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党构建的三要素探析

时间:2019-05-14 01:3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服务型政党构建的三要素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服务型政党构建的三要素探析》。

第一篇:服务型政党构建的三要素探析

服务型政党构建的三要素探析

摘要: “服务型政党”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深化和发展。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内涵应包含服务主体、服务客体和服务方式三个要素,三要素各自的复杂性增加了服务型政党建设的艰巨性。统筹三个要素的建设,是推进服务型政党构建的根本路径。关键词: 服务意识;群众利益;服务渠道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服务型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服务型政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新自觉和党的功能的新定位,也是对党建工作的科学规划,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课题。科学把握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基本要素,认清服务型政党建设方向,推进服务性政党构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意义重大。

一、服务型政党构建是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任何政党都是以执掌政权为目的而产生,政权是最大的公共权力。对于执政党而言,巩固政权需要良好的社会基础。执政党如何运用其掌握的公共权力为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服务,巩固其执政基础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党建设服务性执政党必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服务型政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含服务主体、服务客体和服务方式三个要素,只有三个要素协调发展,服务型政党的构建才能成为可能。

(一)谁来服务?——服务主体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使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将服务贯穿于执政活动始终的一种政党发展形态。” 服务型政党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谁来服务”的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党首先应当明确政党是服务的主体,这是由党的性质以及党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作用决定的,党章总则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重大领域的领导重责,邓小平曾在1985 年5月19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的:“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中国共产党作为全社会公共权力的最高代表者,必须把领导转化为服务型领导,成为“服务”的主体,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政党是服务主体”,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党员、党组织是政党肌体的组成部分,是提供“服务”的主体,服务型政党构建的关键在与构建服务型党员以及服务型党组织,党

[2]

[1]员、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重要条件。服务型政党要落实到每个党员、每个党组织思想作风、工作方式等各方面。

(二)为谁服务?——服务客体

服务型政党建设要解决政党“为谁服务”的问题。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谁服务”的问题,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指出新社会的领导者应当是社会负责的勤务员。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继承马克思主义勤务员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到“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并写入了党章,从此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指出判断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成败要以“是否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判断标准。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八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党对党群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执政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执政党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决定了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就是执政为民,服务的直接对象(客体)是人民群众,“服务”就其对象来说,绝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社会阶层,而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强调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人、某一社会阶层的特殊利益“服务”。

(三)怎样服务——服务方式

政党中的党员、党组织是服务型政党的主体,解决了“谁来服务”的问题,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服务,解决了“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怎样服务”即服务方式的选择是联系服务主体以及服务客体的桥梁。较好的服务方式是落实服务行为的重要保证,是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服务方式选择的合理与否关系着服务效率的实现与否,服务方式选择合理,“服务型政党”的建设才能落实到实处,而服务方式选择的合理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长期以来我们党服务群众的方式主要是 “调查研究”,毛主席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近年来,各地在探索中,形成“党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强调共产党员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党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都只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党深入基层群众,了解群众困难,进而解决群众需求的服务方式,从意见沟通来说,这种方式具有单向局限性,不能及时和全面反映群众的要求。根据时代变化选择合理的服务方式,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服务型政党构建的重要内容。

二、要素的复杂性凸显了服务型政党构建的艰巨性

服务型政党的构建是三个要素互动作用的结果。主体、客体以及服务方式,三个要素各自的复杂性加剧了服务型政党构建的难度,突出了服务型政党构建任务的艰巨性。

(一)服务主体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型政党的建设要求服务主体有很大的服务自觉性,高度的服务自觉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当前作为服务主体的党员思想领域内文化思潮复杂化的状况,严重削弱了政党的服务自觉性,使服务主体服务动力不足。首先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我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民主、法治意识淡薄的现象在党内也有所体现,长期以来我国在政治模式上采取权威政治,强调自上而下的权力配置,致使我们党内部分党员干部养成了“官本位”思想,缺少以人为本的领导意识,缺少为人民服务的民主意识。党员干部的行为具有“示范性”,上行下效,导致了普通党员服务群众意识的落后。而“官本位”思想的存在容易在党内滋生一个谋取自身利益为目标的“既得利益集团”:“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 党内一些干部是容易产生所谓既得利益的思想倾向的, 希望全党同志都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 自觉地同这种错误的思想倾向进行斗争。”“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根本阻力,改革要冲破利益的藩篱,作为对中国共产党自身领导方式改革的服务型政党建设也需要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也在党内占据了部分党员的思想阵地,活跃在党组织之内、党员头脑中的多元社会思潮降低了政党的服务意识,党内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自觉性低,使得党员在处理国家利益、党的利益及个人利益方面容易陷入误区,不能树立 “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自觉性,增加了服务型政党构建的现实难度。

(二)服务客体利益诉求多样化

服务型政党建设服务客体是“最广大人民”,为其服务的内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两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复杂。”首先是“最广大人民”群体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多元利益群体,一方面由于利益的分化和重组,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更加突显。另一方面“社会各利益群体为实现、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必然会在条件具备时提出一定的政治诉求,寻求介入政治过程和政治决策的渠道,如果某一阶层或群体的利益要求长期得不到关注和满足,他们之中就可能诱发出各种无序的或非法的政治参与行为。”其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人们在生存权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谋求个人全面的利益诉求也日益突出,对文化、政治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呈现出日益增强的特征。服务型政党建设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将服务贯穿于执政过程始终的发展形态,群众工作对象的多样化以及利益需求维度的多样化,都迫切要求政党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5]

[4][3]

(三)服务方式承担载体网络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政党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传统方式也遇到了信息时代的挑战。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推手,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改变了政党的执政模式“我国党政部门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以党政部门和其职能为中心,公众围绕部门转,而网络环境下党政部门的管理模式,是以公众为中心,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党政部门围着公众转,对其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这就要求执政党更重视对公众行为的引导和支持,并创造条件让其尽可能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创新。”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网路途径作为自身利益表达渠道,网络意见表达给政党传统的服务方式带来了挑战“网络的出现为信息的流通开辟了一条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相对独立的渠道。网络与传统的媒体不一样,它把所有信息集合在一起,传播速度极快,需要执政者迅速做出反应,不能再向过去那样按部就班。”当前政党在推进网络服务方面存在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好等诸多问题 “由于许多办事人员不会操作现代信息设备,不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我所用,没能达到完成服务所必备的技术和技能,这就直接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8][6]

[7]网络环境对政党服务方式的挑战,迫切要求政党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科学服务水平。

三、服务型政党构建的基本思路——三要素统筹协调

服务型政党是服务主体、服务客体以及服务方式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服务型政党的构建必须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正确对待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多元利益、创新政党服务人民群众的方式。服务型政党建设要实现三要素的统筹协调,以服务主体建设为中心,以服务客体需要为依据,以适应时代要求的先进服务方式为依托,使后两个要素的要求渗透到作为主体的政党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党”的构建。

(一)转变思想状况,提升服务自觉

建设“服务型政党”首先需要从党组织内部、党员自身出发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自觉。首先实现党员思想的转化,必须逐渐减少“官本位”思想的束缚,“官本位”思想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因中国的权威政治在党内又以“既得利益思想”而存在,逐步克服“官本位”思想的束缚,应当在党内培育民主意识,以民主来对抗专制的遗留。应提高党员按多数人意志办事的意识,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更要树立集体讨论的意识,反对“一言堂”,对于普通党员而言要树立积极参与党内事务的民主意识。此外党内民主意识的培育,还应有国家民主法治发展的保障,尤其应注意完善党内监督、选举等制度,为民主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党员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树立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针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对党员服务意识的内在冲击,应加强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党内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权力观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以此来巩固党员的思想道德防线。具体而言,在党内应当进行党的宗旨理论教育,使党员应当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为民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庄严使命;党员服务意识的提升应密切联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观点,在工作中转变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二)整合多元利益,提高服务效力

党群关系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政党作为一定阶级的政治组织,它的生存与它的阶级和群众基础休戚相关,人民群众是政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服务型政党建设的重点在于加深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服务意识,使群众的正当合理利益得到根本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多元分化与利益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转变为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当前服务型政党的服务对象——人民群众的复杂性,决定了构建服务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扩大自身的包容性,扩大党员的利益群体代表性,融合社会各界及各民族的不同利益的代表,以多元的利益代表将社会上各种同质的和异质的利益要求、政治诉求有机整合起来,纳入中国政治发展过程,形成引导公民有序的利益表达、沟通协调和政治参与的机制,减少利益冲突,例如可把新出现的社会阶层部分成员吸收进党组织范围内,以保障这类群体利益的表达。此外鉴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复杂化,政党应增大服务的覆盖面,使政党的为民服务落实到就业、医疗、住房、卫生、教育、保障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利益上来,密切联系群众,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一要务,以经济的发展、良好的政策来满足群众的多元利益诉求,以提高服务效力,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

服务型政党的建设是伴随网络发展而发展的,增强网络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适应力是服务型政党构建的题中之义。作为执政党,党应该利用好网络这个新的载体来实现为民服务“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各种传统途径、方式来密切党群关系,但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当前群众选择网络来反映自身利益以及网络交流的交互性和及时性要求中国共产党在传统执政方式之外应当不断推进网络执政建设,建立网络党建系统,尤其应重视基层网络党建系统的建设,发挥其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例如推进电子党务建设,通过电子党务公开党员信息,接受人民监督以改进服务质量,同时通过电子党务建设为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提供一个合理的渠道和平台,保障人民利益的有序表达。此外党的服务能力大小、水平高低,取决于党员干部的素质,网络党建的挑战要求党员与时俱进地学习网络知识,探索如何利用网络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增强利用网络的能力以更好驾驭这一新的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服务型政党建设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互动作用的。具有良好服务意识和良好服务能力的党

[9]员和党组织是“服务”的主体条件,制约着“服务”过程的开始;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服务”的方向选择,决定着“服务”行为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是沟通“服务主体”和“服务客体”的桥梁,影响着政党“服务”的效果。服务型政党的建设只有在把握三个要素的互动作用中才能实现科学构建。

参 考 文 献

[1]全家悦.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本内涵[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10).[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页 [4]翟淑莲.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J].蚌埠党校学报,2012,(4).[5]唐棣宣,吴光会.当代利益群体多元化与优化我国政党制度的整合功能[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6]陈文胜.微博问政在服务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发挥[J].理论探索,2013,(2).[7]王长江.执政党如何用好网路渠道[J].同舟共济,2009,(1).[8]张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我党科学服务水平[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9]曹广全.充分认识网络党建的重要性[J].中国蛋黄正干部论坛,2005,(8).

第二篇:构建和谐家庭三要素

构建和谐家庭三要素

1、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到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2、两只鸟在一起生活,雄鸟采集了满满一巢果仁,让雌鸟保存,由于天气干燥,果仁脱水变小,一巢果仁看上去只剩下原来的一半。雄鸟以为是雌鸟偷吃了,一怒之下,把它啄死了。过了几天,下了几场雨后,空气湿润了,果仁又涨成满满的一巢。这时,雄鸟十分后悔地说:“是我错怪了雌鸟。”

3、两只乌鸦在树上对骂。它们越骂越凶,越吵越激烈,最后,一只乌鸦随手捡起一样东西,向另一只乌鸦打去。那东西击中对方后破裂开来,这时,丢东西的乌鸦才发现,自己打出去的东西,原来是一只,尚未孵好的蛋。

从以上三个小故事里面让我们感悟到构建和谐家庭三要素即:相互沟通是维系家庭幸福的关键素。有什么话不要憋在肚子里,多同家里人交流,让家里人了解自己;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在家里,遇到问题和矛盾时,要保持理智,不可冲动。

京都物业中心

王锡文

2013年4月18日

第三篇:47D.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

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

热点剖析:据悉,当时“孟浩事件”的发展流程是这样的:8月7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函给省、市政协,要求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孟浩事件进行调查。8月8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函给各新闻媒体,要求在调研结果出来前,不要报道和评论,并拒绝采访。8月11日,省政协正式复函,表示支持和保护孟浩履行其政协委员职责的行为,对成立联合调查组的主张不予支持。8月16日,广州市教育局向各大媒体发出通稿,就“孟浩事件”首次正式做出回应:近日,省政协委员到市教育局了解情况时,工作人员将他当成一般的群众来访是不妥的,尤其在知道其政协委员身份的情况下,说出报警的话更是不妥的。

但在这个事件流程中,请考生特别留意的是,当时许多媒体批评的焦点是在“广州市教育局向各大媒体发出通稿”上,因为通稿上说:“工作人员将他当成一般的群众来访是不妥的,尤其在知道其政协委员身份的情况下,说出报警的话更是不妥的。”这里就出现一个疑问:“政协委员”来了说出报警的话是“不妥的”,那“一般群众”来了,是否就“妥当”呢?许多媒体尖锐地指出:“在所有的傲慢中,权力性傲慢是最令人窒息的”。闹得沸沸扬扬的“孟浩事件”,那扇始终紧闭的教育局大门,露出的是某些政府官员居高临下的冷漠与傲慢。这里反映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于应该如何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戴斌老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扩大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并建立有关了解民意、公共参与决策的渠道、规则和程序;同时政府公共服务如何应当以社会的评价为主,以服务对象的评价为主,加大公众意见在评估中的作用,使公共服务提供从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转变。

(2)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能,除了义务教育、基础科研、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必须由政府提供的最基本公共服务外,在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应当营造竞争环境,利用竞争机制产生的压力促使有关的机关部门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3)应逐步加大公共支出结构中社会性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社会性公共服务的地位与作用。一方面应建立公共收入制度,逐步增加全社会的公共财政收入总额;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结构,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重点增加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逐步实现由生产投资型公共财政向公共服务型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变。

(4)建立并优化公共保障机制,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政府协助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5)更新行政文化,在各级政府和公务员队伍中深入开展执行文化的学习,大力推进政府执行文化建设,强化执行意识,改进执行方式,加大执行力度。

(6)提高公务员素质。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上要注重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改变过去单一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深化公务员培训的教学改革,使政府工作人员既掌握最新的政府治理理念和发展动态,又熟悉现代行政技术与方法,全面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创新观念和执行能力,建立一支学习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第四篇:构建服务型社会

新时期下我们的事业

――浅谈构建服务型政府 摘要: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的新理念,它是一种崭新的政府模式,是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人民服务思想、政府存在和运行的基石为理论基础,进行政府改革的新举措。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及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必要性;构建;

一.服务型政府的提出

自从有了国家以来,政府的管理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与行政分开之前,管理方式和统治方式极为相近,主要通过强制性措施实施。这一时期称之为“统治型政府”。

在古德诺提出政府与行政二分法之后,行政管理有了更多的公共性,淡化了服务于政治统治的终极目标,追求政府管理相对于政治统治的独立性。人们将其称之为“管制型政府”。

管制型政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各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诸如公平和效率的矛盾,政府机构膨胀的问题,官僚主义问题,管理成本不断增长问题.腐败问题等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针对管制型政府失效的症状,西方各国公共部门中兴起了一股引用“企业化”运作模式,运用市场力量来改造政府绩效的运动。在这场被称为“新公共管理”的运动中西方各国纷纷提出了“政府再造”的口号,以期通过“政府再造”来改善公共物品的供给质量,重新赢得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正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蔚为成风的背景下,西方很多国家提出了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在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实践背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求政府的职能进一步转变;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各级政府的工作方式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政治文明的实践,其直接的要求就是“政府文明”,服务型政府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构建服务性政府也就应运而生。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已基本形成.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相比,经济职能更加完善和健全.我国经济也有了晕大发展,这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上质的飞跃。然而,在建设经济建设型政府中存在认识上的两个误区.一是长期把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起主导作用:二是没有把政府视为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主要供给者。随着和谐的小康社会的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创新.“服务型政府”将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有效治理的一种全新模式。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新形势下政府加快政务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举措,是面向经济贸易全球化,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基本思路.是贯彻“三个代表” 要思想的基本步骤,是“推行政务公开、从严治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向服务要效率、靠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为主题的服务型政务改革的关键。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上,不可避免的要受其制约,也因而避免不了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当前社会的政策“死角”。这些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困难,必须依靠政府工作重心转到提供优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改革归位于“服务型政府”的体制变革,不仅依靠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靠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还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对公共资源和领导精力的切实投入。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必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树立“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的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体制,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整个经济体系变得多元化,更加复杂。一个方面的改革会受到其他社会各个方面的观念、制度、政策的影响和钳制。譬如.金融体制、国有企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都与政府管理和服务息息相关,当前我国政府改革却相对滞后.这一矛盾在一定度上影向到了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已经在要素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要求政府尽快从微观经济领域“低位退出”: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不能发挥作用的公共服务领域,叉要求政府“高位进入”,弥补市场缺陷。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既是推进政府改革的逻辑起点,又是实施政府改革的内在动因。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新形势,为各地仝面扩大开放、狠抓招商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资本往哪里流动、要素律哪里聚集,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政府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的力度,而是区域发展环境的优劣和交易成本的高低,也就是地方政府能不能制定和实施积极有效的公共政策,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之问的竞争,表面上是获取经济资源的竞争,实际上是市场有效性的竞争、公共环境水准的竞争,说到底是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竞争。构建服务型政府正是抢抓战略机遇、提升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

三、关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其基本职能就是服务于人民.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创造财富而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政府的本职所在。政府机关应从找上门来的被动服务转向公仆的主动上门服务。广大公务员必须认清,政府不是官府衙门,而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公务员不是做官当人民的上级管束人民,应是人民的公仆,是为纳税人服务的。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

政府办事情、做决策.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只追求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不顾及或较少顾及人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和人的素质改善和提高的程度;科学的发展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转移。

(三)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政府负有推动本地经济健康发展的义务。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的重点.有效提供高质量的地方性公共物品,才能为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方式不能依赖于对经济的直接管理,要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通过有效履行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良

好的社会环境来实现。

(四)调整适应市场发展的服务机构

当前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对政府提供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向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综合服务是现代政府追求的目标。政府要使承担提供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职能机构精简统一,设立公共服务的集中决策与反馈职能于一身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综合机构,让前来办事的个人或企业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把事情办好。

(五)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改革意味着分权、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说到底就是政府权力的下放。如果没有权力下放.就无法完成由“权力中心主义”向“服务中心主义”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从而真正地减少审批环节和不必要的程序.建立“无缝隙政府”,打破部门之间的分割,实行政府“单一窗口”服务,走进任何一个政府部门便可得到全程服务。

(六)依法行政,依靠制度管理

政府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据,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的权限、法定的程序、法定的范围、法定的期限正确履行职能。政府机关必须从本机关的基本职能和具体业务出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行政程序制、限时办结制和交通考评制度。以制度来规范、约束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为.以实现政府提供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效能化。

(七)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

公务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政府服务水平的高低。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他们的文化素养、科学知识、应用能力都关系到执政和服务效能。政府应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公务人员的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统揽全局和宏观的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沟通能力、处理关系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政府行政提供良好的人力素质。

五.结束语

总之,服务型政府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而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其紧迫性和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服务型政府正处于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的过程当中.在改革中当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只有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逐步完善服务型政府,最终使我们的政府成为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为民服务的新型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李文良主编.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刘熙瑞.服务型政府—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口].中国行政管理,2002,(7).

[3]沈荣华.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思路选择Ⅱ]'中国行政管理,2004

[4]钟明.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平台的构成要素Ⅱ].天津社会科学。2003,(6)

[5]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王浦劬,徐湘林.经济体制转型中政府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7]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叨.理论前言,2003,(23):16-17.

[8]吴玉宗.服务型政府:概念、内涵与特点

[9]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406-10.

[10]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

[11].人文杂志,2001,(3):55–59.

[12]刘熙瑞.服务型政府—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

[13]迟福林.适时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法学05--2班张涛05030101151

第五篇:服务型乡镇政府构建论文

摘要: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汲取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乡镇政府应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

关键词: 乡镇改革;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乡镇改革热潮,湖北、河南等省份都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试点工作。虽然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仍然包含了历次乡镇改革的特点,如精简机构和人员,但总的指导思想却是将乡镇政府从“汲取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服务型的乡镇政府。

一、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1.随着农业税退出历史的舞台,中国农村第一次迎来了“无税时代”。传统的带有浓厚管理色彩,以收取农业税为要务的“汲取型”的乡镇政府,明显已不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出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不得不从农村汲取资源,“汲取型”的乡镇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在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无论是“人民公社”还是“撤社建乡”,都是根据当时的土地生产、经营方式等客观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在基层政权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从实质上而言,这种汲取型的权力运行逻辑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土地的家户经营模式的普遍推行,我国农村基层政权虽然也发生了“社改乡”的重要变化,但是,乡镇政府仍然将向农民征收农业税作为一项主要职能,恢复重建后的乡镇政府在国家汲取中依旧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延续着汲取型的权力运行逻辑。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的推行,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从过去一贯的以行政汲取为特征转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服务型的乡镇政府成为改革的必然[1]。

2.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现状,要求乡镇改革必须以服务型政府作为价值取向。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是供给严重不足,公共产品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据调查,全国仅有1/3 的乡镇有供水站,83%的村不通自来水,13% 的村不通公路,53%的村不通电话,95%的村接收的电视信号相当微弱,全国尚有207个县无公共图书馆,67.9%的乡镇没有文化站。公共医疗保健服务供给极为落后,政府在疾病预防项目的投资占 GDp的比重逐年减少,公共卫生服务更多依赖收费,使许多乡村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指标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我国的绝大多数农民还被排除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城乡分离没有得到改观,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相当悬殊,城乡统筹发展政策体系还不健全,农村还是落后地区、农民还是一个弱势群体、农业还是一个弱势产业。要让农村、农民、农业走出发展的困境,就必须建设好与三农密切相关的,也是三农发展体制保障的乡镇政府建设,转变现有职能,积极构建服务型的乡镇政府。

3.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 “一号文件”中规定的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这从政策上规定了必须加强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政策保护,建设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实现这个目标,最主要的力量还是乡镇政府,在乡镇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带动农民,运用好政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这种职能给传统的乡镇政府职能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转变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工作思路,树立全面服务的管理理念。

二、服务型乡镇政府应该具备的职能体系

构建服务型的乡镇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赋予不同于传统乡镇政府的职能。从乡镇政府在当前的工作对象、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来看,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职能:

1.树立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公民道德和公共行政伦理的基础。所谓公共精神就是以利他方式关心公共利益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作为基层政府,在新时期要求下,随着经济、社会、人民素质的提高,必须树立公共精神,以此公共行政,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特别是培育乡村群众的公共精神,这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依靠。要在工作中通过公共的生活、生存、生产空间和公民社会来培养广大人民的公共精神,建设良好的公民道德和公共行政伦理,将公共精神内化为公民的气质与素质具体表现为民主的精神、法的精神、公正的精神、公共服务的精神的培育与实践的履行,做到公平与正义,合理与合法。

2.实行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核心在于公共利益的实现。作为一级政府,建立公共管理的职能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未来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不断地变化,政府为了实行全面的服务必须实行公共管理。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转变传统计划安排式的管理,向服务职能转变,逐步建立公共管理职能,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政府与其他组织、社会管理与资源管理、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公平与效率、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服务与管制、制度与技术相统一。3.供给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提供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产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乡镇政府作为与农村直接联系的政府,在当前农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之际,乡镇政府必须实现供给公共产品的基本职能。在实际管理中明确本级政府应提供的公共产品,以满足农村、农业、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提供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公共治安、防病减灾、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更主要的是要提供一些与生活、生产、管理、社会发展等相关的如水、电 公共通讯、公共邮政、公共医疗、水利设施、公共市场、公共消防、金融服务、科技信息、经济管理、税务管理、土地管理、生态保护、义务教育、科技推广、公共工程、扶贫、社会保障等半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纯公共产品。

4.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公共服务是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相一致的。乡镇政府为广大乡村提供公共服务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的现实。虽经多年的改革,农村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分散性较强的农民群体不仅需要一个政府的管理指导更需要政府的服务引导,以此提高其阶级整体性,作为基层政府,必须承担这种责任。必须在农民、农村、农业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围绕“三农”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如市场信息、技术推广、培训咨询、病虫害预测预报、抗灾救灾、风险管理、检测验测、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解除地区封锁与垄断,取消行业保护,取消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公共性的协会、专业、中介组织为农村及乡镇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此构建较为完善的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体系[2]。

5.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法律、纪律以及优良的社会习惯等行为准则,一般包括公共场所的活动秩序、交通秩序、社会管理秩序、工作秩序、居民生活秩序等。公共秩序需要每个公民个人来遵守,但同时更需要作为管理者的政府来维护。维护好本地区的公共秩序,这是政府任何时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职能。乡镇政府维护的公共秩序主要有城乡的共同商品市场秩序,就业市场秩序,生产资料市场秩序,农村生产活动秩序,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秩序,农民的生活习俗秩序,农村消费市场秩序,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等等。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的策略与机制

由汲取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必须从体制上下工夫。乡镇政府必须大力加强在深层体制方面的创新,从体制创新中真正实现乡镇政府的转型。

1.从创新学习机制入手,促使干部转型。长期以来,乡镇党委政府“重管理轻服务”,许多干部忙于应对行政事务,服务“三农”的本领相对欠缺。税费改革后,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应该赋予新的内容。乡镇政府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干部的服务上,没有技能,“服务”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促使干部向技能型转变就成为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关键环节。通过学习各项技能,使乡镇干部成为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农业生产的技术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发展经济的服务员、为民办事的勤务员。通过建立干部学习“倒逼”机制,保障干部学技能的成效。一要建立按需所学机制,“三农”需要什么,干部就学习什么,把每位干部逐步培养为“有技能、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二要建立每学必考机制,完善干部考核与服务档案,建立干部技能证书制度,激发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三要建立学以致用机制,实现技能服务和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增强干部的学习动力[3]。

2.从创新运行机制入手,促使政府的职能转变。从一定意义上来看,“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当前农村市场经济和各种行业组织还不完善,乡镇行政事业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市场中介服务和公共服务短缺。因此,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迫切要求改革乡镇内设机构,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就是要按照乡镇经济发展和职能需求,创造性地打破乡镇“七站八所”上下对应的传统设置模式,综合设置“一办若干办公室中心”,推行“集体式办公、超市式服务”,有条件地建立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全程委托代理制,公开服务内容,规范办理程序,严格考核管理。

3.从创新服务机制入手,促使工作转轨。长期以来,部门机关和乡镇服务网络并不十分顺畅,“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比较普遍。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就要创新服务机制,理顺机关部门和农村的服务网络,实现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一方面,建立县、乡、村纵向服务链,把县直机关部门建设成为服务型机关,发挥部门专业人才集聚优势,从县直机关部门选派农村指导员、企业助理、科技助理、平安助理、金融助理等,深入乡村基层一线,提供技能服务,指导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建立乡村横向服务平台,在农村建立村级为民服务中心,以“替民办事、帮民致富、为民解忧、让民满意”为宗旨,为群众提供政务全程代办、政策信息宣传、实用科技指导、维稳调处、农村信贷、文化公益事业、劳动力转移等服务,搭建起农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平台。同时建立村务运行质询监督制,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解决村民参与村务知情难、做主难、监督难的“三难”问题,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通过纵横服务网络的交叉互补,促使政府的工作全面转移到为民服务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 吴理财.国家整合视角下的乡镇改革[J].社会主义研究.2006,(05):70.[2] 张永亮,李云.构建应对新农村建设的公共型乡镇政府[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04):35.[3] 蔡小华.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要走好三步“棋”.[J].小康,2006,(02):97.

下载服务型政党构建的三要素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服务型政党构建的三要素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服务型工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服务型工商雷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1年12月22日)近两年来,我局在湛江市局和雷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三要素构建信息安全管理集中化

    三要素构建信息安全管理集中化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安全水平也在不断随着各种信息安全产品的产生、应用而不断得到提升。随着未来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防护要求......

    服务型税务的构建之浅谈

    文章标题:服务型税务的构建之浅谈服务型税务,就是税务机关为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以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征税人主动服务为特征,以征纳双方责、权、利对称为基础,确立......

    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确要求“建设服......

    构建“服务型工商”之我见5篇范文

    构建“服务型工商”之我见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我国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全方位进入建设发展高潮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明确了工......

    关于构建服务型机关的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构建服务型机关的思考**集团机关开展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已有三年时间。今年,为把创建“三型”机关活动引向深入,取得新的成效,又把构建服务型......

    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服务型政府建设[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

    构建服务型高校党组织讲话稿

    构建服务型高校党组织,迎接第八次党代会召开 各位同志: 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新课题。今天我们在此举办“构建服务型高校党组织,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