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兵团城镇化建设的构想
加快兵团城镇化建设的构想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兵团突出区域特色、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突破口,是解决团场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推动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实现团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兵团发展,在战略地位重要、团场集中连片的垦区新建几个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加快兵团城镇化进程,已成为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兵团城镇化发展现状
兵团的创业史,也是兵团小城镇的发展史。改革开放前,兵团在新疆的戈壁荒漠和边防沿线布点,靠发展农业和自身积累,在团部所在地建成阡陌纵横、树林成阴的绿洲营地,打井、修渠、磨面、发电,承担着团场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改革开放后,兵团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团场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十五”以来,兵团党委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和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做强石河子市,培育壮大阿拉尔市,加快五家渠市、图木舒克市和北屯建设,启动38个团场小城镇建设,逐渐形成以城市为中心、重点城镇为依托,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兵团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32.9%提高到2009年的48%。
二、影响兵团城镇化进程的制约因素
(一)政治体制因素
在影响兵团小城镇发展的诸因素中,政治体制因素影响最大。兵团实行的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体制,但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政府、军队和企业,承担着政府的职能,拥有教育、医疗、卫生、公检法等机构,既要负担团场管理费、离退休费用,又要承担民兵边防值勤费用,社政支出庞大。繁重的税费和社会负担,造成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小城镇建设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二)城镇体系因素
兵团城镇体系由城市和团场小城镇构成,兵团城镇分散在50多块较大的绿洲上,构成线型“串珠”式城镇带和片状城镇群,少部分驻守在2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彼此独立,遥遥相对。城镇体系存在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功能单
一、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造成兵团团场小城镇带动功能较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而全、小而全”,难以共享。同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团场小城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和流通成本高,难以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三)规划滞后
团场小城镇规划编制观念陈旧,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足,部分规划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细致的分析,深度不够,功能不全,造成用地集约性差,给排水、道路、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集中供热、燃气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道路和镇区布局设计不合理,造成重复建设和低水平扩张。少数规划贪大求全,不切实际,缺少城镇详细规划指导,制约了小城镇建设。同时,执行规划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规划修改随意性较大,导致规划实施不到位,造成资金浪费。
(四)投资主体单一,建设资金缺乏
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小城镇建设的瓶颈。一直以来,兵团城镇建设的投资主体单一,主要依靠团场税后利润的投入,团场资金积累少,自筹能力有限,而且只投入不收益,只建设不经营,导致城镇建设的路子越走越窄,资金不足的困扰越来越大。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和兵团加大了对团场小城镇建设投入,但稳定、健全、有序的投资机制远没有形成,建设资金难以保障。从银行信贷资金来看,对小城镇中长期建设贷款渠道尚未疏通。而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限,同时,由于目前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启动不了小城镇的内部消费,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小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运营普遍亏损,社会和个人投资极少进入。单一的城镇建设投资结构,造成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
(五)兵地资源难以共享
新疆客观存在着兵团和地方两个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由于在行政区域、行政管理体制上各成体系,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统一协调,导致兵团城镇与地方城市不能连动发展,城镇体系相对独立。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共享和融合局限性较大。兵地城镇之间横向联系薄弱,城镇建设中各自为政,经济结构雷同,功能不能相互补充、依托,城镇体系功能不强,缺乏相互影响力。
(六)产业结构趋同,经济基础薄弱
兵团长期以来坚持以农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
一、农业一业独大的问题。虽然兵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团场以农为主的经济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团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明显;职工收入相对较低,消费增长受到抑制。产业结构趋同,经济基础薄弱,造成城镇发展动力不足、持续发展能力低下。
三、兵团城镇化建设的构想
(一)构建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强调的并不是城、镇个数的多少或单个城、镇规模的大小,而是城、镇互相之间的内在联结、组合方式及其功能互补。按照这一思路,对现有兵团城镇体系进行调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发展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依托乌昌经济区,壮大石河子市经济实力,完善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市区域功能,培育产业基础,增强辐射能力,提高城市品位,实现突破性发展,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的氯碱化工、节水器材加工基地,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城市,新疆高科技示范基地和轻工业基地,并成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2.择优培育重点城镇。变“重点发展小城镇”为“发展重点小城镇”。总结、借鉴兵团38个重点团场城镇建设经验,在南疆库喀经济带、天山北坡经济带、伊犁和塔额片区,依托铁路、公路、边境口岸,选择经济基础好、区位条件优、发展潜力大的团场,再建设一批重点团场城镇。使之成为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对周边团场、连队和地方村镇具有明显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区域中心镇。
3.扶持改善戍边城镇。兵团担负着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建立之初,为了对外守备边防,对内加强民族团结,团场大多选择在水土资源条件较差、较偏远地带从事农牧业生产。特别是边境团场和南疆的一些农牧团场从政治军事角度考虑,主要分布于边境一线和沙漠边缘,布局分散,自然条件恶劣。对戍边型城镇要继续给予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着力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吸纳戍边人口,履行戍边使命。
4.积极申报建制城镇。抓住国发〔2007〕32号文件机遇,在战略地位重要、团场集中连片的垦区积极开展申报建制城镇工作,力争到2020年新建10个建制城镇。有效化解兵团城镇有名无实、行政权限缺位、财政功能缺失等体制性障碍。
通过以上措施,兵团城镇体系在空间组合上将形成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团场城镇和戍边城镇的等级体系;在功能上形成各有特色、各有分工,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城镇群体。最终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
(二)科学制定和实施城镇规划
城镇规划是合理利用和开发城镇资源,综合发挥城镇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和先导。首先,要科学制定兵团城镇体系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不同等级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从空间布局、功能结构、建设规模、目标任务等多层面指导各级城镇规划。其次,依据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人口规模、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科学制定城市和团场城镇规划。
城镇规划要把好三个关口:一是专家把关,保证城镇规划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二是各界听证,努力实现城镇规划决策的民主化;三是社会公示,不断增强城镇规划的透明度。同时,在城镇规划上要打破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老式套路,体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适度、经济适用”的原则,合理布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置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并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城镇规划的实施,必须尊重规律,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好近期、中期、远期的关系,将其统一于一个过程之中。加强评估检查,强化群众监督,避免城镇建设中的短期行为和主观随意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原则,提高规划的法律效力。
(三)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
加大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城镇建设投资多元化格局。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步伐,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领域,参与建设和经营,拓宽投融资渠道;二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盘活土地资源,对城镇土地的使用权采取拍卖、出让、租赁、综合开发等市场方法,积累资金,滚动发展,带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负责城建项目的投融资、管理、经营和市场运作,对现有城镇基础设施进行有偿使用,建立城镇经营型基础设施投资回报补偿机制,使城镇建设走上以城建城的市场化道路;四是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对兵团小城镇在电网改造、公路、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整治、信息网络等公用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资金的支持。
(四)加快城镇经济发展
城镇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产业支撑。结合兵团特点,兵团城镇经济应当坚持走工农业并举的发展道路。兵团城镇特别是团场小城镇的发展应当继续坚持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积极开发挖掘地域农产品、畜牧产品优势,利用新疆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开发有机食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夯实经济发展的根基。工农业并举必须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依托各地市场和资源,发挥区域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立足于城镇功能定位,可从区域中心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城郊卫星型、旅游观光型、边境贸易型、戍边型考虑,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二是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在小城镇建设中积极发展和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市场和中介组织,尤其是健全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把小城镇建设成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中心、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三是与产业集聚、承接相结合。一方面根据城镇分工,引导企业向团场小城镇集中,利于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节约和共享;另一方面,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承接技术成熟、产品成型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壮大城镇经济实力。
(五)提升城镇功能和品位
城镇具有强大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城镇功能是城镇发展的生命线,强化城镇功能建设是城镇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兵团城镇化的分散发展,导致城镇集聚不足,加之城镇建设水平低、管理薄弱,使城镇功能较弱,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不强。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发展小城镇两大战略的有利契机,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根基,打牢城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提升兵团城镇功能和品位。按照面向未来、合理布局、量力而行、完善体系的思路,合理确定城镇的必备功能和规模,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加强供水、排水、供暖、供气、交通、能源、信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兵地融合共建,在小城镇建设中走兵地互助、共同建设、共同繁荣的道路。通过利益联结,以市场为纽带,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城镇的地域空间集聚,做到高效有序发展,使城镇切实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市场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不断增强城镇吸引力。
(六)创新城镇管理机制
兵团城镇的建设管理办法是由兵团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因此,根据兵团实际,应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设施服务和管理的新机制,实行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管理模式。在城市管理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发展中“重建轻管”的问题,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大胆尝试成立小城镇建设管理局,全面负责小城镇的建设、管理。强化依法管城的意识,加强城镇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整套系统、规范又便于操作的城镇管理制度,规范城镇管理程序,促进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实行城镇政务、事务信息公开,扩大公众的参与意识,努力增强民众对城镇决策的影响力,推行重大事项民众表决制,防止和减少决策的失误。
第二篇: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农村城镇化建设分析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从 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上分析,“三农”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重点、排序和资源配置导向侧重于重工业和城市,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再分配向不利于“三农”的方向发展。我国由于农业人口众多、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等现实国情,决定了在我国进行农村城镇化更具有现实的迫切感。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不仅可以有效的吸收返乡农民工,缓解失业与城市压力,加快城市工业的转型,同时可以推进农村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乡村工业的聚集和结构升级,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增长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有重要的意义,最终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关键字: 三农农村城镇化一、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表现
农村建设和发展要按照城镇规划,叫农村城镇化建设,具体说是指县域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向小城镇的集中过程。
1、人口的分布由原有较为分散的农村居住点逐步向相对集中的小城镇集结。其结果是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农业人口比重日益下降,城镇与农村的差别不断的缩小,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
2、农村土地由原有比较单纯的的从事农业生产逐步缩小,出现大量的住房用地和以工商业为主的建设用地,农村土地逐渐的流失。同时,随着农村公路的修建,出现住房逐渐向交通方便的路段发展,以至于特别是在山区或丘陵坡上大量的空置房,无人居住,其结果严重浪费了农村土地。
3、在金融危机下,政府实施的4万亿投资建设以拉动内需的政策,主要用于了农村公路、工业区开发等固定资产的建设。各城市先后规划建设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使城郊农村城镇带来发展契机,在城镇规划及农民自主创业的拉动下,出现了城乡结合,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对加快农村城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大量的闲置农民劳动力得到有效的就业,同时返乡农民工也在家乡就业或自主创业,对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当地农村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别,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为以城市功能区建设为动力,带动农村城镇化
近年来,萍乡实施万亩工业园计划,其工业区向北发展,位于北部的赤山镇万新、横板、院背等村被划为开发区,带动了该镇部分农村的改造,加快了区域内城镇化进程。
三、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成就
1.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建设投入的加大,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城市建设水平的迅速提高,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占该镇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城镇住宅区面积有所增加,城镇经济更加活跃。
2.城市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城市交通和道路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城市公共交通投资累计有所突破2城市道路总长度快速增长,运营车辆的增加以及运营线路网的扩大方便了旅客的出行,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显著缩短,大大提高了城市功能和效率。
3.城市供水供气能力增强
随着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加大了企业改革力度。如建成了天然气供气项目,不仅为政府节约了大批投资,而且提高了市民生活用气质量。同时,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及城镇设施的完善,城镇供水项目得到完善,可喜的是大部分村已铺设管道,在未来一两年内将会覆盖全镇。
4.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近年来对全镇生产总值(简称GDP)增长率和城镇化水平这两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城镇GDP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呈高度相关关系,表明城镇化对城镇经济的发展具有高度的促进作用。
5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就业人数
城镇化有助于工业和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城镇化能增加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需求,还能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改变产业和就业结构。2
6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科教文卫、人口及劳动力素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城市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科教文卫、人口文化水平也得到同样快速提升。
以上分析表明,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1城市的经济聚集和辐射功能发挥不充分
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不是为城镇化而城镇化,而是为了利用城镇对人口、资本、资源、技术和商品的集中所带来的集聚效益和城镇经济的扩散效应来促进经济发展。由于大城市有悠久的经济发展史,完善的经济结构,成熟的市场与雄厚的技术力量,它们能够迅速吸收和大量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孕育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和产业,形成巨大的生产和流通能力,极大地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投资效率。因此,相对于小城镇而言,大城市更能发挥城镇的集聚效益和辐射能力,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带动一大片区域的繁荣和进步。
2、城镇基础设施落后
城镇基础设施缺乏,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企业落户,不利于城镇经济结构的合理发展,影响城镇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使城镇工业集聚效益不强,影响城镇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并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3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
农村人口向小城镇的迅速转移,造成了农地的大量减少,同时由于缺乏治理污染的措施,小城镇的企业所排放的“三废”还污染了大量农田,严重影响农地质量,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恶化。
五、加强农村城镇化的措施
1、统筹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赤山镇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较大,近几年产业结构虽有所升级,但还是出于农业区生产粗放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合理的分工基础上,形成城乡工业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为此,赤山镇需利用市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为农业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进一步明确农村工业的发展方向,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继续吧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有地区资源优势、特定市场优势的特色产业;加大农村工业布局的调整力度,引导企业合理的聚集。推进城乡就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与就业市场的一体化。
逐步实现城乡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育要素市场和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有序的转移,关键是明确政府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负有重要的职能和责任,从机制上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以劳动力素质为主要就业标准的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的流动。
3统筹城乡社会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居民对教育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需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支出,建立农民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城乡可持续协调发展。4 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制订科学的城市规划
要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制订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在深入研究本地居住方式和风俗民情的基础上,进行精心创意构思,充分展示城镇的历史内涵、现代风貌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要注重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的有机衔接,以城市为核心统筹规划,实施规划全覆盖,不能盲目建设,每一块土地都要列入规划,不能留下空白,形成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重大专项规划为重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总之,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储备后开发的原则,以提升城市设计和建筑的水平。
5广开投入渠道,加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
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引入市场机制,在政治宏观调控下,利用市场手段按照投资主体利益化的要求,形成筹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设施使用商品化和政府管理规范化的新机制。一方面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通过财税政策,稳定城镇建设的财政资金来源,另一方面要多途径地引导社会资金、国外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6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城镇化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强政府在农村城镇化中的引导作用,适时把由农民自发推动的城镇化转到由政府引导和规划的城镇化方向上来,实现由自下而上城镇化向自上而下城镇化的转变。
7进行城镇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调动民间投资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当前特别要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城镇化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的城市化水平,增强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小城镇要大力发展服务于农村社会的第三产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突出资源优势,做到“一镇一品”,把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既奠定小城镇的产业基础,又带动农业“龙头”企业兴起和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
六 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意义
1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城镇化能有效地克服农民收入徘徊和停滞的局面,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成为启动中国农村市场乃至整个国内市场,解决需求严重不足问题的“切入点”。加快农村城镇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农民转移到城镇成为市民后,彻底割断了同土地的“脐带”,耕地可以向种田能手集中,从而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成为农副产品的购买者,可以扩大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有利于解决当前对农产品需求不旺,农副产品“卖出难”、“卖价低”等问题。加快小城镇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农民进镇建房、买房,可以直接带动建筑、建材、轻工装饰、机化、家电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农村城镇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缓解了农村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一方面可以缓解流动人口对大城市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后,留在农村地区的人口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缓解农村人口压力和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3、农村城镇化推动着乡村工业的集聚发展和结构升级,成为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乡镇企业向集约化发展的“突破口”。首先,将分散的乡镇企业向交通方便、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小城镇适当集中,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效益,集中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从而提高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乡镇企业迈上新的台阶,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次,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可以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4、农村城镇化拓展了农业产前产后发展的空间,为孕育和培植大批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创造了条件,成为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的载体。小城镇作为农村地区资金、技术、信息的聚集地,是龙头企业天然的载体和依托。通过大力发展小城镇,加强小城镇连接大中城市和辐射农村的功能,可以促进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孕育和培植大批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许多地区正是通过“城镇兴龙头,农村建基地”的方式,充分发挥城镇在拓展农业产前产后发展空间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戈.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陈鸿彬.农村城镇化研究、建设及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第三篇: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我镇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不仅可以有效的吸收返乡农民工,缓解失业与城市压力,加快城市工业的转型,同时可以推进农村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乡村工业的聚集和结构升级,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增长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有重要的意义,最终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主要采取几下措施,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1、统筹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合理的分工基础上,形成城乡工业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为此,核桃园镇利用山石资源丰富的优势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合理有序的开发山石资源,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进一步明确农村工业的发展方向,以山石资源为依托,洋葱、大蒜种植为基础,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继续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有地区资源优势、特定市场优势的特色产业,核桃园要充分利用金山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开发,发展特色产业,以旅游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推进城乡就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与就业市场的一体化。
逐步实现城乡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育要素市场和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闲置劳动力有序的转移,关键是明确政府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负有重要的职能和责任,从机制上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以劳动力素质为主要就业标准的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的流动。我镇积极与人设局进行沟通,了解劳动市场的需求,提供经费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使其专业技能能够符合市场要求,能够找到好环境,高工资,有前途的工作。3统筹城乡社会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居民对教育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我镇积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支出,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做到乡镇全覆盖,促进城乡可持续协调发展。
4广开投入渠道,加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
核桃园镇府前广场建设全部竣工,正式对外开放使用。府前广场总投资218万元,占地16.6亩,毗邻满庄新村商贸一条街,于金山旅游区练成一体,成为核桃园镇娱乐、文体休闲中心。镇党委政府注重广场日常维护,致力于服务全镇群众,为全镇群众日常健身娱乐提供了一个设施齐全、广阔卫生的绿色场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摆到了更高的位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推动乡镇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趋势,更是群众生活需求的体现。针对群众需求,近年来,核桃园镇坚持高定位、高起点,结合金山旅游资源,精准谋划,快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开工建设满庄新村、齐山新村,建设完工府前广场,为近千户群众提供规范化高质量住房,为两千多户群众提供了完善现代化的公共休闲娱乐设施。
下一步,核桃园镇计划快步推进环镇北路建设,现已完成前期道路清障工作,道路建设已全面开工,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规划建设吴平坊新村、凤凰山社区,将核桃园镇新农村建设推向高潮,实现全镇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
第四篇:加强兵团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加强兵团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摘要】兵团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兵团城镇化建设
兵团城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兵团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各地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兵团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抢抓历史机遇,认真学习和借鉴沿海以及内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兵团的实际,大胆实践、发挥潜力、科学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才会有实质性进展。
1.科学制定城镇规划,提升城镇现代化水平
规划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使整个城镇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的观点,使区域内的城市、乡镇、工业园区、旅游景点、产业化基地、文化卫生教育事业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还有将各自的特点,共同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城镇管理效能,彰显城镇特色,提高城镇品位,形成具有浓郁军垦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城镇风格。
2.发挥新型工业化带动功能,增强城镇协调持续发展实力新型工业化对于城镇化具有带动功能,利用产业聚集、人口聚集和商品集散三大效应,增强城镇发展的辐射和扩张功能。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主要载体,为工业化发展提供空间和服务。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纺织、食品、化工、电力、建材、现代农业装备等产业发展。夯实工业发展平台,坚持产业集群化、资源市场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品牌化。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项目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产品保护,大力推进品牌战略。聚合生产要素,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经济实力。
3.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功能,拓展城镇团场一体化发展空间
农业现代化对于城镇化具有基础功能。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敞开农业现代化合纵之大门,引进培育一批大型农业现代
化龙头企业。打破各种体制性障碍,淡化行政区划,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现体制创新。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各种形式参与农业现代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企业包括农户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只有存在共同的利益并使总体和个体的利益最大化,农业现代化的不同产业组织之间的连结才有可能。参与农业现代化的各个实体必须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团场乡镇经济一体化的结合发展。城市、团场、乡镇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城市、团场、乡镇经济一体化拓展发展空间。
4.培育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广阔门路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和旅游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加快金融、保险、文化创意、房地产管理业等现代服务业。规范会计、律师、咨询等中介服务。发展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提高服务部门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搞活商贸服务业可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社会长治久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首要的就是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使城镇化建设各个方面协同发展,形成鲜明特色,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建设体系,为城镇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保持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兵团城镇的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来设计规划,只有将局部的、个体的城镇放到区域经济的整体中建设发展,才能形成区域内合理有序的城镇群体结构。否则,即使单个城镇规划得再好,也会限制区域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在城镇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注释 :
①《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②《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加强兵团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单位:园林七连
姓名:吴广云
邮编:
邮箱:841006 284597327@qq.com。
第五篇: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调研材料
城镇化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地区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作为现代化的主旋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是21世纪**县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该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了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县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
1、乡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经过规划建设,**县包括城关镇分布着不同等级的乡镇16个。其中建制镇6个,占全部乡镇的37.5%。XX年末,该县城镇人口为17.41万人,城镇化率为26.1%,这一比例虽然低于省、市平均数,但比XX年的18.5%提高了7.6个百分点。
2、工业化、城镇化相互推动。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有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同时工业的支持也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近年来,**县一方面坚持“工业兴县”战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工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利用城镇的聚集效应引导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目前已初步建成了民营工业园区、高新工业园区、煤焦化循环工业聚集区,这些都极大地推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注入了活力。
3、深化配套制度改革,完善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城镇化的主流和核心是乡村人口和资源向城市转移。为此,该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允许进城农民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扶持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向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集镇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二、**县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县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与兄弟县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城镇化水平偏底,城乡差距偏大,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农村内需不足,进而也影响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1、城市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目前的城市管理缺乏有效协调,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城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存在重罚轻管、以罚代管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管理效能的提高。特别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入城口、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地域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2、配套制度改革滞后。对外来投资者、进城务工人员在审批、收费、登记注册、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软环境欠佳,影响了他们创业发展的积极性。
3、市民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在短时间内从身份上转变为市民,但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转变缓慢,市民意识薄弱,不讲环境卫生、不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比较普遍,与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几点建议
城镇化是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渐变的过程,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是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实际,加快城镇化进程,**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宣传发动,营造推动城镇化的良好氛围。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农民真正懂得“小城镇、大战略”的内在意义。使农民跳出“农”字作文章,“洗脚”上岸自觉参与到城镇化浪潮中来,从而形成把城市和农民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看待的理念,鼓励农村劳动转移到城镇,办厂、经商参与各类劳务经济。
2、中心拉动,增强城市辐射功能。中心城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和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一是实施“东延北拓”战略,拉大框架。改造老城区,完善现有城区,重点开发新区,做到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进行,不断扩张城市规模。二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吸引力。以建设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突破口,重点抓好街景整治、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3、重点带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中心集镇发展为重点,以扩容提质为目标。只有扩容提质,达到合理规模,才能降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经济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形成规模效益。近年来,**县在群策群力扩大县城建设规模的同时,并逐步使小城镇发展成了人流、物流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