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盐城市选调生培养管理实施办法
通知
盐组通〔2011〕42号
关于印发《盐城市选调生培养管理
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盐城经济开发区工委,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党委(党组),市各直属单位党委:
现将《盐城市选调生培养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盐城市委组织部 2011年8月4日
盐城市选调生培养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加快选调生的成长步伐,把选调生造就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能够担当重任、适应科学发展需要的各级领导人才,根据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和省委组织部《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选调生,是指经省委组织部门选调由市委组织部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的优秀高校毕业生。
第三条 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合理安排,发挥专长;(二)立足基层,跟踪培养;(三)分级负责,动态管理;(四)遵循规律,大胆使用。
第二章 分配安排
第四条 市委组织部根据省委组织部下达的新录用
— 2 — 选调生分配计划,提出选调生安排方案,经部领导审定,报经省委组织部同意后实施。
第五条 新录用的选调生安排原则:(一)选调生在县(市、区)间均衡分配。
(二)选调生原则上分配到乡镇、街道、开发区、经济区工作,可协助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也可兼任村、社区党组织领导职务;政法类专业选调生可安排到基层法院、检察院工作。
(三)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和实际工作需要尽可能安排相关专业选调生,沿海定向的选调生一律安排到沿海开发一线。
(四)选调生一般不安排在其籍贯和成长地的县(市、区)工作锻炼;选调生的直系亲属是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法院、检察院、组织、纪检、人事部门领导干部的,在工作安排上实行地区回避;其他需要回避的情况,按照《江苏省国家公务员、参照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员回避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章 培养管理
第六条 建立培养责任人制度。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期间,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对选调生逐人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责任人,做好传帮
— 3 — 带。县(市、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为培养选调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选调生的培养计划,详细了解选调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督促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把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书记为培养选调生的直接责任人,负责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有关计划、措施的具体施行。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要明确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与选调生建立“一帮一”培养机制,经常给选调生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使选调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底将当年选调生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上报市委组织部。
第七条 建立谈心谈话制度。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期间,县(市、区)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和选调生所在单位负责人,分别在每季度、每月与选调生谈话谈心一次,详细了解选调生的各方面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选调生每月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汇报一次,每季度向县(市、区)委组织部汇报一次,主要汇报本人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
第八条 建立培训制度。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将选调生培训纳入整个干部的培训规划,统筹安排。要针对选调生的不同特点和所从事的工作,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培训。鼓励选调生自学,并支
— 4 — 持他们参加多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各地、各单位要积极为选调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可以通过设立网站和在刊物上开设专栏等形式建立选调生交流学习园地。选调生也可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相互学习交流。
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每两年举办一期选调生专题培训班。选调生参加各级党校或行政学院脱产培训每5年至少一次。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脱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
第九条 建立定期调研制度。选调生要坚持学用结合,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注重开展调研活动,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力争每人每年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1篇以上调研文章。
第十条 建立定期考察制度。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结合年度考核,每年对选调生进行一次考察。市委组织部要对工作满两年的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重点了解选调生的工作、学习情况,以及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对选调生的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建议。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对全县选调生的考察情况写出专题报告,经县(市、区)委同意后,连同选调生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市级机关也要将有关情况形成专题报告,经单位党委(党组)同意后报市委组织部。
第十一条 建立岗位交流制度。选调生在同一岗位工
— 5 — 作2年以上的,须进行岗位轮换;担任领导职务的,也应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交流,以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第十二条 建立跟踪管理制度。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选调生信息资料库,跟踪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市、县(市、区)组织部门对选调生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督促有关单位党组织把选调生各项培养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市、县(市、区)组织部门每两年至少召开一次选调生工作专题会议,不定期地就选调生工作进行调研座谈。
为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储备,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要重点掌握一批优秀选调生,做好跟踪考察,加强培养管理。已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选调生,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
选调生应在基层至少工作两年,其间不得借调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在基层工作满两年,因工作需要调动的,须经组织部门同意,按分工和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在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在市内调动的,由市委组织部审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批准。选调生工作发生变动,原负责管理的组织部门应及时报告并做好衔接工作。沿海定向选调生工作未满五年的不得跨市调动。
第十三条 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及时调整出选调生队伍:
— 6 —(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有问题的;
(二)拒不服从组织调动和自动离职、辞职的;(三)不安心基层工作、群众反映较差的;(四)自行调动工作、自费出国(境)留学的;(五)公务员年度考核不称职的;
(六)经组织考核,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的;(七)因健康原因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八)其它不宜继续作为选调生情形的。
调整出选调生队伍的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或市级机关部门党委(党组)提出书面意见,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四章 选拔使用
第十四条 培养选调生的目的是为各级领导岗位输送优秀人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努力为选调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条件,大胆选拔使用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选调生;表现特别优秀的选调生,可按规定破格提拔。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应优先从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用。
— 7 — 第十六条 适合从事机关领导工作的选调生,应选拔到机关领导岗位。适合从事专业技术或其它管理工作的选调生,根据本人意愿及特长,可调整到更有利于发挥其作用的岗位。
第十七条 后备干部集中调整时,副科级以下的选调生优先列入乡科级党政副职后备干部名单;副科职的选调生优先列入乡科级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名单;正科职的选调生优先列入县处级党政副职后备干部名单;副处职的选调生优先列入县处级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名单。
第十八条 党政领导班子换届或调整时,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年轻干部,优先使用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选调生。
第十九条 工作满1年的博士选调生,工作满2年的其他选调生,经考核考察德才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群众公认度高的,可按程序破格提拔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
第二十条 鼓励和支持选调生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等活动,使其在平等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二十一条 做好选调生的选拔使用,是确保选调生工作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选调生的选拔使用工作,不断加大选调生选拔使用力度。市委组织部每年就选调生的选拔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市直有关单
— 8 — 位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底要将当年选调生选拔使用情况书面报市委组织部,除报提拔使用人员情况外,对在基层工作时间较长未能得到提拔使用的选调生也要说明原因。
第五章 组织领导
第二十二条 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级负责的选调生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第二十三条 各级党委要将选调生工作作为干部人才队伍特别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抓紧抓好。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努力完善工作机制,加大选调生工作推进力度。
第二十四条 各级组织部门作为选调生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与编制、人事、教育等部门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及时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地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共盐城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主题词:干部管理
选调生
实施办法
通知
中共盐城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2011年8月4日印发
(共印180份)
第二篇:盐城选调生培养管理实施办法
盐城市选调生培养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加快选调生的成长步伐,把选调生造就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能够担当重任、适应沿海发展需要的各级领导人才,根据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组通字
[2000]3号)和省委组织部《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苏组通
[2008]7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选调生,是指经省委组织部门选调由市委组织部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的优秀高校毕业生。
第三条 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合理安排,发挥专长
(二)立足基层,跟踪培养
(三)分级负责,动态管理
(四)遵循规律,大胆使用
第二章 分配安排
第四条 市委组织部根据省委组织部下达的新录用选调生分配计划,提出选调生安排方案,经部领导审定,报经省委组织部同意后实施。
第五条 新录用的选调生安排原则:
(一)选调生在县(市、区)间均衡分配;
(二)选调生原则上分配到领导班子凝聚力较强的乡镇、街道、开发区、经济区工作,可协助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也可兼任村、社区党组织领导职务;政法类专业选调生可安排到基层法院、检察院工作;博士研究生一般安排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助理等职务;
(三)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和实际工作需要尽可能安排相关专业选调 1
生,沿海定向的选调生一律安排到沿海开发一线;
(四)选调生一般不安排在本人家庭所在县(市、区)工作锻炼;选调生的直系亲属是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法院、检察院、组织、纪检、人事部门正副职领导干部的,在工作安排上实行地区回避;其他需要回避的,按照《江苏省国家公务员、参照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员回避实施办法》执行。
第三章 培养管理
第六条 建立培养责任人制度。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期间,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对选调生逐人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责任人,做好传帮带。原则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培养选调生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选调生的培养计划,详细了解选调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督促选调生所在单位党委把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选调生所在单位党委书记为培养选调生的直接责任人,负责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有关计划、措施的具体施行,严格按照省、市精神落实好选调生的相关待遇,及时解决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选调生所在单位党委要明确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与选调生建立“一帮一”培养机制,要经常给选调生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使选调生较快实现角色转换,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底将当年选调生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上报市委组织部。
第七条 建立谈话谈心制度。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选调生所在单位党委书记要充分发挥责任人的作用,分别要在每季度、每月与选调生谈话谈心一次,详细了解选调生的各方面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加强对选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正确对待名誉、权力、地位,引导他们坚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决心,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素质和能力。选调生每月向所在单位党委汇报工作一次,每季度向县(市、区)
委组织部汇报工作一次,主要汇报本人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第八条 建立培训制度。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将选调生培训纳入整个干部的培训规划,统筹安排。培训可以开办专门的选调生培训班,也可以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或其他班次中安排。要针对选调生的不同特点和所从事的工作,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教育。鼓励选调生进行自学,并支持他们参加多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市、县(市、区)组织部门要积极为选调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可以通过设立网站和在刊物上开设专栏等形式建立一个选调生的交流学习园地。选调生也可自发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每两年举办一期选调生专题培训班。选调生参加各级党校或行政学院脱产培训每5年至少一次。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期间,脱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
第九条 建立定期调研制度。选调生要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注重开展调研活动,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性思考。每人每年要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1篇以上调研文章,并将此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十条 建立定期考察制度。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结合考核,每年对选调生进行一次考察。市委组织部要对工作满两年的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选调生每年结合考核向单位党组织作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的书面汇报。定期考察重点了解选调生的工作、学习情况,以及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对选调生的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建议。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对全县选调生的考察情况写出专题报告,经县(市、区)委同意后,连同选调生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市级机关也要将有关情况形成专题报告,经单位党委(党组)同意后报市委组织部。
第十一条 建立岗位交流制度。选调生在同一岗位工作2年以上的,须进行岗位轮换。担任领导职务的,可以在乡镇与机关之间交流,也可在不同乡镇间交流,以积累多方面的工作经验。
第十二条 建立跟踪管理制度。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选调
生信息资料库,跟踪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市、县组织部门负责掌握选调生名单,对选调生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督促有关单位党组织把选调生各项培养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市、县组织部门每两年至少召开一次选调生工作专题会议,不定期地就选调生工作进行调研座谈。
为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储备,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要重点掌握一批优秀选调生名单,做好跟踪考察,加强培养管理。已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选调生,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
选调生应在基层至少工作两年,其间不得借调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在基层工作满两年,因工作需要进行调动的,须经组织部门同意,按分工和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在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在市内调动的,由市委组织部审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批准。选调生工作发生变动,原负责管理的组织部门应及时报告并做好衔接工作。
第十三条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及时调整出选调生名单:
(一)政治思想门、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有问题的;
(二)拒不服从组织调动和自动离职、辞职的;
(三)不安心基层工作、群众反映较差的;
(四)自行调动工作、自费出国(境)留学的;
(五)公务员考核不称职的;
(六)经组织考核,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的;
(七)因健康原因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
(八)其它不宜继续作为选调生情形的。
调整出选调生名单,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书面意见,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备案。在市级机关工作的,由所在部门党委(党组)提出书面意见,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后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四章 选拔使用
第十四条 培养选调生的目的是为各级领导岗位输送优秀合适人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努力为选调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条件,大胆选拔使用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选调生;表现特别优秀的选调生,可按规定破格提拔。
第十五条 选调生工作满1年后,经考察各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可破格进乡镇(街道)、开发区(经济区)领导班子。选调生在基层工作5年以上未进基层领导班子,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向市委组织部书面说明原因,并制定培养计划。
第十六条 后备干部集中调整时,副科级以下的选调生优先列入乡科级党政副职后备干部名单;副科职的选调生优先列入乡科级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名单;正科职的选调生优先列入县处级党政副职后备干部名单;副处职的选调生优先列入县处级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名单。
第十七条 党政领导班子换届或调整时,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年轻干部,优先使用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选调生。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应优先从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用。
第十九条 适合做机关领导工作的选调生,应选拔到机关领导岗位。适合从事专业技术或其它管理工作的选调生,根据本人意愿及特长,可调整到更有利于他们发挥作用岗位。
第二十条 鼓励和支持选调生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等活动,使他们在平等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二十一条 做好选调生的选拔使用,是确保选调生工作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选调生的选拔使用工作,不断加大选调生选拔使用力度。市委组织部每年就选调生的选拔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或抽查,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市直有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底要将当年选调生选拔使用情况书面报市委组织部。
第五章组织领导
第二十二条 各级党委要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干部人才队伍特别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抓紧抓好。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努力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选调生工作的整体合力。
第二十三条各级组织部门作为选调生工作的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与编制、人事、教育等部门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及时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十四条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级负责的选调生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市委组织部负责选调生的跟踪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培养使用措施,督促检查选调生培养锻炼措施和选拔使用的落实情况。定期召开选调生工作座谈会或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掌握选调生表现情况和管理情况,并做好上下沟通协调工作。
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市直有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选调生负责逐人制定培养锻炼措施,抓好日常管理,定期向市委组织部汇报选调生的锻炼成长情况,提出调整使用意见。
选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直接管理,积极做好传帮带。经常了解掌握选调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报送选调生工作信息,提供选调生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的档案材料。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各地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中共城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浅议加强选调生培养
浅议加强选调生培养
中共遂溪县委组织部 李裕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是加速年轻干部成长的有效途径,是从源头上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推动党的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选调生培养造就成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是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要做好选调生的培养工作,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打牢思想基础
选调生走出大学校园来到基层,伴随而来的是陌生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基层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资待遇等都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如果心态无法自我调节,很容易出现心态扭曲现象,不利于选调生的成长。因此,加强选调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摆正选调生心态,是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根本前提。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选调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强针对性、着眼有效性和掌握主动性,已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时代和任务不同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学习的新知识也就不同了,选调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应该有新观念和新思想,要站在巩固执政党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来认识选 调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选调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思想解放了,认识提高了,选调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与时俱进,围绕大局,紧贴实际,突出实效。
(二)建设阵地,创新载体
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其所借助的载体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在选调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努力实现载体的创新。
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硬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视制作、新闻播放、电影安排等方式,向选调生传播正确的理想、信仰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建立选调生网站、选调生博客、选调生QQ群、选调生论坛等载体,为选调生提供交流思想的平台,及时了解和解决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选调生进行心理咨询等,增强选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软平台”。通过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结合,抓队伍、抓阵地、抓特色活动。坚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占领选调生的思想道德领域。通过主题教育,引导选调生加强自我磨砺,帮助选调生调整心态,找准角色定位,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克服无所适从的心态;引导选调生在与别人的长短对比中矫正自己,要低看自己一眼,高看别人一眼,克服高人一等的心态;引导选调生沉心静气,既要在基层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真才实学”,更要在基层实践中体现自己的“真抓实干”,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平台”。根据人的需求,以服务人、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比如,经常组织选调生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使他们对辖区经济 和社会发展状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增强其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心。
(三)抓住关键,丰富内容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臶,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要做好选调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切实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使选调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专政意识和宗旨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感和鉴别力,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永远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本色,做党和人民的忠实公仆。
2、强化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典型就是旗臶,典型就是动力。宣传引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和正面教育的原则,贴近选调生的实际,善于发现选调生身上的闪光点,用选调生身边活生生的人和事,教育、激励选调生。积极树立选调生典型,力求抓住一批,牵动一片,带动全面,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和带动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使选调生受到教育,增强政治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从而在选调生中形成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敢干事、人人会干事的良好氛围。
3、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夯实思想道德基础。首先,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召开座谈会,到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参观学习等形式,对选调生进行 系统的教育,引导选调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其次,要贴近选调生工作和生活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提高选调生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选调生朝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
二、强化实践锻炼,奠定担当重任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实践是选调生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最好课堂,也是选调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让选调生到改革发展前沿、艰苦辛劳的一线、纷繁复杂的基层去锤炼,把选调生队伍打造成一支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定向培养锻炼,发挥专业特长
古人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意在用人要用其特长。我们要坚持“量才使用、人尽其才”的原则,按照选调生的专业、特点特长等情况,尽量安排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工作岗位,为选调生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1、根据所学专业定岗。选调生专业不对口,容易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且延长专业不对口选调生的成才期。因此,在安排工作岗位时,首先要全面了解选调生的所学专业、参与社会活动经历等基本情况,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需求,尽可能把他们安排到专业对口的单位,保证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得到运用和发挥。比如,文秘专业毕业的,安排到办公室从事综合材料写作;经济贸易类专业毕业的,安排到经贸部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专业毕业的,安排到农业镇或者农业部门等。
2、根据特点特长选岗。我们要认真分析选调生在性格、兴趣、能力、个人爱好等方面的特点特长,把它作为安排选调生工作岗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安排工作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尽量把他们放到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力求做到做到人岗相宜,使他们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如:有的选调生处事稳重,就让其从事党务工作;有的选调生创新意识强,就让其从事经济工作;有的选调生性格外向,就让其从事群团工作等。
3、根据工作表现调岗。建立选调生跟踪考察制度,借助考核、换届考察等机会,从“德、能、勤、绩、学”等方面全面了解选调生的工作、学习和思想情况,为量才使用奠定基础。对工作适应快、群众反映好、考察测评优的选调生优先调整岗位,并采取“给台阶、交任务、压担子”的方式促其成长。对不适应现岗位的选调生,要及时分析原因,查找“症结”,并适时调整到适合其潜能发挥的岗位。
(二)拓宽锻炼载体,搭建锻炼平台
根据选调生工作有热情、有冲劲,但工作经历单一的实际,我们要不断创新思路,探索新形式、新方法,从提高选调生能力素质入手,努力构建多方位的培养锻炼平台,为其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为选调生的提拔任用和履好职、创佳绩打好基础。
1、有计划地抽调选调生到上级对口部门跟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组织部门要主动与挂职单位加强联系、沟通,并通过召开挂职选调生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工作总结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实施跟踪管理。挂入部门要认真履行挂职选调生的指导培养、具体管理职能,挂入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培养挂职选调生的第一责任人;选派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按照规定落实好上挂锻炼选调生 的工作和生活待遇,使上挂的选调生安下心来学习锻炼,在实践锻炼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才干。
2、适时的将选调生选派到急、难、险、重的一线岗位定期轮换岗位,提升选调生综合水平。一是在复杂环境里设岗,提高选调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比如,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将一部分发展环境比较复杂,人口流动性较大,村民思想相对活跃的村作为培养锻炼人才基地,选派一部分选调生到这些村挂职兼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等,让他们在最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磨练自己,经受考验,提高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是在艰苦条件下设岗,磨砺选调生自身意志。组织部门要统筹全局,在坚持组织选派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前提下,适时地将选调生交流选派到经济条件艰苦、地理位臵比较偏远的乡镇,进行一定时间的强化锻炼和重点培养,磨砺其意志,增强吃苦耐劳精神,加快成长成才。三是在重点工作中设岗,提升选调生综合水平。在防汛抗洪、招商引资、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移民安臵、重点项目等中心工作或突发事件中,即时或适时地将选调生选派到急、难、险、重的一线岗位上经受锻炼和考验,逐步增强选调生的心理素质和提升其综合工作能力。四是专项工作锻炼,提高工作能力。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一段时间后,尝试放手让选调生独立抓工作,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和独立驾驭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大胆提拔重用,加快选调生成长步伐
组织部门在多渠道培养锻炼选调生的同时,也应积极为选调生创造条件,为其脱颖而出搭建平台。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我们要改革现行的干部工作制度,建立有利于提拔年轻干部的制度。”组织部门需要在选调生提拔机制上打破常规,不断改革创新,注意提拔重用政治可靠、工作突出、作风正派、群众信赖的优秀选调生。
(一)破除常规,大胆提拔重用优秀选调生
“常格不破,大才难得。”北宋政治家包拯的灼见仍不乏现代价值。组织人事部门要克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的用人观念,大力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用人观念,积极探索破格提拔使用优秀选调生的办法,根据工作需要和选调生素质表现,拓宽选调生的提拔使用渠道。
1、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思想观念,加快提拨使用选调生的步伐。有些人地方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往往注重干部的履历、资历和经历,甚至年龄、工龄和进单位工作时间的长短也成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担心使用年轻干部会影响班子团结,挫伤一批资历老的同志的工作积极性,致使一些优秀选调生因资历浅而难以得到提拔重用,错过了最佳使用期,埋没了人才。古人言:“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要让优秀选调生在其“黄金年龄”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这就要求组织部门把准每个有发展潜能的优秀选调生的最佳使用期,因此,对于政治素质好、开拓创新意识强、掌握先进文化的优秀选调生,我们要坚持按标准选贤任能,破除单纯讲资历、片面论辈分的思想,破除按部就班走台阶的框框,多给他们搭便梯,采取小步快跑的形式,大胆地把他们安排到领导岗位上。
2、破除“求全责备、怕担风险”的思想观念,大胆选拔使用选调生。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上注重选“全才”,总认为年轻干部经验不足、不成熟,挑不起重担,“嫩”了顶不住,“冲”了稳不住,“浅”了镇不住,总觉得年轻干部不稳重、不全面,在选拔上 顾虑重重,怕担风险,因而,选各方面都已成熟的人才,致使一些年纪轻、思维活跃,但缺乏经验的优秀选调生得不到及时任用,一些有个性、有特长,但有明显不足、有争议的选调生更是不敢任用,埋没了一批有识之士。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用人所长与德才兼备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选调生的主流、潜力,大胆任用具有不同专长、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怀有各种特长的优秀选调生,特别是对那些经过一定实践锻炼,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能够独挡一面开展工作的优秀选调生,坚决放到重要岗位上,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加大公选、竞岗力度,为选调生晋升创造机会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体现了不拘一格的用人思想和改革精神,是促使优秀选调生脱颖而出的有效形式。组织部门要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十七大精神,建立公正的评价机制、竞争择优机制和人职匹配机制,让机制在整个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以对应试选调生能力素质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价、甄别,真正体现“干而优则进”、“学而优则进”、“能而优则进”、“德而优则进”,使一批优秀选调生真正靠德才、靠能力、靠业绩走上领导岗位,从而引导和激励广大选调生努力学习,求真务实出实绩。
第四篇:选调生培养与管理问题
选调生培养与管理问题
徐振兴
根据年初制定的调研课题,我们精心组织人员采取集中座谈、个别走访、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形式对我县选调生培养与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选调生队伍培养管理工作进行了初步思考。
一、我县选调生队伍的基本情况
1998年以来,我县累计接收选调生62人,其中省委组织部选调生58人,市委组织部选调生4人,目前已调出15人,辞职1人,现有46人。从我县接收选调生的整体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素质较高。我县现有46名选调生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1人,大学本科学历的35人。广大选调生大都保持并继承了十多年学习经历中培养的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勤于学习、苦于钻研、作风正派、政治可靠。
2、工作热情较高。在各项工作任务中,选调生表现出较高的工作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较快地进入了工作状态,充分体现了青年人的“三有三勤”,即有体力、有热情、有朝气、口勤、手勤、腿勤。
3、可塑性较强。绝大多数选调生适应能力较强,有的仅用几个月时间就能够成为部门业务的行家里手,有的还身兼数职,全面接触基层工作。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培养锻炼,基本上都能胜任乡镇股级等中层工作岗位。
4、社会认可度较高。较高的综合素质、快速进步的业务水平、富有朝气的工作状态,为选调生队伍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在选人用人时大多将选调生列为首选对象。
5、年龄优势明显。目前我县30岁以下行政干部共有48人,其中44人为选调生,年轻、有朝气的选调生显得弥足珍贵。
二、我县选调生管理与培养情况
1、注重教育培养,为选调生奋发有为奠定基础。一是搞好传帮带,提高履职能力。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选调生第一培养责任人,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为直接帮带责任人,确保选调生在工作方法上有人教、工作作风上有人带、工作困难中有人帮,为选调生提高履职能力营造良好环境,目前,全县共确定直接帮带责任人36名。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对选调生厚爱一层,将选调生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每年有计划的组织选调生参加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通过跟班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工作水平。组织全县选调生参加“卢龙县干部在线学习网”网络学习,自主选学,取长补短;参加新提职干部培训班学习,丰富知识面,开阔眼界;参加拓展训练,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到南堡监狱接受警示教育。此外,鼓励选调生通过函授培训、在职教育等多种形式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目前,有4名选调生参加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学习。三是强化锻炼,提
高实践能力。一方面,为了促使选调生尽早成熟起来,尽快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县把新分配的选调生安排在乡镇党政办、项目办、信访办等工作量大、任务重、综合性强的岗位接受锻炼,有目的地把选调生放在所在单位中心工作和重点岗位上进行锻炼,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让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具体实践中学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抽调选调生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如抽调选调生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工作,到县商务局挂职锻炼等。四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近年来,在全县选调生队伍中开展了以拜一位好老师、结一个帮扶对子,刊一篇调研文章、出一项亮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开展了“提高三种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学习实践活动。举办了“热爱卢龙、建设卢龙、再铸卢龙新辉煌”的演讲比赛、召开围绕“卢龙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言献策交流会、优秀调研文章评选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提高了选调生们的调查研究能力,促进了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选调生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2、注重规范管理,为选调生健康成长创造环境。一是建立定期交流制度。为全面了解选调生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县委组织部每年定期召开一次选调生座谈会、汇报会,让选调生畅谈工作体会,总结经验教训,互相学习。同时,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和选调生所在单位主要领导经常找选调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地谈心教育,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促进选调生健康成长。二是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年召开一次选调生工作专题会议,不定期地派专人到其工作单位走访座谈,加强与选调生的联系、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各方面的情况,协调有关单位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建立考察制度。坚持平时考察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位选调生登记造册,建档立卡,进行跟踪管理和考察。县委组织部要求选调生每半年写出一份思想工作情况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思想情况、工作情况和业余时间的活动情况等,重点讲问题和谈不足,增强对选调生培养的针对性。
3、注重合理使用,为选调生施展才华搭建舞台。一是量才使用,重用一批。一方面,在选调生分配工作中实行“双向选岗”,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特长和乡镇工作需要,进行“选人”与“选岗”双向对接,既确保选调生学有所用,又保证了乡镇用人所长。另一方面,对待选调生不搞论资排辈,不求全责备。对自身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选调生,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直接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上使用。近两年我县分别将3名参加工作仅三年,政治业务素质较高和工作能力较强的年轻选调生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二是动态调整,交流一批。根据选调生的专业特长、发展方向,打破部门、系统和地区界限,树立全局观念,统一调配、交流使用,让选调生在不同岗位上实践锻炼,直接获取工作经验,增强工作能力。目前,全县所有选调生均至少在两个岗位进行了锻炼,有的甚至在三个、三个以上的岗位进行了锻炼。三是典型示范,带动一批。贴近选调生的实际,善于发现选调生身上的闪光点,用选调生身边活生生的人和事,教育、激励
选调生。积极树立选调生典型,力求抓住一批,牵动一片,带动全面,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和带动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使选调生受到教育,增强政治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从而在选调生中形成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敢干事、人人会干事的良好氛围。
三、我县选调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选调生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现有选调生中,所学多为汉语言文学、英语、文秘等文科专业,与从事工作不相匹配,专业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选调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1998年到2010年接收的62名选调生中,或者由于在市区安家,或者急于调回原籍,或者不愿扎根基层,已先后有15人调离我县,2人被借调到市直部门。目前我县已婚的14名选调生中,有8人的爱人不在卢龙工作;未婚正在谈恋爱的20人中有15人对象在外地工作或上学,存在较大的流失隐患。
3、选调生政治理论素质需要提高。选调生尽管多数是中共党员,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这在同龄人中已属难能可贵。但选调生中也普遍存在其他年轻人存在的重业务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而轻视政治理论学习的严重倾向。许多选调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和钻研。
4、个别选调生自身存在不良倾向。个别选调生优越感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在基层不够安心;高看自己、低看别人,对他人不够虚心;眼高手低、拈轻怕重,对工作不够尽心。对选调生的性质认识不清楚,对基层工作面临的困难准备不充分,对在乡镇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不深刻,基层生活的困难、语言的障碍、工作的辛苦、待遇的低下、文娱的贫乏等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使他们感到难以适应,难以坚持。个别选调生因此而彷徨和动摇,有的四处找关系要求上调,有的找时间复习功课想考走,影响了选调生队伍的稳定。
5、选调生深入农村、企业时间少。选调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部分选调生在学校期间形成了一定的综合文字能力,在基层乡镇工作期间,他们往往被安排在党政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比较重要的部门从事综合文字工作,耗费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从而深入农村、企业的机会相对较少,工作容易停留在乡镇层面。
6、选调生基层锻炼时间难以保证。近年来,随着编制管理的加强,机关进人的规范,使选调生成为我县补充年轻干部的主渠道,县直机关进人往往从选调生中选调,导致选调生在乡镇基层留不住,有的甚至连两年锻炼时间也难以保证。一些选调生在乡镇工作多则一年、少则几个月就被借用到县直甚至市直部门,在基层工作时间过短,不能得到有效锻炼。
四、对选调生管理与培养工作的建议
1、健全完善选调生招录分配机制。应届毕业生供应量的大幅增加和就业困难的现实状况,为我们甄选更加优秀和适合工作需要的选调生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是加大报名前的宣传力度。以电视、网络、宣传手册、宣传海
报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选调生报名的条件、标准以及工作性质等。另一方面是细化报考条件限制。改变“一锅烩、大排队”的招录机制,在招考通告发布前预先征求基层单位人才需求计划,如专业、学历、籍贯及相应人数等,招考时不再以最后得分统一排队,而是分专业等参数进行排队,以实现人才供需接轨。
2、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选调生到基层,到任务较重、环境比较艰苦的单位工作。如学习培训优先参加,对独生子女难以照顾家庭,工作有后顾之忧的,组织应对其生活困难优先解决等,保证他们能够优先得到组织照顾,安心本职工作,促进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实现“感情留人”。
3、健全完善选调生培养教育机制。一方面要制定选调生培养教育规划。组织部门要根据选调生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让选调生接受各种培训,减少培训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促使选调生按照组织的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要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坚持培训与需求相结合,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养,重点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锻炼相结合,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改进培训方法,切实提高选调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
4、健全完善选调生考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选调生工作业绩考评办法。每年由组织部门牵头,基层党组织、党员代表共同参与定期考评。把思想政治表现、进村入企访谈、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解决急难险重问题效果等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内容,实行权重结构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每3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选调生,并将定期考评表彰结果装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动态管理制度。依据考评情况对选调生队伍进行调整。对那些工作作风好,工作成绩大、群众满意度高、能力素质高的选调生要打破常规限制,大胆使用。对那些本人不愿意继续在基层工作的,工作不积极、群众基础差、不适宜在基层工作的,要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仍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及时调整出选调生队伍。通过建立选调生的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保持选调生队伍的活力。
5、健全完善选调生使用机制。一是规范使用。选调生的使用要由组织部门全程跟踪,并严格按照组织工作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予以使用,县直机关单位借用、调动选调生原则上应经过组织部门批准同意,禁止非经组织部门同意的私自借用行为,以确保选调生基层培养锻炼的时间和效果。二是灵活使用。在保证基层工作年限的前提下,适时将那些专业对口、适合在县直机关工作的选调生充实到县直机关,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专业优势,解决专业与实际工作脱钩问题;同时,对那些适合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要鼓励其扎根基层,并予以优先提拔,促使其发挥更大效用。三是大胆任用。选调生所在单位要切实担负起选调生的培养重任,放下各种顾虑和包袱,敢于把急难险重的中心任务交给他们,使其全面接触并深
刻认识基层工作。同时,对那些表现突出、成绩显著、可以独当一面的选调生,要优先提拔到重要岗位深化锻炼,尽量缩短培养周期,从而实现“事业留人”。
第五篇: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暂行办法
鄂组发[2001]12号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从高等院校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调生)到基层工作,是新的历史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选调生工作,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和锻炼,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选调生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因人制宜、合理分配、有利于发挥专长的原则;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大胆使用的原则;跟踪考察、滚动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历年从高等院校共同选调并分配到基层工作的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
第二章选调及分配
第五条选调生应从有关高等院校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中择优录取。
第六条选调数量由选调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每年一般在100人左右,其中女生一般不低于20%,少数民族学生要占一定比例。
第七条选调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政治思想素质好,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习成绩优良,获学士以上学位;
(三)一般应是中共党员,担任过班级以上党团组织或学生会干部,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
(四)作风正派,艰苦朴素,有扎根基层的思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身体健康。
第八条每年年底各市州委组织部向省委组织部上报下一年选调生需求数量和专业意向,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省教育厅组织选调。各市州县级组织部门不直接组织选调。选调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下发通知。按照省委确定的选调原则和要求,省委组织部下发选调通知,就选调的有关问题作出部署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组织报名和推荐。有关高等院校进行动员和部署。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与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和组织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法,填写《优秀毕业生推荐表》,报省委组织部进行资格审查。
考试。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组织符合选调条件的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按录用人数1: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
考察。省委组织部组织对确定为考察对象的选调生人选,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选调生初步人选名单。
体检。对确定的选调生人选,由各高校统一组织体检。
录用。体检合格后,作为正式录用人选,填写《选调生录用审批表》,办理录用手续。
第九条选调生名单确定后,统一安排到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具体工作单位由市州委组织部与有关县(市、区)商量确定后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十条各高等院校按照分配去向,应将选调生直接派遣到有关市州委组织部,并将档案及时传递到市州委组织部,由市州委组织部传递到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
第十一条选调生具备国家公务员资格。选调生到乡镇工作所需编制由编制部门在乡镇编制空额内优先调剂解决。选调生到单位报到后,财政部门按财政体制核拨经费,保证工资发放。选调生到基层工作不实行试用期。对符合国办发[1993]85号和鄂人薪[1994]8号文件规定到农村乡镇工作的,其工资按文件规定执行,即提前定级和提高一至二档职务工资档次。
第三章管 理
第十二条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接收单位,要把选调生纳入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并明确专人负责。
第十三条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选调、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并抓好督办落实;定期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新路子。
第十四条市州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跟踪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培养使用措施,并检查、督促落实;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全面掌握选调生表现情况和工作管理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意见。市州委组织部每两年组织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并将有关情况向省委组织部写出专题报告。
第十五条县(市、区)委组织部是选调生的日常管理部门。县(市、区)委组织部要按照省;市州委组织部的要求,抓好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经常了解掌握选调生的工作、生活和表现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结合干部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形成考察材料,存入本人工作实绩档案。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的建议,经县(市区)委决定后实施,并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第十六条接收选调生的乡镇(街道)党委和有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落实好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帮助选调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汇报选调生成长锻炼情况,提供填写选调生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的档案材料。
第十七条根据工作和培养锻炼的需要,选调生调动按如下程序办理:在本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在市州内跨县(市、区)调动的由市州委组织部审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批准。
第十八条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选调生,不再由选调部门负责管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守纪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本人思想动摇,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锻炼的;健康状况不好,不能适应繁重工作任务需要的;自谋职业,脱离选调岗位的;其它原因不宜作为选调生继续培养的。对工作满10年的选调生,除已经担任县级以上领导职务或列入县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名单的人员外,不再作为选调生管理,按干部管理权限管理。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半年以内,如因身体不适等原因需要改派的,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选调生个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党组织研究同意,市州党委组织部门研究提出意见,报省委组织部批堆。经省委组织部批准改派的选调生,由各院校按毕业生改派的有关规定办理。对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不适应基层党政管理工作的选调生,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提出调整意见,报市、州党委组织部同意,按照专业对口、用其所长的原则安排到县及县以上直属机关或教育、科研等事业单位工作。
第四章培养
第十九条制定培养目标。选调生报到后,县(市、区)委组织部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发展潜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每个人制订出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在考核时,要核查培养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根据考察情况适时调整培养计划。第二十条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对选调生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
1、每年省委组织部在省委党校对当年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2、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将选调生培训纳入整个干部的培训规划,统筹安排。培训可以开办专门的选调生培训班,也可以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或其他班次中安排。
3、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每三年中;要选送到县级以上党校培训一次。有计划地选送担任县级领导职务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选调生到省委党校培训。
第二十一条加强锻炼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使选调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1、传帮带。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结“对子”的办法,指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选调生进行传帮带。要根据选调生的不同情况,量材施教,经常给他们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
2、挂职锻炼。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考察学习,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他们在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岗位轮换。每两年对分管的工作进行,一次调整或轮换工作岗位。既要安排他们从事党务工作,也要安排他们从事经济工作;既要使他们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也要让他们熟,悉了解全局工作i使他们在多种岗位上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4、压担子。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从事复杂、突击性的工作,交办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可安排到村委会兼职锻炼,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成长。
第二十二条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选调生的思想教育,对选调生要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他们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要教育他们克服优越感和“镀金”思想,安心基层工作。
第二十三条对选调生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对表现较好、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要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名单。要关心选调生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第五章使用
第二十四条对选调生的选拔使用,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坚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看潜质,争取早出、快出、多出人才。
第二十五条;分配到山区县(市)的选调生和分配到其他县(市、区)的女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研究生,直接安排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任助理一年后,经考察表现优秀的,选拔担任乡镇(街道)党政副职;选调到其他县(市、区)工作的选调生,参加工作满两年以上的,表观突出的,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拔担任乡镇党政副职;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三年以上的,经考察,表现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担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各地在选拔优秀选调生进班子时,本地职数已满的,可交流提拔,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先提拔进班子,以后再逐步调整到规定的职数限额内。
第二十六条担任基层领导职务时间较长的,必须有计划地在本地区、本系统内进行交流。
第二十七条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或公开选拔县级后备干部时,对选调生可适当放宽政策,让更多的选调生参与竞争,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党政群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要优先从在基层工作满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调。调入县以上党政机关工作的,不再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珐由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