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务型税务的构建之浅谈
文章标题:服务型税务的构建之浅谈
服务型税务,就是税务机关为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以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征税人主动服务为特征,以征纳双方责、权、利对称为基础,确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理念、服务型方式和服务型机制,从而更好地履行税收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型税务就是在保证财政收入规模和有效避免税收扭曲经济的前提
下,一切从服务和方便纳税人的角度出发,使纳税人充分享受其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地位,体现出以民为本,以纳税人为本的公共行政理念。
一、建设“服务型税务”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对公共行政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税务机关作为肩负聚敛国家财政收入职能的行政部门,有必要对自身角色与职能进行重新审视并加以调整,以顺应公共行政的发展要求,现阶段,其首要任务是全力建设服务型税务。
近些年来,纳税服务已经成为世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税收征管的发展趋势。有很多西方国家把“税务局”把称谓改为serviceoffice,即服务办公室;把“纳税人”改称client,即客户;把“税收行政管理”改称business,即经营。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税收行政也必然要与“服务”——这一国际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为纳税人服好务是税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税务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服务行政的核心。十六大要求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改进行政管理方式,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这就要求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之一的税务机关,必须在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大框架下,努力构建“服务型税务”体系。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依靠政治权力,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目的而征税,纳税人为购买国家公共服务产品而缴税,税收的本质归根结底体现为为人民服务。在这种特殊的供求关系下,应该确立把纳税人视为税务行政部门“顾客”的观念,将“顾客”作为关注焦点,并努力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应当说,建设“服务型税务”不但符合社会主义税收本质,而且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税务总局也曾明确表示,税务管理观念要由“基本不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纳税”向“基本上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纳税”转变,税收征管工作也要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执法服务型”转化,这是今后税收工作的基本方向。税收实践也证明,优化纳税服务,能够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从而能动地促进税收征管效能的提高。“服务型税务”就是要建立一种征税人积极主动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纳税人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诚信纳税的良性互动的新型税收征纳关系。由此可见,建设“服务型税务”是新时期治税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服务型税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管理与服务并重,侧重服务的原则
在税收行政实践中,要彻底转变监督与被监督、管理与被管理的陈腐观念,树立主动服务与让被服务者满意的新型理念,努力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纳税服务。对纳税人确由客观原因产生的错缴、少缴、漏缴税款等问题想办法给予及时帮助,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宽容对待,尽量避免合减少可能给他们带来的损失。以纳税人是否满意作为检验税收工作的标准,将热情服务寓于管理过程的始终,以主动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征纳双方的冲突,逐步建立良性互动的新型征纳关系。
(二)征纳双方地位对等,尊重纳税人权利的原则
要彻底改变在以往税收行政实践中形成的征纳双方地位不对等,征收方地位高于纳税方的现实局面。8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对纳税人权利更加重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我国,纳税人权利受重视的程度较之西方国家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税收行政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纳税人的权利,始终坚持征纳方地位对等的原则,既不能只强调纳税人的义务,无故损害纳税人的权利,也不能过分地强调纳税人的权利,而影响税务机关的管理职能。结合现阶段税收行政的实际状况,我们应当把尊重纳税人权利放在首要位置,使纳税人的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
(三)廉洁高效行政,降低纳税人遵从成本的原则
纳税人的遵从成本主要包括办理纳税事宜的费用和时间耗费,以及税务管理(包括税务稽查)给纳税人带来的心理影响。以前,人们对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关注较少,事实上,对纳税人而言,遵从成本与其支付的税款一样,也是一种经济负担,而且纳税人对遵从成本的抵触心态远大于正常税款的支付。从本质上说,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是一种社会损失。建立服务型税务,就是要不断提高税收行政效率,大力降低包括纳税人遵从成本在内的各项税收成本。
(四)加速信息网络建设,科技兴税的原则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纳税人数量越来越多,征纳关
系、纳税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以人为主的粗放型征管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必须建立以税收专业化为内容,以税收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税收征管平台,以满足新时期税收行政的需要,从而实现构建“服务型税务”的目标。
三、构建“服务型税务”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管理思路,树立服务理念,是构建“服务型
税务”的前提
建设“服务型税务”,实际上是要构建起一种以侧重“服务”取代侧重“管制”的税收管理模式。其主旨是税务机关彻底扭转过去那种以命令、指挥、管制为主导的传统理念,确立以纳税人为服务客体,努力“让顾客满意”的新型理念。一是要树立“纳税人至上”的意识。服务行政理论要求税务部门在税收工作中不能只考虑如何方便自己,而应更多地考虑到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合理期望和合法要求,要考虑到如何最大程度地方便纳税人,自觉地为纳税人主动提供积极、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要树立“全员服务”意识。纳税服务不仅仅是专门征税机构和税收一线人员的事情,而是税务机关全体税务干部都应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服务纳税人”应当贯穿于整个税务工作的始终,每个税务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纳税人提供使其感觉满意的涉税服务。
(二)完善服务规范,健全监督制度,是构建“服务型税务”的重要保障。
完善服务规范要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为科学服务、公平服务、充分服务创造条件。一是要解决好税收制度优化的问题,体现税收公平。税收作为调控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必须围绕公平与效率的目标,不断优化税制结构。当前,我们一方面要逐步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积极鼓励和支持生产性投资和技术革新;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做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政策统一后的贯彻落实工作,全面降低企业税负,消除因政策性、垄断性和其它因素带来的利差,切实解决税负不公的问题。在税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中,应当逐步推行听证制度,广泛听取纳税人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建议,使税收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二是要解决好税收的法治化问题,体现执法公平。税务机关应始终将“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实行法治化管理,切实做到不滥用自由裁量权,主动接受法律约束和监督,注意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三是要解决好服务制度化问题,体现服务公平。税务机关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纳税服务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考核管理办法和内部监督管理规范,既要体现出诚信服务的现代公仆形象,又要体现出协调高效的现代公共管理者形象。要统一组建为纳税人服务的职能机构,如成立纳税人服务中心,列入机构编制,规范机构运作行为。建立和完善“假日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制”、“查前告知”、“稽查准入”等各项必要的服务制度。要实行服务承诺与税收行政透明的制度,切实维护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监督制度,一方面要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等形式的外部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发现、纠正税务机关执法和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纳税服务规章制度的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标准和形式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三)建立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是构建“服务型税务”的重要手段
要彻底实现管理模式从打击型向服务型转变,就要优化服务方式,努力实现由以前文明用语、限时服务等浅层次服务向深层次的“三公一简”转变,即向公平税收负担、公平税收执法、公平税收优惠,简化办税程序和手续等深层次服务转变。在服务手段上,要实现由传统的面对面服务向依托信息化手段,实行网络服务、专线电话服务等电子服务方式转变,同时注重引导和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实行税务行政服务与税务代理服务相结合,构建完善的税收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推行“全程办税服务”。根据工作实际,设置全程办税服务窗口,确定简便的全程办税服务事项的受理范围和工作模式,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二是增强服务内容的针对性,使服务在普遍化基础上兼顾个性化。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细致的分类,针对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不同的特色服务,突出纳税服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方法的艺术性,不断满足纳税人个性化服务需求,实现“办税服务零距离、办税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办税程序零障碍”,全面提高税务机关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例如:在征期前向相关企业免费邮寄纳税申报程序、税款计算方法、相关税收政策等宣传材料。三是不断提升纳税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以税收业务流为主线设计搭建电子税务的网络平台,为纳税人提供无缝隙、全天候的“一站服务”或“无站服务”,使纳税人足不出户或只需到一个地方就可把涉税事项快速办理完毕。四是积极开展提醒服务。对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纰漏、问题和有明确时限规定的涉税事项,坚持做到宣传在先、提醒在先。
(四)平衡征纳关系,增强服务互动,是构建“服务型税务”的有效方法
在进行政策宣传等各种纳税服务的时候,要让纳税人参与进来,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使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产生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一是要强化服务角色训练,让征管一线的税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即与“顾客”的交际中进入“服务员”角色,将服务中的人际关系变成角色关系。二是要完善内外沟通机制,紧密税企联系。不定期地邀请纳税人进行座谈、开展领导接待日等活动主动了解他们在纳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建议;听取他们对税务机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加以改进。三是定期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增强纳税人对税务干部的约束度。通过设立服务投诉电话和征求意见箱、印发服务监督卡等办法,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确保社会各界意见反馈渠道的畅通,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评议评价信息回馈系统,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衔接的多环节监督体系。四是要加强服务协同,通过不同渠道的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来接近“顾客”,并发展与“顾客”的亲密关系。
《服务型税务的构建之浅谈》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服务型税务的构建之浅谈。
第二篇:服务型税务和服务型机关
服务型税务和服务型机关
——试论行政的“服务”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税务机关作为肩负国家财政收入职能的政府部门,必须对自身角色与职能进行重新审视并加以调整,顺应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和时代需求,努力构筑“服务型税务”。
党的十六大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税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加快服务型税务的建设是各级机关为实践“三个代表”,把握机遇与挑战,实现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税务机关作为政府重要的组织收入的职能部门,无疑应积极响应和贯彻,在服务型政府的大框架之下构建“服务型税务”。
一、建设“服务型税务”符合社会主
义税收本质。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取得收入,纳税人缴税可以看成是为购买国家公共服务产品而付出的价格。在这种特殊的供求买卖关系的理论支撑下,应该确立把纳税人视为政府和各级行政机构“顾客”的思想观念,以“顾客”作为关注焦点,并努力为“顾客”服务。
近年来税收工作的实践也证明,优化纳税服务是从提高纳税人纳税质量入手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服务型税务”,构建一种新型的税收征纳关系,征税人积极主动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纳税人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诚信纳税,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税收征纳关系,促进税收职能的有效实现。建设“服务型税务”是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税务机关为不断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新的组织核心理念、确立新的发展战略,以
获得组织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建设“服务型税务”是符合组织发展要求的。
二、所谓“服务型税务”,就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本质和行业职能,按照形势发展要求,为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从管理模式上转变过去那种以监督打击为主的管理思路,确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理念、服务型方式和服务型机制,从而更好地履行税收职能。税务机关服务的对象在这里界定为“顾客”是因为税务部门也属于公共服务业范畴,用传统的“纳税人”的称谓并不能涵盖税务部门所有的服务对象,并且公共行政改革倡导的服务理念也是以顾客为导向的。建设“服务型税务”的顾客导向是以保证税收职能的正常履行为前提的,是以顾客的合理、合法的期望为导向的,并不是对顾客无原则或无限的迁就。
三、建设“服务型税务”,本质上是要构建起一种以“服务”取代“管制”的税收管理模式。其核心就是税务机关要彻
底改变过去政府机关那种强调命令、强调指挥、强调管制的思维定势,树立公众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服务型思想,确立“让顾客满意”的思维观念,树立“服务型”的管理理念。首先要树立服务理念,这是构建“服务型税务”前提;其次要建立起一整套能够保障服务职能落实的机制,从而从机制上实现管理模式从打击型向服务型转变;再次要优化服务方式,实现由以前文明用语、限时服务等浅层次服务向公平税收执法、简化办税手续等深层次服务转变,在服务手段上实现由传统的面对面服务向依托信息化手段实行网络服务、专线电话服务等电子服务方式转变,同时注重引导和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实行税务机关服务与税务代理服务相结合,构建完善的税收服务体系。
四、作为税务机关的“机关”,特别是基层税务局的机关,又如何来适应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呢?作为一线的税收征、管、查岗位,他们要改变的
对象是纳税人,是如何为纳税人服务,而作为基层税务局的机关要转变的是如何为一线的税收征、管、查岗位的人员服务的理念。长期以来,机关工作一直都是以“管理”为重心的模式,布置工作、收集报表、听取汇报、组织考核、总结分析等等,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作为一级管理部门,机关固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日常的和管理有关的工作,但是我们要转变的是为一线干部和职工服务的理念。常年的机关“老爷作风”一直是我们强调需要克服和扭转的,实际上对此种作风的改变,本质上就是要将被强化了的“管理”转变为必须强化的“服务”上来。而这种服务必须是从思想理念到组织保证全方位的,并且是实实在在的。作为工作单位的机关各科室以及科室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痛苦”地从管理走出来,走近你所要服务的税收征、管、查一线岗位中去,去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服务。这样做并不是不要管
理,相反是要把管理做得更富人性化,更有层次性。工作是要靠人去做的,因此我们必须摆好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的位置,谁先谁后,孰轻孰重,事关“结果”的质量。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已经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服务手段,比如各单位每月一报的“三个一”工作的报表为基础干部职工提供了一条下情上达的通道,可以让机关各部门及时知道我们的服务对象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比如区局领导已经制度化的调研工作,可以直接听取基层人员的呼声,更可以面对面地解决问题;还比如已经列入考核的机关职能部门联系基层的工作制度更为我们的服务开设了一趟直通车。有了制度作为保证,机关的服务职能是完全可以落到实处的。机关提供服务要处理好“服务”和“管理”的关系,机关要运用服务到管理之中去,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就是要既讲管理又讲服务,管理要按制度办事,把严格和说服结合起来。服务应按工作规程行事,尽量做到文明、热
情、周到、快捷。这样,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都能得到提高。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税务干部队伍。
只要我们各级税务部门能够以服务纳税人为己任,坚持“以情服务、用心服务”,树立“执法中服务、服务中执法”,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拓展服务空间,将依法纳税与文明服务有机结合,就能更好的建设我国的“服务型税务”,税收服务水平就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第三篇:服务型乡镇政府构建论文
摘要: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汲取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乡镇政府应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服务。
关键词: 乡镇改革;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乡镇改革热潮,湖北、河南等省份都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试点工作。虽然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仍然包含了历次乡镇改革的特点,如精简机构和人员,但总的指导思想却是将乡镇政府从“汲取型”向“服务型”转变,构建服务型的乡镇政府。
一、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1.随着农业税退出历史的舞台,中国农村第一次迎来了“无税时代”。传统的带有浓厚管理色彩,以收取农业税为要务的“汲取型”的乡镇政府,明显已不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出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不得不从农村汲取资源,“汲取型”的乡镇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在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无论是“人民公社”还是“撤社建乡”,都是根据当时的土地生产、经营方式等客观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在基层政权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从实质上而言,这种汲取型的权力运行逻辑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土地的家户经营模式的普遍推行,我国农村基层政权虽然也发生了“社改乡”的重要变化,但是,乡镇政府仍然将向农民征收农业税作为一项主要职能,恢复重建后的乡镇政府在国家汲取中依旧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延续着汲取型的权力运行逻辑。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的推行,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从过去一贯的以行政汲取为特征转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服务型的乡镇政府成为改革的必然[1]。
2.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现状,要求乡镇改革必须以服务型政府作为价值取向。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是供给严重不足,公共产品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据调查,全国仅有1/3 的乡镇有供水站,83%的村不通自来水,13% 的村不通公路,53%的村不通电话,95%的村接收的电视信号相当微弱,全国尚有207个县无公共图书馆,67.9%的乡镇没有文化站。公共医疗保健服务供给极为落后,政府在疾病预防项目的投资占 GDp的比重逐年减少,公共卫生服务更多依赖收费,使许多乡村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指标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我国的绝大多数农民还被排除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城乡分离没有得到改观,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相当悬殊,城乡统筹发展政策体系还不健全,农村还是落后地区、农民还是一个弱势群体、农业还是一个弱势产业。要让农村、农民、农业走出发展的困境,就必须建设好与三农密切相关的,也是三农发展体制保障的乡镇政府建设,转变现有职能,积极构建服务型的乡镇政府。
3.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 “一号文件”中规定的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这从政策上规定了必须加强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政策保护,建设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实现这个目标,最主要的力量还是乡镇政府,在乡镇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带动农民,运用好政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这种职能给传统的乡镇政府职能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转变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工作思路,树立全面服务的管理理念。
二、服务型乡镇政府应该具备的职能体系
构建服务型的乡镇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赋予不同于传统乡镇政府的职能。从乡镇政府在当前的工作对象、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来看,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职能:
1.树立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公民道德和公共行政伦理的基础。所谓公共精神就是以利他方式关心公共利益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作为基层政府,在新时期要求下,随着经济、社会、人民素质的提高,必须树立公共精神,以此公共行政,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特别是培育乡村群众的公共精神,这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依靠。要在工作中通过公共的生活、生存、生产空间和公民社会来培养广大人民的公共精神,建设良好的公民道德和公共行政伦理,将公共精神内化为公民的气质与素质具体表现为民主的精神、法的精神、公正的精神、公共服务的精神的培育与实践的履行,做到公平与正义,合理与合法。
2.实行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核心在于公共利益的实现。作为一级政府,建立公共管理的职能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未来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不断地变化,政府为了实行全面的服务必须实行公共管理。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转变传统计划安排式的管理,向服务职能转变,逐步建立公共管理职能,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政府与其他组织、社会管理与资源管理、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公平与效率、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服务与管制、制度与技术相统一。3.供给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提供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公共产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乡镇政府作为与农村直接联系的政府,在当前农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之际,乡镇政府必须实现供给公共产品的基本职能。在实际管理中明确本级政府应提供的公共产品,以满足农村、农业、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提供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公共治安、防病减灾、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更主要的是要提供一些与生活、生产、管理、社会发展等相关的如水、电 公共通讯、公共邮政、公共医疗、水利设施、公共市场、公共消防、金融服务、科技信息、经济管理、税务管理、土地管理、生态保护、义务教育、科技推广、公共工程、扶贫、社会保障等半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纯公共产品。
4.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公共服务是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相一致的。乡镇政府为广大乡村提供公共服务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的现实。虽经多年的改革,农村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分散性较强的农民群体不仅需要一个政府的管理指导更需要政府的服务引导,以此提高其阶级整体性,作为基层政府,必须承担这种责任。必须在农民、农村、农业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围绕“三农”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如市场信息、技术推广、培训咨询、病虫害预测预报、抗灾救灾、风险管理、检测验测、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解除地区封锁与垄断,取消行业保护,取消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公共性的协会、专业、中介组织为农村及乡镇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此构建较为完善的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体系[2]。
5.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法律、纪律以及优良的社会习惯等行为准则,一般包括公共场所的活动秩序、交通秩序、社会管理秩序、工作秩序、居民生活秩序等。公共秩序需要每个公民个人来遵守,但同时更需要作为管理者的政府来维护。维护好本地区的公共秩序,这是政府任何时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职能。乡镇政府维护的公共秩序主要有城乡的共同商品市场秩序,就业市场秩序,生产资料市场秩序,农村生产活动秩序,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秩序,农民的生活习俗秩序,农村消费市场秩序,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等等。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的策略与机制
由汲取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必须从体制上下工夫。乡镇政府必须大力加强在深层体制方面的创新,从体制创新中真正实现乡镇政府的转型。
1.从创新学习机制入手,促使干部转型。长期以来,乡镇党委政府“重管理轻服务”,许多干部忙于应对行政事务,服务“三农”的本领相对欠缺。税费改革后,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应该赋予新的内容。乡镇政府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干部的服务上,没有技能,“服务”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促使干部向技能型转变就成为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关键环节。通过学习各项技能,使乡镇干部成为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农业生产的技术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发展经济的服务员、为民办事的勤务员。通过建立干部学习“倒逼”机制,保障干部学技能的成效。一要建立按需所学机制,“三农”需要什么,干部就学习什么,把每位干部逐步培养为“有技能、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二要建立每学必考机制,完善干部考核与服务档案,建立干部技能证书制度,激发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三要建立学以致用机制,实现技能服务和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增强干部的学习动力[3]。
2.从创新运行机制入手,促使政府的职能转变。从一定意义上来看,“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当前农村市场经济和各种行业组织还不完善,乡镇行政事业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市场中介服务和公共服务短缺。因此,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迫切要求改革乡镇内设机构,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就是要按照乡镇经济发展和职能需求,创造性地打破乡镇“七站八所”上下对应的传统设置模式,综合设置“一办若干办公室中心”,推行“集体式办公、超市式服务”,有条件地建立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全程委托代理制,公开服务内容,规范办理程序,严格考核管理。
3.从创新服务机制入手,促使工作转轨。长期以来,部门机关和乡镇服务网络并不十分顺畅,“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比较普遍。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就要创新服务机制,理顺机关部门和农村的服务网络,实现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一方面,建立县、乡、村纵向服务链,把县直机关部门建设成为服务型机关,发挥部门专业人才集聚优势,从县直机关部门选派农村指导员、企业助理、科技助理、平安助理、金融助理等,深入乡村基层一线,提供技能服务,指导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建立乡村横向服务平台,在农村建立村级为民服务中心,以“替民办事、帮民致富、为民解忧、让民满意”为宗旨,为群众提供政务全程代办、政策信息宣传、实用科技指导、维稳调处、农村信贷、文化公益事业、劳动力转移等服务,搭建起农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平台。同时建立村务运行质询监督制,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解决村民参与村务知情难、做主难、监督难的“三难”问题,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通过纵横服务网络的交叉互补,促使政府的工作全面转移到为民服务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 吴理财.国家整合视角下的乡镇改革[J].社会主义研究.2006,(05):70.[2] 张永亮,李云.构建应对新农村建设的公共型乡镇政府[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04):35.[3] 蔡小华.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要走好三步“棋”.[J].小康,2006,(02):97.
第四篇:打造服务型税务团队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打造服务型税务团队经验材料
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及其管理方式的探索是当前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中的一项创新课题。近两年来,南京地税局沿江分局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索。结合工作需要,分局组建了税务英语、信息宣传等若干专业化团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培训,拓展了干部外延能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
一、对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的思考[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如何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更好地发挥干部效能,打造一支服务型团队,一直是分局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分局干部从绝对数量上讲没有增加,但是从税收征收任务、管辖户数和地域范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税收管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在服务型税务的建设中,怎样及时应对纳税人对我们的需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人手、机构与工作就是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在人员数量和组织结构既定的情况下,分局根据需要通过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增强组织结构韧性,拓展干部潜能,为纳税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
二、主要做法
1、合理定位、按需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近年来,随着化工园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籍公司需要我们能够提供税收英语服务,解决纳税上的沟通问题;分局的信息宣传工作在沿江开发的热潮中,如何准确快速地反映本地区的税收工作成果,向纳税人做好税收宣传,也需要一批干部去挖掘和采集信息。现实工作的需要,我们决心打破现有的层级和机构障碍,分别组建税务英语服务小组和税收信息宣传小组。通过一年多的运作,团队成员的非业务潜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干部的外延能力得到很好拓展与发挥,取得良好的效果。税务英语服务小组服务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与外籍纳税人沟通的零距离,税收服务工作获得了外籍纳税人的认可,美国福陆丹尼尔中国有限公司在即将撤出扬巴建设现场时,给分局送来了“以人为本、依法治税”的牌匾,对分局的税收服务工作表示感谢。税收信息宣传工作也取得较好成效,宣传了税收最新政策,展现了分局税收工作成果。
2、以兴趣和特长为基础,遴选团队人员。考虑工作的长期性,在人员的遴选上以特长和兴趣为出发点,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方式考核后确定人员组成。我们发现,近几年从学校分来的新大学生英语基础都较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用到,放弃觉得可惜,不放弃,又无用武之地。在组建税收英语服务小组时,就吸引了这部分对英语学习有兴趣的干部,受到了这部分干部的欢迎。它既提供了英语学习与应用的机会,又与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满足了个人和组织两方面的需要,取得了双赢的效果。税收信息宣传小组也采取同样的做法,吸引了一部分有兴趣从事信息宣传写作工作的干部。分局对小组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分局已有三分之一的干部分别参加了税务英语小组和信息宣传小组。
3、加强专业化服务团队管理。首先,分局专业化服务团队是根据现实工作基础,依需而建的,其目标的设立是可合作或者可实现,保证了团队目标与分局目标相一致,分局利用按能上岗的机会,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使得团队成员岗位工作与团队工作相契合,团队的所有成员依据岗位特长相互配合、协同一致,做到“形散而神聚”。比如,我们将税务英语服务小组成员有侧重地安排到业务科室、片管化工园、扬巴等外籍纳税人较多的税务所,便于团队工作上的分工和合作。
其次,充分信任每一位团员。专业化服务团队不是现实的组织机构,如果不采取相应手段加强团员之间的信任的话,它的作用也很难真正实现。一是对团队要有充分的信心。分局只确定专业化服务团队牵头组织部门,团队负责人由团队组织全体成员推选产生,牵头部门只在确定目标和组织资源上提供服务以及做好运作的跟踪。去年分局税收英语服务小组成立后,制定了自己的活动章程,对负责人的产生、人员的分工、活动的范围和形式、人员的进出都形成了一个框架性的制度,还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和学习计划。二是团队运作过程中必须及时跟上组织和纳税人的需要,这就要在团队中形成不断学习的氛围。学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税收业务的学习。无论是税收英语服务还是税收信息写作都必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作基础。另一方面是专业英语的写作知识的学习。专业化团队是虚拟的组织,不可能经常聚集在一起的,我们就充分利用腾迅进行学习的交流。在英语小组中,我们实行每日一句(也就是每天围绕一个课题进行网上交流),每周一交流(每周五下午抽出两个小时进行口语对话训练)的方式加强税收英语的学习和税收政策的学习。信息小组做到每月一次交流会,对信息写作情况进行点评,每半年一次培训会,进行写作培训与辅导。三是在组
织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个人按照团队的分工去完成团队安排的项目。
第三,充分运用激励手段,鼓励团队中的每一位干部发挥作用。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团队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分局都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肯定和宣传,不少服务纳税人的好人好事,也成为分局典型宣传的素材。二是在评优评先时予以倾斜,凡是在团队工作中业绩突出,组织都会给予
充分的肯定与回报。在去年分局的评比中,分局税务英语服务小组成员和信息小组的骨干成员都获得分局的“优秀公务员”或分局级“学习型个人”称号。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打造专业化税收服务团队,盘活了组织存量人力资源,拓展了干部服务能力,服务方式和服务举措受到纳税人的认可和肯定。通过专业化团队的建设,团队成员在税收英语、税收政策水平和信息写作能力上都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带动了全分局学习氛围的形成。专业化团队建设也拓展了干部个人工作的空间,除了本岗位工作外,可以在专业化服务团队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去展现自己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干部之间的沟通,形成了“快乐工作”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工作效率,到今年三季度,分局税收收入比去年同期增收4000余万元。
《打造服务型税务团队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打造服务型税务团队经验材料。
第五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服务型工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服务型工商
雷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1年12月22日)
近两年来,我局在湛江市局和雷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服务型工商为主线,以创建精神文明单位为抓手,以提高素质、强化服务、提高效能、促进发展为目的,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为支持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全系统获县以上集体荣誉25个,企业、群众送来锦旗56幅,被评为“广东省五五普法先进集体”、“湛江市依法治市先进单位”、“湛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湛江市打传先进集体”等。有55名干部被评为县以上先进个人。其中林宙局长被授予“湛江市劳动模范”、“湛江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今年还当选为湛江、雷州两级党代代表和人大代表。
一、坚持物质与精神并重,着力创建文明工商
(一)加强组织,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我局将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和具体业务工作目标一同纳入全年工作计划,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通过集中学习、召开会议、印发资料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使全局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了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了我局开展
1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内外结合,在加强内部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创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特别是去年被评为“湛江市文明单位”以来,我局珍惜荣誉,巩固文明建设成果,不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开展各项活动,为创建工作提供有效载体。一是开展奉献爱心活动。近两年,我局积极响应号召,动员社会各界踊跃捐款,共筹得捐款近110万元,其中我局干部职工捐款20多万元。另外,我局逐渐形成互助友爱的团体,老干部生日送上蛋糕、干部生病送去温暖,主动捐款等,大家能舒心干工作,和睦共处事,感受到了大集体的快乐;二是开展扶贫开发活动。近年我局多渠道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2.8万元,发展集体经济项目2个、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改造茅草房和危房31户,为所有贫困户购买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目前,该村贫因户人均纯收入2538元,比帮扶前增加640元;三是开展送温暖活动。每逢中秋、春节等节日,我局领导都亲自带领个私老板到基层开展慰问送温暖活动,慰问对象主要有单亲母亲、五保老人、孤儿、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近两年共开展慰问活动6次,慰问人数600多人,发放慰问金8万多元,发出慰问品一批;四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我局通过举办运动会、足篮球比赛、卡拉OK比赛等活动,加强干部之间、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职工的体育文化生活,又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加强了与其
他部门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和谐。
二、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着力促进职能落实
(一)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取得新提升。通过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标兵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眼界更开阔、思路更清晰,能够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思想、方法,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妥善处理生活上的矛盾和困难,进一步提高了理论修养,增强了创新意识,转变了为民服务理念,提高了行政服务交通,增强了责任心和事业心,树立了工商新形象。
(二)干部队伍管理工作取得新起色。近年来,我局提出“和谐、创新、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通过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队伍建设,队伍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干部职工的危机意识明显增强,队伍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都有新提高,工商部门的形象大为改观。队伍纪律作风得到强化,窗口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规范了执法办案行为。进一步强化了执法是为了服务发展的意识,树立了依法执法、合理执法、和谐执法的理念,坚持行政处罚与行政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把批评教育、劝诫、引导、预警、行政建议等柔性手段融入监管执法程序中。进一步落实案件集体审核制度、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通过制度来制衡和约束随意处罚、滥施强制等问题。
我局结合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开展大规范培训干部活动,采取专题讲座、培训、参观考察等方式,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一是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近两年举办各类培训班
43期1457人次,实行岗位认证制度,强调信息化和电脑技术水平应用,营造学习氛围。同时组织观看电教片,举办征文、演讲比赛等增强学习效果。中心组学习除了集中学习外,还购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讲》、《幸福是什么》等书籍丰富学习内容;二是专人主讲与大家讨论相结合。每次学习,有专人领学,积极开展交流讨论,并邀请雷州市党史宣讲团、市纪委宣教室领导上专题辅导课,夯实了思想根基。三是学习与调研相结合。组织各类专题调研,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真实性、可靠性。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参观了主题为“法治和责任”的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湛江巡展。
(三)市场综合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一个窗口许可、一支队伍办案”的改革思路,在监管方式方法上鼓励大家大胆创新,以信息化、网格化监管为抓手,完善与相关部门监管执法情况通报和协作机制,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综合巡查,提高巡查监管的效能。重点突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商品质量、农资市场、虚假违法广告、无照经营、“黑网吧”专项整治。同时,加大网上办案力度,提高案件办结效率,增加案件办理透明度,实现了市场监管水平、执法办案水平和履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近2年以来,我局办结各类违法违章案件2637宗,发出行政指导提示书2493份,行政告诫书3803份,共取缔无照经营267户,引导办照171户;查处“黑网吧”45家,没收电脑627台,并经财政、物价部门评估做价后异地拍卖,拍卖款全部上缴国库;查
处电子游戏机室54家,没收并销毁电子游戏机361台;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3653份,安装“信誉通”系统427户。受理消费者投诉案件112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1万元。
(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我局出台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36条措施用市政府办文件印发到各单位贯彻落实,出台的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4条措施,得到刘耀辉市长、梁锦副市长批示表扬。这些措施的落实,较好地发展壮大了各类市场主体,近2年,全市新发展各类企业98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57家、个体工商户7649户,分别年均递增36%、35.6%和20.6%。共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256件,群众来电(函)1960封,分流213宗,调解747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64.84万元。我局还通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全市有效注册商标326件,培育著名商标7件,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2起,登记贷款6.13亿元,指导签订合同农业8.6万份,涉及土地13.2万亩,涉农金额8960万元,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领导先后多次到我局调研指导合同农业工作,并对我局具体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另外,还立足职能落实红盾护农、合同帮农等七项惠农措施,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推进合同农业工作。并通过个私协会联系邮政银行推出无抵押小额贷款,以洽谈会、推介会等形式开展宣传,为经营户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两年来,该平台共为商户无抵押贷近亿元。