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政治质量分析报告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政治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施考、评卷工作已全面结束,现就我校高三政治的试卷评阅及通过考试所反映出的问题作以简单的分析。
一、阅卷成统
1、高三政治试卷评阅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成立了阅卷、成统、分析三个职能组,各职能组严格按照职能要求各司其职,保证了阅卷工作顺利进行。
2、阅卷组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市教研室制订的评分标准,一人一题、流水作业,网上阅卷过程给分准确、宽严适度,成绩统计电脑进行,在学校要求的时间范围内高质量的完成了阅卷工作任务。
3、网上阅卷、成统工作,保证整个阅卷工作客观、公正,确保阅卷的信度和质量。
二、试题评价:
(一)优点:
本套试题知识覆盖面较广,难度系数0.557,难易程度适中,区分度也较好。能突出高中政治的重点知识进行考察,即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重点考察了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学科思维能力。试题切近生活,切近高考,灵活性强。符合一轮复课要求和高考命题趋势,考查形式多样,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多,梯度分布合理,作为高考一轮复课测试是成功的并收到了预期效果。
缺点: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试题比重较大,与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太相符。
三.测试成绩
本次测试成绩较好。全年级663人参加测试,人均成绩55.74分;及格328人,及格率49.50%,优秀人数20人,优秀率3.0%.最高分93,最低分8.成绩分布情况:>90分1人,>80分以上20人,>70分141人,>60分328人,>50分463人,>40分537人,40分以下128人。
四、存在的问题:
1.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2.高考要求的四种能力,尤其是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政治信息的能力差。
3.审题不细心甚至没有良好的审题意识,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述不准确,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有待强化。
五、复习建议
1、努力把握高考走向,坚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追求高考改革意识与新课程改革理念趋向一致性。
2、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文精神。更加关注对文化内容的审美和鉴赏,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人文精神的取向。
3、坚持把能力训练作为“谋分之基、创新之源”。
4、关注社会热点和地区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试题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
5、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夯实基础,记死学活。
第二篇:初三政治质量分析报告
厦门市2007——2008学九年级(上)质量检测
政治科质量分析报告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政治科
一、命题的依据
期末质量考试依据教育部于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7年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教材(粤版)命题。
二、命题原则
1.指导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基础性: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严格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命题,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试题要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杜绝繁偏怪题。
3.全面性:试题要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查。
4.科学性: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
5.适度性:试题难度比例适当,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
6.规范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
三、考试形式、难度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形式;试题难度值约为0.7,易中难题量的比例为
7.5:1.5:1;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约占40%,非选择题部分约占60%。
四、试卷的特色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中考试题改革的一个方向。从这份试卷来看,有些试题的情境设置采用了反映学生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的一些材料,从而拉近了试题与学生的距离。
比如,第21题。该题以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的甘肃省平凉二中17岁的张晓同学为背景,考查学生“从张晓同学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品德?作为同年龄的中学生,我们应当怎样把张晓同学的优秀品质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像这样以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事例为载体的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认识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真实能力。
又如,第25题。先介绍了某学校以“节能减排在行动”为主题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探究性学习,请你也积极参与。
由此设置“活动与探究”的情景——小红收集到资料: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
(1)问:小红收集到的资料反映了我国怎样的资源状况?
(2)小辉问:节能减排分别对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
1利益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小结:生态文明大家建,节能减排您支招。
上述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到亲切又自然。这样的试题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他们展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能力。
(二)视野广阔的热点问题
中考历来不回避热点问题。这份试卷涉及热点问题的题目仍占很大比重,而且热点问题考查的视野也越来越广阔。
比如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等热点问题,在这份试卷中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得到充分的体现,其角度也各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有关的典型数据设置试题,仍然是一个重点。
比如,第25题,它以“小红收集到资料: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为视点,设置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认识我国资源状况的能力。
再比如,第11题,以内蒙古自治区近5年来,生产总值以年均16.6%的速度增长,增速连年位居全国第一,被称作“内蒙古现象”,为视点,设置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这些材料新颖,数据典型,值得我们关注。
2.继续往年的以有关的具体事例设置试题。
比如,第3、4、5题,它以我国重大事件“月球探测”为视点设置选项,考查学生对“科教兴国”等问题的认识能力。比如,第21题,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等问题的认识能力。
以具体事例为视角设置试题,是历年考查的热点问题题目,为此,这类题目也是很值得关注的。
3.党和国家基本制度、方针、战略、国策的内容,仍然是试题设置的重要视角。
以党和国家重要决策的有关内容为载体设置试题,是历年中考热点问题考查的一个重要视角,今年也不例外,而且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深入。
例如,第22题,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第23题,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此外,第4、5、7、10、11、12、13、14、17、18题等,也都属于这类的题目。
4.党和国家基本制度、战略、国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成为试题设置的新视角。
比如,第13题,它将我国在文化交往中要坚持原则与厦门市贯彻这一方针采取的相关举措开展“厦门·中荷当代艺术交流展”相结合作为视点设置选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有关我国在文化交往中要坚持的原则问题的能力。第18题 它以“2007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突出贡献企业评选”上榜的企业名单中,既有大型国有企业如航空港集团,也有外资企业如戴尔,也有民营业经济如中盛粮油集团”为背景设置选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能力。
这样,既使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具体化,也使作为载体的情境更加贴近学生
生活实际,是随着中考命题多元化之后更多出现的一种热点问题考查的新视角。
上述分析表明,这次质检卷中涉及热点问题的情境设置,视角更为广阔,视点也很新颖别致,它为考查学生的真实能力提供了内涵串富、生动活泼的载体,也为我们第一线教师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走向综合的创意设问
1.启示型创意。
例如第21题的设问直接从启示的角度入手:作为同年龄的中学生,我们应当怎样把张晓同学的优秀品质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答案要求是: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允许学生发挥,主要把握以下内容:作为中学生,要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几方面思考,培养自己优秀的道德品质,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2.辨析型创意。
例如,第23题,选择说理:某班同学围绕“现阶段是否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你赞同的是
A.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提倡艰苦奋斗已过时了
B.艰苦奋斗就是要过苦行僧式的生活
C. 艰苦奋斗是一种美德,我们要以它为荣
选择的理由:
再比如,第24题(1)的设问是: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上述的这种辨析型题目是我们这份试卷的亮点,关键点,也是创新点。突出考查学生的分辨是非,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考查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辩正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和指导学生复习中应该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建议性创意。
例如第25题第(3)小题的设问是:小结:生态文明大家建,节能减排您支招。
4.举例性创意。
例如第24题第(2)小题的设问是:请列举厦门实行改革开放的典型事例2个。
上述分析表明,在这次的质检中,无论启示型创意、辨析型创意还是建议性、举例性创意,考查的内容都从单一开始走向综合。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很值得引导我们第一线教师予以特别关注。
(四)遵循《课程标准》,贴近课本观点
所有题目都按照《课程标准》进行设计。而且回归、贴近教材,如:第2题,来源课本第35页第22题来源课本第25页;第23题来自课本102页等。
(五)注意情景材料的艺术化
这份试题较好地借鉴漫画这一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为自己所要考察的内容服务,整份试卷共5幅漫画,整个试题显得生动活泼。还有诗词、图片等作为材料载体的命题形式,一方面使试题材料更具多样性,另一方面又渗透了学科间的知识整合特点。当然,还采用了图表题——生态文明大家建,节能减排您支招。题目置了:生活中的现象——给政府的建议——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三个考查内容。这种考查形式不仅突出了图表题的综合性,同时采用文字表格使知识内容更加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和突出重点,另外阅读量的减少,也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
总之,在中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年年都将有新的亮点出现。这些新的亮点应引发我们第一线教师的思考,从而引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为此,也应该成为教师新的关注点。
五、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2007年——2008学年(上)期末市初三政治科质检卷的全市平均分66.1分,及格率73.3%,优良率21.6%。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基础知识薄弱和解题能力低下这两个老大难的问题依然成为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我们看到有些考生审题能力、理解能力较弱;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体系构建不完整,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对一些开放性试题不适应;语言不规范、不完整;考卷中有的表述与教材原话不一致时,不能理解其精神实质;对开卷考试这种形式还不适应,不能合理安排答题的时间。如不会按照题目的要求举例,不会将材料和观点有机的结合,不会辨证地、多角度地分析材料,不会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在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掌握这两部分,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此外,活动类型、案例分析类型的题目学生得分率也较低。以活动题为例,如果我们的学生平时没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缺乏实践活动经验,那么他在作答时,没有真实感受,导致“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在表面上说一些,缺乏对活动内容、过程的深层次思考,这样的答案其有效率可想而知。等等。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多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以适应开放试题的要求。
六、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好基础知识关,转变思想品德开卷考以为就是抄书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要点的理解掌握,学会从现象到本质地理解主要知识点,而不是单纯地熟记知识要点。学会概括和综合,加强复习的综合度,训练学生综合思维习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审题技巧和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减少审题失误,学会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一定的创新情景题,训练学生在新情景中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新问题的技巧。
审题:
A、审材料:抓住关键字句。
B、审设问:一字不落。不放过任何一个要求。
3.注重学生答题规范的指导,解题能力的训练,读图能力训练,提高知识迁移创新的能力,减少答题不完整性,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加强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地适用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和思路,掌握开卷考的基本方法,抓好解题规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要答好题:
优先原则:最明显、最突出、最有把握的知识点写在前面;
谋篇布局:答案要标序号,分段落,知识表述要完整,字迹尽量工整; 加法原则:尽量考虑多答什么,而不是不答什么。要善于从题目材料中去寻
找答案思路,问题与材料要做到有机结合。要懂得看分值来确定答案量。
4.注重学生行为的养成,让学生从深层处理解教学所要达到的情感教育。
5.关注时政热点,时政教育,将时政有机渗透到平时课堂教学,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事家事天下事”,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观察理解分析时政现象、社会现象的能力,特别是注意联系厦门市改革开放的实际和社会热点,搞好复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确实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6.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对政治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安排学习时间。政治学科基于考试特点和学科特点,我们应给予其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把课堂45分钟用好、用足。
7.关注课标,回归课本。以“材料在外,答案在内”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巩固基础,提升答题的完整性,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让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对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应引导学生善于变通,深入领会,掌握基本要点,既要回归生活,又要回归教材。
8.“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畅所欲言,共同讨论、共同组织归纳答案,共同梳理相关知识点,提高复习课效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三篇:高三文科班政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文科班政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年级部 2014.9
高三政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结构和特点分析
1.试卷结构和内容:本次考试的内容包括高一经济、高二哲学、高三政治学5本书中高考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确定这样的考查内容有如下考虑:一,会考临近有会考前提早演练的目的;二,使高三文科班学生尽早进行综合性训练,以适应高考要求(实际上,我们在第一次月考的时候就已经贯穿了这一思想)试卷结构:高一经济占26%;高二哲学占36%;高三政治学占38%。2.试卷特点:
(1)紧扣教材、考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侧重强调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考核,瞄准高考,符合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题命题大多着眼于基础知识,主观题的答案许多也直接来自于教材,例如第28题第一问,就直接考查了人大的职权;有的题目立意较新,设问较活,但答案还是直接来自课本,例如第26题考了关于青藏铁路的问题;第27题关于如何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反映的哲学寓意。
(2)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首先是试卷中反映了许多现实中的热门话题,如手机“彩铃”所反映的经济学道理;超级女声娱乐节目和蒙牛酸酸乳广告,提高木地板及其他高档消费品消费税的问题。
(3)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选择题中,学生只有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正确取舍。如第15题、22题、25题。简答题也是这样,例第26题、27题:26题从市场经济角度看,青藏铁路沿线各地政府应怎样确保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 27题主管首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这要求学生要夯实基础,关注社会,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试题难度适中,有一定的梯度。选择题20、23、25题有一定的难度。材料分析题26题;27题第一问;28题的第二问;学生不易拿分。尤其是27题的第2问迷惑性强,许多学生答非所问。
二.学生答卷情况及失分原因分析
从本次考试结果统计可以看出:单项选择题错误率较高的有第13、14、18、19、20、23、25题。材料分析题错误率较高的是27题。本次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理解掌握不够。如单选题第6题,关于货币职能一题只要学生理解并掌握货币的5种职能就能选出正确答案,但部分学生仍未能正确做答。
2.学生审题不细,分析能力弱。第11题关于邮政局政企分离的材料,问从政治角度看,反映出什么道理,有部分同学未能审清题意误选了a项,经济学上的答案。3.学生缺乏答主观性试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表现在:
⑴学生答题抓不住要害、关键,答案前后重复,生搬硬套,语言准确水平有待提高;如第26题:从市场经济角度看,青藏铁路沿线各地政府应怎样确保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这一问题出错反映出学生从材料中概括、提炼观点的能力较差,本题答案本来从经济学角度: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两个角度去做答即可,但好多学生围绕可持续发展赘述了很多没有答到问题的本质。
⑵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不深刻,层次不清楚,语言不规范。不能把知识与材料结合,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欠缺,对教材知识的有效提取能力不够。如27题:学生不能针对材料,选择恰当的观点有层次地分析。一些学生答题时只是罗列观点,未联系材料分析,或联系材料分析不准确;个别学生基本的哲学观点表述不准确。三.试卷给我们教学的启示
(1)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基础,放低起点;重视抓主干知识、核心概念的理解;(2)做好复习检查,经常检查复习效果,督促学生自主复习,使复习检查经常化、制度化,把基础知识夯实。
(3)抓课堂,课堂中精讲精练考点、热点、能力训练、单元测试、专题讲解,增大课堂信息量,最大程度上发挥课堂的作用。(4)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
目前文科比较重视综合能力测试,问题所用的知识大多超过某一知识点、某一册书甚至某一学科。这要求学生必须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去分析问题。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扎扎实实做好知识网络的构建工作。不仅要围绕核心概念,知识点、单元知识(或专题知识)建立单科内的微观结构,而且要建立单科和学科的宏观结构以及政史地之间的知识渗透,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知识整合能力。
(5)加强解题方法指导,提倡一课一题训练渗透,从审题、分析答案结构、答题反思等方面提升学生答题能力;
(6)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高考试题一方面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实际。在复习中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好联系的“度”,要让学生知道一些社会热点,并能运用课本知识去分析;真正培养起学生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以后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发扬拼搏精神,更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加强交流与合作,只有主动积极备考,才能争取高考中的辉煌。
第四篇:高三政治试卷分析
高三政治试卷分析(4)
刘文波
一、调查对象
我本次试卷分析,数据的来源是:各校派出的参加本次县抽考的全体学生共775人的政治政绩,以及我对20本抽考试卷中的5本试卷(共162个学生)的各小题得分情况进行的抽样统计,不知是哪些学校哪些同学的,试卷号分别是1、8、12、16、19。
二、试题结构
(一)试题范围
本套试卷考试范围是必修一和必修四的内容。必修一总分49分,其中客观题24分,主观题25分;必修四总分51分,其中客观题24分,主观题27分。试卷分数的分布与了高考试卷的分数分布一致:选择题48分,问答题52分。
(二)试卷内容涉及面广又突出了重点。
24个选择题中,必修一和必修四各占12个。必修一第一单元5个,第二单元3个,第三单元2个,第四单元2个;必修四第一单元1个,第二单元4个,第三单元5个,第四单元2个。问答题中,经济生活和哲学各3问。考必修一的问题都是比较开放的问题,不局限于课本,其中“嫦娥工程”的“经济意义”9分,表格和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7分,解决能耗高问题的“经济措施建议”9分,基本上都属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考必修四的问题中,第三单元“量变与质变关系”内容有8分,“创新”内容有12分,“认识的发展”内容有9分。
整个试卷从分数分布来看,把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内容、第四单元的科学发展观内容,以及必修四的辩证法等内容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所占分数分别是:10分,25分,30分。
总的说来,考试内容分布和分数分布是比较合理的,(三)注重联系实际和热点
100分的题目中,以实际问题为载体考知识的,或直接考“对现实生活问题思考”的题目有96分,只有第1小题和13小题是考课本上的死内容。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考查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有78分(13个选择题,和全部问答题)。其中联系的热点有:公务员考试、十二五规划、建设两型社会、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个、刑法修正案、“嫦娥工程”、降低能耗物耗等 这符合高考“考能力”的要求,说明命题者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运用,重视时事的积累。做题时,要求学生的解题思路从学考型向高考型转变,面对题目,不是简单的思考“对”或“不对”,“是”或“不是”,而是要去思考有没有道理或符不符合题意要求。
(四)各种题型比较全面
选择题有单选题(3个),也有组合选择题(21个),有读文字材料、读图、读表、看漫画等,问题设置注重了不同角度,有经济意义、经济现象、经济措施,还有如何体现、怎么样等问题。考察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符合近年来的高考“考能力”要求。
(五)试卷存在的问题:
1、第3小题的图中箭号、d1、d2不清楚,可能会影响部分学生答题。2、15小题的备选答案④“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表达错误,应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如不改正,会导致部分学生首先排除这一点,而选其他没有把握错的答案,因为这一点的表达是错误的,是应排除的。
3、本次考试范围是必修一和必修四,与我县复习的进度不太一致。我县各学校基本上是按必修
一、必修
二、必修
三、必修四的顺序安排复习的,考试前,大部分的高三老师都只复习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有些复习了必修三的部分内容,有些在接到教研室通知后,临时改为复习必修四,但也没有复习完必修四,只是复习了必修四的前一个或两个单元。结果是学生考试分数普遍不高。
三、学生的得分情况
(一)试卷难度系数
如果只计算参加县抽考学生的成绩,本套试卷难度系数(参加考试的人平均分除以试题的总分)是0.63,但如果计算全体参考学生的成绩,难度系数可能0.52左右。低中高难度比估计为3:6:1,高考的难度系数一般在0.55—0.62之间,低中高难度比一般为3:5:2。按道理本试卷的难度系数不会比高考试题小,但根据学生成绩统计的难度系数却不高,原因可能是考试范围与我县各校的复习进度都不一致,必修四内容都没有复习完,有些学校还完全没有复习到。
(二)学生答卷得分情况及失分原因分析
1、总分
按参加县抽考全体学生775人成绩统计,人均分63.6,最高分88,最低分34,80分以上只有17人,及格人数531,40分以下3人。
以下各个小题得分统计是按162个抽样学生成绩统计的
2、一大题(选择题)48分: 本题难度系数为0.67,最高得分44,40分(含40分)以上的10人,最低分12,30分以下34人,平均得分32。失分最多的是哲学部分的16、18、19、20小题。这与我们各校必修四没复习完有关,也与试题的难度稍大、混淆性较大有关,还与我们在学考前,为应付学考,匆忙结束哲学新课进行学考复习,基础没打牢有关。不知兄弟学校的学生反应如何,我校的学生大多反映必修四是政治内容中最难学的。我们是否要引起重视,是否在后阶段的第一轮复习中将必修四时间多花一点,练习多做一点,老师耐心讲一点。
3、二大题综合题(52分): 25题
第一问:嫦娥工程的经济意义(9分)
本题的难度系数是0.74,较容易得分,学生的最高得分9分,6分以上的同学有88人,最低份2分,人均分6.67。本题学生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联系材料。
第二问:材料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8分)
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68,最高分8分,最低分2分,人平分5.44分。学生最普遍的问题是对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内容讲不清,更谈不上结合材料分析“如何体现”。
第三问:评析“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在循环往复中前进和发展”(7分)学生得分最高8分,最低1分,平均得分3.79分,难度系数为0.54,学生答案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基础不牢固,原理内容讲不清,对题意理解不明确。26题
第一问: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7分)
学生得分最高7分,最低2分,平均得分4.43分,难度系数为0.63。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材料较长,信息量大,学生审题习惯还没有很好养成,看题不够耐心细致,对材料分析不深入全面,不能概括材料的主旨。
第二问:为解决材料反映的问题提建议(9分)
学生得分,最高9分,最低1分,平均6.8分,难度系数0.76,也是较容易得分的题目。本题是开放性较大的题目,只要能找到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所在,根据问题想办法,肯写敢写,就不难得分。所以学生失分较少,大半同学得满分,但也有一些同学找不到问题所在,或不肯写,或写得不得要领,得分较低。
第三问:创新和改革怎样推动我国经济发展(12分)本题难度系数为0.42,学生最高得分12分,最低得分0分,平均得分5分,差距大,许多同学答案不得要领,对创新的重要性内容或记不得,或不理解而不会运用。
(三)给我的几点教学启示
参加抽考阅卷的老师,在阅完卷后,填写了一张“阅卷情况记载” 表。根据表上反映的情况及原因分析,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启示:
1、复习首先要夯实基础,稳打稳扎。在复习中,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对重要的观点、原理、概念,要求学生该记的要记,该背的要背,该理解的要理解。不能好象就那么回事,差不多了。不管是做客观题还是做主观题,失分的主要原因都是基础知识把握不准,观点原理记忆不清,结合分析方向不明,导致主观题不能判断正误,客观题不得要领。
2、通过练习培养审题习惯。引导学生答题前必先看题,题目信息多了也要看清,看清了才能方向正确。写答案时要与题意的实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得到应得的分,空谈理论会失去得分机会。
3、继续加强选择题训练。这是学生喜欢做的题目,也是高考中容易得分又容易失分的题目。通过训练,让学生争取做到选择题不失分。
4、加强对开放型材料分析题的练习。这是考学生综合素质的,是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要鼓励学生,只要思路开阔,肯写敢写就好得分。
第五篇:高三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高三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高三年级:吕芹娣
一、对试卷的整体评价
本次考试试题重点考查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四册书。试卷知识覆盖面广,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大,时政性强,可信度高,有效地诊断了学生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
本试卷有如下特点:
1.试题紧扣教材、考纲,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能力。
2.知识覆盖面较广,题量适中,分值恰当,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都作了考查。3.主观题选材新颖、设问灵活、综合性强。试题选材大多是我们平时该留意的热点、哲学试题切入口较小;整套试卷综合性强,显示高考命题的特点和方向。4.选择题总体难度不小,大多数选择题得分率在70%左右。例如12题,学生审题不清,没审出题中的2%为月利率所以在计算中出错了;13题分不清恩格尔系数表示比重错误率也较高;17题为习近平讲话精神为主观范畴不能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21题和23题为审题设问不清。主观题学生得分率也不高主要在于:对基础知识把我不清,不能明确的答出题中所要求的知识点例如39题(3)问要求用辩证否定观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学生不能准确做答,暴露出了学生平时学习问题。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全、理解不透。
2.学生审题不清,不能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方向。
4.学生思维不开阔,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不到位,知识迁移能力欠缺。5.学生没能掌握解答主观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
部分学生客观题的得分较高,但主观题的得分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各类主观题的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生考试时,看到题目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常常答不到“点子上”。很多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相关教材中提取知识,更不会把教材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书本知识,要么只回答书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还存在思路不清晰,语言不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能力欠缺等问题。
三、对高三政治后阶段复习教学的建议 1.进一步夯实基础。
立足课堂,重视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透彻理解基础知识,精确表达基础知识,辨清易错易混知识,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舍得花时间记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重视审题能力培养。
平时教学中要舍得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审设问、读材料,挖掘材料和教材理论的结合点、切入点。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精评、精讲好期末考试试卷,并渗透在平时的每一次练习讲评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3、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既要引导学生关注大热点,也要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切入口小、但立意高的小热点,如本次考试涉及的“三公消费”、“中越关系”“白炽灯的使用”等;同时要多角度设问,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适应高考的要求。对于易混易错知识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区分。4.精选、精练、精讲
本着重质不贪量的原则,精选材料、精编学案,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坚持讲练结合,使复习知识、习题训练、反馈总结融为一体,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节课扎扎实实做一道主观题,精评一道主观题,让学生切实感悟答题的方法,学会分析、学会解题、规范答题。5.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在当今突出语数外的高考制度下,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精力投入不足。老师更应坚守阵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为本”,努力做到“三贴近”,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重视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优补弱,尤其要关注临界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政治成绩。更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