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经费落实情况说明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峪岭初中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说明 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我校高度重视,保障日常公用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正确运转,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现对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情况进行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育经费的保障情况
2013年,上级教育部门对我校义务教育经费按要求按时、足额到位,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兑现,统一发放。财政对基础教育转移支付经费由教育主管机构所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育。
二、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我校属于事业单位,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学校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1、经费使用不存在挪用、移用、挤占和截留的情况,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也无存在发放教职工津补贴和奖金福利。2、2013年按规定收费26900元,能按时缴存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财政收费两条线管理。3、2013年上级拨付义务教育经费84000元。公用经费使用规范,无挤占开支考戴妃、旅游疗养和发放教职工福利等。
三、教育收费情况
学校教育收费,一切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执行,2013年代收学生作业本费2800元,全部上缴区财政,统一支配,无存在乱收费行为,教育教学中从无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培训机构举办的兴趣 班等学习。学校也无存在从中获利用于日常开支和教职工发放福利的 行为,学校无向社会出租场地办班,教师也无参加办班互动。
总之,我校教育经费使用一切按规定、按预算执行,无违规操作 情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说明
峪岭初中 2013.12
第二篇:经费落实情况说明
祖海希望小学设备运转维护
经费落实情况说明
怀远县包集祖海希望小学用于设备运转维护经费11000元占全学年义保经费的11%,特此说明
包集祖海希望小学
2013年11月
第三篇:落实德育课情况说明
伊春区八一学校 落实德育课程情况说明
几年来,我校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并且将其列入教材和课堂教学目标之中。以“以人为本、立足发展、贴近实际、注重实效”为工作原则,梳理地方德育资源,注重实践体验环节,抓好德育课程建设,努力把德育做“实”、做“活”、做“亮”,让新时期德育工作不断焕发生命活力,走进学生心中。
一、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德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作为学科课程目标之一,情感教育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共同构成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它不仅仅是教育的目标之一,而且应该被看成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
教师备课时,强调教案中关于课程学习目标的叙写完整以及教学环节中的情感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各学科不断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积极开展课堂教改活动,使得各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三、多种举措落实德育的要求
近年来,我校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在学工作计划安排中都强调了在教学中落实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一)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总起来看,情感教育目标很难靠教师单纯的讲授灌输而落实,必须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体验、内化而形成,这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针对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情感教育目标的表述不知或知之甚少的状况,我校利用校本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得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成为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了解情感教育目标的内涵。
(二)、重视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工作。开学初要求班主任写好工作计划,对本班的班级管理做好规划,并对下阶段工作作出部署,学期末写出工作总结。每月根据学校检查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
2、加强德育研究。召开以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为主题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3、做好少先队干部的培训工作。每月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老师的小帮手,每周召开例会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要求改正。
4、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着重加强对校园广播站建设、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和各班黑板报对学生进行教育,强化少先队礼仪队伍形象。
5、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继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校园广播站增加了“文明小知识”栏目。继续开展文明伴我行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晨会等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的文明习惯有较大改变。
6、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打造书香校园。继续深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按照学校工作要点,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创建温馨班级内涵,就是人人知道建设“温馨教室”,主要包括班级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自身心理环境、教室物质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上学期工作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布置教室,让教室真正成为学生的“家”。
我校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合力育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积极实践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发展;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关注学生主体发展,初步形成了校本德育特色;强化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育人新阵地;培养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和奉献精神强的德育工作者队伍。这些都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篇: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方面评估验收的说明讲话
“两基”达标,是法律行为、国家行为和政府行为。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最为集中、明显地体现着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意识和行为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志。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和比例,将直接影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的质量和水平。在国家实行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国家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的力度,依法增加教育投入,确保义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真正达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的要求,是县级人民政府责无旁贷的法律职能和责任。
一、实施教育投入的法律、法规依据及要求
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教育法律法规已经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法》规定:一是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二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内教育经费,要按《预算法》的规定和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三是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四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定:要建立并不断地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制度,按照“省级统筹,县级管理”的原则要求,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地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到位。
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一定要从落实《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执法高度来认识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因此,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增加教育投入,确保义务教育达到“三个增长”的要求,这不仅仅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它也是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同时,它更是共产党“执政为民”,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二、教育经费检查验收的指标内容及标准的变化和要求
在实施“两基”达标验收之初,原国家教委“关于1995年“两基”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中正式下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情况登记表”,在“教育经费情况”表中总计列三个25个栏次。近几年来,由于国家财政政策和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特别是2002年国家实行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6年又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国家教育督导团基于这些原因,对教育经费检查验收的相关指标的内容及标准要求等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一是增加了新的内容,检查验收的指标由过去三个年份25个栏次,增加为三个年份34个栏次。二是取消了一些检查内容,如农村教育费附加。三是将过去教育经费的检查指标分为检查项目和调查项目两类。四是有些检查项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如过去的“经常性收入”,变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变为预算内教育拨款。教职工工资由过去一栏而为两栏进行分述表示等等。总而言之,教育经费各相关指标的调整变化,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受检地区的经济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状况,同时,也更便于检查验收。
三、教育经费的检查验收标准及要求
(一)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和“三个比例”
1、关于“三个增长”的核查
第一个增长:核查验收年份的前三年,预算内教育拨款每年的增长比例,是否高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
第二个增长:核查验收年份的前三年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是否做到了逐年增长,是否达到自治区教督(1998)3号文件规定的标准。即: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城镇300—350元,农村、牧区200—250元;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城镇350—400元,农村、牧区250—300元。
第三个增长:核查验收年份的前三年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否做到了逐年增长,是否达到自治区教督(1998)3号文件规定的标准。即: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70—80元,农村、牧区45—55元。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90—100元,农村、牧区65—75元。
内财教[2002]603号文件规定,农村、牧区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按不同类别学校计算,小学生均应达到300元左右,初中生均应达到400元左右。内财教[2003]1026号文件规定不同类别的农村、牧区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小学生均要分别达到100—110元以上,初中生均要分别达到130—140元以上。
2、关于“三个比例”的核查
第一个比例:核查验收年份的前三年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旗县区不低于20%以上。
第二个比例:核查验收年份的前三年预算内教育的拨款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按内政教督(2004)13号文件要求处理。
$$$第五篇:4-上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编制说明
上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编制说明
2014年按职工工资总额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639319.6元。
公司按照《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建[2006]317号)有关要求,规范提取与使用管理,切实保证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及合理使用,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他用。
1、切实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关于“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2、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1990年第1号令),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个部分组成。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按照计税工资总额和税法规定提取比例的标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当年结余可结转到下一继续使用。
3、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列支与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和税收制度的规定。
4、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必须专款专用,面向全体职工开展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5、2014年教育培训经费实际发生663930.34元,100%用于一线职工,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范围主要包括:
1)上岗和转岗培训 2)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
3)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 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6)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
7)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 8)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