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7:4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篇:陕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陕西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省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发改规划〔2017〕1098号),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促进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1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各市要进一步完善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西安市主城区要全面落实“三放四降一兼顾”等户籍改革举措,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各地要推出更多有含金量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大中城市要坚决取消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不合理的落户限制。鼓励各地逐步将社保、医疗、教育、就业服务等内容纳入居住证管理范畴,提高含金量,逐步实现“一证通”,确保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国家标准,享受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国家标准。2017年全省实现进城落户60万人以上。(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双挂钩”政策。加快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动态调整相关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的资金奖励力度。出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实施细则,按照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求,实行差别化进城落户人口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标准,优先保障落户人口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结合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情况,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办法。(省财政厅、省国土厅分别负责)

(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坚持“两为主”,落实“两纳入”,实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把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就学纳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我省“双高双普”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全面落实13年免学费教育,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全民参保计划,2017年基本完成登记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保证农民工和进城落户农民缴费记录不断档、参保续得上。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推动各市市级统筹,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制度。扎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完善关中平原、沿黄、沿汉江城市群和新生中小城市医疗公共配套设施。构建新型城镇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基本文化权益。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卫计委、省文化厅、省住建厅负责)

(四)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和水平。加强农民工实训基地建设,发挥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等专业化平台和农村创新创业载体作用,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计划,支持韩城、子长、平利、紫阳等9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整合创建一批返乡人员创业园区和基地,拓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途径。强化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市场适应性。实施“求学圆梦行动”,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辟通道。全年培训60万人次以上。(省农民工办、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扶贫办负责)

二、以城市群建设为引领,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五)规划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配合国家高水平编制《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力争更多诉求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加快建设关中城际铁路网、“米”字型高铁网、大西安综合交通网,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系统推进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等领域重点任务,加快公共服务均衡一体。着力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不断增强大中小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制定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加强沿汉江城镇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环保厅等负责)

(六)支持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标准,按照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的思路,科学规划建设大西安。充分发挥西安文化、科教、区位、产业优势,强化西部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推动大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融合对接、合作发展。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加快西渭、西铜、西商融合发展,加大对富阎板块军民融合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西安市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等部门指导)

(七)培育发展新生中小城市。优化人口、产业、交通、公共设施布局,打造韩城、彬长、富阎、神府、汉江上游等五大次区域增长极,支持杨凌、周至、武功经济一体化发展。将黄陵、蒲城等15个县城培育为市域副中心城市,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加快子长、彬县等撤县设市改区步伐。加大对蔡家坡、恒口、庄里、大柳塔4个小城市培育试点支持力度,落实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逐步扩大小城市培育试点范围。推动蔡家坡等特大镇扩权赋能和设市工作。继续推进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打造县域副中心和宜居宜游特色镇。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支持力度,按照产业支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思路,重点在科技创新、文化旅游、新兴产业等方面创建一批省级特色小镇。(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民政厅、省编办、省旅发委等负责)

三、以集约紧凑发展为方向,提升城市功能和宜居水平

(八)强化产城融合。突出规划引领,加快要素聚集,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产业园区向综合型城市功能区转型。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根据主体功能定位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要素互动共赢、良性循环。发挥西安、宝鸡、咸阳、杨凌等城市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加快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养老、信息、培训、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增强城市劳动力吸纳能力。(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中小企业局负责)

(九)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形成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多层次立体化的路网格局。加强慢行系统、自行车道、步行道等设施建设,扩大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缓解西安等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加大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力度,2017年完成改造各类棚户区22.68万套以上,因城施策货币化安置,对商品房库存量大、市场房源充足的城市和县城要基本实现货币化安置。完善住房租赁支持政策,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宽带陕西”建设,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布局。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推进西安、咸阳、汉中等地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动各地完善管线入廊具体办法。(省住建厅、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认真落实《陕西省2017年铁腕治霾“1+9”行动方案》,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以关中地区为重点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关中水系构建、秦岭北麓水生态治理和黄河西岸生态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加快渭河生态区和昆明池、渼陂湖、卤阳湖为主的水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渭河、汉江、丹江、延河等重点江河治理。探索多样化保护管理模式,构建秦岭北麓、渭北台塬、黄土高原等生态屏障。深入推进西安、延安、宝鸡三个国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有序疏解大中城市过密的建筑和人口,提高各城市的生态宜居性和可持续性。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加强城市绿道、风道和湿地公园建设,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全年创建5个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县)。探索开展韧性城市建设,推动城镇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建筑技术。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省国土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一)加快人文特色城市建设。充分尊重和传承城市历史脉络、文化特色和地理风貌,加强城市空间设计。注重城市新区与旧城区有机协调,彰显“古今共鸣、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特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民俗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保存城市文化记忆。健全城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休闲公园、文化休闲街区、环城市休憩带。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加强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文明的城市人文环境。(省住建厅、省文化厅负责)

四、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十二)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全省县域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坪坎至汉中等15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改建、完善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和建制村直接通邮。加快宽带普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逐步实现4G网络农村全覆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营水平。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年创建省市县美丽宜居示范村640个。健全城乡基层服务网络,引导城镇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社区、体育等多种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工信厅、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卫计委、省体育局负责)

(十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大荔县、蓝田县、榆阳区开展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医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发展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做强做优苹果、猕猴桃、陕茶等优质农产品品牌。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局、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四)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加快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底前完成归属行政村和村民小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遵循“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思路,总结推广高陵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榆阳区赵家峁村“确权确股不确地”土地经营模式等有益探索,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由规范引导工商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逐步扩大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试点。继续实施“十百千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扶持发展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在19个重点县和350个试点村因地制宜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立产业扶贫“模式库”,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省农业厅、省国土厅、省委农工办、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负责)

五、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十五)完善城乡土地制度。全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机制,积极推广“高陵模式”“阎良模式”“富平模式”“西乡模式”,扩大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内流转范围,指导市县用好省域内增减挂钩指标。严格遵守城市开发边界,鼓励低效工业用地企业搬迁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三项试点工作,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用使用权。鼓励农村集体组织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和宅基地。(省国土厅、省委农工办、省农业厅负责)

(十六)健全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项目储备,完善回报机制,提升城镇化项目融资能力。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推进资金有效整合,优化政府融资结构,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作用,鼓励公共基金、保险资金创新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项目建设和运营。发挥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作用,重点投向城镇基础设施、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利用“融资+融智”模式提升地方金融保障能力。(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金融办、人行西安分行、省银监会、省保监会、国开行陕西分行、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

(十七)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支持7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在土地流转、投融资改革、公共服务均等方面加快改革创新探索,深化渭南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对富平等11个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指导,各部门、各地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类城镇建设资金要向试点地区倾斜,各类改革举措要在试点地区先行先试,争取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实施试点动态管理,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试点任务顺利推进。(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各试点地区具体实施)

(十八)完善推进城镇化协调机制。进一步发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做好推进新型城镇化配套政策制定和完善。各地市应进一步完善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机制,加强协调对接。要加快完善城镇化统计制度,规范统计口径、统计标准和统计制度办法,建立健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的广泛宣传,及时报道各地典型经验和做法。(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地市负责)

第二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11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吹响了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充分利用县域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科左后旗城镇化建设以建设蒙古族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坚持南移东扩的发展格局,抓规划、绘蓝图,抓建设、强基础,抓管理、上档次,抓美化、变面貌,各项基础工作整体上不断加强,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科左后旗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县域工业集群化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大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力度,做大县城、做精集镇,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甘旗卡镇建城区面积13.24

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人口近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万人)。老城区三街六路总长29.12公里,新城区道路为九街五路,目前已完成铺设20公里。完成的重点工程有:(1)城市道路工程。重点建设了博王大街、潮海街、巴彦路延伸、团结路延伸、建设路延伸及南工业园区路网工程。(2)市政工程。通过实施亮化改造,镇区路灯总数已到3000盏,亮灯率达95%以上。新建、改造高标准公厕100余座,人行路彩砖硬化面积30万平方米,更新、扶正路边石8万延长米,新铺和改造雨水管网100公里。(3)园林绿化工程,每年自繁自育在各街路栽植各类花卉30万株。镇区绿化覆盖率26%,人均绿地达到24平方米。(4)集中供热工程,目前供热面积已经达到120万平方米。(5)垃圾处理场工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即将竣工。(6)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能力近期1.5万吨/日,远期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行。此外建筑开发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五年来共完成各类房屋建设工程271项,面积146.83万平方米,投资14.73亿元。

(一)科学规划管理,拓展城镇空间。科左后旗投资135万元,聘请北京、沈阳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新一轮《甘旗卡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金宝屯镇城市总体规划》、《甘旗卡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甘旗卡镇区5.44平方公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甘旗卡镇37平方公里和金宝屯镇18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工作,构筑了甘旗卡镇“东

扩南移”的发展框架。同时,科左后旗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城镇与产业相协调的原则,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全力打造以甘旗卡镇为龙头、重点城镇为纽带、梯次推进、配套呼应的城镇发展格局,总体布局为“一线四镇一区”。“一线”,即阿古拉——博王府——大青沟旅游精品线;“四镇一区”,即甘旗卡镇、金宝屯镇、努古斯台镇、阿古拉镇、大青沟旅游景区。科左后旗计划到2020年,将城区面积扩大到22.5平方公里,可容纳城镇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达60%。

(二)完善基础设施,塑造城镇美好形象。科左后旗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在旧城区改造中,着重实施了“三街六路”主干道和部分巷道的改造工程,累计完成街路改造33万平方米,并新建住宅楼52.7万平方米。同时,重点抓“三街三路一河一桥”改造工程和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打造文明、整洁、规范、有序的城镇环境。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达90%,排水、排污管网覆盖率达90%,通讯、有线电视主干道全部实现地埋,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0%;在新城区建设中,本着“推新区、拉老区、设施配套一步到位”的原则,以新建博王大街为轴线、商业中心为枢纽,吸引相关单位入驻。新建街路28万平方米,重点实施了博王大街、双合尔街、科尔沁大街、巴彦南路及配套工程,充分凸显了新区“优、美、亮、绿、畅”的特点;在工业园区建设上,将工业园区和城区有机结

合、统筹规划,实施了镇东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和镇南工业园区1平方公里的通路、通水、通电、通讯和平整土地等工程,使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伴随着工业园区交通、供水、供热、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的日臻完善。甘旗卡镇南工业园区新入驻大项目厂家8个,哈布哈铸造园已有10个铸造项目落户,甘旗卡、金宝屯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55家。

(三)突出民族特色,提升城镇品位。科左后旗规划实施了体现蒙古族服饰文化,以蓝、白为主色调的蒙古族风情一条街建设工程,对33栋原有建筑进行整体改造装饰,设计蒙古包造型13处;修建了体现蒙古族祭祀风俗的阿古拉广场、体现蒙古族建筑风格的满达步行街和体现现代建筑风格的娜仁步行街;完成了占地1.5平方公里的双合尔公园及连接新、旧城区的城中河改造工程,并将部分苏木镇冠名为镇区新建街路名称。同时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突出抓好社区、广场建设。累计投资2800万元,先后完成了世纪广场、体育广场、火车站前广场、双合尔公园迎宾广场、文化广场、阿古拉广场和新区广场的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投资700万元,对封闭式赛马场进行了维修和扩建。此外,还积极开展社区“共驻共建”活动,鼓励建筑单位在一定规模的小区内投资建社区,完善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条件。

2011年,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全年实施“绿化工程”、“道路工程”、“住房保障及管网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科左后旗以建设蒙古族风情和生态旅游特色城镇为发展定位,突出抓好甘旗卡主城区绿化、亮化和展示民族文化景观带建设,以及宾馆、餐饮、购物、娱乐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供热、给排水管网改造及并网、道路改扩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廉租住房、教育园区等惠民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建设品位。统筹抓好金宝屯等重点镇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增强集聚和承载产业发展能力。抓好旗镇村公路网络建设,配合市里做好高速路、一级路和国道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在加快新城区“三横三纵”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实施了大青沟街铁路下穿桥续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及管网连接、廉租住房、旧城区巷道改造、供热管网铺设、城区公厕、镇区绿化美化亮化等群众普遍关心的工程项目。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划执法管理体制刚性不足。县城及乡镇建设普遍缺乏控制性详规指导,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评审工作滞后,致使规划控制缺乏依据。同时受管理体制的影响,乡镇建设缺乏规划人员的监控和指导,规划实施难以落实,规划执法刚性不足。部分居民对城乡规划了解不够,支持力度不大。

(二)城镇辐射带动力不强。全旗除甘旗卡镇外,其余城镇建设普遍规模较小,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明显不足。城镇产业建设滞后,旗内各建制镇普遍产业建设规模偏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运行困难,产业承载力严重缺失,竞争力不强。

(三)公用设施滞后,城管机制不够健全。城市建设缺乏融资渠道,资金缺口大,制约了市政设施建设。县城主街区人行道狭窄,没有公用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不健全等影响了城市发展。城市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城市管理尚存在“一治就好、一停就乱”的现象,特别是城镇基础设施管理难以监管到位,损毁严重;县城物业管理缺乏,影响城市宜居环境形象和城市品位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城镇化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是诸多因素共生演化发展的过程,是推进人口聚居、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新型城镇化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城镇发展活力。深化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动员各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实现

城镇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合理确定有关各方权益和应承担的义务。对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推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方式,转变政府职能,集中精力加强对公用事业的数量、质量、价格和服务的宏观监管。充分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改革,以经营城镇的理念,努力破解城镇化建设中的难题。以项目为龙头,实施捆绑式开发,促进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城镇发展动力。抓住我国经济总体转型、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全面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努力扩大中心城镇和镇域经济的总量。要加强城镇战略规划研究,培育发展各个城镇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用区域发展政策指导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避免趋同发展、低水平竞争。县域经济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高附加值、无污染、低耗能、节水型工业。建制镇、中心乡镇要发展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继续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同时,依托城镇,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

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积极发展循环生产、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城镇和社会。

加快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以城区为枢纽、建制镇为节点,建立起干支衔接,通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供水能力、供水质量和重复利用率,坚持主干电网建设和配电网建设并重,完成城镇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经济、高效的新能源。加强城镇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城镇排水系统,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抓好城镇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积极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城镇新区建设要确保绿化用地,保证绿化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实施,努力提高城镇绿化质量更高水平,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进一步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会福利设施配套建设,统筹安排社区服务、老年设施建设。

展现特色文化,打造城镇个性风格。注重在保护中传承,在保护中开发,将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实现文化保护与城乡建设双赢。积极建设文化标志性工程,加大旅游休闲度假区、多功能体育文化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在传承和弘扬优

秀地域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文明,展示现代城市气息,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区为契机,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乡镇等活动,提升居民素质,凝聚人心,搞旺人气,提升城乡建设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城镇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精心编制、严格执行规划,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来规范和推动城镇建设。要注重规划的先导性,体现规划的科学性,科学地进行城镇规划,按照“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城乡协调”的总体要求,突出打造城镇个性风格。同时,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依法实施,不能随意变更。

突出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城镇管理体制。创新管理体制,大力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集中行政处罚权,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重点地段和重点区域市容市貌和客运交通秩序等的综合整治力度,形成良好的城市秩序。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精神文明社区为契机,引导市民出行文明、秩序文明、言语文明,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逐步形成一种市民认识到位、部门监督有力、社会自觉共管的城市管理新局面。

总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探索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第三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永兴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2008年,全县城镇人口达22.6万人,比上年增长6.5%,城镇化率达35.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一、基本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县的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15.8%提高到2008年的35.3%,年均以2.4个百分点的速度向前推进。

(二)与全市其他县(市、区)的差距逐步缩小。全县的城镇化水平在全市的排位由2007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与北湖区、苏仙区、资兴市、桂阳县的差距,分别由2007年的45.25、24.98、26.24、5.55个百分点,缩小为2008年的44.89、24.97、25.24、5.53个百分点。

(三)规模小。全县现有建制镇8个,从人口来看,城镇人口超过5万以上的只有城关镇、马田镇,占建制镇的25%;从建城区面积看,块状不一,大小各异。建城区面积最小的镇只有0.48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镇达10平方公里。

二、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清醒地看到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规划尚欠科学。在全县城镇建设规划中,不少规划是粗线条的规划,缺乏个性和特色;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在有些城镇不同程度的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

(二)支撑力量不强。经济指数始终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指标,脱离经济的迅猛发展谈城镇化建设无异于痴人说梦。目前,全县的主导产业并无强大优势,大型的集约型的企业群甚少,对引进企业缺乏长远谋划,城镇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投入资金偏少。全县大部分城镇财力相对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导致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目前全县8个镇中还有15%村没有通自来水。

(四)管理体制薄弱。全县城镇综合管理运行机制还不成熟和规范,乱搭乱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现象时有发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

(五)配套政策尚不完备。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涉及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土地流转、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但目前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备,鼓励和激励的政策较少。虽然全县出台了鼓励农民进城进镇居住的优惠政策,但在可操作性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吸引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放宽政策。

三、制约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制约。可以说,人口问题是全县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据预测,到2020年,如果要使我的城镇化率提高到55%的水平,需要每年提高城镇化率1.5个百分点,增加15万人左右的城市人口。

(二)资源制约。当前,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并存的格局,已经严重地制约着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自然资源日益稀缺,成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资源使用不当或技术水平落后,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随意浪费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自然资源的严重损耗,从而进一步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环境制约。现代工业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等不断加剧;城市建筑密度不断增加,绿地减少,城市“温室效应”时有发生。生态环境未能受到有效保护,使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生活质量下降,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影响。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现代城市是一个开放型的复杂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含人流、物流、信息流、能量流、资金流等基本要素,是人口、产业、科技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政府等多因子的复合交融体。城镇化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更是诸多因素和因子的共生演化过程;不仅仅是建几栋房子、修几条道路、搞点亮化的问题,而是应推进人口聚居、产业、科技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新型城镇化工作。

(一)科学设计,高起点规划城镇化建设。一是科学合理规划,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城镇化建设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从全县角度进行通盘考虑,坚持突出重点,打破均衡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梯次推进,有选择、有步骤地优先发展城关、马田等重点城镇,进而带动其他镇加快发展。二是高起点规划,走各具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立足小城镇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一镇一品的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如柏林镇、塘门口镇以冶炼业为主体,发展工业主导型城镇;如城关镇、马田镇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发展商贸三产主导型城镇。

(二)创新体制,增强城镇化建设活力。一是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各镇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扶持投入力度,以充分体现地方财政对乡镇公共事业的支持和导向作用。二是充分盘活、整活镇区集体资产,通过拍卖、转让等形式增加对镇区建设资金的投入。三是借助外力驱动发展,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金参与城镇建设;四是用活土地资源,突破土地约束瓶颈。尽快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镇区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确保城镇建设严格按照“两个规划”实施,统筹兼顾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在现有用地计划指标中,确保城镇建设用地的需要。

(三)坚持“三个结合”,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经

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一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各镇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二是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以城镇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城镇化与服务业相结合。要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现代会展、中介服务等服务业,提高城市对劳动力吸纳消化能力。

(四)严格规范,高效能管理城镇化建设。一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的道路、排水、电力、通讯等配套要齐全,园林绿化、污水治理、垃圾整治要同步进行。二是加大城镇环境治理力度,彻底转变“重建轻管”的观念,以创建卫生镇、环境优美镇为目标,大力整治环境“脏、乱、差”,着力加强对建筑、市政、绿化、环卫、市场监督、交通等方面的管理。三是加强宣传教育,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参与管理,逐步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居民,个个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012峡江县决战城区实施意见(送审稿)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深入完成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决战城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生态优美、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思想,坚持主攻项目、决战城区不动摇,加快建设中心城区,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民生为根本,进一步提升规划品位,完善城镇功能,打造建筑精品、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壮大产业,切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工作目标

完善市政设施,改造道路和管网,搞好绿化、美化、亮化,保障居民住房。2012年全县城镇总人口达到

万人,其中县城人口达到 万人。全县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增长30%以上,力争达到

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0.91%;城市绿化率达到47.3%;开发廉租房500套。

三、工作重点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必然结果,是当前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推进峡江进位赶超,必须针对我县项目少、规模小、城市经济水平低、城镇化率低的短板,--------------------------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按照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民生需求优先、聚集人气优先原则,加大实施“决战城区”力度。

(一)继续强化城镇规划。加大对规划的投入力度,把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按照“科学合理、特色突出、个性鲜明、功能完善”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县城及巴邱镇总规修编,科学编制道德经文化公园、玉华路特色商业街、玉笥北路及巴邱沿江小区等城市设计,完成城市道路、绿化、消防、污水处理、地埋管网等专业规划,进一步修编完善6个建制镇和5个乡集镇总体规划编制,继续完善重点乡镇集镇商贸市场、垃圾填埋场、公厕、排污管网等公共公益设施规划编制;完善村镇规划体系,尽快完成全县新农村示范点及移民安置点规划编制。

(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继续以中心城区为主战场,大力实施一批环保生态工程、框架拉动工程、民生保障工程和公共服务工程。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投入,更强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完成城建投资

亿元。

形成“大投入”,项目建设上规模。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入,是当前促进我市赶超发展最重要的抓手和推力。全市务必抢抓机遇,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继续保持主攻项目的强劲态势,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拉动大发展,力争年内固定资产投资迈--------------------------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亿元大关。

1、(1)启动道德经文化广场和物流园建设。(2)美化百花公园、玉峡大道景观工程,打造县城景观区、休闲区,提升城市品位。(3)接通碧玉路至百花路段和玉华路至群玉路段,使城区与工业园区连接互通。(4)拓宽玉笥北路、元阳路,并搞好绿化、亮化。(5)启动玉笥路和百花路“白改黑”工程。(6)继续完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重点工程。

(三)合理开发房地产。根据市场需求,适度投放土地,对规划控制土地按需分期分批开发,保持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1、商品房地产项目:年内计划开发商品房面积

㎡。重点是开发府后住宅小区和普正住宅小区,并督促已出让土地加快开发进度。

2、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年内计划开发经济适用住房8套,面积

㎡;廉租住房300套,面积

㎡。

(四)加强城镇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围绕巩固“三城同创”成果,优化人居环境,实现市场化、全覆盖。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探索建立负责任、全天候城市监督管理以及数字城管,提升城管实时监测和动态控制能力,积极投入“三城”同创活动,组织开展争创“绿色机关”、“绿色小区”活动,引绿进城,组织实施“万株大树”--------------------------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工程,完成好省级园林城市的复查评审,并致力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完善行政执法部门职能,强化城镇街道、镇对辖区公共公益事业的管理职能,注重物业管理、市场培育与监管,健全业主委员会、楼长、栋长责任制,培育优秀物管企业,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继续抓好中心城区和县城街景改造、绿化亮化美化,明年中心城区完成青原大道、吉州大道、韶山路街景整治,努力提升城市形象。

鼓励和支持群众参与城镇社区管理,建立“运转高效、监管有力、公众参与、和谐有序”的大城管格局。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城镇卫生、农贸市场、广告市场、建筑市场、集镇改造、交通秩序和生态卫生环境整治,不断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形象。三是强化执法检查。加强城建执法监察管理,整治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全面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开发建设项目,大力查处房地产开发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解决好重开发、轻管理的问题,着力推进物业管理。同时,抓好建设行业的规范约束,坚决打击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着力打造建筑诚信企业。

实施城镇人口倍增计划。以放活政策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尤其是中心城区聚集,力争城镇人口实现十年倍增。为此,要抓紧研究制订中心城区和县市城镇人口--------------------------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倍增计划,出台鼓励外来人口落户中心城区及县市城镇的激励政策。要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对外来落户人口给予就业、就学、就医同等政策,统一纳入城镇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和社会保障体系,吸纳更多农业人口和高素质人才在城镇就业落户,力争明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四、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推进新型化城镇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责任单位具体组织实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集中力量抓好推进新型化城市的各项工作。

2、强化集体决策。全面建立科学民主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决策机制,继续完善乡镇(社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县人民政府三级规划评审制度,对修建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建筑单体设计方案以及村镇总体规划等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公示,修改通过后逐级报批。

3、推行县级领导挂点制。筛选一批重点项目,继续实行领导挂重点项目制度,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力加以推进。坚持推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工程和重点乡镇责任制,积极实行重大事项定期会商办理制度、重点项目情况月报制度、城镇工作定期分析制度,对确定的重--------------------------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实行定期督查通报。

4、落实考核奖惩。县委、县政府将推进新型化城镇建设实施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和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制定考核办法,落实考核奖惩,建立起完善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评价考核体系,积极稳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精品

文档-------

第五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反思总结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反思总结

X月X日,在省委党校专题培训班上,X省长给我们讲了他对X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主线,要做什么?不做什么?重点谈了人口、交通、空间、生态、文化、国际化、科技、产业等八大要素;法定化、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等四大原则,我很受教育。如何在X市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对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我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重新认识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城市工作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关键是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五个统筹”的全部内容,对X市的城镇化建设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并对新时期X市城镇化建设重新进行认识。关于如何重新认识X市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指导思想的问题。就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学深学透,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指导思想明确了,我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在新时期城镇化建设中不落伍,在X新时期城镇化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二是要解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问题。再好的规划,关键还是要人去落实。近两年来,企业、老百姓对我们的一些工作不满意,埋怨我们办事效率低、不作为,各级政府都在讲、都在抓,但效果不明显。当然,我们也有榜样,X市近期大刀阔斧抓城市建设,特别是在拆迁方面力度很大,对违章建筑一点都不手软,老百姓很高兴。我们各县都要学习市的这种做法,把干事创业的激情燃烧起来,在全市8个县(市)开展新一轮你追我赶的城市建设竞赛。三是要解决高标准、高起点的问题。什么是高标准?什么是高起点?我的理解是:在全面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工作中,认真吃透市情、县(市)情,突出体现一个“特”字,只有走自己特色化的城市发展路子,我市城镇化建设才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二、要清醒认识我市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1993年以来,我市城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我们这些后来者,每当谈到X市城镇化建设都常常引以为豪。今天,我提出要清醒认识我市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要求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X市城镇化建设再次掀起新高潮。

第一,规划起点不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空间发展格局不到位。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地上、地下、地面空间,存量、增量、留白空间等三大系统方面统筹不好。二是规划的前瞻性不够。比如,X市2015—2030年的城市规划,2020年前的建设用地规模根本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提出的六组团建设规划,规划修编刚结束,其中火车站物流组团就必须考虑重新规划选址的问题。三是特色不突出。我市城镇化建设给人的感觉是在“摊大饼”,在城市空间利用上、建设上、环境上、配套上研究不够,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我市是民族自治市,但在民族文化研究上研究不深,在城镇化建设上看不出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山水生态是我们的优势,但利用不充分,结合不是很理想。四是政府重视不够。由于我们缺少专业知识,工作方法不到位,与规划部门沟通不多,更提不出好的意见,基本上是由规划单位独立操作。同时,由于受资金影响,请不起一流的规划单位,加之他们深入实地少,对市情、县(市)情了解不多,等等。

第二,对产城一体化的认知度不够。产业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人口聚集的前提。因此,城市发展中的产业选择,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的问题是,首先是对自己的优势资源认识研究不深。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现在境内的资源状况是什么?二是未来的业态发展走势是什么?三是相关的企业有哪些?谁在主导这些项目?四是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五是要通过哪些最优惠的政策才能把好的企业引进来?六是产业项目在哪里布局。其次是对产城一体化的规划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社会配套不好,我市各县(市)搞的产业园区,没有从文化、教育、医疗、人才、技术、资金(金融)、物流等多层次、综合性这些角度进行研究。再次是管理服务跟不上。有些园区几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服务跟不上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园区好不容易引进企业来建设,但由于各方面服务跟不上,迟迟开不了工,企业怨气一大堆。

第三,在城镇化建设中管理问题较多。一是乱建乱占问题严重,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一些制假售假、污染产品就是在这些乱建乱占的地方得以滋生。二是对城市各类配套设施建设统筹不到位,今天你开挖、明天他开挖,市民很反感。三是城市卫生脏乱差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四是社区(生活小区)的管理跟不上,仍处于低水平阶段,缺失制度约束,因欠费等原因停水、停电时有发生。五是“公平”问题解决不够好,对“农民”转变为“居民”,享受跟城市居民一样的福利、就业机会、教育条件和社会保障等还有差距。

第四,对生态的认识、保护还不到位。我们有优越的生态宜居环境、富集的生态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还有差距:一是在重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严格执法、禁止浪费资源等方面做得不够。二是在建立和完善重大环境质量预警、检测和反馈系统、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以及污染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在培养公民节俭、文明、环保的消费理念,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宣传、教育、管理都要加强。

三、对我市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做好规划工作的思考。现有的规划是全市8县(市)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出来的,是我们建设的依据。我们要认真学习,可惜我们有的领导同志不学习,把规划文本搁置起来,使得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贯彻落实不到位,随意太大、太多;二是在实践中也看不出规划存在的问题。

1.认真学习提高规划意识。站在新时期的起点上,我们市、县(市)两级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必须把现有规划学深学好。要结合阮成发省长提出的人口、交通、空间、生态、文化、国际化、科技、产业等八大要素,法定化、标准化、智慧化、精细化等四大原则,对现行规划进行对照检查,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该调整的调整,该修编的修编,不管是调整或是修编都要严格按规划审批程序办理。

2.研究解决新型城镇化相关问题。新型城镇化就是把城镇化本身的过程与解决过去城市化问题的纠编方案结合起来,推进更加公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城镇化。一是解决好市民化的问题。让农民工、流动人口的公共待遇得到解决,也就是解决“农民”变“市民”的问题。二是解决好城乡统筹的问题。推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市新型城镇化要着力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同时,加大特色小镇建设力度,使城市建设向外沿扩展,形成星罗棋布的城市外沿亮点,为旅游业提供基础条件。三是解决好生态文明下的城镇化建设问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要在全市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用铁的手腕,钢的措施,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和建设。四是解决好就地城镇化的问题。要全面规划好我市新型农村社区的合理化发展,新型城镇化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3.完善我市新型城镇化体系规划。全市要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8县(市)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构建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完善、运行协调的城镇体系。要在现有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既符合区域实际,又大胆突破。一是要考虑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城市群战略布局。要在提出“文砚丘平”城市群的基础上,更深入实际研究其他城市群的组合布局。要紧紧围绕全市未来城镇化战略布局,统筹规划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网、输油汽管道、信息网络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发挥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二是要在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周边XX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群布局,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借鉴他们先进的方法,使我市城市建设融入这个大的区域之中。三是要很好地坚持新型城镇体系规划,8县(市)对新型城镇体系的规划,必须突出以县城为重点的中心城市作用,发展各具特点的乡镇集镇,使城乡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之间不可替代,城镇体系的规划要着眼于整个城镇群的协调发展,而不是把群体中各个乡镇发展道路和产业特征简单叠加或相互竞争排斥,要优化发展有特色的小镇。四是在全市新型城镇空间布局中要注意策略,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区域的不同情况,分别实施不同的空间布局策略。例如:我市的特殊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特困岩溶山区等不适宜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些地方的空间布局就要以生态保护发展为主。同时,就要结合国家出台的易地搬迁、就业培训、转移指导、对口支援移民、生态移民等相关政策,以多种方式大力推行人口外迁。五是在现行产业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产城一体化”系统规划与管理。在产业发展上,做大产业链的上下扩张,拉长产业链的前后延伸,增强产业配套吸引力,形成产业集群。在新型城市建设要求上,加快发展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完善基础设施、生活配套服务等,由单一功能的产业园区向现代综合功能区转型。六是要提升城乡统筹水平,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结构。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区,不仅以农业产业为基础,还将产业集聚、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与农业农村发展衔接起来,是现代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集聚,重点在于改变农民生活生产的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集约节约用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各县(市)要在城市规划外沿及主要交通干线选点规划,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第二,提升对产业的再认识。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第一基础,也是城市人口聚集的前提。选择未来型持续成长产业,成为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也必然是“产城一体化”建设的高效路径。因此,我市城镇化建设应当融合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生态、生产、生活、服务、教育、文化、医疗等多元功能,尤其是产业与生活服务功能,强化城镇在区域中产业与生活服务的中心作用。

1.学习借鉴先进理念谋划产业。我市经过多年的实践,依据市内资源、区位、现有企业等情况,集中各方智慧,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国际国内的需求,提出要重点发展以X为主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新型冶金化工和稀有金属业、高原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外向型加工和制造业、边境贸易和物流业等6大产业。应该说,这个决策是符合市情的、是正确的,实质性的问题是还没有将这6大产业做进一步的深化。

2.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再认识。高铁来了,我们做好迎接旅游业大发展的准备了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准备好。深层原因就是我们对旅游文化产业认识不到位。城市是旅游的一种载体,旅游是城市的一种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市有得天独厚的XX等一大批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一个好的规划;抓旅游建设的工作力度、资金投入、具体措施等等都不够。对我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再认识,我思考了三点:(1)把旅游文化作为主导产业(引擎)来抓。旅游文化产业在市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理顺相应关系,形成联动发展机制,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要同步发展旅游核心产业、旅游支柱产业、旅游相关产业,最终形成我市旅游产业集群。(2)要把我市旅游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旅游作为城镇化的新型动力,将通过旅游景点——旅游度假区——旅游特色村——旅游小镇——旅游城市的建设,推动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二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促进城市建设,成为“美丽X”建设的重要力量,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风貌改善、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以及城市人文环境营造。(3)要在我市现有旅游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修编工作。目前,我市的旅游基本上是散点式发展,旅客是点对点的旅游,停留时间短、经济效益低、城市整体形象不鲜明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如今的旅游业已经走向了吃喝玩乐住一体化的休闲度假模式,在这一特征下很多新兴业态脱颖而出,成为发展的重点。因此,要及时考虑抓紧对我市旅游文化产业的纠编和修编工作。

3.深入谋划做好六大产业规划。我市提出六大产业,怎样做强做大,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时候了,否则,就会变成空口号,或挂在墙上的空计划,中看不中用。一是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业务部门、八县(市)等涉及六大产业发展的人员都必须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敢想、善想、细想,提出自己对分管产业的真知灼见。要提出好的意见必须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善于学习掌握全产业链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信息。敢做善做会做,否则没有捷径可走。二是要进一步明确产业规划的牵头部门,迅速组建工作班子开展六大产业的规划编制工作,在编制中要认真研究回答六个方面的问题:现在的业态是什么状况?未来业态的发展走势?与产业发展相关的企业有哪些?谁在主导这些项目?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要通过哪些最优惠的政策才能把最好的企业引进来?产业项目应在哪里布局?三是解决好真抓实干的问题,把规划变为现实。

第三,环境保护建设是我市城镇化的最大特色。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特色要体现为产业特色、风貌特色、文化特色、体制机制、服务便捷等五个方面,其中产业特色、风貌特色是整体特色中的重中之重。我市城镇化建设的风貌特色应包括整体格局、空间布局、道路路网、街港风貌、建筑风貌、住区环境、山水园林、公园绿地等内容,其实也就是我们大家梦想的“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的全部内容,而支持风貌特色的基础条件就是环境保护建设,因此,我认为环境保护就是我市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特色。

1.深刻认识我市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依然存在。由于我市城镇化和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在占全市面积20%左右的江河、湖泊中下游地区,人口、经济发展的相对集中和水资源系统的相对独立,造成了污染物排放的相对集中,水环境逐年失衡。二是经济转型升级和污染减排任务矛盾突出,污染减排是刚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没有回旋余地,要发展经济就必然会有增量。因此,增排因素和减排指标之间的压力不断加大。三是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环境污染多型叠加。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各类污染问题交织并存,环境要素呈现复合型、叠加性特点,更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四是水、大气及重金属等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防治任务较重。水质适时监测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尚不完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土壤治理与修复工作急需加强;危险废弃物、危险化学品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控和防治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五是生态系统相对脆弱,石漠化防治形势紧迫。全市属于岩溶环境为主的特殊生态环境系统,生态脆弱性极高,由于一些产业采用剥离开采方式生产,造成大面积自然植被和山脉水系的严重破坏。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雨水冲刷力强,粗放的生产方式加大了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功能极低。六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仍显薄弱,保护区建设亟需加强。全市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因地处岩溶生态脆弱区,重大工程建设和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野生动物退化和丧失,生物资源持续下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形势严峻。七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饮用水源缺乏有效保护。各县(市)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不配套,乡镇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基本没有得到处理,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八是环境监管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突发性环境事件及违法行为仍然时有发生,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保队伍能力建设滞后,与日益增加的监管任务不相适应。可以预测,随着我们对自然的介入、对生态的介入、对江河湖泊的介入越来越深,X面临的生态问题将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有这个清醒的认识。

2.清醒的看到全国治理生态问题的春天已经到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旨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强烈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扭转。”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给我们提出六项重点任务: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二要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要以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水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三要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四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现状,用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五要倡导推广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六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项重点任务,突出问题导向,为我们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实践路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推动我市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求我们在发展观上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向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样,我们就能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市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市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开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3.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既注重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多策并举、标本兼治,才能筑牢根基、行稳致远。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因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项重点任务持续发力、务求实效,坚持重点和基础两手抓、两手硬,各部门各尽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倒逼落实的压力,让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真正落地生效。要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受益,每个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只有全市人民都行动起来,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目标才会成为现实。到了那一天,生态文明建设就能真正成为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特色,最亮丽的名片。

下载陕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驻马店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新型......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员大会领导讲话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员大会领导讲话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动员部署,在全市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市......

    三措并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措并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近日,XX市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六项切入点工作,紧密结合实际,采取强势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抓机遇、落实责任,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员大会领导讲话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动员部署,在全市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市委、......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2年度峡江县决战城区实施意见(送审稿)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深入完成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决战城区工作提......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中国的城市经营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不仅需要战略,更需要策略;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手段。政府作为城市经营的运作主体,该如何牵住城市化这个......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方案

    xx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我县实际,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现就加速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全]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来源:郑州日报 05:39:33 时间:2012-02-17 [ 大 中 浏览次数: 小 ] 1047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