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体要求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体要求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及全省国税局长会议精神,在保持机构设置不变、重在转变管理职能、重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以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体系和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责体系为基础,以抓好信息采集、风险分析和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制度、机制、科技支撑和专业队伍为保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为构建税收征管新模式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贯彻落实好这个总体要求,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切实坚持机构不变职能转换这个前提。全省国税系统要保持机构基本不变,通过转变管理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二是要切实抓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构建征管信息管理工作体系、风险分析工作体系和纳税评估工作体系。
三是要切实抓好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责体系建设。要合理界定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明确税源专业化管理具体职责,合理划分各层级职责,合理划分部门职责。
四是要切实抓好信息采集工作。要强化内部信息整合,积极推进部门信息共享,规范采集。
五是要切实抓好风险分析工作。要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做好信息比对工作,强化遵从风险及管理风险两类分析和专项分析。
六是要切实抓好纳税评估工作。要完善评估程序,建立评估模型,突出重点,合理安排。七是要切实抓好税源专业化管理保障工作。要强化科技支撑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和专业化队伍保障。
第二篇:全县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座谈会材料
全县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座谈会材料
今年来,我园克服严峻经济形势和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等诸多客观不利因素影响,合力同心、攻坚克难,顺利完成财税“开门红”、“双过半”等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和归功于县地税部门的大力支持,地税部门和园区密切合作,协同配合,合力推进,为保证各项财税时序任务的完成作出了重要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园区党委、管委会向地税部门一如既往地对园区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就全县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结合园区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志批评指正。
一、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国家在江苏试点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体现了地税系统敢于自我变革的魄力和勇于探索实践的创造力,税源专业化管理符合税收工作实际,势在必行,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税源属地管辖,按照规模、行业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专业化管理,改变过去分区域包户到人的粗放型、保姆式管理模式,整合办税服务功能,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益。二是企业办税更便捷,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为纳税人带来了更大的益处。三是促进了企业自身良性发展,针对园区化工企业多,税赋平衡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添后劲和动力。
二、园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园区成立工作组,各挂钩企业责任人为成员,财税局、经发局等部门加强与地税部门对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地税部门,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深入园区60多家企业宣传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积极引导企业,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注重了解纳税人的反应。
2、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建立与地税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强税源征收、管理工作衔接,多方排查税源,确保应征尽征。
3、强化督查考核。各挂钩企业责任人加强信息交流,注意情况总结反馈,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新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确保税源管理质效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相关建议
1、在协调对接方面,恳请地税部门多到园区企业加强指导和督查,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确保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工作按时间进度和要求落实到位。
2、结合园区工作任务重、要求高、人手不足等实际,为减少“多头跑、多次跑”,恳请在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税源管理上合理调配部门人员设置,向重点园区重点倾斜,促进园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为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作出园区应有的努力。
谢谢大家!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第三篇: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深入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范文)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深入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处处生机盎然。为应对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经济税源的复杂变化,适应税收扁平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全面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我局启动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工作,从运行一个多月的情况来看,机构改革、人员调整、税源调整全部到位,有序运转,效果颇佳。现就改革我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体会认识。
要加强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理念的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对实行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的目的、意义有更高的认识,把握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突出抓好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纳税服务的目的就是纳税人提高纳税遵从度,税源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税收征收率。
(二)通过学习要更进一步认识到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改革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改革。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并不是简单地撤并机构、调整人员,而是根据税收征收管理的一般规律和税源特点,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改革涉及到整
个税收业务、工作规程、岗责体系、机构职能、人力资源配置、内部管理考核和奖惩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
(三)通过学习要更进一步认识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认真谋划好下一步深化专业化管理的布局,按照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要求,更加自觉地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四)通过学习要更进一步认识到实行专业化管理,必须在实施科学分类、理顺管理流程、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收分析、整合税源监控、突出纳税评估、集约税务稽查、深化信息应用、重组管理资源、转变工作方式等十个方面下工夫。
(五)通过学习更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信息管税”的目的和内涵。推行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必须坚持“信息管税”,信息是手段,管是关键,税是目标,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内外信息相结合、分析信息查风险、解剖风险抓控制、抓好控制建制度的信息管税思路。充分抓好信息的应用,充分发挥各类信息数据对税收征管的支持作用。实现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高税收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二、思考建议
(一)实施差异化管理。
根据税源规模、重要程度和风险大小,把各项制度、办法落实到各部门的职责中,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对不同税源实施差异化管理,使有限的征管资源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益。
1.重点税源企业。按照风险管理、个性服务的思路,试行“大客户制”,突出分析监控和个性服务。掌握企业经营规律及核算特点,测算企业生产和纳税能力,做到应收尽收;引导和帮助企业从内部控制入手,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强化税务风险自我防控,提高税法遵从度。
2.中小税源企业。按照分行业、集约化管理思路,对中小税源按行业进行分类,根据税收风险程度和征管环节,加强行业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分工管理,探索行业管理规律。密切与工商、地税等部门的信息传递和工作配合,防止漏征漏管;对财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强化税基管理,实行所得税核定征收;对已开业的中小企业,突出账簿设置、财务核算情况的检查辅导。
3.个体工商户。根据个体税收的征收管理特点,进一步优化个体税收工作流程,明确税源管理部门、代征单位等相
关部门的职责和关系。积极发挥街道的作用,实行委托代征,降低征纳成本,节约人力资源,强化对个体税收的征管,增加个体税收收入。
三、几点想法:
一是以税源专业化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展专业化评估。要结合纳税评估实际工作,进一步理清流程,完善评估岗位职责;加强信息采集质量,科学选取评估指标参照量,在常规评估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县域纵向分析、行业横向对比,优选评估参数,提升量化数据的合理性,全面多角度寻找评估切入点,开展专业化评估工作。
二是全面落实“信息管税”。“信息管税”是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点和基础所在,没有信息化就谈不上税源专业化管理。要全面落实“信息管税”,必须进一步优化升级工作流系统,完善工作规程,加大信息运用。
三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要按照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理念和信息管税的模式,补充、修改和完善现有工作制度,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度能否有效执行,人才是关键。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分析、评估等方面的人
才,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五是强化工作考核。要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特点,分类建立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简化考核指标,突出考核重点,真正发挥考核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六是明确处罚和责任。要还权还责于纳税人,对纳税人实行差别化管理,对遵从度高的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对遵从度低的纳税人严格执法,督促其遵从,进一步规范税收经济秩序,提高纳税遵从度。
第四篇: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情况调查
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情况调查
------------------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 2010-07-12 访问次数:
按: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是税收管理方式的变革,也是税收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对于提高税收管理质效、增强干部队伍素质、杜绝不廉洁行为以及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总局安排的全国税务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省级试点单位,省局对此非常重视,多次进行研究部署,并作为全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近日,又制定下发了《全省地税系统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就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各地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选定试点单位,制定实施方案,研究推进措施,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为便于各地交流借鉴,省局办公室对部分试点单位的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调度分析,现予以刊发。
省局办公室调研组
一、各地工作实践情况
总结各地的实践,主要是以流程再造为切入点,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实施以分规模和分行业为主导的分类管理;调整优化机构和岗位的税源管理职责,实行按业务事项分岗管理;按照信息管税的要求,着力加强数据增值应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强化预警分析,有效防范税收风险。
(一)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
——即墨市局。按照重点税源、一般税源的分类,兼顾方便纳税人的原则,确定了重点税源的规模标准和重点行业的范围,并在2010年1月9日前进行了征管范围调整:一是将2009年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237户企业作为重点税源,其他作为一般税源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了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目标。二是调整税源管理系列征管范围,按照税源规模分类,在征收局设立重点税源管理科,负责城区178户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其他59户乡镇重点税源企业仍由各税务所负责。
——邹城市局。一是分规模,对大企业实施集中专业化控管。对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兖矿集团,抽调11名精干人员成立了兖矿集团企业税收管理办公室,将兖矿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协作关系企业共141户全部划入该办公室专门管理,今年一季度征收地方各税2.16亿元,同比增长16.12%。二是分行业,对房地产业实施社会一体专业化管理。抽调精干力量对全市150余户房地产建筑行业实施专业化管理,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政策,遵循权属,分级入库”的原则,积极探索实施“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三位一体的管理新路子。制定实施了《房地产建筑业精细化管理办法》、《房地产一体化管理规程》;加强与发改、规划、土管、建设、房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联合控管,构建了房地产税收社会一体化管理网络;对不符合查帐征收条件的中小建筑企业,一律实行核定征收所得税办法,核定征收面达70%。今年一季度入库房地产建筑业税收3731万元,同比增长10.6%。三是分类别,对非重点税源推进分行业专业化管理。在城区分局推行了“立体化税源管理与重点税源专项管理、日常税源分行业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征收管理模式试点,即对纳税人户籍实行专业管理、集中管理;对重点税源和日常税源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对房地产、建筑业、餐饮业实行分行业专业化管理。通过征管模式的改革,做到事前监控、事中跟踪、事后检查核实,在管理中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招远市局。按照“外分”的原则,突破属地管理界线,以规模、行业及其缴纳的税种为主,兼顾风险和存续期,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个体税源,并据此对基层分局的管理范围和职责进行调整。一是在重点税源管理上,成立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将占纳税人总数12%、年税收收入占总收入比重82%的重点税源划入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分行业实行专业化管理。在重点税源划分过程中,除了突出行业、税种与规模之外,基于关联企业与主体企业之间“利益共存、风险连带”的特性,将部分关联企业一并纳入重点税源管理分局进行管理。二是在一般税源和个体税源的管理上,充分考虑征管成本,采取分行业和分区域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对规模行业,实行专业化管理;没有规模行业的乡镇,按地域进行管理;对城区个体税源,集中到招城分局进行统一管理。
(二)内部实行按业务事项分岗管理
——即墨市局。打破基层一线管理部门按区域“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方式,对税源管理系列的业务按照性质进行分类,设置税收预警组、综合管理组、纳税评估组和纳税服务组,实行分组分岗管理。同时,开展了骨干人才考试评比,充实基层人员,各税务所由平均6人增加到8人。
——滕州市局。按照业务类属,划分内设小组,按业务事项设置岗位,以流程推送进行业务衔接,成立了税源管理组、综合事务组、日常管理组三个专业化工作小组。重新调整了岗位职责,优化制定了由任务发起到结果反馈环环相扣、衔接紧密的工作流程图,开发了集任务传递、督办、反馈功能为一体的任务流转工作平台,避免了“管事”过程中的职能缺位、监督缺失等问题。
——邹城市局。先后制定了《税源管理专业化岗位和岗位职责》、《基层分局税收执法岗位职责及工作规程》、《税源管理新模式工作标准》等一系列办法。同时,为避免税收管理员因兼岗过多、税务事项过分集中而出现变相“管户”现象,对各管理组及个别岗位的设置进一步明确,重点加强了税源管理组的征管力量。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后,各基层分局税源管理组人员共50人,占基层分局人员的40%;征收服务组18人,采取“外分”方式在城区范围内设置一个办税服务厅,在纳税服务中心统一指导下集中办理各项涉税事项。
——招远市局。对现有基层征管业务划分为征收服务、日常管理、税源管理、综合管理四大类,按照四类业务所涉及的事项设置岗位,实行分岗管事。根据各基层分局实际情况和人员数量,采取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的方式,灵活设置岗位,以解决当前人员短缺的问题。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对纳税人实施分行业和分规模为主导的分类管理,将一部分税收管理员从日趋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税源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税收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截至目前,全局共配备日常管理类43人,税源管理类46人。
(三)着力加强数据增值应用
——即墨市局。一是进一步修订《信息采集维护工作规范》,要求各工作岗位根据相关业务规定,结合省局“大集中”信息系统、青岛地税综合业务平台的操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好入口关,做到数据在采集前有审核,采集后及时复核、校验,建立起问题数据的处理机制,发现问题数据及时确认并纠正,确保数据录入的质量。二是创新查管互动工作方式,促进数据增值利用。坚持“发现一个疑点,连带相关企业;整治一个行业,规范一个区域的管理,推进数据增值利用”的指导思想,创新查管互动方式,建立数据增值应用的高效运行机制,实现数据处理结果以点带面,由企业到行业和区域的全方位利用的多层次增值应用效果。利用预警指标、评估数据指导稽查选案;丰富稽查职能,通过对驾校、网吧、小产权房、针织行业、中介、旅游、餐饮等行业进行“解剖式”检查,建立和完善预警指标及预警值;实施定点联系办法明确稽查人员的互动范围和职责,通过稽查部门与征收部门联合召开纳税人约谈会的形式,发挥稽查威慑力,提高纳税评估的质效,推动数据的深度增值利用。三是加强对数据增值应用的绩效考核。通过税源分析报告、集中约谈会、征管与稽查反馈报告、数据维护报告等对增值效果进行考核,提高数据增值应用质效。
——滕州市局。突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应用这条主线,在规范大集中系统数据、纳税人基础财务数据、重点行业数据等内部信息的基础上,加强对综合治税信息、第三方信息等外部信息的采集力度,明确数据采集标准,建立数据备查制度,定期召开数据质量点评会,从源头上把握数据的完整性、精确性、有用性。同时,结合行业分析员提供的《行业税源分析监控分析报告》,以纳税评估印证税收风险点设置的科学性,进一步修正完善相关风险指标。
——邹城市局。自主开发了“税源管理平台”,以大集中系统为数据源,综合并完善了管理服务、收入服务、决策服务、数据审计、重点税源进度分析、一般查询、同比分析、异常分析、重点税源监控、税源管理预警、综合查询等11项功能,实现了税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明晰化、精细化。同时,扎实有效地做好信息采集、数据管理、运行机制、技术支撑以及信息化应用水平等工作,在系统内部,明确各业务科室在互动中的职责、工作内容,制定规范的互动工作流程,加强纳税评估与税收分析、征管、稽查等环节的配合互动;在系统外部,积极争取工商、国税、房管等外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支持,充实信息数据库。
——招远市局。加强了对财政局、国税局、工商局、建委、房管局、科技局等单位的数据采集、加工和分析利用,并与各协税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畅通了信息传递渠道。同时,加强内部信息的整合和交流,以Groove协同软件为蓝本,研发了“内部协同工作平台”,提供各方面的互动信息沟通,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又保证用户穿过防火墙访问数据。
(四)切实强化预警分析评估
——即墨市局。根据岗责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查找税收管理风险点,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分析查找税收执法风险点。去年以来,通过积极探索和总结,制定和完善了十项行业税收管理预警指标值、六项分税种预警管理指标值、四项分事项预警管理指标值、三个区域平均税负预警管理指标值,以及三项财务预警管理指标值,通过预警指标的多角度分析,找准风险点,确定评估对象,共查找出了92项纳税遵从度风险点,33项税收管理风险点,评估有问题纳税人1890户,评估入库税款、滞纳金6545万元。
——滕州市局。实行两级风险控制:一是外部风险控制,根据同类纳税人的行业特点合理设定行业税收风险点,综合内外部信息,科学确定单个纳税人的具体涉税风险点,及时派发《纳税风险提示书》给日常管理组和纳税人进行风险双向提示。二是内部风险控制,针对日常管理和征管巡查中发现的容易出现执法风险、廉政风险的节点,将执法权力和风险合理分解,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实现由事后到事前风险控制关口的前移。
从各单位的工作实践看,各地按照省局要求,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防范了执法风险,提高了征管质效,促进了组织收入工作的开展。
二、当前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需要进一步合理调整。在新模式的运转过程中,各基层单位都按照工作流程对人员进行了岗位明确,但由于人员较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人多岗现象。个别同志缺乏积极主动性,在业务事项办理过程中互相推诿,影响了工作质效。特别是在税收收入紧张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出现了组织收入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推进相脱节的现象,表面上搞税源专业化管理,其实际上还是按照老管理模式在运作。
(二)涉税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从社会信息来看,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生产、销售、利润、纳税等情况要有横向比较,现实中管理人员掌握不全面、不深入;从现有税务机关掌握的企业信息来看,申报数据不准确、不完整,垃圾数据较多;从
涉税相关信息来看,与工商、国税等部门信息沟通不及时,造成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人员变化情况不掌握,重点行业的生产经营数据无法取得等问题。利用不完整、不准确的数据计算的预警指标偏差较大,缺少指导性;利用普遍的预警指标分析比对出的差异点,实际核实结果往往与目标背道而驰,缺少针对性。
(三)信息化操作技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是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提高为保障。新模式注重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分析技能,从海量的信息数据中找出纳税管理的风险点,作为税源管理的重点与起点。但从新模式的运行来看,真正能够综合利用各项计算机技能进行案头分析的人员较少,远远不能够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顺畅运行的需要。
(四)与专业化管理配套的岗责规程有待进一步明晰。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严格按照业务事项划分工作流程,这就要求建立覆盖全部业务事项的岗责及规程,对前台(征收服务组)、后台(日常管理组)的岗责规程进一步明确,严格流转的时限要求,实行一环扣一环的无缝式对接。
(五)目前实行的税银模式相对滞后。以邹城市地税局为例,全局九个基层单位的六个征收大厅几乎天天往返市里的五个银行进行解库,稍有疏漏,就会造成逾期上解等执法过错,同时耗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已不能适应专业化管理的需求,急需实行更为先进的税库银联网或财税库银联网模式。
三、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从基层实际出发,各单位提出了下一步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完善岗责体系,科学定岗定责。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责的原则,对岗责体系重新进行规范和完善,建立起“岗责明晰、权责统一”的体系。严密岗位职责与业务规程的对接,真正形成基本职能清晰、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符合工作实际的岗责体系,全面规范工作秩序。同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根据平时掌握现有人员的特长和工作能力,结合岗位业务考试,确定其所在岗位,做到人尽其才。
(二)强化激励考核,培养专业化人才。细化追究方式、量化追究标准、实施奖励激励,充分发挥优秀税收管理员的正面示范作用,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监督考核机制,约束和引导税收管理员主动把各项税收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有工作能力、责任心事业心强、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同志到院校深造,采取聘请专家讲课、短期培训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一批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三)强化综合治税,做到信息共享。以落实《山东省地方税收保障条例》为契机,突出抓好涉税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征收反馈,形成完整的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工作链条。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强涉税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连续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税机关捕捉信息的能力。
(四)财税库银联网,实现电子缴库。建立横向联网系统,在确保安全、准确、快捷、高效的前提下,实行税收收入电子缴库。
第五篇: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12-02-17
根据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依托,以风险分析和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完善运行机制和人才队伍为保障,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机构稳定职能转换的原则。在现有组织框架下,调整和转换现有税源管理科(股)的管理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
(二)坚持基于信息化的原则。适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税收管理带来的深刻变化,加强征管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切实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依托和支撑。
(三)坚持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税收规模、行业及其风险发生特征,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在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等基础管理实行属地管理的前提下,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间进行合理划分,创新管理方式,探索管理规律,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一体化”工作制度原则。按照总局和省局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要求,统筹指导和协调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工作,推动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工作目标
(一)建立风险目标规划、征管信息管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绩效考评等为主要环节和顺序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流程。
(二)构建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衔接有序、运转顺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责体系。
(三)建立全省统一的风险管理应用平台。
(四)逐步建立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试点单位税收分析人员要占税收管理人员数量的10%以上,从事纳税评估的人员要占税收管理员数量的30%以上。
(五)纳税遵从度得到较大提高。风险应对(纳税评估、稽查)收入占年税收任务的3%以上。
四、工作内容
(一)实施税源科学分类。按照“规模+行业”及其风险发生规律进行分类。首先,按规模大小分为重点税源、中小税源和个体工商户三类;其次,根据当地税源结构和行业分布状况,对同一管理层级的纳税人可再按行业进行分类。税源分类,总体上要体现有利于筛选、查找风险群体、风险行业、具体风险纳税人的要求。
(二)合理划分税源管理职责
税源管理职责分为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和税收基础管理职责两大类。
1、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
(1)制定风险目标规划:指各级国税机关对一定时期内税源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做出的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谋划。主要包括:
A、编制中长期战略规划;
B、及各阶段重点工作安排。
(2)征管信息管理:指税务机关对税收数据信息的采集、筛选、量化、归集以及加工、分析、共享、传递、交换等工作。主要包括:
A、综合税收数据信息管理,包括与税收相关的区域、产业、行业等宏观经济部门税收数据信息管理等;
B、征管基础数据信息管理,包括纳税人身份、户籍、普通发票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C、增值税数据信息管理,包括增值税抵扣凭证、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D、消费税数据信息管理,包括消费税应税产品(应税行为)、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E、所得税数据信息管理,包括行业、地区分布、总分支机构、关联交易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F、大企业和国际税收数据信息管理,包括大企业集团架构、大企业和涉外企业经营、跨国交易、关联交易、居民企业对外支付、非居民企业等方面的税收数据情报管理;
G、出口退税数据信息管理,包括进出口报关、外汇核销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H、税务稽查数据信息管理,包括举报、涉税违法违章、案件调查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I、其他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3)风险分析识别:指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通过确定风险特征指标和建立风险特征指标库,研究、开发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开展各类税收风险分析,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找出遵从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主要包括:
A、经济税收风险分析:根据经济与税收的相关关系,开展区域、产业、行业等经济税收偏离度的税收风险分析;开展税收收入与政策相关的风险因素分析;
B、综合税收风险分析:开展跨税种、跨专业的税收遵从风险分析和税收管理风险分析;
C、大企业(重点税源)风险分析:针对大企业(重点税源)的税收遵从行为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分析识别;
D、行业税收风险分析:按照相同行业纳税人税收风险发生规律的趋同性或相似性等特点,开展分行业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E、税种风险分析:根据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税种特点,深入分析识别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企业所得税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风险纳税人群体;
F、征管基础类风险分析:根据纳税人基本情况变化、发票使用等方面的税收遵从行为特点,开展征管基础环节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G、出口退税风险分析:根据出口退税环节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特点,深入分析识别出口退税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风险纳税人群体;
H、国际税收风险分析:根据跨国交易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特点,深入分析跨国交易税收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风险纳税人群体;
I、稽查案例风险分析:根据一段时期税务稽查案例的综合统计分析和样本典型分析,识别纳税人遵从风险发生的规律性和动态趋势;
J、其他税收风险分析。
(4)风险等级排序:指根据风险分析识别成果,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估值计算,评定纳税人风险等级。主要包括:
A、风险等级排序规则的制定和改进;
B、特殊情况下纳税人风险等级的调整;
C、风险应对对象的优先排序。
(5)风险应对管理:指税务机关内部强化联动,做好风险应对的总体规划、分层级、分部门风险应对的工作计划安排和任务分配,为有效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提供专业支持。主要包括:
A、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工作规划;
B、探究设计特定风险应对的有效方法和针对性措施;
C、收集编制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
D、风险应对任务分配、跟踪和反馈。
(6)风险应对实施:指税务机关在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征管资源,采取提醒、申报初步审核评定、案头审核评定、实地审核评定、反避税调查、税务稽查等各种应对措施,消除税收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的过程。主要包括:
A、高风险纳税人的风险应对;
B、大企业(重点税源)的风险应对;
C、分行业风险应对;
D、分税种风险应对;
E、征管基础环节风险应对;
F、出口退税风险应对;
G、国际税收风险应对;
H、其他特殊类型的风险应对。
(7)过程监控:风险管理过程监控,指税务机关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纠正风险管理的具体运行与风险管理总体目标之间的偏差。
(8)风险绩效评估:指税务机关对风险过程的各主要环节做出的评价,并从税法遵从度和征管成本效益两方面对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2、税收基础管理职责
(1)征管基础管理
A、户籍管理:清理漏征漏管户,开展税务登记事项的调查核实,注销管理,非正常户管理,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情况等;
B、发票管理:对纳税人使用发票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督导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安装和使用税控装置等;
C、定额管理:依托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定额管理;
D、调查核实:调查核实纳税人减、免、缓、抵、退税及核定、认定申请等涉税事项;
E、欠税管理:掌握纳税人欠税及其资产处理等情况,依法实施欠税清理;
F、任务执行:告知纳税人涉税相关事项,执行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做出的处理、处罚等决定;
G、催报催缴:督促纳税人按时办理纳税申报、足额缴纳税款、报送其他涉税资料和信息等;
H、宣传辅导:向纳税人宣传辅导税收政策、法规,解答纳税人提出的涉税问题;
I、档案管理:整理、更新和存储纳税人涉税信息资料,建立纳税人分户档案等。
(2)税种基础管理
A、增值税基础管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防伪税控最大开票限额行政许可,增值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增值税抵扣凭证管理等;
B、消费税基础管理:外购已税消费品税款抵扣管理,消费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等;
C、所得税基础管理: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及调整,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台账维护管理、预缴管理、汇算清缴基础事项审核、所得税相关事项的调查、核查。
(3)税收法制基础管理
A、纳税人违法违章行为登记;
B、责成提供纳税担保;
C、执行税收保全措施;
D、执行税收强制措施等。
(4)大企业(重点税源)基础管理
(5)出口退税基础管理
A、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管理;
B、出口退税证明管理;
C、退(免)税申报、审核、审批;
D、疑点处理、函调管理;
E、出口退(免)税档案管理等。
(6)国际税收基础管理
A、跨国税源日常管理;
B、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等。
(三)税源管理职责层级分工
1、省、市局职能
省、市局现行机构设置不变,主要负责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进行税收风险分析、排序,统一下发风险应对任务,组织全系统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下级国税机关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等。具体模式是:在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制度领导组领导下,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参加,开展各类风险分析,大企业、稽查局、国际税务直接实施风险应对。
(1)征管和科技发展处职责
A、汇总各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制定全系统风险管理目标规划;
B、制定涉税信息采集口径、标准及规程;
C、税收数据信息管理以及征管基础数据信息采集与管理;
D、归集、整理、维护各类风险特征指标;
E、征管基础类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F、研究征管基础类税收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G、研究、开发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发布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
H、征管基础类风险分析;
I、税收风险分析结果的汇总,风险排序规则的制定和完善;
J、统一组织下发各类风险应对任务;
K、对风险管理进行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
(2)政策法规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3)货物和劳务税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类信息采集与风险特征指标设置;
C、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分税种、分行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D、研究、提供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
E、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等专题风险应对。
(4)进出口税收管理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出口退税类信息采集与风险特征指标设置;
C、出口退税类分行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D、研究、提供出口退税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出口退税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
E、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进出口税收方面专题风险应对。
(5)所得税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B、企业所得税信息采集与风险特征指标设置;
C、企业所得税税种、行业税收风险分析;
D、研究、提供所得税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所得税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
E、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所得税方面专题风险应对。
(6)收入规划核算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具体工作规划;
B、对税收相关区域、产业、行业等宏观经济部门税收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
C、经济税收偏离度分析;
D、重点税源风险分析。
(7)国际税务管理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开展国际税收信息情报交换;
C、国际税收类信息采集与风险特征指标设置;
D、国际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E、组织实施反避税调查。
(8)大企业税收管理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大企业税收信息采集与风险特征指标设置
C、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D、对大企业直接实施风险应对。
(9)信息中心职责
A、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的存储、整理;
B、提取、传递相关涉税信息,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10)稽查局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稽查案件综合分析、典型案例微观风险分析;
C、直接开展风险应对。
各市国税局结合实际,可以成立专门的纳税评估团队,直接开展重点税源纳税评估。
2、县(市、区)局职能
县(市、区)局机关通过转变各部门管理职能实现管理实体化,主要从事风险应对工作。具体模式是:在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制度领导组领导下,征管部门牵头,负责风险分析、汇总、排序、应对任务的整合下达和绩效考核;办税服务厅和税收管理员分别负责申报、财务信息及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工作;一个或两个税源管理科(股)专门从事纳税评估工作,其他税源管理科(股)专门从事税收基础管理。
(1)征收管理科(股)职责
A、根据省市局风险管理规划,制定本级实施方案;
B、组织本级税收数据信息采集工作,整合上级发布的数据信息;
C、牵头开展本级风险分析;
D、对上级发布的征管基础类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整合筛选和细化分析;
E、建立本级风险指标体系、风险分析模型和应对指南、模版等;
F、组织开展和直接承担部分征管基础类风险应对;
G、对上级下发的风险应对任务统筹实施及反馈;
H、对本级风险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