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19-05-14 01:4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

第一篇: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

城镇体系的发育和完善程度是一个体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自工业革命以来,城镇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完善和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对区域经济的持续有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层次、不同等级城市与城镇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区域城镇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完善城镇体系,能够实现城乡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城镇化的进程。

1绪论

1.1研究意义

本文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满洲里市的城镇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总结了满洲里统筹城乡改革的实践经验,探索城镇体系建设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有利于丰富区域经济的城镇体系建设理论。

在本文中,探讨了统筹城乡背景下城镇体系建设机制,并分析了其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于推动满洲里市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2统筹城乡及相关概念 1.2.1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是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时形成的。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同时存在城市和农村两种不同性质和功能的产业经济。城市经济是指现代经济,主要是以现代工业产业为主,农村经济是指传统农村经济,主要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二是指城市和农村实施不同的政策管理制度,即“城乡分治”;三是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包括生活方式,社会服务水平等差距,农村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城市。

1.2.2统筹城乡

统筹城乡是将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城乡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在本质上,是通过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及美好农村、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过程。

2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问题

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在圈层上已经有明显的功能分区,中心城区集中发展第三产业,二圈层的近郊区县是工业经济的承载地,三圈层的远小城镇。

(1)小城镇发展缺乏主导产业支持,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小城镇的职能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产业的支撑才能形成城镇的特定职能。小城镇集聚度低,辐射效应极弱,无法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无法推动农村现代化产业的发展。

(2)新城分担中心城区功能及城市新增功能作用有限满洲里市自2007年开始,为拓展城市功能,发挥新城聚集,开始推进新城的建设。

2.1城镇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结构问题突出

在城镇体系职能结构上,目前在成都市各圈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功能分工,但小城镇的发展缺乏主导产业的支持,各城镇存在产业结构雷同,小城镇的发展没有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不利于小城镇的持续发展。

2.2城镇体系建设资金供给体系不完善

目前, 满洲里市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缺乏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政府财政包揽了小城镇的所有建设项目。资金供给体系由于受传统融资体制的影响,融资渠道单一,无法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企业,社会,个人等其他主体参与投资很少,无法形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的有效机制,无法调动社会闲散资金共同参与小城镇的建设。

2.3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矛盾较突出

在城镇体系建设中,许多小城镇为了加快建设步伐,城镇发展模式仍然保持粗放型扩张模式,对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网络保护重视度不够。尤其是在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多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引进乡镇企业时,并没有建立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指标约束乡镇企业,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监督体系对乡镇企业进行合理的监督。

2.4城镇规划实施缺乏有利保障

满洲里市目前通过不断完善城镇体系规划,指导城镇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成效。但目前满洲里市城镇体系规划,并未形成相关的城乡规划法制体系与之配套,规划内容并未得到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度保障,规划与政策还未能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城镇体系的建设。其次,规划监督体制有待完善。有效的规划监督体制的缺乏,无法保证规划内容在各城镇顺利的实施。规划内容与城镇经济发展有可能存在冲突,一些城镇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监督,不顾全局的发展,就造成了规划在一些城镇并不能够有力实施。再次,城镇的建设,规划实施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只有在专业人才保障下,才能够顺利完成规划内容的实施。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满洲里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随着满洲里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满洲里市的城镇体系也随之不断的演变。对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的建设历程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握和认识城镇体系形成,演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揭示城镇体系建设中的

问题,这就需要深入城镇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以及空间结构进行现状分析。

3.1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历程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环形+放射”的单中心城镇体系。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满洲里市的城镇体系。满洲里市的城镇建设和发展在这一阶段,主要还处于不断的整合与聚集阶段,整体呈现出单中心结构的城镇体系。1949到1958年, 满洲里市辖区范围内基本就是两县的行政区域。城市分为东城区和西城区。辖区面积没有增减变化,呈现出单一的中心城市。1953年, 满洲里开始了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对1953版规划进行修改,但这一时期的规划内容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始终以工业建设为中心,在规划整体上沿用了苏联模式,过分的强调形式。整体城市布局是以旧城改造为基础。在功能分区上,基本形成了东城生产,西城居住的格局。

第二阶段(1979年-2002年)城镇体系依托交通干线聚集 ,这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过后, 满洲里市经济发展加速,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统筹城乡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在这一阶段, 满洲里市按照“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的规划原则,“五个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及坚持“全域满洲里”的理念,逐渐完善城镇体系的规划建设,加大对中小城镇和农村社区的建设,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3.2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 满洲里市坚持“全域满洲里”旳理念,逐渐完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但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依然存在不足。

(1)主城区均衡惯性拓展,不利于中心城区的辐射满洲里市有超过40%的地形属于平原面积,“平原地形地貌使城市向外任意方向扩展的区位成本等距离化,从而使城市空间扩展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呈现出典型的圈层空间结构”。

(2)圈层经济非均衡发展

满洲里市城市拓展呈现圈层发展,人口和产业一直倾向于向中心城区聚集,工业和服务业的布局倾向于在城区,而郊区的产业结构低,服务业发展缓慢。产业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导致了城郊之间的经济差异越来大,圈层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融合,不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3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为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背景条件,从总体上影响区域城镇群体的性质和空间结构。满洲里市地处平原地形,总体上地势平坦,城市在各个方向所受阻力基本一致,易于形成等距离的扩散。另外,平原地区农业资源一般较为丰富,只要水资源充足,很有可能形成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2)交通基础设施因素

交通基础设施是城镇之间进行经济社会联系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对城镇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城镇是区域的经济贸易中心,如果没有便捷的交通线路,人口,资本等要素将无法快捷的流通,有效的交通体系使空间上可达性变强,因而改变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就满洲里市而言,建国以后开始了新的城市建设,当时交通不发达,城市空间集中在建成区面积内。

(3)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一个区域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外在反映。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影响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变化。建国初期, 满洲里市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城市功能单一。

(4)人口分布因素

城镇发展的基础是非农业人口的集聚。城镇的规模是由城镇的非农业人口规模决定,非农业人口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直接影响了城镇空间分布。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影响着非农人口在区域的空间分布。城市化在市域范围内的发展程度不同,就形成了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的不同,也就形成不同规模城镇在空间上的分布。

4.推进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城镇体系建设的策略

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 满洲里市通过不断的探索,通过政府,市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互动协调共同作用下不断推进城镇体系的合理建设, 满洲里市的城镇体系建设己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4.1构建合理的满洲里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目前, 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在规模结构上存在中心城区首位度过高,极化效应过于严重,中等城市的缺失,阻碍了城乡要素的流通。另一方面,小城镇的规模偏小,无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不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因此要构建合理的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促进城乡要素的合理流动。

(1)优化发展中心城区,充分发挥其辖射能力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辖射作用,能带动其他等级城镇的建设,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加快中心城区的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通过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为切入点,高强度整合土地资源为载体,通过提升产业功能,完善配套服务,以“两轴四片”为重点,加强中心城市与周围六个组团的联系,增强城市功能,发挥其辖射能力。

(2)加快培育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形成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满洲里市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存在中等城市位序的缺失,虽然满洲里已经开始培育城市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中等城市,但由于城镇集聚力和吸引力还不够,中等城市依然缺失。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必须要加快培育中等城市,弥补中等城市的缺失,同时积极发展小城市。

(3)加快建设小城镇,提高其发展规模

加快小城镇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乡镇企业的集聚,另一方面实施“新居工程”建设,加快全市规划区内农民居住方式的转变,为农民向城镇集中提供条件,加快农民向城镇集聚,进而实现小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

4.2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城镇化建设

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体制,彻底打破农民向城镇迁移的障碍,为农业人口向城镇聚集提供条件。制定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各个城镇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制定具备城镇特色的产业政策,同时继续深入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化联动”,实现产业人口在不同规模的合理聚集,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进而推动合理的城镇体系建设。

4.3拓展融资渠道,改善资金供给体系

城镇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有力的支撑。加快在创新体系、产权交易、风险投资、民间投资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止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垄断、地方保护行为。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大引入民间资本的投入。

4.4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首先,在城镇体系的建设中要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指标,尤其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着重解决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城镇严禁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其次,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换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双百工程”,“新农村绿色园建设”等惠民工程,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第三,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益的第三产业。

4.5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确保城镇体系规划落实

城镇体系的建设是在一定的规划指导中实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对规划内容形成相关配套法规政策的制度保障,同时不断引进专业人才,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一直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城乡统筹发展的失衡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了缩小城乡差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城乡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实现城市之间的区域经济以及城乡统筹一体化是任何一个城市谋求发展的保障。在新的 历史条件和国内外背景下,中国边境口岸城市的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原有的发展模式及政策已经与边境地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政策”就成为未来边境口岸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袁岳驷:统筹城乡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0

[2] 梁振民,陈才。中俄边境城市满洲里口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2(02)[3] 梁振民,陈才。东北亚国际合作与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建设研究 [J].东北亚论坛。2012(05)

[4] 李慧娟。中国边境口岸城市发展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10

[5] 坚持“链接俄蒙、融入东北”战略 实现“发展与惠民”两大目标 [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Z1)[6] 王之光。关于辟建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中俄国际自由经济贸易区的可行

性研究报告[J]。中国软科学。

第二篇: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探讨

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探讨

摘 要: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关系的基础上,探析了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最后提出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和开展农业信息化发展制度创新等政策建议。关键词:重庆,统筹城乡,农业信息化日本学者梅棹忠夫1963年发表的《信息产业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信息化问题。1967年,日本一研究小组提出,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是指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俞立平等认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意味着国民经济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演进,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单玉丽认为,农业信息化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管理农业,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现代农业向知识农业转变的过程。本文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农业主体提供市场和农技信息服务,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及现代农业向知识农业转变和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动态过程。农业信息化包括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农业信息产业发展和农业信息化的社会支撑条件供给与社会环境打造。

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充分发挥科技和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农业信息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其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间信息化差距,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民素质提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可建立城乡间信息传递、交换和互动平台,使城乡居民共享技术、市场信息和现代文明成果,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科技、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因此,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应将农业信息化建设摆到首要位置。

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重庆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

1.农村通信和信息网络建设落后城区。城乡居民家庭的“三电”(电话、电视和电脑)拥有量差距大。2005-2009年,重庆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电脑拥有量之比由302∶1减少到40∶1,但二者绝对差距达71台。重庆农村网络规模小、互联程度低,不能满足农民的通信和信息咨询需求。目前,重庆城乡移动基站数量之比为1∶1,城市移动信号覆盖率达100%,部分山区农村却无移动信号;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城区的0.13%,农民上网比例仅有0.2%。

2.农村通信服务水平低于城区,信息服务联动性不强。重庆农村电信企业服务机构数量有限,服务水平低;“农网广播”和“农信通”提供的信息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调查显示,尽管重庆打造了乡村信息服务站和农民科技书屋等平台,但信息服务联动性不强,服务效率差,村落信息服务盲区普遍存在。

3.农村电信业务种类相对较少,资费偏高。调研发现,重庆农村用户使用电信业务集中为语音、信息类业务,缺乏数据类业务以及增值电信业务;农村电信资费和上网费高于城市,且网速慢、信号差。

(二)重庆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农业发展

1.农业信息入户率低,不能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据对重庆部分区县部分农户调查统计,由于信息通道阻塞,农民对信息知晓面不足10%,70%以上的农民几乎与“信息世界”隔绝。

2.农业信息网络向基层农村延伸不足、覆盖率较低。重庆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全市10148个行政村仅有7个村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点;建立农民科技书屋的行政村仅占全市的2%。

3.基础建设多元投入,但统筹性较差。据统计,2004年以来,重庆农业部门和组织系统分

别投入0.2亿元和0.67亿元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建成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7981个。但是,由于受平台建设主体、利益分配等因素制约,仍不能在农村偏远地区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4.农村信息化水平较低。据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测评,重庆市农村信息化总指数85.54,排全国(99.69)第17位,其中,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指数仅58.95,远低于全国水平(101.00),排第20位。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运行保障经费和农村信息服务没有及时跟进。

(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且农村信息技术人员缺乏

2006年末,全国农业技术人员(207万)仅占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的0.59%,农业信息服务人员比例更少。2009年,重庆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员(8.85万)仅占农村从业人员(950.95万人)的0.93%,比例小且流失严重。这些状况不利于重庆农村信息队伍建设和农村信息化绩效的提升。

(四)农业科技投入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科研和信息化设施落后、人才短缺。重庆农业信息化的微电脑技术、遥测技术、农业设施自动化技术和农村电子商务技术等发展水平较低,以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精准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重庆信息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到4%,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能力有限。

(五)信息获取成本逐渐降低

惠普电脑的投产和家电下乡政策的扶持,农民购买电脑成本随之降低;大重庆电话网的建成,电话获取信息费用降低;电视、传单等多种信息获取手段综合应用,方便节约。

(六)ZF政策因素

长期的“二元分制”导致重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城市,农村普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投入增加,农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对农业信息化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ZF加大区县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和农技推广的投入和政策扶持。这些举措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有力地推进了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重庆具备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重庆将成为全球主要的IT制造基地。西部最大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建成,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运营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M2M运营中心等落户重庆,重庆的网络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能力显著增强。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其农业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开发了所需人才和市场,有利于推进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

2.农业信息化可推进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劳动力有序流动。借助农业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及时准确地测定农村劳动力的供需数量,帮助重庆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同时,农村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和待遇状况也可汇集到相关涉农网站,从而构建起“城—乡人才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城乡之间人才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

3.重庆农业信息化发展有利于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作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的直辖市,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利于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力;有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转变,最终实现重庆城乡统筹发展。

(二)政策建议

1.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农村信息化物质基础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农广校、农村干部、农村信息员等组织与个人协力打造以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和村级信息服务基地为核心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综合平台,推进廉价、实用信息进村入户。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中介组织

通过建立农产品电子拍卖中心等电子商务平台为涉农企业提供商业服务。二是推进城乡通信与信息服务统筹发展。将行政村通宽带与农村党员教育网站点建设有机衔接,把C网和无限宽带向农村延伸,实现行政村通宽带。开展网络扶贫工作。利用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向区县梯度转移趋势,推进呼叫中心向县乡转移,促进配套产业链的形成,提升统筹城乡能力,以信息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降低农村电信资费标准。利用从通信企业征收1%-3%的普遍服务基金税建立的基金,补偿承担农村普遍服务的通信企业或农村用户直补。

2.加强对农民信息技术的培训,建设一支高水平农业信息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农民信息技术培训。增加农民信息技术培训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业灌溉、施肥、植保、栽培管理及品种改良等专家系统和家畜饲养管理、农产品加工储运专家系统,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打造一支稳定的村级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具体对策包括:在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技组织设立信息联络员,建立和完善村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依托高等院校加大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聘请大学生“村官”为农村CIO,利用他们信息应用能力强的优势,引领、传导和带动农村信息化工作。

3.建立农业信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扩大广播电视和网络远程教育。网络经济的价值在于信息共享、沟通和信息自由快速传递。因此,打破信息垄断,整合农业、文化、广电、通信、商贸、科技、医药卫生等领域的相关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建设资金,打捆投入,开发重庆农业信息化服务系统与农业信息网,是推进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重庆市可按照“ZF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共赢”的原则建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市长为召集人,以市农业局、市信息产业局为牵头单位,市级涉农部门、通信商为成员的农业信息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推进各涉农部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同时,重庆应将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覆盖农村偏远山区,实现城乡信息化统筹发展。

4.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网络平台建设。重庆市涉农行政村70%实现互联网覆盖,有1000余个村、镇落户到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等网站。通过“一村一品”平台建设,吸引城市资本和客源下乡,可加快重庆农村特色产品以及餐饮、旅游等产业发展。当前,可让大学生村官担负起维护和创建“一村一品”平台任务。

5.进行制度创新,开创有益于重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创建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参照美国首席信息官委员会(CIOC)组织框架,创立由主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市农业与信息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和各区县农业与信息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重庆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其具体负责: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指标体系、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监督农业信息化建设、主导农业信息系统互联、兼容与业务协同;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互动机制建设等。同时,重庆市还应加强农业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合作组织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利用其信息化发展带动重庆农业信息化建设。二是出台农业信息建设补贴政策。重庆市ZF应出台文件,明确农村信息补贴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及信息人才开发等方面给予扶持和补贴。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化法规体系。推动区域性农业信息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规范农业信息化建设行为。推动国家立法机构尽快制定《农业信息公开法》,依法强化ZF农业工作的透明度,为农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条件和制度环境。依法加强对农业信息市场的监管,制止信息垄断,打击各类信息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农业信息市场有序发展,顺利实现城乡农产品网络贸易。

参考文献:

1.俞立平等.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26(1)

2.单玉丽.台湾农业的信息化管理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0(1)

3.孙芸等.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调研世界,2009(8)

4.王恒玉.美国农业信息化的特点与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7(23)

第三篇:建设统筹城乡的产业体系

建设统筹城乡的产业体系

———一论“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和谐自贡”

WWW.ZGRB.NET 2007-07-16 稿件来源:自贡日报

□本报评论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充分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现代化。新阶段的改革发展,必须着眼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对于自贡这样一个地处丘陵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老工业城市而言,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在更高层次强化城乡协作互动和要素开放互通,有利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和谐自贡”建设,是实现“四个跨越”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保证。

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社会的一场大变革,是一项从发展理念到行为方式和利益格局都需要深入调整的系统工程。国家把成都、重庆列为全国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的试验区,被称为“新特区”,标志着国家改革发展布局的重大变化,是加快中西部发展的重大决策。而省委又确定自贡、德阳、广元为全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又是加快我市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中心工作,统揽全市各项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支持攻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闯敢试,大胆探索具有自贡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市委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部署了“六大体系”建设主要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

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六大体系”建设之首,这是实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一篇大文章,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工程。这就要大力整合和科学配置区域资源,坚持“点、线、面”结合,构筑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市场体系完善、政策制度一体、信息资源共享的全市区域经济共同体。

统筹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的发展。加强城乡工业的分工协作,从城乡分割、差别的发展模式转为城乡互通、协调发展模式,实行以工业集中发展为核心的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市、县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实现全市城乡工业的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园区化发展。鼓励城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农村扩散和转移,引导县城和中心镇围绕支柱产业发展配套加工业,重点打造板仓、晨光两个“百亿园区”,建设机械、盐化、新材料三个“百亿产业”,构建合理的城乡工业生产力布局。

建立城乡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城乡统一的产品要素市场,培育壮大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构建以城市商贸企业为龙头、乡镇

供销社为骨干、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城乡流通网络。在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中,形成各具优势、分工明确、互为市场的现代农业生产和分工体系。

整合城市旅游资源,壮大旅游产业。着力整合盐、龙、灯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旅游精品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打造旅游目的地。区县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形成城乡大中小项目成线成片、配套发展的旅游格局。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用现代农业理念和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发展,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做大做强果禽、菜畜、茶药、笋竹和乡村旅游产业带,构建“种、养、加工”相结合、产供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建设统筹城乡的城镇体系

———二论“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和谐自贡”

WWW.ZGRB.NET 2007-07-18 稿件来源:自贡日报

□本报评论员

在当代,判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同经济社会发达水平、现代化水平是成正比的。与城镇化相伴,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将形成发达的第三产业,完善的社会保障,稳定的社会环境,特别将促进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缩小。所以,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它造就了一批城镇,而城镇化又是工业的载体,为工业化提供条件和空间。“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农村的全面小康,农民的增收致富,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是分不开的。农民数量减下来,农民才能富起来。构建统筹城乡的城镇体系,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的重要前提。

自贡作为省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在实施“四个跨越”战略中,强化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加速城镇化进程,应走在前列。要以观念的创新和改革突破,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统筹的城镇体系,增强以城带乡的带动力,推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打造城乡产业互动发展和人口转移集聚的纽带与平台。

要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建立城乡规划统一管理的新体制。要全力把握城镇发展的规律,认真研究我市在成渝经济区和川南城市群中的地位,产业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的规模与承载力,以及城镇结构等因素,按照“集约资源,优化布局,积聚产业,保护环境,协调城乡”的思路,科学合理编制城乡规划。目前自贡城镇化率为36.6%,市区非农业人口59.69万人,进入了大城市行列。要形成以大城市为核心,以富顺、荣县2个小城市为两极,以自雅路—釜溪河—沱江为东西向城镇发展主轴,以内宜高速公路沿线为南北向城镇发展次轴的“一主、两极、两轴”城镇网络空间布局。到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50平方公里,城市聚集人口70

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3%,形成区域发展核心增长极,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

要完善和实施好县城及小城镇发展规划。到2011年,把富顺和荣县建成分别有城市人口15万和12万的县级市,加快形成以产业聚集、科教文化、中心商务、生态住宅“四大板块”为依托的县级市城市骨架。小城镇特别是重点镇在对接产业转移、内聚乡镇企业上发挥着重大作用,是本地区积聚经济、人口和公共服务的中心,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规划和建设一批优先发展的中心城镇和特色小城镇,通过产业发展、撤乡并镇、村改居、撤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以扩展小城镇,繁荣县域经济。要适应丘陵特点,开展农村中心村、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布局规划和建设,促进农民居住适度集聚。

要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依法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社会监督的科学决策体系,严格按法定程序审批规划,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不得立项,没有编制控制性详规的土地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要强化规划与建设的跟踪监督管理,确保城乡统筹的城镇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建设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四论“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和谐自贡”

WWW.ZGRB.NET 2007-07-26 稿件来源:自贡日报

□本报评论员

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二元管理体制的作用,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而且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而言,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则更加落后。我国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但80%以上的教育、卫生投入却在城市。农村综合医疗覆盖率低,标准也很低,很大部分农民属于自费医疗群体,城乡公共福利分享严重不公。这些情况我市也不例外。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搞好城乡统筹,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着力点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现代文明由城市向农村辐射和扩散。

要统筹城乡配置教育资源。由于农村缺乏现代教育资源,仅仅依靠农民自身力量难以支付发展现代教育的成本,必须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城乡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事业的均衡配置,着力提升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此,市委、市政府强调,要加大县区政府的统筹力度,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继续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好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要加快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互帮互补,逐步使农村学生享受城镇学生同样的优质教育,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加强城乡统筹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居民、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整合城乡卫生资源,统筹城乡卫生服务,提高城乡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要完善乡镇卫生院的改造任务,巩固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要加强城乡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证群众食品和用药安全。

要统筹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统一规划和建设全市重大文化体育设施。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不少落后的价值观念、乡风民俗、生活方式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应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等问题。要广泛开展居民、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健身活动,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风尚。

建设统筹城乡的就业社保体系

———五论“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和谐自贡”WWW.ZGRB.NET 2007-08-06 稿件来源:自贡日报

□ 本报评论员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开展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必须立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把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农村向城乡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筹解决,使城乡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让城市无业者就业、农村转移到城镇人口有业、有业者乐业,城乡每个劳动者一心一意谋发展,专心专意求致富。建设统筹城乡的就业体系,是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前提,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措施。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创新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方面的统一管理,把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延伸到村、组和社区,消除对农民进入非农产业或城镇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性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有序流动。要整合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资源,突出抓好城乡劳动者预备

制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做好培训、就业、维护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要将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纳入各级政府日常工作和公共财政支持的范围,增强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城乡就业公平化,保障农民自主择业、平等就业的权利。

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是老百姓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城乡一体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形势,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有效协调各种形式的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要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的接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标准。要加快建立多层次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失地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农村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从业人员参加养老、失业保险的覆盖面,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大政府对农村新合医疗的资助力度,提高参合率。要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和扶贫帮困机制,把农村特困居民都纳入到低保制度之中。对因病、因残等丧失或缺乏劳动能力的常年特困人口,要给予及时救助,逐步提高贫困救助和农村优抚对象、五保户供养标准。

建设城乡统筹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主导,发挥好企业和一切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组织和家庭的作用,让城乡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和谐自贡建设。

建设统筹城乡的生态保护体系

——六论“推进城乡统筹,构建和谐自贡”

WWW.ZGRB.NET 2007-08-08 稿件来源:自贡日报

□本报评论员

作为老工业城市的自贡,长期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的矛盾相当突出。因此,必须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认识上必须明确,没有城乡的生态化就没有现代化;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自贡既要打造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防治污染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应该是各级领导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要有治理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贡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

推进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体系,要围绕自贡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目标,统筹考虑、统筹安排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内人与自然的和谐。

要加强城乡统一的环保基础设施和污染防控体系建设,逐步建设城乡配

套的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系统。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强化对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工业污水和县城、中心镇的生活污水治理和农业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

要调整工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实施节能技改规划和能量减耗计划,完善能源、资源消耗限额,推广先进节能工艺,加快生态工业技术研发。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环保工作提前介入,严禁新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以及外地转移的污染项目,积极帮助企业把好治污关和治理技术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结构调整,工业集聚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中,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减量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把板仓、晨光工业园建成循环经济试验园和生态工业园。要从源头上削减污染,在符合环境承载容量的前提下追求GDP的较快增长,使生态支撑力与经济增长、生存保障相协调。

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禽畜和网箱养殖污染控制工程、环境优美乡镇村建设工程,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巩固发展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覆盖率每年要提高1个百分点,推进整个农业生态体系建设。

要把各级政府打造成“绿色政府”,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决策“指挥棒”指向可持续发展,对国土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定和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做到要“偿还旧账,不欠新账,加快发展,和谐发展”,推进全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市和生态流域建设,在城乡推行绿色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自贡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

第四篇:基于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改革

基于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改革

重庆市石柱县教育委员会谭小林 马世洲、摘要: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09]3号文件)《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重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和支撑。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石柱县教委对石柱县的基础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深刻认识到“统筹城乡”内含“统筹城乡教育”之义,分析了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教育服务城乡统筹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背景城乡统筹基础教育改革

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为重庆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和政策支撑。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又如何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支持,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近段时间,我们对石柱县的基础教育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研。

一、“城乡统筹”内含“统筹城乡教育”之义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

”和“农村”是世界上两种相对独立存在的主体。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高度, 综合研究城乡关系、统筹解决城乡问题,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良性互动,就是城乡统筹发展。其基本特征是城乡共生共荣、均衡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两者融合,城乡关系一体化。城乡统筹的内容广泛、思想深刻、意义重大。中央强调城乡统筹就是鉴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分割,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局限于“三农”内部无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共同发展。

(二)统筹城乡教育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要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支持重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其实,早在2008年7月24日,教育部就与重庆市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部市双方共建试验区的职责和任务。2008年9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提出了改革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市委书记***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教育是一个突破口,是一种推动力量。只有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才能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以城乡教育的统筹带动城乡经济的统筹,以西部的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转引自渝教办〔2008〕85号文件),可见,统筹城乡教育是城乡教育统筹的重要内容。陶行知先生早年就对乡村教育寄予厚望,称之为“今日改造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在他看来,“改造社会如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能彻底地改造社会”。从这个意义上看,统筹城乡教育应该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

城乡一体化格局的构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真正的意义不是农业人口向城市的空间搬迁,或将农村建成城市,而是生产要素的集聚、社会结构的转型、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城乡统筹是一系统工程,作为这一系统子系统的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具有奠基、引领、推动、保障的作用:1.奠基作用。为城乡统筹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与人才基穿2.引领作用。教育是培养公民和谐理念的手段,是传播和谐文化的渠道。3.推动作用。教育服务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4.保障作用。接受公平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人权。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人的知识获得、技能形成、品德养成,人的观念更新、素质提高以及由此带来劳动效率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等等都离不开教育。

二、教育服务城乡统筹面临新的挑战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我们要认真总结教育服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不断梳理和研究遇到的新课题,积极迎接时代的挑战,使教育服从和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

(一)发展的现状

石柱教育近年有长足发展,学校教育网络完备,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重大历史任务已经完成,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有较大发展,农村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支持弱势群体教育的措施、政策不断完善,服务城乡统筹的教育体系已基本建立。从总体上讲,全县学校教育网络基本能保障学生接受教育需求。但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还有差距,与城乡统筹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和合格劳动力的培养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面临的挑战

1.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任务艰巨

石柱县教育的城乡统筹状况不容乐观,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现状有碍教育公平,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农村教育发展薄弱。(1)学校布点仍需调整。(2)硬件条件相差较大。(3)师资配备城乡不均。(4)学前教育量小质弱。

2.服务农村社会发展亟待努力。(1)教育观念必须更新。(2)教育体系需要调整。(3)课程设置应该相关。(4)职业培训有待加强。

三、教育服务城乡统筹的对策思考

当石柱县的教育规模发展任务已基本完成后,必须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成为石柱县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和战略的重点。

(一)统筹城乡,构建一体化教育体系

构建城乡一体的教育体系,要从城乡二元结构中走出来,在去二元结构思维的框架下形成新的思路,也就是要在整个大教育促进城乡统筹、城乡统筹促进教育发展的关系定位基础上,谋划城乡统筹、谋划教育发展。在这一框架下重新思考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加快教育发展,将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城乡统筹。为此必须强化宏观决策,抓好统筹规划,建立一个能够打破按照城乡、行政级别、所有制、就业状态传统模式的教育体制;抓好统筹预算,建立一个能有效保障教育投资需求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抓好统筹资产,建立一个能使教育资产集约配置、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抓好统筹师资,建立一个使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的教师管理体制。

(二)搭建平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调整布局,实现“学有所教”。要根据石柱县城乡总体规划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做好城镇人口增长、城区教育容量需求,做好调查研究,统筹规划,实事求是的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学校布局调整为契机,优化农村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激发内在活力,不断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深层次推进教育公平即推进教育质量公平。

2.坚持标准,建好每所学校。把重点放在农村,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学校硬件资源均衡配置。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统一规划建立标准化学校缩小城乡学校在硬件方面的差距,实现硬件资源均衡配置。同时把城乡学校的校点调整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体系中去。逐步实现城乡学校同样设施、同样师资、同步备课、同步教学、同步作业、同步考试。使偏远农村的教师能及时掌握教育教学前沿信息,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师们对教材的分析和驾驭能力,满足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

3.发愤图强,建设教育高地。借鉴黄冈经验,通过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石柱县城乡统筹应以教育为突破口。建设渝东教育高地,这是县委县府对教育如何服务城乡统筹促进石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思,同时也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勾画出了宏伟蓝图,很有前瞻性。按规划,实现高地目标分两步走:在2012年基本构建教育高地框架,到2020年率先在渝东地区做到“四个实现”,即率先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实现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渝东教育高地的指导思想、指标体系、思路措施符合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的有关要求和我县教育实际。建设渝东教育高地是促进我县城乡教育统筹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策略

4.抓住关键,培养合格师资。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是农村学校质量不断滑坡、学生大量流动的关键原因。为此,首先要配齐数量,其次要提高素质,第三是要倾斜待遇,第四是要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增强培训的有效性,不应付、不走过畅要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的对教师进行不间断的培训,使他们师德和师能的素质都有所提高,使他们都有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的自觉性、都能够尽心尽力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要倾斜教师的待遇。不少教师通过各种努力流向对自己“有利可图”的地方(如城镇任教)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导致乡村或薄弱学校教师素质始终不高、始终薄弱。如果不从制度上解决,即便实行了教师津补贴制度,也不会很好解决师资均衡问题。我们认为,在不剥夺教师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县域内教师应同工同酬,并对在乡村及边远学校教师经济上给予补偿。让他们不想走,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另外在用工上,我们认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只有一个标准,不应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乡村学校教师编制应予宽松,在这些地方工作,教师职称评聘不受编制限制,即评即聘,让这些学校能吸引、留住优秀教师和高职称教师。另外,在乡镇或一定区域内,教师资源要共享,要打破校际壁垒,拉通使用,能者上,庸者下。每年要安排城镇教师下乡定期支教。

5.强化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为提高教育效率、提升办学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对教育、对学校的管理,为此建议:第一是采取片区托管。第二是选好用好校长。第三坚持规范办学。第四推进课程改革。第五创新评估机制。

(三)强化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树立“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大职教观,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系会议制度,探索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职业教育工作的体制。强力推进我县职教中心的建设,力争进入30所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行列,努力建成为“三峡库区移民职教培训基地”和“区域性、开放式、资源共享型职教培训基地”。借助对口帮扶我县的江津区的职教优势,促进我县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探索“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和“城乡互动,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开展“绿色证书”和“双证式”实验,下涉初中上及高职,拓展延伸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四)因地制宜,发挥教育服务职能

“教育服务社区”是当前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社区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本质要求。石柱县的中小学大都地处农村,面向农村,应该立足学校资源为城乡统筹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一要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的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农村初中生、小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素养,把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村中小学真正成为农村社区教育、科技文化的中心;第二,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和设施设备,技术资料,网络平台等多种资源,与科协、农技部门的要求,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要相结合,为农民朋友提供信息咨询。开办文化夜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共建共享,学校的图书资料,仪器,网络资源等向当地农民开放,当地的养殖场,果园,大田作物等为学生实验实习提供基地。第三,整合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充分考虑其未来流向的职业和地方的特点,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农民工的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增收致富。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首先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教育,以统筹发展的教育去推动城乡全面统筹发展。我们认为,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石,没有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重大决议》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学有所教”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要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让城乡统筹发展的教育成为统筹城乡全面发展的加速器!

第五篇: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建设研究

城乡统筹投融资体制研究

一、城乡统筹及投融资体制建设研究概述

(一)统筹城乡发展概述

(二)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概述

二、国内外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一)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建设的典型理论

(二)国外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建设的实践经验

(三)国内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3章 统筹城乡投融资模式与竞争模型

3.1 一般投融资模式分析

3.2 统筹城乡投融资竞争趋势分析

3.3 农村投融资基本模式选择

第4章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投资行为

4.1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投资分析

4.2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民投资分析

4.3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金融机构投资分析

4.4 重庆市其他投资主体投资行为分析

第5章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融资行为

5.1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融资现状分析

5.2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融资行为分析

5.3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供需分析

第6章 重庆市统筹城乡投融资模式

6.1 重庆市统筹城乡投融资模式

6.2 重庆市统筹城乡投融资模式实证案例

第7章 重庆市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建设的机制与路径

7.1 重庆市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建设的原则

7.2 重庆市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建设机制设计

7.3 重庆市统筹城乡投融资体制建设路径选择

第8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筹城乡背景下满洲里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的浅析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的浅析——以四川省自贡市为例 前言 直到着手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对土地的制度和管理的确关注甚少。当我在网上查了诸多有关土......

    城乡统筹背景下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本科毕业论文 城乡统筹背景下遂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年 级: 2007 级 学 号: 20075451 姓 名: 陈 春专 业: 公共管理 指导老师: 韩 文 丽 2011年06月......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统筹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特色学校建设--城乡统筹

    特色学校建设——农村中学实现城乡教育统筹之路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梁光建 [摘要] 按照党中央“314”总体部署,重庆市已成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市政府提出了......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研究王梦君11211163137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要研究我国的农民问题, 必须结合土地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对城乡一体化设过程中失地......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甘肃政法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公共管理院(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9级劳动与社会保障班 学 号 200931060135 姓 名 王艳莉 指导教师 张......

    六盘水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

    六盘水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内容摘要〕 六盘水市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关 键 词〕 城乡发展 研究 推进统......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摘 要】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