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员大会领导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动员部署,在全市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认真学习省委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对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进
行专题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讨论稿)》。此稿已在会上印发,待征求意见后正式下发执行。稍后,段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意志,勇于担当,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高潮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站位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准确研判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顺应发展规律,满足群众热望,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充分认识其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是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传统城市化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克服传统城市化的弊端,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这也是由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省情、市情决定的。新型城镇化“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新。新型城镇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城镇体系新。新型城镇化所构建的是四级城镇体系,增加了新型农村社区这一层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县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作用,发挥小城镇的关键支撑作用,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构建各层级城市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三是实现途径新。新型城镇化坚持中心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重,强调农民进城和就地转化并行,是包含了农村的城镇化,是包含着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着眼于农民、涵盖了农村,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四是产业支撑新。新型城镇化四级城镇体系的产业支撑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强调产业集聚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密结合,强调现代农业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支撑作用,将现代农业纳入了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产业体系之中,实现了各层次的产城融合,产城互动。新型城镇化不等于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注重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新村建设,不是简单的迁村并居,是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社区,实现了农民就地“市民”化。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于促进持续求进、奋力赶超具有战略意义。
首先,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但从总体上看,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比重偏低,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也在新型城镇化。我们必须顺应趋势,遵循规律,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在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迅速启动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需求,而且能够释放巨大的的生活性消费需求。据测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抓住了新型城镇化就抓住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赶超发展的“牛鼻子”。
第二,加快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一肩挑两头,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新型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双向带动作用,居于引领地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加速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市委作出了“两
第二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员大会领导讲话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员大会领导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动员部署,在全市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认真学习省委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对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讨论稿)》。此稿已在会上印发,待征求意见后正式下发执行。稍后,段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意志,勇于担当,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高潮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站位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准确研判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顺应发展规律,满足群众热望,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充分认识其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
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是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传统城市化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克服传统城市化的弊端,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这也是由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省情、市情决定的。新型城镇化“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新。新型城镇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城镇体系新。新型城镇化所构建的是四级城镇体系,增加了新型农村社区这一层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县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作用,发挥小城镇的关键支撑作用,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构建各层级城市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三是实现途径新。新型城镇化坚持中心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重,强调农民进城和就地转化并行,是包含了农村的城镇化,是包含着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着眼于农民、涵盖了农村,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四是产业支撑新。新型城镇化四级城镇体系的产业支撑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强调产业集聚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密结合,强调现代农业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支撑作用,将现代农业纳入了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产业体系之中,实现了各层次的产城融合,产城互动。新型城镇化不等于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注重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新村建设,不是简单的迁村并居,是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社区,实现了农民就地“市民”化。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于促进持续求进、奋力赶超具有战略意义。
首先,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但从总体上看,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比重偏低,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也在新
型城镇化。我们必须顺应趋势,遵循规律,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在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迅速启动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需求,而且能够释放巨大的的生活性消费需求。据测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抓住了新型城镇化就抓住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赶超发展的“牛鼻子”。
第二,加快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一肩挑两头,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新型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双向带动作用,居于引领地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加速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市委作出了“两轮”驱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型工业化这一“轮”,我们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狠抓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在逐步做大做强;新型城镇化这一“轮”驱动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县域中心、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抓得还不够,还不能真正发挥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必须把新型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
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实现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拓展持续发展空间,引领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第三,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间的竞争主要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比的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我市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是中原经济区对接京津、融通沿海的前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与功能作用。目前,我市与周边相比,中心城市规模偏小,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作用和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与我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承担的发展责任不相适应。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做大做强市、县、镇三级中心城市,培育整体竞争优势,把我市打造成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链接示范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
【公文写作栏
第三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员大会领导讲话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员大会领导讲话
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员大会领导讲话 ?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 1 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统 1 思想、动员部署,在全市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市委、市政府领导屡次深入调研,前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认真学习省委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对推动我市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专题研究,构成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讨论稿)》。此稿已在会上印发,待征求意见后正式下发履行。稍后,段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1、统 1 意志,勇于担当,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高潮 ?
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站位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准确研判情势,作出的 1 项重大决策。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顺应发展规律,满足大众热望,是 1 场重大而深入的社会变革。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准确掌控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充分认识其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兼顾、城乡 1 体、产城互动、节俭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点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 ?
型农村社区调和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食粮、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
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 1 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到1 定程度,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进程,是经济延续增长的内在需求,是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传统城市化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推动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克服传统城市化的弊端,实现经济社会的调和延续发展,这也是由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省情、市情决定的。新型城镇化“新”在 4 个方面:1 是发展理念新。新型城镇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食粮,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资源节俭、环境友好、生态宜居、调和发展的新门路。2 是城镇体系新。新型城镇化所构建的是 4 级城镇体系,增加了新型农村社区这 1 层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县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作用,发挥小城镇的关键支持作用,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构建各层级城市调和发展、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3 是实现途径新。新型城镇化坚持中心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重,强调农民进城和就地转化并行,是包括了农村的城镇化,是包括着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着眼于农民、涵盖了农村,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4 是产业支持新。新型城镇化 4 级城镇体系的产业支持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强调产业会聚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密结合,强调现代农业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支持作用,将现代农业纳入了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产业体系当中,实现了各层次的产城融会,产城互动。新型城镇化不等于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和重要组成部份,推动新型城镇化不单单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重视大中小城市的调和发展。新型
农村社区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新村建设,不是简单的迁村并居,是按城市标准计划建设的社区,实现了农民就地“市民”化。
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增进延续求进、奋力赶超具有战略意义。
首先,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人均 gdp 已超过 4000 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具有了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但从整体上看,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比重偏低,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也在新 ?
型城镇化。我们必须顺应趋势,遵守规律,把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情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在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迅速启动新型城镇化,不但能够产生大范围的生产性投资需求,而且能够释放巨大的的生活性消费需求。据测算,每增加 1 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 10 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带动 3 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捉住了新型城镇化就捉住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赶超发展的“牛鼻子”。
第 2,加快新型城镇化是实现“3 化”调和发展的必定选择。新型城镇化 1 肩挑两头,1 头连着新型工业化,1 头连着新型农业现代化,在“3 化”调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双向带动作用,居于引领地位。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能够加速各类生产要素会聚,实现土地节俭集约利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增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范围经营,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市
委作出了“两轮”驱动、“3 化”调和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型工业化这 1“轮”,我们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狠抓产业会聚区建设,正在逐渐做大做强;新型城镇化这 1“轮”驱动力还不够强,特别是县域中心、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抓得还不够,还不能真正发挥对“3 化”调和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必须把新型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 ?
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动,实现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拓展延续发展空间,引领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增进“3化”调和科学发展。
第 3,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间的竞争主要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比的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我市地处豫鲁冀 3 省交界,是中原经济区对接京津、融通沿海的前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中正在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换的战略地位与功能作用。目前,我市与周边相比,中心城市范围偏小,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作用和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与我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承当的发展责任不相适应。面对日益剧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强力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做大做强市、县、镇 3 级中心城市,培养整体竞争优势,把我市打造成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3 化”融会链接示范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会的前沿、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
【公文写作栏
第四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员大会领导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动员部署,在全市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认真学习省委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对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讨论稿)》。此稿已在会上印发,待征求意见后正式下发执行。稍后,段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意志,勇于担当,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高潮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站位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准确研判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顺应发展规律,满足群众热望,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充分认识其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是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传统城市化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克服传统城市化的弊端,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这也是由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省情、市情决定的。新型城镇化“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新。新型城镇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城镇体系新。新型城镇化所构建的是四级城镇体系,增加了新型农村社区这一层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县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作用,发挥小城镇的关键支撑作用,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构建各层级城市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三是实现途径新。新型城镇化坚持中心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重,强调农民进城和就地转化并行,是包含了农村的城镇化,是包含着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着眼于农民、涵盖了农村,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四是产业支撑新。新型城镇化四级城镇体系的产业支撑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强调产业集聚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密结合,强调现代农业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支撑作用,将现代农业纳入了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产业体系之中,实现了各层次的产城融合,产城互动。新型城镇化不等于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注重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新村建设,不是简单的迁村并居,是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社区,实现了农民就地“市民”化。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于促进持续求进、奋力赶超具有战略意义。
首先,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但从总体上看,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比重偏低,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也在新型城镇化。我们必须顺应趋势,遵循规律,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在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迅速启动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需求,而且能够释放巨大的的生活性消费需求。据测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抓住了新型城镇化就抓住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赶超发展的“牛鼻子”。
第二,加快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一肩挑两头,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新型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双向带动作用,居于引领地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加速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市委作出了“两轮”驱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型工业化这一“轮”,我们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狠抓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在逐步做大做强;新型城镇化这一“轮”驱动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县域中心、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抓得还不够,还不能真正发挥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必须把新型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实现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拓展持续发展空间,引领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第三,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间的竞争主要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比的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我市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是中原经济区对接京津、融通沿海的前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与功能作用。目前,我市与周边相比,中心城市规模偏小,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作用和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与我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承担的发展责任不相适应。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做大做强市、县、镇三级中心城市,培育整体竞争优势,把我市打造成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链接示范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
第五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11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吹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充分利用县域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科左后旗城镇化建设以建设蒙古族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坚持南移东扩的发展格局,抓规划、绘蓝图,抓建设、强基础,抓管理、上档次,抓美化、变面貌,各项基础工作整体上不断加强,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左后旗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县域工业集群化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大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力度,做大县城、做精集镇,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甘旗卡镇建城区面积13.24
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口近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万人)。老城区三街六路总长29.12公里,新城区道路为九街五路,目前已完成铺设20公里。完成的重点工程有:(1)城市道路工程。重点建设了博王大街、潮海街、巴彦路延伸、团结路延伸、建设路延伸及南工业园区路网工程。(2)市政工程。通过实施亮化改造,镇区路灯总数已到3000盏,亮灯率达95%以上。新建、改造高标准公厕100余座,人行路彩砖硬化面积30万平方米,更新、扶正路边石8万延长米,新铺和改造雨水管网100公里。(3)园林绿化工程,每年自繁自育在各街路栽植各类花卉30万株。镇区绿化覆盖率26%,人均绿地达到24平方米。(4)集中供热工程,目前供热面积已经达到120万平方米。(5)垃圾处理场工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即将竣工。(6)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能力近期1.5万吨/日,远期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行。此外建筑开发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五年来共完成各类房屋建设工程271项,面积146.83万平方米,投资14.73亿元。
(一)科学规划管理,拓展城镇空间。科左后旗投资135万元,聘请北京、沈阳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新一轮《甘旗卡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金宝屯镇城市总体规划》、《甘旗卡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甘旗卡镇区5.44平方公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甘旗卡镇37平方公里和金宝屯镇18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工作,构筑了甘旗卡镇“东
扩南移”的发展框架。同时,科左后旗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城镇与产业相协调的原则,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全力打造以甘旗卡镇为龙头、重点城镇为纽带、梯次推进、配套呼应的城镇发展格局,总体布局为“一线四镇一区”。“一线”,即阿古拉——博王府——大青沟旅游精品线;“四镇一区”,即甘旗卡镇、金宝屯镇、努古斯台镇、阿古拉镇、大青沟旅游景区。科左后旗计划到2020年,将城区面积扩大到22.5平方公里,可容纳城镇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达60%。
(二)完善基础设施,塑造城镇美好形象。科左后旗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在旧城区改造中,着重实施了“三街六路”主干道和部分巷道的改造工程,累计完成街路改造33万平方米,并新建住宅楼52.7万平方米。同时,重点抓“三街三路一河一桥”改造工程和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打造文明、整洁、规范、有序的城镇环境。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达90%,排水、排污管网覆盖率达90%,通讯、有线电视主干道全部实现地埋,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0%;在新城区建设中,本着“推新区、拉老区、设施配套一步到位”的原则,以新建博王大街为轴线、商业中心为枢纽,吸引相关单位入驻。新建街路28万平方米,重点实施了博王大街、双合尔街、科尔沁大街、巴彦南路及配套工程,充分凸显了新区“优、美、亮、绿、畅”的特点;在工业园区建设上,将工业园区和城区有机结
合、统筹规划,实施了镇东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和镇南工业园区1平方公里的通路、通水、通电、通讯和平整土地等工程,使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伴随着工业园区交通、供水、供热、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的日臻完善。甘旗卡镇南工业园区新入驻大项目厂家8个,哈布哈铸造园已有10个铸造项目落户,甘旗卡、金宝屯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55家。
(三)突出民族特色,提升城镇品位。科左后旗规划实施了体现蒙古族服饰文化,以蓝、白为主色调的蒙古族风情一条街建设工程,对33栋原有建筑进行整体改造装饰,设计蒙古包造型13处;修建了体现蒙古族祭祀风俗的阿古拉广场、体现蒙古族建筑风格的满达步行街和体现现代建筑风格的娜仁步行街;完成了占地1.5平方公里的双合尔公园及连接新、旧城区的城中河改造工程,并将部分苏木镇冠名为镇区新建街路名称。同时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突出抓好社区、广场建设。累计投资2800万元,先后完成了世纪广场、体育广场、火车站前广场、双合尔公园迎宾广场、文化广场、阿古拉广场和新区广场的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投资700万元,对封闭式赛马场进行了维修和扩建。此外,还积极开展社区“共驻共建”活动,鼓励建筑单位在一定规模的小区内投资建社区,完善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条件。
2011年,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全年实施“绿化工程”、“道路工程”、“住房保障及管网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科左后旗以建设蒙古族风情和生态旅游特色城镇为发展定位,突出抓好甘旗卡主城区绿化、亮化和展示民族文化景观带建设,以及宾馆、餐饮、购物、娱乐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供热、给排水管网改造及并网、道路改扩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廉租住房、教育园区等惠民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建设品位。统筹抓好金宝屯等重点镇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增强集聚和承载产业发展能力。抓好旗镇村公路网络建设,配合市里做好高速路、一级路和国道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在加快新城区“三横三纵”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实施了大青沟街铁路下穿桥续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及管网连接、廉租住房、旧城区巷道改造、供热管网铺设、城区公厕、镇区绿化美化亮化等群众普遍关心的工程项目。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划执法管理体制刚性不足。县城及乡镇建设普遍缺乏控制性详规指导,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评审工作滞后,致使规划控制缺乏依据。同时受管理体制的影响,乡镇建设缺乏规划人员的监控和指导,规划实施难以落实,规划执法刚性不足。部分居民对城乡规划了解不够,支持力度不大。
(二)城镇辐射带动力不强。全旗除甘旗卡镇外,其余城镇建设普遍规模较小,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明显不足。城镇产业建设滞后,旗内各建制镇普遍产业建设规模偏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运行困难,产业承载力严重缺失,竞争力不强。
(三)公用设施滞后,城管机制不够健全。城市建设缺乏融资渠道,资金缺口大,制约了市政设施建设。县城主街区人行道狭窄,没有公用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不健全等影响了城市发展。城市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城市管理尚存在“一治就好、一停就乱”的现象,特别是城镇基础设施管理难以监管到位,损毁严重;县城物业管理缺乏,影响城市宜居环境形象和城市品位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城镇化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是诸多因素共生演化发展的过程,是推进人口聚居、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新型城镇化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城镇发展活力。深化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动员各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实现
城镇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合理确定有关各方权益和应承担的义务。对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推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方式,转变政府职能,集中精力加强对公用事业的数量、质量、价格和服务的宏观监管。充分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改革,以经营城镇的理念,努力破解城镇化建设中的难题。以项目为龙头,实施捆绑式开发,促进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城镇发展动力。抓住我国经济总体转型、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全面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努力扩大中心城镇和镇域经济的总量。要加强城镇战略规划研究,培育发展各个城镇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用区域发展政策指导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避免趋同发展、低水平竞争。县域经济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高附加值、无污染、低耗能、节水型工业。建制镇、中心乡镇要发展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继续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同时,依托城镇,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
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积极发展循环生产、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城镇和社会。
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以城区为枢纽、建制镇为节点,建立起干支衔接,通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供水能力、供水质量和重复利用率,坚持主干电网建设和配电网建设并重,完成城镇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经济、高效的新能源。加强城镇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城镇排水系统,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抓好城镇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积极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城镇新区建设要确保绿化用地,保证绿化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实施,努力提高城镇绿化质量更高水平,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进一步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会福利设施配套建设,统筹安排社区服务、老年设施建设。
展现特色文化,打造城镇个性风格。注重在保护中传承,在保护中开发,将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实现文化保护与城乡建设双赢。积极建设文化标志性工程,加大旅游休闲度假区、多功能体育文化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在传承和弘扬优
秀地域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文明,展示现代城市气息,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区为契机,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乡镇等活动,提升居民素质,凝聚人心,搞旺人气,提升城乡建设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城镇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精心编制、严格执行规划,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来规范和推动城镇建设。要注重规划的先导性,体现规划的科学性,科学地进行城镇规划,按照“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城乡协调”的总体要求,突出打造城镇个性风格。同时,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依法实施,不能随意变更。
突出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城镇管理体制。创新管理体制,大力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集中行政处罚权,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重点地段和重点区域市容市貌和客运交通秩序等的综合整治力度,形成良好的城市秩序。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精神文明社区为契机,引导市民出行文明、秩序文明、言语文明,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逐步形成一种市民认识到位、部门监督有力、社会自觉共管的城市管理新局面。
总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探索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