将情况通报征管分局,并督促整改;属于广泛性问题,需通过制度规范的,提出征管建议逐级上报。

五、认真搞好大企业服务与管理,提高纳税遵从度,防范重大风险发生。

认真落实“信息管税”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根据总局和省局、市局关于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总体要求,按照“有利于政策执行统一、有利于加强税源控管、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的原则,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以差异化管理与服务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提高税源监控能力为核心,以防范重大风险发生为重点,探索推行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二十三)适时确定县局定点联系企业。除总局、省局、市局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外,根据我县企业纳税规模及跨区域经营状况,按行业确定4-6户左右县局定点联系企业,深入了解大型企业的组织架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情况,联合开展企业税收风险内部防控机制建设等工作。

(二十四)加强领导,健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制度。参照总局《大企业服务与管理工作规程》,以提高纳税遵从为目标,以个性化服务和针对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遵从引导、遵从管控、遵从应对、保障与支持为主要环节,拟定我县的《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明确各级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

(二十五)加强分析,全面掌控大企业整体税源状况。县局在建立税源信息采集和共享制度基础上,对大企业进行整体动态管理和全面监控。每月申报期结束后3日内,各主管税务机关将所辖大企业分税种、分级次入库税款的增减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上报县局税源管理科。县局税源管理科按月汇总从核心征管系统提取的大企业的分税种申报、入库税款资料,结合各主管税务机关上报的资料和县局纳税服务中心提供的从相关部门收集的信息,形成大企业税源和收入综合分析报告,并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改进措施,提出下步工作任务和要求,防范税收风险。

(二十六)实施风险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认真研究大企业集团的行业特点、行业背景以及它的商业模式,根据历史的征管经验,找出带有共性的,而且是易发、多发、频发的税收风险点,将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的环节适当前移,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涉税风险内控机制,建立税收征管风险应对机制,防范税收风险,不断降低征纳成本。

建立高效的税企沟通渠道和企业涉税诉求的快速响应机制,重点向大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服务。建立定期交流和纳税服务质效回访制度,通过税企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互通情况,交流信息,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效,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

六、持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税源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二十七)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强化廉政意识,高度重视防范廉政、执法风险,及时针对评估监控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服务意识,低姿态、高水平地为各方提供税源信息服务;倡树务实作风,立足实际,干实事,出实招,见实效。

(二十八)加强税源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教育。加大税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税源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税源管理人员在税收业务上必须做到“五知五会”:即知悉税收法律法规,会解答和处理一般的税收业务问题;知悉财务、会计知识,会查阅纳税人会计凭证、帐簿和分析报表;知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税收征管等软件的操作和应用;知悉纳税人的基本情况,会帮助纳税人提高依法纳税能力和财务管理、经济核算能力;知悉各项行业指标和预警值,会进行税源监控和分析。对大量的涉税信息,要能够进行综合梳理和归纳、比较分析和判断,不断提高科学分析能力,为提高税源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梁山县地方税务局税源管理科

2011年2月11日

第三篇: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来源:白山市地税局作者:李兴建时间:2007-05-11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税源是组织税收收入的基础,是税收的来源,是税收得以形成的源泉。如何加强对税源的管理,确实关系到税务部门能否实现组织税收收入这一基本职能的关键,也是能否全面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税源管理的研究,也是当前税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加强税源管理,搞好税源的调查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市经济的发展,税源也在不断增加,完成税收收入计划,已经是不成问题了,过去多年困扰税务部门的组织收入工作似乎已不再那么困难重重了,各级税务部门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税源的管理。我认为目前税源管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税源的底数不是很清楚;二是税源的调查和跟踪监控还没有真正达到动态管理的标准;三是重点税源的各项数据的多角度统计分析的力度还不够,达不到满足领导随时要数的需要;四是一些地方有瞒报税源情况,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居安思危,越是收入形势好越是要加强税源的管理和监控,把税源底数掌握清楚,调查清楚,分析清楚,随时为各级领导提供各种税源的参考数据,使各级领导能够在真实可信的税源数字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掌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

二、加强税源管理,搞好税源监控工作

为了保证税源调查分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抓好税源监控是关键。税源的监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为此,不仅税务部门上下之间要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加强监控,而且要积极与各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发挥社会的力量进行齐抓共管,相互协作。在税源监控上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源管理体系。要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纳税档案,一户一档,对这些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各税种的缴纳情况,与上年同期的增减变化情况,欠税情况等各项经济指标和税收指标进行跟踪监控,要经常深入到各基层局,深入到企业对重点税源档案里的数字进行核对,看其填报的数字是否及时准确,这样既可以对重要纳税企业的税源情况进行监控,又可以对内部上报的税源调查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内部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真正体现建立重点税源档案的重要作用,使重点税源档案的管理达到规范化、科学化,为做好组织收入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依托科技,建立信息流畅、手段有效的税源监控工具体系。科学技术在税收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兴税已势不可挡。为此,在税源监控工作中,我们也必须发挥科技的作用,只有依托科技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流通才能更快更畅。我们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开发有关应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创新监控的有效手段,构筑税源监控的工具体系。最好是能开发出一种软件,使税收计划管理、税收收入分析、税源分析、重点行业分析、重点税源户分析、减免税分析、收入相关因素分析、税源预测于一体,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税收计划的分解、税源的发展、税款征收入库、减免税等进行精细化管理。这样不仅能使各级领导能够随时掌握收入的进度、税源变化情况,还能预测未来的税收发展趋势,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完善创新,建立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税源监控制度体系。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没有制度任何工作都抓不好,因此,这项工作能不能搞好,制度建设是必须的,那么,税源监控工作也是同样,必须建立完善税源监控的各项工作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抓好制度的落实。一是要完善各项税收征管制度。增强可操作性,提高科学性,加大约束力,在税收制度上为税源的严密监控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二是建立计划执行情况上下沟通及时反馈制度和调控制度。税收计划分解落实后,在开展组织收入的过程中,上下级之间应互通情况,建立制度,上级部门应通过综合分析指出基层局征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基

层局在今后的征收工作中改进。同时由于各地税源发展的不平衡性,征收中苦乐不均的现象客观存在,为此,应制定调控制度,我认为当某基层局的收入进度超前或落后于全局平均进度30%时,应适当进行计划调整,从而防止寅吃卯粮或有税不收,留有余地,真正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建立税收警示分析制度。通过对各个月份入库的税收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征收中存在的问题,逐项作进一步的调查剖析,把发现的问题落实到基层征收部门和具体征管环节,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解决,以降低税收风险。四是建立完善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制度。现实工作中,税源是千姿百态的,大小各异的,鉴于目前税务部门人力、物力、财力所限,要对所有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面实行监控也是不现实的。在当前形势下,我认为应该分清轻重缓急,讲究管理效率。为此,必须对纳税人进行科学的分类,实行分类管理,按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纳税信誉评定管理办法》进行分类管理,对A类诚信纳税人可适当减少管理人员,将这部分力量投入到信誉比较差的C类纳税人的税源监控管理当中去,以更好地提高税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4、广泛联系,建立住处共享、互惠互利的税源监控协作体系。税源监控管理,地税部门还要与其他部门加强联系,从而掌握更多的情况,乃至难以被地税部门发现的新情况、新税源、新线索等等。要在实际工作中着重建立好几个协作关系。一是建立与国税局之间的紧密型协作关系。国税局管理的纳税人也都是我们地税局的管辖范围,这就为建立紧密型的协作关系遵守了基础。在税源监控中,国、地税之间完全可以建立协作制度,定期相互通报各自掌握的信息,有效监控税源的变化情况。当前,应着重在税源控制的首道环节税务登记及最后一道环节的税务稽查上先行协作。对同一纳税人在政务大厅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国地税联合发一张税务登记,信息相互传递,实现税源共享,同时减少纳税人的奔波,对税务稽查发现的问题,双方应互通情况,必要时可协同一起检查,既增强威慑力,又可收到实实在在效果。同时又为以后国地税各个工作环节的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建立与银行、工商、房产、土地、审计、公安等部门之间长期性的协作体系。要积极主动地与这些部门取得工作上的联系,加强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使其都能够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使税源监控管理的范围最大化,为组织收入工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三是建立与街道社区、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团体之间有效性的协税护税体系。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设定及各种经济活动随时都会出现,也随时都会消失,这就导致了税源产生的不确定性、变化的无常性、范围的广泛性。而在现有条件下,税务部门不可能都能管得过来。这就要求税务部门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来齐抓共管。我们可以通过税收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凭借群众的举报有效地查处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监控好税源,让他们经常随时向税务部门反映有关情况,协助开展税法宣传,督促纳税人依法纳税,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上述协作体系的建立并正常运转,可有效扩展税务部门的接触范围,延伸税源监控的网络,必将对整个税源的监控工作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为税收工作的更好发展贡献力量。

三、采取措施,加强领导,保证税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税源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因素。因此,要搞好税源管理工作,各级领导必须提高认识,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要明确分管领导,要有专人负责,明确职责,保证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制度措施落实到位,一级抓一级,进行有效的层层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要建立各级以分管局长为负责人的税源管理组织体系。通过建立税源管理体系,全面监控和掌握税源的变化情况,预测税源变化发展的趋势,对各种税源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对需要核对的数据认真地进行核对,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有效的信息,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纳税评估的开展,有效地预防及纠正纳税人在纳税中出现的偏差,对达到规定移送标准的纳税评估案子,迅速移交给稽查局进行稽查,从而达到有效的监控目的。

2、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以更好适应税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税源管理的业务涉及到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没有全面的、较高的业务素质是很难完成这项工作的。目前,干部的业务素质是制约强化税源管理的“瓶颈”,因此,必须根据税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的业务培训,做到短期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市局培训与县(区)局培训 相结合,培训与汇报、评比、考试相结合,尽快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以保证在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上来更好地开展税源管理工作。

3、加大对税源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把税源管理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提高考核分值,并单独建立奖惩机制,明晰责任,细化、量化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坚决兑现。同时市局将把各地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在全市推广,以期将全市的税源管理工作和征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以上是本人在如何加强税源管理方面谈的一些个人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仅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第四篇: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阅读:[ 582 ]次发布时间:2012-8-15

税源管理是当前税收征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源变化趋势越来越快,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使得税源监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源管理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税源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就如何强化税源管理,提升税源管理水平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税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税源特点与征管力量失衡是造成税源控管乏力的一般性问题

一是农村征管机构收缩后,税收管理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城镇,税收征管属于“放羊式”管理。在相对粗放型的征管模式下,税务机关难以实施现代化税源管理的措施。由于人员的过于集中,导致基层征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大减少,农村税收征管被边缘化。由于税收信息来源渠道较窄,掌控的税源信息有限,且对有限的税源信息分析、利用不够,致使税收管理部门对纳税户数、纳税人基本情况、税源结构及变化趋势情况不明,税源底数不清;二是税收征管力量与征管面积对比,差距十分悬殊。过去是二人以上管一个乡镇,如今基本上是一人管几个乡镇,税收执法力量十分单薄,这样,税源监控管理乏力、税收征管不到位、征管基础被弱化是显而易见的;三是随着征管条件的不断改善,基层管理分局税收征管的机动性和有效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管理方式单一,对税源的控管在时间上、人力上和措施上都得不到保障,税源得不到有效控管;四是税源管理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造成了大的税源没有管好、管到位,小的税源又没有去管,即所谓的西瓜没有抱着又漏了芝麻,税源流失十分严重。

(二)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是税源管理乏力的主要问题

一是税收管理员履行职责不到位,征管力量分配不均,管理方法简单,岗位设置不细、职责分工不明,造成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和重管事、轻管户、户籍不明、底数不清、管理乏力等现象;二是税源管理存在只注重“管”不重视“理”现象,忽视了户籍和税基管理,只侧重主管业户和重点税源,忽视了未达起征点户、零散户和国、地税共管户的管理,尤其在税源相对充足的前提下,一些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和难以控管的零散税收放任自流。这些现象和问题造成了近年来税收收入快速增长而税收征管质量则呈下降的趋势。

(三)税收管理机制的陈旧,是税源控管乏力的突出问题

现行税收征管流程存在着制约不够、监督不力的问题,未能有效的对征管流程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征管模式在运行中会出现偏差,因而增加了税收执法的随意性,管理员的自由栽量权和自主管户的权限范围还是过大。虽然基层税务机关实现了征、管、查三分离,但实质上是“二分离”或“三分离”并存,征和管在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中很难分清楚。目前大多数税务机关实际操作中仍然是综合管事,实行的是“一窗式”、“一站式”管理。税收专业化管理技术含量不高,分工协作深度不够,对税收管理环节的制约仍然靠阶层式审批来实现,没有真正实现征管系统的过程控制。因为税源管理对现行的税收征管系统有依赖性,这样自然就影响到税源的控管。

(四)行业管理划分不彻底,是税源控管乏力的阶段性问题

税收管理机构尚未完全理顺,机构间职责范围难以划分清楚。尤其是实行行业管理以来,税源管理层次重叠,职能交叉,多头重复管理。经常造成同一税源多个部门管理,这样的结果要么相互牵扯,要么形成征管“盲区”,造成税源的大量流失。

(五)税源信息传递不畅,是税源控管乏力的机制性问题

现行征收、管理、稽查三分离的界限过于明显,信息相对封闭,传递不畅,造成信息的衰减和失真,使得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减弱,衔接不畅。而税收征管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依托的,而计算机的应用是以信息的准确、全面为基础的。税务部门与工商、国税、银行、财政、海关、保险、统计等部门没有实现网络连接和信息共享,涉税信息采集难以全面、准确和及时,体现不了税源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税源管理缺失可靠信息支撑,难以形成税源管理的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税源控管的难度。

(六)税源管理考核指标难以量化,是税源控管乏力的制度性问题

税源考核指标过于陈旧落后且缺乏针对性,有的则考核指标制定过高,超越了税收工作的实际;有的考核内容却毫无意义,起不到以考促管的作用,致使考核形同虚设;有的考核方法老套,标准不一,考核的结果跟实际的税源管理的效果相差甚远,致使奖罚显失公平,挫伤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税源管理水平得不到真正的体现。

二、夯实税源管理基础 强化税源控管的几点措施。

为应对在税源管理工作上存在着的实际问题,笔者拟提出以下措施加强税源的控管:

(一)强化税源普查,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

摸清税源底数,建立足够详细的税源台账是实现税源有效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税收征管改革中征管机构收缩和并陇的前提。要通过税源普查将纳税人经营信息、纳税信息以及业主自身的信息(业主所在方位、街道、经营行业、税收管理码、电话或手机号码、其他应特别注明的特殊信息)进行电子筛选和整合,把业户的户籍管理和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存储管理结合起来,实施税源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类管理,即将纳税人区分为不同的经济性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税源规模,建立分类税源管理资料,科学界定税源管理的方法,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

(二)理顺征管机构,科学配置税源管理人员

为适应经济税源结构的特点以及税源发展和转移的趋势,必须打破过去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坚持机构、征管和人员围绕税源的变化而变化,管理模式和人员配置必须随税源的变化和流向走,以解决征管力量配置倒挂、税源多的地方有事无人干、税源少的地方有人无事干和有税无人收、无税乱收税的问题。对经济欠发达、税源少的地方要压缩征管机构,精简人员;对经济增长快、税源多的地方,要重新划分征管机构,充实人员,均衡征管力量,以适

应税源变化的需求,实现人力资源与税源管理的最优配置。

(三)树立科学税源管理理念优化税源管理方式

根据目前税收征管信息数据相对集中和管理员职责进一步明确的特点,要对税源管理进行全面的整合,是提高税源管理的有效手段。树立科学管理理念,要让税收管理员明确税源管理在整个税收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在设置科学化、专业化税源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合理整合现行税源管理的层次,重新调整职能分工,减少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管理内耗,精减管理审批环节,归并一些职责交叉、业务单一管理部门,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用于专业化税源管理的层面上。同时,应本着因地制宜、属地管理和有利于税源监控的原则,完善对管理责任区制度、巡查巡管制度、管理考核制度、评价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的建设,以增强对户籍管理和动态税源的监控能力。

(四)构建税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补与共享

一要对所有纳税人的税务初始登记资料、纳税资料进行规范化设计和重新登录,对过去登录的业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和补充,以满足税源管理业务流程的需要。加快与工商、国税、银行、财政、海关、统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二要加强与社会协税护税网络的沟通,扩大信息来源渠道,使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优势与人工信息收集处理的优势进行互补,使税源信息资料更加真实、准确。三要加快计算机辅助决策、参与税负评定、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选案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电脑网络实时传输、数据真实可靠、评价标准统一、人为因素少的优势,不断增强税源监控的力度。

(五)建立税负核定互信机制实现联合定税

自分税制以来,国、地税共管户的税收管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税务登记混乱、业户经营信息异同、信息传递滞后、税负核定标准不一等问题。要杜绝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共管户实现国、地税联合定税。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服务于税源监管,积极推行计算机参数定税,业户代表民主评税,以统一税负标准。同时,积极推行网上报税、刷卡缴税和银税联网划税,不断提高税源管理和税收征管水平。

(六)创新税源管理模式实行行业化动态管理

一要定期开展行业税源调研。要根据各行业税源的特点开展调研活动,分清行业税源的性质、组成和变化情况,通过分析与比较发现行业税收政策变化给税源的影响以及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掌握整个行业中的税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明确行业税源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二要实行税源分类直观管理。根据各地经济运行结构和税源特点,对税源进行分类管理。要在强化税源预测工作的同时,运用数学模型和税源示意图预测税源发展走向和税源结构变动趋势。把握行业税源变化发展规律,在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三要对税源的管理做到动静有序,监管有力。要强化管理人员对行业税源管理的责任,明确行业税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统筹兼顾地做好各类纳税人的税源变动和税负变化等相关指标的采集和调查工作,牢牢抓住税源管理的重点;要通过开展行业性纳税评估,摸清行业税收特点,定期分析税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起到评一块、纠一块的作用;要实行税源的定性检查,把税收行业性检查和税源管理性检查相结合,整体反映税源管理水平,真正起到对税源的控管目的。

第五篇:市局召开税源管理工作汇报会

——市局召开税源管理工作汇报会

近日,市局在蓟县召开税源管理工作汇报会,专题听取各基层单位贯彻落实税源管理工作交流推动会情况;通报征管流程落实情况抽样调查结果,强调需要改进的六个方面问题;明确下一步深入推进税源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市局张春杰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基层征收单位的分管副局长、市局业务处室和市局稽查局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税源管理交流推动会召开以来,市局机关各有关处室在“一体化”框架内,全面梳理基层单位税源管理工作亮点、加强信息化税源管理工具推广应用培训、筹备税源管理大讲堂、开展征管流程落实情况抽样调查,推动了全系统税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会议听取了各基层征收单位关于贯彻落实税源管理交流推动会情况的汇报。从各单位汇报情况看,全系统加强税源管理的认识统一、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效,税源管理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税源管理机制趋于规范。各单位按照市局要求,分别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的税源管理“一体化”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推动税源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市局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是税源分类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大多数单位结合税源现状,按照纳税人规模和行业,兼顾特定业务,认真贯彻“重点税源按户管理,管深管细,跟踪问效;一般税源按行业管理,管住管好,盯紧不放”的思路要求,积极推进并不断完善税源分类管理。一些单位将二所管辖的部分重点税源户划转到三、四所管理;将小规模纳税人划归派出税务所征管,在管户规模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三是重点税源管理力量得到加强。大部分单位在对重点税源管理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二所的人员配备进行了调整,其中9个单位调增了重点税源管理人员,增加了管理力量。各单位对税收业务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以考促学、以考促训。河东区国税局通过考试选拔业务骨干,静海县国税局结合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组织业务考核,促进广大干部不断提高政策业务素质和能力,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可靠依据。

四是税源管理工作逐步深入。各基层单位结合征管实际,积极查找管理风险,研究制定控管措施,努力提升税源管理质量。东丽区国税局以税源管理平台为载体,深化数据应用分析,加强税负预警,重点对税负“双低”(低于全市和全国行业平均值)和“一高一低”企业实施重点核查。直属分局坚持管理服务并重,局领导分别牵头,对石油、石化、冶金、电力、汽车五大行业重点企业实施“驻厂组”管理模式,全面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问题,强化税源管理深度。红桥区国税局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将各项征管质量指标层层分解到所、到人,按月通报征管质量指标完成情况。武清区国税局每月召开重点税源分析汇报会,由所长主持解剖一个重点企业,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大港区国税局将部分调查核实职责调整到征收部门,提高了审核审批效率,规范了管理,优化了服务。河西区国税局按月发

布征管现状报告,提示风险,查找漏洞。同时,各单位将纳税评估作为税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全力抓好建模、验模、核查、稽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会议要求系统上下健全完善一个机制(“一体化”税源管理机制),围绕两条主线(分类管理和纳税评估),依托八个工具(信息化应用工具),紧紧抓住税种、行业和环节管理,统筹协调、周密部署,认真落实税源管理交流推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确保年底前完成两个目标(各单位对不低于20%的重点企业建立指标体系、市局搭建5个重点行业税源管理指标体系)。

会议强调要全面跟踪大项目好项目投产达产情况,密切关注亿元楼宇建设进展,高度重视影响税收变化的重大因素,及时搞好涉税分析和综合服务。切实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征管薄弱环节、新兴业态等税源控管,抓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后续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要认真开展成品油经销企业专项核查,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要着力加强近年来新招录大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压担子、提要求,提高素质能力。同时,做好工作效果的统计,重视工作经验的积累,推动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下载税源管理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源管理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宁河县国税局税源管理工作交流会材料(初稿)

    宁河县国家税务局税源管理工作交流推动会材料 宁河县国税局按照市局“重点税源按户管理、一般税源按行业管理”的工作要求,在坚持税基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分类管理为......

    全县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座谈会材料

    全县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座谈会材料 今年来,我园克服严峻经济形势和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等诸多客观不利因素影响,合力同心、攻坚克难,顺利完成财税“开门红”、“双过半”等工......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深入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范文)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深入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处处生机盎然。为应对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经济税源的复杂变化,适应税收扁平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全面提高税收管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税发〔2006〕149号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为......

    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情况调查

    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情况调查------------------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 2010-07-12 访问次数:按: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是税收管理方式的变革,也是税收管理体制、机......

    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曹文甫 加入时间:2012-8-13 13:51:57 点击次数:3645 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培植了丰富的税源。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

    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12-02-17 根据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

    浅谈交通管理工作要点

    浅谈交通管理工作要点 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大于天”、“安全事故可防可控”、“预防事故尽最大努力作减法”的理念,坚持“系统思维、标本兼治、机制创新、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