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机关提高文化驭警
加强公安文化建设 提高公安队伍软实力
龙南县公安机关“文化育警”见成效
近年来,龙南县公安机关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强化意识、创新思路、深化举措、营造氛围,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以文化涵养素质、以文化凝聚警心,以文化陶冶情操,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文化育警”、“文化塑警”的新路子,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了党委政府、广大公安民警、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好评。
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引领,培养新时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理念
积极开展争创“忠诚卫士”等“五个争创”主题教育等活动,提出了一些既体现岗位职责任务要求、又具有警种部门特色的“岗位理念”,如:县局治安支队户政大队提出的“户籍政策在脑中、服务群众在心中”户政岗位理念,县局出入境管理科提出了“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岗位理念,县局政治部提出了“忠诚、务实、创新、服务”的政工岗位理念,特警支队提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等等。在此基础上,11月30日,在全县公安机关部署开展了“江西公安精神”、“龙南公安精神”大讨论活动,深入研究提炼“江西公安精神”“龙南公安精神”及“公安民警岗位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形成凝聚全警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培育和弘扬公安民警团结奋进、英勇善战、秉公执法、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推动全县公安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营造浓厚公安文化氛围 在新办公楼积极筹建荣誉室,集中展示近年来所获得的荣誉,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为激励全局干警珍惜荣誉、争先进位、再创佳绩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谋划做好新办公楼的文化建设,把民警的书画作品上墙,把从警誓言、格言警句、励志短语上墙,达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的效果,让每一个楼层都能体现浓郁的警察文化氛围。新建了200多平方的健身活动中心,投资30多万元购置了体育健身器材。另外,在办公区东侧投资40多万元兴建了塑胶灯光篮球场和网球场,为开展业余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引导民警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今年10月份开始举办了以“运动健康、拚搏争先”为主题的首届警察运动会,广大民警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共有15支代表队117名民警参与了警体单项比赛和集体项目比赛,充分展示了公安风采,弘扬了公安精神。近期正在积极谋划组织开展全县公安机关乒乓球和篮球比赛,引导广大民警参与到健康向上体育活动上来,使民警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先进文化的引导,激发了职业荣誉感、集体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形成了强有力的文化感染力和凝聚力。
三、以多种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和活跃警营文化生活 今年1月17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十佳龙南人民警察”颁奖晚会,为广大公安民警和全县人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今年4月,县局政治部布置开展了警营读书活动,丰富民警的精神生活。10月8日、9日,县局文艺小分队先后开展四场赴基层慰问演出,人民群众通过文艺的形式零距离了解了警营生活,感受到了警察热情和多姿多彩的一面,使警营文化建设成为联系群众展示民警风采的桥梁和舞台。11月19日,正式成立龙南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结合实际设立了书画、文学、摄影、奇石(盆景、收藏)四个分会和一个警官艺术团,积极吸纳具有一定专长的民警作为各分会会员。举办了首届书画摄影作品展,积极开办“公安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了摄影、文学创作知识讲座,文学、书画分会邀请县作协知名作家走进警营,亲身体验基层干警的工作和生活,创作出了一批以讴歌基层公安民警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为主题的文学、书画作品。举办“我的警察情结”主题征文评选和公安楹联征集活动以及“争创„忠诚卫士‟,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培养高雅爱好,陶冶干警情操。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展示了公安队伍蓬勃向上、开拓奋进的精神面貌,凝聚了警心、鼓舞了士气,扩大公安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县公安局还十分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努力提供宽松环境和施展平台,注重从各种活动中发现民警的文艺潜能,培养一批文艺文化人才和积极分子。涌现出了一批公安文艺人才。
四、以和谐警营建设为抓手,提升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坚持“从优待警”,采取落实休假制度、定期体检、举办心理咨询讲座等措施缓解干警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关心干警物质和精神生活,切实解决警察工作和生活中衣、食、住、行,子女上学、家属就业、就医等具体困难,成立民警互助协会,设立特困警察帮扶基金,帮助特困警察等。县局政治部广泛开展谈心、走访、调研等活动,了解干警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并在公安网上设立主任信箱,加强与民警的沟通交流,倾听民警呼声。今年9月,组织多名民警英模代表赴外地旅游休养,激发基层民警工作活力。县局在新办公楼开办机关餐厅,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为民警创造必要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同时,县局人事部门积极落实警察职务套改、民警加班补助等工作,努力提高民警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从优待警见行动,丝丝关爱暖警心,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真正把警营建成民警之家,营造温馨愉快、宾至如归的良好氛围,使民警在思想上安心、生活上舒心、工作上尽心,从而激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始终充满朝气、充满激情、充满战斗力与创造力。
公安文化建设,不仅使龙南县公安机关有了一种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良好环境,同时,更加坚定了民警的理想信念,统一了民警的思想认识,滋养熏陶了民警的心灵,提高了民警的职业素养,有效地激发了公安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人民警察队伍的软实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为县公安局一项常态化工作,公安文化建设正在为提升龙南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实现公安工作和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新突破和新跨越,树立新时期人民警察良好形象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篇:公安机关开门评警心得体会
公安机关开门评警心得体会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正是我们公安机关服务群众的理念。我记得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公安工作也要走群众路线,公安工作走群众路线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坚持群众路线是公安机关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公安机关为期半年的“开门评警”活动已进行两个多月,在活动中,通过与辖区群众走访、交心、争求意见使我对“开门评警”活动体会颇深。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走过场的想法必须杜绝。“开门评警”活动就是要以民意为主导,开放胸襟地征求群众对我们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活动伊始,我们大东门派出所按照工作部署,组织民警深入辖区请居民群众对我们公安工作进行评价。当派出所民警敲开辖区一户姓马的居民家门说明来意时,该居民极为不满地说,你们来摆什么花架子,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民警当场吃了 “闭门羹”。事后了解到,该居民在去年6月份的一天,领着儿子到派出所报案称,其儿子在学校被老师用扫帚把打伤了,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由于此案发生在校园内情况比较特殊,给公安机关处理此案带来诸多困难。为了消除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误解,派出所民警以“开门评警”为契机,先后多次将居民马某及其儿子校方的领导找到派出所做双方的工作,经过反复调节,最终双方均对派出所作出的调解意见表示满意。通过调节处理此案,我深有感触,那就是,公安机关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深、做细、做扎实,要做就要做好,作出成效,否则就不要去做,走过场的想法必须杜绝。“开门评警”的目的不仅敞开的是公安机关的管理之门、服务之门,更是与群众沟通之门、情感交流之门。
二、群众的事必须当做自己的事办。在“开门评警”活动中,我们派出所以“走死角、听逆音”为切入点,以“走万家、访民情、问民意”为主题,带着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去深入辖区的企业及居民当中,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我们派出所辖区特困户居多,每到年节前是派出所必须走访的,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我们都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解决。2011年12月中旬的一天,派出所民警武森深入辖区征求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时,得知管内的特困户王某因为家境困难,入冬近一个多月了还没有交上采暖费。得知此情况后,民警武森从个人腰包掏出钱为王某垫付了采暖费。王某感激地说:“有这么好的民警给我解决了这么大的困难,我真是幸运啊”。通过“开门评警”活动中反映出的亲民爱民的小事,我深感只要我们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群众的事必须当做自己的事办,知民心、查民意,以群众的需求建议指导警务工
作,推动问题及早解决,让矛盾化解在基层,消弭在萌芽状态。
三、警务工作必须跟着民意走。在“开门评警”活动中,我们派出所以民意为导向,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向群众敞开心扉,让警务跟着民意走,民警围着民意转。2011年大年初一,沈阳皇朝万新发生火灾后,我们派出所管内东逸社区的许多居民来到派出所要求民警能不能讲一讲如何预防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针对许多居民提出的要求,我们派出所东逸社区女子警务室民警谭鹤当天就来到了园区,对园区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进行逐栋检查,并于当天下午,就生活中预防火灾应注意的事项,利用身边的物品、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火场自救和逃生等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园区居民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消防知识讲座,赢得了园区群众的一致好评。我想,我们的警务工作必须跟着民意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排忧患,才能换来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真正形成警察冲在前、群众当后援和警爱民、民拥警的可喜局面。
第三篇:贵州省公安机关十条警规
贵州省公安机关十条警规
(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人事厅 2009年4月29日发布,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一、严禁刑讯逼供,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二、严禁滥用枪支警械,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三、严禁滥用强制措施,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四、严禁为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违者一律予以开除。
五、严禁玩忽职守造成非正常死亡,违者予以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六、严禁在办案中弄虚作假,违者予以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七、严禁在办案中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违者予以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八、严禁不履行法定职责,违者予以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九、严禁违反规定办理警车号牌,违者一律予以辞退。
十、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和“五个严禁”,违者除按现行有关规定处理外,从严追究上一级领导责任。民警违反上述《警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警违反上述《警规》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一律予以纪律处分。因刑讯逼供、滥用枪支警械、滥用强制措施导致人死亡的,因不履行法定职责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一律撤职。一年中发生一起因“三类案件”致人死亡的,因不履行法定职责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县公安局分局长和局长予以撤职;发生两起的,市、州、地公安局分管局长和局长引咎辞职或予以撤职。对发生《警规》禁止的行为谎报或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从严追究领导责任。
贵州省公安厅 制
二00九年五月
第四篇:关于如何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关于如何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
进入社会转行期公安执法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因素有几个方面,如信息公开机制的缺失、利益表达渠道的缺乏、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水平不高、执法存在不规范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执法主体及其理念、执法制度、执法监督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必须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进行考虑,包括加强执法工作公开透明,提高执法素质、完善执法制度、加强执法监督等。
政府公信力是维系社会秩序重要力量之一,负责任的、以民为本的、透明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标准。公安机关是重要的执法部门,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公信力对于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随着社会环境的全面开放、高度透明,公安执法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公民的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对公安机关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期望值提高,检察机关、法院、律师在办案程序、证据上要求越来越严格,媒体、网络、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越来越深入,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也显得尤其重要、紧迫。
一、执法公信力的内涵
从词义上探究,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Accountability,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对于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随着社会环境的全面开放、高度透明,什么是执法公信力呢?是指社会公众普遍地对执法活动及其结果具有信任和心理认同感,并因此自觉地服从并尊重执法活动及其结果的一种状态和社会现象,它表明了社会公众对执法活动法的信任和尊重程度,是执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的一种社会评价体系。
面对社会发展政府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政治行为,而政治行为必然有社会结果的反馈,这个结果的反馈中包含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对政府是否信任,而对政府的信任又直接决定着政府合法性地位的稳固与否。于是,在这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也就是:社会公众对政府信任的来源在哪里?或者说,政府诚信的根基在哪里?可以说,一般的社会信任关系往往存在着一个超验或超脱的第三方来维持正义并提供信任关系的检验标准。而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却往往难以存在这样一个第三方,如果说有一个第三方的话,那么就是对作为逻辑前 提的未经检验而又得到当代宪政国家普遍认可的契约理论。但是,超验的契约理论能够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提供合法性基础的能力是有限的,也是脆弱的。因此,政府代表人民掌握公共权力,是否忠实履行了对人民承担的职责和履行职责的有效性、及时性是衡量政府诚信的标准,从而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可以说,政府对社会管理的过程应当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不仅能够为政府赢得诚信,而且能够为善治的实现提供前提。因此,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能力的基本要求。公安机关是重要的执法部门,公安机关的户口、交通、出入境等执法活动面对着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一个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其中任何一个执法活动出现不规范现象,都会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进而影响到我们整个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水平,提升公安行政管理能力,是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应有之义。
二、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因素
近年来有一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名词:瓮安事件、躲猫猫事件、„„这些事件无一幸免地把公安机关置身于舆情的浪尖,在社会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广泛传播甚至夸大、恶吵乃至于带有偏见的混淆视听,最终加剧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下挫。群众投诉、舆论非议等情况逐步影响了公安干警们的工作心理,公安干警在执法中渐渐地没了底气、失了威严,暴力抗法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警察执法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衅。为什么警察如此的付出却得不到人民群众的理解? 当前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因素有很多,如信息公开机制的缺失、利益表达渠道的缺乏等固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是更为直接的原因是,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水平不高、执法存在不规范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执法主体及其理念、执法制度、执法监督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具体表现在:
1、民警的执法理念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们经济条件、物质水平、精神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的意识显得尤其迫切。分析当前公安执法活动的现状不难发现,我们在执法理念、思想观念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少数民警执法理念不适应,对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还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搞清楚,存在办人情案、关系案、甚至是金钱案的现象,也使社会公众对公安执法活动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部分民警由于长期埋头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汲取的新知识、新理念少,落后、陈旧的执法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依然存在,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打击了犯罪,就是保护了人民,不注重在打击犯罪过程中保护公民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执法思想、执法观念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执法公信力无从建立。
2、执法主体建设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执法执勤任务。当前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面临的形势尖锐而复杂,确保社会治安平稳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各级政府要求公安机关参与介入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频繁,有些诉求和要 求超过了法律的授权。公安机关的大量的警力和精力用在了处置非警务活动上,而本应该公民自行解决或者属于政府其他部门职责的事情,很多都由公安机关在承担和履行,使公安机关及基人民警察成为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服务的“保姆”和政府其他部门职责的代行者。广大基层民警长期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长期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不仅使民警的精神和身体因得不到及时的休整而疲惫不堪,民警的业务水平和基本技能难以提高以适应肩负的任务与责任,制约了执法的规范化程度,执法公信力在一次又一次的不规范执法中逐渐丧失。
3、执法工作的保障不能适应执法执勤的规范要求。我国现行的一些执法执勤规范的要求和标准,是参照先进国家和一些大型城市警察警力与装备的配置而制定的,与我们现有警力配置和物质条件基本保障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法律对警察权的保障制度构建存在不足,有的过于苛刻,或者尚未涉及或者过于模糊,对警察权的保护存在缺位现象,导致袭警事件时有发生,警察执法权威受损,警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严重挫伤公安队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民警的执法执勤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一些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公安机关受到经费保障的困扰,有的把赃款赃物作为保证正常运转的补充经费来源,在办理能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案件时,执法不规范的现象就较为普遍了,不可避免地使社会公众对执法公正产生怀疑,加之个别地方,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和地方保护主义程度不同的存在,更使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失去了信心,从而影响执法公信力的提升。
4、执法制度建设不能适应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近年来,根据公安工作的实际和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的特点,公安部、省厅及市局都先后制定了一些规范制度。但由于公安工作管辖的事项较多,承担的职责较广,目前所建立的各项执法制度远不能满足我们日常工作的需要。各部门、各警种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期待上级部门或法制部门制定的多,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各自实际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的少。比如,公安机关不得参与非警务活动是多年来一直严格要求的纪律,但对于什么是警务活动、什么是非警务活动,什么情况下应该出警、什么情况下不应该出警,出警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却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范。再比如治安巡逻工作是我们治安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违法犯罪嫌疑人盘查工作如何控制、如何盘问、武器警械如何使用等虽然有法律法规规定,但也多年来没有一个具体的操作规范,一些容易出问题的执法环节仍存在漏洞。法律的滞后性也决定了对一些不良行为可能还存在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进而迁怒于公安机关执法不作为,严重扰乱了群众与公安机关的信任。如在一些地方,违法犯罪人员由于身患某些疾病无法关押,常常出现受害人和违法犯罪人员同时离开的情形,严重影响受害人对公安机关的信任。
5、执法制度的落实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除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以外,执法制度不落实也是当前执法活动中存在的一个顽疾。一些执法环节、办案程序在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已经规定的相当明确,但由于民警执法指导思想的偏差、法律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一些好的规定执行不到位,妨碍、制约了执 法水平的提升。如在接处警环节,对于出警时间早已有明确规定,但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原因,还存在接处警不及时等问题,不仅贻误调查取证、抓捕嫌疑人的有利时机,还会引起报案人的不满,甚至引发信访问题;在(受)立案和调查取证上,法律明确规定应当收集违法犯罪嫌疑人有罪和无罪的各种证据,但有的民警证据意识不强,不能做到快速、及时、全面调查取证,致使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影响案件依法公正处理;在法律强制措施上,不能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准确适用。由于公安机关的原因无法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追究,使受害人误认为公安机关故意放纵违法犯罪嫌疑人,对公安机关的信任程度大打折扣。
6、执法监督工作的效果不能达到杜绝执法问题的目标。从几年的实践来看,目前我们工作中有监督部门、考评项目很多,有以部长令形式颁布的规章《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也有综合考评、队伍考评、等级化考评、责任状考评等其他多种考评手段。但从监督的效果看,各项监督考评措施还远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监督的效能尚未充分发挥。各个考评项目的定位始终不够明确,考评的范围不够全面,深层次的执法问题还没有完全触及,在实际操作中未能有效推进。尤其在执法质量考评中,由于考评结果缺乏后续制约措施,没有与具体政治、经济利益挂钩,被考评单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执法考评的重要性,往往是消极被动应付。所以虽然每次考评都发现一定程度的执法问题,但执法考评年年考,相关问题天天有,考评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内部监督逐渐丧失信心。
三、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根本途径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灵魂,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政府失去信用,就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损害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削弱政府执政的基础。公安机关是政府重要的组成部门,提高政府公信力,公安机关应当是责无旁贷。笔者认为,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应当首先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从以下方面着力改善:
(一)宏观上,执法的公开公正有助于建立人们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信任。
1、严格依法办事,以公正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执法公信力与公正互为表里,不可或缺。在执法公正和执法公信力的关系上,不仅要认识执法公正是执法公信力的基础和前提。执法的公信力的核心在于执法的公正,只有公正的执法才可能被社会公众所信赖和认可。单纯依靠强力而获得服从的公信力,是威权,甚至是赤裸裸的强权,必然难以持久,并将动摇整个社会制度的根基。执法公信力要避免蜕变为执法威权、甚至执法强权,就必须以追求执法公正为依归。从根本上说,执法因公正而具有公信力。实现执法的公正,提升执法公信力,应确保法律规则的适用是平等的。法律乃天下之公器,如果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而成为了橡皮筋可以随意伸缩,法律就会被调整得面目全非,不能让社会信赖、人民诚服。
2、增加执法工作透明度,以公开执法打消人们执法不信任的顾虑。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同时也是建立信任有效的途径。保障了 社会的知情权,就会及时消除社会的误解,减少社会冲突的发生。公安机关执法涉及范围较广,面对的群体较多,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让人民群众知道公安机关的执法的依据、程序、结果,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必然可以提高执法公信力。通过进行政务公开,把公安机关的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实现“私权利”对“公权力”的监督,减少社会问题的出现。要通过一定的规则、程序和制度设计,保证公民参与渠道的畅通,保证人民群众直观的了解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增强公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信任。如见证人制度、听证制度、信访制度等。可以在公安机关执法中建立类似“人民陪审员”的制度,使得人民群众能够参与执法,亲身体验执法者的角色,使人人感到自己对社会负有责任。这种在民众参与并监督的情形下形成的执法结果,无疑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当事人也因为这样的执法活动是群众(可能包括自己熟知的人)在场的情况下作出的,而无法对此产生异议,有利于建立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信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微观上,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应当加强规范化程度,消除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不信任的源头。
1、转变民警的执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当前,在相当一部分民警仍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这种人虽然极少,但却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影响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权力源自于民、用之于民的执法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重,坚持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首先,通过有效的教育与培训,端正执法人员的执法思想, 要求执法人员把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行政执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其次,倡导“人性化执法”。“人性化执法”是文明执法、社会进步的体现,它把尊重人、关心人作为执法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一种和谐的、高度文明的执法理念,也是营造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价值、充满人文关怀的大环境的需要。再次,完善民警绩效考核办法。对公安民警的考核从“指标数字型”转变到“群众满意型”上来,用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作为他们升降任免的主要标准,使人民警察真正变为人民的公仆。
2、完善执法制度,推进执法标准化建设。
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制度的安排和国家法治化程度。如果政府在法律制度规定的轨道上运营,人民就会在心中对政府产生一种稳定感、安全感和依赖感,从而会更加信任政府、支持政府;反之如果政府行为受不到法律的有效约束,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就会降低。因而,我们应用法律的形式将公安机关的权限范围、权力运行的各个具体环节固定下来。要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以刚性规定及其后果设定来提高违法的机会成本,并在通过严格的操作程序进行责任预期和认定,有效遏制恶性违法行为。并规范执法过程,要求公安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既不失职,又不越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3、加强执法监督,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执法公信力,必须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公安机关内部的法制、纪检、监察、政工等部门,都在不同的范围内负有监督职责,各部门在执法监 督中缺乏协调,缺乏连续性、一致性,有必要把各业务部门统一协调起来,构建一个有权威的内部监督机构,专职开展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这样,执法中出现的问题及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检举、控告,也将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有效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加强监督工作的制度建设,构筑完善的监督机制,从监督机构及其人员设置、要求、监督权限的划分、保障到监督工作运行机制、范围界定、约束等都进行细化,通过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内部执法监督行为。积极接受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的监督,接受国家权力机关、政府部门的监督,接受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审判监督,要将执法监督从内部向社会拓展,推进监督工作的社会化、大众化。
第五篇:浅析公安机关如何提高窗口服务水平
浅析公安机关如何提高窗口服务水平
行政审批科
【内容摘要】公安窗口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安窗口单位不仅肩负着桥梁和纽带的重任,还被赋予了展示公安机关形象的光荣职责。窗口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外部形象,加强文明窗口建设,做好窗口服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与时俱进 接待技巧 人性化服务
近年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严格贯彻落实五条禁令和公安部下发的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定,不断加大规范窗口单位服务工作力度。通过开展大走访、创建人民满意活动和实行警务公开、便民利民服务等多种措施,使窗口单位的硬件设施和不同程度存在的民警公仆意识淡薄、作风粗暴、接待群众冷、硬、横、推的问题有了明显改善,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因此,公安机关窗口单位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民警自身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增加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此我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全国政法部门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活动已凸现成效,面对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降低群众信访案件,做到群众满意,公安工作面临着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公安系统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审时度势,谋求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安窗口提高服务质量,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密切警民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益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一)提高公安窗口服务质量,密切警民关系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频频发生。违法犯罪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对公安机关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千方百计的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竭尽全力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只有把提高公安窗口服务质量,密切警民关系,服务于人民大众作为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更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
(二)提高公安窗口服务质量,密切警民关系是加强公安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是塑造公安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良好形象的有力保证。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部门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以良好形象赢得人民满意。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基层公安队伍建设成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队伍,全力打造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公安队伍,才能使公安窗口工作健康的向前发展,才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三)提高公安窗口服务质量,密切警民关系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是高度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带着感情为服务,换位思考来管理,在坚持有利于严格执法,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方便群众的原则下,要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为重,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打造出优秀服务型公安窗口单位。
二、目前公安机关窗口单位冷、硬、横、推的问题存在以及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产生的原因
1、基层窗口单位冷、硬、横、推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公安干警在对待群众工作中缺乏感情,没有切身体验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排忧解难,没有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个别民警还不能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要务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影响服务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群众二字在个别民警的心中的份量轻,没有时时刻刻把群众所需、群众所想放到心上,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没有把服务工作做到位,不能始终如一地为群众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2、政治、经济待遇低,个别民警心态失衡。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日夜奋战在第一线,工作危险系数高、工作量大,可是晋职、晋级、入党等都较其他政府职能部门慢、机会少,经济待遇也不高,由于多劳不多得甚至于少得,一些民警内心不痛快,或是寻找机会调到轻松的职位,或是把不平衡的心态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3、个别窗口单位建设差,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工作生活环境与人的心态、情绪有直接关系。一个人在舒适、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在团结、和气、凝聚力强的氛围中,其工作的参与热情、创造力和效率都会大增强。反之,人就会懒散、懈怠,甚至烦燥不安,势必影响工作效果。
三、公安窗口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应采取的对策
(一)公安窗口民警应具备的素质
1、更新观念,树立服务型的工作理念,这是做好窗口工作的前提。一直以来,公安机关定位于管理机关,以管人者自居是我们一贯的工作作风。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安机关已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公安机关窗口单位就是最好的代表,有困难找警察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警察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是人民的警察,是人民的公仆。作为窗口工作者更要及时更新观念,找准工作定位,以服务型的新形象面向广大群众,履行好职责,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2、热爱本职岗位,敬岗爱业,这是做好公安窗口的基础。俗话说:干一行,怨一行。长此以往的工作总会令人生厌,这也是自然规律。作为公安民警,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正确看待公安对社会的实际意义以及对人民群众的现实作用。在履行职责时,以积极的心态来开展工作,发挥光和热。爱岗才能敬业,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所从事的公安职业,用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价值观,帮助自己正确看待工作中的枯燥乏味和辛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3、富有爱心,乐于助人,这是做好公安窗口工作的保证。群众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得到公安机关的帮助和解决,公安窗口民警要在爱心的驱动下,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群众的疾苦,有效地克服冷硬横推的弊病。
(二)实行人性化服务
做好人性化服务,使广大群众亲身感受到公安机关的热情服务和良好工作作风,是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争创人民满意单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保证。
1、坚持一次办、立即办、全天办、公开办的快捷服务。(1)限时办结各类手续。对合理、正当的落户、迁移、登记、居民身份证等事宜,手续齐全的当场办理,一时难以办结的,要在期限时间内予以办理。(2)各级窗口单位要加强服务工作,做到每天有专人接待,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答复。
2、坚持开展基层工作的全方位服务,即全程服务。(1)积极解决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耐心地向群众做出答复,取得谅解。(2)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各所和民警每月向单位、群众报告一次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3)认真接受群众监督。设立群众监督台、公开监督电话,接受执法执纪监督员和警风警纪监督员的工作监督,制定改进工作措施。(4)窗口民警热心解答群众在办理户籍、证件事宜中的疑难问题保证群众顺利办完,不出现差错。
3、坚持文明服务。(1)警务公开、全天候为群众服务。各所和民警都设立警示牌、留言牌、公开栏、宣传栏,统一印制明白纸,便民服务手册,公开办事程序及户籍手续,昼夜为群众服务。(2)严格按标准收费。按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注收费,不乱收费,不超额收费,不打白条。(3)把文明用语、忌用语打印成册,民警人手一份,使每名民警说话文明,举止得体。
4、开展多种形式的热情服务。(1)便民利民上门服务。批准、办结、退回的各种手续、证件,由民警送到群众家中或上门帮助完备,不让群众跑第二趟;对烈军属、孤寡、残疾等有特殊困难的农户定期走访,帮助解决困难。(2)单位和群众上门办事,不冷漠,不刁难,不推诿,热情接待,快速办理。对不属自己职责内的要礼貌地告之其应找的具体部门。
(三)公安窗口民警的接待技巧
公安窗口民警在应具备三大素质、做好人性化服务的前提下,还要讲究接待的三种技巧。
1、答为所问,不给群众留半截话。在窗口接待群众的过程中,由于人多事杂,常常被其他人与事打扰,思想易开小差,给群众留半截话。如此三番五次,甚至对群众的问题答非所问,极易引发群众不满。因而,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先请对方在前台坐下,让其排队,然后依次解答。
2、委婉诚恳,让群众收回无理要求。众所周知,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是公安机关的宗旨,然而优质服务并不意味着对群众所有要求都有求必应,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倘采用生硬的态度和语气回绝,势必产生矛盾,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以诚恳的态度动人,以明确的道理服人,才能化解矛盾,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待一些脾气暴躁的群众,我们更需要耐心、更需要以温和、诚挚的态度来接待,既体谅其处境,又坚持办事的原则。我们相信,只要和群众之间铺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还有什么事不能彼此沟通的呢?
3、加强自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在工作中,由于工作的千头万绪,某些业务方面有时难免生疏,从而常常出现不应有的差错,给群众造成一定麻烦。对此,如果遇到群众的批评,要冷清分析,多从主观上找原因,做好自检工作,协助做好有关事宜,从而有利于缓和与群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化干戈为玉帛,获得群众谅解。灵活运用微笑服务,让群众敬而亲之;眉有所示,让群众感受到关注;手有所指,让群众更清楚、明白。与群众交流中,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
综上所述,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质量,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就要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从窗口单位实际出发,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用制度来规范行为,以此构建和谐警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