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景区党建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升风景区党建水平,促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自风景区正式启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经过一个时期的系统学习,我们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任何先进的理论必须用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我带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提升风景区党建水平”这个课题,先后深入规划建设、市场营销、财税、交通、乡镇、社区、重点项目工地和拆迁整治现场、大王洞景区等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意见和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
一、党的建设为什么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且要求我们在党的建设中也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党的建设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检验党的建设的得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思想建设要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为重要任务,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要把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重要义务之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中心,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党内民主建设要落实以人为本,坚持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党的作风建设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更好地为促进科学发展服务;党的基层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活动方式,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
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推动农村、社区经济不断发展。能够积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狠抓文明创建,居民素质有了很大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环境日趋改善。
3、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
风景区目前共有企业支部13个,其中3个支部隶属风景区直属机关党委,其余10个隶属风景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能严格按照规定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党务工作人员,组织生活较为正常开展。
(二)风景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手抓意识不强。“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意识不强,普遍存在抓业务工作硬,抓党建工作软的现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匮乏,党务干部兼职多,相当一部分党务干部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
二是党建工作手段单一。普遍存在以会带学,重学习轻实践的现象。一些部门党员学习教育基本上都是采取开会学习、读报纸念文件的方法,不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一些部门党员学习教育重数量轻质量,采取“例会式”、“突击式”、泛泛而谈式的方法多,开展针对性强、文化内涵深、形式新颖活泼的活动少。
三是机关党的作风建设有待加强。虽然我们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制度推进年活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机关作风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树立了风景区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但仍然有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注重调研,公仆意识差,缺乏宗旨观念,对群众反映出来的热点、难点不是主动去解决,而是回避,缺乏实干精神。
2、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党员参与建设意识不强。在
“二次开发,二次创业”进程中,绝大多数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党员队伍个体素质不齐,与党员标准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符适应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表现在思想上是习惯于墨守成规,用老眼光、旧观念看问题,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表现在行动上是不能与党工委、管委会保持高度一致,过多计较个人得失,大局意识不强,服务发展氛围不浓。
二是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知识储备不足。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年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等问题仍然表现得比较突出。农村党员的老龄化以及文化程度偏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不仅造成党员队伍缺乏活力,而且导致村干部和后备队伍不足。党员缺少为群众服务所需要的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技能。
3、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不顺畅。3个企业支部隶属风景区直属机关党委,但基层党委对其约束力不强,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作用成为领导作用,机关党委退而其次只起指导作用,使机关党委难以进入领导角色。
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人员缺乏。部分企业基层党组织缺少必要的党务工作人员,多为业务骨干兼任,导致很多党务工作者更多地把自己当作企业管理者,很少从党员身份的角度看待自己,没有双重身份的制约,不能有效开展工作。
(三)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顺应形势,创新工作不够。一是研究新情况不透。有的干部对上级有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示精神和文件要求学习不够、钻研不透、领会不深、缺乏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开放意识,不能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形势、分析情况、处置问题。二是采取新举措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发展信心不强,创新激情不够,开拓动力不足的问题,没有很好地从党建工作的理念、思路、内容、方法、载体、体制机制等方面找准依据规律,顺应形势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举措,习惯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凭老经验办事,不敢试、不敢闯,不敢突破“惯例”、超越“本本”。三是创新成效不明显。由于对新形势新情况内在规律和特点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制定的某些新举措有的浮于表面,没有触及本质,有的浅尝辄止,深度广度不够,有的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再加上推进力度不大,导致党建工作的创新成效不明显。有些重点工作虽布置了、安排了,但由于措施不扎实具体、督促检查不力、总结推广经验不够、调查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不多,造成声势小、行动慢,至今效果不显著。
2、以人为本,服务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不够。一是调研深度不够。有的干部习惯于“泡”在办公室上班,很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要凭开开会、讲讲话、发发文指导工作,既使下基层去,也是跑马观花、蜻蜓点水,调研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实效更是不明显。有的长期对基层党群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环境、经费渠道以及干部职工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底数不清,心中无数。二是分类指导不力。部分干部由于对基层党群组织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把握不准、分析不力,不能很好地根据党群组织的不同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措施,实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而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同情况、一个要求,致使各类基层组织难以有效增强活力、发挥优势、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好各自特色工作。三是解决问题不多。有的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主动服务基层和群众的自觉性不够,没有想机关基层党组织之所想、急机关党员群众之所急,竭尽全力为基层和党员解决最紧迫、最期待的问题。一些干部在帮助基层和党员群众排忧解难时,由于实际情况调查不清,问题“症结”把握不准,具体原因分析不透,采取的相应措施配套不力,致使效果不尽人意,有时,虽然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这些问题不带全局性和根本性,或虽事关全局,但由于采取措施、工作力度只涉及皮毛,未触及核心,所以往往感受不深切,反响不强烈,对整个党建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3、围绕中心,服务科学发展不够。一是存在“两张皮”现象。没有建立起很好的长效机制,定期研究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以及党建工作如何更好地服从服务于风景区科学发展的举措,致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建工作的良好局面没有完全形成。有的没有时时处处围绕科学发展来谋划、布置、开展业务工作,习惯于就业务谈业务、就事论事,具体工作做完了,就认为已经履行了职责。有的干部在做工作时,很少考虑自身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以及做好自身工作对科学发展的作用,想得更多的是,只要做好自身工作,不出差错,就算尽职履责了。二是抓结合点不够。要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找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对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主要内容、目的要求、发展态势研究不透,把握不住自身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切入点,致使在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载体等方面时有与中心工作结合不准、结合不紧的问题。有时,尽管也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努力,但对推动中心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不是十分显著。三是工作主动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来一件忙一件,疲于应付,以致工作质量不高、特色不突出、成效不显著、经验难以总结推广,对今后工作的开展起不到很好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4、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各级各部门存在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摆正党建工作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把党建工作纳入部门工作议事日程。
第二篇:粮食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粮食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创**粮食工作新局面
自1998年国家实行“四分开、一完善”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以来,拉开了全国粮食体制改革的序幕,粮食系统逐步实行政企分开,粮食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挂账分开,粮食价格市场并轨,逐步消化“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到2007年新的粮食经营、监管机制建立,成立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以来,改革历程历经10年。十年中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经过了计划转向市场的过渡,粮食行业一直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风口浪尖之上,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出现,矛盾突出,但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排除万难,积极进取,付出了许多辛勤汗水,做出较大努力,粮食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粮食问题是民生之本,牵一发动全身,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国际粮食大环境剧烈变化,确保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报告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要做到警钟长鸣”,把粮食安全提高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高度,制订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粮食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也为我县粮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粮食购、供、销、监管实际,开展下一步粮食工作做出了指引。
一、我县粮食行业基本情况及变革历程
(一)粮食行政管理情况。1995年前粮食局属“政企合一”的一级局,隶属政府组成部门,职工人数29人。1995年县级体制改革,粮食局行政管理职能划并贸易局,贸易局内设粮食局,原粮食局更名为粮贸总公司,职工25人,其中行政编制12人,2000年职工减为9人。2001年县级机构改革,粮食局合并发展计划局,在发展计划局中设“经贸流通与粮食管理股”。2005年5月粮食局单独办公,核定编制8人,领导职数一正一副,目前设有“三股一室”,现实有人数9人。
2004年5月26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正式公布实施,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和对市场主体准入资格审核的职能,进一步明确了粮食局的行政职责。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从2002年开始,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分两块进行,对4户商业性经营企业(粮油加工厂、粮贸宾馆、粮油议价公司、粮贸钢铁厂)实行终止解散改革,至2004年底4家企业共安置职工79人,其中解除劳动合同25人,退休职工交付托管46人,一次性安置供养人员8人。其次是政策性经营的粟源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逐步实行减员分流改革,历年来自愿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41人,办理提前退休50人,公司职工人数从2000年末的364人减至2005年底的242人,其中退休职工111人,供养人员47人,在职82人。
2006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文件,省州也分别于2006年、2007年制定《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文件的通知》(云政发〔2006〕176号)和《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楚政发〔2007〕7号)等文件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对粮食企业进行全员改制,彻底打破国有人员身份,所有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8月**县人民政府以武政复(2007)29号文件批准了公司的改革实施方案,**县粮食局积极争取改制资金和各方支持,至2007年10月底,协商签订了123名退休职工的托管协议,与61名在职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与49名供养人员签订了一次性供养协议,人员身份全部置换完成。
2007年10月**县人民政府以武政复(2007)14 号文件批复成立新的**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公司于2007年11月5日成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的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告一段落,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机制体制被全面打破。**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是粮食企业改制后全县唯一的一户国有粮食购销、收储企业,承担各级储备粮的收储、全县救灾粮、农村低保粮、军队用粮的调供任务,通过面向社会招考,现有人员11人。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回顾十年改革改制之路,虽充满艰难险阻,但在粮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执行国家政策,做出巨大牺牲,基本做到平稳改制;始终得到县委、政府和州粮食局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始终得到各有关部门的协助,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优惠政策,真心为粮食系统职工谋福利;历届粮食局领导班子及干部始终身体力行,亲自参与改革,化解各种矛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总结成绩有以下三点:
(一)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
第三篇:人才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人才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人才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010-06-29 18:31:2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人才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人才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2)
加强各类人才集聚 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刁顺勤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实施“引擎力工程”为抓手,以“双高型”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主要成效是:
1、基础性人才队伍总量有了新扩张。近两年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关
于引进工业、建筑业科技人才的若干意见》,全县上下大力引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急需人才,先后组织100多家企业到南京、武汉、西安等高校集中城市招揽人才,举办30多场次人才招聘会,已累计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378人,其中硕士4人。至目前我县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共47632人,其中本科89人,研究生134人,副高级职称以上的98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3人,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人,省“333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6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共72745人,其中技师680人、高级技师33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共10094人。
2、高层次人才引进有了新突破。今年以来县人事、科技、经贸、农林等部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招才引智的主导作用,围绕全县重点企业、重要产业、重大项目,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开展高层次人才走访联络活动,为企业与教授、博导牵线搭桥,促成了一批科技成果的转化,签订了30多个合作项目,引进10多名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其中银大科技引进的清华大学吴立成博士已纳入“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获得省委、省政府100万元的资助,我县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申报工作取得了零的突破。此外,我县引进的高层次人才2人被纳入拔尖人才培育对象,4人被纳入优秀人才培育对象。
3、全县人才队伍素质有了新提升。县人才办发挥“创业绿港”主阵地作用,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培育,提升人才创新创业创优水平。举办“民营企业竞争力”大讲坛等各类主题培训活动,邀请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举办专题讲座,参训企业家达3000多人次;组织50多名优秀企业家到苏南、浙江等发达地区、知名企业参观学习,30多名重点企业负责人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参
加高层次培训;依托县职教集团、光华职校等培训基地,先后向企业输送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2000多人,培训在职员工1800多人次;开展“十万职工大练兵,万名职工大比武”技能竞赛活动,使得220人晋升为高级工,30人晋升为技师;依托农业教育培训中心等培训阵地,先后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921期,培训农民94316人次,组织创业培训14期,培训1196人。
4、全县人才工作环境有了新改善。年初,我们开始实施“引擎力”工程,把引进人才纳入对镇、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人才工作在全县上下引起高度重视;对引进到工业、建筑业企业工作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启动最低工资保障,三年来已累计发放学历、住房等补贴万元,并为引进人才办理了“三金”,人才政策得到积极落实;县成立“企业家协会”、“高级人才服务中心”、“**县专家协会”等各种人才组织,定期举办各类联谊、交流、培训活动,并充分发挥“两台
一讯”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事迹,弘扬人才的创业创新精神,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日益浓厚。
回顾近几年的人才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要清醒看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才总量偏少、层次偏低、布局不合理。全县受过中等以上教育和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在总人口中的占有量约为%,在全市位次排名较后。学历、职称层次偏低,本科占全县技术人员的%,研究生不到%;高级职称占%;人才大都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宝胜集团、森萨塔等企业。二是人才流失现象较重。机关事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外流的问题,近三年来卫生系统流失326人,教育系统流失309人。三是人才引进难,闲置、浪费现象较普遍。每年签订意向协议的1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最终引进的不到300人,其中部分人才不能发挥作用。
2009年,我们将进一步认真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积极开展人才工作,努力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一、注重构建人才高地,确保人才“引得进”
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我们将努力构建**的人才高地,多形式加大人才引进,使**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园。
一是以良好的环境引才。进一步强化“人才强县”意识,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和考核力度,引导各级干部在招商引资的同时,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建议每年由县领
第四篇:旅游景区发展调研报告
所属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姓名:王林霄准考证号:012610501748
旅游景区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确定了以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如成都、杭州等著名旅游城市将未来发展定位为“休闲之都”,甚至提出“旅游也是生产力”的论断。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1、发展势头迅猛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第一大国。中国人通过消费享受旅游休闲的时代正在到来,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尽管中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在旅游消费构成上,休闲旅游占整个旅游的比重仅为2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左右的比重,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旅游时代”,但休闲旅游经济已具备相当规模,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尤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背景下,休闲旅游发展会呈现更快的趋势。
2、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
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发展休闲旅游还存在很多制约,例如,集中制的节假制度,使旅游出现了淡旺分明的现象。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进步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由于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以及由此派生的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缓解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时间矛盾冲突的弹性非常有限。旅游消费需求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多变性,但节假时间过度集中,使旅游消费需求在同一时间集中释放,导致旅游客流过分集中,交通运输、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区景点承载过量,服务不能面面俱到,质量下降,游客的满意程度也随之下降,旅游消费需求转移,削弱了旅游消费能级的提升。因此,目前的休闲制度只适应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却制约和阻碍了高层次休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总水平和文化认同也是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目前的大众旅游市场的消费指向基本还是“多景点+低团费”模式的产品,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多数居民尚处于非富裕与富裕之间,另一方面对“无所事事”境界的休闲度假方式还不能完全认同。
3、市场尚需培育
休闲旅游市场还需要多方共同培育。从宏观管理角度而言,要促进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就要在全社会倡导选择健康、积极的休闲旅游消费和生活方式,制定适合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制度法规。从游客受教育程度讲,从休闲方式的选择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来倡导健康的休闲旅游文化和休闲旅游消费,同样是发展促进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途径。
由于集中节假制度,旅游往往由学生带动,也就是5、6、7、8、9月为旺季,其他时间除春节、国庆外基本上都是淡季。
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
旅游景区的可变成本即随着游客的增多而增加的成本。例如:游客增加,景区的垃圾增加导致必须增加环卫力度的成本。它们的递增没有固定的规律和比例,这种增加就叫可变成本。游客的增加所派生的涨价成本即可变成本。像游客多一些,会出现的餐饮增加、食宿增加、服务人员增加等就叫可变成本。由于旅游景区的可变成本是游客旅游前不可预见的,所以景区多用降低可见的固定成本,增加不可见的可变成本来获取利润(即采用差别定价)。差别定价有几个思路:一是按照一次性来访人数的多少,例如团购就便宜一些,散客就贵一些;也可以是根据季节定价,例如旅游旺季就贵一些,淡季就便宜一些。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差别定价如果有效就要满足几个条件:
1、最高价和最低价都必须在消费者可承受的价格区间内,也就是我们说的消费者剩余价值。通常,消费者的剩余价值>=0时,消费者才会做出购买决策。因此,差别定价的实施首先要做一个市场调研,评估消费者的剩余价值。
从价格的需求弹性角度来看,价格差异会影响需求的弹性,也就是计算一下,浮动价格之差与来客量之差的比值,如果价格弹性>=1,说
明是富于弹性的,差异定价可以有效拉动来客量。
另外就是要考虑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一般来说,景区的固定成本是一定的,所以要考虑可变成本。要考虑每增加一个游客的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那么很显然得不偿失。就需要调整价差,实现均衡。
2、3、可变成本中的餐饮住宿价格定价,是根据垄断市场的定价方法来定价,即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样可以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至于固定成本,由于不论淡季还是旺季,成本都基本不变,那么企业自然需要将固定成本获得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以期创造更多的利润。这部分利润不仅包含固定资源带来的利润,还包括因固定成本资源带来的可变成本利润。因此,降低门票价格以获得更多游客。如果门票不降价,那些认为门票价过高的人则不会去,从而导致企业无法赚得这一部分消费者的剩余价值,而降价之后,进入景区的消费者人数增加,从而使得企业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增加。再将进入景区的消费者分为两类,即愿意食宿的消费者和不愿意食宿的消费者。企业愿意食宿的消费者身上获取可变成本带来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固定成本资源的作用更多的是获取客流量。当然,在旅游旺季,适当的提高固定成本的利润,达到限制客流量的目的。这样来减少旺季客流量过多造成的资源不够用所派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交通拥挤,食宿拥挤,景区监管力度不足,垃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清理等。
由上所诉可知,单独地发展某一方面是不能获得最大收益的,只有将可变成本资源和固定成本能资源有效地统一结合才能赚取最大利润。也就是:
(1)旅游景区需在旺季提高固定成本利润来限制客流量,使可变成本资
源与固定成本资源最大化利用而不会出现拥塞的现象;
(2)旅游景区在淡季降低固定成本利润来吸引客流量,开顾展多种样式的优惠活动来带动顾客群,尽可能多的带动顾客消费可变成本资源。
这是旅游景区吸引顾客的辩证统一的方法,也是未来旅游景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五篇:乌镇旅游景区调研报告
班级:外旅1201 姓名:金贵南 学号:1210503114 指导老师:俞丽芳 完成日期:2014.12.20
一、景区旅游资源:
乌镇拥有两大成熟型景区:东栅景区和西栅景区是国家五A级景区,占地面积4.3平方公里;其中东栅景区主要以“一日观光游”为主,西栅景区主要以“休闲度假商务游”为主。其中著名旅游景点有江南百床馆、江南民俗馆、江南木雕陈列馆、余榴梁钱币馆、文昌阁、宏源泰染坊、茅盾故居、古戏台、昭明书院、汇源当铺、乌镇大戏院等。
二、部门概括
乌镇旅游景区下属现有景区销售公司、景区管理公司、景区经营公司、景区配套建设公司及其他行政职能部门。景区销售公司分为四大中心:酒店管理中心、咨询预订中心、宾客接待中心、市场营销中心。酒店管理中心含有:前厅接待员、厨师、餐饮服务员、酒水收银员、客房服务员、礼宾、传菜员、PA等岗位;咨询预订中心含有:前厅接待员、话务员、咨询员、网络预订员、计调、行李员、PA等岗位;宾客接待中心含有:导游、售票、接待员等岗位;市场营销中心含有:市场销售员、商务销售员、品牌设计、媒体接待、网络销售员、网络维护员等岗位。
三、景区接待服务:
乌镇景区接待包括宾客接待中心、咨询预订中心、前厅部三大板块12个业务部门,涉及导游、售票、预订、社区、网络、咨询和CCO接待等业务。为符合巾帼创建理念、充分考虑游客需求,突出岗位创建特色,实现一岗一品的主题,特增设有人性化特色服务如:景区大前台24小时服务,CCO(首席礼宾官),代售车票、飞机票、火车票,旅游网购服务等。
在这一方面,我认为乌镇景区还是比较合理的,无论在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咨询、投诉处理情况等方面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而且在服务态度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四、景区的人员的解说服务:
㈠、乌镇景区培养景区讲解员要求:①、熟记导游词
1、导游要熟记导游词,以便顺畅的讲给游客;2发挥个人本身的特色,有个人的风格。②、对景区讲解员的礼仪接待、语言表达、对客服务态度也有相应的培训。③、加强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信心。
㈡、导游讲解体验和经验:一次偶尔的机会,正好由乌镇的景区讲解员为我讲解导游词,在调研的过程中,她向我说了有关于她的讲解体验和经验。这是一位工龄三年的讲解员,她说:在第一次为游客讲解的过程中,她十分紧张,总是说话不流畅,但是由于不断的培训,讲解,渐渐地也对讲解有了一定的经验。况且公司的培训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五、景区的环境和安全情况:
乌镇景区环境优美,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关于安全方面,景区设置了许多的提示牌,在每一处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有标志,考虑十分周到,除了标志牌以外,景区内有安保队进行巡逻。也给员工入职培训时都会对安全情况进行培训,要求景区每位员工都能熟记安全求救电话,也定期进行安全模拟培训。因此,景区的安全情况做的还是十分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