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若干问题探讨

时间:2019-05-14 01:4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若干问题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若干问题探讨》。

第一篇: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若干问题探讨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若干问题探讨

内容摘要: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长期也来都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体的关注。在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的情况下,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而小城镇正经历持续而急剧的变化,特别是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小城镇无论从发展规模上还是发展速度上都是空前的,小城镇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和人们关注的热点。土地是小城镇各种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是小城镇建设中最重要的制约因子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城市化的过程是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在我国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小城镇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对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土地利用 存在问题 对策

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土地资源将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我国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中,都应该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小城镇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土地产出巨大的空间集聚点,本身就是集约利用土地的一种方式。但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造成了耕地锐减、用地效率低下及一系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一、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散、乱、差,用地结构不合理

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小城镇土地利用相当混乱。从土地所有权来看,有集体、个人、企业多种用地权属;从用地结构上看,有村庄建设用地、非村庄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分居住、工业和公建用地。各种建设用地比例失调,一般居住、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偏低,缺乏道路、绿化用地;从土地空间利用来看,各类型用地相互混杂、布局不合理,造成互相影响和干扰;从住宅安排来看,布点分散、占地面积较大。

2、土地利用重平面、轻立体,集约程度过低

长期以来,大部分地区小城镇建设呈外延平面式扩张趋势,忽视立体开发利用。在土地资源的配臵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使用者产权只有一个大致的区位和粗略的边界,没有立体空间的硬约束,地上、地下的空间界限模糊,造成土地资源空间利用效率很低,从平面上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等还比较落后或不完全,城镇水平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如容积率低,平房过多以及用地结构不合理等),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低,成为一个没有多少内涵、特色、功能的“城镇壳”。

3、重增量、轻存量

一些地方政府积极热衷于新区开发建设,对旧镇区改造和城镇土地的再利用重视不够,对其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结果一方面造成耕地的减少,另一方面造成旧镇区土地利用率不高,出现很多

新的低效利用和闲臵的土地。

4、改变规划功能,发展以牺牲耕地为代价

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农村城镇化存在某些曲解,即把农村城镇化错误地理解为土地非农化, 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疏于管理,甚至忽视国家法规,实际开发建设过程中,随意改变规划用地功能,造成城镇化吃掉大片农田。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增量土地的发展,忽视存量土地的挖潜,也就是说重外延、疏内涵。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小城镇,其新增建设用地80%以上,为扩展周围用地,60%以上面积为良田沃土。致使小城镇建设杂乱无章,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且影响综合效益的发挥。

5、土地资源粗放扩张,用地规模偏大,浪费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和人均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均用地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城镇人均用地与城镇规模等级成反比。二是村镇人均建设用地远远大于设市城市。三是城镇间人口容量水平差异较大。由于一些地区缺少有效的节约用地的合理调度及约束手段,不合实际的贪大求全,盲目追求扩宽广场、马路,而出现了多征少用、多占少用、早征迟用,甚至征而不用、占而不用、好地劣用、非法租用等粗放性用地状态,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二、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约作用

土地管理法明确要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村的用地规模”。因此小城镇建设规划部门在编制规划时,一定要和土地规划部门沟通和协作,不能各行其是,两个规划要协调一致,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制约作用,以达到节约并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就要高起点做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应有效地做到“三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工业向小区集中。因此,首先要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明确小城镇发展重点,合理确定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小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高水平做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

2、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城镇规模是规划的前提。城镇规模一般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而人口规模又是用地规模的前提,因此合理预测人口显得尤为重要。影响小城镇人口预测的因素很多,一是计划生育政策,二是环境因素(含区位因素、交通因素、水源因素、防洪因素、资源因素等),三是农业生产因素,四是产业(工业和市场)发展,五是行政领导因素,六是政策因素等。在预测人口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为依据,以环境容量分析作校核(通过对环境因素的分析,实行对未来小城镇建设规模进行发展)。在确定人口规模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人均建设用地,按照建设部规定的规划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来确定用地指标,并尽可能采用下限指标。

3、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编制总体规划时要加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适宜性分析,确定土

地开发和建设的重点小城镇,并在规模上给予保证。在社会经济适宜性分析中,应着重分析区位条件对小城镇土地利用和开发潜力影响较大的小城镇,并列为重点。一般说来,区位条件良好的小城镇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位于大城市郊区,二是位于传统的物资集散地,三是位于主要交通干线沿线或交叉点,四是位于边境附近(便于对外贸易),五是位于风景区或具有文化古迹的地方。对重点小城镇在规划用地指标上给予充分保证,然后再合理布局非重点小城镇,并合理分配用地指标。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有序开发建设,避免征地不用、提前征地、好地劣用等现象的发生。参考文献

[1]苏东屏,富彩玲,魏丽娇.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97~98 [2]汤继臣, 吴宝岭,刘金平,等,小城镇建设土地合理利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76~81 [3]王万茂,李俊梅.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2):4~7

2012年1月9日

第二篇: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若干问题探讨(杨桥)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若干问题探讨

姓名:黄任根学号:1036004405320

摘 要: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在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的情况下,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小城镇正经历持续而急剧的变化,特别是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小城镇无论从发展规模上还是发展速度上都是空前的,小城镇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和人们关注的热点。土地是小城镇各种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是小城镇建设中最重要的制约因子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城市化的过程是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在我国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小城镇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对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土地利用 存在问题 对策

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代写本科毕业论文土地资源将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我国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中,都应该始终不渝地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小城镇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土地产出巨大的空间集聚点,本身就是集约利用

土地的一种方式。但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造成了耕地锐减、用地效率低下及一系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一、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散、乱、差,用地结构不合理

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小城镇土地利用相当混乱。从土地所有权来看,有集体、个人、企业多种用地权属;从用地结构上看,有村庄建设用地、非村庄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分居住、工业和公建用地。各种建设用地比例失调,一般居住、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偏低,缺乏道路、绿化用地;从土地空间利用来看,各类型用地相互混杂、布局不合理,造成互相影响和干扰;从住宅安排来看,布点分散、占地面积较大[1]。一定的用地结构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即从发展的眼光看,一些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工业生产落后,生态环境较差,这样的小城镇在全国还有不少[2]。

2、土地利用重平面、轻立体,集约程度过低

长期以来,大部分地区小城镇建设呈外延平面式扩张趋势,忽视立体开发利用。在土地资源的配臵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地使用者产权只有一个大致的区位和粗略的边界,没有立体空间的硬约束,地上、地下的空间界限模糊,造成土地资源空间利用效率很低,而平面上造成浪费。而且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等还比较落后或不完全,城镇水平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如容积率低,平房过多以及用地结构不合理等),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低,成为一个没有多少内涵、特色、功能的“城镇壳”。

3、重增量、轻存量

一些地方政府积极热衷于新区开发建设,对旧镇区改造和城镇土地的再利用重视不够,对其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3]。结果一方面造成耕地的减少,另一方面造成旧镇区土地利用率不高,出现很多新的低效利用和闲臵的土地。据统计,这类闲臵土地占小城镇总面积的比例约为5%~8%。

4、改变规划功能,发展以牺牲耕地为代价

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农村城镇化存在某些曲解,即把农村城镇化错误地理解为土地非农化, 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疏于管理,甚至忽视国家法规,实际开发建设过程中,随意改变规划用地功能,造成城镇化吃掉大片农田[4]。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增量土地的发展,忽视存量土地的挖潜,也就是说重外延、疏内涵。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小城镇,其新增建设用地80%以上,为扩展周围用地,60%以上面积为良田沃土。致使小城镇建设杂乱无章,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且影响综合效益的发挥。

5、土地资源粗放扩张,用地规模偏大,浪费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和人均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城镇人均用地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城镇人均用地与城镇规模等级成反比。以1995年为例,小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分别为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1.9倍和1.6倍。二是村镇人均建设用地远远大于设市城市。目前,我国村镇的人均建设用地为

155 m2,建制镇为149 m2(超过国家100 m2的标准),分别为设市城市人均用地现时水平的1.53倍和1.47倍。三是城镇间人口容量水平差异较大。在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高于120 m2的城市中,77%是小城市,占全部小城市数量的60%。由于一些地区缺少有效的节约用地的合理调度及约束手段,不合实际的贪大求全,盲目追求大广场、宽马路,出现了多征少用、多占少用、早征迟用,甚至征而不用、占而不用、好地劣用、非法租用等粗放性用地状态,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4]。

二、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约作用

土地管理法明确要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村的用地规模”,“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用地规模应受前者的制约。因此小城镇建设规划部门在编制规划时,一定要和土地规划部门沟通和协作,不能各行其是,两个规划要协调一致,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制约作用,代写毕业论文以达到节约并合理用地的目的。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是高起点做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应有效地做到“三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工业向小区集中。因此,首先要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明确小城镇发展重点,合理确定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小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高水平做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修编[5]。

2、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城镇规模是规划的前提。城镇规模一般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

模,而人口规模又是用地规模的前提,因此合理预测人口显得尤为重要。影响小城镇人口预测的因素很多,一是计划生育政策,二是环境因素(含区位因素、交通因素、水源因素、防洪因素、资源因素等),三是农业生产因素,四是产业(工业和市场)发展,五是行政领导因素,六是政策因素等。在预测人口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为依据,以环境容量分析作校核(通过对环境因素的分析,对小城镇未来发展规模进行预测)。在确定人口规模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人均建设用地,按照建设部规定的规划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来确定用地指标,并尽可能采用下限指标。

3、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有序发展

编制总体规划时要加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适宜性分析,确定土地开发和建设的重点小城镇,并在规模上给予保证。在社会经济适宜性分析中,应着重分析区位条件对小城镇土地利用和开发潜力影响较大的小城镇,并列为重点。一般说来,区位条件良好的小城镇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位于大城市郊区,二是位于传统的物资集散地,三是位于主要交通干线沿线或交叉点,四是位于边境附近(便于对外贸易),五是位于风景区或具有文化古迹的地方。对重点小城镇在规划用地指标上给予充分保证,然后再合理布局非重点小城镇,并合理分配用地指标[6]。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有序开发建设,避免征地不用、提前征地、好地劣用等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苏东屏,富彩玲,魏丽娇.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97~98

[2]汤继臣, 吴宝岭,刘金平,等,小城镇建设土地合理利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76~81

[3]王万茂,李俊梅.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2):4~7

2011年1月9日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健全功能、突出特色”的要求,明晰发展布局,完善基础配套,壮大镇域经济,改善乡村面貌,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产业合理、有序平安的新型城镇,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而当前小城镇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途径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小城镇管理

一、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城乡之间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经济关系,实现城镇与农村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两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功效”。

小城镇在协调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一)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

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作为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的纽带,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二)小城镇是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

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在资金方面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三)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小城镇是农村乡镇企业的最佳聚集地,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实现资源、环保、规模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的理想效果,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动升级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小城镇为农业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其次,从农业产业方面看,小城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城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并逐步实现“农转非”,这样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土地集中化、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从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条件;第三,小城镇发展为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智能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文化、卫生、餐饮、娱乐、信息、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实现非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自身现代化步伐。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小城镇规划定位不准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规划定位不准问题,没有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缺乏科学细致论证和资金保障的情况下,盲目实施小城镇建设,搞工业园区,而镇区基础设施极不配套,影响了小城镇整体功能的发挥。并且,沿街乱搭乱建临时设施没有根治,依然存在“脏、乱、差”问题,“人气不旺,2 财气难聚”,出现了有场无市的尴尬局面。

(二)用地和土地政策的矛盾

小城镇建设用地缺乏统一管理和可行性论证,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大部分土地属于村社集体所有或承包到农户,征地困难,难于进行统筹调剂,制约用地规划,导致土地总量失控,土地流失或闲置现象十分严重。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限制了小城镇的外延扩张,不少小城镇缺乏应对策略和措施。

(三)小城镇建设和规划滞后的矛盾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规划用地还没办理或批准,业主已将土地圈好了,甚至已建成,等到报建发现问题时,已成为现实,出现了不是规划指导建设,而是建设需要规划的现象,导致小城镇规划不能成规模地实施。

(四)小城镇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水、电、路、气和环卫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区混杂,道路、商贸区混杂,镇容镇貌改观不大;开发建设方式落后,小城镇仍以分散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整体环境差;综合治理能力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脏、乱、差”现象未得到根本治理。由于城镇规模小,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小城镇在人才、项目引进,产品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城镇功能的提高。

(五)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难以形成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城镇发展的大问题。小城镇建设没有走出一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道路,乡镇政府投资仍然占较大比重,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是如此。在目前不少乡镇的财政还属“吃饭财政”的情况下 “以地生财”受当前土地宏观调控、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将越来越行不通,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加困难。

(六)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

小城镇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一些问题条上“管得着,看不见”,而块上“看得见,却管不了”,协调解决比较困难。目前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条块管理工作将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

(七)项目建设无工作经费,调动不了积极性

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因没有配套任何工作经费,项目落实到村(社)工作难度较大,地震安居工程部分经费要地方政府配套,落实时间较长,工程涉及民政、残联等部门,农村各种矛盾、问题复杂,项目分配容易出现上访或群体事件,基层干部存在抵制情绪。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对小城镇规划体系的修编完善工作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小城镇发展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必须高度重视对小城镇规划体系的修编完善工作。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发展战略的调整而应及时加以完善,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完善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各功能小区的详细规划以及交通、供排水、供电、通讯、环保等公用基础设施的专业规划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及设计,充分体现小城镇建设的地方风格和特色,确保规划修编质量,按规划实施,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二)对小城镇要进行重新分类、准确定位

小城镇建设,重点是建设那些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镇和重点中心镇。按照区位优势、规模、经济实力和所起的作用等要素,重新对小城镇进行分类,对规模效益高、建设和管理水平高、非农产业比较发达、吸收劳动力能力强、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城镇功能比较强等方面的优势,列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

(三)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从保护耕地出发,制定农村非农用地规划,小城镇发展要尽量少占耕地。对城镇发展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要从动态平衡出发,给予保证。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农民进入小城镇后原有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制度,明确土地流转的途径和管理方法。允许小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采取作价入股、出让、转让等方式参与小城镇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建立起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无后顾之忧。

(四)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多渠道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机制 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国 4 家、集体、个人和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鼓励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带资进镇,买房建房、兴办企业、务工经商;二是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参与小城镇建设、兴办企业;三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单位、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四是盘活存量资产、以项目为载体实行股份合作方式直接融资;六是争取上级政府给予财政投入或财政贴息贷款扶持等。

(五)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

小城镇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在建设小城镇的同时,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围绕建设工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旅游拉动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六)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明确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小城镇经济越是发达,生态环境越是重要,生态发展好,可持续发展空间就好。

(七)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高效、严谨的长效管理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城镇的建设,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正确分析和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2] 曹宗敏,《新时期小城镇如何发展》,城市管理,2006(3).[3] 邱昕,《从新农村到小城镇》,中央美术学院,2007.

第四篇: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吉林省梨树县规划勘测设计院:王萍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其重点就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实现农村小康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城镇化。小城镇上连城市,下连农村,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又是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城镇化的核心。因此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小城镇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短期行为。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与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小城镇没有制定详细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不宽,进展缓慢。乡镇没有产业支撑,不能形成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受资金短缺的限制,基础设施配套迟缓,小城镇建设进展缓慢。

3、政策落实不力。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惠政策,小城镇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根本问题是落实不够,如资金政策、用地政策、户籍政策普遍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4、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小城镇供水、排水、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滞后于小城镇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了科学的指导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非农产业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人口状况、辐射带动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科学编制和调整完善小城镇规划。编制规划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在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发展规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资源基础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论证。要以城镇为中心,全面合理安排乡镇企业、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市政设施等各项建设,使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远期规划要留有发展余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规划行为。同时,还要认真制定和完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使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配套。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有详细规划作指导。编制详细规划要有新观念,把各个规划地段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允许建设高度、绿地率、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具体位置、历史文化保护区等作为强制性内容,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小城镇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严格设计标准,提倡相对集中建设,连片开发,逐步扩大小城镇规模。同时,要维护规划严肃性,科学规

划,合理布局,逐步发展,分步实施,避免走重复规划调整、重复建设的弯路。

2、小城镇建设要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集聚基地,也是农副产品就近加工的最好基地,它具有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人才聚集、能源动力供应充足,原材料购进及产品运出便捷、生活环境优越等优势,不仅从事乡镇企业的人员聚集在小城镇上,而且带动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也向小城镇集中,使小城镇规模扩大,促进小城镇经济和乡镇企业不断壮大,使之从分散建设走向集中发展,推动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乡镇企业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盘考虑,选择企业比较集中、交通便利、便于工业“三废”处理的区域,有条件的要考虑污水处理。要有计划的布局企业项目,引导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现集中连片发展。改善对企业落户小城镇的“软件”服务,创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简化办事程序,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持,不得实行歧视性政策,禁止向进镇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使村办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乐意到小城镇中来。只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规划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对集中,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就能够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行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形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小城镇发展成为充分展现当地经济优势和文化特色的中心。

3、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是投融资问题。没有资金,小城镇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如何才能筹到资金,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境界和市场经济的观点研究小城镇建设中的投资问题。要针对各自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现状特点,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制,吸引外资,启动民间投资,变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要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放开小城镇公益事业的投资和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参与小城镇建设,允许集体、个人投资兴办供排水、路、气、暖、通讯、娱乐以及市场、居民区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要认真学习借鉴城市建设经验及做法,用足用活现行政策,坚走以地生财、以地聚财、以地兴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路子。要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招标、拍卖、租赁、出让、置换等方式,激发活力,使土地收益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积极引导乡镇树立经营意识、市场意识,盘活用好存量资产,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产业来对待,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对原来的小城镇道路、供水、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出让、转让、招标、拍卖等手段盘活变现,收回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政府要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凡小城镇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划拨的外,全部实行有偿使用,增加乡镇政府的土地收益。同时,认真落实小城镇建设筹资政

策,收足用好现有渠道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资金,增加财政收入,专款用于小城镇建设。

4、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发展小城镇的实质是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阻碍了城乡人口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出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积极调整就业政策,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竞争公平、运作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用市场机制调节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进程,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凡是在小城镇内有固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固定的住所的农民,可迁入小城镇,列入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在发展城镇人口上,应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对于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给予适当的照顾,为发展城镇人口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逐步放宽外来人员的进镇条件。为使进入小城镇的农民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产业,积极参加小城镇建设,乡镇可以为其提供加工场地,实行优惠政策,减免部分规费,子女入学、就业、购房等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新进镇农民有了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生活设施以后,才能放心的离开土地,丢掉农村宅基地真正成为小城镇人口,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在小城镇内投资兴办相当规模产业并能安置部分人员就业的农民,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五篇: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作者:王玉香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20期

[摘 要] 小城镇在农村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发展小城镇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资源浪费、耕地建设等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必须按照2013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有序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一、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城镇在农村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发展小城镇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耕地建设等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当前在土地管理与利用方面却存在着以下问题:

1.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是以原来的自然村落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地域属性,零散分布于农村。乡镇企业分散分布带来了三方面不良影响:

(1)由于农村大量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难以转移到城镇,使得我国小城镇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的格局。

(2)乡镇企业之间难以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共享和协作,集聚效益不明显。

(3)农村兼营现象普遍,农业产业化步履艰难。我国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大造成耕地的日渐缩小和人均占地的急剧减少,使得人地关系恶化。

2.小城镇新建继续占地,废弃旧小城镇搁荒

因为小城镇的规划而要求的迁并和新建是符合客观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方面,新的小城镇建设继续扩大占地,另一方面旧小城镇又没及时复垦利用。事实上,这些土地即使被复垦利用,也需逐步恢复提高到可以生产的长期过程,从而直接和间接造成农业用地的减少。

3.小城镇扩建,邻近良田遭殃

小城镇用地在空间是的扩展最主要表现为其四周土地首先被占用。这一范围内的土地基本上是经长期耕种的良田,多为莱地,单产水平均很高。小城镇占地不仅是数量的问题而且是质量的问题,这也是造成全国耕地总体质量有所下隆的重要原因之一。

4.居民点小且散乱,缩减迁并困难

我国的村镇尤其是自然村落,绝大多数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设布局表现为数量多、规模小、分散零乱。受当地经济水平和乡民恋土思想深厚及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低等因素的影响,村庄的缩减迁并步履艰难,进展缓慢。

二、小城镇建设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构筑农村城市化,农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三产业转移的重要经济平台。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发展环节。B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新时期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县乡统筹”、“长短结合,监管并重”、“因地制宜,建改并进”、“三农优先,注重效益”、“节约用地,科学发展”、“保护开发、协调兼顾”的原则,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1.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在于,发展小城镇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对内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农村市场容量;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

2.小城镇建设的作用在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是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小城镇建设的作用有:小城镇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乡镇企业、小城镇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小城镇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场所和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小城镇的农产品加工较为集中,规模较大,可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些加工企业逐步发展为乡镇企业,发展为工业,实现农业向工业的转化,小城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城镇的集散作用,小城镇是农村与大中城市的中间纽带。

三、今后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合理利用的主要途径

按照2013中央1号文件规定,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

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补充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在县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用,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下放管理权限,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精神,2013年开始,我们应该从如下途径着手,科学管理与利用土地资源。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小城镇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大中城市的发展统筹考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使其协调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编写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规划相协调、体现区域经济和文化特色。

2.集约用地,坚持土地有偿使用,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为珍贵。必须保护农业的生产能力,非凡是保护耕地。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47%。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人,但从现在起,必须占用耕地的因素相加将减少耕地2070万公顷。小城镇发展较快的地区一般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又是土资源最为紧缺、耕地质量较高的地区,这些耕地资源流失了,很难靠开发后备资源来弥补。因此保护小城镇周边的耕地尤为重要。

3.加强规划治理,小城镇规划治理要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的双重调控作用,建立与市场机制相应的规划治理机制,实行以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要建立与土地出让、转让的市场机制相适应的规划用地治理机制。对于出让、转让的土地必须规定明确的土地使用条件,保证小城镇总体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已经发布,共分7个部分26条,文件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等。“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5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周转指标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统一管理,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下载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若干问题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若干问题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其重点就是农村的全面小康,实现农村小康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城镇化。小城镇上连城市,下连农村,......

    【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土地利用对策建议

    特色小城镇土地利用对策建议 作为未来城镇发展中的重要招商引资载体平台,特色小镇今年以来受到了从中央各大部委到各省市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浅析慈溪城镇化之生态可持续建设 农村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尽管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表现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居住、工作和生活在城镇,城镇人口......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内容摘要】: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小城镇处在农村向城市装换的中间状态......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 要通过对武汉市周边7个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分析了目前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课 程 论 文 题目: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姓名: 班级: 学号: 年 月 日 **市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小城镇是联系大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 (一)土地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对土地的经营热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已成为一种低收入产业。同......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五篇)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内容提要】由于小城镇建设是复杂、系统、长远的社会性工程,所以,应当对其中一些内在的并互为联系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这些问题主要有:小城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