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模式”: 校地产学研合作十年探索资料(最终5篇)

时间:2019-05-14 01:4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柱模式”: 校地产学研合作十年探索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柱模式”: 校地产学研合作十年探索资料》。

第一篇:“石柱模式”: 校地产学研合作十年探索资料

“石柱模式”: 校地产学研合作十年探索

一边是全国重点大学,一边是少数民族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南大学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0年深度合作,成功实现了地方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大学教学科研上台阶的共赢。地方借助校地合作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助推县域经济腾飞的富民强县之路,大学通过校地合作走出了一条服务社会与自身同步发展的兴校育人之路。

一、时代背景: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责要求,地方对科技的急切需求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东南部,是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当地农业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交通不便,更兼科技力量薄弱,人才资源匮乏,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发展能力不强,农民收入水平不高。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686元。石柱县意识到:“要在国家新的发展战略中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必须在依靠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运用科技成果,延长产业链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以科技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建设高校,在农业教育和农业科技方面有着突出优势和鲜明特色。1997年,学校作为重庆市委农工委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就开始参与石柱县的对口帮扶工作,但这种短期、分散的“输血式”扶贫收效甚微,带动辐射效应不足,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学校认为,学校的发展必须要同重庆的发展、西部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在引领和服务社会发展中促进自身发展。学校决定调整原来的科技扶贫思路,经过深入调研,学校决定调动全校科教资源, 长期稳定在一个区域集中转化科研成果,帮助地方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县校双方都面临着共同的任务,思考着共同的课题。

2003年10月,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与石柱县开始合作共建“石柱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在10年的合作实践中,学校充分发挥人才科技的集聚优势,举全校之力,针对石柱资源特色和发展需求,长期、稳定、深入地开展科教合作,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县校共赢为目标,突出重点,着眼长远,科技推广与人才培养并重,产业助推与文化引领并举,在决策咨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石柱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同时促进了西南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明显提升。县校合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等媒体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认为其做法和经验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被称为校地合作“石柱模式”。

二、重要举措:着力解决当前问题,注重关注长远发展

西南大学与石柱县的合作,不同于以往一般意义上的、仅仅局限于某个科技项目的简单合作,是一种高校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集聚优势,地方高效整合各种要素资源,精诚团结,双向互动,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合作机制不创新,合作内容与时俱进,科技推广与人才培养并重,产业发展与文化引领并举,长期、稳定、持久的全新的校地合作模式。

(一)以制定科学规划为切入点,把解决当前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地方发展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石柱县既是农业大县,也是农业弱县。合作初始,学校组织专家教授编制《石柱县绿色生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确立了“绿色为体、特色为魂”的县域经济发展框架。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石柱县交通和区位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先后组织多学科、多领域专家深入石柱开展大量的实地调查和研究,10年来,先后编制了40多份涉及区域发展、农业发展、文化发展等规划和研究报告,为石柱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学校专家围绕石柱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现实需要,在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管理、基础教育等领域开展了20多项课题研究,取得一批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石柱科学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二)以转化科技成果为突破点,把科技研发与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科技支撑

1.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在合作中,学校针对石柱黄连、长毛兔、辣椒、生猪、烤烟、莼菜、魔芋、蚕桑等产业发展,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逐个梳理技术需求,组建专家团队,一个一个环节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0年来,县校双方密切合作,先后实施了100多项技术研发项目,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石柱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在合作中,学校组建在职科技人员和退休专家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团队,注重技术的组装配套、集成熟化和轻简化研究,依托示范基地和项目实施,加强联合协作,重点推广了30多项先进实用技术。一批又一批专家常年进村头、进田头、进户头,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帮助一家一户解决技术问题,推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提高普及农民科技知识。

3.共建试验示范基地,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合作初期,学校在实施科技项目中先后建立了10多个技术示范基地。专家们既是科技推广者,又是基地建设者,通过“示范几户,带动一村;示范一村,带动一镇”,很好地促进了当地农民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2010年,学校抓住建设教育部农林试点基地的契机,整合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按照“一片地、一栋房和一个科研团队”的要求,先后建设了“黄连综合开发及示范”、“魔芋丰产栽培及示范”、“高效生态蚕业综合示范”、“莼菜良种选育及示范”等科技试验示范实践基地。黄连、魔芋、莼菜3个基地先后被重庆市科委纳入市级科技专家大院建设。通过建设基地,提升了石柱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能力。

(三)以人才培养为着力点,把技术服务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合作中,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结合石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利用学校专业学位教育,培养了一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管理人才;依托学校培训资源培养了一批懂政策、讲奉献、有本领的高素质基层管理干部;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采用专家讲座、短期培训、院坝培训和现场示范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职业农民。10年来,石柱县先后有近1000名管理干部、中小学教师、技术骨干、专业大户到学校进行学历进修或短期培训。学校先后派出在职科技人员和退休专家6000多人次,深入石柱县乡镇村社、田间地头,采用专题讲座、院坝培训和现场示范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举办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基层干部、技术骨干、种养大户2.5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为当地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通过“顶岗实习支教”和“顶岗实习支农”模式,学校共派出5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石柱县开展助教支农活动,大大缓解了石柱县中小学师资缺乏和部分单位科技人员紧缺的矛盾。

三、鲜明特色: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合作内容与时俱进

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合作内容与时俱进,是校地合作“石柱模式”的鲜明特色。

(一)合作机制不断创新

1、从组织上给予保证, 从政策上给予激励。为了全面调动和高效整合校地双方优势资源,县校联合成立由双方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的县校合作领导小组;西南大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县校合作专家咨询组,并在石柱县设立基地办事处, 长期派员驻扎,全力推进建设;县校双方抽调人员合署办公,设立石柱县县校合作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县局级机构,负责县校合作工作的协调和运行。县校双方专门制定了《县校合作管理办法》,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制度,每年落实专项经费,并以县校双方联合行文的方式确定每年的工作重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每年召开一次有县校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加强对合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两年一次定期召开总结表彰会,总结县校合作工作和表彰成绩突出人员。县校双方将县校合作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合作工作的有序进行。

2、在对接上做文章, 在针对性上下功夫。与以往单纯依靠少数几个科技人员、少数几个项目“单打独斗”的科技扶贫不同, 西南大学动员全校的力量参与到石柱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的建设中来, 推进了“一院一镇一部门”产学研对接。学校15个学院与石柱县的乡镇和政府部门开展对接工作, 针对所对接乡镇的资源特点和产业优势, 进行成果转化推广, 引进或培植业主,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构建“转化一批成果,引进一批企业,兴办一批产业”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很好地推进了辣椒、莼菜、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畜牧业和优质粮油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3、让退休专家加盟, 让在校学生参与。西南大学成立了“晚霞”专家组,组织了一批身体好、专业强、肯奉献,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的退休专家参与基地建设工作。他们常年跑田坎、入农家,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工作,帮助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赴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开展农业生产实践、科技文化下乡、顶岗实习支教和顶岗实习支农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合作内容与时俱进

1、从做示范到建基地,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初期,学校的专家们为了给广大农民提供看的见、摸得着、跟着学的典型样板, 一面做研发,另一面做示范,让当地农民零距离地感受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随着石柱县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水平也日渐提升。2010年,学校依据地方资源优势、产业特色以及企业和农民的科技需求, 在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了黄连、莼菜、魔芋、生态蚕业等一批农业研究试验示范基地,构筑“大学+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农民”的科技创新体系,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2、从科技服务到引进企业,合作方式不断完善。针对石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乏的问题,西南大学与石柱县密切合作,一方面配合石柱县开展科技招商从外地引进企业,另一方面在当地以科技支撑培育业主,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先后帮助石柱县成功引进和培育了重庆德庄、重庆农康等龙头企业、专业大户40 多个。目前,全县已形成了“特色基地+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农业品牌+改革探索+产业融合”六位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3、从农业到文化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初期,石柱县作为农业大县,双方的合作基本上都局限在农业领域。随着石柱县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县校合作的领域也不断拓展,涉及范围也更加广泛。科研从农业到工业到旅游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合作范围从农业到文化、教育、旅游到社会管理,做到了全方位。真正实现了县校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战略合作。

4、从推广技术到储备技术,合作潜力不断增强。合作初期,学校主要围绕石柱县农业产业生产上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广。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石柱的优势资源,增强石柱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后劲。2006年开始,县校双方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石柱基地科技创新基金,鼓励科技人员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前瞻性研究,为石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储备后续科技项目。几年来,共实施项目研究130余项,申报专利近30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形成数十项技术储备,多项成果已经在石柱县推广应用。

四、不竭动力:以发展为主线,以共赢为目标

10年合作,不仅有效促进了石柱县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石柱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同时也提升了西南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真正实现了大学与地方发展的共赢。

10年合作,石柱县贫困人口大量减少。石柱县贫困人口比2000年减少了13.58 万人,减幅为77.56%,高于同期重庆市平均减幅约12个百分点。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成效明显。目前,石柱的特色农业产业已经形成了30万亩辣椒、30万亩中药材、30万亩马铃薯、10万亩莼菜和高山蔬菜为主的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县域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1686元增加到2012年的7058元。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大幅提升。全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7%以上。石柱县2007-2011年连续5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市科技工作先进县”,两度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10年合作,学校广大科技人员坚持“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效果在生产中体现、人才在实践中成长”的科研理念,以石柱基地为平台,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项目50余项,经费3000多万元,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专利30多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一批应用性学科和特色研究领域通过县校合作实力得到了增强,一批中青年老师在石柱这间“大实验室”锻炼了自己,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依托石柱基地先后培养博士、硕士、本科生近300人,接纳学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实训1200多人次。

西南大学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0年深度合作,成功实现了地方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大学教学科研上台阶的共赢。地方借助校地合作成功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助推县域经济腾飞的富民强县之路,大学通过校地合作成功走出了一条服务社会与自身同步发展的兴校育人之路。其做法和经验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

第二篇:“战略伙伴式”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战略伙伴式”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题记:不改变做事的方法,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那是异想天开!

职业教育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为学生的幸福职业生涯奠基,校企合作是必然趋势。近几年,各职业院校试图突破陈规,大胆尝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中“一头热”、无实质进展、合作无法持续等问题一直困扰职业教育界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xx教育通过3年的实践探索,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强势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先后与龙门浩职业中学、渝北职教中心、荣昌职教中心等8所国家级中职学校、重庆信息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战略伙伴”式校企合作,开创了校企合作4.0模式,暨战略伙伴式校企合作,现总结如下:

一、校企合作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学校主要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为了便于记忆,本文将现存的校企合作模式用1.0版本、2.0版本、3.0版本呈现。

(一)校企合作1.0版本:用人合作。

以用人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中国60%职业院校普遍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操作方法非常简单,职业院校主动联系一些企业,签订协议,学校为企业提供普通劳动者。这是最初级的校企合作模式。

此种合作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学校可以批量解决就业问题,企业可以批量获得大量的廉价拉动力。

(二)校企合作2.0版本: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又称“课程嵌入式”的校企合作,学校大量开设“企业冠名班”,招生大肆宣传,企业每年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做几次讲座,上一部分专业课程。学生毕业时从中录取部分优秀的学生作为冠名企业的员工,其余学生由学校自行消化。

订单模式可以让部分学生对口就业,合作企业可以找到适合本企业的基层劳动者。并对学校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校企合作3.0版本:生产线引入式

拥有大量实习实训设备的学校,缺乏专业市场运作人才和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做后盾,无力承担高昂的耗材费用,加上商业竞争异常惨烈,因此引入相关企业的生产线到学校,给予进入企业的极大的优惠条件。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同时,给学生一些观摩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生产引入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能让部分学生深切感受企业环境,并获得一些操作技能。

二、校企合作合作的作用和瓶颈

校企合作1.0-3.0模式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目的可以归结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客观上能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解决部分企业部分的岗位人才需求难题,但由于其目的单一,合作层次太浅导致无法取得校企双方真正期待的结果,会出现下列瓶颈:

(一)学生就业质量普遍不高

目前中职学校对外普遍宣传学生就业率普遍达到甚至高于99%,但内行只要稍加追问,就会发现诸多问题:虽然学生就业率为99%,但学生对口就业率不足50%,学生就业1个月就失业高达40%,学生就业3个月就失业高达60%,学生能在企业1年的稳定率通常不足20%。

(二)校企合作停留在理念层面的多,进入落地操作的方法甚少。

学校做校企合作总结和汇报时通篇都是雷人的理念,但缺乏可执行的操作方法,其效果可想而知。校长对校企合作重要性认识深刻,但老师各唱各调的学校大量存在。加上学生无法对口就业,老师缺乏执教积极性,课堂缺乏吸引力,“普教化”的职教课堂让基础本来就较差的学生觉得如履薄冰,困难重重。

(三)校企合作无法体现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精神,实际上只能让少数学生受益,大量学生缺乏“职场竞争力”。

学校的设备和双师型教师总是有限的,1.0-3.0版本的校企合作模式只能少数学生具备较好的职业技能,多数学生离行业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生进入职场后明显发现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根本无法获得幸福的职业生涯。

(四)合作企业频繁更换,校企合作寿命一般不超过2年。

由于学校和企业的价值观无法统一,学校为企业提供的学生都是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半成品”,企业的二次培训成本过高,因此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年。学校不断的签订新的校企合作企业,企业不断地寻找职业院校,最终进入恶性循环。大量学生抱怨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企业却抱怨人才匮乏。

三、校企合作4.0(战略伙伴式校企合作)的xx探索实践。

xx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数控机床研发、制造、销售、维修、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装备制造业。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数控机床设备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训练有素的“xx技工”。2007年12月与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开展深度校合作,专门组建了专业培训团队—xx教育(一级法人机构)。全国拥有5500家客户网络,通过资源整合,巧妙的将客户网络变为学生的就业网络,3年累计为3000余名数控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高品质的“职业化”训练和高品质的对口就业。同时为1000余名大中专院校教师提供了数控专业实践培训和企业理念培训,与xx合作的学校均把xx作为校企合作标杆企业,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专业团队—xx教育,配合合作学校为学生提供“职场竞争力”训练。

xx教育高管团队由“既精通企业管理又熟悉职业教育”的“跨界人士”组成,xx教育执教团队由行业技术专家、工程师、以及人力资源工作者整合而成,均为专职人员。

xx教育的愿景是“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60年的教育训练机构,始终保持实用特色”。xx教育全体员工把“让学员带着竞争力走上岗位”作为职业使命,并致力于打造“追求卓越、激情、坚韧、用心、合作”的运营团队,企业文化浓郁。这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企业氛围。

(二)公司投入巨资,打造浓郁的“职场环境”。

xx公司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人成才与环境、导师、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密切相关。2007年以来,重庆xx科技累计投入训练场地5000余平方、训练设备1000万元,打造“职场环境”,让学生感受浓郁的企业氛围,真正做到了产教结合。

(三)根据行业和岗位特点,制定行业训练计划,创新管理方法,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职业化”训练。

xx教育根据5500家客户的要求,将行业需求准确解码为训练计划,并响亮的提出“职场竞争力”理论,暨“强壮的体魄、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职业素养、娴熟的职业技能”。

改变以单一的职业技能为标准的评价模式,xx不仅为学生提供职场训练,还为学生解决高质量的就业。学生就业的标准是1)18分钟内完成3000米长跑;2)人文素养积分达标;3)职业生涯规划切实可行,并具备职业操守;4)职业技能达到岗位标准。

xx的教练把学生当客户,学生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可以要求公司更换自己不喜欢的老师等大大的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以及训练的效果。

(四)xx与学校的合作站到战略的高度,与学校打造无障碍的沟通体系。

xx教育与学校的合作有着非常具体可执行的操作模式,xx教育和学校共同编写训练教材,为学校提供教师企业素养和行业发展知识培训,和学校科学分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同时还参与学校教师的考核和评估。xx为所有参加xx培训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体系。

为了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xx定期开展高层对接、中层对接、基层定期研究具体问题的立体沟通体系,很好的解决了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系列误解,有效的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同时也有效的解决了xx客户的人才问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第三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有效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通过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探索实施了校企合作机制对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在人才教育培养和技术开发、改造、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本质要求。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是软件技术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相应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人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进来,提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进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的组织者,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规格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开展了讲座、师资互补、教学方式、就业指导、工作室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讲座

讲座较之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宽泛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面。立体指讲座可以跳出书本、传授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宽泛指讲座本身带来的知识面、知识的体系更加宽。通过校企合作,针对“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有针对地邀请到合作企业资深人员来学校举办“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PS页面设计”、“编码规范”等知识讲座。

“软件项目管理”讲座主要从软件开发团队组建、团队管理、成员之间如何进行相互协作,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及各个流程在资源(人力和时间)开销上占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软件公司如何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的开发,项目开发的真实流程,以及项目如何进行管理等知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讲座主要介绍了数据库、表、视图等创建及在创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合项目的业务流程,介绍了项目业务流程中设计到的数据表及对表的查询SQL语句及SQL语句的优化。结合项目中常见的几大问题,介绍了事务的处理方法及程序中如何实现事务的处理,数据库异常的处理等知识,本讲座结合企业中一些实例项目介绍了数据库的常见操作。“PS页面设计”讲座主要结合常见的网页设计软件,利用PS软件进行页面的设计,并对所设计出来的图片进行切片,结合CSS样式,实现将各切片图片制作成完整转换成网页。“编码规范”讲座介绍了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对编码的要求以及规范性的命名方法等知识。这几个讲座分不同知识面、不同项目开发阶段为学生在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二、师资

师资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工程师有着对企业文化、企业运作、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以及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等优势;学校教师有着组织教学知识的丰富经验。企业人员可以有力的补充学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为教学提供较真实“仿真”。学校将教师定期派遣到企业,以“访问工程师”,对企业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同时也学习企业中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切身的体会企业文化。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先后从企业中引入了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数位企业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使得实训课程更加贴近企业软件真实开发过程。

三、教学方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以开发“B/S结构的软件”为项目依托,在教学中,积极地采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采取网络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项目软件进行源码、文档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拉近校企之间的距离,在学校可以访问企业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将教学中产生的资源上传到企业,方便企业人员对学生的指导。通过采取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同时可以提升教学的知识数量,使得在相同时间内传授的知识更多。教学软件的采取,可以及时将操作演示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播放软件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接受新的知识,而且能很快地进行知识的运用。在教学中,还采取了多元考核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来自企业的指导老师以及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个人评价方式,这是种较为合理的多元评价方式。

四、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高职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就业,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符合企业的需求,更容易就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在“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组织上,特意安排了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了就业方面的指导,包括企业对软件技术专业技能方面人才需求、企业员工常见的纪律、企业对员工软实力的需求等方面。通过企业员工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得学生对企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务实性。

五、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室)

学校专业机房是为教学班级进行整体性开放学习的场所,针对学生领悟性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保障教学效果,企业在学校设置了工作室。工作室一方面可以为企业人员提供办公地场所,另一方面也为提高领悟性较差或者需要提高专业技能的学生一个场所和机会。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工作室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学生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帮助。

总结

校企合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其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不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高职教育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安雪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2] 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第3期.[3] 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4月.

第四篇:校地合作平台上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地合作平台上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目前来说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发展,校地合作平台上一些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进行校地合作平台师范生实习支教,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素质上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教育领域整体水平的发展。但是校地合作平台上师范生支教模式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师范生专业水平不高、实力较差,缺乏专业性的指导等问题。因此在这方面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并进行实践。【关键词】校地合作 师范生 实习支教 模式 探索实践 1.前言

实习支教是近些年来才逐渐发展的一种支教模式。最初是2002年在西南大学进行试点,后来逐渐发展到其他的区域,近些年来各个地区也开始因地制宜地进行实习支教工作。实习支教的另一个名称是顶岗实习或者顶岗实习支教。目前,一些地区师资缺乏,而且师资实力不强,因此开展校地合作平台上师范生实习支教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通过开展实习支教,可以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本身素质的提高和学习水平的增强。开展好师范生实习支教也是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任务。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实习支教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尽快解决好实习支教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实习支教难,师范生水平不高等现象和问题。从问题入手,尽快找到促进实习支教发展的一个最快途径。

2.校地合作平台下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必要性和意义 2.1校地合作平台下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必要性

目前来说,师范生真正在实习的过程中缺乏一些真正的经验指导。我们进行师范生实习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实际和理论的一个很好地融合。这就需要我们师范生真正接受一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同时花出一定量的时间在实习支教这方面进行一定的研究和相应的实践。

另一方面,受农村一些条件的限制,往往师范生实习会发展不起来,同时还缺少一定的时间对师范生进行相应的培训。师范生发展空间相对比较少。其中,值得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第一个方面,师范生实习可能不会长期在一个学校,对学生的了解比较少,因此在因材施教这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另一个方面,对于师范生的教学培养时间还不能过长。如果时间过长的话,师范生在学校时间比较少,也有可能不利于师范生的实践。因此,对于师范生的培训时间要适当,最好不要太长也不要过短。我们从农村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农村环境相对落后,因此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也不会过硬。学校各个方面相对落后。其次,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也不是很高。最后,教师素质也存在相对不高的一些现象。

因此,针对这样一些情况,我们发现校地合作平台上师范生实习支教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进行实习支教,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相对落后的一个情况,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分配,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2.2校地合作平台下师范生实习支教的意义

通过进行师范生实习支教,针对师范生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师范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能让他们对于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针对农村学校的一些特点,城市和乡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通过师范生实习支教,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学校相对落后的现状。同时,也可以提高外界对于农村的关注度,有效改善农村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与水平,促进教育相对均衡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师范生实习支教可以提高农村的师资力量,带来一些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莘莘学子。同样,通过师范生和家长的沟通,也能提高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关注度。对于一些农村教师来说,他们的一些教学理念不够前进。他们关注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组织力、教学基本功、沟通力、学习成绩等。但是他们对于教育科研这一方面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通过师范生实习支教,可以有效地对这一点进行一个改观。

我们再拿师范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来说,首先,他们是合作关系,通过和当地教师建立这样一个合作关系,可以让师范生尽快适应支教的生活,最快找到状态,当地教师可以帮助师范生尽快找到感觉,从而促进师范生多实践,尽快适应环境。其次,师范生和当地教师来自于不同的环境,他们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师范生给当地教师带来一些先进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当地教师可以结合本地教学情况和教学经验,二者之间进行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整体上的一个教学水平。最后,通过师范生和当地教师的一个良好合作,都可以促进教师本身专业化的一个发展。通过合作互动,互相吸取经验,进行思想上的互补和碰撞,从而擦出更加良好的火花,这不仅对教学体系有一个帮助,还对该地区教学水平的相应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师范生实习支教的一个很大的意义便是可以积累实习支教的经验,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关于积累了实习支教经验这个方面,可以重新构建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一些尝试和探索,对于师范生如何培养这方面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借鉴。通过及时反馈信息。促进各地教学水平的相应改革。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深化教学上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同时完善教学方法。通过实习支教的工作,相信师范生和当地教师的教学理念都会有所完善和提高。师范生在支教的过程中生活能力也会提高,培养独立生活的一个能力。同时在最后。还会获得自身水平提高,教育成果展现的一个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继续促进师范生教学的积极性。3.校地合作平台下师范生实习支教相关问题的改进策略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师范生实习支教非常重要,同时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也有很深的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得知师范生实习支教还存在着一些相关的问题,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决呢?

3.1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相应管理和支持

目前对于实习地点的安排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各个地区交通生活等不便利,同时教学设施也不够齐全,这就给师范生的实习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这就需要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实习地点时进行综合考虑,管理得当。同时可以对于师范生的实习工作提供一些有利的支持。同时在安排师范生实习工作的时候也要适当安排,既可以让师范生教学时间合理,又可以给他们留出教学科研研究的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针对一些落后地区学校急需教学资源的问题,可以适当地在这些地区安排相应的师范实习生,可以在方言比较严重的学校把师范生安排在高年级,从而比较语言沟通有障碍的一个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和学校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安排给师范生合理的任务。3.2对师范生实习支教建立合理规章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合理规章制度对实习师范生进行管理的话,即使素质再高的实习生也很难把教学水平发挥到良好。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师范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制度出一套合理的适合师范生实习的规章制度,从而更好地激励师范生进行合理教学。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增强对于实习工作的引导和监管,便可以让每个实习环节变得规范化、合理化,从而更好地提高师范生支教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促进该地区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发展。当然,我们还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师范生实习奖励机制,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师范生相关的教学工作。3.3提供合适的资金支持

针对这一方面,我们分析实习支教可以促进地方学校教育和师范学校共同发展的一个良好局面。实习支教是师范学校和当地学校两方面的一个相关事情。师范生进行实习支教的过程中,必然要需要一定的花费,比如来往路费、教学资源和设备费用、生活费用等。这些都是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考虑到的问题。针对本身师范生收入就不高的现象,如果想要让他们专一地把经历放在教学上,那就需要在实习支教这方面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支教工作的发展,让支教工作达到明显的良好效果。3.4树立合理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估

当师范生进行实习支教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比如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应的结合。师范生根据制定的相关目标,从而开展合理的教学实践。在最后,也一定要进行教学评估工作,从而对前面的教学工作有一个合理的分析,完善一些教学漏洞,充分发挥教学上的优势。4.结束语

校地合作平台上师范生实习支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近年来相应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教育是目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师范生实习支教无论是对于师范学校还是支教学校又或者师范生本身来说都有很多的好处。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实习支教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改善。本文通过对师范生实习支教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探索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对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现状有所改善,帮助到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只要我们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好,激励促进实习支教,并且完善好相应规章制度,那么实习支教将会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在未来,师范生实习支教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它对于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也会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挺,覃学健.基于合作教学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改革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197-201.[2]彭桦.从“实习支教、置换培训”的新探索看师范生的培养模式[J].科技信息,2011,03:575+589.[3]刘力,潘立.高师院校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的现实思考——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91-94.[4]李海涛,孟永定.高师院校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模式的反思与建议[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29-131.[5]李斌强,王慧珍.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指导模式[J].教育评论,2014,04:104-106.[6]李海.师范生实习支教与置换教师培训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04:53-56.[7]潘健.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定位分析及其价值实现[J].教育发展研究,2013,04:32-36.[8]杨莉.引入实习支教模式对提高专科师范生语文素养的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05:139-140.[9]彭宁.民族地区以实习支教为核心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初探——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66-69.[10]韩建强,王建政.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实效性与管理模式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98-101.[11]王静.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师范生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美术课程模式的定位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09+111.

第五篇:校地合作管理办法

“校地”人才合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 校地”人才合作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充分发挥人才在我县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校地人才合作是指采用短期合作的形式,从高校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人才柔性引进模式。

第三条 推行“校地”人才合作,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依托,形成高校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地方助推高校发展的“双赢”格局,共同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第四条 校地人才合作服务期为6个月以上,特殊情况由高校与我县协调确定。服务期间的管理工作由接收单位和派出高校及县人才办共同管理,以接收单位为主,派出单位主动配合,县人才办牵头抓总。

第五条 挂职研究生在任职期间,要认真履职,主动接受接收单位的管理:

(一)自觉服从工作安排。发挥专业特长,努力完成分管工作任务,同时配合抓好中心工作。在上岗后一个月之内向县人才办上报服务期工作计划,与接收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严格遵守请销假等管理制度。凡需请病、事假的,3天内向接收单位请假,3天以上向县人才办请假,总请假时间累计不得超过7日。因为学习需要返校的,由学校统一向人才办请假,请假总天数不得超过服务期工作日的6%。在未经批准之前,不得擅自离岗,凡未履行请假手续外出的按旷工处理。

(三)实行工作日记实制度、月工作督查制度。认真填写工作日志,每月上报接收单位工作计划进展情况和目标责任落实情况。在合同期满前,根据珙县实际情况,上报人才办1篇调研报告(或技术方面的建议或解决办法等),经校方审核后参评考核,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归属按照法律相关规定执行。

(四)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工作学习中发生的重大事项,个人重大事项及其它需要报告的重大事项,及时向接受单位报告。

(五)实行驻点工作制度。挂职研究生必须坚守岗位,驻点工作。要勤俭自律,不向相关单位提出政策规定待遇之外的特殊要求。在挂职期间引发的民事责任由挂职研究生本人承担。

(六)挂职期满后,挂职研究生应与接收单位做好交接工作,并对工作涉及的相关资料保密。

第六条 接收单位要认真覆行对挂职研究生的管理、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一)制定并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人才工作责任制,围绕服务发展、破解难题,本着学用一致的原则,合理安排挂职研究生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

(二)健全完善人才关爱制度,关心挂职研究生工作、生活,加强对挂职研究生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及时解决挂职研究生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建立挂职研究生谈心谈话制度,接收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认真听取并协调解决挂职研究生反映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四)完善挂职研究生管理制度,结合工作日记实落实情况、工作计划进展情况和目标责任落实情况建立履职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五)负责挂职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每月上报县人才办日常考核情况。协助县人才办做好挂职研究生的离任考核工作,并提出考核定等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 考核采用扣分累计制,另设附加分。实行日常考核与离任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测评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办法进行。日常考核由接受单位负责实施,每月月底前考核结果报送县人才办备案。离任考核由人才办统一组织实施。

第八条 日常考核重点考查遵守接收单位工作管理制度情况、工作出勤情况、工作日记实记录情况、工作计划进展情况等。挂职研究生未及时报送月考核相关资料的,每次扣0.5分;未遵守考勤制度,迟到、早退三次以上的每次扣0.5分,旷工半天以上的,每半天扣0.5分;没有做工作日记实记录或记录敷衍了事的,每次视情况扣1-2分;目标任务推进缓慢的,每月扣1分;重大事项漏报或少报的,每次扣1分;不配合用人单位开展工作或由于自身工作失误造成社会影响的,视情况每次扣3-8分;违反单位其他规章制度的,每次扣2分;违反善良风俗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每次扣3-10分。

第九条 离任考核要对挂职研究生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查,重点考核任期内做出的贡献。在挂职研究生上报个人总结、考核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测评、征求意见、结合评价的方式进行。服务期内事假、病假总天数超过7天或校方请假总天数超过服务期工作日6%的,扣1分;民主测评满意率低于90%的扣1分,民主测评满意率低于80%的扣2分,民主测评满意率低于70%的扣4分,不满意率超过30%的扣5分。调研报告评定为差的扣5分。工作目标任务未完成的扣4-8分。综合考核评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扣10分。

第十条 在日常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议被相关单位采用的加5分,解决技术难题的加5分;调研报告有重大参考应用价值的加5分,做出其他突出贡献的根据实际情况加1-3分。

第十一条 与工作业绩挂勾,全面落实挂职研究生福利待遇,评定服务期考核等次。

(一)免费为挂职研究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及办公室场地、住宿。

(二)每月支付挂职研究生生活补助费。根据日常考核、离任考核情况兑现绩效考核奖,对服务期低于6个月的,酌情减发。

(三)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做出特殊贡献,获省市以上成果奖的,给予特别奖励。

(四)安排挂职研究生到相关单位挂职任工作助理。

(五)根据挂职研究生在选派期间的表现和综合素质,对符合公开招考条件的,可优先选聘到珙县就业。

(六)为挂职研究生统一购买意外保险。

第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由珙县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从发文之日起试行。

下载“石柱模式”: 校地产学研合作十年探索资料(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柱模式”: 校地产学研合作十年探索资料(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地合作发言稿

    各位领导:近年来,游仙区教育体育局与西科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校地合作,取得积极的成果。从我局和西科大校地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可以看到,校地双方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赢发展......

    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深圳大学

    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 项目名称: 甲方: (盖章)乙方:深圳大学 (盖章) 年 月 日 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乙方:深圳大学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 法......

    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模版★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甲方: ***有限公司 乙方:**大学为更好地使学校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生产技术进步,更好地利用高等学校和企业在人才......

    家校合作德育模式实践探索(模版)

    家校合作德育模式实践探索 夏淑平摘要: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_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德育目标。广州市开发区第一小学......

    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协议

    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协议 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及共同发展的目的,建立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

    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最终定稿)

    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 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工程系郭振民陈天文 摘要:本文讨论了校企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深刻阐明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层次,着重分析了......

    产学研校企合作协议(共5篇)

    产学研校企合作协议甲方:*********学院 乙方:*********有限公司双方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甲、乙双方共同......

    校地共建合作协议书

    校地共建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充分发挥校地双方在人才、信息、实践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助力社会志愿服务和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经过友好协商,双方达成共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